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64500000004

第4章

十六難曰:

脈有三部九候。

三部者,寸關尺也。九侯者,上部三候,中部三候,下部三侯,三三如九也。

有陰陽。

寸口者,陽豚見九分而浮。尺部者,陰詠見一寸而沉。

有輕重。

陽脈浮乃輕手足#1陰脈沉乃重手取。

有六十首。

几切脈始起於六脈,浮況長短滑澀,三陰三陽之豚也,今六十首合之為六十乎。

一脈變為四時。

脈隨四時之廈換,詳見十難中一脈為十變。

離聖久遠。

越人之時,去聖已久。

各是其法,何以別之?

言三部是一法,九侯是一法,陰陽是一法,輕重是一法,六十首是一法,言法象既多,難可分別。

然:視其病有內外證。

使人視其精明五色雜#2按察之,即知內外之證。昔以是字為誤,改作視字。

其病為之奈何?

其病如何。

假令得肝脈。

肝豚弦軟而長。

其外證。

在外證候。

善潔。

膽為清冷之府,故善潔。

面青。

肝色青,故面青。

善怒。

膽為中正之官,主次斷,肝在志為怒。

其內證。

在內證候。

齊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肝積名曰肥氣,在臍之左,揣按之而牢痛。

其病四肢滿閉。

肝木脾土!脾主四肢,不#3病則土無所畏,故四肢滿閉。

癮搜。

肝豚循於陰器,故疼波也,小便澀也。

便難。

肝腎在下脾#4,肝病則氣逆,不行於下,故大便艱難。

轉筋。

肝含血以養筋,肝受病故筋轉。

有是者肝也。

有是病者,是肝證。

無是者非也。

無此病者,非此#5證。

假令得心脈。

心豚浮大而散。

其外證面赤。

心色赤,故面赤。

口乾。

心之豚絡在舌下,心為熱所困,故口乾燥而不潤。

喜笑。

心在聲為笑。

其內證齊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心積名日伏粱,在'臍上,按揣而牢痛。

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吭。

心為五臟之君,四臟有病,心主知之,尚有痛狀,何況本經目病耶。常痛乃心包詠也。正心不受病,病則旦占夕死,夕占旦死,重明受病,則叉包詠,乃手厭陰之豚,出兩手中指之端,下入掌心,屈名指取之,穴名勞官穴。心包病,則掌中熱而惋。

