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1200000020

第20章 五官科

眼:

(一)麦粒肿

又称“针眼”,俗称“偷针”。症见眼睑局限性发生红肿硬结,痒痛和触痛,继则红肿渐形扩大,数小时后硬结顶端出现黄色脓点,破溃后脓自流出。因形如麦粒。故称麦粒肿。

中医认为多因外感风热或过食辛辣食物,以致风热湿邪上攻客于眼睑,使营卫失调、气血凝滞、热毒壅阻于眼睑皮肤经络。

治则: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取穴:大杼、耳尖、少泽。

说明:大杼,别称大腧、杼骨。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能泄热解表、疏风祛邪,治项背、脊强、腰痛和感冒头痛、身热咳嗽等疾患。

耳尖,顾名思义,穴在耳尖上。此穴能清热、散风、消炎止痛,治眼疾、痄腮、咽喉肿痛、喉痹等。

少泽,别称小吉、小结。在手小指外侧端,指甲角旁约0.1寸处。此穴能清心泄热、开窍通络,治热病、头痛、舌强、鼻衄、咽痛、目疾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肚按揉患者大杼穴,顺逆各36次,再改用拇指和食指相对,分别有节奏地捏揉其左右耳尖穴各36次,捏揉耳尖穴要由轻渐重,使酸胀感传导至眼部,然后医者用手拇指指甲和其余四指相对,掐压患者手小指处的左右少泽穴各36次。施治时切忌挤压患处,以免炎症扩散而引起眼睑蜂窝组织炎,甚至海绵窦栓塞及败血症等。每天施治1次,7次为一个疗程。

(二)目赤肿痛

俗称“火眼”或“红眼”。为多种眼疾患的症状。根据其发病原因,有风热眼、天行赤眼等名称。被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慢性结膜炎可参照此方施治。

1.风热上扰型目赤肿痛

症状:发病急,易于感染,多发于春、秋两季。初起时仅一侧渐及两侧,症状为球结膜充血、眼睛红肿、分泌物多、灼热、畏光等。中医认为多因感受风热邪毒所致。

治则:祛风散热、消肿止痛。

取穴,攒竹、印堂、耳尖、八邪、太冲。

说明:攒竹,别称眉头、始光等。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此穴有祛风清热、散郁明目的功效,治头痛、眼疾等。

印堂,别称曲眉。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此穴有清热散风、镇静安神的功效,治头痛、眩晕、鼻疾、眼病等。

耳尖,顾名思义,穴在耳尖上。此穴能清热散风、消炎止痛,治眼疾等。

八邪,别称八关,又称大都、上都、中都、下都。在手背各指缝中的赤白肉际处,左右手公8穴。能清热、解毒、止痛,治烦热、头痛、目痛、牙痛、蛇咬伤等。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此穴能平肝泄热,治肝病、经病以及气化病和与肝有关的脏腑病官病。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和食指锻分别,按揉患者左右眉毛内侧端攒竹穴36次,再改用手拇指端点按其印堂穴36次,接下来医者用两手拇指和食指相对,有节奏地捏提患者左右耳尖穴各36次,用手拇指端和其他四指相对,依次点按患者左右手的八邪穴各9—18次,然后用手拇指肚分别点按其左右足背处太冲穴各36次。

2.肝胆火盛型目赤肿痛

症状:眼痒、灼热、干燥、羞明、眼有异物感、易疲劳、心烦体热等。多因用目力过多、饮酒过度、风尘刺激、屈光不正和睡眠不足等引发。

治则:疏风泻热、行气止痛。

取穴:睛明、太阳、率谷、风池、j间。

说明:睛明,别称目内眦、泪孔、泪空。在目内眦旁0.1寸处。此穴能祛风明目,治一切眼疾。

太阳,别称前关。在眉外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此穴能祛风、清头目,治赤眼头痛、目眩、眼涩等。

率谷,别称率骨、率角等。在耳尖直上,人发际1.5寸处。此穴能平肝利胆、清热熄风、活络镇惊,治偏头痛、眼疾、小儿急慢惊风等。

风池,别称热府。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为搜风要穴。能祛风解表、清头明日、熄风爽脑,是治风邪为患的要穴。

三间,别称少谷。微屈指时,在第二掌指关节后凹陷中。此穴能清热散风、行气止痛,治牙痛、眼痛、咽喉痛、多寐、腹满肠鸣、指掌关节肿痛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和食指端分别揉按患者两目内眦旁的睛明穴36次,再分别用手拇指肚按揉其左右侧太阳和率谷穴各36次,接下来改用手拇指和中指肚相对,捏拿患者项后左右风池穴36次,然后手拇指端和其他四指相对,按揉其走右手的三间穴各36次,使其穴部的酸胀感传导至眼处为宜。每天次,连续施治6次为一个疗程。

(三)、眼睑下垂

又称“上胞下垂”、“睑废”、“雕目”。发病有先天后天、单侧双侧之分,临床要辨证论治。

1.肾、脾虚弱型

症状:上眼睑下垂,遮掩瞳孔,眼肌无力睁开,双侧下垂者影响瞻视,眼睑麻木,眼球转动不灵,视一为二,神疲体倦。中医认为由于先天不足、肾气虚弱或脾虚气弱眼睑松弛引起。

治则:壮肾健脾、补气血、清头目。

取穴:陷谷、足三里、鱼腰、肾俞、命门。

说明:陷谷,在足二趾外方,本节后凹陷中(即足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此穴能健脾利湿、通经消胀,治面目浮肿、胸胁胀满、疝气、肠鸣腹痛。

足三里,别称下陵、鬼邪。在外膝眼下3寸处。此穴能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治一切胃肠疾患和虚劳赢瘦等。

鱼腰,在瞳孔直上方,眉弓中心处。此穴有清头明目的功效,治眼疾、眼睑下垂等。《奇效良方》载:“治眼睑垂帘、翳膜。”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旁开1.5寸处。此穴能调补肾气,治肾精不足引起的脊、髓、脑、齿、耳、目以及腰部病变。

命门,别称属累、精宫、竹杖。在第2腰椎棘突下,两肾俞的中间处。此穴为“生命之根”、“主命之门”,能培元固本。

手法:医者先用手拇指端点按患者脚背部陷谷穴36—72次,用拇指肚推揉足三里穴36次,再改用手拇指指甲,点掐其眉弓中心处鱼腰穴36次。要掌握好指力,不要掐伤穴处。然后嘱患者俯卧,医者用手掌根推压其腰部肾俞和命门穴36次。

2.风邪外袭型

症状:突然发病,上眼睑下垂,眼肌肉麻痹,目不能睁,影响瞻视。中医认为因风邪外袭后客于眼睑,筋脉失和所致。

治则:调和眼部气血、通经活络、疏风解表。

取穴:攒竹、丝竹空、阳白、风池、合谷。

说明:攒竹,别称眉头、始光等。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此穴有祛风清热、散郁明目的功效,治头痛、眼疾等。《甲乙》载:“治头风痛,眉头痛,颊中痛,日系急,目上插,瘈疭,小儿痫发。”

丝竹空,别称眉后等。在眉毛外端凹陷处。此穴能散风止痛、清头明目,治头痛、眼疾等。

阳白,别称极白。在前额,眉毛中点上1寸处。此穴能祛风泻火、利胆明目,治头痛、目眩、眼睑膶动等。《千金》载:“治目瞳子痛痒,远视,昏夜无所见。”

风池,别称热府。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此穴能祛风解表、清头明目,治风邪为患。

合谷,别称虎口。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三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此穴能疏风解表、通络镇痛,治面口五官之疾。五总穴有“面口合谷收”的临床名言。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指甲依次点掐患者攒竹、丝竹空、阳白穴各36次,但要掌握好指力,不要掐破穴处。再改用手拇指肚和中指肚偏峰相对,拿捏项后的左右风池穴36—72然后用手拇指端和其他四指相对,按揉患者左右手的合谷穴36次,使酸胀感传导至肩项部效果好。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四)迎风流泪

