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8800000004

第4章 龙套印痕(4)

在创委会秘书室,读书的风气也很浓。除了按照工作需要,分工阅读作品外,在业余时间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理论、文艺理论,阅读中外古典名著。1954年,《文艺学习》杂志上刊登过一份《文艺工作者学习政治理论和古典文学的参考书目》。我的同事各自参照这个书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订立自己的学习计划。那时,读前苏联文学作品风靡一时,《收获》《幸福》《旅伴》《远离莫斯科的地方》《茹尔宾一家》及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奥维奇金的特写,都是大家争相传阅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语言,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议论、交流中,也逐步养成各抒己见、自由讨论的习惯。对创作组热烈讨论的《三千里江山》《菊花石》以及路翎的小说《初雪》《战士的心》《洼地上的“战役”》,往往存有不同的看法,有时争论起来,还挺较真儿。由于创委会领导鼓励多阅读、勤练笔,一些同事利用业余时间辛勤笔耕,也写出了一些好的、有影响的作品或评论,如杲向真的儿童小说《小胖与小松》、王景山的杂文、我的儿童文学评论等,就是在那段时间写作并发表的。

同事之间在思想上、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上、下级之间,新、老同志之间,都相处得亲切、和谐,平等相待,真诚相处,没什么隔阂。沙汀是个资深的老作家,年龄比我大27岁,但同我可说是忘年交。他有什么苦恼,比如,一心想回四川,想搞创作,想老婆孩子,都直率地向我倾诉。又如,我和陈淼是最早同时调进创委会的,我俩更是经常推心置腹无所不谈,包括各自的婚恋情况也都直抒胸臆,没什么遮掩。创委会好似一个大家庭,同事间亲如兄弟姐妹,老大姐何路就把我当作小老弟。开会时她常和我坐到一条板凳上,拍着我的肩膀,说些悄悄话。每到上午10点工间操的时间,创委会秘书室的同事相聚在办公楼的回廊上,谈天说地,有时乐不可支。那时苏联有本小说《三个穿灰大衣的人》,由于我年轻逞强,数九寒天连棉毛裤也不穿,因而被同事们戏称为“穿单裤过冬的人”。当年,邵荃麟、艾青、沙汀等就住在22号院里,我们天天都能看见他们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上学、放学的身影;有时还能看到他们的没上学的小男孩,穿着海军衫,端着冲锋枪,穿梭于院子回廊间做打仗的游戏。这些孩子也和我们说笑打闹,一点儿也不生疏、拘束。

风风雨雨中的遭际

创委会成立、发展、消亡的历史,是与50年代文坛的风风雨雨紧紧联结、密不可分的。从1953年到1958年初,先后经历了批判《红楼梦研究》、批判《文艺报》、批判胡风文艺思想和揭露“胡风反革命集团”、批判“丁玲、陈企霞****集团”、肃反、反****等一系列文艺批判和政治运动。创委会负责人、工作人员的遭际、命运也随着这些批判斗争而动荡、升迁和沉浮。这里不说邵荃麟、沙汀、刘白羽、康濯等负责人当年的处境和表现,只举部分工作人员在反胡风、反****中的遭遇为例,来看看普通知识分子在“左”倾路线、思潮下身心受到怎样的摧残。

随着反胡风斗争的展开,《人民日报》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三批材料的公布,创委会秘书室很快挖出一个胡风集团的骨干分子严望(本名阎有太)。严望与我是同事,也是创委会的一个秘书,但他比我大十岁八岁,资历比我深,是个十六级干部。他不搞创作、评论,在文学界可说是没一点名气。只是在50年代初调来全国文协后,做组织联络工作,与胡风才有了交往。他因为给胡风通风报信,定为胡风集团打入作家协会的“坐探”,骨干分子。被关押了10年后,免于刑事起诉,送进劳改队。直到“胡风反革命集团”一案平反后,严望才得以平反,于1980年春回到中国作协。他的一生可说是命运多舛。我也因为严望的交代而受到牵连,经过一年多的审查,才做出我与胡风集团没有组织上的联系,所犯泄密错误属于严重自由主义的结论。******在给《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加的按语中有一句话:“有些自由主义分子则是反革命分子的好朋友”,因此对我的错误的批判,上纲上线很高,最后给予我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直到胡风集团一案平反,撤销对我的处分,我才卸掉背了二十五六年的思想包袱。原担任创委会秘书室主任的陈淼,本来已调离作协去鞍钢工作,深入生活,也因为涉及向胡风集团“坐探”严望“泄密”,当即被召回北京,受到审查和批评。

