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4800000309

第309章 礼政二大典上(4)

请举秋报大典疏乾隆十八年

光禄寺少卿龚学海

窃惟王者父天母地。事天一如事亲。宗庙之礼。禘祫而外。四时备享。其祀天也。冬圜丘。春祈谷。夏大雩。至享帝。则秋祭也。唐虞三代以来。典制虽异。而祀义则同。简册俱存。班班可考。我皇上乘干御宇。敬天勤民。祈谷冬祀诸大礼。每岁躬亲。复特举常雩。示为民祈祷至意。古制备。祀事明。所谓千载一时也。然有未举行者。季秋享帝大祀耳。臣闻雩祈也。祈百谷之雨也。享报也。报百谷之成也。有祈必有报祭之礼也。且夫祭天所以法天。四德备而为干。四时具而成岁。秋享之祭。协春祈以伸崇报。岁祀全而天人合。圣天子隆举斯礼。端在今日。臣谨按季秋享帝之文。载在月令。而秋祀昊天上帝。开元礼亦复可稽。程子云。古者一年之间。祭天甚多。春则因民播种而祈谷。夏则恐旱暵而大雩。以至秋则明堂。冬则圜丘。皆人君为民之心也。钦惟我皇上爱养黎元。有加无已。当夫万宝告成。普天丰乐。皆上天锡佑之恩。仰祈举行季秋享帝大祀。以答天庥。以合于四时备祭之义。洽四海之欢心。益展圣主敬天勤民至意。至其规制仪文之详。仰祈下礼臣。敬谨集议。要于酌古宜今。斯所为式来兹而光前牒者也。微臣学识谫陋。典礼未谙。但幸礼乐明备之时。承乏执事奔走之末。敬献刍荛。用抒忱悃。无任悚惕屏营之至。

北岳辨

顾炎武

古之帝王。其立五岳之祭。不必皆于山之巅。其祭四渎。不必皆于其水之源也。东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灊山于灊。西岳华山于华阴。北岳恒山于上曲阳。皆于其山下之邑。然四岳不疑。而北岳疑之者。恒山之几三百里。而曲阳之邑于平地。其去山趾又一百四十里。此马文升所以有改祀之请也。河之入中国也自积石。而祠之临晋。江出于岷山。而祠之江都。济出于王屋。而祠之临邑。先王制礼。因地之宜而弗变也。考之虞书。十月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周礼并州。其山镇曰恒。尔雅恒山为北岳。注并指为上曲阳。三代以上。虽无其。而史记云。常山王有罪迁。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邦。汉书云。常山之祠于上曲阳。应劭风俗通云。庙在中山上曲阳县。后汉书。章帝元和三年春二月戊辰幸中山。遣使者祠北岳于上曲阳。郡国志。中山国上曲阳。故属常山。恒山在西北。则其来旧矣。水经注。乃谓此为恒山下庙。汉末丧乱。山道不通。而祭之于此。则不知班氏巳先言之。乃孝宣之诏太常。非汉末也。魏书。明元帝泰常四年秋八月辛未东巡。遣使祭恒岳。太武帝太延元年冬十一月丙子幸邺。十二月癸卯。遣使者以太牢祀北岳。太平真君四年春正月庚午。至中山。二月丙子。车驾至于恒山之阳。诏有司刊石勒铭。十一年冬一一月。南征。径恒山。祀以太牢。文成帝和平元年春正月。幸中山。过恒岳。礼其神而反。明年南巡。过石门。遣使者用玉璧牲牢礼恒岳。夫魏都平城。在恒山之北。而必南祭于曲阳。遵古先之命祀而不变者。犹之周都丰镐。汉都长安。而东祭于华山。仍谓之西岳也。故吴宽以为帝王之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历代之制。改都而不改岳。太史公所谓秦称帝。都咸阳。而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者也。隋书。大业四年秋八月辛酉。帝亲祠恒岳。唐书。定州曲阳县。元和十五年更恒岳曰镇岳。有岳祠。又有张嘉贞为定州刺史。于恒岳庙中立颂。予尝亲至其庙。则嘉贞碑故在。又有唐郑子春韦虚心李荃刘端碑文凡四。范希朝李克用题名各一。而碑阴及两。刻大历贞元元和长庆宝历太和开成会昌大中天佑年号。某月某日祭。初献亚献终献。某官姓名。凡百数十行。宋初。庙为契丹所焚。化二年重建。而唐之碑刻未尝毁。至宋之醮文。碑记尤多。不胜录也。自唐以上。征于史者如彼。自唐以下。得于碑者如此。于是知北岳之祭于上曲阳也自古然矣。古之帝王望于山川。不登其巅也。望而祭之。故五岳之祠皆在山下。而肆觐诸侯。考正风俗。是亦必于大山之阳。平易广衍之地。而不在险远旷绝之区也明甚。且一岁之中。巡狩四岳。南至湘中。北至代北。其势有所不能。故尔雅诸书并以霍山为南岳。而汉人亦祭于灊。禹会诸侯于涂山。涂山近灊之地也。水经注曰。上曲阳故城。本岳牧朝宿之邑也。古者天子巡狩常山。岁十一月。至于北岳。侯伯皆有汤沐邑。以自斋洁。周衰。巡狩礼废。邑郭仍存。秦以立县。县在山西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故此为上矣。而文升乃谓宋失云中。始祭恒山于此。岂不谬哉。五镇惟医无闾最远。自唐于柳城郡东。置祠遥礼。而宋则附祭于北岳之祠。然则宋人之遥祭者。北镇也。非北岳也。世之儒者。唐宋之事且不能知也。而况与言三代之初乎。先是倪岳为礼部尚书。已不从文升议。而万历中沈鲤驳大同抚臣胡来贡之请。已申言之。皆据经史之文。而未至其地。予故先至曲阳。后登浑源。而书所见以告后之人。无惑乎俗书之所传焉。

