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76400000001

第1章 廉洁自俭(1)

廉洁、俭朴,是做人的一种美德,铺张浪费,是事业灭亡的征兆。

季文子以俭为荣

在我国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很有政治才干的宰相,他的名字叫季文子。

季文子出生在鲁国贵族家庭,他的爷爷是鲁国国君鲁桓公的儿子、鲁庄公的弟弟,名叫季成友。由于季文子出身于鲁国上流社会,能有机会更多地接触鲁国的政治,因而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在政治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华。他通晓政治,勤于政务,在他当宰相期间,辅助鲁国国君制定了不少对鲁国发展有益的具体措施,做了很多有益于鲁国百姓的事,在鲁国有很高的威信。

季文子在外交方面也很有才华。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政治斗争十分激烈,由于季文子很擅长外交,使鲁国在诸侯纷争、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具有一定的政治实力,季文子也因此在各诸侯国中有很高的名望。

季文子治国有方,政绩显着,因而在鲁宣公、成公、襄公三朝均担任宰相,前后执政三十多年。

季文子在鲁国从政的时间长,官位高,却十分注重俭朴律己。平日里,他最看不惯那些整日以炫耀财富为荣的贵族,尤其厌恶讲排场、搞浮华的风气。他家的住房极其简陋,平常饮食也总是粗茶淡饭。在衣着方面,他不仅自己平时很少穿丝绸衣服,就连他家的仆人,服装也比一般有钱人家的下人要俭朴许多。季文子对粮食非常爱惜,他家的马匹,从不允许喂一粒粮食。

由于季文子厉行节俭,看不惯贵族社会一些奢侈腐化现象,因此,那些铺张浪费,爱讲排场的人,对他很看不惯。

鲁国有个叫孟献之的大臣。他的儿子仲孙不懂得节俭是一种美德。一次,他见季文子出入朝廷时常穿布衣,坐的马车也十分寒酸,就耻笑地对季文子说:“大人做宰相这么多年了,出出入入连件像样的绸衣裳也没有。喂的马不许用粮食,只许吃草。大人每天坐着这样的瘦马拉的破车,难道不怕别人笑话大人过于小气吗?再说:大人生活这样小气,要是让别国人知道了,说不定还会以为我们鲁国不知穷成了什么样子了呢?”

季文子听了仲孙的话,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我以为仲孙先生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光荣,什么是气派。我觉得,一个人身处恶劣环境,懂得节俭,这是不难办到的;但一个人身处高位,物质条件极其丰厚,还仍能注重节俭,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一般人很容易为自己的贪欲所支配。但是,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却能克制贪欲,因为他懂得俭朴能使人向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有气派、令人钦佩的人。我想,一个国家的大臣如能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百姓会很快形成一种节俭、奋斗的风气,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仲孙先生怎么能说节俭是丢脸的事情,是会使国家衰败的事情呢?”

季文子一番有关节俭的话,语重心长。仲孙听罢,一时无言对答,只得红着脸走开了。后来,仲孙的父亲知道了此事,狠狠地批评了儿子一顿,并把他关在一间破屋子中,让他闭门思过。仲孙静下心来,反复思索季文子的话,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后来,他不但不再嘲讽季文子的节俭,自己也逐渐改掉了爱讲排场的毛病了。

又有一次,季文子家中来了一位贵宾。这位贵宾非常赏识季文子的才华,可见他案头的文具过于陈旧,就非常惋惜地说:“您的才思怎么能和这些破旧的东西相搭配呢?”说完,他特地为季文子送上了一套非常考究的文具。

季文子见这位贵客送的文具过于讲究,又见人家一片诚意,因而对客人风趣地说道:“你看我居室中哪样东西能和您这礼物配上套呢?我一向用惯了这旧物件,真要是一下子用了您这上等东西,恐怕文思会大减的。我看您还是留着自己用吧!”就这样,季文子硬是让他把礼品收了回去。

公元前568年,季文子因病逝世。由于他一生追求俭朴,他的家人为他入殓的时候,国君前往探视,发现随葬品都是些案头、橱中破旧的东西,不禁问道:“家中难道不舍得拿出些值钱的东西陪葬吗?”