在反****斗争中,创委会秘书室、研究室也不是风平浪静,同样受到急风骤雨的侵袭。先后受到批判的工作人员有我、杨犁、王景山三人。在整风会上,我是首先被批判的。由于赴东北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调查了解鸣放情况时,我曾在小范围向当地宣传部、作协负责人传达过周扬在刊物编辑座谈会上鼓励鸣放的讲话精神,因而被指责为“煽风点火于基层”;又由于写了两篇反映作家对文艺领导批评意见的通讯报道,而被批评为“替****分子鸣锣开道”。在作协内部排队中,据说定我为中右,最后确认我的问题性质是严重****错误,随即下放劳动。第二个受到批判的是时任创委会研究室副主任的杨犁。《文艺报》1949年创刊后,他就在丁玲、陈企霞麾下工作。由于所谓的“为丁、陈****集团翻案”而受到批判,最后被划为****分子,下放农村改造。另一个被批判的是研究室研究员王景山。本来他已调离创委会,在北京师范学院(即现今的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书。由于1957年春在创委会工作期间写了《谈“禁忌”》《老八路和老爷》《“比”的种种》等几篇杂文在《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反右后,检举揭发材料由作协转到学校,最后虽未划为****,但被开除了党籍。还有一个周勃,1956年自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作协创委会。不久,调回湖北《长江文艺》编辑部工作。他也因为在创委会秘书室期间写的《论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和其他论文在武汉受到批判,并被定为****。一个小小的、十三四人的单位——创委会秘书室、研究室,竟有三四人受到错误的批判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反****斗争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打击和伤害是多么深广和严重!

默默耕耘的收获

50年代在创委会及其秘书室、研究室工作过的前后共计有30多人。从“****”到现在,担负过创委会领导职务的作家、批评家都已与世长辞。秘书室、研究室的工作人员陈淼、何路、杨犁、胡海珠、严望、杲向真、黄玉颀、邸金俊、李宝靖、罗立韵等也已先后谢世。如今健在的十二三人多半是耄耋老人了。当年的同事偶尔相聚在一起,说起在创委会的那段经历,依然是情深意浓、百感交集,既有一试身手、如鱼得水的喜悦,也有历尽风雨、不堪回首的酸楚。1958年初创委会撤销后,我的同事们各奔东西,有的下放劳动,有的支援边疆,有的走上新的岗位。半个世纪过去,回望同事们走过的路,大多数都没离开文学岗位,一直还在文学园地上默默耕耘,在文学创作、评论、编辑、教学、组织工作等方面奉献了自己的心血、精力,取得了程度不同的可喜的成绩。

专业从事文学创作的有:陈淼、韦嫈、杲向真等。陈淼以话剧剧本《红旗歌》(合作)而一举成名。离开创委会后,长期在鞍钢体验生活,后成为辽宁作协专业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炼钢工人》《红榜的故事》,散文集《春雨集》等。他英年早逝,54岁就撒手人世。韦嫈“****”前是天津作协专业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母与子》,长篇小说《从前有个姑娘》《流泪的花》等。杲向真在创委会期间写的《小胖与小松》,曾获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后为北京作协专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灾星》《啊!不是幻影》《耗子精歪传》等。

从事文学评论、研究、教学、组织工作的有:杨犁、王景山、古鉴兹、周勃、束沛德等。杨犁曾任《新观察》副主编,后担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主编文集《胡适文萃》等。王景山系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著有《鲁迅书信考释》《鲁迅五书心读》《旅人随笔》《王景山文集》(三卷)等。古鉴兹曾担任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教研室主任、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著有长篇小说《穷棒子王国》等。周勃系湖北大学教授、系主任。他在创委会期间发表的《略论形象思维》《论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曾在文坛引起很大反响;他著有《永恒的困扰——文艺与伦理关系论纲》《文学思存集》等。束沛德长期从事文学组织工作和评论工作,担任作协书记处书记、儿童文学委员会负责人多年,著有评论集《束沛德谈儿童文学》、散文集《龙套情缘》《岁月风铃》等。