论北岳中岳

阎若璩

或问北岳祀典。毕竟该在山西浑源州。抑仍曲阳耶。余曰。曲阳是也。万历十六年。大同巡抚胡来贡疏请改北岳。沈文端鲤为宗伯。覆疏详驳。此驳出。足以塞异议者之口矣。第惜其引史仅及汉宣帝。未上及武帝元鼎三年。常山王徙。然后北岳在天子郡内。天汉三年。泰山修封。还过祠常山。瘗玄玉二事。引经亦仅及周官禹贡。余为详补曰。舜典十有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传曰。北岳恒山。禹贡。太行恒山。在上曲阳西北。尔雅兼殷制。释山曰河北恒。周礼职方氏。正北曰并州。山镇曰恒。注曰。恒山在上曲阳。是虞夏殷周。异代同揆。则舜当日蚤觐北诸侯于今曲阳大茂山之下。非山经所称今浑源之北岳。水经所称之元岳。历历可知。岂容议。议之者。以定鼎于燕。曲阳在南。浑源少北。改而祀之。于方位宜。余谓则有孔达毛诗崧高之疏在。曰若必据己所都。以定方位。则五岳之名。无代不改。何则。轩居上谷。处恒山之西。舜居蒲。在华阴之北。岂当据己所在改岳祀乎。余尝爱王导云。古之帝王不必以丰俭移都。此名相之言也。孔达云。天子不据己所都以定方岳。此名儒之言也。金世宗大定间。或言今既都燕。当别议五岳名。不得仍前代。太常卿范拱辄援崧高疏数语以对。后不复改。明以来之人。独未读金史乎。因思崧高维岳。非当时以太室山为岳。乃诗人借岳来赞美之曰。有崧然而高者。维是四岳之山。其山高大。上至于天。维是至天之大岳。降其神灵和气。以生甫国之侯。及申国之伯。尔雅撰于三百篇后。缘此遂实指崧高为中岳。太史公又出于尔雅后。并补注尧典曰。中岳嵩高也。是殆忘却禹贡之太岳矣。将尧有二中岳耶。汉武登礼太室。易曰高。中岳名益显。皆为尔雅所误者。或曰。然则周竟无中岳乎。余曰。周仍以唐虞时霍山为中岳矣。观职方河内曰冀州。山镇曰霍山可知。自有宇宙。便有此山。黄帝正名百物。蚤已定五岳之称。禹主名山川。又从而奠之。下讫周秦。悉不敢移。岂有如武帝以衡山远移南岳之祀于灊霍山者乎。或曰。如子言。周不曾以岍为西岳。岍何得有岳名。余曰。职方河西曰雍州。山镇曰岳山。蚤已得岳之名。岂待周移岳于此。而后云尔乎。汉既移南岳。唐肃宗在凤翔。亦曾改汧阳吴山为西岳。以祈灵助。要皆后王事。余最爱康成注大司乐。四镇五岳。取诸职方九州岛之山而足。少嫌其以岳为西岳。不以霍山为中。又嫌其宗伯注。仍袭尔雅。杂以嵩高。自忘却大司乐注。殆由未善于读崧高之诗也哉。