有是者心也。

有此病是心證。

無是者非也。

無此病者非心證。

假令得脾脈。

脾豚中緩而大。

其外證面黃。

脾色黃,故面黃。

善噫。

脾在變動為噫。

善味#6。

脾主甘,甘受味。

其內證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脾積名日痞氣,當臍之中,揣按而牢痛。

其病腹脹滿,食不消。

濕氣勝,令人膨脹,陽氣在下,食乃不消。

體重節痛。

身體況重,骨節疼痛。

息墮嗜外。

怠墮困倦,嗜好睡外。

四肢不收。

手足全無收拾。

有是者脾也。

有此病是脾證。

無是者非也。

無此病,非脾證。

假令得肺脈。

肺脈浮絕而短。

其外證面白。

肺色白,故面白。

善嚏。

鼻為清氣道中,鼻屬肺,肺受風寒,通鼻善嚏。

悲愁不樂。

悲者肺之志也。肺主秋,愁也,脾土肺金,脾為肺母,脾主歌,子病母憂,秋悲愁不樂。

欲哭。

有聲為哭。

其內證齊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肺積名日息貴,在臍之右,揣按之而牢固疼痛。

其病喘咳。

肺為五藏華蓋,最喜清冷,肺受風寒,則氣道澀,故喘急咳嗽。

灑淅寒熱。

肺虛則灑淅寒,實則熱而問。

有是者肺也。

有是病者,是肺證。

無是者非也。

無此病者,非肺證。

假令得腎脈。

腎豚沉短以敦。

其外證面黑。

腎色黑,故面黑。

善恐。

腎在志為恐。

欠#7。

巨陽虛則欠。

其內證齊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腎積名日奔豚,在臍之下,揣按之半痛#8。

其病逆氣。

腎氣不足,傷於衝脈,故氣逆。

少腹急痛。

足少陰之脈,循少腹,與足厥陰、足太陰三陰交於臍下,今腎病,故小腹痛。

泄如下重。

王#9泄之名,此名尺#10痕泄,裹急後重,數至囿而不能便,莖中痛。

足經寒而逆。

足內踝上五寸,乃足少陰之動脈,故足經寒而逆。

有是者腎也。

有是病者,是腎證。

無是者非也。

無此病,非腎證。

十七難曰:

經言病或有死。

疾病或有死亡。

或有不治而愈。

或有疾病,雖不治療而自安愈。

或連歲不已。

或疾病連歲月不得休已。

其死生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

死生存亡,可以切脈而知之否。

然:可盡知也。

死生存亡皆知於脈。

診病若能.目不欲見人者。

診視疾病,若閉眼不愛見人,此是肝病。

脈當得肝脈強急而長。

肝之本豚弦軟而長,今見強急,故有此病。

而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也。

肝病得肺脈,真鬼來剋,金勝木,故必死。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

心問病證,開目而渴,心下牢固不開o

脈當緊實而數。

既有心病,當有心豚,緊實而數。

反得沉濡而微者死。

不得心豚,反得腎豚濡沉而微,水來剋火,陽病得陰豚,故叉死。

病若吐血。

口中吐血。

復欺鈕血者。

軌者,鼻中出血;鈕者,鼻流清涕也。已上皆肺病。

脈當沉細。

血屬陰,吐血、蛆血,豚得沉細,此為病豚相應。

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不得肺脈,反得浮大而牢之心脈,病與豚相反,火來剋金,故死。

病若譫言妄語。

譫言者,呢哺而語也。妄語者,言語在#12妄也。

身當有熱。

熱乘於心,言語無章,身當有熱。

脈當洪大。

身熱豚大,豚病相應。

而手足厥逆,脈仇鈿而微者,死也。

身當熱而反手足厭玲,豚當洪大而反況細,是陽豚見陰豚,豚病相反,故死。

病若大腹而泄者。

濕氣勝則脹,脾不禁故泄。

脈當微細而澀。

既有脾證,當有此豚。

反緊大而滑者死。

不得脾豚,反得緊大而滑之肝豚,肝木剋脾土,病豚相反,故叉死。

十八難曰:

脈有三部。

寸關尺為三處部位。

部有四經。

各部之內各有二經,六部之內合為十二經。今止云四經者,是謂手太陽、陽明與足太陽、少陰,此二經法水火之性,各有綱紀而不能變通上下,餘八經在手生足,在足生手,所以經言部有四經也。手有太陰。肺。陽明。大腸。

足有太陽。

膀胱。

少陰。

腎。

為上下部。

肺為上部,腎為下部。

何謂也?

