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4800000165

第165章 户政五赋役二(3)

请丁银仍归地粮疏乾隆三十年

监察御史戈涛

窃臣任山西道御史。于该省事务。时加体察。窃见丁银归入地粮征收一案。各省遵循已久。该省独未尽行。伏思丁粮合办。在无地有丁者。既免追呼之扰。即有丁有地者。亦省输纳之烦。吏胥不能藉编审为奸。小民亦不至以勾稽为累。其法简约均平。天下称便。何以该省独有未宜。臣谨就其节次改归成案。推原始末。考较得失。敬为我皇上陈之。查丁归地粮。自雍正九年试办之后。至乾隆元年。抚臣觉罗石麟奏请改归者。十八州县。乾隆八年。因盐臣吉庆条奏。议请改归者。十八州县。乾隆二十三年。因御史姚成烈条奏。又议请改归者。五州县。计三次改归共四十一州县。其余则或请将丁银一半及三分之一。归入地粮。或请将丁银统按下下则征收。而以余额归入地粮。或请将无业穷丁尽行删除。而以其应征银两。均匀摊入地粮。如此所云。调剂办理者三十七州县。此外二十六州县。则仍丁粮分征。此历年查办之大较也。夫以天下通行之良法。而办理独多参差。揆诸画一之道。已有未协。且其所谓不可归办者。或以晋省赋额本重。加丁则未免过多。或以各属地土瘠薄。并征则虑有逃亡。又以为俯从舆论。则民情相安。可以经久。且以为闲有逃缺。而编审既届。可以擦除。此数说者。臣皆不能无疑。查赋额之重。无过江苏。而江苏则丁归地粮。地土之薄。无过贵州。而贵州亦丁粮合办。何独异于山西。夫有地而稍增其额。即虑逃亡。若无地而按征其丁。逃亡不更甚乎。此尤其易明者也。臣窃求其主于分办之说。盖谓晋民多出贸易。故不欲宽其丁赋而重地征。若然。则是欲征有力之丁银。因以遍征无力。殊失持平之义。况无地之民。宽裕者终少。拮据者实多。观于乾隆元年。及二十三年查辨案中。所称祁县寿阳。各有无力穷丁三千七百余人。其它固可概见矣。至于待编审为擦补。正前抚臣所谓调剂之一法。而实则弊有不可胜言者。何者。在各次办理之时。皆谓轻重适均。民无不便。及至后次查办。便已多有逃亡。即如二十三年所办。其去乾隆八年仅十余年。而岢岚州则逃亡六百三十余丁。五寨县则逃亡二百五十余丁。苟属民情所安。何以逃亡至是。是则所谓俯顺舆情。可以经久。特虚语耳。然而州县动以舆情为请者。一由绅衿富户之畏摊丁赋。一由经承里胥之贪存编审也。盖分征而不免逃亡。必藉编审为擦补。而吏胥经手。因缘为奸。增新丁则放富升贫。除故丁则移甲换乙。百弊丛生。莫可究诘。然则五年编审。特为若辈舞文渔利之期。而百姓之拖赔包纳于未擦补之前者。固无论矣。臣所谓调剂之终不能无弊者此也。夫古今立政。固欲顺民之情。而至于民情所同。则又权其轻重。贫民之不欲输丁。与地户之不愿增额。情同也。而轻重大异。历任抚臣固皆从民情起见。然而富民之情易达。贫民之情难诉。臣愚以为与其有业之欲。何若纾无业之氓。与其从佣工负贩者而按征其丁。何若于资生有藉者而稍益其额。与其作逃亡故绝。而始为之擦补。何若摊丁归地。而使之不至逃亡。且夫理有可信。则事无可疑。就三次办理而论。前之所谓难行者。后既多有改归。则知后之所谓难归者。原尽属可行。臣请敕下山西抚臣。悉心筹办。将从前丁地分征各州县。一体查核归并。即或地有不齐。亦祇就一县中分等摊入。毋复胆顾旧案。琐屑参差。如此。则丁户不至逃亡。吏胥无由滋弊。良法美政。归于大同。而无业贫民。永沐皇仁于无既矣。

