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4800000050

第50章 治体三政本上(2)

汉儒言灾异

赵翼

上古之时。人之视天甚近。迨人事繁兴。情伪日起。遂与天日远一日。此亦势之无可如何也。即以六经而论。易最先出。所言皆天道。尚书次之。洪范一篇。备言五福六极之征。其它诏诰。亦无不以惠迪从逆为吉凶。至诗礼乐盛于商周。则已多详于人事。而天人相应之理略焉。如正月繁霜诸作。不一二见也。惟春秋记人事兼记天变。犹是三代以来。记载之古法。非孔子所创也。战国纷争。诈力相尚。至于暴秦。天理几于灭绝。汉兴。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刘向治谷梁。数其祸福。傅以洪范。五行志序而后天之与人又渐觉亲切。观五行志所载天象。每一变必验一事。推既往以占将来。虽其中不免附会。然亦非尽空言也。昌邑王为帝无道。数出微行。夏侯胜谏曰。久阴不雨。臣下有谋上者。时霍光方与张安世谋废立。疑安世漏言。安世实未言。乃召问胜。胜对洪范五行传云。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有下人谋上者。光安世大惊。宣帝将祠昭帝庙。旄头剑落泥中。刃向乘舆。帝令梁邱贺筮之。云有兵谋不吉。上乃还。果有任宣子章匿庙间。欲俟上至为逆。事发伏诛。京房以易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每先上疏言其将然。近者或数月。远或一岁。无不屡中。翼奉以成帝独亲异姓之臣。为阴气太甚。极阴生阳。恐反有火灾。未几。孝武园白鹤馆火。是汉儒之言天者。实有于人。故诸上疏者皆言之深切着明无复忌讳。翼奉谓人气内逆则感动天地。变见于星气。犹人之五藏六体。藏病则气色发于面。体病则欠伸动于貌也。李寻谓日失其度。晻昧无光。阴云邪气。在日出时者。为牵于女谒。日出后者。为近臣乱政。日中者。为大臣欺诬。日入时者。为妻妾役使所营也。孔光谓皇之不极。则咎征荐臻。其传曰。有日月乱行诸变异也。而尤言之最切者。莫如董仲舒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欲止其乱也。谷永亦言灾异者天所以儆人君过失。犹父之明诫。改则祸消。不改则咎罚。是皆援天道以证人事。若有杪忽不爽者。而其时人君亦多遇灾而惧。如成帝以灾异用翟方进言。遂出宠臣张放于外。赐萧望之爵。登用周堪为谏大夫。又因何武言。擢用辛庆忌。哀帝亦因灾异用鲍宣言。召用彭宣孔光何武。而罢孙宠息夫躬等。其视天犹有影响相应之理。故应之以实不以文。降及后世。机智竞兴。权术是尚。一若天下事。皆可以人力致。而天无权。即有志图治者。亦徒详其法制禁令。为人事之防。而无复有求端于天之意。故自汉以后。无复援灾异以规时政者。间或日食求言。亦祇奉行故事。而人情意见。但觉天自天。人自人。空虚寥廓。与人无涉。抑思孔子修春秋。日食三十六。地震五。山陵崩二。慧星见三。夜恒星不见星陨如雨一。火灾十四。以及五石陨坠。六鹢退飞。多麋有蜮。来巢。昼暝晦。大雨雹。雨木冰。李梅冬实。七月霜。八月杀菽之类。大书特书不一书。如果与人无涉。则圣人亦何事多费此笔墨哉。

汉文帝论

方苞

三王以降。论君德者。必首汉文。非其治功有不可及也。自魏晋及五季。虽乱臣盗贼。闇奸天位。皆泰然自任而不疑。故用天下以恣睢。而无所畏忌。文帝则幽隐之中常若不足以当此。而惧于不终。此即大禹一夫胜予。成汤栗栗危惧之心也。世徒见其奉身之俭。接下之恭。临民之简。以为黄老之学则然。不知正自视缺然之心之所发耳。然文帝用此。治术亦安于浅近。苟可以为而止。其闻张季之论。犹曰卑之毋高。谓兴先王之道以明民。非[己](已)所能任也。孔子曰。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而不能教也。书曰。周公师保万民。若文帝者。能保之而不能师也。夫是乃杂于黄老之病矣夫。

