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13000000009

第9章 中国文艺表意实践的同构模式及其文化心理(1)

如果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一种以内在合法性为特征的自我运动,那么,结构对于艺术作品生成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它是文艺再现现实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艺术形式因素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笔者试图从作品本体存在→诗学观念→文化语境三个具有逻辑相关性的层面进一步探讨中国文艺表意实践的同构模式及其文化心理问题:其一,对中国古代文艺作品结构的本体存在作出初步的结构性分析或描述;其二,从中国古代人的文艺观念中大致区分和归纳出中国古代文艺作品结构关系的主要表现形态和基本特征;其三,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文艺表意实践的同构模式及其文化心理作进一步的阐释,以期在更大的文化语境中来诠解艺术相通现象的结构性隐秘。

一、古代文艺作品本体的结构性分析

笔者认为古代文艺作品的内在本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其一,“言”的层次,即语言形式层。它包括声韵、辞藻等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或手段。声韵、辞藻等语言形式作为形式美的主要因素在古代艺术中得到充分重视。如孔子说“情欲信,辞欲巧”;曹丕说“诗赋欲丽”;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文赋》);刘勰说“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言以文远,诚哉斯验”(《文心雕龙·情采》);萧统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编撰《文选》,戏剧理论中的“贵显浅”“重机趣”“尚尖新”“宾白相生”以及小说理论中对语言通俗性的反复强调等,都体现了古人对语言文辞的高度重视。仅就声韵而言,《诗经》中双声叠韵的大量运用,汉赋对骈偶对仗的重视,唐律诗对平仄格律的追求,诗学领域里中沈约等人的“声律说”“四声八病说”,元兢《诗髓脑》中的“调声三术”(“换头”“护腰”“相承”),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天卷中的“诗章用声法式”等,都是对诗歌声律内部结构规律的深入探讨。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并不把声韵、辞藻看成互不相干的语言形式因子,而是特别重视在二者间寻找某种对立统一的张力结构以强化艺术表现力,对平仄、对仗、对偶、排比、格律、照应等艺术手段的刻意追求和综合运用就足可证明。

其二,“象”的层次,即形象再现层。它是指文艺作品中再现的客观对象,包括抒情作品中的“形象”“物象”“意象”等,也包括叙事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情节等,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它既指对象之“形”(外在表现),也指对象之“神”(内在特征),是在语言形式层基础上由意象或意义单元组成的意向关联物在读者头脑中的再现。古代艺术形(意)象论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周易》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等观念(“观物取象”论包孕着艺术构象的基本原则,“立象尽意”论成为文艺“以少总多”创作原则的理论先导,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观念中象与物的模拟关系则对人们理解艺术的模拟性特征颇有启示作用),另一方面得益于哲学中的形神之辩(如老子的道象论、庄子的形神论、玄学的有无之辩等)。形神之辩对艺术创作及理论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强调对生活真实的准确再现(“形似”)。陆机的“穷形尽相”论,钟嵘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之论就是例证,刘勰还称“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如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文心雕龙·物色》),表明“文贵形似”在汉魏六朝是普遍的创作现象。二是强调在“形似”基础上追求“神似”。司空图的“离形得似”论、苏轼的“随物赋形”论、严羽的“入神”论、汤显祖的戏曲“意趣神色”论、金圣叹的人物“传神”论等都是重“神似”的理论表现。

其三,“意”的层次,即情感表现层。它包括“情”“志”“意”“趣”“思”“理”“性”“灵”等,是作家思想感情等主观性内容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古代文艺对艺术的表意性、抒情性特征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论总结。如《尚书·尧典》的“诗言志”说、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诗以达意”论、《毛诗序》的“吟咏情性”论、陆机的“诗缘情”说、刘勰的“感物吟志”论、钟嵘的“陈诗展义、长歌骋情”论、韩愈的“不平则鸣”论、杜牧的“文以意为主”论、白居易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论、严羽的“兴趣”说、谢榛的“景媒情胚”论、汤显祖的“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论、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的“独抒性灵”说、袁枚的“性灵”说等观念、理论或命题,都是对文艺抒情性、表现性特征的深刻认识。王夫之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其四,“境”的层次,即审美意蕴层。它是言、象、意等不同层次内容有机结合的生命整体,包孕着能为读者进行再想象、再创造、再诠释的深厚的审美内蕴,包括“气韵”“韵味”“神韵”“滋味”“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兴象”“意境”“境界”等。“境”的层次的获得有赖于艺术家在语言形式层、形象再现层和情感表现层之上实现更高的融合。故而古代文艺特别强调“境生象外”“思与境偕”“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意与境浑”等,以期达到生气远出、妙造自然的艺术审美效果。“境”的层次在写意与体验、情与景、虚与实、动与静、刚与柔、形与神、气与韵、道与象、物与我、再现与表现、形象与意蕴、人与自然等诸方面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熔铸着作品的深层审美内蕴,是人生、宇宙、历史脉动的节律性体现。只有在“境”的层次,我们才能真正窥见古代艺术的幽情壮采和生命意旨。