请拨粮均丁疏雍正六年

陕西兰州按察使李元英

窃臣沐皇上天高地厚之恩。凡关系通省事件。无论所管与非所管。均当时刻留心。细加体察。谨以时下所闻。并臆见所及。不揣冒昧。谨备悉陈奏。一估拨之例宜为画一也。查甘省估拨。定例于九十月间。将本年额征粮石。估拨次年兵食。先为报部。次年照数支散。又因甘省营驿岁需粮五十六万余石。而每年额征粮。止有四十九万余石。每于本色之外。约估折色。此例行之已久。惟是州县营汛。多寡远近。总无一定章程。以致胥吏作奸。上下其手。竟成锢习。每于估拨之时。州县营汛。纷纷营谋。以求各遂其私。臣查雍正二年间。曾奉部文。令将兵粮秉公拨定。画一造册报部。永为定例。嗣经前任布政使傅德。以甘省非他省可比。朦混咨覆。至今舞弊如故。以臣愚见。仍请将州县额征之多寡。与营汛之远近。逐一计算。定为某州县应拨某营汛若干。俱为画一以定章程。永远遵守。每年奏销。不得增减改易。如此。则积弊可除。似于仓谷兵民。均有裨益矣。一均丁之法宜加详议也。臣见甘肃奉行均丁之法。有与他省似同而实异者。他省则以本州岛本县之额丁。均入本州岛本县之地亩。原额仍无增损。小民自乐输将。今甘省均丁。则不按地亩。止按通省额征银粮。通计合算。每银九钱零。每粮九斗零。摊入一丁。额征多则摊丁亦多。额征少则摊丁亦少。以致各州县有比原额多增至二三千两不等者。毋怪乎纷纷具呈。以为均丁之不公也。推原其故。因甘省州县中。有粮少丁多者。若就本州岛县均摊。诚恐粮额少而载丁过重。是以泥于通融之说。不复详议。但查甘肃州县。其粮少丁多之处。有产有丁。现在完纳者。已居其六七。无产有丁。艰于完纳者。止居其二三。若以二三分之穷丁。归入六七分之粮户。仍无过多之处。况查甘省地多粮少。如有余剩穷丁。即就本地近报开垦犹未升科。并所有熟地未经报粮之户均摊。则有地者不蹈隐粮之咎。而无粮者免受空丁之累。一举而两得矣。

均编要略序松江府志

沈荃

三吴之困于役也。户口侘傺。渐启逃亡。当事者无日不抱杞忧。武水给谏柯公条利病以均田均役请。世祖章皇帝轸念民瘼。亟报可。下之计部。移咨巡抚中丞。奉行者艰于改弦。檄催数四而未有应。山左李侯莅娄邑。悯役法之日敝。喟然叹曰。松郡旧有布解南北运收仓收柜诸重役。今皆贴官料理。民得息肩矣。若图中催办。该年总甲。向称小役。而厉民若是。岂得胶柱而不思所以拯之乎。未几。侯以他事被劾。候勘者年余。已而事得白。奉旨复任。遂慨然以均田均役为己任。诸曹吏逡巡缩朒多筑舍语。马天麒独曰。此固便民良法也。害不百不变法。今其时矣。顾力行何如耳。侯喜甚。遂捐廉俸。集吏。备文册。开局西郊。专委天麒董其事。三阅月而告成。其一切征输之法。俱直捷简便。可永为遵守。华亭上海青浦皆仿娄例。亦开局均编。松民自是无役。四邑欢呼。颂侯之德不衰。而侯竟以河工诖误去位。娄民匍匐诣制抚讼冤。不可得。侯亦以积劳致病。卒于旅邸。病且革。犹以版荒未定为嗛嗛也。娄民既载道辍舂。爰梓其均编要略。属予序。予曰自故明迄今日。造福我云闲者。有名宦三人。蠲免杂赋。则有巡抚周文襄。厘正阡陌。则有佥宪郑善夫。均田均役。则有我侯。皆奕世不忘者也。且勿谓均役之功小也。回思未均之时。奸攘臂舌。万姓敲骨吸髓。爰有三害五不便四弊。逮均编行而雪霰咸消。当事者亦曾闻其说乎。何谓三害。一曰审役之害。二曰补役之害。三日花分避役之害。役惟审而贫富始定也。乃图奸得肆其欲壑矣。造册归并。填单开报。户户可以勒索。况临审而乡民之往来守候。夤缘贿脱。讦告争讼之费百出乎。均编行而役不须审。审役之害绝矣。往时编审。大役五年。小役十年。有刻册印册以为据也。自役困逃亡。不得不开报另补。乃一图补而十图效之。朝张暮李。移甲换乙。图蠹衙蠹。又喜役之无定。而指为利孔。凡有立锥者。人人自危。均编行而役不须补。补役之害绝矣。有田之民皆良民也。自役重祸深。爰思避役。输贿图奸。花分鬼户。苦役则小户任之。民生之所以日促也。均编行而有田者乐于归图。无论多寡。和盘拓出。而花分避役之害绝矣。此三者。皆未役而先罹其害者也。若乃承役之后。其大不便者五。一曰图碎。而分图承役之不便也。假如一人有田百亩挂五六图。此乡催办。彼乡该总。安得百其身而应之。图奸乘机包揽。侵渔亏空。酿祸无穷。今者并其田而归之一图。不必分头四应也。一曰田少。而代人承役之不便也。主户有役。必催办外户之田。皆素不相识之人。临限而以他人之完欠为完欠。血杖其能免乎。今者均图。而独汇本名之田。责成既有专属。即合汇亲友之田。痛痒亦复相关也。一曰图额之大小不一。而承役不便也。本郡图额。大者八九千亩。小者三五百亩。图大则人力有余。乃田多粮多。难于催办。图小则催办颇易。乃各项杂差。与大图一体承值。民力何堪。今者均图而田亩适均。永无劳逸偏枯之患也。一曰图田之荒熟不一。而承役不便也。盖各邑熟图之外。原有旧荒图。新荒图。载在郡乘。从无彻底清完之额。奉法者甘心受杖。畏法者结队隐匿。其中偶有殷实富民。则必年年砌役。甲甲拖累。不至于悬磬不止。今者均图而荒图熟图。一并汇入本名。凡受荒图之田者。但有水旱歉收之患。别无株连抛累之苦矣。一曰客户承充总甲不便也。远居数十里之外。有不误公犯法者乎。今均图而止用排门甲长。比闾族党之间。遇有狱案。则是非必公。遇有夜警。则救护必力也。处此三害。济之以五不便。苟均役之法不行。是生四弊。

