登陆注册
33149200000006

第6章 五官与健康

健康就是财富。只要身体好,能吃、能睡,就很好。否则即使有大量的钱财,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什么都不起劲。

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为人们的预防保健作了很多的贡献。中医的特点是把人体看成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认为人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疾病的防治上,主张“治未病”,意即“预防胜于治疗”。中医学是一门深奥的预防医学,内容多半是古代医著原文,包括有肝脏与眼睛、心与舌、肺与鼻、肾与耳,比较难的是经络与病变观察。

五脏六腑指的是人体内的重要脏器——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肾脏总称五脏。

六腑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等称为六腑。五脏六腑其实是六脏六腑,其中五脏除了肝、心、脾、肺、肾以外还要多一个心包络即心包膜,因为包与心是一体的,所以通常都称五脏。气血循环十二经络,指的就是六脏六腑。

一、眼睛

“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所以说:“肝开窍于目”。讲清一点就是,我们能够视万物、别黑白、辨短长,全都是因为肝的经脉上联于目,才能让我们看清事物。反之,假如有人视觉出现问题,那就表示肝与其他脏腑有病变了。

从十二经络的足厥阴肝经的循行来看,它起于足大拇趾指甲外侧边缘,沿足背上至内踝前一寸处,再由踝上八寸处交叉到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间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少腹上与胃经并行,入属肝脏,经胆腑,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脊肋,沿喉咙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了解了肝经循行路线就能明白,肝的经络上连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血之营养,故说:“肝开窍于目。”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之《素问·五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亦指出:“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矣。”另有一本中医书《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粗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眼角”气之精为“眼白”,肌肉之精为“眼胞”。这就是眼睛的构造。

从眼睛所具备的广义的器官功能来说,它的不同部位与各脏腑之间相关联系,瞳孔,即黑眼珠部分,代表肾脏(骨之精)、肝脏(筋之精);血之精就是心脏,其代表部位是内外眼角;眼白代表肺脏(气之精);上下眼皮代表脾脏(肌肉之精)。从眼睛也能看出五脏中哪一脏器有病变,这也是现今中医眼科用来辨证论治的一个理论基础。

五脏精华与眼睛各部位相连通。正因如此,眼睛才能看东西、分长短、辨五色。

“肝受血而能视”,可见肝与目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从眼睛上反映出来。如肝脏藏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则可见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可见目赤生翳膜;肝阳上亢,则可见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则可见目斜上视等病症。

(一)观眼察神看健康

看眼睛,除观察眼神外,还应注意外型、颜色及动态等方面的变化,若眼袋浮肿如卧蚕状,就是水肿;眼窝下陷,多是津液亏损;眼睛赤红肿烂,多属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瞳孔放大是精气衰竭,没有救了。眼白部位若有黄色为黄疸症;眼角两边淡白无神则属气血不足;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如发生病症,都有可能出现目赤症状,且都是发炎现象。

假如,闭着眼睛不想睁开眼看人,属于阴症;反之,若睁着眼睛喜欢看人的属于阳症。阳症是表症,也是实症;阴症是里症,也是虚症寒症。当然,阳症表症是看得到的病症,也可能是新病,病情轻。如果所患疾病是属于阴症,也许是久病所致,较难治愈。所以,这也是从眼睛的“开”、“合”来判断病情的轻、重方法之一。

在人体内,肝、心、脾、肺、肾五脏为最重要的脏器,然而我们常听到——肝好人生是彩色的,可见肝比其他脏器更重要些,而且,中医妇科心法论及妇人妊子“始月厥阴”,也就是妊娠一月名胚胎,足厥阴(肝)脉养之,所以,在五脏排名最先的就是“肝”,肝也称“将军之官”;而在五官中,“目”也位在最高地方,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因此,只要眼睛没毛病,视力又正常,就可证明完全健康。

(二)肝开窍于目

中医对五脏历来是按一定的先后顺序排列和表述的,所以,都能了解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是长幼有序的。人是先长肝,即是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这也是五脏的母子关系。在这里主要要说明,肝排第一,只要肝好心就好,心好脾才能好,脾好肺也好,肺好肾也好。眼睛为灵魂之窗。肝藏魂,就说明一个肝好,从眼神便可看出充满自信且很健康。若是患有肝病的人,便可从眼睛看到“魂”不守舍、无精打采、疲惫不堪、眼神无光,甚至眼屎满布或干涩,眼有内障或眼生翳膜等症状出现。

最严重的是“目”睛上视,即为“肝”阳上亢,也就是中风的症状。所以,中医认为眼睛是肝的代言者,是一点都不错的。

“肝不好,人生是黑白”。想要彩色人生就要把肝脏养好,就要多了解被称为“将军之官”的五脏之首“肝脏”。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肋之内。肝为魂之所,血之藏,筋之宗。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三)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调畅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行。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动行。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运、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的活动也就正常和畅。肝的升发太过,则肺气的升高就出现过亢,气的下降就不及,从而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头目胀痛、目赤面红、易怒等病理表现。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而导致吐血、咯血等从血上溢的病理变化。甚则可以导致猝然昏不知人,称为气厥,亦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不仅影响脾的升清功能,在上,则为眩晕,在下,则为飧泄;而且还会影响到胃的降浊功能,在上,则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满疼痛,在下,则为便秘。前者称作肝气犯脾,后者称作肝气犯胃,二者可统称为“木旺乘土”。

肝气郁结,则可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出现肋下胀满、疼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黄疸等症。

2.调畅情志。情志的疏发,是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但亦与胆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抒发,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情志异常对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影响,也在于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素问·举痛论》所说的“百病生于气也”,就是针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的调畅而言。所以,肝的疏泄功能具有调畅情志的作用,以调畅气机功能为主。

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于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持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调达。

肝的藏血功能,还包含着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当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就把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的需要。

(四)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窍。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情绪激动时产生的一种情志变化。由于肝主疏泄,阳气升发为肝之用,故说肝在志为怒,如果怒气太盛,则势必造成肝的阳气开发太过,因此会有“怒伤肝”之说。

2.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肝为泪”。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如肝的阴血不足时,则两目干涩,实质上却是泪液的分泌不足;如在肝经湿热、风火赤眼的情况下,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症。

《灵枢·口问》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睛道开,泪道开故泣涕皆出焉。”正说明了肝与目及泪的密切关联。

3.在体为筋,其华在爪。筋,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筋者,皆属于节。”筋和肌肉的收缩和弛张,即是肢体、关节连动和屈伸或转侧。如《灵枢·九针论》中的“肝主筋”和《素问·痿论》中的“肝脉别论”所说的:“食气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指的就是肝的血液充盈,才能养筋;筋得其所养,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可见,肢体运动能量的来源,全赖于肝的藏血充足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如果肝的气血衰少,筋膜失养,则表现出筋力不健、运动不利。《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爪乃筋之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也会影响到爪甲的荣枯。《素问·五脏生成篇》就说道:“肝之合筋,其荣爪也。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天,甚则变形脆裂。”

4.在窍为目。目又称“精明”,为视觉器官。《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故有“肝开窍于目”之说。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篇》:“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须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如《灵枢·大惑论》所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能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珠,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即眼白),肌肉之精为约束(即上下眼皮),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由于肝与目的关系非常密切,因而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就可以从眼睛上反映出来。

肝之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若肝经风热,则可见目赤痒痛;而肝火上炎,则可见到目赤生翳(而生翳的症状繁多,种类更是不少,在目疾临床辨证中,列举有以下诸类:诸如圆翳、冰翳、滑翳、枣花翳、浮翳、沉翳、横翳、散翳、偃翳、白翳、黑水凝翳等);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则可见目斜上视;假如热邪劫伤津血,血不管筋,则可见到四肢抽搐,甚则牙关紧闭,角多反张等症。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五)青光眼的病因

青光眼是造成失明的第二大因素,一般说来,四十岁以上的人比较容易患青光眼,且女性患者又多于男性患者。青光眼的病症是因眼球内部的眼压升高,且眼球表面硬化所致。

青光眼其实与肝功能病变也有关联,脾气暴躁、营养失调、心情紧张烦闷、压力太大、失眠等会诱发青光眼。青者肝之色,青光眼显然跟“肝”关系密切,所以平常要保肝、清肝、养肝、退肝火,千万别一味补肝。放“眼”未来,彩色人生是“肝”好人好,努力保护我们的“肝”吧!

(1)肝开窍于目——眼疾,通常是与肝功能有关。

(2)青者肝之色——多吃青色的食物有益于肝。

(3)酸者入肝——吃过多的酸性饮食有碍于肝,肝病忌酸。

(4)肝属木——木喜条达,所以心情开朗能保肝,怒伤肝。

(5)肝主筋——时常抽筋是肝病的信号,应该适当休息。

(6)风伤肝——百病风为长,怕风是肝病,肝病勿吹风。

(7)肝藏魂——魂不守舍是肝不好,太疲劳也伤肝。

(8)怒伤肝——避免郁闷,有事不妨与好友倾吐,以保肝。

(9)在液为泪——不要时常哭泣流泪,以免伤到肝。

(10)肝气应在东方——睡眠时头朝东方以吸取肝气。

(六)什么是视力

视力是密切反映儿童内在生命状态的一种有生命的、并且不断变化的表现方式,当出现视力模糊时,会促使你改变解决策略,你会寻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配戴眼镜只是对症下药。

(七)怎样判断视力缺陷

验光师配镜时通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第一种是主观检测即检测视力。儿童必须要确认卡片上黑白两色的字母或图形。第二种检查方法是视网膜镜检查法,这种方法能够检测出屈光不正。

通过视网膜镜能够看到视网膜的反射光,由此验光师可以判断你的眼睛前后径是否过长,即近视;或者你的眼睛前后径是过短,即远视。一个称职的验光师会结合这些主观和客观的手段来出具恰当的验光结果。

(八)视力检测也会导致视力模糊

视力检测过程本身会导致紧张和视力模糊吗?阅读视力表时需要运用左脑。紧紧盯着一台仪器对大多数儿童来说是有难度的。只有当左脑用于玩耍时,视觉系统才会活跃起来。对于失败的忧虑和检测时的恐惧都会影响测试结果。贝茨医生通过视网膜镜发现,一个视力正常的孩子在检测时竟出现近视症状。

(九)别忽视视力的波动

人的视觉会不时发生改变。视力正常的人经常发现,疲劳、疾病和争吵会暂时性地影响视力。

在1个月的时间里,约翰·洛克带着他5岁的儿子查尼看了三个不同的眼科医生。所有的医生都说查尼患有严重的远视,需要永久配戴眼镜。他们的验光结果从+200度到+500度不等。查尼的父亲并没有给他买眼镜。他从繁忙的律师工作中抽出时间陪儿子到海边做一些有助于提高视力的运动。而6个月后,当另一个验光师检查查尼时却没有发现有远视度数。