其說如何。

然:手太陰、陽明,金也。

此二經屬肺與大腸#13,為金。

足少陰、太陽,水也。

此二經是腎與膀胱,屬水。

金生水。

肺金在上,而下生下腎水。

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

水無有不下,水之性流下行也,逆上,故在下部。

足厥陰、少陽,木也。

此二經是肝與膽,屬木。

生手太陽、少陰火。

此二經是心與小腸,屬火,肝木能生之。

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為上部。

火性炎上,不能下生足,而生手心主少陽火,是生右尺相火也,故在上部。

手心主、少陽火。

心為君火,此為相火,今此二經是心包絡、三焦。

生足太陰、陽明土。

此二經是脾與胃,屬土,相火能生之。

故#14在中部也。

土主中宮,故在中部。

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養者也。

右寸金生左尺水,水生左關木,木能生左#15寸君火,君火生右尺相火,相火生右關土,故日子母相生。

脈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

豚有三部九侯,各於藏府何所主之。

然:三部者,寸關尺也。

寸口,陽也;關部,陰陽之中也;尺部,陰也。

九候者,浮中沉也。

三部之中各有三候,三三如九,故日九侯。浮為陽,沉為陰,中為胃氣;浮為府,沉為藏,中為中焦之脈。

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

兩手寸口皆為上部,法天之在上,寸外主頭,寸內主胸。

中部法人,主鬲下至臍之上有疾。

中部乃兩手關部第二指,半指以前主鬲下,半指以後主臍上。

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下部乃兩手尺豚,第三指半指之前主臍下,半指之後主足。

審而次之者也。

審察三部從頭至足之次第。雖元文刺字,今陝丁之說為次字。

人病有沉滯久積聚,可切脈而知之耶?

問人有積聚之病,沉滯已久,可以脈知之否。

然:診在右脅有積氣。

診視積聚氣疾,生在右脅。

得肺脈結。

結脈主塊積,肺藏於右,肺部脈結,故右脅有積。

脈結甚則積甚。

肺部豚結太甚,則右脅積亦甚。

診#16微則氣微。

肺部結豚不甚,右脅積氣亦微。

診不得肺脈,而右脅有積氣者,何也?

問肺藏於右,右脅有積,肺經一部卻無結豚,是如何。

然:肺脈雖不見,右手脈當沉伏。

答肺部雖無結豚,只要右手有沉伏脈,便是右脅積氣。伏豚,藏病積也;浮結者,府病聚也。

其外痛疾同法耶?將異也?

問外有沉瘤之疾,與右脅積氣同診視,法度或不同。

然:結者,脈來去時一止,無常數,名曰結。

答結豚來緩,時一止住,又無定數,謂之結。

伏者,脈行筋下也。

伏豚常行於筋下,要極重指著骨乃得。

浮者,脈在肉上行也。

浮豚常浮行於肉上,按之不足,舉之有餘。

左右表裹,法皆如是。

左右者,左右脅也;表以觀其府病,裹以觀其藏病;其法度并皆如此。

假令脈結伏者,內無積聚。

伏豚乃裹豚也,所以現其內也,雖有結伏之脈,內無積聚之病,是病不應豚,鈴死。

脈浮結者,外無瘋疾。

浮豚乃表豚也,所以現其外也,雖有浮結之豚,外無沉瘋之疾,亦是病不應豚,鈴死。

有積聚,脈不結伏。

有積聚之病,無結伏之脈,是豚不應病者,鈴死。

有痛病,脈不浮結。

有沉瘤之病,’無浮結之豚,亦是豚不應病。

為脈不應病,病不應脈,是為死病也。

豚與病皆要相應,一不相應皆死。

十九難曰:

經言脈有逆順。

男女之豚,有逆有順。逆順者,陽抱陰生,陰抱陽生。

男女有常而反者,何謂也?

男女各具有常之豚,而豚卻相反,其說如何。

然:男子生於寅,寅為木,陽也。

元氣起於子,人之所生也。男從子左行三十之巳,從巳左行至寅,為十月,十月而生男。寅為束方甲乙木,木陽也。

女子生於申,申為金,陰也。

女從子右行三十之巳,從巳右行至申,為十月,十月而生女。.申為西方,庚辛金,陰也。

故男脈在關上。

關上為寸口,屬陽,男子陽氣#17,故豚在寸口常盛。

女脈在關下。

關下為尺部,屬陰,女子陰氣盛,故豚在尺部常盛。

是以男子尺脈常弱。

男子之氣始於少陽,極於太陽,少陽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長,為《易》復卦,一陽居於尺部。陽明之至,浮大而短,為《易》臨卦,二陽居於關部。太陽之至,洪大而長,為《易》泰卦,三陽居於寸部。三陽從地長,故男子之豚,寸盛而尺弱。

女子尺脈常盛#18。

女子之氣始於太陰,極於厥陰。太陰之至,緊大而長,為《易》姤卦,一陰居於寸部。少陰之至,緊細而微,為《易》遁卦,二陰居於關部。厭陰之至,沉短以敦,為《易》否卦,三陰居於尺部。三陰從天生,故女子之豚,寸沉而尺盛。

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也。其為病何如?

