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4800000424

第424章 兵政九地利上(3)

慎防守

郭起元

防守之法。在因时制宜。而不考于昔。无以知今也。前明因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故明世边防最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始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是为九边。洪武初。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里。设戍守百二十九所。紫荆关芦花岭设千户所。鴈门关太和岭武朔诸山。设戍所七十有三。参用南北军。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关。烽堠一百九十六处。每岁秋。诏诸王将校。勒兵巡边。置北平行都司于大宁。设营州五屯卫。及取元上都。设开平卫。兴和等千户所。筑东胜城于河州。设十六卫。自辽以西数千里。声势联络。永乐南下。以大宁地畀兀良哈。又以东胜孤远。迁卫而墟其地。自是辽东与宣大。声援阻绝。正统间。也先入塞。英宗遂有土木之陷。先是东胜守在河外。后因内迁失险。宏治间。火筛入居河套。数犯山陕。遂于平凉府开成县。置固原州。设制府。以总陕西三边军务。正德间。总制御史杨一清。请复守东胜。因河为固。东接大同。西属宁夏。使河套千里。沃壤归耕牧。陕右可以息肩。惜为刘瑾阻止。自后俺答诸部。出入内外。伤残百万。万历间。总督侍郎曾铣。力谋复套。条上方略。阁臣夏言主之。严嵩窥上意惮兵。且仇夏言。劾铣并言诛死。终明之世。北边不靖者。失策于河套之弃也。我 国家德威遐鬯。漠北尘清。昔时所谓极冲次冲者。今辽东建盛京。九边各置郡县。甘肃自为一省。无有边鄙之殊矣。而河套者。内外之重地。哈密者。尤河套之襟喉。所当加意抚绥者也。明代尤重江海。海道自广东乐会。接安南界五千里。抵闽二千里。抵浙又二千里。抵南直千八百里。抵山东千二百里。踰宝坻抵卢龙。迄辽东千三百余里。袤延一万三千三百余里。岛夷倭寇。出没其中。明初方国珍张士诚余众。多窜海岛。勾倭为患。因筑山东江南北浙东西沿海诸城列戍置卫。及指挥司千户所。洪武建文时。倭不能为患。患起嘉靖中。江浙寖剧。于是南直隶置吴淞刘河福山镇江圜山五总塞。浙江则置宁绍温台等千户所。而普陀大衢陈钱。山浙直分路之地。狼福两山。海洋交接之所。俱驻舟师防汛。福建亦置烽火门小珵澳南曰山浯屿铜山澳五总塞。广东则分东中西三路防御。山东则登青莱三府。蓟辽则大沽海口。山海关外。则广宁前中等所。各设水汛。以三四五月为大汛。九十月为小汛。分地巡徼。应期会哨。江防则上自九江广济黄梅。中包安徽池和太平。下及苏松通泰。凡盗贼贩私。悉严巡捕。盖明世遭倭甚毒。故制防最密。我 朝中外乂安。海邦皆世其子孙。享王贡贽。商贾舟航。万里通行。如在户闼。且水师整饬。楼橹相望。可为有备无患矣。而论海中之形势。则在台湾也。台地孤悬海中。土宜五谷。北可至辽东。南则抵漳泉。全台三千余里。入版图者几二千里。其余尚系生番杂居。情态叵测。扼鲲身鹿耳之险。控澎湖三十六屿之蔽。中国得之则为屏翰之卫。失之则为丛奸之薮。而有伏莽窃发之虞。是一府四县之城不可不筑。台中兵卒宜屯田以足食。渐次开荒辟土。以夷后患者也。至湖川黔滇。接近苗猺獞之界。与归化苗人所在。以及闽中之山棚。琼岛之黎。皆宜扼要控险。防之不可不严也。愚谓天下有事。重在战阵。天下无事。重在禁防。今为将者。日事操演弓矢火。而轻于墩汛。使老弱步卒守之。有风雨瞭望。沿途送檄之苦。而粮饷不及骑卒三之一。戍卒有家口者。无以谋生。每三五人守戍。必缺其一二。将弁知其归。而亦无能禁斥也。是在骑兵战兵分番轮戍不使独累步卒。庶几巡警周密。声势呼应。上下如同臂指。斯为巩固金瓯之道也夫。