北海祀典或问

徐干学

康熙二十六年某月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徐元珙言。今制祭北海。沿宋明之旧。将事于怀庆府济渎庙。臣愚以方位当以建都为准。往南而祭北海。非是。请改祭于北镇医巫闾山便。旨下廷臣等集议以 闻。议未定。诸臣属某考核前代故实。以备 廷议。某职掌攸存。不敢饰让。谨采前闻。设为问答。具列如左。或问海之祭。古有之乎。曰古有之矣。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孔疏曰。祭百川之时。皆先祭河而后祭海也。周颂般之序曰。般巡狩而祀四岳河海也。或曰。祭则于国中乎。抑至其地乎。曰舜典望于山川。于神。此祭于国中者也。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南西北如之。周礼校人之职。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郑注王巡守。过大山川。则有杀驹以祈沈。若般之诗之云。此皆至其地而祭之者也。曰至其地而祭之。有司之常典乎。曰非也。王者巡狩则祭之。不巡则不祭也。虞周以前。诗书之文足征矣。史记。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殽以东。名山五。大川二。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而不及海。又云至如他名山大川。上过则祀。去则已。夫常祀不及海。则过而祀者。海亦名川之一也。郑樵通志。汉武帝因巡狩。礼其名山大川。是秦汉亦因巡狩而祭也。杜佑通典。其有水旱灾厉。牧守各随界内而祈谒。王畿内水旱则祷之。亦非常典也。其着为常典。则隋唐之事也。或曰。古文多言名山大川。无祭海之明文。虽郑康成亦疑之。何以知古之祭海乎。曰卜商之序。孔达之疏。则言祭海矣。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汉宣帝神爵元年。诏太常以四时祠江海雒水。皆明征也。后汉书。建武三十三年。别祀地祇。地理神从食。皆在坛下。海在东。通志。梁天监六年。议者言北郊有岳镇海渎之座。据二史之文。以知汉以前言川者必兼海也。曰四方有司之祀何昉乎。曰昉于梁。祠建于隋。礼备于唐。通典。梁令郡国有五岳。置宰祀三人。及有四渎若海应祠者。皆孟春仲冬祀之。隋书。开皇十四年闰六月。诏祭东海于会稽县界。南海于南海镇南。并近海立祠。是仅祀东海南海。而西北海辽远不祭也。通志。唐武德贞观之制。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年别一祭。此其所始矣。或曰。四海之祭。有定所乎。曰历代以来。沿革不同。请悉数之。唐书。四海之祭。东海莱州。南海广州。西海同州。北海河南。马端临文献通考云。唐祭北海于洛州。宋史及政和五礼新仪。祭西海于河中府。就河渎庙望祭。祭北海于孟州。就济渎庙望祭。余皆与唐同。或曰唐既祭河南。又称洛州。宋称孟州。是果异地与。曰非也。唐书礼乐志曰河南。通典通考通志皆曰洛州。洛州即河南也。宋史曰孟州。地虽河北。而辖于河南也。以今考之。皆怀庆府济源之地。考地志。济源县初属怀州。高宗显庆二年。改属洛州。武宗会昌三年。又属孟州。是有唐中叶。济源多隶洛州。至末季及宋。方属孟耳。贞元十二年。知县张洗碑文可据也。是称名虽异。其地则一也。或曰宋以后如何。曰金史大定四年。岳镇海渎。诏依典礼。就本庙致祭。其地与宋同。惟南海则于莱州。因广州非金界。故就莱望祭。元史至元三年。定制与金同。惟北海遥祭于登州界。明会典。东海南海同元。西海则蒲州。北海则怀庆。蒲州即河中。怀庆则济源所隶之府。其实仍在济源也。 本朝因之。以疆索而论。东海南海为近。近则可就而祭。西海北海遥矣。遥则望而祭之。就祭者有定。望祭者无定。故东海于莱。南海于广。有定者也。西海或同州。或河中。北海或河南。或登州。无定者也。曰古何以祭北海于河南也。曰地志云。说者谓济渎泉脉通北海。故因北渎以祭北海也。曰又何以祭于登州也。曰登州负海而处。海在其北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的无尽乾坤路

