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4800000313

第313章 礼政二大典上(8)

三老五更议

张廷玉

臣伏思三老五更之名。始见于礼经。古养老尊贤之礼也。考养老之礼。如王制内则所云。则虞夏殷周皆然。又云五帝宪。三王有乞言。则伏羲神农皇帝以来已然。是其典为最古。至所云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是其礼为最隆。我皇上至道在躬。式稽前典。以三老五更之礼下询。甚盛心也。顾礼待人行。事因时起。臣妄参臆议。以为未可举行者。约有数端。皇上至德渊怀。圣不自圣。何难屈礼臣下。但天子有所施。必令臣下有可受。如所云袒而割牲者。其始亲袒衣割牲以为俎食也。执酱而馈者。其继执酱以馈熟也。执爵而酳冕而总干者。既食毕。又亲执酒以酳口。且又端冕舞位。而以乐舞侑食也。礼如是不已重乎。古有斯礼。而今未行。似非皇上殷殷复古之意。如特行此礼。度臣下谁敢受者。此其事之难行一也。汉宋均曰。三老。乃老人知天地人之事。五更。乃老人知五行更代之事者。各以一人为之。所谓知天地人之事者。上通天文。下彻地理。中察人伦。三者明一。亦已难矣。况兼之乎。所谓知五行更代之事者。如伏羲以木德王。故风姓。代之者火也。炎帝以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纪官。代之者土也。黄帝以土德王。故曰黄帝之类。此非洞达天人之际。孰能知其所以然者。惟其有如是之德。是以天子隆以宾师之礼。三公九卿。皆在执事之列。今此礼果行。必求其人以当之。窃思致事诸臣。及现在居职者。谁克任之。恐皇上即下明诏。而其人必悚惕惭惶而不敢应。此其人之难得二也。考汉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魏以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周武帝以于谨为三老。其时五更无人。第未审诸公。如前所述之三老五更。果克副其名而无愧乎。圜桥观听。汉明帝时极盛。然先儒胡寅。讥桓荣仅能授经章句。不知仲尼修身治天下之微旨。故所以辅翼其君者。德业不过如是。观先儒之论。是桓荣犹不免讥评。下此者何足以当巨典。此其典之难副三也。三老五更之名。虽见于乐记祭义文王世子诸篇。不言何代。如以为虞夏殷周皆然。则二帝三王大经大法。载于尚书。二典三谟。不见有老更之名。如以为惟周有之。则保息养老。见于司徒。献鸠以养国老。见于罗氏。以财养死政之老。见于司门。三百六十。如是之详且悉。何亦不载有老更之名。臣愚以为养老之礼。古时典制可稽。至所谓三老五更者。疑属汉儒附会。此其事未可尽信四也。是以唐宋至今已千余载。此礼未曾举行。即本朝世祖 圣祖 世宗皇帝。重道尊师。明经造士。事事度越前古。而于老更之礼。亦未之及。以典至古。而礼尤隆。名实难副。倘有几微未称。不惬观听。则必滋论议之端。岂不亵至尊而羞大典乎。此事似应停止举行。不必下廷议。臣谨陈管见。伏惟圣鉴。