在古代文艺作品的内在本体结构的四层次中,“言”是作品的物质外壳,“象”是作品的客观现实基础,“意”是作品的主观内核,而“境”是三者高度统一形成的新的艺术质素。它们逐次深化,互相依赖,构成文艺作品有机统一的结构整体。

在对古代文艺作品本体作出大致的结构性分析后,还必须看到古代文艺作品的本体结构与古代文艺作品的价值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艺价值观念指创作和接受主体对自身何以需要文艺以及文艺如何满足主体需要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它至少包括如下两层关系:其一,文艺在其功能与属性上能满足人们什么?其二,人对文艺需求什么?从第一层看,首先,文艺的审美形式构造能满足人们对形式美和形式价值的追求;其次,文艺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客观再现满足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探索需求,因而具有真的价值;再次,文艺能通过其主观表现使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生命意趣得以丰富与扩大,因而具有生命价值。从第二层次看,人们则希望并能从文艺创构中得到关于宇宙人生意义的深层启示,因而具有启示价值。文艺的形式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作品的语言形式层(“言”的层次),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形象再现层(“象”的层次),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情感表现层(“意“的层次),而启示价值则主要体现在审美意蕴层(“境”的层次)。由此可见,古代文艺作品本体的内在结构与古代文艺作品的价值结构有着基本的对应关系。宗白华先生在《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一文中精辟分析了这四种价值的形成及其结构宗白华:《艺境》,7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却未能将其同文艺作品的本体结构结合起来分析,实为憾事。

二、古代文艺作品结构关系的

表现形态和基本特征

虽然在丰富繁杂的古代艺术创作实践中去区分和归纳古代文艺结构关系的表现形态和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困难,但古代诗文、戏曲、小说等艺术实践中所形成的结构观念却为这种区分和归纳提供了契机。笔者认为中国古代艺术节奏论中所蕴涵的结构观念侧重观照的是文艺结构内部异同要素之重复、变化、对应的相反相成关系;古代气论审美观和骨论审美观中所蕴涵的结构观念侧重观照的是结构内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古代势论审美观中所蕴涵的结构观念侧重观照的是结构内部各要素动态的递进或深化关系。以下分论之。

(一)节奏的结构关系内核

节奏产生的哲学根源来自事物的异同性。这种异同联系方式有三种情况:1.异同相承续,显示事物在节奏中的线性运动特征(单一性);2.异同相错综,显示事物在节奏中的交互渗透特征(重复性);3.异同相呼应,显示事物在节奏中的跳跃、回环特征(对应性)劳承万:《诗性智慧》,218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由事物承续、错综、呼应构成的节奏运动是宇宙自然运动的基本法则,也是艺术结构活动的灵魂。虽然古代诗学中并未直接运用“节奏”一词,但节奏观念及其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却是十分丰富的。在古代空间艺术中,它体现为浓淡、疏密、阴阳、向背的搭配或组合,在古代诗、乐、舞等时间艺术中则体现为高低、疾徐、长短、轻重、刚柔、断续、抑扬、顿挫等的呼应或对照。用节奏来阐发文艺结构体现了古人对人作为节奏存在物以及节奏审美意义的深刻认识,这种例子在古代诗学中俯拾即是。例如,就诗歌声律的内部结构形式而言,沈约等人提出了“声律”说,所谓“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宋书·谢灵运传》),这其中“宫羽”“低昂”“轻重”“浮切”的二元对立结构的变化就是节奏运动的表现。古代诗歌中“起承转合”的章法组织作为诗歌结构的一般规律,也体现出节奏运动的特点。在古代戏剧结构的安排上,古人也十分重视节奏轻重、缓急的协调。如李渔《闲情偶寄》专列“剂冷热”一条,要求作曲注意“冷热调剂”。吕天成《曲品》提出写戏要“苦乐相错”“半寂半喧”。毛声山对处理节奏缓急关系亦有高论:“大约文章之妙,妙在人急而我缓之,人缓而我急之。人急而我不故示之以缓,则文澜不曲;人缓而我不故示之以急,则文势不奇。”(《第七才子书总论》)在小说方面,金圣叹所说的“横云断山法”“欲擒故纵法”,毛宗岗所说的“笙箫夹鼓、琴瑟间钟之妙”“寒冰破热,凉风扫室之妙”等都是以节奏的缓急、轻重、张弛的变化来论述结构创造的。从上述例证可以看出,古人以节奏阐发文艺结构,侧重的主要是结构内部异同要素之间相反相成的变化关系。