唐元宗焚珠玉服玩论

程嗣立

唐元宗承贞观之治。惩亡隋之失。开元二年六月。敕出珠玉锦绣服玩于正殿前焚之。观其设施。虽大有为之君。何以过之。乃未几纵房帏之私。卒致天宝之乱。或者曰。珠玉锦绣。不服玩足矣。奚焚为。元宗矫情饰貌。邀誉一时。故不能持久。以迄于败。其不足有为。已具见于此。何待出延秋而幸西蜀也噫。是何言欤。当开元之末也。其时朝无骨鲠之臣。内有褒妲之宠。精明之气。消于房闼。敬畏之心。侈于贡谀。假使天宝而后。姚宋犹存。玉环当不入宫。禄山当不得方镇。抑或姚宋死。而林甫国忠不相继为相。其祸亦不至若此烈。诚以辅弼得人。尚能制其欲而节其情也。是故圣人立教治情为先。****之动。如火之于物。触之而然。即不可扑灭。夫以武王之圣。西旅厎贡厥獒。而召公陈戒。不遗余力。虑开嗜好之端。而援之之力将不能胜也。汉高祖居山东。贪酒好色。及入关。财货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而范增惧矣。秦欲灭西戎。馈戎王女乐。戎王爱而受之。而由余遂行。则此服玩嗜好之端。卒关政治得失兴衰治乱之本。可不慎哉。方元宗之焚珠玉锦绣也。一时英锐之气。奋发有为。是以开元之治。方诸贞观。论者顾乃以訾之。其亦苛矣。

封驳

顾炎武

人主之所患。莫大乎唯言而莫予违。齐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锺者三。千锺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令三出而士师莫之从。此畜君之诗。所为作也。汉哀帝封董贤。而丞相王嘉封还诏书。锺离意为尚书仆射。数封还诏书。自是封驳之事。多见于史。而未以为专职也。唐制。凡诏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而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着于六典。如袁高崔植韦宏景狄兼谟郑肃韩佽韦温郑公舆之辈。以封还书。垂名史传。亦有召对慰谕。如德宗之于许孟容。中使嘉劳。如宪宗之于薛存诚者。而元和中给事中李藩。在门下。制有不可者。即于黄纸后批之。吏请别连白纸。藩曰。别以白纸。是文状也。何名批。宣宗以右金吾大将军李燧。为岭南节度使。已命中使赐之节。给事中萧仿封还制书。上方奏乐。不暇别召中使。使优人追之。节及燧门而返。人臣执法之正。人主听言之明。可以见。五代废弛。宋太宗化四年六月戊寅。始复给事中封驳。而司马池犹谓门下虽有封驳之名。而诏书一切。自中书以下。非所以防过举也。明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科参。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故给事中之品卑而权特重。万历之时。九重渊默。泰昌以后。国论纷纭。而维持禁止。往往赖科参之力。今人所不知矣。元城语录曰。王安石荐李定时。陈襄弹之。未行。已擢监察御史里行。宋次道封还词头辞职。罢之。次直吕大临。再封还之。最后付苏子容。又封还之。更奏复下至于七八。子容与大临俱落职。奉朝请。名誉赫然。此乃祖宗德泽百余年养成风俗。与齐太史见杀三人而执笔如初者何异。