季文子家人听罢,摇着头答道:“家中实在没有一件金、玉等贵重物品。”

鲁君不解地又问道:“为什么不购置些来呢?”

季文子的管家听罢,含着泪说:“国君,我家主人一生节俭,从不多占国家一文钱,还常为国事而解私囊,这样他实际上没有积蓄。如若不信,这里有账可查。”管家边说,边向国君奉上季文子家的账簿。

鲁君边看,边感动地点头,随行的不少官员亲见此事,也大为震撼。此事传至百姓中,人们都异口同声地夸赞季文子品德高尚。季文子节俭的美名越传越远。

季文子一生厉行节俭。他并不是没有条件过更舒适的生活,而是把俭朴精神看作是人应具有的一种道德修养。这在封建社会里,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优秀品质。季文子的故事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也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俭朴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什么惊人之举,而要像季文子那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我们有的人随意浪费粮食,衣服旧了些便不愿再穿,这样下去,俭朴谈不上不说,恐怕连古人都不如了。

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

晏婴生活俭朴

春秋时代末期,齐国有位有才能的宰相,他的名字叫晏婴。晏婴是我国古代一位很出色的政治家,他在当齐国宰相的时候,为齐国的富强,为减轻当时齐国百姓的负担和痛苦,做过不少好事。由于晏婴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时,都在齐国做高官,所以他又被人称为齐国的“三朝元老”。别看这位“三朝元老”在齐国居官的时间长、地位高、有名望,但他在生活上却从不追求奢华,日子过得相当节俭。

一次,齐景公为了奖赏晏婴治国之功,把晏婴找来,决定把齐国的平阴和棠邑这两块地方赐给他。

这两个地方是相当富足的,在当时有些人想要还得不到呢,可晏婴却不肯接受。他态度诚恳地对景公说:“国君我不敢接受您的恩赐。我认为:当官的,首先应为君主和国家着想,其次才应为自己着想。现在百姓的生活贫困不堪,他们已经对朝廷和官府有了怨恨情绪,我们为臣的不顾及这些,还在拼命地追求自己的享乐,这会使百姓更加无法忍受,对公室的怨恨也会更加深的。”

齐景公见晏婴的话句句在理,态度又十分诚恳,也就没有再坚持。

又一次,晏婴正在家中吃饭,突然景公派人到晏婴家来。晏婴得知这位使臣还没吃饭,便把自己的饭分出一半请客人吃。结果客人没吃饱,晏婴也没吃饱。使臣回宫后,便把这件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听后十分感慨地说:“晏婴家里这样穷,我却一点也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说完,他当即派人带了一大笔钱给晏婴送去,让他作为招待宾客的费用。

可晏婴又是坚决不收。他对送钱的人说:“这钱我晏婴不能接受。我为朝廷做官,已经按官位得到俸禄了。我的生活并不穷,这些钱您还是拿回去还给国君吧!”

齐景公见晏婴既不要封地,也不要钱,心里实在有些不过意,他就命令手下人一定要想办法说服晏婴,让他把这钱收下。于是齐景公手下的人又去了晏婴家两次。他们左说右说,一会儿说晏婴的功劳比一般大臣高,一会儿又说晏婴现在的生活有些过于俭朴了,因此晏婴应该把这钱收下。可晏婴就是不肯收,他一遍又一遍地向来者陈述说,自己的地位高,就更应该在生活上注意俭朴,这样才能给官员作出榜样,从而使国政更加清廉。