(二)“气”的结构关系内核

古代艺术作品中的气是一种整体生命,它是主体内在生命向外表出的经路,同时也是艺术作品内在情感脉络的结构性显现。以气来论结构标志着古代论艺者对艺术结构整体性的深刻把握。如刘勰《文心雕龙·风骨》云:“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就强调了主体的“守气”对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性。唐李德裕《文章论》云:“然气不可以不贯,不贯则虽有英辞丽藻如编珠缀玉,不得为全璞之宝矣”,认为“英辞丽藻”只有在“气”的贯注下才能编缀成有机整体。“气”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整体的结构性显现对篇法、句法、章法结构的重要性也多为古人所论述。如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云:“篇法之妙,有不见句法者;句法之妙,有不见字法者……皆兴与境诣,神合气完使之然。”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八亦云:“有章法无气,则成死形木偶。有气无章法,则成粗俗莽夫。大约诗文以气脉为上,气所以行也,脉绾章法而隐焉者也。”文章开合、转接之法亦有赖于“气”的有机贯注,如清林纾《块肉余生述·序》云:“大抵文章开阖之法,全讲骨力气势。”刘大櫆《论文偶记》也说:“读古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觉有不可测识,便是奇气。”朱庭珍更把“气”在文章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作了形象的比喻,其《筱园诗话》卷一云:“帅气于中,为暗枢宰,若北辰之系众星,以静主动。”可见,“气”是统率言辞、句法、章法、篇法等形式要素的枢机,古代“气”论结构观侧重关注的是结构内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骨”的结构关系内核

同类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3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3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彼时少年

    彼时少年

    许多灵感与文字都是在深夜里涌现出来的。它们仿佛是暗黑天幕下不经意绽放的烟花,绚丽而璀璨。
  • 江上抗倭

    江上抗倭

    这本绘图本《江上抗倭》(江上,江阴别称),描绘明朝江南(以江阴为主)抗倭的历史,着重描述嘉靖江阴知县钱錞率领兵民抗击倭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本书分主体和附属两部分内容,主体内容图文并茂,适合所有读者阅读;附属内容(褐色文字)是抗倭历史资料,和主体内容基本对应,适合爱好、研究明朝抗倭历史的读者阅读。这是一本老少咸宜、俗雅兼备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读物。
  • 婆媳的美好关系

    婆媳的美好关系

    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将自身与婆婆相处十年间的生活细节,以及婆婆癌症复发之后相伴相守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回忆,由此延伸出对生命的思考,以唤醒众人对亲情、对婆媳关系更深一层的理解与珍惜;并将婆媳相处之道从心理学方面、生活细节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引,让人逐步领悟培养好的婆媳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这不是一本歌功颂德的书,这是一本媳妇对婆婆单独而美好的怀念,旨在全然地展现生活,展现美好的婆媳关系。
  • 心灵的原色

    心灵的原色

    这是90后作家许书熠第一部文集,体裁涵盖古诗词、诗歌、散文、剧本、小说,其中既有古诗词,又有现代诗歌、剧本,展现出极其全面的文学才华,从多角度展现出当代90后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学追求。
热门推荐
  • 一皎日记

    一皎日记

    日常,皎皎和一一。是两个沙雕哈哈哈哈。
  • 罗阳

    罗阳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方式,用真实感人的细节,艺术地再现了罗阳成长为中国航空事业英雄一生:品学兼优,与人为善的大学;勤奋好学、严谨细致的技术员;稳重踏实,作风正派的组织部长;恪尽职守,做好配合的党委书记。担任沈飞集团公司总经理后,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带领团队,克坚攻难,使之成为一流的企业。同时副线描写和罗阳一样默默坚守在一线的、只干不说的航空人,和罗阳成为英雄的土壤。其中许许多多让人流泪的故事,都能给人实实在在的感动和教育。
  • 柯南一梦一梦一生