(十)近视不具有遗传性

两项研究否定了遗传理论。首先,调查表明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并不能患有近视。第二个是一项对三代加拿大爱斯基摩人进行的视力调查。结果显示:在年龄最大的一代人中只有5%患有近视,而他们的孙子被送进传教士学校接受正规的英国教育中有65%的人出现近视。对爱斯基摩人的研究为近视的“使用环境”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十一)“用眼环境”导致近视

“年龄过小的儿童看书时间太长会导致眼睛的睫状肌痉挛。这种持续的肌肉紧张将拉长眼球前后径。”坚持这种理论的验光师认为,如果让近视儿童戴上凹透镜将加重近视程度。最好的方法是配戴具有放大功能的镜片,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双焦距眼镜,这样可以使睫状肌松弛。另一个建议是希望儿童不要长时间看书。

(十二)心理压力导致近视

近视的儿童通常压抑他们的冲动,掩藏他们的恐惧。他们极少尝试发挥他们的幽默感。相反,远视患者却脾气暴躁。近视者经常三思而行,并将悲痛转化为长久的理性分析。

一个学者研究了学校压力与近视的关系。G·W·范·艾尔芬医生认为完成学校作业的压力产生于从身体到意识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发出精疲力竭的信号。而这时右脑的松弛反射仍旧保持关闭状态。这种松弛反射通常能够使眼睛放松。因此,当儿童承受过重的课业负担,眼睛的这种常规机制就会失灵,由此可导致慢性近视和远视。

(十三)视力缺陷的真正原因

我的所有经历和研究经验告诉我视力缺陷与许多因素相关。

不管什么原因,缺乏自信的儿童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他们将身体和大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学业和事业的完美。这些孩子最终会赢得班里的最高奖赏,但也因此戴上了近视眼镜。

(十四)眼睛由大脑支配

视觉在大脑中产生,而不是眼睛。视觉的任何变化都反映了大脑中某些功能失灵或某些部分受到刺激。

神经细胞将光转变为电信号,并通过视觉神经通路输入大脑。按照这种途径,信号也被传输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耳朵、手、脚和唾液腺就会等待大脑发出的指令。有些时候,这些指令可能不能到达目的地或者发生延迟,这就将导致机体功能的紊乱、视力模糊和诵读障碍。

(十五)大脑两半球各有所长

对于眼内及眼睛周围的肌肉,还有眼部反射区的肌肉,不要一下子使其由松弛变为紧张,然后又松弛,这样容易导致近视、远视和斜视的发生。

(十六)请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

好的视觉需要融合大脑两侧的功能,让它们能够协作。某些眼部和身体上的肌肉被用于浏览远处的物体或黑板上的字迹。而我们看书时这些肌肉就会松弛,转而由其他肌肉完成这项功能。

如果孩子患有近视,其右脑的视觉系统功能就会关闭(具有较高运动水平的人例外,如戴眼镜的网球冠军)。

如果孩子患有远视,其左脑的视觉系统功能就会关闭。(智商较高的人例外,如戴三焦距眼镜的证券经纪人)。

大脑视觉功能的状态与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是相对应的。科学的调查可以证实以上的假设。患有近视的人通常是完美主义者,追求高的学术成就,他们经常自学,积极进取。

为了改善孩子的视力,我们希望大脑像磁带录音机一样不停运转的近视患者放松肌肉,多做一些娱乐活动。喜欢空间游戏的远视患者,应该改变其手舞足蹈的行为习惯和极度的活跃性,训练他安静地坐下来与一只龟玩耍。用这样一种放松的方式观察小的物体,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书本中的文字上。

(十七)为什么眼睛需要阳光

享受日光浴以后,视觉更清晰了。许多眼科专家认为享受阳光就是睁开眼睛直视太阳,可事实并非如此,这一点很清楚。沐浴阳光是指闭上眼睛,放松地摇晃脑袋,绕着太阳画圈,但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这样做所吸收的紫外线并不会比在街上行走和晾衣服时吸收得多。

(十八)自然视力改善法——想像游戏(蒙眼游戏)

许多人认为想像对视觉系统并没有什么好处。最新科学研究发现恰恰相反。当你想像骏马驰过平原,我们在踢球或者闻红玫瑰的香味时,我们的视觉神经中枢中的电流和血液循环就会加快。想像引起了身体的变化。NVI经常引用这一事实,让人们放松肌肉,建立视觉融合,重建清晰的视力。

不能完全放松的眼外肌能将眼睛拉向某一固定而偏离了视线的方向,这种情况被定义为斜视。体内的糖会潜伏到矿物质仓库中并窃取身体中的铬。什么是铬呢?这是一种微量元素。铬缺乏是导致近视的原因之一。

所有的巧克力都含有白糖和草酸。草酸能够降低身体对钙的吸收能力。钙对于坚固牙齿和骨骼是必需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喝牛奶的原因。但是牛奶中的钙在人体内是不能溶解的。

想吃糖的人往往缺乏矿物质。精制加工的食品,如蛋糕、糖果、甜饼、速食粥、白米和白面包等,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已经损失掉了。如果食物生长的土壤中仅添加含磷和氮的化肥,那这些食物就会缺少微量元素。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儿童错过了补充矿物质的机会,然而在长期吃糖的生活中还在继续错过着,糖进入血液,补充了能量,孩子们称之为“糖暴发”。血糖水平的突然升高触发了体内的一系列警报系统,他们在体内奔跑着喊道:“这里的糖太多了!快来清除它!”身体将会服从指令,使血糖迅速降低。

(十九)拯救孩子的视力迫在眉睫

孩子曾经一度明亮、灵敏的眼睛开始变得模糊,就是该采取行动的信号。那种人造的、戴上像机器人似的眼镜所营造出的清晰,会逐渐抹煞孩子们获得自然而清晰视力的机会。

对眼睛的压力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眼镜成了教育里满足优秀表现的必需品。然而,那闪烁的信号却被忽视了。眼镜开始变得越来越厚,而这一切的根源却被锁在了壁橱里,无人问津。

对眼科专家们的态度,我们要做好准备。因为这群人中有好心的,也有设圈套让你陷入他们昂贵的治疗中的。只有那些持有执照的执业医师能够诊断眼睛的状况和功能。至于对这些诊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就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了。

(二十)最新监测表明三分之二的中学生视力低下

视力低下和肥胖已经成了威胁孩子健康的两大顽疾。北京市疾控中心今天公布的本年度对城区14所学校12000余名孩子进行的健康监测显示,目前北京有接近三分之二的中学生视力低下,小学生则超过40%;而北京的“小胖子”数量也位居全国前列。

据负责监测的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介绍,此次监测学生的健康指标包括生长发育指标、沙眼、贫血、龋齿、视力低下和肥胖等6种学生常见疾病。从2004年至2005年度北京市学生健康监测的结果看,视力低下和肥胖已经成为威胁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的最大问题。

此次监测结果与2003年到2004年度监测情况比较显示:小学龄齿充填率提高,从上个年度的30%上升到54%,但中学生略有下降。学生沙眼患病率保持低水平,小学生为0.54%,而中学生也不过1.18%。贫血患病率继续下降,约为4%。由此可见,全市沙眼和贫血的控制保持较好,但视力低下和肥胖仍保持较高水平,中学生的肥胖率16%以上,小学生是19%。专家指出如此高水平的肥胖率,与本市成年人的肥胖流行趋势相一致。他们建议今后应在学校和家庭内进一步开展肥胖和视力低下的防治,对小学生采取做窝沟封闭防龋的措施,以提高北京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前不久公布的今年北京高考体检结果也显示,参加体检的11万多名本市高考学生中,屈光不正的有8万多人,占74.32%,这一数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在今年高考的体检过程中,工作人员以女生1.60米、男生1.70米为线对学生身高进行比对统计,发现23.33%的学生身高不足。

专家介绍,造成孩子视力等不健康的原因,除过重的学习负担外,还有膳食搭配不合理及缺乏体育锻炼。

(二十一)眼科专家的中肯建议

“许多验光师甚至眼科大夫都开始转变他们对自然视力改善法的看法,他们开始亲身体验,并且把这种方法推荐给他们的病人。”

“遇到问题的时候,用在医学院里学到的东西有些可以解决,而有些就解决不了。”

“在非生理的领域里,巨大的影响正在发生着,而这正是传统医学所办不到的。在这个世界里,通常‘不能治愈’的疾病都消失了。”

——伊迪萨·诺尔曼(德国眼科大夫)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许多人对机械论的医学越来越不满意,并且由于医生缺少时间作出解释,对病人缺乏热情,使这些人受到很深的伤害。于是人们的兴趣转向有选择的、温和的治疗方式,它更加能够证明一个医生的内在经验。”

“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总是‘这样或者那样’。一个明智的答案应来自两种方法的结合。珍妮特·古德里的这本书就是朝这个正确方向迈进的。我们身体的其他部分都可以不用机械干涉就能够得到拯救,为什么视力就不行呢?”

——乔伊·帕特利亚

(二十二)谁能从这本书中获益

拥有正常视力的人们可以用这本书中的活动来提高他们视力的敏锐程度,现在开始慢慢养成好的用眼习惯可以避免许多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任何视力模糊的小孩都会从我们的自然视力改善法中受益匪浅。

拥有正常视力的兄弟或姐妹会很喜欢和一个斜视眼的小孩玩“海盗的眼罩”。当孩子们蒙住眼睛,然后把想像的故事讲给老师听的时候,老师们也可以在按摩和打哈欠中闲下来。

(二十三)告别眼镜

通常,视力改善游戏是脱离眼镜或隐形眼镜而进行的。视力检查表、书或画图游戏应该放到尽可能近,或者尽可能远的地方,只要让孩子不费力就能看到的。

(二十四)戴眼镜的利与弊

美国有1200万人戴隐形眼镜。然而,长期戴隐形眼镜具有其自身的问题。最严重时,在透镜后滋生的细菌会导致失明。角膜上皮细胞有时会出现缺氧并发生溃疡。如今,新型隐形眼镜表面所设计的小孔,能够透过氧分子,通气性更好。

虽然技术人员总能生产出更好的视力辅助设备,但是,我仍然建议那些进行自然视力改善的学生不要使用隐形眼镜。而框架眼镜更容易摘下并且不易丢失。虽然隐形眼镜有益于美观,但是他们将会使你感觉很糟,并且妨碍你用眼睛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十五)校园近视,不容急视

12—20年的学校经历也许会导致身体疲劳、精神沮丧。如果学校已经在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改进教学?教室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澳大利亚的阿德市的验光协会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及时发现视力异常的儿童。这些教师还要学会一些每天放松眼睛的游戏。在中国的一些学校里每天都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来按摩与视力相关的穴位。