来者见晏婴实在不肯收钱,就把自己的难处告诉了晏婴,说这是齐景公的命令,我们如果没有执行好,是要受到国君怪罪的。

为此,晏婴亲自找到景公,对景公拜谢道:“我的家并不穷。因为有您的恩赐,我的亲族、朋友都得到了不少好处,我们已经很感激您了。您千万不要再给我什么其他钱财了。您还是用那些钱财去救济百姓吧!他们得到了您更多的恩赐,是会更加感激您的。如果您硬要把这些钱财送给我,我是很难办的。我把它们分给百姓吧,那是做了以臣代君来治理百姓的事,一个忠臣是不能这样做的;如果我收下了它,又没有什么用,那我就会像个装东西的筐子、箱子一样,成了守财的人,一个公正廉洁的大臣,也是不会这样做的。所以,你还是别硬把这些钱塞给我,我是不会做看管财产的傻事的。”

晏婴说完,向景公行了个礼,就要告辞。这时,齐景公慌忙上前拦住晏婴,对晏婴说:“您说的话句句都对。可是,先君在世的时候,朝中也有一位很有才能的大官,他的名字叫管仲。管仲一生为齐国做了不少好事,他的威信也很高。可桓公封给他五百个村社,管仲并没有推辞,而是很乐意地接受了,这说明……”

“这说明什么呢?”齐景公的话还没说完,晏婴便把话接了过来,对景公说道:“俗话说: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觉得这话正是说管仲先生的不足。他一生的确为齐国做了不少好事,可他的生活却过于奢华。我觉得管仲先生在这一点上是做错了。”说完,他再次拜谢齐景公,拒绝了钱财。

齐景公见晏婴硬是不肯收钱,也没办法。他总是听到周围的人讲晏婴生活十分俭朴,于是便决定亲自去晏婴家观察一下。

一天,景公专找了个吃饭的时间,来到晏婴的家里,他故意不让随从报告,自己径直走到晏婴饭桌前。这时,晏婴正端着一碗糙米饭在吃,饭桌上只放着两盘菜:一盘鸟肉,一盘青菜,而且量还相当少。齐景公看到这种情形,再次说:“您的生活如此清苦,这是我的不对啊!您总说您生活并不贫穷,今天我算是亲眼见了。”说完,景公惭愧地低下了头。

可晏婴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他先客气地请景公坐下,而后语调平和地说:“大王,我的生活的确很不错了。现在百姓的生活很不富裕,一般作小官的,每顿不过吃饱小米饭。

我的饭桌上有一盘鸟肉,这就等于一般小官的两顿饭了,现在又加上了一盘青菜,这就等于人家的三顿饭了。您说,我的才能不会比普通人高出一倍,可我却吃了他们三人的饭,我的生活能算清苦吧?”齐景公又是被晏婴说得无话可说。他指着晏婴,无可奈何地摇着头。

后来,齐景公要给晏婴造一所新的住宅,也被晏婴拒绝了;景公见晏婴上朝时坐的车子很旧,又让手下人梁丘据给晏婴送去一辆漂亮的车子和几匹好马,又都被晏婴退了回来。就这样,晏婴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为齐国的官吏在厉行廉洁、反对奢侈浪费方面做出了榜样。

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

韩信贫而励志

韩信幼年时,家里很穷,饿极了,他就四处讨饭。有一次,他两天没有吃饭了,心想,河里有鱼,干脆到河里去摸几条鱼回来煮煮吃。来到河边,他跳进河里。摸鱼,谈何容易!他本来就饿,摸了好一阵,一条也没摸着,又急又气。他回到岸上,一屁股坐在岸边,望着几位正在洗衣服的老奶奶。

有一位老奶奶见韩信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问:“你是不是病了?”韩信摇头。老奶奶明白了,说:“哦,你是饿的。我带的有饭,来,分给你一半吃。”

一连好几天,韩信都到河边上来。老奶奶也每天分饭给他吃。韩信心中十分感激老奶奶,他说:“老奶奶,谢谢您给我饭吃。今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

老奶奶一听,十分生气地冷笑一声,斥责他说:“一个堂堂男子,连自己都养活不起,难道不害臊吗?我是看你可怜,同情你,才分给你饭吃,谁稀罕你的报答。”