迎风流泪分冷泪、热泪两种。冷泪一般冬季较重,病程较长,热泪多为外障服病本身的症状,不分冬夏,所以l临床要辨证论治。

l、冷泪证

症状:眼睛不红不痛,泪清稀,流出时无热感,泪下没定时,迎风加重,如久流不治,令眼昏暗。中医认为冷泪多因肝肾气虚、精血亏耗、泪窍狭窄、风邪外引、泪液外溢所致。

治则:平肝益肾,泻热明目。

取穴:头临泣、睛明、承泣、肝俞、肾俞。

说明:头临泣,别称目临泣。在前额,眉毛中点直上,入发际0.5寸处。此穴能泻热祛风、清脑明日,治头痛、目眩、目翳、流泪等。《通玄》载:“治眵曦冷泪临泣尤佳。”

睛明:别称目内眦、泪孔、泪空。在目内眦旁0.1寸处。此穴能祛风明目,治一切眼疾。

承泣,别称面髂、溪穴。在瞳孔直下,眶下缘与眼球之间。此穴能散风祛邪、泻火明目,是治疗目疾的要穴。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疏肝利胆、理气明目,治肝脏疾患、脊背强痛、眼疾等。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调补肾气,治肾精不足引起的脊、髓、脑、齿、耳、目等的疾患。

手法:患者端坐,医者用手拇指指甲分别点掐其左右侧头临泣、睛明、承泣穴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肚轻揉穴部一会儿,使其头和眼睛有清爽感为宜。然后嘱患者俯卧,医者用肘尖按压其肝俞和肾俞36次,接着改用手掌根再竖推穴部几遍。

2.热泪证

症状:眼睛红肿、灼痛羞明、泪黏浊、泪出时有热感,迎风加剧。中医认为热泪证多是内因肝火炽盛、外因风袭于表所致。

治则:疏肝散风、清热明目。

取穴:太阳、少泽、光明、足临泣。

说明:太阳,别称前关。在眉外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中。此穴能祛风、清头、明目,治头痛、牙痛、眼疾等。

少泽,别称小吉、小结。在手小指外侧端,指甲角旁约0.1寸处。此穴能清心泄热、通经络,治热病、头痛、咽痛、鼻衄、眼疾等。

光明,在外踝上5寸,腓骨前缘处。能疏肝利胆、通络明目,是治疗眼疾的要穴。

足临泣,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小趾伸肌腱的外侧。此穴能舒肝、利胆、明目,治眼疾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肚分别推揉患者左右侧太阳穴各36,用手拇指指甲和其余四指相对,掐压患者左右小手指处的少泽穴各36次,然后再改用手拇指端分别按揉其左右侧光明和足临泣穴各36.每天或隔天1次,施治7次为一个疗程。

(五)目翳

多因肝风邪热所致,或外伤穿破黑睛造成。中医临床分风热目翳和肝肾阴虚目翳,所以要辨证论治。

1、风热证目翳

症状:翳障点状或散或聚、头和眉棱骨痛、眼睛红肿、畏光羞明、流泪多眵、鼻塞流涕等。

治则:疏风清热、退翳明目。

取穴:风池、攒竹、睛明、瞳子髎、足临泣。

说明:风池,别称热府。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此穴能祛风解表、清头明目,治风邪为患。

攒竹,别称眉头、始光等。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此穴有祛风清热、散郁明目的功效,治头痛、眼疾等。

睛明,别称目内眦、泪孔、泪空。在目内眦旁0.1寸处。此穴能清热明目、散瘀退翳,治一切目疾。

瞳子髎,别称目外眦、目瞳子等。在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此穴能疏风散热、明日止痛,治眼疾。《铜人》载:“主治青盲无所见,远视,目中肤翳,白膜,头痛,日外眦赤痛。”

足临泣,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小趾伸肌腱的外侧。此穴能舒肝、利胆、明日,治眼疾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和中指相对,捏拿患者项部风池穴36次,再改用手拇指和食指端相对,依次揉按其左右屑眼部攒竹、睛明和瞳子髂各36次,然后再改用手拇指和食指肚相对,捏拿患者左右足部的足临泣穴各36次。

2.肝肾阴虚证且翳

症状:呈翳灰白或散或聚,病程进展缓慢,眼睛微红、不能久视、眼睑乏力、常欲垂闭等。

治则:舒肝滋阴、退翳明目。

取穴:耳尖、大骨空、小骨空、肝俞、肾俞。

说明:耳尖,顾名思义,穴在耳尖上。此穴能清热散风、消炎止痛,治眼疾等。

大骨空,又称大骨孔。在手大拇指背侧中节关节中央。奇穴,左右两个,主治目疾、吐泻等。《类经图翼》载:“大骨空主治内障久痛及泄泻。”

小骨空,在手小拇指背侧第一、二节关节中央。奇穴,左右两个,主治一切目疾、耳聋、手节痛。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疏肝利胆、理气明目,治肝脏疾患、脊背强病、眼疾等。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调补肾气,治肾精不足引起的脊、髓、脑、齿、目等疾患。

手法:医者用两手拇指和食指相对,分别有节奏地捏提患者左右耳尖穴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指甲掐患者左右侧大、小骨空穴各36次。要掌握好指力,不要掐伤皮肤。然后嘱患者俯卧,医者用掌根从肝俞至肾俞竖推36—72次。掌力要均匀,平衡有力。每天1次,连续施治7次为一个疗程。

(六)胬肉

中医指眼球结膜增生而突起的肉状物。未遮蔽住角膜的称“胬肉”,遮住角膜的称“胬肉攀睛”。这种眼病在农村较为常见。一般认为沙眼和长期风沙侵袭、烟熏等外界刺激为增生胬肉的诱因。

治则:疏肝理气、清心明日。

取穴:睛明、少泽、肝俞。

说明:睛明,别称目内眦、泪孔、泪空。在目内眦旁0.1寸处。此穴能清热明目、散瘀退翳,治一切目疾。《铜人》载:“治攀睛翳膜覆瞳,恶风泪出,目内眦痒痛,小儿雀目,疳眼,大人气眼冷泪,瞳目视物不明,大眦胬肉侵睛。”又如《类经图翼》载:“主治目痛视不明,见风泪出,胬肉攀睛,白翳眦痒疳眼,头痛目眩。”

少泽,另0称小吉、小结。在手小指外侧端,指甲角旁约0.1寸处。此穴能清心泄热、通经活络,治热病、头痛、舌强、鼻衄、咽痛、目疾等。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疏肝利胆、理气明目,治肝脏疾患、脊背强痛、眼疾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和食指端相对,揉按患者两目内眦旁的睛明穴36次,再改用手拇指指甲和其余四指相对,掐压其左右小手指处的少泽穴各36次,然后嘱患者俯卧,医者用肘尖按压其肝俞穴36次。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说明:睛明,参照前胬肉方解释。

合谷,别称虎口。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三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此穴能疏风解表、通络镇痛,治蔚口五官之疾。

神门,别称锐骨之端、中郄等。在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处。此穴能开心气、散郁结、宽胸定惊、宁心安神,治心脏病、经病、头晕、目眩等。

手法:用手拇指端和中指端相对,依次揉按两目内眦旁的睛明穴36次,寿右手部合谷和神门穴各26次。每天自我揉按l一2次,要记住“贵在坚持”。

(七)近视

近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的眼病。能看清近处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古称“能近怯远”症。在进展期视物模糊、视力减退、双眼球痛。常因近距离工作、书写、阅读时照明不足、姿势不正、持续时间过长或素体营养不足等引发。

治则:滋阴益气、清脑明日。

取穴:攒竹、睛明、四白、太阳、耳垂眼穴、风池。

说明:攒竹,别称眉头、员栓、始光、夜光、光明等。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此穴能清热明目,治头痛、目眩、视物不清,迎风流泪、近视等。《大成》载:“治视物不利,眼中赤痛及睑陶。”

睛明,别称目内眦、泪孔、泪空。在目内眦旁O。1寸处。能祛风明目,治一切目疾。

四白,别称面鼽骨空。目平视,瞳孔直下,在眶下孔凹陷中。能祛风、明目,治目疾。《大成》载:治目赤痛,僻泪不明,目痒。

太阳,别称前关。在眉外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此穴能清头明目,治头痛、眼疾等。

耳垂眼穴,在耳垂正中处。此穴能清热明目,治一切目疾。

风池,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为搜风要穴,捏拿此穴能祛风解表、爽脑、聪耳、明目。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和中指端相对,同时揉按患者左右攒竹和睛明穴各36次,点按左右四白穴各36次,接着分别用两手拇指肚和食指相对,捏揉左右耳垂眼穴各36次,然后捏揉患者项后左右风池穴36-72次。每天1次或隔天1次,施治10次为一个疗程。