早在19世纪20年代,一些科学家及医学学者就已经提出,当儿童或成年人出现视力模糊时,对验光配镜应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这个观点遭到了激烈的反对或者沉默的忽视。尽管业内人士已经绞尽脑汁,但是为数众多的老百姓还是认为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二十六)珍妮特·古德里奇自然视力改善法的起源

21岁时,由于近视和散光,我右眼屈光度为700度,左眼为500度。一只眼睛突起,而别一只眼睛凹面镜陷。

压抑自然的情绪将导致人体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眼部外围有6块较大肌肉,眼内也有小而复杂的肌肉。像盔甲一样的肌肉会使生命中所有的感觉发生扭曲。

美国眼科医生威廉·H·贝茨医生曾出版了一部名为《无需配戴眼镜的完善视力》的著作,贝茨与他的妻子艾米利·莱尔曼在他们纽约市的诊所里帮助许许多多的儿童改善了视力,而不需要配戴眼镜。

19世纪40年代,贝茨的治疗方法被纽约州判为非法行为。正如所预料的那样,贝茨的观点被眼镜商们所唾弃。尽管如此,著作的修订版在全世界迅速地销售一空。在之后的再版中,1920年的最初版权已经被取消。

(二十七)儿童视力新观念

德塞尔、哈默和公爵并不是通过光学行业中标准化和被许可的“测定屈光度和验光处方”来进行分析的。阅读这些人的著作非常令人鼓舞。阿诺德·德塞尔是小儿眼科医生,在耶鲁儿童发展中心的诊所里,他以50名儿童为对象,观察他们从出生到10岁的过程中视力的变化,并提高他们的视力。他写道:

“人的视觉如同讲话一样复杂,并经历相似的发展阶段。而且,视觉不是一个单独、孤立的功能,它与儿童的其他功能系统复杂地结合在一起,包括身体姿态、动手技能、协调性、智商,甚至是人格的塑造。事实上,视觉与儿童整个机体密切相关,因此如果不研究整体,我们就无法理解视觉系统与保健。”

1938年德克萨斯州的卫生部门开展了一项针对学校儿童的大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160000所小学的儿童,记录了4000间教室的自然条件。达瑞·博伊德·哈默公布了调查结果:数据分析表明,至少52%的小学儿童离开学校时,视力降低了1.8,这说明必须预防视力的下降。

阿尔弗雷德·亚达斯致力于眼睛扫视运动的研究。在其《眼睛运动和视觉》一书的最后写道:“在一定程度上,人们想法不同,看到的也不同。”

按摩治疗学博士约翰·斯尔(“触摸健康”的创始人和作者)创立的技术后来也进入角色。他对经脉、反射穴位、精神的平衡以及机体能量的突破性理解渗入到自然视力改善法(NVl)中。教育学家保罗·戴尼森研究的一些患有诵读困难症的儿童也纳入到约翰·斯尔的研究计划中。

有45个孩子生活在这个位于山谷的居住区里,没有一个人配戴眼镜。他们通过参与视觉游戏课程学习知识和进行娱乐。旨在提高视力的珍妮特·古德里奇中心就建在这里,四周环绕着数千棵小树。

(二十八)为什么不试试自然的康复方法

儿童应该得到自然治疗。当孩子因发烧而病倒后,可以一天不吃任何东西,然后渐渐康复。爱、支持和知识将帮助成年人不去扰乱这种自然过程。爱会让我们不断地去寻找疾病背后的原因和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途径,而不是麻木地接受眼镜。杜克·艾尔德医生在他的《屈光实践》一书中写道:

“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视力缺陷的常规矫正是再有害不过的办法。这是非常复杂而又意义深远的。许多表面上由于屈光不正和肌肉异常导致的症状,并不会影响正常的活动。他们之所以显现出来,仅仅是由于生病或是由于承担了过于沉重的工作。常见的例子就是许多儿童上学后所出现的不适症状。当休息一段时间,并进行常规的营养治疗后,不需配戴眼镜,这些症状通常都会消失。”

“……如果单纯依靠营养治疗,忽视眼睛超负荷工作所表现出的警告信号,那么只有让孩子配戴眼镜,借此继续挣扎下去,直到视力更加严重地减退。对镜片进行调整,就其本身而言并不是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

二、舌头

舌为心之苗。顾名思义,“舌头”与“心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心开窍于舌,即舌为心之外候,所以,如果心有病变是可从舌上反映出来的。

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达语言。中医古书《灵枢·优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舌的味觉功能和正确表达语言的功能,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如果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舌强语塞等病理现象。

(一)心气通于舌

中医古书《灵枢·脉度》指出:“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由于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又极丰富,因此,从舌头的色泽可以直接察知气血的运行和判断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舌诊在望诊中,属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开窍于舌,这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对生理、病理现象观察而总结出的理论。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也让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心”与“舌”的密切关系。《灵枢·经脉》中说道:“手少阴之别……循经入心中,系舌本。”而另一中医古书《素问·阴阳征象大论》也说:“心主舌,心开窍于舌。”所以,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润红、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如果心有病变,舌上则会有反应。

心的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色;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深红色;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若心血淤阻,则舌质暗紫色或有淤斑;心主神明的功能异常,则会见到舌头内卷或舌头强硬不灵活、说不出话等现象。

心,居于胸腔,膈膜之上,圆而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卫护于外。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素问·灵兰密典论》称之为“君子之官”。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表里。

(二)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即血脉,又可称经脉,为血之府。

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营气和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故《灵枢·决气》说:“壅过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由此可见,《素问·痿论》所说的“心主身之血脉”和《素问·六节脏象论》所说的“心者,其充在血脉”,都是针对心脏、脉、血液所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系统而言。这个系统的生理功能,都属于心所主,都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因此,心脏搏动是否正常,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心脏的正常搏动,中医学理论认为,主要仰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律和心率,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这样才能看到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外在的表现。

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如果血液衰少,血脉空虚,同样也会直接影响到心脏的正常搏动和血液的正常运行。所以,血液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其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势必形成血流不畅,或血脉空虚,从而出现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外在表现,甚至发生气血淤滞,血脉受阻,从而出现面色灰暗,唇色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以及脉象结、促、代等外在表现。

2.主神志: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等姿态,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换句话说,凡是肌体表现于外的“形征”,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

《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就是指这种广义的神。狭义的神,即是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于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不仅仅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影响整个人体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即大脑对外界事务的反应。这早在《内经》里已有明确的论述,但在中医学的脏象学说中,则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是接受、担任之义,即是具有接受外来信息的作用。

古人之所以把心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说:……情志所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都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

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于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且正常。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三)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脏象学说认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的,故把怒、喜、忧思、悲、恐惊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怒、喜、忧思、悲、恐惊。”《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是,喜乐过度,则又会使心神受伤。

《灵枢·本神论》说:“喜乐者,神散而不藏。”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况来分析,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一般说来,心主神志的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止;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则使人易悲。

2.在液为汗: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胜汽化后,从汗孔排出之液体。所以《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吴瑭《温病条辨》也说:“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血汗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

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是指血脉。心合脉,即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华,是光彩之义。其华在面,即是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由于头面的血脉极为丰富,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有泽;心气不足,则可见面色恍白、晦滞;血虚则面色无华;血淤则面色青紫等。故《素问·五脏生成篇》也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

4.在窍为舌:在窍,即是开窍。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达语言,《灵枢·优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舌的味觉功能和正确表达语言的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如果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舌强语塞的病理现象。

心在窍为舌。心的功能正常,则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如舌卷、舌强、失语等,全都能由“舌”来观察心脏的病变,这也就是“舌诊”的重要性了。

舌诊,已有悠久的历史,《内经》中早已有“舌干”、“舌上黄”、“舌卷”的记载,几千年来,舌诊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发展,累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较为有系统的理论。

(四)舌与脏腑的关系

由于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联系于体内多脏腑,如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舌体、散舌下,足少阴肾经连挟舌体,足厥阴肝经络舌体,足太阳之筋结于舌体,手少阴之筋入系舌体等等,因此,脏腑的精气可上营于舌,脏腑的病变亦可通过舌象变化反映出来,这就是望舌可以诊察内脏病理变化的依据。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老祖宗们还发现舌的一定部位与一定脏腑相关联,并反映着脏腑的病理变化,进而把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四个部分,并分属于心肺、脾胃、肾、肝胆等有关脏腑,这种从舌的不同部位的表象来诊察脏腑病变的方式,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舌诊的内容

望舌,主要观察舌质舌苔两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体,为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则是舌体上附着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正常的舌象,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头表面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现将病理舌象的舌质及舌苔分别介绍如下:

1.望舌质

《诊家直诀》说:“凡察舌,须分舌苔、舌质。舌苔虽恶,舌质如常,胃气秽浊而已。”《形色外诊简摩》也说;“舌苔无论何色皆属易治,舌质既变,即当察其色之死活。活者,细察底里,隐隐犹见红替代,此不过血气之有阻滞,非脏气之败坏也。死者,底里全变,干晦枯萎,毫无生气,是脏气不至矣,所谓真脏之色也。故治病必察舌苔,而察病之吉凶,则关乎舌质。”望舌质,主要视察其颜色、形态的异常。

(1)望舌色

①炎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主虚寒症,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阳虚血少,气血不荣,故舌色淡白,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症。

②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称为红舌。主热症。热盛则气血涌甚,反映于舌质,故呈现红色。可见于里实热症,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③绛舌:舌色深红,主内热深重。外感热病,表示病邪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④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液两伤,血气雍滞不畅之征;淡紫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淤滞所致。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淤点,多为血淤之征。

(2)望舌形

主要是观察舌质的荣枯、老嫩以及形体的异常变化。望百形首先注意舌体的荣枯、老嫩,舌体明润者为荣,说明津液充足;舌体干瘪者为枯,说明津液已伤;舌质纹理粗糙,形色收敛苍老者,多属实症、热症;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多属虚症、寒症。同时还要观察舌体的胖瘦、大小、有无裂纹、齿痕及芒刺等情况。舌形共有五种:

①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肥大。其舌形有胖嫩与肿胀之分,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心脾热感;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②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瘦薄舌是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而干,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③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裂沟,多由阴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津伤,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是血虚不润的反映。若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上无诊断意义。

④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若舌质淡白而湿润,多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⑤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若芒刺干燥,多属热邪亢盛,且热愈盛则芒刺愈多。

(3)望舌态

主要是观察舌体运动的变化。

①强硬:舌体强硬,运动不灵活,屈伸不便或不能转动,致使语言塞涩。

②痿软:舌体软弱,伸卷无力,转动不便,是为舌痿。

③颤动:舌体震动不定,不能自主,称为舌体颤动,久病中见舌颤,属气血两虚或阳气虚弱。

④吐弄:舌伸长,吐露出口外者为吐舌;舌时时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舐口唇上下或口角左右者,称为弄舌。