何谓四弊。各图之田。多寡裒益。尽出于图奸之手。年来逃亡多。册籍散。隐漏飞洒之难稽。是谓图弊。均役行则田皆汇收。不复授权图书。既无造弊之人。亦无弊之地。而图弊绝矣。东南赋额繁多。虽有刘度支。固难指鞭而算也。若使图额粮额。参伍不一。总房可以先期押捺。管比可以临限贿脱。是谓胥弊。均役行而每图每甲。止有此数。后先之完欠了然。即一行之算法可省。而胥弊绝矣。钱粮收入衙胥之手。难保其无侵蚀也。或银已纳而未经出串。或串已出而未经登号。或号已登而未经投柜。种种欺舞。不一而足。是谓柜弊。均役行而先期书串。自封投柜。完者以领去之串为据。不完者以未领之串根为据。完久既已分明。收书无从影射。而柜弊绝矣。且各房经承。未有不望蝇头以自润者也。如向来所派青树水夫等项。用一派十。玩法良多。是谓衙门之通弊。均役行而偶有杂差。必齐集乡三老从公酌派。申宪定夺。虽有意外之役。总无不均。而各项之通弊皆绝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今此均编之法。直捷简便。平易近人。黄童白叟。俱能遵而奉之。循是道也。朝野官民。蔼然家人父子。驯至剖斗折衡而天下平。然非侯智足以烛奸。勇足以服物。仁足以利济万姓。鲜能排众议而力行也。后之览者。萧规曹随。成画一之治。 先皇帝爱养黎元至意。于是乎大慰。岂独食侯之德勿谖哉。

均田均役议松江府志

李复兴

窃念均田均役。久奉宪行。其如所定捆束。皆由图蠹把持。图书掌握。田多者受贿兔脱。田少者无贿雉罹。造册则朝更暮改。分数则换李移张。先后任其倒置。多寡听其游移。虽有均田均役之名。初无均田均役之实也。急公奉法。一时之贻累靡穷。迁徙他方。异日之株连难尽。始则年首逃亡。继则全图惊窜。以致催办无人。粮白毫无完纳。官府之受罚受参。经承之被提被解。总由于役法之不均。故其獘有不可胜数也。今试查历年之积欠。官儒役有乎。欠者唯图催也。今日之逃亡。官儒役有乎。逃者皆图民也。则知官儒役之钱粮易起者。其田有定而累少。民户之钱粮易欠者。其田无定而累多也。今惟从前之役。尽照旧册。来年之役。悉仿嘉湖事例。毋论官儒民役。将各图田亩汇为一处。其有真正赔荒绝户。造明圩段细号。通盘筹算。量行均派。使图棍不得移熟作荒。业户可以开荒成熟。俟收数既定。然后配搭成图。粮白则照田完纳。杂差则按亩均摊。以本名之田。完本名之税。则催办省而小民无赔累之苦。比较约而官长无督责之烦。以本名之田。立本名之户。则不必审役而役自定。不必均田而田自均。有利无害。一劳永逸。救时良策。莫便于此。亦莫急于此矣。今若因查旧册。现充者皮骨空存。佥补者脂膏殆尽。况役而复役。民实难堪。上台之催檄如云。图役之逃亡日众。将来 国赋何由而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幻想乡的战争