从事文学编辑工作的有:何路、罗立韵、胡海珠、王鸿谟、刘传坤、李宝靖等。何路、罗立韵、胡海珠都曾在《人民文学》任编辑,后何路长期担任《中国文学》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社长;罗立韵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室主任,胡海珠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室主任,她们都是资深的文学编辑。王鸿谟先后在《新观察》杂志、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组长、主任。刘传坤一直在《红旗手》《甘肃文艺》《飞天》任编辑。李宝靖在《广西文学》任编辑、主编,并担任广西作协副主席,著有散文集《桂海游踪》等。王、刘、李三位都获得编审职称,是富有经验的老编辑。

50年代的创委会在联系、团结作家,发展、繁荣创作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为培训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服务精神的文学组织工作者做了夯实基础的工作。我从事文学组织工作是从创委会起步的,它对我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创委会,我有过成功也有过挫折,有过喜悦也有过忧伤,在心灵深处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创委会的领导和同事,是我文学路上的良师益友。至今我还与六七位在北京或外地的创委会同事保持着电话或通讯联系。期待着五六十年前的老同事有朝一日能有一次聚会,畅叙离情别绪,追忆作协往事,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快慰的事啊!

2012年9月

四次青创会琐忆

从1956年到2013年,经历了57个春秋。半个多世纪来,令人瞩目的青年文学创作会议(简称青创会)总共召开过6次,即将召开的是第七次。其中前四次,我都是亲历者。回头一望,依然可以约略窥见这几次青创会的轮廓和我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脚印。

我的书柜里还保留着一本《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讲话、发言集》,它已伴随我阅历了几十年的岁月沧桑。如今打开它那浅绿色、素朴淡雅的封面,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茅盾、老舍、夏衍、胡克实和邵燕祥、李希凡、郑文光等呈现在面前。我仿佛又回到1956年3月中国作协、团中央联合召开的第一次青创会会场,即位于御河桥(今正义路)的共青团中央机关礼堂。与会的450多位来自文学战线的新军,年纪都很轻,多半是二十三四岁,几乎没有超过30岁的,真是风华正茂,朝气蓬勃。那年我25岁,在中国作协创委会任秘书。我在大学时代写过批评文字、思想杂谈;走上文学岗位后也写了一点文艺短论、作品评论,但数量有限,水平也不高,严格说来算不上一个“青年创作者”。加上当时我正因为胡风一案的牵连,处于被审查的困境,可我的顶头上司、创委会副主任菡子,心地善良又爱护年轻人,还是毅然提名我为列席代表,从而使我有幸参与这次盛会。

1956年这次青创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科学和文化进军的背景下召开的。我的印象,这次会议紧扣培养文学新人、扩大创作队伍这个主题,十分重视提高青年作者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会议的主旨报告和不少讲话、发言都是谈青年作家肩负的任务、应有的修养以及认识文学艺术的特征,学习、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茅盾的《关于艺术的技巧》、老舍的《关于语言规范化》、夏衍的《知识就是力量》等发言,我至今记忆犹新,而且一直成为充实、提高自己的努力方向。

会上文学艺术探讨、交流的气氛很浓。不仅安排了介绍青年文学各种体裁样式(诗、小说散文、戏剧、电影、曲艺)创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报告,而且按文学形式,分小组研究、讨论创作问题。参加儿童文学组讨论的有30来人。我特别关注的是袁鹰《争取少年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的报告。他谈到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不景气,队伍很小,希望“大家都来动手写评论”。这引起我思想共鸣,激发了我从事儿童文学评论的兴趣和热情。在会后不久,我在《文艺报》先后发表了《幻想也要以真实为基础》《情趣从何而来》等多少有点影响的作品评论。