⑤歪舌:舌体偏斜于一侧,称为歪舌。多是中风或中风之先兆。

⑥短缩: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短缩,多是危重症候的反应。

2.望舌苔

舌苔是胃气上蒸而生,正常人仅有一层薄白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是胃气正常的表现。病苔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观察舌苔的异常变化,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正如《形色外诊简摩·舌质舌苔辨》所说:“苔乃胃气之所薰蒸,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

望舌苔包括望“苔色”及“苔质”两个内容。

(1)望苔色:苔色主要有白、黄、灰、黑四种。苔色与病邪性质有关,故可通过观察苔色来推断疾病性质。

①白苔:一般常见于表症、寒症。

②黄苔:主热症、里症。

③灰苔:主里症,可见于热症,亦可见于寒湿症。灰色即浅黑色,常可发展为黑苔,故灰黑苔常同时并见。

④黑苔:主里症,主热极,又主寒盛。

(2)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苔的厚溥、润燥、脏腑、剥落、有根、无根等变化。

①厚薄: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也就是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体的为厚苔。

②润燥:正常舌苔是呈现润泽,为津液上承之征,察舌苔的润燥主要是了解津液变化的情况。

③腻苔:“腻苔”是舌面上覆盖着一层浊而滑腻的苔垢,颗粒细腻而致密,刮之难去,多见湿浊、痰饮、食积等,阳气被阴邪所抑的病变,如痰饮、湿温等病症。

④剥苔:苔的有无与消化变化,是正邪斗争互为消长的表现。

⑤有根与无根:舌苔坚敛而着实,紧贴着舌面,刮之难去,舌与苔如同一体,苔象从舌里长出来的,即为有根苔,又叫真苔;而舌苔不着实,似浮在舌上,刮之即去,不像是从舌上生出来的,则为无根苔,又叫假苔。

(六)舌质与舌苔的关系

疾病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都是内在的复杂病变反映在舌上,所以观察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的同时,应注意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通常是一致的,其主病往往是两者的综合。

(七)舌诊的临床意义

临床实验证明,舌象的变化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人体气血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病情好坏及判断疾病的预后。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作为辨证的主要依据。正如《临症验舌法》所言:“内外杂症,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根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变;根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根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力无误。危急疑难之顷,往往症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性以舌为恁;妇女幼儿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诊。”

综合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区别病邪的性质:不同性质的病邪,在舌象上能反映出不同的变化。如黄苔多是热,白苔多为寒,腐腻苔多属食秽,痰浊为病。舌质有淤斑者,则是淤血的表现。

2.判断正气的盛衰:脏腑气血之盛衰,可从舌上反映出,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苔薄白而润,是胃气旺盛;舌光无苔,为胃气衰败,或胃阴大伤。

3.推断疾病的进退:由于舌苔变化,反映着正邪的消长与病位的深浅,所以察舌苔可以推断病势的进退。这在急性热病中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如舌苔由白转黄、变黑,多是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舌苔由润转燥,多是热盛而津液渐伤;若舌苔由燥转润,由厚转薄,往往为津液复生,病邪渐退的表现。

4.分辨部位的深浅:在外感疾病中,舌苔的厚与薄,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深浅。如苔薄,多为疾病的初期,病位尚浅;苔厚,则为病邪渐入于里,表示病位较深;如舌质绛,则为热入营血,病位更深,病情亦较为严重了。

5.望舌应该注意事项:望舌时,应注意光线、伸舌的姿势及染苔等几个方面。

①染苔: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使舌苔染上颜色,称之为“染苔”。

②伸舌姿势:要求自然的将舌头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体,舌尖略向下,舌面向两侧展平,要蜷缩,也不要过分用力外伸,以免影响舌质的色泽。

③光线:望舌时,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线,并尽可能地使光线直射于口内,若在晚间望舌,准确度会稍有差池,必要时还需在白天再复诊以确定之。

舌诊在望诊的四诊中,算是很重要的诊法之一,曾提到“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均是强调舌为心脏的代言者,心脏的一举一动都牵系到“舌”;而心脏是五脏中“君主之官”,等于是国王,所以心脏的跳动,即是血液的循环。

(八)看心与小肠的辩证

心主血脉与藏神并开窍于舌,与小肠互相为表里,故凡表现为血脉及神志异常,如心悸、失眠、神昏、发狂等症状,应考虑为心的病症。心的病症有虚有实,虚症为气血阴阳之不足,实症多是火热痰淤等邪气的侵犯。

1.心气虚、心阳虚

其病因病机:多由于久病体虚,暴病伤阳耗气,年高脏气衰弱,禀赋不足等原因所致。

阳虚不能温煦肢体,故肢体不温而胃寒。

2.心血虚、心阴虚

其病因病机:或由于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或继发于失血之后,或见于热病伤阴,亦有因七情内伤,阴血暗耗而致病的。

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血虚不能荣养于上,故眩晕健忘;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血虚不能充实血脉,所以脉细弱;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以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来细数。

3.心火亢盛

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疮而面赤。

临床表现: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生疮,舌红,脉数,甚则狂躁谵语,或兼见小便赤涩刺痛、尿血等。

五行当中“心”属火,而心又主“血”,也开窍于“舌”,所以要记住心、血、舌的重要性。

如心烦、口舌生疮、面赤、尿血,一派的热象,就表示心火亢盛,热病寒治;反之,心悸、面无血色、失眠、舌质淡,则一派寒象,是为心血虚,寒病热治。

若虚就得补,“四物汤”是参考方之一:热就得泻,喝些泻火的凉品也不错。

虽然,肝好,人生才是彩色的,肺是人生第一个最先运作的器官,但是,只要心脏闹罢工,什么都免谈。

(九)强心保健法

1.心开窍于舌:舌头越灵活,血液越畅通,要多说话。

2.赤者心之色:促进心脏循环就要多吃红色食物。

3.苦者入心:适量的苦可助心,但心脏病者忌吃苦的东西。

4.在志为喜:有心病的人喜欢笑,须知,大笑亦伤心。

5.在液为汗:心有病的人时常出汗,自汗、盗汗均心虚。

6.在体为焦:所以感觉舌中有焦味是心火旺。

7.所藏为神:心有病变,人会成天心神不宁甚至神志不清。

8.心气应在南方:将枕头放在南边,头睡枕上可强心。

(十)吞咽唾液有助养生

我国古代有一些养生学家、名人寿星总结出了许多有益的养生经验,“赤龙搅华池,天河水逆流”就是其中的一条。“赤龙”即舌头,“华池”即口腔。他们称唾液为“玉泉”、“甘露”、“金津玉液”等,认为津液充盈才能健康长寿,而津液不足则常常引起口干舌燥、面容枯槁、便秘、头晕耳鸣等症。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唾液有帮助消化、中和胃酸、修补胃黏膜、杀菌等作用。据说,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钙质游离子的酵素激素,具有保健抗老作用。就是说,在非饮食情况下,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拌,使体内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再徐徐咽下,从而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那么,唾液为什么能使人健康长寿呢?唾液是由遍布口腔黏膜深处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正常成人每日可分泌唾液1000—1500毫升。唾液除含水分外,还含有人体健康必需的淀粉酶、溶菌酶、黏蛋白、乳酸胆铁、磷酸钙、氨基酸、钾、钠、钙、镁、氯等多种成分。我们唾液中的淀粉酶是帮助消化的能手,它可将淀粉分解成易于消化的麦芽糖,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唾液还可以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异物,保持口腔的清洁。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齿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其主要原因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的大量繁殖。唾液咽入胃后可中和部分胃酸,降低胃酸的浓度,有利于溃疡的防治。日本医学家指出,唾液中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维生素C等,抗癌能力很强,能够消除致癌物质的毒性。若每口饭能做到咀嚼30次,就可基本上消除食物中的亚硝胺、黄曲霉素和苯芘等致癌物质,从而有效地减少癌症的发病率。日本科学工作者还发现,唾液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腮腺分泌的,被命名为“腮腺激素”。腮腺激素能使人年轻的原因是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以及骨骼、软骨和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强化血管的弹性,活跃结缔组织的生命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肤间的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度就能得到保持,这样即使人到了老年也会红光满面,不减青春活力。另据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高血糖素、反应性胰岛素及其他一些活性物质。它们对于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免疫机能、促进细胞活力、延缓人体机能的衰老都有重要作用。

唾液分泌是受神经系统支配的,又受年龄、情绪、食物、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青年人和老年人就有很大的差别。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因此常常觉得口干舌燥,食欲减退,食而无味,因此经常科学地刺激唾液腺更为重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食物,唾液的分泌量也不同。如美味的食物、干燥的食物、酸类的食物都能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我们常说的“望梅止渴”、“馋涎欲滴”就形象地描述了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增多的现象。反之,无味的食物则难以促进唾液分泌。睡眠时唾液分泌几乎停止,精神恐惧、心情紧张、情绪忧郁或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时都会抑制唾液分泌。缺水也可使唾液分泌减少。

唾液是人体的精化,与健康长寿息息相关,一定要珍惜唾液。如何科学地使唾液腺保持旺盛的生理机能呢?具体做法是:晨起端坐床上,或闲时端坐(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自然放松肢体,排除杂念,闭目,合口,用舌先从左上牙床内侧转至右,然后,舌再从右上牙床外侧转向左;再从左下牙内侧转向右,又从右下牙外侧转向左,如此反复各搅9次。继之上下牙轻叩36次,用口中唾液鼓腮漱口9次,津液自生,渐至满口,分作3次,缓缓咽下。持之以恒,可收到精盈、气足、神全的效果。

(十一)唾液的十大益处

科学研究发现,唾液成分除了99.4%的水以外,还有钾、钠、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抗体黏液素及各种酶类,这些都是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有些学者认为,如能保持唾液的充分利用,对健康和延年益寿都是十分有益的。唾液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1.润滑作用。唾液内含有黏液素,可以使口腔保持润滑柔软。

2.冲洗作用。唾液能把食物残渣冲洗掉,使口腔保持清洁,口气清新。

3.浸湿作用。在吃比较干的食品时,唾液能使它变成糊状,便于下咽和消化。

4.稀释作用。当酸、苦等有刺激性的东西进入口腔时,唾液分泌量会增加,从而把它稀释,便于吐出或下咽。

5.止血作用。唾液能够促进血液的凝固,口腔内外伤或拔牙引起出血时,唾液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6.抗菌作用。唾液中的溶蓖酸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能够把细菌破坏,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龈发炎。

7.消化作用。唾液内有大量酶,能把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使之容易被人体吸收。

8.治伤作用。唾液中有一种神经生长素,对皮肤损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9.抗衰作用。唾液中有防止老化的激素,所以咽津能增强身体的活力。有关化验还表明,被称为“唾液腺激素”的物质能使人眼明、齿坚、肌强。