男子尺豚常弱,今反盛;女子尺詠常盛,今反弱。問其病為何如。

然:男得女脈為不足,病在內。

寸口日陽,男子以陽用事,今陽豚不見於寸。,而反見尺部,尺部之豚,女子常盛,男子亦如是,為不及,陰主內,故病內。

左得之,病則在左。

左手得女脈之盛,病則在身體之左。

右得之,病則在右。

一右手得女豚之盛,病則在身體之右。

隨脈言之也。

隨所得之豚,言所受之病。女得男脈為太過。女子尺脈本浮,更加見於寸,是謂太過。又女子以陰用事,寸脈常況,卻得浮豚。

病在四肢。

四肢為諸陽之本,女得男脈,為陽氣盛,故病在四肢。

左得之,病則在左。

左手得男子之豚,病則在手足之左。

右得之,病則在右。

右手得男子之豚,病則在手足之右。

隨脈言之也!

隨豚斷病。

二十難曰:

經言脈有伏匿。

豚有伏藏隱匿。

伏匿於何藏,而言伏匿耶?

伏匿於何處藏府,可以言伏匿。

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

答陰陽非獨寸為陽、尺為陰,肌肉上亦為陽部,肌肉下亦為陰部,或陽脈乘於陰部,或陰脈乘於陽部,或陽部伏陰脈,或陰部伏陽脈。

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為陽乘陰也。

尺部之內、肌肉之下為陰部,尺中浮滑而長,為陰部見陽豚,陰虛不足則陽入乘之,為陽覆,又陽乘陰部之脈。

脈雖#19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

尺中已浮滑而長,寸口關中況短而澀,此為陽中伏陰。

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為陰乘陽也。

寸口與肌肉之上為陽部,反見沉短而澀之陰脉,為陰脉成陽部,為陰溢。

脈雖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

寸口關中已況澀而短,尺豚浮滑而長,為陰中伏陽。

重陽者狂!

豚浮滑而長,又加實數,是謂重陽,故狂言大事,自高自賢,狂越,弈衣登高。

重陰者癲。

尺中既況短而澀,又盛實,是謂重陰,故病僵仆於地,閉目不惺,陰極陽復,良久卻惺,名日癲。

脫陽者見鬼。

脫陽者,無陽氣也,謂寸豚細微甚也,目中妄見如睹鬼物。

脫陰者目盲。

陰者,精氣也,陰氣已脫,五藏之氣不營於目,盲無所視,若尺脈則微細甚。

二十一難曰:

經言人形病脈不病,曰生。

形病者,肌體贏瘦,手足不仁;泳不病者,脈息隨呼吸上下,無大還不一及,斷之曰生。

脈病形不病,日死。

一豚病者,診諸至數或太#20過或不叉,則人雖未病寒熱等疾,縱不病亦死。

何謂也?

生死之異,其說如何。

然:人形病脈不病者,非有不病也。

人形體雖有病痛,而脈卻未有節病,非是豚息不病,所以如此。

謂息數不應脈數也。此大法。

豚者血也,息者氣也,脈不自動為氣使然,氣之息數未與血之脈數相應而然耳。

二十二難曰:

經言脈有是動。

有反常之動豚。

有所生病。

動豚反常,病所由生。

一脈變為二病者,何也?