    我的无尽乾坤路

    无尽拼搏,无尽历练。何所求?无尽化羽,无尽展翅。欲何为?武道漫漫,看一个少年的成长之路。无尽追寻,道无止境。
  • 当soulmate出现时

    当soulmate出现时

    当男人遇到自己的soulmate,将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闻歌提剑

    闻歌提剑

    仙者,有人屹立于山巅。人者,双足稳立于厚土。情者,由心而生,是为本性。心者,本真,自我。魔者,无心,无情。在这天地棋盘,大道棋局之中,天道以万灵为棋子,欲得无上道果。弓长修步履维艰,向天递出一剑,仅为守住心中那一寸净土,不堕魔,不绝情。——————这是作者为自家姐姐写的书,不喜勿喷,谨慎入坑,谢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虚拟主神空间

    虚拟主神空间

    未来科技解决一切了生存问题,人类进入了娱乐时代,一款与网文中的【主神空间】同名、概念相似的虚拟网游风靡世界。颜云是一条不知道自己爱好的闲鱼(伪),机(hao)缘(you)巧(an)合(li)下入了《主神空间》的坑,在各个场景世界中瞎玩。入坑须知:本书(特别?)慢热……主配角智商应该算是在线……经历场景:刀剑神域,暗杀教室,龙族,未完待续……PS:现在更新不稳定,谢谢观看~
  • 法律规定我爱你

    法律规定我爱你

    当霸道总裁遇上鬼马律师,摩擦碰撞不断,甜宠爱情也悄悄来临。“周铭,你为什么娶我?”周铭指着结婚证,“许诺诺,因为法律规定我爱你。”
  • 冰月神皇

    冰月神皇

    星际时代,武道称雄。一个不能修炼的凡人,阴差阳错的踏上武道之路,而他突然发现,埋藏在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秘密……
  • 清明上河图秘史

    清明上河图秘史

    北宋画家张择端不仅画了《清明上河图》长卷,而且在图中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这些故事在张择端给学生们讲述时,被学生们忠实地记录了下来,下面赵太丞家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清明上河图秘史》初稿已完成,在初稿的基础上便修改便上传,现已上传约近六万字,考虑到整体结构、人物与情节等方面需要较大的修改,故决定暂停上传,请读者们见谅!待修改完毕后继续上传!
  • 平安京之赤雪

    平安京之赤雪

    血族百年一场大战导致全族灭亡。剩下的不知去处。她从小就被母亲藏到了人界,却因一场赤雪穿越到了平安京,遇到了憨厚的博雅,吊儿郎当的保宪,风轻云淡的白狐之子,本以为一生就此平静。没想到还有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平安京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