(八)远视

视力缺陷的一种,能看清远处的东西,看不清近处的东西。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和视网膜间的距离过短或晶状体折光力过弱,使进入眼球中的影像不能正落在视网膜上而落在网膜的后面。中医认为多因肾虚或肝血不足所致。

治则:祛风通络、清脑明目。

取穴:目窗、风池。

说明:目窗,别称至荣等。在眉毛中点直上,人发际1.5寸处。此穴能祛风消肿、清头明目,治眼疾等。《甲乙》载:“治青盲,目瞑、远视。”

风池,别称热府。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此穴能祛风解表、清头明目,治风邪为患。

手法:医者用一手扶于患者头部的适当部位,用另一手的拇指端点掐其左右侧的目窗穴各36次,然后改用手拇指和中指肚相对,捏拿患者项后左右风池穴36-72次,使其头目有明显的清爽明亮感为宜。每天1次,连续施治10次为一个疗程。

(九)斜视

叉称“风牵偏视”、“双目通睛”,俗称“斜眼”。由眼球位置异常、眼球肌肉月痹等引起。当一只眼睛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睛的视线偏斜在目标的一边。

中医认为,多因脾胃气虚或肝肾素亏、精血不足、日系失养所致。

治则:祛风通络、补益气血。

取穴:四白、风池、肝俞、肾俞。

说明:四白,别称面鼽骨空。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中。此穴能祛风、明日,治眼疾等。

风池,别称热府。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问的凹陷中。此穴能祛风解表、清头明目,治风邪为患。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疏肝利胆、理气明目,治肝脏疾患、脊背强痛、眼疾等。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调补肾气,治肾精不足引起的脊、髓、脑、齿、耳、目等疾患。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端分别按揉患者左右四白穴各36次,用手拇指肚和中指肚相对,拿捏其左右风池穴36次,然后嘱患者俯卧,医者用肘尖按压其肝俞和肾俞穴36次,接着改用手掌根再竖推穴部一会儿。每天1次,连续施治15次为一个疗程。

(十)青光眼

也叫绿内障。眼压增高引起的眼病,症状是瞳孔放大,角膜水肿呈灰绿色,有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急剧减退。

青光眼是较常见的严重病,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因肝胆风火上扰、气血失调或素体阴虚火旺、真阴耗伤、虚火上炎所致。一般分急、慢性两种,所以临床上要辨证论治。

1.急性发作期青光眼

症状:中医称“偏头风”。突然自觉头痛如斧劈、眼痛如脱、眼压增高、瞳孔放大、视力下降,看灯光有红绿色圈、恶心、呕吐等。

治则:清肝利胆、泻热明目。

取穴:目窗、攒竹、瞳子髂、合谷、肝俞、胆俞、太冲。

说明:目窗,别称至荣。在眉毛中点直上,人发际1.5寸处。此穴能祛风消肿、清头明目,治目赤、青盲、白膜盖瞳子等。《甲乙》载:“治青盲,目瞑,远视,目中淫肤,白膜覆盖瞳子。”

攒竹,别称眉头、始光等。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此穴有祛风清热、散郁明目的功效,治头痛、眼疾等。

瞳子髎,别称目外眦、目瞳子等。在目外眦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此穴能疏风散热、明日止痛,治眼疾。《铜人》载:“主治青盲无所见,远视,目中肤翳,白膜,头痛,目外眦赤痛。”

合谷,别称虎口。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三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此穴能疏风解表、通络镇痛,治面口五官之疾。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有疏肝理气、利胆明目的功效。

胆俞,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疏肝利胆、清热理气,近代研究证明,刺激本穴可使胆道压力下降,提高肌体的防卫机能。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此穴能平肝泄热,治肝病、经病以及气化病和与肝有关的脏腑器官病,如胁痛、眩晕、头痛、咽干、目疾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肚分别点按患者两边的目窗穴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和食指端相对,揉按两眉头攒竹穴36次,用手拇指端分别按揉左右侧瞳子鼹穴各36次,用手拇指肚和食指等对拿患者左右合谷穴各36次。然后嘱患者俯卧,医者用手掌根或肘尖按压其肝俞和胆俞穴36次,用力要平稳,使患者有舒适感。最后用手拇指端分别点按其左右足背太冲穴各36次。

2.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症状:发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往往到晚期才发现。发展到后期,中医称“青风内障”或“绿风内障”等。

治则:滋阴降火、散风明目。

取穴:睛明、承泣、球后、风池、商阳、光明。

说明:睛明,别称目内眦、泪孔、泪空。在目内眦旁O。1寸处。此穴能祛风明目,治一切目疾,如色盲、夜盲、迎风流泪、青盲等。

承泣,别称面髂、溪穴。在瞳孔直下,眶下缘与眼球之间。此穴能散风祛邪、泻火明目。是治疗目疾的要穴。《大成》载:“治目翳绿色,从下侵上者,自阳明来也。”

球后,为新订奇穴,在眼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此穴能活血、明目,治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青光眼、早期白内障、近视等。

风池,别称热府。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此穴能祛风解表、清头明目,治风邪为患。

商阳,别称绝阳。在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O。1寸处。此穴能泄热消肿,治热病等疾思。

光明:在外踝匕5寸,腓骨前缘,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问。此穴有通络明目的功能,治眼疾和下肢痿痹。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端分别点按患者左右眼部睛明、承位、球后穴各36次,用手拇指和中指肚相对,捏拿患者项后两侧风池穴36—72次,再改用手拇指指甲,掐压其左右侧商阳穴各36次,然后用手拇指肚分别按揉患者左右下肢的光明穴各36次。每天1次或隔天1次,15次为一个疗程。

(十一)色盲

眼睛不能辨别颜色的病,常见的是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区别红绿两种颜色。也有只能区别明暗不能区别色彩的全色盲。此病多为先天性的,多是男子。

色盲古称“视物易色”或“视赤如白”症。中医认为多因肝肾亏虚、目络气血不和,影响循环功能,以致五色不能辨别。

治则:补肾养肝、调和元气。

取穴:攒竹、睛明、四白、瞳子髎、风池、光明、行间。

说明:攒竹,别称眉头、始光等。笙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此穴有去风清热、散郁明日的功效,治头痛、眼疾等。

睛明,别称目内眦、泪孔、泪空。在目内眦旁0.l寸处。此穴能祛风明目,治眼疾。

四白,别称面鼽骨空。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中。此穴能祛风、明目,治目疾等。

瞳子髎,别称目外眦、日瞳子等。在日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此穴能疏风散热、明目止痛,治眼疾。

风池,别称热府。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此穴能祛风解表、清头明目,治风邪为患。

光明,在外踝上5寸,腓骨前缘处。能疏肝利胆、通络明17t,是治疗眼疾的要穴。

行间,在足背第一、二趾间的缝纹端处。此穴有清泻肝火、熄风利胆、止惊明目的功能。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端和中指端相对,掐压患者左右眉头内侧端攒竹和左右目内眦旁的睛明穴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端分别按揉左右四白和瞳子髎穴各36次,用手拇指肚和中指肚相对,拿捏其风池穴36次,然后用手拇指肚或拇指端,分别按揉其左右侧光明和行间穴各36次。每天1次,连续施治10次为一个疗程。

(十二)夜盲

也称“雀目”,有的地区叫雀肓眼。主要由缺乏维生素A引起,是指在夜间光线弱的地方视力很差或完全不能看见东西。中医认为夜盲多因先天元阳不足、阳衰不能抗阴,或肝肾亏损、眼失营养所致。