一豚之動,變為血氣兩般之病,如何。

然:經言是動者,氣也。

氣為陽,陽為衛,邪中於陽,氣先受熱,形之於脈,名日是動。

所生病者,血也。

氣病傳血,血為陰,陰為榮,血壅不潤,病生於後。

邪在氣,氣為是動?

陽為氣,邪中於陽,氣動於豚而反常。

邪在血,血為所生病。

氣先受邪,傳之於血,血壅不行,病所由生。

氣主拘之。

殉者,吹噓往來之象,氣主流行而不自筍。

血主濡之。

濡,潤也,血潤澤不桔。

氣留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

氣血受熱則濘溢妄行,故日是動。

若賊風博之,則留止而不行。

血壅而不濡者,為血後病也。

氣傳之於血,復受賊風,故血壅不濡而病。

故先為是動,後所生也。

氣先動之於詠,然後血所生病。

二十三難曰:

手足三陰三陽。

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

脈之度數,可曉以不?

經豚丈尺法度數目可曉否。

然: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合三丈。

手太陽之豚,自兩手小指之端,循臂上行之耳珠子前,長五尺,兩手合一丈。手陽明之豚,起於兩手大拇指次指之側,上循臂,終於鼻,左之右,右之左,長五尺,兩手合一丈。手少陽之脉,起於兩小指次指之端,上臂,終於耳前,長五尺,兩手合一丈,故雲五六合三丈。

手三陰之脈,從手至胸中,長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

手少陰之豚,起於心中,下絡小腸,上肺,出腋下,循臂,出小指之端,長三尺五寸,兩手合七尺,手太陰之脉,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屬肺,出腋下,下肘,入寸口,上魚際,出大指之端,長三尺五寸,兩手合七尺,手厥陰之脉,起於胸中,屬心包絡,三焦,出脅腋下,循臑入肘,下出小指次指之端,長三尺五寸,兩手合七尺,故雲二丈一尺。

足三陽之脈,從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四丈八尺。

足太陽之脈,起於兩足小指之側,上循膝,交胭中,循背上頭,下入目內毗,長八尺,兩足上行,合一丈六尺。足陽明之豚,起於足大指次指之端,循足經,上夾臍左右各二寸,終於額角髮際,長八尺,兩足合一丈六尺。足少陽之豚,起於足小指次指之端,上循兩膝外康,入季脅,上循目外毗,長八尺,兩足合一丈六尺,故云四丈八尺。

足三陰之脈,從足至胸,長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

兩足合有六陰,故云六六三丈六尺。足太陰之豚,起於足大指內側,循足經內康,上交出厥陰豚之前,上循入腹,屬脾絡胃,連舌本,長七尺五寸,兩行各#21一丈五尺。足厥陰之豚,起於足大指聚毛之上,循足附上康,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足太陰之後,循腹,入陰毛中,環陰器,抵小腹,俠胃屬肝絡膽,循喉嚨,入頑顆,連目出額,長六尺五寸,兩行合長一丈三尺。足少陰之豚,起於足小指之下,斜趣足心,上踹股內,貫脊屬腎絡膀胱,貫肝入肺,循喉嚨,俠舌本,長六尺五寸,合長一丈三尺,故云三丈九尺。

人兩足嬌脈,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二#22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

人有陰踏、陽踏二豚,兩足合四脈。陽踏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陰踏亦起於跟中,是足少陰之別絡,自然骨之後,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循腹上胸裹,入缺盆,上出人#23迎之前,入項內康,屬目內毗,合太陽豚,長七尺五寸,兩行合一丈五尺。

督脈、任豚,各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

督脈起於下極之俞,并脊裹,入屬於腦,計四尺五寸。任脈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上關元,至咽喉,長四尺五寸。督、任計之長九尺。

凡脈長一十六丈二尺。

手三陽豚三丈,手三陰脈二丈一尺,足三陽脈四丈八尺,足三陰脈三丈九尺,兩足踏脈一丈五尺,督豚、任脈九尺,共計一十六丈二尺。

此所謂十二經脈長短之數。

已上是十二經豚長短數目。

經脈十二。

注見一難。

絡有十五。

每一經各有一絡,十二經絡之外,有陽絡、陰絡、脾之大絡,共十五絡。

何始何窮也?