圣庙五王昭穆位次议

金门诏

伏读部文。奉上谕将肇圣王裕圣王诒圣王昌圣王启圣王。加封王爵。改造圣祠。诚千古未有之盛典。万世不朽之鸿猷也。但昭穆位次。部文未经开明。或有议正位南向。余依世次东西分列者。或有议五代并皆南向。止照左右次叙分别者。未有定论。时门诏馆于鄂西林方伯署中。蒙命考据经典。酌古准今。务期详核。议上督院。大吏允行。下之有司。两江学宫。画一遵行。议曰。谨按典礼。各该学所称肇圣以下昭穆位次。所谓正位南向。余依世代东西分列者。非也。所谓并皆南向。照左右次叙分别昭穆者。亦非也。尝考诸经义。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而昭穆之名。始见于此。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而昭穆之位次。未有闻焉。祭统曰。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此虽主生者之昭穆而言。而亦可知昭穆之义。大抵取于有别有序而无乱者也。至于昭穆位次。于经义皆无所据。后世儒者议论纷纭。鲜所适从。古今礼制既殊。其庙貌规模广狭丰俭之度。亦难以古制相绳。惟博采先儒之论。明乎礼意之所在。以为之折衷可耳。朱子尝引孙毓以为外为都宫。太祖在北。二昭二穆以次而南。考诸孙毓之说。宗庙之制。外为都宫。内各有寝庙。别有门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差次而南。由此观之。则庙中之主。昭穆各不相望。而义取于有别。今所谓并皆南向。左右次序分别昭穆者。是无别之甚者也。故谓其说非也。朱子之言曰。太祖之庙。始封之。君居之。昭之北庙。二世之君居之。穆之北庙。三世之君居之。昭之南庙。四世之君居之。穆之南庙。五世之君居之。庙皆南向。各有门堂寝室。而墙宇四周焉。凡庙主。在本堂之室中。皆东向。及其祫于太祖之室中。则唯太祖东向自如。而为最尊之位。昭之入乎此者。皆列于北牖下而南向。穆之入乎此者。皆列于南牖下而北向。南向者。取其向明。故谓之昭。北向者。取其深远。故谓之穆。庙之列。则左为昭而右为穆。祫祭之位。则北为昭而南为穆。五庙同为都宫。则昭常在左。穆常在右。而外有以不失其序。一世自为一庙。则昭不见穆。穆不见昭。而内有以各全其尊。由此观之。古者庙皆南向。庙主皆东向。庙之制。虽左昭右穆。皆以各全其尊。惟祫祭始屈于太祖之尊。而就南向北向之列。则各全其尊者常也。屈于所尊者暂也。今所谓正位南向。余依世代东西分列者。是使居正位者止一肇圣。自此而下。虽启圣亦不得以自全其尊。而常就列。故其说亦非也。朱子之言又曰。后世公私之庙。皆为同堂异室。而以西为上者何也。曰由汉明帝始也。降及近世。诸侯无国。大夫无邑。则虽同堂异室之制。犹不能备。南渡之后。无复旧章。虽朝廷之上。礼官博士。老师宿儒。莫有知其原者。是古制之不可复见。朱子已言之矣。然则如之何而可。为之准古酌今。依经傅义。则莫若庙固南向。主亦南向。不可谓古是而今非也。况弟子之于先师。后人之于先圣。主既南向。则主祭者以下。皆得北面。是南向之礼。固一定而不可易者也。而欲各立一庙以成尊。势有不能。同居一室而无别。礼又不可。今惟就庙之中。随其地之广狭。分为五室。所谓五室者。非能准诸古制。不过如今之所谓龛是也。以肇圣仿始祖之礼。居于正北。裕圣居左。诒圣居右。策次而南。更约前尺许。而肇圣之室。视裕圣诒圣约深尺许。裕圣诒圣视昌圣启圣复约深尺许。从外观之。则五室并齐。从内观之。则位之浅深各殊。系之尊卑自别。则五圣之灵其亦可安矣乎。要而言之。则同在一庙。即外为都宫之礼也。肇圣居北即太祖居北之礼也。四圣以次而南。即二昭二穆以次而南之礼也。左昭右穆。即不失其序之礼也。各为一室。即各成其尊之礼也。子游不云乎。其庶几亡于礼者之礼也。其动也中。予不敢自谓其说之果中。亦庶几亡于礼者之礼也。变而不失其为常。权而不害其为经。于礼也其庶几乎。