治则:益肾、清肝、明目。

取穴:睛明、球后、肝俞、行间。

说明:睛明,别称目内眦,泪孔、泪空。在目内眦旁O。1寸处。此穴能祛风明目,治一切眼疾。

球后,为新订奇穴,在眼眶下缘外l/4与内3/4交界处。此穴能活血、明目,治眼疾。

行间,在足背第一、二趾问的缝纹端处。此穴能清泻肝火、熄风利胆、止惊明目。《图翼》说:“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疏肝利胆、理气明目,治肝脏疾患、脊背强痛、眼疾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指甲分别点掐患者左右侧睛明和球后穴各36次,再嘱患者俯卧,医者用肘尖按压其肝俞穴36次,然后改用手拇指端点按患者左右脚背处的行间穴各36次。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施治,可根据病情增加按揉次数。

(十三)暴盲

平素眼无他病,一只眼或双眼骤然失明,故称暴盲。中医认为病多因暴怒、肝阳上亢或气滞血瘀、气血不能运行于眼引起,所以临床要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型暴盲

症状:暴盲,头目眩晕、腰膝酸软、失眠盗汗、脸红舌紫等。

治则:清肝明目。

取穴:睛明、瞳子髂、光明、太冲。

说明:睛明,别称目内眦、泪孔、泪空。在目内眦旁0.1寸处。此穴能祛风明目,治一切眼疾。

瞳子髂,别称目外眦、目瞳子等。在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此穴能疏风散热、明目止痛,治眼疾。

光明,在外踝上5寸,腓骨前缘,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此穴有通络明目的功能,治眼疾和下肢痿痹。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此穴能平肝泄热,治肝病、经病以及气化病和与肝有关的脏腑器官病,如胁痛、眼疾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和食指端相对,先揉按患者两目内眦旁的睛明穴36次,再用拇指端按揉其两目外眦旁瞳子髎穴各36次,然后用手拇指肚分别按揉患者左右下肢光明穴各36次,冉分别点按其左右足背处太冲穴各36次。

2.气滞血瘀型暴盲

症状:头痛眼胀、烦躁口渴、舌面IIJ现紫斑等。

治则:活血祛瘀、清火明目。

取穴:睛明、瞳子髂、内关、膈俞。

说明:睛明,参照肝阳上亢型解释。

瞳子髂,参照肝阳上亢型解释。

内关,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此穴能宽胸利膈、理气止痛、宁心安神,治胃、心、心包以及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所致的脏腑、器官、肢体等疾患。

膈俞,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宽中和胃、理血降逆,治气结、血虚等疾患。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和食指端相对,先揉按患者两目内眦处睛明穴36次,再用手拇指肚按揉其两目外眦旁瞳子髂穴各36次,按压患者左右侧内关穴各36次,然后嘱患者俯卧,医者用手拇指肚或肘尖,按压其背部膈俞穴36次。每天1次,7次为一个疗程。

耳:

(—)耳鸣、耳聋

耳鸣是自觉耳内鸣响,耳聋是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耳鸣常常是耳聋的先兆,两者在病因及治疗方面大致相同。临床有实证、虚证之分,所以要辨证论治。

1.实证

症状:暴病耳聋,或耳中闷胀,呜声不断,声响如蝉鸣或海潮声,按之不减,兼有烦躁易怒、胸闷痰多等。中医认为多因暴怒惊恐、肝胆火旺,使少阳经气闭阻或痰热郁结、壅遏清窍所致。

治则:清肝泻火、豁痰通窍。

取穴:翳风、中渚、丰隆、行间。

说明:翳风,在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此穴能疏风泄热、通窍聪耳、活络止痛,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痄腮、牙痛等。

中渚,别称下都。在手背第四、五掌骨间。此穴能清头目、降邪火、通经络、活气血、散郁滞,治头、目、耳、喉等热症和疟疾、手臂、手指痛不能屈伸。

丰隆,在下肢外踝尖上8寸,胫骨嵴外开二横指处。此穴能祛湿化痰、和胃安神,治痰喘、失眠、癫狂痫等。

行间,在足背第一、二趾间的缝纹端后约0.5寸处。此穴能疏肝熄风、清热凉血,治头痛、耳鸣、目赤肿痛、胁痛、不眠、急惊风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端,分别按患者左右侧翳风穴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捏拿其左右手背处的中渚穴各36次,然后用手拇指肚分别按揉患者左右侧丰隆穴各36次,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按揉其足背上的行间穴,左右各36次。

2.虚证

症状:久病耳聋,或耳鸣时作时止,声细调低,操劳加剧,按之鸣声减弱,多兼有头晕腰酸、遗精、带下等。中医认为多凶肾精亏耗、精气不能上达于耳部所致。

治则:补肾益精。

取穴:翳风、听会、后溪、肾俞。

说明:翳风,参照实证条解释。

听会,别称后关、听呵。在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孔处。此穴能散热消郁、清宣耳窍、通经活络,治头痛、耳鸣、耳聋等。《外台秘要》载:“目不能视,目泣出,头痛,耳中巅,飕风,齿龋痛。”

后溪,在小手指关节后横纹头赤白肉际处。此穴能散风舒筋、清热解表、醒脑通络,治头项颈肩疼痛、耳聋、鼻衄、咽痛、癫、狂、痫、癔等疾患。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穴处与肾相应,为先天之本,喜补宜固。而不可轻易泄露。加之肾津上出舌下,开窍于耳,故刺激此穴能治肾精亏损、髓海不足引起的脊、髓、脑、齿、耳、目以及腰部病变。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端,分别按压患者左右侧翳风和听会穴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端偏峰,点压其左右手部后溪穴各36次,然后令患者俯卧,医者用手掌面轻而缓地按揉其左右侧肾俞穴36—72次。每天1次,连续施治lO次为一个疗程。

(二)聋哑

聋和哑是两个不同的症状,凡因聋而哑者,称为聋哑。此病以听力丧失、不会说话为主症。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感受温邪热毒,误治失治,致使闭阻清窍而失聪,不能学习语言,遂成聋哑。也有因跌扑损伤、巨晌震动而造成。一般是先治聋后治哑,或聋哑并治。

1.治聋

治则:通络开窍。

取穴:耳门、翳风、合谷。

说明:耳门,别称小耳、耳前。在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此穴能清热通气、开窍聪耳,治耳疾等。《甲乙》载:“治耳聋鸣,头颔痛。”

翳风,在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此穴能疏穴泄热、通窍聪耳、活络止痛,治牙痛、痄腮和一切耳疾。

合谷,别称虎口。在手拇、食二指之间虎口纹头上,第一、二掌骨之间,是五总穴和宋代马丹阳治杂病十二穴之一。能解表镇痛、清热消肿,治面口诸疾。

手法:医者先用手拇指肚由患者左右侧耳屏前耳门穴至耳垂后凹陷中的翳风穴推揉36次,再改用手拇指肚和其他四指相对,分别捏拿其左右手合谷穴各36—72次。每天1次,连续施治15次为一个疗程。

2.治哑

治则:通窍启闭。

取穴:廉泉、哑门、通里。

说明:廉泉,别称本池、舌本。在颈部颌下,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此穴有清泄心火上炎、通络散滞的功效,治喑哑失语等。

哑门,别称舌厌、舌横、舌根等。在后发际正中,人发际5分凹陷处,为回阳穴之一。此穴能利机关、开窍清神志,治癫、狂、痫症、癔病、头项强痛、舌强失语等。

通里,仰掌,在掌后尺侧屈腕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处。此穴能清心安神、通利喉舌、除热邪、促血行,治心悸、眩晕、咽喉肿痛、暴喑、舌强不语、痴呆等。

手法:患者仰头,医者用食指肚推揉其廉泉穴36次,指力要柔和,不要使患者有不适感。接下来医者用一只手的掌面扶于患者前额处,用另一只手拇指肚,按揉其后发际凹陷中的哑门穴36—72次,指力要由轻渐重,频率也不要太快。然后用手拇指端和其他四指相对,推揉患者左右腕横纹上的通里穴各36—72次。每天1次,连续施治15次为一个疗程。

3.治聋哑

治则:清热醒脑、开窍聪耳、通闭发音。

取穴:听宫、耳门、翳风、天突、哑门、中渚、阳池。

说明:听宫,别称多所闻、耳中、窗笼。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张口呈凹陷处。此穴能开窍聪耳,主治耳疾。

耳门,别称小耳、耳前。在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此穴能清热通气、开窍聪耳,治耳疾等。