老奶奶说罢,转过头去,再也不看他一眼。

听了老奶奶的话,韩信心里一震。他又害羞,又感激,说:“我懂了,我懂了!”从此,韩信刻苦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找些零活儿干,不再浪费时间。

韩信爱听古人打仗的故事,爱看兵书,决心长大当一名率军征战的将军。他买了一把宝剑,挂在腰上,一有时间,就舞练一番。

有一天,他上街办事,正向前走,迎面走来了一个小伙子。那小伙子长得膀宽腰圆,一副流氓相。他有心要侮辱佩剑的韩信,就几步跨上前,挡住了韩信的去路,大声喊:“喂,站住!”韩信的个子也很魁梧,他突然被拦,忙问:“你要干什么?”那无赖说:“你个头挺大,看样子力气也不小,还佩着一把剑。”

“这不关你的事。”

“哼,你看——”

那无赖一指自己的头,接着说:“你有没有胆量,把我的头砍下来?我看你不敢。哈哈哈,大家看,他是个胆小鬼!”

顿时,这里围了许多人观看。

那无赖又大声喊:“如若你没有胆量杀人,那就乖乖地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这时,看热闹的人中有人喊:

“对这无赖不能客气,杀了他!”

“给他一剑,让他知道厉害!”

也有人喊:

“哈,果然他是胆小鬼!”

“还佩剑呢,丢人!”

韩信听着这些喊声,望着这凶煞似的无赖,心中在思考应该怎样做。他可以举剑杀人。

他也可以用剑砍断无赖的胳膊。他还可以揍他一顿,他相信自己的力气决不比无赖小。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在众人哄笑中,韩信竟趴在地上,从那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

吓!这可给围观的人提供了嘲笑的材料,他们指着韩信的脊梁骨喊:“这小子白长了一身子好筋骨,个子不小,可是豆腐做的!”

“从人家裤裆下爬过去,真没出息!”

“窝囊废!”

韩信并不感到羞愧,他只是淡淡一笑,然后信步离去。

怪吗?不。人们哪里知道,韩信是胸怀大志,不屑与那个没有教养的年轻人争斗。即使杀了他,或者揍他一顿,又有什么意义呢!

后来韩信参加了项羽的起义军,不久,又转入刘邦部下,成为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

汉王朝建立以后,他曾回到过家乡。如果此时报当年胯下之辱,那是易如反掌的。

韩信想起当年胯下的事,他命令部下:“打听一下,把那无赖找来!”

很快,就找到了当年那个无赖。那个人吓坏了。连忙跪在地上求饶:“君侯饶命!都怪我年轻气盛,不学正道,得罪了您。小人该死!小人该死!”大家以为韩信会重重地处罚他,可韩信却说:“过去的事就不讲了。你愿意参加我的部队吗?”那年轻人说:“当然,只是不敢妄想。”

韩信说:“如果愿意,那就任命你当个军官。职务虽然不高,可我相信你愿意为国效力。”后来,那青年当了个小军官,十分认真。

有人问韩信:“你是怎样想的?”韩信说:“当初,我不是不敢杀他。可是,我杀了他,没有任何意义。他是侮辱了我,可我想,这点小事和我胸中的远大志向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不但没觉得受辱,反倒激励我更加努力上进。从这个方面讲,我还应该谢谢他呢!”

人的一生,贡献所作所为的意义和价值,比人们的预料更多地取决于心灵的生活。

黄香寒夜温席

黄香是东汉江夏安陆人,字文疆。

少年时代的黄香博学经典,善写文章。当时京城文人学士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可见黄香当时已才名大震。

黄香最难能可贵之处还不是他的才气,而是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敬父母、侍奉老人。

冬夜,天气寒冷,室内温度也很低。黄香在父母的教导下,夜读经书。

夜深了,父亲、母亲催促黄香安歇。

黄香收了书籍,竟先钻到父母的床上,躺在被子里睡了片刻,再跑回自己的床上睡觉。

母亲问他:“香儿,你在折腾什么?”

黄香说:“我是为父母亲温暖席子啊,这样二老睡上去才不至于太冷!”