10.防癌作用。吃饭时,随着牙齿对食物的反复咀嚼,唾液即可把其中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质基本上消除。看来,细嚼慢咽还可以防癌。

三、口唇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因为脾是仓廪之官也就是营养物质的供应站、粮食仓库的管理员,而口、唇是食物送入的第一关卡,口腔消化道的最上端。假如脾胃消化功能正常,代表口味就正常,增进食欲。所谓脾开窍于口,是指饮食口味与脾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一)脾胃与口唇的关系

口味的正常与否与食欲的好坏,全得依赖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指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即消化过程)是否正常。所以《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若脾失健运,则会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味异常,甚至口疮,进而影响食欲。

口唇的颜色润泽与否,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滑,不但是全身气血反应,也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反应。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在唇也。”意指脾好能吃就长肉,而且嘴唇红润,正符合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唇是脾的外荣,因此在望诊中的“望唇”,是中医四诊心法中用来观察脾胃症状病变的诊断方法。望唇应观察颜色、润燥和形态的变化。假如唇色淡白,多属气血两虚;唇色青紫,常为寒凝血淤;色深红,则为热在营血。口唇干枯而裂,可见外感燥邪或热炽伤津,口角流涎,多属脾虚湿盛或胃中有热或中积。口唇糜烂多是脾胃有热,口歪不正则为中风,口唇不停抖动则可见肝风内动(中风前兆)。口开不闭,常见于脱症气绝。

《难经本义》四十四难曰:“七冲门何在?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难经》中的四十四难(一共有八十难),所讨论的“七冲门”主要是人的消化过程,即当人饮食时,必须通过七个阶段完成消化、吸收直到排泄等过程,才能吸收养分而供应整个循环体系。正因为如此,才能使人气血循环通畅,保持健康。

在七冲门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唇”这第一门。反之,如果一个人“脾虚”导致“胃口”不开,一旦口唇紧闭,食物就无法送入口中,而养分无法输送,人就会“面黄肌瘦”。在古代还未出现西医解剖学时,中医先贤们已经充公掌握了消化过程,让后人也能了解到,如何打开“口唇”,以迎接食物,然后经过消化系统将食物消化、吸收,最后再将“糟粕”排泄出去。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血。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脾胃。脾和胃相互为表里,脾和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和胃的生理功能。

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的运化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库之官,五味出焉。”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五行属土,在志为忧思,在液为涎,主肌肉与四肢。

(二)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运,即运转与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①运化水谷:运化水谷,即是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当饮食入胃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

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布散至于全身。

脾的生理功能,《素问·厥论》说“脾主要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即称作“脾失健运”,则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因此而失常,容易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从而导致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②运化水液:“运化水液”,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是脾主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的多余水分,能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

脾的运化水谷津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滞,就会产生痰、饮、湿等病理产物,甚则导致水肿。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液肿满,皆属于脾。”这也就是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和脾虚水肿的发生机理。

2.主升消

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其“升清”的升,指的是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故又说“脾气主升”。而“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升清”,即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升和降是脏腑气机的一对矛盾运动。

脾的升清一方面是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也就是升清和降浊。另一方面,脏腑之间的升降相应、协调、平衡是维护人体内脏相对恒定于一定位置的重要因素。

若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即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征象大论》指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3.主统血

脾主统血,统,即统摄、控制,意思是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这里的裹,即是指脾具有包裹血液,勿使外溢的意思,也就是指脾有统血的功能。

脾的运化若能健旺,则气血就充盈,而气的固摄作用也较健全,血液也不会溢出脉外而致出血。

(三)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忧思——忧思,即忧愁、思虑、思考,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如《灵枢·本神》所说:“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忧思,虽为脾之志,但亦与心主神明有关,故有“忧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其中最主要的是影响气的正常运动,导致气滞和气结。

2.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者称作涎。《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脾为涎。”

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素问·痿论》指出:“脾主一身之肌肉。”

四肢是人体之末,故又称“四末”,而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其四肢的营养输送全赖于清阳的升腾宣发,故《素问·阴阳征象大论》说:“清阳实四肢。”

《素问·太阳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口腔位于消化道的最上方,而开窍于口,系指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口味的正常与否,全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脾胃健运正常则口味就正常,进而增进食欲。

《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也。”若脾失健运,则易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大苦等口味异常的感觉,进而影响食欲。

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是全身气血状况的反应,也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应。《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

脾能健运,则气血充足,口唇红润光泽,脾失健运,则气血虚少,口唇淡白不泽,甚至萎黄。如《图书编·脾脏说》所说:“食不消,脾不转也;不欲食者,脾中有不化之食也;食不下者,脾寒也;好食甘味者,脾不足也。”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口为脾之官”、“脾开窍于口”是有一定道理的。

牙齿、牙龈——齿乃骨之余,骨为肾所主,但却是“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牙齿与肾、牙龈与胃,均有着密切的连带关系。

(1)望齿——应注意色泽、润燥、形态等几个方面。

虽然牙齿是与胃有关,又肾主骨,但是疾患的病因却是起于胃火,而胃与脾相互为表里,五行属土,土克水,以致引起牙齿、牙龈等异状。

(2)望牙龈——应注意其色泽的变化。

①色淡白者,多是血虚不荣。

②红肿者,多属胃火上炎。

③牙龈出血而又肿又红者,为胃火伤络。

④不红而微肿者,或为气虚,或为虚火伤络。

(3)望咽喉——应注意其颜色及形态的异常改变。

①咽喉红肿而痛,多属肺、胃积热。

②红肿溃烂,有黄白腐点,为肺、胃热毒壅盛。

③咽喉色鲜红娇嫩,疼痛不已,多为阴虚火旺。

④假如咽喉有灰白色假膜,擦之不去,重擦出血,且随即复生者为“白喉”,属肺热。

(四)脾与胃病的辩证

1.脾胃气虚

①病因病机——多因饮食失调,或劳倦损伤,或吐泻太过所致,亦可由其他疾病的影响,如肝病乘脾犯胃,导致脾胃虚弱。

②临床表现——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泻,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面色萎黄不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2.脾阳虚

①病因病机——是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过用寒凉药物伤害脾阳所致。

脾阳虚则运化水谷无权,故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稀薄。症属虚寒,故脘腹疼痛喜按喜温。

②临床表现——纳减腹胀,脘腹痛而喜按喜温,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薄,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清稀而多。

3.脾气下降

①病因病机——此症又称中气下降,或气虚下陷。多由脾虚、中气不足发展而来,也可由久泄、久痢或过度劳倦所致。

脾气不升而下陷,清阳之气不能上照于头,故目眩头晕;中气虚弱,宗气化生不足,故气短、语言低怯,倦怠乏力;脾不健运,故食入则胀;气虚不能固表,故自汗出;中气下陷,故升举无权而便意频数至脱肛或子宫下垂。

②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语言低怯,气短乏力,自汗食少,食入则胀,脘腹重坠,便意频数,久泄脱肛或子宫下垂。

4.脾不统血

①病因病机——多由病久脾气虚损或劳倦伤脾,以致中气虚而统摄无权所致。

②临床表现——便血,皮下出血,月经过多、不断,及其他出血等。同时会兼见面色萎黄、四肢困倦等症候。

5.胃寒症

①病因病机——多因胃肠素虚,饮食不洁,过食生冷,或脘腹受凉,以致寒凝于胃而发病。

②临床表现——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剧急剧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口泛清水,食后作吐等症。

6.食滞胃脘

①病因病机——由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物停滞胃脘,脘腹气机阻滞故腹胀痛、厌食,食积化腐故呕吐酸腐食臭。

②临床表现——脘腹胀痛,嗳气吐酸,大便不调,苔厚腻。

统括来说,由于脾胃相表里,又脾开窍于口,所以,一般表现在胃的病症,胃火牙痛,口唇干裂等。但要记得黄者入脾,黄色的水果、食物是脾胃最佳的补益品,而生冷则为脾虚者所忌。

四、鼻

鼻为“肺”之窍,胃经之所过,是呼吸气的通道。

(一)肺气通于鼻

鼻的嗅觉与喉部的发音,都是运用肺气的作用。所以,肺气平和、呼吸顺利,则嗅觉灵敏,声音能彰。《灵枢·脉度》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鼻香矣。”由于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相通,所以外邪袭肺,多从鼻喉而入。因此,肺的病变也多见于鼻,诸如鼻塞、流涕、喷嚏、喉痒、音哑和失音等。而诸气皆来自于肺,肺主气、司呼吸。肺的主气功能,包括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特别是“宗气”的生成,主要依赖肺由“鼻”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相结而来的气。

肺的呼吸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宗气的生成,也影响身之气的生成。

由此可见“鼻”及肺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因此,“望鼻”在“望诊”之中,是被中医用来诊断病症的方法。望鼻,主要是望鼻内的分泌物和鼻的外形。鼻流清涕,多为外感风寒;流浊涕则属风热,久流浊涕而有腥臭者,是为“鼻渊”,是感受外邪或胆经蕴热所致。鼻翼煽动多见肺热,是肺、肾精气衰竭而出现的喘息危症。

既然鼻子与肺的关系密切,肺又是“气”储存的地方,人活着就是因为有了一口“气”。所以我们要讨论“肺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肺的临床病变及与身体各方面的关联性,如在志、在体、在窍、在液等。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由于肺在身体的位置最高,故称“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其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肺上通喉咙,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在液为涕。其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相表里。

(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肺的主气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1)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诸气者,皆属于肺。”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也说“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一身之气是宗气,它的生成主要依靠肺由“鼻子”所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

肺除了影响着宗气全身之气的生成,还体现于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肺的呼吸运行,即是气的升降出入运行。

(2)主呼吸之气,指的就是肺为体内、体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和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内外气体交换。

《素问·阴阳征象大论》指出:“天气通于肺。”

2.主宣发和肃降

所谓“宣发”即是升宣布散,也就是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所谓“肃降”,即是清肃、洁净和降下,也就是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1)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

①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浊气。

②将脾所传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皮毛,即是《灵枢·决气》所指:“上焦开发,宣五谷味,润肤、养身、泽毛,如雾露的灌溉,是谓气。”

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除出体外。因此,若肺失于宣散,即会出现气不利,胸闷、咳喘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病理现象。

(2)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吸自然界的清气。

②由于肺位最高,为华盖之脏,故将肺吸入的清气与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因此,肺失于肃降,即可出现呼吸短促或咳痰、咳血等病理现象。

(3)肺的宣发和肃降,为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在生理情况下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作用,因此在病理情况下,则常常会互相影响。宣发和肃降若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如果两者的功能失去协调,就会发生“肺气失宣”或者“肺失肃降”的病变,而出现喘、咳、肺气上逆之症。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之郁,皆属于肺”。