翳风,在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此穴能疏风泄热、通窍聪耳,治耳疾等。

天突,别称天瞿、玉户。在胸骨上窝正中处。此穴能消滞除壅、祛湿解郁、散结利咽、通利气机,治咽喉异物感、暴喑不能言等。

哑门,别称舌厌、舌横、舌根等。在后发际正中,人发际5分凹陷处,为回阳穴之一。此穴能利机关、开窍清神志,治舌强失语等。

中渚,别称下都。在手背第四、五掌骨间。此穴能清头目、降火热、通经络、活气血、散郁滞,治头、目、喉等热症和疟疾、手臂、手指痛不能屈伸等。

阳池,别称别阳。在腕背横纹上,伸指总肌腱尺侧凹陷中。此穴能清热散风、舒筋活络,治腕肩臂痛、耳疾、疟疾、消渴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肚分别推揉患者左右耳屏前听宫和耳门穴各36次,再推按耳垂后左右翳风穴各36次,接下来嘱患者下额微收,医者用手食指或中指端垂直向下轻缓推揉其天突穴36次。注意不要向后用力推,以免引起呛咳。然后用手拇指肚按揉患者项部哑门穴36次,再改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捏揉其左右侧中渚和阳池穴各36次。每天或隔天施治1次,15次为一个疗程。

附:各种类型耳聋自我施治方

治则:清热醒脑、通窍聪耳。

取穴:耳门、翳风、瘼脉、百会、中冲、商阳。

说明:耳门,参照3.治聋哑耳门穴解释。

翳风:参照3.治聋哑翳风穴解释。

瘼脉,别称资脉、索脉。在耳后青筋络脉处(即在乳突中央,翳风与角孙沿耳廓连线的下l,3折点处)。此穴能清热通窍、解痉镇静,治瘼疯、癫痫、头痛、耳疾等。

百会,别称巅上、天满、维会等。在头顶正中(即前发际正中直上与两耳尖直上,在头顶正中相交处),此穴是保健和治风要穴。能开窍醒脑、调整阴阳等。

中冲,在手中指端内廉处,此穴能清心除热、开窍复苏,治中风、昏厥、心痛、耳聋、失语、热病等。

商阳,别称绝阳。在手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此穴能开窍醒神、清热退烧、消肿止痛,散邪败毒、表里双解。治中风昏迷、高热、痄腮、耳闭、小儿惊风等。

手法:用手拇指端依次点揉左右侧耳门、翳风和瘼脉穴36次,用手中指或食指端揉按百会穴36次,再改用手拇指指甲和食指偏峰相对,掐压中冲和商阳穴36次,然后换手,用同样的指法掐压另一只手的中冲和商阳穴各36次。为了提高疗效,掐压后再分别捻揉穴部一会儿。每天1次或早晚各1次都可。

(三)聤耳

泛指耳窍化脓性疾病。脓色黄者为醇耳,脓带青色者为囊耳,脓出白色者称缠耳,脓水秽臭者谓之耳疳。聘耳有实证和虚证之分,l临床要辨证论治。

现代医学的中耳炎,因细菌侵入,由鼻或鼻咽部急性炎症经耳咽管蔓延引起耳疼、耳聋、化脓,严重时鼓膜穿孔,可参照本方施治。

1.实证

症状:耳底痛、流黄黏脓、听力减退、发热头痛、胸闷便秘等。中医认为由于胆火上炎、火毒侵耳,或外感风邪、热毒内盛、灼伤肌膜、化腐生脓所致。

治则:疏风清热、解毒开窍。

取穴:昕宫、翳风、风池、外关、合谷、足临泣。

说明:听宫,别称多所闻、耳中、窗笼。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张口呈凹陷处。此穴能开窍聪耳,治耳疾。

翳风,在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此穴能疏风泄热、通窍聪耳,主治耳疾等。

风池,别称热府。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此穴为搜风要穴,能祛风解表,治头项强痛、眼痛、鼻渊、中风、气闭耳聋、感冒、热病等风邪为患的疾病。

外关,在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与内关相对。此穴能清热消肿、通经止痛,治热病、头痛、颊肿、耳疾、眼肿痛、胁痛等。《甲乙》载:“治口僻禁,肘中濯濯,臂内廉痛不可及头,耳炖炖无所闻。”

合谷,别称虎口。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此穴能疏风解表、通络镇痛、行气开窍,治面口五官等疾患。

足临泣,在脚第四、五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小趾伸肌健的外侧。此穴能舒肝利胆,治头痛、眼痛、耳疾、足肿等。

手法:医者先用手拇指肚分别推揉患者左右耳屏前听宫和耳垂后翳风穴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肚和中指肚相对,捏拿其项后左右侧风池穴36次,然后用手拇指肚和其他四指相对,推揉患者左右侧外关、合谷和足临泣穴各36次。每天施治1次,连续施治7次为一个疗程。

2.虚证

症状:中耳流脓,经年不愈,脓水清稀不断,或如拉丝状,眩晕,四肢倦怠,食少,便溏等。中医认为多因脾虚失健、温浊不化、停聚耳窍所致。

治则:健脾化湿。

取穴:翳风、足三里、阴陵泉、太白。

说明:翳风,参照实证翳风解释。

足三里,别称下陵、鬼邪。在外膝眼下3寸处。此穴能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统治脾胃疾患。《通玄指要》载:“三里却五劳之赢瘦。”华佗用治五劳赢瘦,七伤虚乏。宋代马丹阳归纳在十二穴之内,又为五总穴之一,是重要的保健穴之一。

阴陵泉,别称阴之陵泉、阴陵。在腿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此穴能健脾利水、疏通三焦,治红肿胀满等。

太白,在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处(即足内侧跖骨下陷中)。此穴能健脾和中、理肠降浊,主治脾胃疾患。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肚分别推揉患者左有侧翳风、足三里、阴陵泉和足部的太白穴各36次。每天施治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鼻:

(一)鼻炎

鼻腔黏膜炎症的通称,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症见鼻内痒塞、流清涕、发热畏寒、鼻黏膜呈慢性充血、肿胀等。若急性鼻炎屡发不愈,可转为慢性鼻炎。主要是由于反复感冒,细菌侵入鼻黏膜引起,中医则认为因体虚外感风邪、肺气不宣所致。

治则:清热祛邪、宣通鼻窍。

取穴:印堂、鼻通、迎香、合谷。

说明:印堂,别称曲眉。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此穴能清热散风、镇静安神,治头痛、鼻疾、惊风、失眠、产后血晕等。

鼻通,别称上迎香,新订穴。在鼻唇沟上端尽处。此穴能清热散风、宣通鼻窍,治鼻渊、鼻塞、鼻部疮疖等。

迎香,又称冲阳。在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此穴能散风清热、宣通鼻窍、利肺解表,治鼻疾等。《金鉴》载:“治鼻塞不闻香臭,浮肿风动,面痒状如虫行。”

合谷,别称虎口。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三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此穴能疏风解表、清热宣肺、行气开窍、通降肠腑、活络镇痛,是增强整体功能的要穴,主治面口五官之疾。

手法:医者握空拳,拇指伸直,用指端点按患者印堂穴36次,接着改用手拇指和中指端相对,同时向内点掐患者鼻通和迎署穴各36次,再擦鼻旁一会儿。然后医者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捏拿其左右侧合谷穴各36次。每天1次,连续施治7天为一个疗程。

(二)鼻渊

鼻渊又称“脑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鼻窦炎,即鼻旁窦黏膜的炎症。以慢性为多见,有鼻阻、流涕、头痛和局部触压痛等症状。中医认为多因外感风寒蕴热和肝胆火盛等引起。临床分风寒化热证和肝胆火盛证,所以要辨证论治。

1.风寒化热证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涕多色黄、咳嗽痰多等。中医认为因风寒袭肺所致。

治则:祛风散热、宣肺开窍。

取穴:百劳、迎香、列缺、合谷。

说明:百劳,奇穴。在后正中线发际下l寸,旁开l寸处(即大椎穴上2寸,外开1寸处)。左右计二穴。此穴有补虚损、理肺气的功效,主治虚劳之疾。

迎香,又称冲阳。在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此穴能散风清热、宣通鼻窍、利肺解表,治鼻疾等。《甲乙》载:“治鼻鼽不利,窒洞气塞,喁僻多涕、鼽衄有痈。”