問經絡所始所終去處。

然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

答經者徑也,經豚者,流行血氣,疏通陰陽之徑路,以榮華一身。

其始從中焦。

經絡所始之地中焦,直兩乳問,名擅中穴,亦名氣海,言氣從此而起。

注手太陰、陽明。

肺與大腸。

陽明注足陽明、太陰。

自大腸至胃與脾。

太陰注手少陰、太陽。

自脾至心、小腸。

太陽注足太陽、少陰。

自小腸至膀胱與腎。

少陰注手心主、少陽。

自腎至心包絡、三焦。

少陽注足少陽、厥陰。

自三焦至膽與肝。

厥陰復還注手太陰。

血氣至肝而終,明日#24良時#25,又復還始於肺。

別絡十五,皆因其原。

此十五絡,皆因十二經為本原,以相流通。

如環無端。

經豚終而復始,恰如環之圓轉,無有端倪。

轉相溉灌。

經豚流轉,更相溉灌於經絡中。

朝#26於寸部氣口,以處百病而央死生也。

寸口者,豚之大會,手太陰之豚動也,故五藏六府有病,皆見於氣。則可以斷吉凶死生。況一歲陰陽升降,會於立春一日,陰陽曉昏會於良時,一身榮衛還周會於手太陰,同天度一萬三千五百息,據本經朝於寸。、人迎,則人迎在左手,屬少陰,乃經豚朝會之地矣。愚併下文改作朝於寸部氣江,觀書者試評之。

經云:明知終始,陰陽定矣。

陰場之氣始於肺,終於肝,又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何謂也?

其說如何。

然:終始者,脈之紀也。

微妙在豚,不可不察,察之有經,從陰陽始,故豚之紀綱,實在乎始而終,終而始之陰陽。

寸部氣口,陰陽之氣通於朝#27,如環無端,故日始也。

陰陽之氣,自早朝良時會於寸部氣,如環無端,周而復始,故日始。據元文寸。人迎,愚僭改作氣口。

終者,三陰三陽之脈絕,絕則死,各有形,故日終也。

足少陰氣絕之形,在齒長而枯,肉濡而卻。足太陰氣絕之形,在肉滿曆反。足厥陰氣絕之形,在舌巷卯縮。手太陰氣絕之形,在皮枯毛折。手少陰氣絕之形,在面黑如梨。三陰氣絕之形,在目眩目輝。六陽氣絕之形,在汗出如珠,故日死各有形,終即死也。