3.通调水道

通,即流通;调,即调节;水道,即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通调水运功能,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与排泄有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肺主宣发,不但能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至全身,而且还能主司腠理(毛细孔)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不但会将吸入之清气下纳与肾,而且也会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向下输送,成为尿液生成之源,藉由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而生成尿液排出体外。这就是肺在调节水液代谢中的作用,也是肺通调水道的生理功能。所以说“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之上源”。如果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减退,就可能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水肿等病变。

4.肺朝百脉,主治节

朝,即聚会的意思。肺朝百脉,即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输送到全身。《素问·经脉别论》就指出:“食气入于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全身的血和脉均统属于心,心脏的跳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而血的运行,又仰赖于气的推动,随着气的推动、升降而运行至全身,而由于肺主呼吸,调节着全身的气机,所以血液的运行,亦有赖于气的输布和调节。《医学真传·气血》说:“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所以古人常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可见气血有着重要的关联。

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和调节。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的“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肺的治节作用,主要表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人体的呼吸运行为有节奏的一呼一吸。

(2)随着肺的呼吸运行,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即调节气的升降出入的运行。

(3)由于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行,因而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

(4)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这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三)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悲

以五志分属五脏来说,则肺在志为悲。《素问·阴阳征象大论》说:“在脏为肺……在志为悲。”悲伤的情志变化,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大体属于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映,是使气不断的消耗,如《素问·举痛论》所说:“悲则气消……悲则心气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2.在液为涕

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有润泽鼻窍的功能。鼻为肺窍,《素问·宣明五气》说:“在脏为肺……肺为涕。”在正常情况下,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

3.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全依赖于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成为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由于肺主气属卫,具有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等生理功能。故《素问·五脏生成》说:“肺之合皮也,其荣在毛。”

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抵御外邪入侵的能力较强;倘若肺气虚,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减弱,则卫表不固,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就低下,出现多汗和易于感冒,或皮毛憔悴枯槁等现象。

在中医学上把汗孔称作“气门”,而汗孔不仅是排泄由津液所化之汗液,实际上也是随着肺的宣散和肃降进行着体内外的气体交换,所以唐容川在《医经精义》中指出,皮毛亦有“宣肺气”的作用。

4.在窍为鼻

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连于肺。因此鼻的嗅觉与喉部的发音,都是由肺气所运作。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通过膈肌,入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端。在讨论“唇”为“脾”之窍的章节中,曾经提到相关部位,如,牙齿(与肾有关)、上龈(属足阳明胃经)、“咽喉”疾患皆属肺经,但“咽喉红肿而痛”却关联两个器官,属于肺、胃积热。

(四)肺的常见病状

1.肺的常见症状的病机分析

(1)咳嗽:为肺功能失常最普遍的症状,是为肺气上逆。

(2)气短:为呼吸不足,不耐操劳,为肺气不足所致。

(3)哮:为喉中痰鸣如水鸡声,为肺气机升降失常不畅。

(4)喘:即喘促,呼吸短促而难,为气机壅滞、肾不纳气所致。

(5)胸闷疼痛:多由肺气郁阻、气滞血淤,阻滞肺络而痛。

(6)咳痰:肺气宣肃失职,津液输布障碍,聚而成痰;或因脾虚生湿,痰浊内聚上泛所致。

(7)声哑失音:由外邪犯肺、肺气失宣、声道不利而致声哑失音者,称之为“金实不鸣”;由肺虚阴津不足,声道失其滋润而致声哑失音者,则称之为“金破不鸣”。

(8)咳血:痰中带血,多由于肺内蕴热痰热化火,或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所致。

(9)自汗:动则汗出,谓之自汗。由肺气虚损、卫表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所致。

2.肺气失调现象

(1)肺失清肃:是指肺气下降而影响呼吸功能,而出现咳逆上气、痰多喘满等症。

(2)肺气上逆:因为肺的通调水的功能疲乏失职而出现尿少、水肿等症。

(3)肺气虚损:可导致卫阳虚弱而卫外功能减退,而致表虚自汗。

3.肺阴的失调及肺气的失调之比较

(1)肺阴的失调:肺阴失调,是指肺脏的阴津亏损和阴虚火旺。

如果肺燥失润,气机升降失调,或阴虚而自生内热,虚火灼伤肺络而出血,就会出现一系列干燥失润及虚热见症,如痰少而粘,气短、潮热盗汗,颧红升火,五心烦热,痰中带血等。

(2)肺气的失调:由于肺主一身之气而司呼吸,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又调节着全身的气机和水液代谢。因此,肺气的失调,主要表现在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及肺气虚损两方面:

①肺气宣发肃降失常: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肺气升降出入运动的两个方面,二者虽有区别,但常互为影响。肺气宣发和肃降失常,多是由于外邪侵表、犯肺,或因痰浊内阻肺络,或因肝升太过气火上逆犯肺所致;也可由肺气不足,或肺阴虚等因素而成。

②肺气失于宣发:又称肺气不宣。肺气不宣则肺主呼吸的生理功能受影响,造成气机不利、呼吸不畅,而见鼻塞、多涕、喉痒而咳等症,也会导致卫气郁滞,腠理闭塞而无汗。若肺气不足,宣发无力,则表不固而见自汗,易感冒;肺阴虚亏,则阴不附阳,津液阳泄,而见盗汗等症。肺气失于清肃,又称肺失清肃,指的是肺气下降和清洁呼吸道的功能减退,易引起咳逆、痰喘等症。

(五)咳嗽、哮喘的临床辩证

针对肺气失调及肺气失宣所引起的症状,如“咳嗽”、“痰饮”、“哮喘”等,作病理、病机的辨症。

1.论咳嗽

有声曰咳,有痰曰嗽,声痰俱有咳嗽名。虽说脏腑皆可致“咳嗽”,但主要是胃与肺,《杂病心法》说:胃浊浊脾湿嗽痰本,肺失清肃咳因生,风寒火胡燥痰饮,积热虚寒久劳成。

(1)有声无痰曰咳,有痰无声曰嗽,有声有痰咳嗽。

(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主要由胃与肺引发。

2.痰饮

(1)饮则清稀,故为阴盛;痰则稠浊,故为阳盛。

(2)稠浊是热痰属心;沫清是寒痰属肾;少而粘连咳不易出是燥痰属肺;多而易出是湿痰属脾;搐弱眩晕是风痰属肝。

(3)膈上痰满,哎吐痰涎,此饮留于膈间,名曰伏饮。

(4)喘咳面肿不得卧,此饮留于肺,名曰支饮。

(5)饮流四肢,身体重痛,此饮留行于肢体,名曰溢饮。

(6)咳嗽引胁疼痛,此饮留于肋下,名曰悬饮。

(7)素盛今瘦,漉漉有水声走肠间,此饮留于肠胃,名曰痰饮。

(8)凡饮留于胸肺,则喘满短气而渴;饮留于膈下,则心下悸或背心寒冷也。

饮留膈间,名曰伏饮,会牵连到心脏。

饮留于肺,名曰支饮,当然影响肺脏机能。

饮留于肢体,名曰溢饮,病情关系于脾脏。

饮留于肋下,名曰悬饮,会影响到肝脏,肝脏会被侵害。

饮留于肠胃,名曰痰饮,当然与胃相关连。

饮留于膈下,则心下悸或背心寒冷并会影响到肾脏。

3.肺脏病例

(1)风邪犯肺

①病因病机:因外感风邪侵入肺脏,使肺之宣发与肃降功能反常,影响正常呼吸,故发生咳嗽、鼻塞现象。

②临床表现:咽痒咳嗽,或有发热恶寒。兼寒者,为风寒犯肺,其恶寒偏重,伴见鼻塞,流清涕,咳白色稀痰,舌苔薄白。兼热邪者,为风热犯肺,其发热偏重,伴见咽喉红肿疼痛,流浊涕,咳黄痰稠浊,舌苔黄,脉滑数。

(2)痰湿伏肺

①病因病机:本症多因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聚而成为湿痰停留于肺而阻塞气道,使肺气宣降不利,出现咳嗽气喘、痰液稀薄而量多等症状。

②临床表现:咳嗽气喘,咳痰稀薄,多为白色泡沫状,痰量多,遇寒则发作,舌苔白或白腻。

(3)痰热蕴肺

①病因病机:痰热蕴肺多由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与体内的痰相互纠结蕴伏于肺,阻塞气道,使肺气宣降不利,故咳嗽气急或喘。

②临床表现:咳嗽,气急或喘,咳黄色绿色脓性稠痰,量多甚至咳吐脓血,其味腥臭,或有恶寒发热,舌质红,舌苔黄,脉数。

(4)肺阴不足

①病因病机:肺阴不足多因肺病日久,导致肺阴耗损、津液不足及肺失滋润,而使宣降功能失常,故见干咳少痰,痰质黏稠,口干。

②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咳少量黏痰,或痰中带血,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口干,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五、耳

“肾”开窍于耳,属足少阴经,而“耳”为宗脉所聚之处,故肾和则耳听,肾亏虚则耳鸣,人到老年肾气衰弱则见听力减退。所以,肾的病变,是可以从耳朵反映出来的。

耳部与脏腑经脉之关系:根据历代中医的实践经验,“耳”并非是一个单纯主“听”的器官,它与脏腑经络等方面也有密切的关联。《灵枢·邪气脏腑》中所说的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为听。《灵枢·五阅五使》认为:耳者,肾之官。《素问·阴阳征象论》认为:在脏为肾,在窍为耳。《素问·六节脏象论》认为:南方色赤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则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

十二经脉在全身的分布当中,其中有六条阳经皆是上到头耳。《灵枢·经脉》指出:足少阳(胆)之脉起于目锐眦(眼尾)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手少阳(三焦)之支脉亦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足少阳经(胆)相合。手太阳(小肠经)之支脉至目锐眦欲入“耳”中。足太阳(膀胱经)之支脉从巅至“耳”上角。足阳明(胃经)之脉循颊车上“耳”前……手阳明(大肠经)之别者入“耳”合于宗脉。《灵枢·口问》也提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由此可见,循行至“耳”的经脉,与手足三阳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十二经络与耳的动向

“耳”属百脉之气,所过之处,与全身循环关联。古医朱丹溪谓:“十二经络皆上络于耳。”说明十二经与“耳”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灵枢》上说:肾气通于“耳”。又说:“肾藏先天之精及后天水谷之精。”《内经》上也说:“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当五脏六腑需要这些精微来供养时,肾又能把这些来自五脏六腑所藏的水谷精微重新供养给五脏六腑,这也就说明肾与其他脏腑间的关系多么密切。由于肾生骨、骨生髓,脑则为髓海,正如《灵枢·海论》所说的:“髓海有余则精劲有力,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颈酸眩晕。”因此,肾气的盛衰便直接影响到精力。由于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的关系,所以当人患病时,除了用药物治疗外,有时候也会施以“耳针”疗法来加强“肾”本身的机能活动,使“肾”能将完整贮藏的精微供给全身。