皇舆图说会典

国家德威畅泝。文轨大同。幅员之盛。亘古未有。京师居天下之中。其南曰直隶。是为畿辅。其东曰盛京。盛京之北曰吉林。又北曰黑龙江。是为东三省。畿辅之南其省三。曰山东。曰山西。曰河南。山东省之南为两江。其省三。曰江南之江苏。曰江南之安徽。曰江西。两江之东南曰闽浙。其省二。曰福建。曰浙江。河南省之西南为湖广。其省二。曰湖北。曰湖南。山西省之西为陕甘。其省二。曰陕西。曰甘肃。陕西之南其省一。曰四川。江西与湖南省之南为两广。其省二。曰广东。曰广西。四川省之南为云贵。其省二。曰云南。曰贵州。甘肃省之西为青海。四川省之西为西藏。长城之外。盛京与直隶山西陕西省之北。为内蒙古。六盟四十九旗。及察哈尔八旗游放。踰瀚海而北。为外蒙古。喀尔喀四部八十六旗游牧。其西为科布多。其北为唐努乌梁海。甘肃省之北。为阿拉善额济纳二旗游牧。踰瀚海而西。为伊。大海。自鸭绿江口。西襟盛京南。京师直隶东南。又南襟山东之北而东。又南襟江南浙江之东。又南襟福建。东折而西襟其南。又西襟广东之南。接越南国境。大江。出四川之岷山。东行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入于海。其西源曰金沙江。出青海。东南行。经云南。折北至四川。会于江。汉水。出陕西之嶓冢山。东南行。至湖北。会于江。黄河。出青海之噶达素齐老山。东北行。经甘肃出长城。折东而南。环内蒙古鄂尔多斯旗。是为河套。入长城。经陕西东。山西西。复折而东。经河南。东出江苏。入于海。淮。出河南之桐山。东行经安徽江苏。会于河。济。出河南之王屋山。南行亦会于河。鸭绿江。出吉林。西南行。经盛京。入于海。西辽河。出直隶边外。东行。经吉林。会东辽河。折西南入边。经盛京。入于海。滦河。出直隶边外。南行入长城。入于海。混同江二源。曰松花江。曰嫩江。松花江。出吉林。北行出边。折东北。经伯都讷。会嫩江。又经拉林阿勒楚喀呼兰三姓。入于海。嫩江。出黑龙江所属墨尔根。南行。经布特哈齐齐哈尔。会于松花江。黑龙江。出喀尔喀车臣汗部。东行经尼布楚********雅克萨。折东南。经乌鲁苏木丹黑龙江爱珲三姓。会于混同江。运河。在浙江江苏。引太湖踰江。引洪泽湖踰黄河。经山东直隶。引沂河汶河卫河漳河。会于淀。桑干河。出山西。东行。经直隶。折东南。经京师西。为永定河。亦会于淀。浙江。出安徽。东行经浙江。入于海。闽江。出福建。东行入于海。江三源。四江出云南。东行。经贵州广西广东。会北江东江入于海。色楞格河。扎布噶河。在喀尔喀游牧。大克穆河。在唐努乌梁海。额尔齐斯河。在科布多。伊犁河。里木河。在伊犁。金沙江之西。曰澜沧江。曰喀喇乌苏河。曰雅鲁藏布河。俱在西藏。极东。三姓所属。海中大洲。偏东三十一度二十分。极西。喀什噶尔葱岭之西。偏西四十七度。极北。唐努乌梁海托罗斯岭。北极高五十六度四十分。极南。广东琼州府之崖州。北极高十八度十三分。凡东西相距七十八度有奇。南北相距三十八度有奇。

长安地气

赵翼

地气之盛衰。久则必变。唐开元天宝间。地气自西北转东北之大变局也。秦中自古为帝王州。周秦西汉递都之。苻秦姚秦。西魏后周。相间割据。隋文帝迁都于龙首山下。距故城仅二十余里。仍秦地也。自是混一天下。成大一统。唐因之。至开元天宝。而长安之盛极矣。盛极必衰。理固然也。是时地气将自西趋东北。故突生安史以兆其端。自后河朔三镇。名虽属唐。仅同化外縻。不复能臂指相使。盖东北之气将兴。西方之气已不能包举而收摄之也。东北之气。始兴而未盛。故虽不为西所制。尚不能制西。西之气渐衰而未竭。故虽不能制东北。尚不为东北所制。而无如气已日薄一日。帝居遂不能安。于是元宗避禄山。有成都之行。代宗避吐蕃。有陕州之行。德宗避泾师。有奉天梁洋之行。地之臲不安。知气之消耗渐散。迨僖宗走成都。走兴元。走凤翔。昭宗走莎城。走华州。又被于凤翔。被迁于洛。而长安自此夷为郡县矣。当长安夷为郡县之时。契丹安巴坚已起于辽。