议都察院请增孔林祀典状

陈兆仑

议得史记家语。并载孔子世系。而史记则缺圣父原娶施氏。其记圣母颜氏。并无晚乃求婚之文。至合葬于防。终不及施氏一语。二书详略互异。原无从确指其是非。而后世崇祀启圣。乃从史记之略。不从家语之详者。非笃信史记而排家语也。徒以汉初距孔子之世。纔二百余年。其近代孙安国。与司马迁同时事武帝。而家语晚出东汉。故特从其近者耳。据史迁自称登其庙堂。观其车服礼器。则近而可征。宜莫若史。史所不载。则有无诚难臆断。且愚以为所贵乎礼者。贵其意也。 国家所以崇祀启圣。追封五代。如此其隆者。乃曲体至圣追远之孝。特就二书并载。尤可征信之颜氏。祀为启圣。而于曲体圣孝之义已尽。义之既尽。则礼有所止。故祀缺施氏。从史缺也。非礼缺也。兼崇施氏必右其位。一跻一降。稍有所疑。于心奚安。祀典至重。文庙至严。不可不慎。与其轻议而涉疑。诚不若阙疑而致慎也。又疏请圣兄孟皮。应一并附享。考之于礼。从无以弟之功德而庙祀其兄之典。使孟皮自有子孙。则阙里不乏世祀。如无子孙。则从祖祔食之礼不过四世而止。今阅二千余年。义无可推。又疏称文庙应仍复十二笾豆八俏之制。按十二笾豆。祀天享地之礼。而八俏者。古之重祭也。孔子虽至圣。犹人臣也。师事孔子。至于临雍释奠。门外降舆而不为过。若曰是吾师也云尔。谓之师。而孔子人臣之分自在也。若必以十二笾豆八俏为敬。则孔子在天之灵。岂遂以天自处。而八佾舞庭。所以口诛季氏者。直躬自蹈之矣。唐开元中。祭孔子用八俏。明夏寅曰十二笾豆。惟太学可行。若各省郡县行之则僭矣。开元之礼。固不足奉为典要。而夏寅依违两端。皆非也。我 朝祀文庙。用文舞六佾。于尊师之道。体圣之心。备极允协。毋庸更为纷更。谨议。

驳请祀启圣王元配施氏议

齐召南

臣等议得升任副都御史陈囗华奏称。家语载有启圣王元配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实为 先师之嫡母。应请崇祀加封。臣谨按施氏生九女而无男。经传并无明文。仅见家语。而史记孔子世家。则阙施氏。其记圣母颜氏。并无晚乃求婚之文。至合葬于防。终不及施氏一语。后世崇祀启圣。必从史记。而不从家语。正以汉初距孔子之世未远。司马迁亲与其十一世孙安国。同事武帝。从问尚书古文。迁又自称登庙堂观车服礼器。则近而可征。宜莫若史。史所不载。有无诚难臆断。至家语一书。前汉艺文志。载有二十七卷。师古注曰。非今所有家语。则知唐所行王肃批注者。原非安国所撰。刘向所校之旧。明矣。司马贞较后师古。其着索隐。所据家语。果前汉本乎。抑王肃本乎。且即王肃本。而隋志云二十一卷。唐志云十卷。篇目又自不同。即今世所行肃古本。亦无施氏之文。则司马贞所据何本。实无从臆定也。是以明李东阳修阙里志。于世系。于本姓。于祀典。俱凿然以史记为断。所引家语。亦并无施氏之文。而于尼山毓圣一条。间采他书以备传疑。慎之至也。我 朝 列祖。尊 师重道。典礼盛隆。 世宗宪皇帝特立崇圣之祠。追封五代王爵。明征谱牒。崇德报功。于曲体圣孝之义。至矣尽矣。今查圣裔家庙。施氏并未设主。实以事在传疑。文无确据。自不便轻更旧典。诬渎宗祊。所以历代知礼之儒。考订最为详悉。未有从而议之者。今乃欲从数千载下。令其以有无影响之说。一旦骤加之圣母之右。于心奚忍。于义奚安。与其轻议而涉疑。曷若阙疑而志慎。应将升任副都御史陈囗华所请加封施氏之处。毋庸议。

