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8800000022

第22章 师友风采(1)

留下几帧真切的史影——一个记录者眼中的周扬

中学时代,我就爱编编写写,立志长大后做一个新闻记者。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我如愿考进复旦大学新闻系。

进入复旦不久,就与学生会、团委会的宣传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一直担任团委宣传部长、思想改造学习委员会宣教组长等社会工作,对宣传鼓动工作逐渐有了兴趣和热情。由于参加校园里红旗手文艺社的活动,参与编辑复旦大学校刊副刊,加上选修中文系许杰教授的“文艺批评”课,我又对文学编辑工作和文艺理论工作有了跃跃欲试的激情。即将毕业之际,原来学校党组织打算把我留校做青年团(共青团)的专职干部。我却在毕业生调查表上填了三个志愿:一是文学编辑,二是文艺理论研究,三是党的宣传工作,唯独没填组织要求的“青年工作”。那时,胡乔木、周扬是我心目中的旗帜,把他们当作我学习、效仿的榜样。我一心一意、执着追求成为一个以笔为武器的文化战士。

真是无巧不成书。临近毕业分配,政务院文委的一纸电文,要求复旦大学把新闻系应届毕业生全部送******干训班学习、进修,从而改变了我留校搞青年工作的命运。我如鱼得水似的跨进党的宣传工作的门槛。

难忘的一课

我和同班同学40多人于1952年8月底到北京西单舍饭寺******干训班报到。刚过了一个星期,干训班举办的专题讲座请来时任******副部长、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的周扬讲第一课,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的基本观点》。在这之前,我虽然已读过周扬编选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及《新的人民的文艺》《坚决贯彻******文艺路线》《论赵树理的创作》等论著,但一直无缘识荆。在干训班礼堂,第一次见到心仪已久的周扬。当年周扬才44岁,年富力强,仪表堂堂,气宇轩昂,讲起话来,提纲挈领,条分缕析,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他留给我的最初印象,确是一表人才,一位卓越的宣传家、文艺理论家。

我“****”前的工作笔记、学习札记差不多都散失了,但如今手边还保留着一本“******干训班笔记本”。薄薄的24开练习本,浅蓝色封面已褪色,上、下角也褶皱破损。打开这本笔记本,第一页记录的就是周扬讲话。他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文艺与群众相结合的问题;二是正确对待文艺遗产问题。他满怀激情地说:现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新的人民群众的时代。文艺要全面地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要与群众的思想感情相通。文艺要通过形象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帮助群众、鼓舞群众推动历史前进。他明确指出,中国文艺有伟大的现实主义传统。为了表现新的人民的时代,就要采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在革命发展中描写现实,真实反映生活中的矛盾与斗争,并把它与用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他还特别强调,新时代的作家对人民负有责任,必须考虑写出的作品是对人民有益还是有害。教育人民,首先是教育青年。要像苏联优秀作品那样,努力培养人民新的道德品质,培养青年坚强的意志,让他们生气勃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在谈到批判地继承民族文艺遗产时,周扬反复强调,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极为丰富,并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新的人民的文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批判地继承、接受民族文化遗产的民主性、人民性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如果不尊重民族的优良传统,新的文艺就不能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他谈到,每个民族的文艺都应当有表现自己民族特点的民族形式。创造性地学习、掌握民族形式,文艺才能更好地到群众中去。学习民族形式,并不是要文艺工作者都去演京戏,作五言、七言诗,而是要学习它的人民性,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语言,了解、掌握一个民族广大群众共同的心理状况和他们的生活习惯、风俗。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作品,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周扬这次讲话紧紧抓住文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正确对待民族文艺遗产这两个根本的、原则的问题,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的基本观点,让我们这群刚出校门的青年知识分子、初学写作者对文艺的性质、方向、作用、任务,对******文艺思想的精髓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我来说,这是终生难忘的一课,******文艺思想可说是从这个时候起在我心灵深处更为牢固地扎下了根。

真没料到,时隔不久,我的又一梦想成真:在干训班学习才一个月,丙班支部书记找我谈话,说是组织上决定让你去给周扬同志当秘书。我进中南海西门,到******报到,时任******文艺处副处长的严文井对我说:已同周扬商妥,让你先随我到全国文协(中国作家协会的前身)工作,熟悉熟悉文学界情况,当周扬秘书一事以后再说。这样,1952年11月,我就跨进东总布胡同22号作家协会的门槛。我在《我当秘书的遭遇》(见拙著《岁月风铃》)一文中,已具体记叙了周扬当年对我的谈话、布置的工作以及我如何被卷入“反胡风斗争”风暴的前前后后,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只是还有二三事,刻印下我初识周扬的难忘印象,值得补记上几笔,为文坛留下一帧史影。