黃帝八十一難經慕圖句解卷之三

#1足:據文義似當作『取』。

#2雜:《集注》十六難丁注作『循』。

#3不:據文意似當作門木』。

#4肝腎在下脾:《集注》十六難虞注作一肝腎主下部〕。

#5此:據上文例,似當作『肝』。

#6善味:此前《本義》、《集注》有『善思』二字,《集注》并有『脾者,在志為思也』七字。

#7欠:《本義》作『善欠』。

#8半痛:依上文例,『半痛』當作『牢而痛』。

#9王:據文義,似當作『五』。

#10尺:疑當作『大』字。

#11能:《本義》、《集注》作『閉』。

#12在:據文義似當作『狂』。

#13大腸:原作『太陽』,據文義改。

#14故:此前《本義》、《集注》有『土主中宮』四字。

#15左:原作『在』,據文義改。

#16診:《本義》、《集注》作『結』。

#17氣:此下疑脫r盛』字。

#18盛:此下《本義》、《集注》有一是其常也』四字。

#19雖:此下《本義》、《集注》有『時』字。

#20太:原作『不』,據文意改。

#21各:疑當作『合』。

#22二:原作『』』,據《本義》、《集注》改。

#23人:原作『今』,據文義改。

#24日:原作『目』,據文義改。

#25良時:疑當作『艮時』,三十難、三十七難注即作『艮時』。

#26朝:原作『脾』,據《本義》、《集注》改。

#27朝:此下《本義》、《集注》有『使』字。

同类推荐
  • 洪恩灵济真君礼愿文

    洪恩灵济真君礼愿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Moscow Census

    The Moscow Cens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慎疾刍言

    慎疾刍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儿惊癎门

    小儿惊癎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方等陀罗尼经

    大方等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原始风云

    原始风云

    别离故土心伤悲,流落天涯觅立锥;日月星辰可为证,沧海桑田几轮回。脚踏四海八荒路,身留千山万水情;他日若是天下定,长守故地不远行。
  • 他说,爱情早已来过

    他说,爱情早已来过

    七年前冷沐雪曾因为一句玩笑话而被大家将她韩宇轩联系在一起,他们并没有像众人期待的那样在一起。七年后他们重新相遇,她第一眼就认出了他,他却很轻松的忘记了她。之后,他们开始被自然而然的联系在一起。她依然喜欢他,在见到他之后,曾为他躁动过的感情死灰复燃。用你一瞬回眸,筑我七年之痛。(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饮血狂刀战天下

    饮血狂刀战天下

    穿越到异世。过一回杀戮的异世江湖瘾。对仇人当手起刀落。对朋友兄弟当肝胆相照。混在异世,当混出个堂堂男子汉。
  • 若是有光

    若是有光

    “对不起,总是让你等我,给我时间,人总要成长,总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如果我做不到,怎么保护你”“你就不怕我和别人跑吗”在那个试卷满天飞的年纪,一个赌约,他踏进了她的生活。一抓奶糖,拉进了两个人的距离本以为生活就会这样继续下去接连的误会现实的压力隔着,也阻挡不住他们奔向对方的脚步。不料,一个意外毁了两人的生活.......
  • 全能黑客

    全能黑客

    混迹于学生与混混之间的痞子——杨峰,突然之间获得了大脑可以接受网络信号的技能。随时可以上网的杨峰一脸臭屁笑道:“请随时呼叫,因为我随时在线!”“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
  • 求校草大人放过

    求校草大人放过

    一年A班的林初夏惹了二年B班的言逸轩。第一次看见他是在自己家。第二次遇见他被夺走了初吻。第三次遇见他被人认为他女友......
  • 薰衣草,等待爱情

    薰衣草,等待爱情

    一个非常普通但很可爱的一个女孩,在她5岁时和她的青梅竹马在薰衣草丛中定下了一个约定。"小曦,你会等哥哥回来的是吗?"男孩不舍地说"嗯嗯,我会的。“女孩睁着清澈的大眼睛说,她还什么都不知道。薰衣草的花语,等待爱情。
  • 绮窗寒梅著花未

    绮窗寒梅著花未

    在这个城市的人或多都有缺陷。有人生下来少了耳朵。有人生下来少了眼睛。有人生下来少了嘴巴与鼻子。腿脚不便,手残缺的屡见不鲜。最惨的是心脏的缺失。
  • 世上哪有第二个你

    世上哪有第二个你

    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你,你一定要一直跟我在一起。她曾毅然出走,徒留未明真相的他独自忍受与她阴阳两隔的可能。她从他爱的缰绳中逃离,最终又选择回来,不仅仅是因为伤害的烙印。相同的容貌,伪装的性格,只有依旧怦然的心动无法自控。其实他给的爱,从来都是唯一。他一直留在原地,等待她的归来。
  • 闽南爱情

    闽南爱情

    一个平凡家庭里的平凡故事,有幸福,也有痛苦,有善良,也有邪恶,没有绝对的对于错,都只是在现实大泥潭里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生活的滋味,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