下面是六阳经与耳的相关性:

①手阳明大肠经:有一支脉入于“耳”,合于宗脉。

②足阳明胃经:循颊车上“耳”前,循发际至额颅。

③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脉从缺盆沿颈上颊,至眼外角而转入“耳”内。

④足太阳膀胱经:有一支脉从巅至“耳”上角。

⑤手少阳三焦经:有一支脉从膻中出缺盆,上走项连而“耳”后直上耳上角,又有一支脉从耳之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

⑥足少阳胆经:其于目锐眦,上头角,下至“耳”后。有一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二)耳与经络串联全身

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经别的循行路线到达颈项附近后,阴阳两经相合,都入阳经的经脉原络。故各阴经实际已假各阳经的关系,同样上达于头面“耳”部。因此,“耳”部经络不但与全身经络联成一体,彼此之间,又有着互相表里和互相起止的广泛联系。

因为,经络是内脏与体表联络的通道,病因往往通过经络传入内脏,内脏的病变又透过经络反映到体表,故经络与人体的病理变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三)耳朵的构造

1.“耳”的构造及其表面名称:

(1)耳轮——耳廓最外圈的卷曲部分。

(2)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的部分。

(3)耳轮结节——在耳舟稍上处的耳轮肥大的结节处。

(4)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5)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内的横行突起部。

(6)耳轮尾——耳轮终末与耳垂相接的部分。

(7)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分叉的一支。

(8)对下轮的下脚——对耳轮向下分叉的一支。

(9)耳屏——耳廓前面的瓣状突起处。

(10)对耳屏——与耳屏相对的隆起处。

(11)外耳道口——在耳甲腔前耳屏所遮盖的纪窍。

(12)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13)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14)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15)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16)屏上切迹——耳屏上缘和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17)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2.“耳廓”的血管分布情形

(1)动脉

耳后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于耳廓内侧面根部,行于耳后肌的深面,向耳廓发出上、中、下三支。

①上支:于耳廓内侧面根部耳后肌上方离开耳后动脉,分成三支。一支在“耳甲艇”深部向上穿出“三角窝”,又分成两支。分布于耳廓外侧面的“对耳轮”、“对耳轮上脚”、“耳舟”“耳轮”和“耳甲艇”。另二支分布于耳廓内侧面的上部。

②中支:在耳后肌的中下方深面离开耳后动脉,在途中发出一支,从“耳甲腔”穿出至耳廓外侧面,又分成二三支分布于“耳甲艇”及耳廓外侧面中部的“对耳轮”、“耳舟”和“耳轮”。

③下支:在“屏间切迹”的深部离开耳后动脉,在途中发出一支,伴随着耳大神经“耳垂”支穿至耳垂的外侧面,后又分成两支分布于“耳垂”。

颞浅动脉——本干曲折地通过外耳道前方走向颞部,于中途向耳廓发出三个小支。

①上支:至“耳轮”升部,在有些个体中此支特别发达,发出一分支代替了耳后动脉的“三角窝”穿支。

②中支:常分为上下二支,分别至“耳轮角”和“耳屏”上部。

③下支:至“耳屏”及“耳垂”。

(2)静脉

耳廓的静脉一般都随着动脉行走。主要的静脉有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前者粗大,后者细小。耳廓的血液主要由颞浅静脉汇入颈外静脉。其在耳廓上的分布情形如下:

①颞浅静脉——颞浅静脉走行外耳道前方,其耳廓上三分之一的静脉都汇集于此静脉的上支;耳廓中的静脉都汇集入中支;耳廓下面三分之一的静脉都汇集入下支。

②耳后静脉:耳后静脉有二支,位于耳后动脉两侧并行于耳廓内侧面。

3.耳朵的神经组织

耳廓由弹性软骨、软骨膜、韧带、皮肤及退化的肌肉构成。

“耳垂”中央无软骨,两层皮肤之间充满了脂肪组织。耳大神经及耳后动脉从耳后穿出。在真皮及较深的皮下组织内都能看到很小的神经约束。

除“耳垂”外,耳廓其他部位的皮肤都很薄,一般靠近“外耳道口”处毛及皮脂腺较多;而在“耳甲艇”、“耳甲腔”和“三角窝”的神经分布较致密,神经干较细。在“耳轮脚”起始部及“外耳道口”,因是耳颞神经及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面神经的混合支进入耳廓外侧面之处,故神经干较粗。

耳廓里的感受器,主要是由粗细不等的有髓鞘与无髓鞘纤维分支组成。

耳廓上的淋巴分布:耳廓淋巴流注于其周围的淋巴结,其流向可分成前、后、下三组。

(1)前组——耳廓外侧面的淋巴汇流入耳前及腮腺淋巴结。

(2)后组——耳廓内侧面的淋巴汇流入耳后淋巴结。

(3)下组——“耳垂”、外耳道下壁、下颔关节及腮腺上部表面皮肤的淋巴,汇流于耳下淋巴对号、颈浅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

支配耳廓的神经主要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及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面神经的混合支,以及分布于血管壁上的交感神经纤维。

历代的医学书籍和民间医疗经验,对于用耳廓面诊断疾病,甚至利用针刺、按摩和塞药等方法来刺激耳廓以防治疾病等,不但有效,还充分显示了古医者的博学和经验丰富,他们能了解到耳廓布满神经、血管、淋巴结等结构,真不简单。

关于耳部的构造,不管是“耳廓表面的解剖名称”、“耳廓的神经分布”、“血管分布”、“淋巴分布”及“显微结构”,经过上述详细的介绍后,相信连外行人都已经大致了解透彻。这样细致的介绍无非就是要让大家都明白小小的两只“耳朵”真是不可思议!它除了是“肾脏”的代言者,更关系到人的精力的盛衰,这也说明了从古至今医者深受推崇的“耳针疗法”的神奇之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名医书《黄帝内经》中,有关于耳针实践与理论的记载。如《灵枢》中说:“耳间青脉起者制痛。”《素问》一书中说道:“尸厥……以行管吹其两耳。”晋朝·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也有相似的方法。

晋·皇甫谥《针灸甲乙经》中说:“婴儿耳间青脉纪者,腹痛,大便青,便飧泄。”

唐·陈藏器《止疟方》中说:“疟正日发,取索蜕塞两耳。”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中说:“艾灸耳尖治目生白翳。”

清·张隐阉《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中说:“耳间青脉起者,当主筋骨掣痛。”

此外,还有砭石划刺“耳轮”内廓治皮肤斑疹;针刺耳背出血治湿疹;灸“耳轮”上部治眼生星翳;手捏“耳垂”治小儿惊风;震颤两耳治头痛;小儿头疮在耳背大青筋处放血即愈;针刺“耳轮”治耳下腺炎等,这些方法至今仍在后代医家乃至广大群众中流传应用。可见古圣先贤医者确有先见之明,其中多处与现代医学理论、治法相吻合的。

耳朵会有什么毛病出现,主要还是在于“肾”有没有问题,我们一再看到的一句至理名言“肾开窍于耳”,还有中医所论述的“肝肾同源”,还有前面提到的“肝开窍于目”,这就印证了一个要健康就必须“耳”聪“目”明。还是一句老话,就是“肾为肝母”,说明肾好肝才会好,肝好人生就有彩色。

总结来说,肾是生命的泉源。“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个,《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腰者肾之府”,指的是肾所在的部位,它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纳气。肾主骨生髓,外荣于发,开窍于耳,在志为恐为惊,在液为唾。由于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互为表里,所以,在水液代谢方面亦直接相关。要知道“耳”会有什么疾病,就必须先了解“肾”的一切功能与其跟人体的种种关连和病变的因素。

(四)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

“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碑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的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故《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时以下(月经来),故令人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阴阳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衰而无子也。”“男子八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八肾气盛,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白;七八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阴和肾阳,又称元阴和元阳、真阴和真阳,是肌体各脏阴阳的根本。

由于肾阴和肾阳是各脏阴阳之本,故在肾的阴阳失调时,会因此而导致其他各脏的阴阳失调。如“肝”失去“肾阴”的滋养即称作“水不涵木”,可出现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心”失“肾阴”的上承,则可引起心火上炎,或导致心肾阴虚;“肺”失“肾阴”的滋养则可出现咽燥、干咳、潮热、升火等肺肾阴虚的症状;“脾”失“肾阳”的温煦,则可出现五更泄泻、下利清壳等脾肾阳虚之症;“心”失“肾阳”的温煦则可出现心悸、脉迟、汗出、肢冷、气短等心肾阳虚之症。

反之,其他各脏的阴阳失调,日久也必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这即是“久病及肾”的理论依据。所以说,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主水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也,主津液。”

3.主纳气

呼吸虽是“肺”所长,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及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所以有“肺主呼气,肾主纳气”的说法。

(五)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恐

肾在志为恐。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恐与惊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但胆怯。《素问·举痛论》说的“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恐和惊的刺激,会对机体的气机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

2.在液为唾

唾为口津,唾液中较稠厚的称作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若多唾或久唾则易耗损肾气。所以古代导引家以舌抵上颚,待津液满口时,咽之以养肾精。《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地》说:“唾为肾液,而肾为胃关,故肾家之唾为病,必见于胃也。”亦即土克水也。

3.主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是指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功能。肾主藏精,而精能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所以《素问·宣明五气》说:“肾主骨。”《素问·阴阳征象大论》说:“肾生骨髓。”

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常是由于先天之精不足所致。

若肾为邪气所伤,以致肾精不足,而骨髓空虚,便会出现腰膝酸软,甚至脚痿不能行动等症。《素问·痿论》说:“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肾既生髓主骨,而“齿为骨之余”,所以牙齿也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若肾精不足则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髓有骨髓和脊髓之分,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所以脑又称“髓海”。精与血,是互为资生,精足则血旺。而毛发的润养来源于血,故发有“血余”之称。发的营养虽来源于血,其生机则根于肾气,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道:“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青壮年肾精充沛,毛发光泽;老年人肾气虚衰,毛发变白而脱落。故《素问·五脏生成》说:“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

4.开窍于耳及二阴

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的精气充养。肾主藏精,肾的精气充足,听觉才能灵敏。故《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闻五音矣。”二阴,指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前阴有排尿和生殖作用。