前汉经师从祀议

全祖望

开元二十二贤从祀之举。昔人议之者多矣。是后更进迭出。愚皆不尽以为当也。夫谓当秦人绝学之后。不可无以报诸儒修经之功。虽其人生平或无可考。而要当引而进之。此其说良是也。然此为草昧初开言之。在高惠之闲。皆以故博士授弟子者。当斯之时。遗经之不绝如。椎轮以为大辂之始。其从祀宜也。自是而降。经师稍稍接踵以出。如宗法所云别子。夫有为之前者。讵可无为之后者。特当于其名家之中。择其言行之不诡于道者。而从祀焉。此为授受渊源言之。文景武之间者是也。以后则经术大昌。诚不但以师传门户。为足有功于圣门。必有躬行经术以承学统。而后许之。宣元以后是也。吾于三辈人物之中合而计之。得十有余人焉。易则田何。书则伏胜。诗则浮邱伯毛亨。春秋左氏则张苍。礼则高堂生。此六人者为一辈。其时书则古文未出。诗则齐韩未名家。春秋则公谷未名家。礼则周礼礼记未出也。田何之大宗为丁宽。其别出为费直。书则孔安国出而补伏胜之阙。浮邱伯之大宗为申培。毛亨之大宗为毛苌。而辕固以齐。韩婴以韩。张苍之大宗为贾谊。而胡母子都董仲舒以公羊。江公以谷梁。高堂生之大宗为后苍。而河闲献王以周礼。经于是乎备矣。丁宽以儒生而有将才。诚非墨守章句者。贾生明礼乐。言王道。当文帝时。以一儒独起。尤为有功。申辕正论不挠。毛苌深得圣贤之意。河闲献王言必合道。大雅不。胡母子都。则董子所尊。韩婴虽董子不能难。孔安国则克传其家学。惟费直江公后苍。无言行可纪耳。此十三人者为一辈。汉二百年。经学所以盛者。诸公之力也。若集诸经之大成。而其人精忠有大节。为一代儒林之玉振者。则惟刘向。斯皆其必当从祀者。开元礼臣。不知精审。而妄以戴圣何休夺席。不亦谬乎。愚尝谓西汉儒林盛于东汉。即其人亦多卓荦可传。东京自贾逵郑康成卢植而外无足取者。夫前茅之功。过于后劲。而况后之本不如前也。世有君子。倘以予言为不谬矣。

禁原蚕说

全祖望

周礼夏官马质禁原蚕。郑康成谓天驷主蚕。蚕与马同气。物莫能两大。禁原蚕者。惧其伤马。临川李詹事尝语予曰。此最汉儒不经之谈。吾尝试之矣。一院之中。饲蚕于东。秣马于西。曾不见其伤也。予曰。是固然。天下之以两大而伤者。必其力足以相抗。原蚕虽多。不过女红之余分闰位耳。而谓其足以为马政之累乎。然所以必禁之者。则专为蚕事计也。今天下蚕利。莫盛于浙东西。吾故熟知其不可也。凡桑柘之生。三月而茂。既翦之以供蚕食。则其木之津液。为之流者数日。历兼旬而渐有生意。以复其初。原蚕多。则必复取新生之叶。斩艾无遗。而桑柘之气大剥。况其成丝于夏者。为质亦薄。不足当春时之十五。是欲博其利。而卒并蚕之气而耗之。行之数年。蚕且渐减。桑亦尽枯。非赞化育之道也。四时之序成功者退。是以桑柘用之于春而休之于夏。不竭蚕之力。非于马政有所预也。若夫天南极壤。固有收八蚕之茧者。斯则物产之奇。不可以为常。故圣人于中国必禁之。或曰掌之于马质何也。曰周礼蚕无专官。而天驷实以马祖兼蚕神。则禁原蚕者。马质掌之。夫岂以两大之故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的技能无限CD