尖锐的批判

1952年9月至12月,******主持召开了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这个讨论会是周扬写信请示周总理,经总理批示同意后召开的。开讨论会的意图是要认真地帮助胡风,努力争取他在文艺思想上转变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讨论会一共开了四次,我走上全国文协工作岗位不久,作为工作人员(记录)参加了12月11日、16日召开的第三、四次讨论会。对这两次会,我在致友人书中有如下记载:

胡风的思想批判现正在党内进行,由******领导。他已检讨了三次,在基本问题上都不肯承认错误,真是顽强的小资产阶级。现已开过一次批判会(指12月11日召开的第三次——笔者注),由周扬主持,参加的有:冯雪峰、何其芳、林默涵、严文井、周立波、陈企霞、阳翰笙、邵荃麟、胡绳、田间、艾青、王朝闻、王淑明、张天翼、葛琴、萧殷、杨思仲(陈涌),还有过去的以胡风为首的小集团(胡风、舒芜、路翎)。我和陈淼担任记录,因此也有机会参加了。能参加这个会,真感到幸运。

胡风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是无产阶级文艺思想与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斗争,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是无产阶级现实主义与反马列主义、反******思想的反现实主义的斗争。

——摘自1952年12月14日致友人信

胡风文艺思想座谈,16日又开过一次会。周扬、胡绳、邵荃麟意见都提得非常尖锐。但胡风确是顽强的小资产阶级。最后他发言时,仍没有检讨什么,都是一些解释。现在这个会不打算开下去了,要他写成检讨文章,考虑发表,展开群众性的批判。

——摘自1952年12月27日致友人信

流光易逝,距离召开上述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至今已过去整整一甲子。参加讨论会的文坛前辈们,除杨思仲(陈涌)如今还健在外,其余的20多位都先后谢世了。担任记录的陈淼也早已逝世,我也成了八旬老人。

作为一个亲历者,根据会上的讨论情况,在致友人的信中,简明扼要地写下了我的主要印象。当年我是一个年轻的文学工作者,虽然在中学时代,从1948年香港出版的《大众文艺丛刊》上也约略知道一点邵荃麟、胡绳等曾对胡风文艺思想展开过批评;但总的说来,对胡风文艺理论是不甚了了。因此,毋庸讳言,那时我是毫不怀疑地接受、信服周扬、林默涵、何其芳们对胡风的批判的。至今我脑海里还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1952年周扬等对胡风的批评虽已很尖锐、严厉,并已认定是文艺上的一个小集团,但主要是批判他在文艺思想上反******文艺思想、路线,而在政治上仍然肯定胡风一直是跟随党,与党站在一起的,是党的同路人或把他看作“党外布尔什维克”。只是又过了两三年,胡风向党中央和******等领导人呈送《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随后《人民日报》公布《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三批材料》,胡风问题的性质才一步一步从文艺小集团、****反人民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派别升级为****集团、反革命集团。从周扬1952年下半年在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到1954年12月在全国文联、中国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上的报告《我们必须战斗》,到1956年3月在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可以清晰地看出:周扬对胡风的认识,大体上也经历了上述这样一个过程。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胡风集团”一案的平反,扣在胡风头上的各色各样的政治大帽子才一顶一顶地摘下来。

反胡风集团斗争结束了我当作协党组秘书、周扬秘书那段经历。从那以后,近距离接触周扬的机会少了。但他在大会上做报告,在座谈会上讲话,还是有机会聆听的。即使1959年我调离北京到河北工作后,由于天津离北京很近,加上1961年后我又在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因此周扬的一些重要报告,如在第三次文代会、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华北话剧歌剧观摩演出会、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上的报告等,我都从天津赶往北京当面聆听了。至于他来河北、天津视察,在河北省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河北部分作家座谈,我也都在场。有一次,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远千里还曾让我去大理道天津市委招待所看望来津调研的周扬,向他汇报河北作家的创作情况以及省里举办革命歌曲演唱会等相关情况。总之,在十年浩劫之前,周扬一直是我心目中最权威的文艺界领导人,******文艺思想和党的文艺政策最权威的阐释者、实践者。