老年人的耳聋耳鸣,往往是肾精衰少的缘故。

总之,在五脏之中,肾是功能最多也最复杂,管得事太多。

“耳穴”是人体脏腑与肢体器官患病时,在耳廓上出现之阳性反应部位。针刺这个部位,可达到治病作用,故称之为“耳穴”。

耳朵与身体的对应:“耳为肾之窍”,即是说耳代表肾,而肾又主“生殖”、“泌尿”,而且肾的外形跟耳长得一样。

(六)MP3可能毁掉一代人的听力

这一代青少年可能比父辈早30年耳聋,因为他们长时间听MP3。

英国耳聋研究所公布的一项研究认为,经常用耳机听音乐可能给年轻人的听觉造成永久伤害。多数人对这种危险都毫无觉察。

这项研究发现,在16—24岁的青少年当中,超过一半的人每天听MP3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几乎20%的人超过3小时。在这些人当中,68%的人意识不到大音量的音乐可能对听力造成损伤。

英国耳聋研究所负责人薇薇恩·迈克尔说,尽管卫生和安全管理局官员多次提醒人们,任何超过105分贝的声音都会对听力造成永久伤害,许多MP3播放器的最大音量都达到120分贝——“像急救车警报器那么吵”。

高分贝的声音会破坏捕捉并协助处理声音的耳内毛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细胞无论如何都会慢慢死亡。但是,巨大的噪音会加速听力丧失。

迈克尔说,人们需要意识到,音量越大,听的时间越长,受损的毛细胞就越多,而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该机构建议,用MP3听音乐时,音量要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以内,每天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如果周围的人也能听到你耳机的音乐,那就说明音量太大了。

六、护发与健康

和类人猿相比,明显可见人类的体毛退化了,人类的头发则生长茂密。与白种人、黑种人相比,黄种人头发长得长,特别是女性蒙古人头发往往可超过身高。

据测定,头发的生长速度是每天0.27—0.4毫米。按此计算,头发一个月大约长1厘米。头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三个阶段。

(一)影响头发生长的因素

1.种族:种族的差异是一种较明显的现象,不同种族的人,头发的颜色不同,头发的多少和生长情况也有差别。

2.遗传:在同一个家族中,头发的生长状况往往大体一致。

3.内分泌: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头发的毛囊,导致男性型秃头。缺少雄激素刺激的人(如太监),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雌激素具有对抗雄激素的作用,所以女性在绝经期之前很少出现秃头。甲状腺激素不足时头发稀少,肾上腺功能低下时毛发减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可致毛发全秃。

4.精神状况:紧张、恐惧、忧虑等可使头发脱落明显增多。

5.维生素: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致头发稀少。

6.微量元素:有学者观察了头发中微量元素锌、铁、钼、钙、铅、镁、锰及硒值的变化,发现脱发患者铜、铁、锰值显著降低,而钙、镁、硒值显著增高,不典型脱发者各元素值无显著差异。

7.疾病:某些严重疾病可导致脱发或白发。

8.性别和年龄:女性头发生长比男性快,年轻人比老年人快,但这种差别不大。

(二)梳理头发有何作用

人体除了关节能运动自如外,其他部位的运动则需要靠外力或仰仗全身运动。而头发往往无法实施合适运动,需外力扶持。梳头则是一项生发、护发以及头部保健的运动。

人的头皮上,分布着许多血管、神经、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梳头能除去头屑和污垢,而且梳齿在头皮上来回轻轻划过,能刺激头皮的神经末稍,通过大脑皮质调节头部神经功能和松弛头部神经紧张状态,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使毛囊、皮脂腺、汗腺等得到充分的营养。

祖国医学认为,头是“诸阳之首”,人体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会合于头部。头部的穴位有几十个,约占全身穴位的1/4,此外头部还有十多个特定刺激区。通过梳头可畅通经脉,调整气血。梳齿对头部“百会”、“四神聪”、“上星”等穴位的刺激,可增加发要部血液流量,并可增强黑素细胞活性及增加毛球黑素细胞数量。

如此看来,古人所云“欲发不脱,梳头千遍”的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明代《焦氏类林》说:“冬至夜子时,梳头一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名为‘神仙洗头法’”。

现代一位研究人体健康与长寿的老教授曾说:“男子之所以比女子寿命短,就是因为极少梳头。”因此,我们应该养成每天早晚梳头的良好习惯,以利头发保健和身体健康。

(三)怎样选择头梳

头梳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制品,根据材料,梳子有骨、角、石、木、竹、铜、铁、铝、银、金以及塑料、尼龙等十几类;根据式样,梳子的款式则是五花八门、成百上千。

尼龙、硬塑料、金属等头梳制品,与头发接触磨擦时会产生静电,给头发以不良刺激,使头发干枯、萎黄、纤维变白,甚至导致脱发,干性发质者不宜使用这类头梳。

为了防止皮肤传染病,头梳不宜转借他人使用,也不宜使用公用头梳。

梳理头发时应静静坐下,闭上双眼。

(四)按摩、洗头与护发

按摩头皮是一种传统的头发保健法,在民间广为流传。

将右手和左手五指叉开,先前后再左右按摩头皮,然后绕周围按摩,持续5分钟,直至头皮发热为止。

实际生活中,应隔多长时间洗一次头,并没有一定标准。一般认为,油性头发者可3—5天洗一次,干性头发者宜7—14天洗头一次。

在春、夏两季,头发的分泌物增多,洗发的间隔时间宜短些,可3—4天洗发一次;秋、冬两季,洗发间隔时间可略长。

蛋白护发香波:将鸡蛋清(短发用3个鸡蛋,长发用4—5个鸡蛋)搅拌打匀,使形成泡沫后,用以浸洗头发,保留3—5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此法可使头发滋润、光亮。

橄榄油护发剂:将两只鸡蛋打散搅匀,直至起泡,再一边搅一边缓缓加入橄榄油(麦发油、玉米油、芝麻油亦可)、甘油、优质米醋各一汤匙,使之完全混合。用法同上。

同类推荐
  • 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本书分四篇:一防病篇:从心理、饮食、生活等方面讲解防病知识。二识病篇:以识体查病为主题。三治疗篇。四用药篇等。
  • 运动是最好的长寿药

    运动是最好的长寿药

    本书从个人健康、大众健康、棕色健康、女性健康、男性健康和老人健康六大方面为101种常见病提供了健身处方。
  • 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本书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概述部分:帮助读者认识癌症,了解早期诊断和患者心态对癌症治疗的特殊意义,以及“第一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性;手记五至手记十三是第二板块,诊疗分述:介绍手术、化疗、放疗、中医以及靶向等癌症治疗的基本方法,并对“过度治疗”、“忽视细节”等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手记十四至二十,病种分述:根据各类癌症的特点,分别阐述了作者对乳腺癌、食管癌等病种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最后一个板块,辅述部分:作为一位资深肿瘤外科专家,作者在“中医和癌症”中系统地介绍了他对中医在癌症治疗各阶段的作用的理解,中西医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这一板块的亮点。
  • 长寿的钥匙(下)

    长寿的钥匙(下)

    我们常认为人能活到100岁就非常的不容易了,人们追求的也不过是能活到百年,但是科学表明人类的寿命极限是160岁!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更长寿吗?
  • 陪你度过抑郁期

    陪你度过抑郁期

    本书的内容从了解内心深处开始,主要希望大家不要抱有“抑郁症原来就是这样一种疾病”或“抑郁症是非常可怕的疾病”等先入为主的看法。抑郁症是一种“精神感冒”。感冒如果不治疗的话有可能发展成肺炎。“精神感冒”也是一样,如果放任自流,也会逐渐加重,甚至有可能发展到最坏的结果--自杀。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这一点。本书先介绍了抑郁症各种时期的特点,紧接着讲述了抑郁症的三大疗法,最后讲述了抑郁症的预防及家人的配合治疗。希望这本书能对读者抗击抑郁有帮助。
热门推荐
  • 大佬只想低调点

    大佬只想低调点

    “苏平,我拿了最佳新人奖。”“嗯。”“苏平,我拿了最佳歌手奖。”“嗯。”“苏平,我拿了新星奖。”“嗯。”“苏平,我拿了最佳男演员奖”“嗯。”“苏平,我……”“怎么了,是哪里身体不舒服吗?”“我们在一起吧!”“我们不是一直都在一起吗?”“不是这种工作中的在一起。我知道你喜欢我很久了,我发现我也喜欢上了你,所以我们在一起吧。”“你是不是误会什么了?我只是你的真爱粉呀”“我知道你是真心爱我的,我也爱你呀!”“……”苏平:(???)我是苏平,苏是平凡的苏,凡是平凡的凡。我有一个超时空的直播间,我向数亿人在线直播了一个真爱粉(也就是我)的追星过程。偶像突然说他爱我,要跟我在一起。我现在慌得一批,真爱粉面对偶像的表白要怎么做才不尴尬?在线求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联盟之渣男教练

    英雄联盟之渣男教练

    希望英雄联盟发展的越来越好,希望能像足球一样形成一种独特的成熟体系,希望故事中的东西,能出现在现实之中。
  • 玄幻之太虚神帝

    玄幻之太虚神帝

    他曾横推天下敌,斩尽天下道法。他曾收徒万界,行走诸天。他,被人称为,太虚神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相府嫡女之神女归来

    相府嫡女之神女归来

    重来一次,她定要那些负她的人都生不如死,这一次她把心锁了起来,碰者非死既伤,可偏偏有个人不怕,即便伤痕累累也非要往她身边靠。
  • 病娇大佬不学好

    病娇大佬不学好

    咸湿的海风掩饰着Y国腐烂到地狱里的恶臭。是谁低空哀鸣?又是谁在大快朵颐?:小东西,你躲不掉的…就算是地狱,我也一定是为你引路的小鬼…:别想跑啊,呆在我身边不好吗?你皱皱眉头我都在想今天该献祭了谁来哄你高兴…:不准把眼泪掉在毫无意义的场合上…
  • 愿你无忧灿烂

    愿你无忧灿烂

    儿时的周蜜就如同她的名字那样像蜜一样甜……在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回了自己的无忧灿烂
  • 南巧花

    南巧花

    南巧花一个出类拔萃农家女人。一个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女人,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她和你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她和你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她和你一样有苦恼有欢乐,她和你一样经历着人生的风风雨雨……也许,她正站在你的身边,也许,她刚刚和你擦肩而过,也许,她经历过的正是你在苦苦寻觅的……想知道后来的事情吗?请你阅读《南巧花》吧。
  • 墓经

    墓经

    《神途仙路》一次意外,无名山上的孤儿伊飞发现了修真界传说中的秘籍《天门九葬》。八大神器重出江湖,十二圣兽全部降临人间!一时间风起云涌,无数修真者为之疯狂,这场争夺覆盖了天地人三界,传说中的仙神和远古的妖魔纷纷卷入其中……(本书中所有的神、仙、魔都是根据佛经极道义中的介绍而写!)欢迎新来朋友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