    幻想乡的战争

    妖精是否最弱?那为何那声最强的呐喊确实那么的执着?圣白莲为何被封印?这里究竟隐藏着什么?月球战争为何失败?真的是应为战术上的失误么?豪情冲天的鬼族,为何被区区人类赶下地狱?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地灵殿的人真的甘心在地底么?守矢神社是如何建立的?妖怪山的妖怪为何要向,没有神力的神效忠?铃仙身为月球,精英战士为何做了逃兵?博丽巫女在想些什么?红魔馆是如何建立的?美玲真的是最弱的么?魔理沙有着什么奇怪的血统?爱丽丝威震天的名字,真的是误叫的么?上白泽慧音变身后,你确定他不是s么?稗田阿求“所有人都觉得这就是幻想乡的全部”指了指身后堆成小山的文献“无知的妖怪”稗田阿求耸了耸肩膀无奈的说“但是真正的历史就在我手上,这本黑的不能再黑的历史……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这一切的一切尽在本书《幻想乡的战争》
  • 仙魔界凡神

    仙魔界凡神

    老刘做了个梦,梦中自己成了修仙世界的霸主,手下小弟成群结队立于身后和...和一只大黑狗。各种服饰的仙界美女挥动着五光十色的仙宝撕声呐喊“凡神...凡神...,我要给你生崽崽...”。
  • 早好洛影帝

    早好洛影帝

    狗仔界大佬夜浅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梦见了一坨白乎乎的东西问她:你,想要一夜暴富吗?前提条件是要坑影帝。作为一位深资财迷,而且还是狗仔的夜浅嫤,那答案还用说吗?于是两个崽愉快的达成了协议。就这样,夜浅嫤开启黑影帝的日常。就在夜浅嫤被爆出身份,被全网黑时,影帝大人发话了:我宠的,有意见?
  • King Henry IV Part 1

    King Henry IV Part 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执掌太平

    执掌太平

    1840年,古老的中国被一颗炮弹撬开了大门,从此满清变成了“唐僧肉”!泱泱华夏,内忧外患,群魔肆虐,百姓生不如死;天朝上国,威风扫地,千古遗迹,匠心独运,奈何火光四起,独留灰烬;将军剑,战士血,美人泪,英雄不负痴人情!穿上盔甲,修我钢枪,冲进前线,洒我热血,一往无前!以鲜血洗刷国耻,以身躯铸就长城,用生命搏一个太平盛世!执掌太平,傲立于世。以血为媒,以身为引,誓将妖魔斩马下,誓留太平盛世于后人!
  • 幽寒千灯

    幽寒千灯

    一世又一世的轮回,一年又一年的循环,一次又一次的背叛。她受够了不愿再去理解,而他却在那么久之后才发现她对他来说有多么重要......
  • 送你一片暖阳

    送你一片暖阳

    人生长路漫漫,当一个对生活未来充满着美好幻想的大学生蓝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寒假工生活让她懂得了很多。
  • 恶魔竹马太腹黑:青梅,你好甜!

    恶魔竹马太腹黑:青梅,你好甜!

    五岁时,沈夏曦刚转学,发现一位可爱并且容易害羞的小哥哥,厚脸皮地跟着他,他却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令沈夏曦不服起了,不就是学习好吗?不就是智商高吗?看自己虐死他,"哥哥,什么是姨妈巾啊?""哥哥,接吻是什么啊?""哥哥,啪啪啪是什么啊?"夜逸寒忍无可忍,把沈夏曦扑倒在床上……(男女主身心干净,甜宠无虐)
  • 农女不嫁

    农女不嫁

    我的第一篇,我想写很现实的种田文,没有金手指,只有漫天的黄土和小麦,作者是江苏人,老家种麦子,作者小时候下过几次地,有一次拔花生,累死人啊。所以这篇文深入其境,会虐
  • 涅凤还朝

    涅凤还朝

    一朝醒来,突然多了一个宠我如命的农夫爹爹和一个位高权重的丞相爹爹?还有那么帅的表哥们!就是心上人闷了点,那就本小姐主动点呗!本应该走向人生巅峰的,怎么突然变成罪臣之女了!哈喽,这本书终于完结了。其实这本书开的匆忙,当时并不重视细纲,而且这本书的构思也比较俗套,并没有什么新意,但这里面的故事是我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念想,写的时候知道这本书看的人肯定不多,但还是坚持写完了。我以前看书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小说里面的情节都不符合逻辑,哪有那么多人整天闲的没事干,难道全天下的后妈都是坏到骨子里面的吗?难道大宅里面就没有姐妹情深吗?所以我写下了这个故事。这本书写的并不好,感谢陪伴我一路的你们,有很多时候是真的想放弃,但是你们的推荐票,你们的评论都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动力。下一本书《山囚灵》开了,这是从年前就在构思的了,大纲前前后后增减了很多次,希望下一本书还会有你们的一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