    我的技能无限CD

    豪门大少爷,却是废材,被全族嘲笑,没想到意外捡到宝,拥有无限技能......
  • 理财要学巴菲特,投资要学索罗斯

    理财要学巴菲特,投资要学索罗斯

    不要以为巴菲特、索罗斯已经过时,已经不适应中国股市。无论何时,他们的价值投资理念、风险意识、市场无效论都是金融投资领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你要记住,与赢家为伍,你自然会成为赢家。本书以全新的角度,全面介绍了投资大师巴菲特、索罗斯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技巧,希望能够给中国的投资者提供一些帮助。
  • 崩坏在漫威

    崩坏在漫威

    我是一名会空中劈叉的清洁工。在电影院看女王打响指然后就原地爆炸来到了漫威。我现在很慌,不是因为灭霸也要打响指,是我要一个人要清理休伯利安号,连长182米的舰板都要擦的会发光。有清洁工来帮可怜的我吗?_(:з)∠)_等等......听说虽然不发老婆,但好像可以变成老婆的样子。区区舰板而已肝爆!为世界上所有的美好而战!PS:感觉书名应该叫(崩坏从漫威开始)_(:з」∠)_
  • 暗夜城堡

    暗夜城堡

    [花雨授权]身为吸血鬼,流淌着几千年遗传的吸血鬼血液但留在身体的吸血鬼特征几乎绝迹迹。第一次到暗夜城堡,赶上天使来袭,惊讶的是,我竟然对十字架毫无反应,加上神秘的祖先血统,我成了吸血鬼里的“英雄”,只是……
  • 一世之功

    一世之功

    理科大学学生沈凌因缘际会穿越到明朝伯爵府庶子身上,开始自力更生的科举,出仕,改革的奋斗中。嫡母谋害,兄弟排挤,靠自己改变着一切。嘉靖帝,杨廷和,张璁,严嵩,海瑞,戚继光...沈凌用自己现代的物理知识和“拍马屁”的功夫用自己的角度,调教这大明盛世。同时请正视历史,文中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 吴郡图经续记

    吴郡图经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郡回声:陇西文物集萃

    古郡回声:陇西文物集萃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常霞敬业爱岗,不但从事室内讲解工作,而且从事田野考古调查工作,还通过学习、研究、考证,写出了《古郡回声:陇西文物集萃》书稿。其中有对文物古迹、人文景观的感知和评述,有对馆藏文物珍品的分析和鉴赏,有对石刻墓志的考证,有对博物馆工作的体会,有对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憧憬。综览全帙,字里行间无不倾注着作者的心血。这本《古郡回声:陇西文物集萃》是常霞对其多年工作的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鞭策,同时也是群众对他工作成绩的首肯和赞许。
  • 公路尽头

    公路尽头

    这会不会只是温浔自导自演的一场独幕剧?遇见、心动、等待、忍耐......意料之外才会有惊喜,但其实得到了期待以内的东西我们也会很开心。
  • 楚战

    楚战

    乡村少年,异世顽童,如何辗转成就非凡人生,尽在《楚战》之中!
  • 第二世之沸腾三国

    第二世之沸腾三国

    因山贼袭村结识传奇三兄弟……击杀仙级妖魔成为玩家第一……生吃僵尸赢得变态称号……效仿桃源义结颜良文丑……掩护曹操结识亦敌亦友……行刺董卓成为天下英雄……贪污七宝刀、偷盗七星剑、狂劈木偶将军取得战兵巨阙……挽救孤女貂婵于洛阳火坑、力战猛将华雄于大河侧翼、捍斗狂人张郃于邺城郊外、结识百级赵云于龙虎之颠没有太过深奥的道理,不讨论过于沉重的话题,全书轻松幽默,只希望能带给您一点点乐趣。一群:1361596,二群:27677292(新群)谢谢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