难产的报告

粉碎“******”后,中国作协恢复工作,我又从河北调回阔别近20年的作协。参加了一段作协落实政策的复查工作后,从1979年2月起,被抽调到筹备四次文代会的文件起草组工作。

四次文代大会是粉碎****、“******”后,我国各路文艺大军胜利会师、在新长征中的第一次盛会,是我国文艺战线一次十分重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中央对这次大会极为重视,早在1979年初,就将召开四次文代会列入工作日程,着手抓大会的筹备工作。2月12日,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冯牧主持会议并讲了话。他说,胡耀邦要求在3月15日左右拿出一个2万字的报告稿来。报告一是总结经验,讲文艺战线走过的道路,二是明确提出今后文艺的任务。按中央的安排,准备将四次文代会与纪念“五四”60周年的会同时开,届时请******副主席讲一次话。

由于时间紧迫,文件起草组很快积极投入战斗。在冯牧等的带领下,看了一些文件,听了一些报告,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并几次拟出报告提纲和报告初稿。但由于中央忙于抓理论务虚会、人代会、“五四”纪念会,加上文代大会的报告人迟迟没有定下来,报告的框架、内容无人拍板,因此完成报告的时间就拖延下来。从2月到8月,半年之中,文件起草组的办公地点先后搬迁了七八次,从礼士胡同、******二招到向阳一所、市委招待三所,从外国实习生招待所、北京军区后勤部招待所到东四旅馆、颐和园清华轩。这段时间,我重温了一系列有关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文件,参与有关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运动经验的讨论,思想上获益颇多,为今后从事文学组织工作做了较好的精神准备。同时,享用了半年多会议伙食,身体原本单薄的我,体重由52公斤骤增至60公斤,精力更加充沛了,这也可说是一个附带的收获。

197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召开了多次有关文艺问题的座谈会。会议主题是迎接四次文代大会,围绕如何开好大会,请大家发表意见。文艺界的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这个会议。会议期间,8月4日周扬发言时,胡耀邦才插话明确表示:中央已同意,文代大会的报告由周扬来做。在这次座谈会上,胡耀邦谈到大会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三部分:一是回顾30年来的文艺发展,充分肯定成绩,肯定文艺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军;二是讲新时期文艺战线的光荣职责,要回答一下当前讨论的若干理论问题;三是谈文联和各协的工作,着重谈一谈组织、体制上的问题。周扬在这次会上,讲了三点意见:一是用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自我批评、寻找规律的精神来总结经验;二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30年的文艺要有一个恰切的评价,我不赞成说17年有一条“左”的路线,但有“左”的、右的错误,要讲一段30年的缺点,要讲得恰当;三是对文艺形势的估计,总的说形势很好,对青年作者、伤痕文学,一要鼓励、支持,二要帮助、引导。要搞好文艺领导干部与文艺工作者的关系。

同类推荐
  •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本书里的美文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文章的题材五花八门,不少是谈草木虫鱼、风花雪月的,可即使如此,也具有丰富、生动的意义。原因何在?就在于这些草木虫鱼、风花雪月打上了作者的精神印记,成为这些名家人格的艺术象征了。从这样的文章可以读出作者独特的生命理解、人生态度和思想信仰。
  • 袖中锦

    袖中锦

    这是一部以现代视角重述古人经典的随笔集,作者对汉魏至明清的古代文人笔记,如《淮南子》、《搜神记》、《酉阳杂俎》、《武林旧事》、《南村辍耕录》、《池北偶谈》等记载的有趣事件进行漫谈,从典章制度到社会风尚,从诗文书画到各类人物,既有现实的社会历史事件,也有浪漫的鬼神精怪故事。以今人视角剖析古人思维,既解读又创造,或令人捧腹,或发人深省。
  • 开败时间的花朵

    开败时间的花朵

    岛,散发着神性的光芒,你虔诚地写下,岛——你的词源,文字河流的发祥地,注定在血液中混响、澎湃。它足以耗尽你的毕生。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走开江

    走开江

    《走开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川东小平原-开江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传奇的历史文化。作者历时五年,足迹遍及开江的旮旮旯旯,然后用笔用心记录下那些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奇的历史人物。对研究者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历史补充资料;对游客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旅游手册;对读者来说,《走开江》是一本散文大全。《走开江》在不动声色中,将人们带进开江的画卷长廊中,让人们摸到了开江的脉络,听到了开江的心跳,看到了开江的面相。写出了开江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开江的人文地理、山川河流、历史传奇,是开江地域文学的百科全书,是开江地域文学的“清明上河图”,甚至是达州市一部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作品。
热门推荐
  • 王子的觉醒