三习一弊疏乾隆元年

左都御史孙嘉淦

臣一介庸愚。学识浅陋。荷蒙风纪重任。日夜悚惶。思竭愚夫之千虑。仰赞高深于万一。而数月以来。捧读上谕。仁心仁政。恺切周详。凡臣民之心所欲而口不敢言者。皆已行之矣。事无可言。所欲言者皇上之心而已。我皇上之心。仁孝诚敬。加以明恕。岂复尚有可议。而臣犹欲有言者。正于心无不纯政无不善之中。而有所虑焉。故过计而预防之也。今夫治乱之循环。如阴阳之运行。坤阴极盛而阳生。干阳极盛而阴始。事当极盛之际。必有阴伏之机。其机藏于至微。人不能觉。而及其既着。遂积重而不可返。此其间有三习焉。不可不慎戒也。主德清则臣心服而颂。仁政多****身受而感。出一言而盈廷称圣。发一令而四海讴歌。在臣民原非献谀。然而人君之耳。则熟于此矣。耳与誉化。匪誉则逆。故始而匡拂者拒。继而木讷者厌。久而颂扬之不工者亦绌矣。是谓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上愈智则下愈愚。上愈能则下愈畏。趋跄谄胁。顾盼而皆然。免冠叩首。应声而即是。在臣工以为尽礼。然而人君之目则熟于此矣。目与媚化。匪媚则触。故始而倨野者斥。继而严惮者疏。久而便辟之不巧者亦忤矣。是谓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敬求天下之士。见之多而以为无奇也。则高己而卑人。慎办天下之务。阅之久而以为无难也。则雄才而易事。质之人而不闻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见其所过。于是乎意之所欲。信以为不踰。令之所发。期于必行矣。是谓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三习既成。乃生一弊。何谓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今夫进君子而退小人。岂独三代以上知之哉。虽叔季之主。临政愿治。孰不思用君子。且自智之君。各贤其臣。孰不以为吾所用者。必君子而决非小人。乃卒于小人进而君子退者。无他。用才而不用德故也。德者君子之所独。才则小人与君子共之。而且胜焉。语言奏对。君子讷而小人佞谀。则与耳习投矣。奔走周旋。君子拙而小人便辟。则与目习投矣。即课事考劳。君子孤行其意。而耻于言功。小人巧于迎合。而工于显勤。则与心习又投矣。小人挟其所长以善投。人君溺于所习而不觉。审听之而其言入耳。谛观之而其貌悦目。历试之而其才称乎心也。于是乎小人不约而自合。君子不逐而自离。夫至于小人合而君子离。其患岂可胜言哉。而揆厥所由。皆三习为之弊焉。治乱之机。千古一辙。可考而知也。我皇上圣明首出。无微不照。登庸耆硕。贤才汇升。岂惟并无此弊。亦并未有此习。然臣正及其未习也而言之。设其习既成。则有知之而不敢言。抑或言之而不见听者矣。今欲预除三习。永杜一弊。不在乎外。惟在乎心。故臣愿言皇上之心也。语曰。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此浅言也。夫圣人岂无过哉。惟圣人而后能知过。惟圣人而后能改过。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大过且有。小过可知也。圣人在下。过在一身。圣人在上。过在一世。书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是也。文王之民无冻馁。而犹视以为如伤。惟文王知其伤也。文王之易贯天人。而犹望道而未见。惟文王知其未见也。贤人之过。贤人知之。庸人知之。圣人之过。圣人知之。贤人不知。欲望人之绳愆纠谬而及于所不知。难已。故望皇上之圣心自懔之也。危微之辨精。而后知执中难允。怀保之愿宏。而后知民隐难周。谨几存诚。返之己而真知其不足。老安少怀。之世而实见其未能。夫而后欿然不敢以自是。不敢自是之意流贯于用人行政之间。夫而后知谏诤切磋者爱我良深。而谀悦为容者愚己而陷之阱也。耳目之习除。而便辟善柔便佞之态。一见而若浼。取舍之极定。而嗜好宴安功利之说。无缘以相投。夫而后治臻于郅隆。化成于久道也。不然。而自是之根不拔。则虽敛心为慎。慎之久而览其无过。则谓可以少宽。励志为勤。勤之久而觉其有功。则谓可以稍慰。夫贤良辅弼。海宇升平。人君之心稍慰。而欲少自宽。似亦无害于天下。而不知此念一转。则嗜好宴安功利之说。渐入耳而不烦。而便辟善柔便佞者。亦熟视而不见其可憎。久而习焉。忽不自知。而为其所中。则黑白可以转色。而东西可以易位。所谓机伏于至微。而势成于不可返者。此之谓也。是岂可不慎戒而预防之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又曰。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大学言见贤而不能举。见不贤而不能退。至于好恶拂人之性。而推所由失。皆因于骄泰。满与骄泰者。自是之谓也。由此观之。治乱之机转于君子小人之进退。进退之机握于人君一心之敬肆。能知非。则心不期敬而自敬。不见过。则心不期肆而自肆。敬者。君子之招而治之本。肆者。小人之媒而乱之阶也。然则沿流溯源。约言蔽义。惟望我皇上时时事事。常存不敢自是之心。而天德王道。不外于此矣。语曰。狂夫之言。而圣人择焉。臣幸生 圣世。昌言不讳。故敢竭其狂瞽。伏惟皇上包容而垂察焉。则天下幸甚。