    柯南一梦一梦一生

    我不认为我是美人,因为自古红颜薄命。。。。。。我不希望我的生命如此短暂。我只是我,我有我的想法,有我的人生,我不是你们的谁?所以,你们没有必要把我推来推去,因为我不是物品既然你不爱我,又何苦用尽手段来留下我,让你为难你呢我要的爱,很简单但又很难做!唯一的爱。。。。。。既然你给不出,麻烦你放手。。。。。。只因为我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有我就没有你的江山,你怎么抉择呢?也不要怪我不通情达理,因为爱都是自私的。
  • 冷男赖上倔校花

    冷男赖上倔校花

    考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谁知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自己“以为”再也进不去那所大学。相信与那冰山美男一遇是件多么悲剧的事情。谁知。。。。后面一次又一次的相遇却是他的操控。偶尔调皮,偶尔耍酷,突如其来的认真很难叫人适应。冰山男终究逃不出一抹惬意的独特魅力,紫色发带姑娘位居首宠。真诚的希望大家喜欢。
  • 不屈武神

    不屈武神

    潦倒赵铮,重生回少年时代,根据记忆,趋吉避凶,收获至宝三秋神塔;从此,大步登上武炼巅峰,锄强扶弱,替天行道,终成一代武神!前一世,遭人暗算,一生受辱,那这一世,当然要,有怨报怨,有恩报恩!
  • 终结追杀

    终结追杀

    清朝结束后的民国初期,一批文人出关塞外,陪汤国祥赴任县官,和青风岭绿林好汉遭遇后。又因种种原因被逼走上从军路,从此,组成东北抗日联军。这一支由义勇军残部,民间游击队、绿林好汉、还有一支被弃掉国军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自此与日本关东军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战!
  • 女帝倾狂之绝美相爷

    女帝倾狂之绝美相爷

    “相爷,夫人爬墙上去了……”丞相大人抬起眸光,淡淡扯唇道:“捉回来!”“相爷,夫人又跑了!”丞相大人额首:“还不快请回来!”“相爷,夫人很生气,她说要休了你!”丞相大人脸黑了,霍然起身,“本相亲自去跪求夫人原谅。”重生前的女帝李殊念,一直知道丞相燕荣安,是她彻底统治掣北皇朝最大的阻碍,她日夜磨刀想把他剁了。惨死重生后,她望着绝美逼人的燕荣安,思索着要不要换一种方式,比如……抱大腿?
  • 30岁大修身体:你的健康价值百万

    30岁大修身体:你的健康价值百万

    本书讲述了:朋友,很想关心地问一声,即将踏上征程,你的健康弹药准备好了吗?如果你还没有,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储备的重要。30岁是人体大多数器官衰老的起点,为了以后身体上的零部件不出现问题,30岁请给你的身体做一次“全盘杀毒”,做一次全身修理。
  • 琉璃殇:离别伤

    琉璃殇:离别伤

    陨落重逢谁还知神魔之战时懵懂幼稚的感情。炽热的爱,奈何你我的身份不允许我们在一起。可是,尽管如此我也愿意用尽我的生命只为在人潮拥挤能够得你回眸一笑。你从未知道你已经嵌入我骨,不能分割。你从未转身,我就在你身后爱着你。你从不知道我不是不愿回头,而是我怕我一回头就潸然泪下。“从今往后,我与你陌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下次遇见时,便是敌人。”“哈哈哈,你就这么想与我恩断义绝,摆脱我,好,我就如你所愿。今后,我再也不会对你动半分情。神与魔就该如此,你干得很好,很好...”她于他而言就是命他与她而言就是习惯一旦开始习惯便再也无法分割三生三世,生生世世
  • 露未晞

    露未晞

    总会有认识并且转身,或离开的人,周旋,转折。筱优自幼胆怯,待人诚恳体贴,同时喜欢逃避。在拒绝儿时玩伴来源的爱恋,同事陆子军的转身,好友依琳的死亡之后,她的新生活中出现了新的朋友小娴与恋人解哲。没有人会知道结局,于是享受每一个过程,她只是这个城市微不足道为生活奔波的女子。筱灵从来都是一个不被拘束,机灵活跃,并勇者不畏的角色,一次在深圳的偶遇她推开了大学恋人黄启明,选择了一个成熟大方的男人。选择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没有人会告诉你,你的路是不是很平坦。在筱灵眼里爱情是馥郁的巧克力,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甜腻。她们在生活中一起走过风雨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