此正地气自西趋东北之消息。特以气虽东北趋。而尚未尽结。故仅有幽蓟而不能统一中原。而气之东北趋者。则有洛阳汴梁为之迤逦潜引。如堪舆家所谓过峡者。至一二百年。而东北之气积而益固。于是金源遂有天下之半。元明遂有天下之全。至我 朝不惟有天下之全。且又扩西北塞外数万里。皆控制于东北。此王气全结于东北之明证也。而抑知转移关键乃在开元天宝时哉。今就唐书所载。开宝以后。长安景象。日渐衰耗之处。撮而之。可以验地气之变也。

唐人诗。所长安都会之繁盛。宫阙之壮丽。以及韦曲莺花曲江亭馆广运潭之奇宝异锦华清宫之香车宝马。至天宝而极矣。安禄山兵陷长安。宫殿未损。收京时。战于香积寺。贼将张通儒守长安。闻败即遁。未暇焚剽。惟太庙为贼所焚故肃宗入京作九庙神主告享于长乐殿都会之雄丽如故也。代宗时。吐蕃所燔。惟衢衖庐舍。而宫殿仍旧。朱泚之乱。李晟收京时。诸将请先拔外城。然后北清宫阙。晟曰。若收坊市。地隘人嚣。非计也。贼兵皆在苑中。自苑击之。贼走不暇。则宫阙保安。乃自光泰门入。泚果遁去。远方居人。至有越宿始知者。则并坊市亦无恙矣。故晟表有云。钟不惊。庙貌如故。地运尚有百余年。故不至一旦尽扫也。黄巢之乱。九衢三内。宫室尚宛然。自诸道勤王兵破贼后。入城争货相攻。纵火焚掠。市肆十去六七。大内惟含元殿独存。此外惟西内南内及光启宫而已。僖宗在蜀。诏京兆尹王徽修复。徽稍稍完聚。及奉表请帝还。其表有云。初议修崇。未全壮丽。则非复旧时景象可知也。及昭宗时。因王重荣李克用沙苑之战。田令孜帝出奔。焚坊市。并火宫城。仅存昭阳蓬莱二宫。还京后。坐席未暖。又因李茂贞之逼。奔华州。岐军入京。宫室廛闾。鞠为灰烬。自中和以来。王徽葺构之功。至是又扫地而尽。于是长安王气衰歇无余矣。见李晟王徽田令孜及黄巢等传

秦蜀荆楚形势议

蒋伊

蜀江东下。黄河南注。天下大势。分为南北。而挈南北之轻重者。在川陕而已。陕西南通楚蜀。东连豫晋。其所以为形势之首者。以其足夺黄河之险也。四川北走秦凤。东下荆襄。其所以为阨塞之区者。以其足夺长江之险也。自古以来。守在秦者。战必在蜀。得蜀则南可下。守在蜀者。战必在秦。不得秦。则北不可定。然皆利于速战而不能持久。则岂非以馈运之故哉。全陕之势。咸阳三辅。而屏蔽实在陇右。今河陇未靖。长安未易守也。况汉中当蜀口。寇若一枝出秦陇。窥长安。而悉其锐以趋汉江。合西山之寇。以攻郧襄。此亦天下之深忧也。荆楚之势。一曰彝陵。王浚治楼船。下益州。破荆门彝道。是彝陵者。荆州之门户也。一曰襄阳。梁武起兵于此。以平石头。元兵下宋。先取襄樊。是襄邓者。全楚之首也。知有彝陵荆州。而不知为襄阳之备。非真知势者也。寇若以疑兵出岳州。而从汉江窥襄阳。则可以扼我之首。而北之门户塞矣。将荆州亦不能以自固。知敌之所攻。则知我之所守。明于守之要害。则可以知战之利钝。方其始也。汉中平阳之间利用守。长沙澧岳之间利用战。何则。蜀之馈饷难继。而长沙财赋甲天下。不虑转输也。主兵者反是。能无败乎。今则荆楚之势。进不得战。而秦蜀之势。且退不能守矣。此可为长叹息者也。在陕之所恃者。沿边之劲旅耳。而馈饷之途。无由自致。夫以数万之众。而欲责其枵腹荷戈。是不战而先自败也。至荆岳之间。则以不生不息之财。养不耕不战之兵。使寇得安意肆志。而养其全力。以出于秦。天下之势。方如敝庐。补其奥。又虑其隅。整其桷。又虞其栋。搘持之道。是所望于策矣。