列缺,别称童玄。在腕横纹上1.5寸,桡骨茎突上方处,或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桡骨茎灾上,指尖下凹陷处是穴的准确部位。此穴有宣肺疏风、清热解表、通经活络、调理任脉的功效,主治一切头项疾患。因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故被列人五总穴之内,即“头项寻列缺”。

合谷,别称虎口。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三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或以拇指指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按下在拇指尖处。此穴能疏风解表,清热宣肺,行气开窍,活络镇痛,是增强整体功能的要穴,主治面口五官之疾。

手法:医者一手扶患者额头,另一手用拇指偏峰和中指肚相对,捏拿其百劳穴36次,再同时向内用拇指端和中指端,点掐患者鼻翼两旁的迎香穴36次,然后改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按揉其左右侧列缺和合谷穴各36次。每天1次,连续施治7次为一个疗程。

2、肝胆火盛证

证状:鼻塞流涕、涕多黄稠、腥臭难闻、头痛目眩、iZl苦咽干。中医认为因肝胆火盛、上犯清窍引起。

治则:清肝泻火、利胆通窍。

取穴:上星、印堂、迎香、风池、太冲。

说明:上星,别称神堂、明堂、思堂、鬼堂。在前额正中入发际直上i寸处。此穴能清肝明目、通鼻窍,治头、目痛、鼻渊、鼻瘜肉、癫狂、中风不语、热病等。

印堂,别称曲屑。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此穴能清热散风,治头痛、鼻疾、惊风等。

迎香,参照风寒化热证迎香穴的解释。

风池,别称热府。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为搜风要穴。能祛风解表、清头明目、熄风爽脑,是治风邪为患的要穴。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趾骨底之间骨缝凹陷中。此穴能平肝镇惊、泄热理气、祛火化湿、爽脑通窍,治胸胁痛、头痛、鼻疾、疝气以及与肝经有关的脏腑器官病。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端依次点按患者上星和印堂穴各36次,再用手拇指和食指端相对,同时向内捏揉患者鼻翼两旁的迎香穴36次,再改用拇指偏峰和中指端相对,捏揉其左右风池穴36次,然后用手拇指肚点按患者左右足背处的太冲穴各36次。每天1次,连续施治7次为一个疗程。

(三)鼻衄

就是鼻出血。血不循常道,上溢鼻窍称为鼻衄。一般小量出血称“鼻衄”,严重出血不止称“鼻洪”。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I临床分肺经蕴热、胃火炽盛和阴虚火旺三种证型,所以要辨证论治。

1.肺经蕴热证鼻衄

症状:发热鼻衄、咳嗽痰少、口干等。因风热袭肺所致。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止鼻血。

取穴:风池、迎香、合谷、少商。

说明:风池,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是风邪人脑之冲,又是治风要穴。拿揉此穴能疏散风热、清肺爽脑,治头项强痛、热病汗不出、眩晕、目赤、鼻渊、鼻衄和一切风邪疾患。

迎香,别称冲阳。在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为手、足阳明经交会穴。与肺相表里,肺开窍于鼻,穴在鼻旁。《甲乙》载:“治鼻鼽不利,窒洞气塞,喁僻多涕,鼽衄有痈。”

合谷,别称虎口、合骨等。在拇、食指之间虎口纹头上,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能开窍、活络,治头痛脊强、热病汗不出、鼻衄不止等面口诸疾。

少商,别称鬼信。为手太阴肺经井穴。在手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能宣肺利咽、泄热开窍,治中风、咽痛、咳嗽、音哑、发热、鼻衄等。

手法:医者一手扶患者前额,一手用拇指和食指偏峰,同时向内对捏患者风池穴36次,再用手拇指和食指肚同时向内揉推患者鼻翼两旁迎香穴36次。接着改用拇指端和其余四指对拿其左右合谷穴各36次,然后用手拇指指甲先掐后揉患者左右拇指指甲旁的少商穴各36次。要掌握好指力,以免掐伤皮肤。

2、胃火炽盛证鼻衄

症状:鼻衄、口渴口臭、烦躁等。多因嗜食肥甘引起。

治则:通调腑气、清降胃火、止鼻衄。

取穴:上星、内庭。

说明:上星,别称鬼堂、明堂、神堂。在前发际正中直上l寸处。能清头散风,治头痛、目赤、热病、鼻渊、鼻衄等。

内庭,在足背二、三趾问缝纹端处,为足阳明胃经荥穴。能清降胃火、宣泄阳明、导火下行,治热病、鼻衄、咽痛、喉痹、便秘等。

手法:医者用左手掌面扶在患者头项处适当部位,右握空拳拇指伸出,用指端先点按其上星穴36次,再改用拇指肚轻揉一会儿,然后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先掐后揉患者左右脚面的内庭穴各36次,其穴部有放射性酸胀感效果好。

3.阴虚火旺证鼻衄

症状:鼻衄时流时止、口干津少、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等。多因肝亢、肾亏、虚火上炎、血随火升而从鼻窍溢出。

治则:滋阴降火、平肝理血止衄。

取穴:通天、太溪、太冲。

说明:通天,别称天白、天臼、天伯等。在承光穴后1.5寸,即入发4寸,督脉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能宣通肺气、鼻利气顺而血止。《甲乙》载:“治鼻塞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

太溪,别称吕细。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平内踝尖处,为肾经之原穴。能滋阴补肾、平肝熄风,治热病汗不出、肾病和与肾有关的脏腑病变。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趾骨底之间骨缝凹陷中,是宋代马丹阳治杂病十二穴之一,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能平肝镇惊、泄热理气,治脏病、经病和与肝经有关的脏腑器官病。

手法:医者一手扶在患者额头部适当的地方,用另一手的拇指肚按揉其通天穴36次,再改用手拇指和食指肚相对,按揉患者左右脚后太溪穴各36次,然后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点按其左右足背处的太冲穴各36次,患者足部有明显的酸胀感效果好。

附:鼻血不止自我施治方

治则:清热散风、通窍理血、止鼻衄。

取穴:迎香、孔最、内庭。

说明:迎香,参照肺经蕴热证迎香穴解释。

孔最,仰掌时,在腕横纹桡侧上7寸处。肺系病多用此穴,能利咽润肺、清热解表调肺气。治咳嗽、哮喘、咯血、鼻衄、热病汗不出,肘臂痛等。

内庭,在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处,为宋代马丹阳治杂病十二穴之一。此穴能清热开郁、消肿止痛、降胃火、宣泄阳明、通涤腑气、引火下行,治阳明炽热循经上扰头面、耳、鼻、喉、口齿之疾和泄痢、热病、足背肿痛等。

手法:用手拇指端和中指端相对,掐压鼻翼两旁迎香穴36次,再改用手拇指肚和其余四指相对,分别按揉左右上肢的孔最穴和左右足背处的内庭穴各36次。

另外,左鼻流血将右手臂举过头,右鼻孔流血将左手臂举过头,两鼻孔流血可将两手臂同时举过头。

牙:

(一)牙痛

牙痛是一种症状。多由龋齿、牙髓炎、牙周病引起。中医认为牙痛有实痛和虚痛的区别。实痛多由风火和阳明胃经火毒上蕴引起,虚痛多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临床分风火、实火和虚火三种牙痛,所以要辨证论治。

l、风火牙痛

症状:牙痛龈肿、身热形寒等。

治则:散热去火、消肿止痛。

取穴:下关、颊车、风池、外关、合谷。

说明: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此穴有清热疏风、通关利窍的功能,治牙痛、口噤、耳疾、口眼斜、下和关节痛。

颊车,别称牙车、曲牙、鬼府、机关。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的隆起处。此穴能开关活络、疏风止痛,治牙痛、颊肿、口眼喎斜、口噤、中风痰壅等。

风池,别称热府。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为搜风要穴,能祛风解表、清头明目,主治风邪为患。

外关,在腕背横纹上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与网天相对。此穴能清热消肿止痛,治热病、颊肿、耳疾、目赤肿痛等。

合谷,别称虎口。在手拇、食指之间虎口纹头上,即第一、二掌骨之间。此穴能清热解表、消肿止痛,治面口疾患。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肚分别重按轻揉患者下关和颊车穴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和中指肚相对,捏拿其项后左右风池穴36次,然后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按揉患者外关和合谷穴各36—72次。