    王子的觉醒

    凯撒帝国的灭亡,见证了一个新的帝国的崛起!帝国灭亡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平凡的自己,居然是亡国的王子,相爱的恋人、嗜血的亲人,他该如何选择?神奇的六芒星,居然可以让他成为魔武双修的第一人,是天意还是命运的嘲弄?一次偶然的战斗,居然可以唤醒远古的神器,让他实力倍增,却也让他时时身处险境!人族、兽族、魔族和神族的大乱斗,他如何在里边纵横捭阖、运筹帷幄,重建凯撒帝国!ps:为了方便交流,建立一个QQ群,群号:133064374,希望大家踊跃加入,提意见给伏罪!
  • 虚灵十三者

    虚灵十三者

    几百年前,人族、龙族、妖族、圣族与魔族对抗,诞生了家喻户晓的十三勇士!他们联手封印了魔王!但时至今日,人们把关于十三勇士的故事当成了传说,而魔族又准备开始行动!
  • 腹黑总裁的佣兵女王

    腹黑总裁的佣兵女王

    “只有我才有资格跟哥哥站在一起”异能者纷纷来扰,靠,什么情况....大姐大成为一代佣兵,只为跟他站在一起。
  • 不念却念

    不念却念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有些事情呢,说不清道不明的,就像缘分这种东西,一晃神一相遇,便误了终生。海城市,一个身患绝症的青年,医生说他终究熬不过这个夏天了,不知在他生命走向终结的前一刻,会发生什么,他又会回忆起什么,遇见什么……思念的心,回忆的酒,酿在时光里,不念,却念。
  • 旧土世界

    旧土世界

    夏与穿越了,成为一名高三学生。没有成为富二代,相反还要租房住,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也不是拜入大门派的弟子,没有掌握什么稀有史诗级的技能;唯一的穿越福利是游戏属性系统,想要获得经验千难万难,尤其在这整片大陆都大一统的和平年代,直到被拉入一个叫做旧土世界的副本,然后开始变厉害了。这是一个关于穿越者夏与探求超凡之路的故事,也是一部他从人变成鸟人的进化史。
  • 联盟超级辅助

    联盟超级辅助

    粉丝:瞅瞅,是他,是辣个男人!林凡:我玩亚索!教练:Ban掉亚索!林凡:……我玩劫!教练:Ban掉劫!林凡:我玩打野!队友:我才是打野!林凡:好吧,我选上单!队友:上路满了……林凡:射手就射手!刚想着,一个胖乎乎小手在他面前一晃:记得,不要抢兵!……这是一个发生在与地球轨迹高度重合的另一个纬度空间的英雄联盟故事!
  • 科学巨人——牛顿

    科学巨人——牛顿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重生之我超受宠哒

    重生之我超受宠哒

    一朝重生,她回到18岁那年,一切还没发生。随后,她暴打渣男,手撕绿茶婊,痛打白莲花,简直一个爽字。她还有非常宠她的老公,都舍不得她掉一滴眼泪。她表示到:我上辈子是眼瞎了吗,这么好的老公放在不要,去追一个渣男。这一世她对他就只有宠,宠,宠,往死里宠!
  • 我的夫君不好惹

    我的夫君不好惹

    古人说:“食色性也。”那么她虞相思爱美,也是人之天性,为何要嘲笑她一个花痴呢?好不容易命运之神眷顾,她穿越到了一个遍地尽是美男子的朝代。可是,为什么不是被人追杀就是被人利用,还被古墓里蹦出来的尸体美僵尸威胁!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她?还不是因为长得不好看……天啊,长得好看的果然不好惹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刀煌

    刀煌

    上古年间,自九天外降下神源落在创界山上,自此天下十八分,众兵器各自为域彼此相争,锋芒遮天而起,萧萧世间战火不断,是为神源纪;神源纪十八年,轩辕剑与龙牙并起,创界山下一战,龙牙不敌,自此天下兵器银剑为皇,万兵引道,为剑独尊。无数年后,神源将凋,天下祸乱欲起,一个少年自剑域执刀而出,带着可以打开刀冢的印记,在一条血腥的路上用刀和意志写下了属于他的刀客传奇...人之所以平凡,只因为他甘于如此,将生命烙印在刀上的人,鲜血注定只有火热——刀客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