同类推荐
  • 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

    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篋中集

    篋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论序疏

    中论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启真集

    启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因缘僧护经

    佛说因缘僧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困于泠然

    困于泠然

    阳光明媚的下午,时泠躺在贵妃椅上打盹,迷迷糊糊之间听到由益然说:”我不会再离开你了。“时泠无意识的应了一声,让他羞红了脸
  • 大理寺之天衣有缝

    大理寺之天衣有缝

    大理寺听女皇调派,动全国之力,辑拿四个意图颠覆历史的穿越者。
  • 地堡法则

    地堡法则

    灾难爆发的百年之后,躲在地下堡垒中的幸存者们,迎来了短暂的安定,但是人类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重回地表的打算,在科技与进化的加持下,一场大战蓄势待发。失去了文明和秩序的地堡中,底层的居民暗无天日,上层的权贵灯红酒绿,这一切也该被掀翻了。简单说就是一个底层少年获得神秘系统加持,借由【海贼王】【漫威世界】【武侠世界】等一系列次元能力的加持,一步步走出地堡重见天日的故事。
  • 两小无猜:青梅滚滚来

    两小无猜:青梅滚滚来

    世界都在变唯独你傻傻的在我身边-——曦世界都在变没关系我会守护在你身边———森
  • 校花的绝品邪神

    校花的绝品邪神

    一位平淡无奇,天生体弱的众学生,在一偶然间解救了一个自称是修真者的仙人,并跟随其学了两年多的功夫,并在某机遇下顺势成为修真者,之后,邪神计划便启动了……是要校花呢?还是萝莉呢?还是警花?还是御姐?又或者是各种美女?废话!那肯定是全要了!……想要看热闹的后宫都市异能剧,请看校花的绝品邪神!(本书里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稍有一丝混乱也不要介意……)
  • 胜利的微笑

    胜利的微笑

    我心里的女神作家是你?我心里的爱豆是你?这奇妙的缘分,甜蜜的互动,是爱情吗?
  • 青春不败之血

    青春不败之血

    他曾经是华中国神秘903特种部队让人闻风丧胆,令人胆寒的魔鬼教官,就连曾经受训于他的超级特种兵们谈起他黄龙飞都会为之颤抖。就算是整个华中国最优秀的特种兵见到他,不得不为他黄龙飞折腰三尺,鞠躬一瘁。而他林磊,曾是全班受尽欺负的初二学生,本是两个命运无法交集的人,却又因为一次跳楼事件而紧紧牵连着彼此。“我想变强,变的很强,守护我想守护的人。”林磊言。自此龙城中学史上第一个特种兵学生林磊就此锻造了。
  • 娘子有毒:邪君养成攻略

    娘子有毒:邪君养成攻略

    娘子我要告诉全世界我被你承包了!娘子别浪了,回家吃饭了!娘子救救我你相公被勾引了!娘子相公受伤了好痛!娘子你相公..娘子..夫君别闹!我有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限天赋

    无限天赋

    世间若有不平事,纵酒挥刀斩人头。我有一念,平不平之事;我有一念,斩该斩之人;我有一念,念我两袖清风。纵有千万人阻我,我亦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