2.实火牙痛

症状:牙痛甚剧、口臭、便秘等。

治则:清热止痛。

取穴:下关、劳宫、内庭。

说明:下关,参照风火牙痛下关的解释。

劳宫,别称掌中、鬼窟。在掌心横纹中。此穴能清热泻火、舒心止痛、醒神镇静,治热病牙痛、口舌生疮等。

内庭,在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处。此穴能清降胃火、散热祛邪,消肿止痛,治牙痛、喉痹、热病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肚重按轻揉患者下关穴36次,再改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捏拿其手掌心劳宫和足背处内庭穴各36次。如痛疼不减轻,可适当增加捏拿次数。

3,虚火牙痛

症状:牙齿隐痛、时作时止、牙浮动、舌尖红,但口不臭。

治则:滋阴降火。

取穴:颊车、合谷、太溪。

说明:颊车,参照风火牙痛颊车穴的解释。

合谷,参照风火牙痛合谷穴的解释。

太溪,别称吕细。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平内踝尖处。此穴能滋阴补肾、熄风平肝,治肾虚、风阳上扰引起的头痛、眩晕、失眠、牙痛、耳聋、咳喘、遗精、腰痛、内踝肿痛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端重按轻揉患者颊车穴36次,再改用手拇指和中指肚相对,按揉其手部合谷穴和足内踝处太溪穴各36—72次。如牙痛不缓解,可再施治一遍。

附:牙痛自我施治方

治则:清热解毒、散风通窍、消肿止痛。

取穴:丝竹空、耳门、牙痛点(掌面、手背)。

说明:丝竹空,别称眉后、眉梢、目髎、巨髂等。在眉毛外端凹陷处。此穴能散风止痛、泻火消肿,治头痛、眼疾、牙痛和狂乱疾患等。

耳门,别称小耳、耳前。在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此穴能通气机、开耳窍、疏邪热,治耳疾、牙痛、颈颌痛等。

牙痛点,也称牙痛穴。在手掌第三、四掌骨之间(即中指与无名指缝纹之上),距离掌横纹1寸处,是近年来发现治疗牙痛的新穴。能泄中焦胃经之火、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牙痛等。

手法:用手拇指端分别点按丝竹空和耳门穴各36-72次,使清爽舒适感传导至头项处,再用手拇指肚放在掌面的牙痛点处,中指肚放在手背面相应的部位,对拿36至72次,与此同时令患者深吸气。一般右侧牙痛对拿左手牙痛穴,左侧牙痛对拿右手牙痛穴。如牙痛较重,或两侧牙都痛,可以对两手的牙痛点都进行施治。

咽喉:

(一)咽喉肿痛

咽喉肿痛是咽喉疾患中常见的病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慢性咽喉炎引起。中医认为是肺、胃两经郁热上壅和肾阴亏耗、虚火上炎所致,属于“喉痹”、“乳蛾”范畴。临床分风热、实热和虚热证咽喉肿痛三型,所以要辨证论治。

1.风热证咽喉肿痛

症状: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咳痰黏稠、乔咽不利、有梗阻感等。中医认为因风热犯肺、热邪熏灼肺系引起。

治则:疏风清肺利咽。

取穴:天柱、曲池、合谷、少商。

说明:天柱,在项后督脉旁开1_3寸斜方肌外缘处。此穴能疏风、解表、止痛,治眩晕、头项强痛、鼻塞、咽痛、狂痫、热病、目疾等。

曲池,别称鬼臣、阳泽。屈肘在肘横纹头上外端凹陷处。此穴能疏风解表、清热退烧、调和营卫、通经活络、利水除湿,治咽喉疼痛、癣疹、癫狂、腹痛、肝亢、热病和肘臂痛等。

合谷,别称虎口。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三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此穴能疏风解表、清热宣肺、行气开窍、通降肠腑、镇静安神、活络止痛,是增强整体功能的要穴之一。主治面口五官疾患、惊风和上肢不遂等。

少商,别称鬼信。在手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此穴能宣肺利咽、解热醒神,治热病、鼻衄、咽喉肿痛,发烧、昏厥等。

手法,医者一手扶于患者前额,一手用拇指偏峰和食指相对,推揉其左右天柱穴36—72次,再改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捏拿患者左右侧曲池和合谷穴各36次,然后用手拇指指甲先掐后揉患者左右少商穴各36次。

2、实热证咽喉肿痛

症状:高烧头痛、咽喉肿痛、口渴、口臭、痰黄稠、小便黄、大便结等。中医认为多因过食辛辣引动胃火上蒸,煎炼成痰,痰火蕴结所致。

治则:清胃热、化痰利咽。

取穴:天突、商阳、上巨虚、丰隆、内庭。

说明:天突,别称玉户、天瞿。在胸骨上窝正中处。此穴能宽胸理气、通利气道、宣肺祛痰,治咳喘、暴痦、咽喉肿痛、呕逆、瘿瘤、梅核气等。

商阳,别称绝阳。在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此穴能开窍醒神、解表退热、消肿止痛,治牙痛、颔肿、咽喉肿痛、热病、指麻、昏迷等。《外台》载:治气满胸中,喘息,耳鸣,下齿痛,颔肿,喉痹。

上巨虚,在犊鼻穴下6寸处。此穴能调脾胃、化郁滞,治胃肠疾患。

丰隆,在下肢外踝尖上8寸,胫骨嵴外开二横指处。此穴能祛痰湿、和胃安神、平喘止咳,治咳喘、面肿、癫狂痫、失眠和下肢痿痹疼痛等。

内庭,在足背第二、三趾之间缝纹端处。此穴能散邪热、降胃火、通腑气、导火下行、解郁消肿、止痛,治牙痛、口喁、咽痛、喉痹、热病、便秘、足背肿痛等。

手法:患者放松,下颌微收,医者用手食指或中指端在其胸骨切迹上,垂直向下轻缓点按天突穴36次,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呛咳。接下来改用手拇指指甲先掐其左右商阳穴各36次,再用拇指端揉穴部一会儿。然后用手拇指端依次推揉患者左右上巨虚、丰隆穴和左右足背处内庭穴各36次。

3.虚热证咽喉肿痛

症状:咽喉轻度红肿、疼痛也较轻、两颊和双唇发红、手脚心发热等。中医认为多因肾阴亏耗、阴液不能上润咽喉、虚火上炎灼于咽喉造成。

治则:滋阴利咽、宣肺清热。

取穴:天容、鱼际、少商、太溪、照海。

说明:天容,在下颌角后,胸锁乳突肌前缘处(即佩戴耳环处)。此穴能利咽消肿,治耳疾、颊肿、咽痛、喉痹、梅核气等。《大成》载:“治喉痹寒热,咽中如梗,瘿颈项痛,不可回顾,不能言,耳聋耳鸣。”

鱼际:在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此穴能宣肺清热、利咽开音,治咽痛、喉痹等。

少商,参照风热证少商穴的解释。

太溪,别称吕细。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此穴能滋阴补肾、熄风潜阳,治头痛、咽痛、牙痛、耳聋等肾阴不足、髓海空虚之疾患。

照海,别称阴跷。在内踝下缘凹陷处。此穴能滋阴补肾、利膈清咽,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引起的咽干、暴喑、梅核气、眼疾、阴挺、惊恐等疾患。

手法:医者用食指肚推揉患者左右天容穴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端和食指相对,按揉其左右掌面鱼际穴各36次,用手拇指指甲点掐左右侧少商穴各36次,然后用手拇指端按揉患者左右足部太溪和照海穴各36次。每天1次,连续施治7次为一个疗程。