母亲听了,心疼地叹了口气:“我家香儿真懂事!”

同类推荐
  • 44岁必读书

    44岁必读书

    本书共分六章,包括:以一个分号给44岁做个总结、寻找事业的第二个春天、十面埋伏的情感危机、身心健康是你的头等大事、可怜天下父母心、继续修炼你的处世之道。
  • 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

    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智慧背囊”。阅读“智慧背囊”,是一种快乐。打开快乐与智慧的大门,亲吻那带着新鲜露珠,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拥抱那闪着壑智火花、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生大树吧!
  • 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纵观历史,哪个成功者不是知轻重、懂分寸、明尺度,能够把握好说“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再看看那些碌碌无为的庸庸之辈,他们曾经跌过的跟斗、吃过的苦头、多走的弯路,很多都是由于自己的金口难开,不懂把握说“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该说“不”时就说“不”,才不会被“不”所谋;该说“是”时就说“是”,才不至于被犹豫武断所累。而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其实也正在于此。本书就是要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中,都要掌握说“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通常所说的“掌握火候”、“划清界限”、“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等都是对说“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的评述。
  • 影响青少年的100个勤劳节俭故事

    影响青少年的100个勤劳节俭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 国学大师告诉我们的人生心得

    国学大师告诉我们的人生心得

    本书遴选了南怀瑾、季羡林、李叔同、章太炎、钱玄同、冯友兰、钱穆等众多的国学大师,以翔实的资料,浅显易懂的文字,从做人、做事、修身、处世、成长等多个方面来诠释大师们的深邃思想,传递他们的人生智慧,从而帮助我们提升心智、触类旁通。
热门推荐
  • 元华梦

    元华梦

    活了两世,元华逗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一世,大周被灭前她是最受宠的公主,大周被灭后她是杀父仇人最在意的皇后,有一群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好友,看似幸运拥有一切,却从不得内心安宁,不断寻找,不断失去之后,方解开两世心结。
  •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他们相逢于年少,巧合相遇,生死相恋,确不得不分开,又重逢于危时,携手风雨,不为相守,只为让彼此平安。
  • 热血国主

    热血国主

    大周国势渐衰,诸侯之国纷纷割据一方,不服王化。太学生周道是位学渣,可是机缘巧合,居然做了一国之主,而他要面对的,是秦国的步步紧逼和国人的虎视眈眈……
  • 让月色乏味

    让月色乏味

    (占坑)在人间开着花店的死神大人,有一日店来来来个坐轮椅的男人找他救一株枯萎的花。
  • 灵泣九霄

    灵泣九霄

    想来神州经此浩劫定能永享太平,却不知魔族与妖族已悄然觉醒,三族大战,修罗族长蚀天能否破印而出,卷土重来?僵尸族长鬼煞究竟下落何方?上古巫族真如传闻所说,一夜之间覆亡了吗?天井被封的血鬼一族又该何去何从?悄然觉醒的妖魔两族又会给神州带来怎样的灾难?一场蓄谋已久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 重生之繁星似尔

    重生之繁星似尔

    前世她为了心上人,负了眼前人,众叛亲离,却含恨而终,重来一世,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她发誓要手刃仇人,将真爱宠上天,“这该死的变数扰乱了历史,还能不能让人愉快地未卜先知了!!”“什么变数?我们?”“......不知道。”
  • 我的婚外故事

    我的婚外故事

    张浩一次草率的结婚,却不曾想,会带来无尽的伤痛,究竟未来会如何呢?
  • 七绝殿之缘劫

    七绝殿之缘劫

    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双双逃婚,这是巧合还是密谋?两人素不相识却又那么熟悉,一同的经历成就了未来的自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涅槃日月

    涅槃日月

    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终有一日成为人类最大的渴求。他看惯了无数的杀戮和生死离别,然而却依旧向往着书中才有的平凡世界。与众不同的修炼之途让他在这个世界生存都变得困难。似乎有一支手在不停地推动他的命运,不得不为了活下去而继续变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