同类推荐
  • 唐子西文录

    唐子西文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博异志

    博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斋夜话

    冷斋夜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征纪行录

    东征纪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珍珠舶

    珍珠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绛云

    绛云

    小小财神的女儿,也敢辱骂万盛圆主。尊贵的帝王之尊,岂容她冒犯的!罗森俊脸一寒,邪眸一闪,绛云便让父亲卖给他。哎,男人呀,总是让人摸不透心思。没人时,宠得如珠似宝;一有外人在场,绛云便成了个轻贱的侍寝女人,花钱买来取乐的。眼看她被人羞辱得口吐鲜血,也没半句维护的话,看来她只有含怨拔出利刃——“森,我永世都不想见你,听到你的声音……”
  • 至邪至阴

    至邪至阴

    弱之肉,强之食,想要活下去,就要不断地变强,只有成为最强者,这条性命才是彻底属于你的。生活已经不容易,还谈的起感情吗……
  • 河西故人列传

    河西故人列传

    通过叙说大河两岸素不相识的男女,断剑与残云的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的奋斗生活,勾勒一个新时代的平凡世界的众生相。有江湖,有三教九流,有历史,有苦恼忧愁。
  • 等你来解的人类难题

    等你来解的人类难题

    本书介绍古今中外未解难题五十余个,包括莫斯科地铁失踪案、武则天出生地之谜、600年前英格兰血案之谜、光绪帝死因之谜等。
  • 我的系统可能有点多

    我的系统可能有点多

    穿越成为一个小道院的首席大弟子,再有一个月就是道院大比了,这关系到道院的资源分配,师弟师妹们对他充满信心,师长们对他寄予厚望,父母为他感到骄傲,妹妹对他盲目崇拜,但是赵峥现在武功全失,他把自己关在练功房里,眉头紧锁,这个局,我该怎么破?
  • 创世纪之永恒大帝

    创世纪之永恒大帝

    他,痴傻少年误入修练之路!他,血洗师门,震慑八方!他,坠入魔道大肆屠戮,冷观天下风起云涌!他,主宰天地,霸绝四方,尊称永恒大帝!他,无处不在,幻化万物苍生...................................
  • 超神学院之反派主角

    超神学院之反派主角

    超神学院中,我叫葛小伦,喜欢漂亮天使大姐姐,笑傲江湖中,我叫君子剑岳不群,我有个主角徒弟,可是我得干掉我亲爱的徒弟,倚天屠龙记中,我叫宋青书,我抢了张无忌的九阳神功,天龙八部中,我叫慕容复,龙族中,我叫诺顿,是条有理想的龙,斗罗大陆中,我好像成了比比东的丈夫,武魂殿前任教皇,我媳妇不喜欢我,还要干掉我,怎么办,我好慌,斗破苍穹中,我成了云山?这是一个不正经的主角在超神学院世界中斗智斗勇的故事,这不是武打剧,这是个推理剧……
  • 8种成功个性

    8种成功个性

    你知道哪8种个性可以帮助你获得成功么?你知道你具备了哪几种么?你想获得成功么?这本书将要告诉你。
  • 染逝蘅芜

    染逝蘅芜

    墨怜世道衍姽姝,祲宿双逝染蘅芜......暮昃清风缱绻传觞换盏,侘傺褰裳,湮隳唇间那半弧落魄...
  • 电视台实习生

    电视台实习生

    《电视台实习生》讲述了面临毕业的大学新闻系学生何晴在电视台《心灵有约》栏目组实习的经历以及她的人生选择。何晴心里有个电视梦,读新闻系的她同时辅修了电影学院的课程,并在毕业前夕凭借父亲的关系来到某电视台收视率最好的栏目《心灵有约》栏目组实习。实习期间,她凭借自己的才干和努力很快成长为独立编导,并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单纯、正直的何晴也受到了“唯收视率”的困扰,继而被卷进了栏目组复杂的人事纷争。最终,她选择了坚守做人的底线,主动放弃了进入电视台的机会,选择到贵州偏远山区支教,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职场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