(二)暴喑不能言

因暴怒喉部肌肉或声带发生病变引起发音障碍,致使说话声调变低,声音微弱,甚至发不出声音来,即“暴怒失音”。

治则:祛湿解郁、通利喉舌。

取穴:人中、天突、通里。

说明:人中,别称水沟、鬼官、鬼市、鬼客厅。在鼻口之间中央上1/3与下2/3交界处,为急救穴之一。能清热开窍、回阳救逆,主治中风、晕厥、热病等疾患。

天突,别称天瞿、玉户。在胸骨上窝正中处。能消滞除壅、通利气机、祛湿解郁、散结宣肺、降逆利咽,治咳喘、咽喉异物感、咽喉肿痛、暴喑不能言等。

通里,仰掌,在掌后尺侧屈腕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处。此穴能清心安神、通利喉舌、除邪热、促血行,治心悸怔忡、眩晕失眠、咽喉肿痛、暴喑、舌强不语、痴呆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指甲点掐患者人中穴36次,要掌握好指力,注意不要掐伤皮肤。再改用中指肚向后按压患者天突穴36次,然后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推揉其左右腕横纹上的通里穴各36次,也可酌情增加推揉次数。每天1次,连续施治7次为一个疗程。

(三)口舌生疮

是口腔炎、口角炎等的统称。多因缺乏维生素B,唇、舌、口腔等处黏膜发生溃烂。常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症见口角千裂、甚至糜烂、张嘴刺痛,以及口腔黏膜上反复出现圆形浅表溃疡并疼痛,一般10天可愈。中医认为由于心火虚热上扰所致。

治则:清心降火、消肿止痛。

取穴:承浆、劳宫、太冲。

说明:承浆,别称悬浆、天池、鬼市。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即下唇下正中凹陷中)。此穴能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治口舌生疮、牙痛和流涎、癫狂等。

劳官,别称掌中、五里、鬼路等。在手掌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之间,靠近第三掌骨桡铡处。古说不一,也有说在屈指握拳时,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相对的掌心处是劳宫穴。为手厥阴之荥穴,按压此穴能清心泻热、醒神宁志、祛湿镇痛、化痰养胃,主治昏迷、心绞痛、中暑、ISI舌生疮、口臭、癫狂痫症和鹅掌风等。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趾底之间骨缝凹陷中。此穴能泄火化湿、理气行瘀,平肝熄风、消肿止痛,治热病、头痛、眼疾、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标幽赋》载:“心胀、咽痛,取太冲必除。”

手法:令患者微仰头,医者用一手扶住其头后部,用另一手的拇指指甲掐压其唇下的承浆穴36次,再改用手拇指肚推揉患者左右手掌心劳宫和左右足背太冲穴各36次。每天1次,连续施治7次为一个疗程。

(四)口臭

嘴里发出难闻的气味。引起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是龋齿、齿槽化脓、慢性口炎、消化不良等。

治则:清心和胃、泄热降浊。

取穴:大陵、内关、人中、中脘。

说明:大陵,别称心主、鬼心。在掌面后,腕横纹正中,两筋间凹陷中。此穴能清心宁神、和胃宽胸、清营凉血、降浊舒气、泻热爽口,治心、胸、胁肋、胃痛和喉痹、咽肿、口臭、失眠、足跟痛等。

内关,仰掌在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此穴能理气安神、清热除烦,治热病、头痛、目眩、胃、心等脏腑器官诸疾。

人中,别称水沟、鬼宫、鬼市、鬼客厅。在鼻口之间中央上1,3与下2/3交界处。此穴能清热开窍,主治晕厥、脊强和热病等疾患。

中脘,在肚脐上正中线4寸处。此穴能和中宽胸,治胃、胆、胰腺、大小肠等疾患。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肚和其余四指相对,分别按揉患者左右腕横纹处的大陵和内关穴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指甲掐其人中穴36次,接着还要轻揉穴部一会儿。要掌握好指力,注意不要掐伤皮肤。然后嘱患者仰卧,医者把手掌面或掌根放在中脘穴处,随着其呼吸起伏推揉,顺逆各36次。每天1次,连续施治7次为一个疗程。

§§第三章 急救和保健

同类推荐
  • 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小细节决定大健康

    小细节决定大健康

    本书从实际生活出发,列举了平时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对健康有很大影响的小细节,以此保证身体的健康。
  • 最好的健康给孩子

    最好的健康给孩子

    本书针对5-13岁儿童的健康现状,讲解了儿童生活习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家庭安全等健康知识,从孩子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调养知识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梳理、解疑和精心的指导。
  • 肩周炎简便自疗

    肩周炎简便自疗

    本书是一部全面反映肩周炎自我治疗和调养新成果的科普读物,内容融汇中西医精髓,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不仅适合肩周炎患者的自我治疗,也可作为基层医护人员的参考读物。
  • 越老越健康

    越老越健康

    本书综合老年人及其家人对健康知识的基本需求,从运动锻炼、科学饮食、生活起居、疾病防治、养生保健、良好心态、良好环境这八个方面,为老年朋友讲述如何养成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热门推荐
  • 投降吧王子病!

    投降吧王子病!

    莎乐美编著的《投降吧王子病》内容简介:养了几只小宠物的伊月是个孤儿,为了独立生活而不断兼职打工。直到某天,她遇到了在校门口突然出现的金光闪闪的转学生雷奥!他可是大财团的继承人,音乐学院的天才生,鄙视一切平凡的事物!但是,金光闪闪的王子殿下被自家的宠物扑倒,瞬间变成狼狈不堪的胆小鬼!而这只发疯的巨犬,却在伊月的召唤下乖乖听话!
  • 难道你和我一样

    难道你和我一样

    “下次我们一起做饭吧!”“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告诉你我喜欢着你.”“我也没想过你会早比我说出这句话.”“傅言,我相信你会把第一带给我的.”“叶子,你就是我压在心底多年的秘密.”青梅竹马???可能吧~阳光细心深情男×糊涂莽撞大直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商女小妃

    商女小妃

    现代女孩穿越到古代,和诸多美男子一起开创商业帝国的故事。新人新作新创意,大家多多支持哟!爱你们!你那么狡猾,九条狐狸加起来都没有你厉害。多谢九皇子夸奖,小女子愧不敢当。哼,我看你敢当的很。女主苏子诺狡猾机灵,调皮任性,喜欢自由,爱做生意,整天脑子里都在琢磨着怎么去赚钱,素有“商爪爪”称号。阴差阳错下,与男主元景霖结怨,从此落井夫妇,齐齐上线,互相下石,皆不示弱。比如:“元景霖,你也没比我大几岁,别老爱臭丫头,笨丫头,傻丫头,丫头丫头的叫我?显得我像个总长不大的小孩。”元景霖摸着下巴打量道:“嗯,你说的好像也有几分道理。”苏子诺被盯的尴尬,说:“你一直盯着我看干嘛?”元景霖打了个响指道:“我知道了,我以后就叫你傻女人,蠢女人,笨女人。”苏子诺火冒三丈嚷道:“滚,你才又蠢又笨,还烂泥扶不上墙,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傻瓜。”元景霖当没听见继续重复道:“傻女人,蠢女人,笨女人……”
  • 鬼在人世

    鬼在人世

    一只迷茫的鬼没有记忆、没有目标、没有目的地、直到遇到了她、为了她,我愿意暴露阳光之下。为了她,我愿意魂飞魄散救她。我不愿成佛,只为她。我不愿投胎,只为她。
  • 他请你留下来

    他请你留下来

    一万年的光阴很漫长,漫长到她都快要忘记了他的容颜,她爱他,但他却丢下了她走了......
  • 七情记

    七情记

    七个故事,七段爱情,或荡气回肠,或矛盾虐心。谨以此书向古龙先生及其著作《七种武器》致敬。
  • 北唐天下

    北唐天下

    末世乡飘雪万里,群侯夺世狼烟起诡谋千计定攘夷,犬侯国门忠不弃…… 我很感谢一路支持地朋友,第二本新书已经上路,《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这本书应该可以弥补上一本的遗憾,这本书更加热血霸道,希望朋友们可以喜欢
  • 十年樱花漫舞曾经的微笑在何方

    十年樱花漫舞曾经的微笑在何方

    这些年哭过笑过,十年之后才发觉,原来这一切都是你精心设计好的一场戏.池曦原来就是一场梦啊,拿出匕首刺向你,也刺痛了自己的心,不,错了,我醒了,樱花她会永远笑我不会在像十年前那样纯洁.这场爱情不是纯爱而是一场噩梦,梦醒了,我们还可以重来吗?
  • 鬼灭之刀名吹雪

    鬼灭之刀名吹雪

    倾注迁出百炼于一技,登峰造极,吾心所向,刀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