还有一点,难能可贵的是会上那种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空气。李希凡在大会发言中不仅肯定邵燕祥的诗、刘绍棠小说的成就,还直率地、友好地指出他们作品存在的不足。而鲍昌则对自己已发表的论文未能正确解释关于文学中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做了真诚的自我批评。在这方面,为什么当今我们没能与时俱进,反而裹足不前、每况愈下了呢。抚今追昔,不禁令人感慨系之。

同类推荐
  • 你是你最好的明天

    你是你最好的明天

    一本讲述生活情感的文学随笔类书籍。全文用细腻的笔调记录了作者生活中有关爱情、友情、亲情的情感感悟及各种感人的故事。每篇独立的文章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行文里充满着让人疗愈与感到温暖的能力,在看见别人故事的同时,读出了自己的心情。
  • 桑榆情

    桑榆情

    这本文集中,作者饱含着对亲人们的深厚感情,谱写人间最纯真的爱情和友谊。其中对生养和哺育他长大成才的父母亲,养育之恩不敢忘。尤其是母亲,那真是恩比天高,情比海深。在许多名人大家对母亲的舔犊之情歌颂的文章里,屡屡出现,这是对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的肯定。
  • 悉达多

    悉达多

    意气风发的青年悉达多厌倦了婆罗门生活,与好友戈文达踏上了寻找自我、寻找真理之路。他们聆听了乔达摩的教义,戈文达认为已经寻得真理,选择追随乔达摩,而悉达多则觉得自己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疑惑并没有解开,所以再次踏上求索之路。他在城市中结识名妓卡马拉,想要到世俗中学习新的未知,却逐渐陷入情欲和名利的漩涡,直至对一切产生厌倦。于是他再次抛下世俗,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在绝望的瞬间,他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顿悟了自己追寻一生的到底是什么。
  • MAMBA RASANG(满巴扎仓·英文版)

    MAMBA RASANG(满巴扎仓·英文版)

    Mamba is the Tibetan word for doctor of medicine, while Rasang means'college'or'research institute'.At the fall of the Yuan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the Ming, the Yuan capital Xanadu was sacked. A famous pharmacopoeia was rescued from the flames of Xanadu, and it passed through many hands before coming at last to www.nuoha.com many years the pharmacopoeia was hidden to the monastery for www.nuoha.com the abbot of Mamba Rasang knew exactly who held the pharmacopoeia and where, information passed to his successor by each However, Lobsang Khenpo, the predecessor of the current abbot, had died suddenly of illness aged fifty three. It was said he had not been able to tell his successor where the pharmacopeia was kept. And so was born the great mystery of Mamba Rasang ...
  •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热门推荐
  • 长笙曲

    长笙曲

    长笙一曲,天道消散。长笙二曲,山河塌陷。长笙三曲,世间终了。圣人云,道术将为天下裂,不过轮回,不过轮回。
  • DOTA牛人纵横异界

    DOTA牛人纵横异界

    萧易曾是游戏中的王者,霸主级别的存在,穿越异界以后,拥有综合使用所有DOTA英雄技能、装备的力量,展开了属于他的超神之旅。遇到了小蓝胖以及潮汐猎人的萧易,而后有了对于DOTA英雄的养成计划,别人喜欢养成洛丽塔,而萧易则不同,在泡妞的同时,不忘养成日后成就超神的英雄……
  • 经历

    经历

    英国“文坛教父”马丁·艾米斯用小说手法“创作”的先锋回忆录,书写童年、亲情、友情、爱情、死亡,关于艾米斯文学世家和英国文坛的真实之“构”,书中含多幅照片,真实记录马丁·艾米斯的成长经历。《经历》是马丁·艾米斯的一部回忆录,书中涉及了童年、友情、爱情、亲情、死亡、病痛等主题,在这些回忆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阐释、组装。不断增补的脚注,更为过去的经历添加新的层面,像是洋葱,层层叠叠地往外延展。该作品出版当年在《时代》周刊评出的非虚构类小说中位列第四,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 青春少年行

    青春少年行

    一个正直青少年,一条仙路,一群朋友,一群美女的陪伴。
  • 一只橘猫

    一只橘猫

    一个男孩爱着一个女孩,时间是唯一见证,但有时猫也可以见证
  • 星宇宙纪元

    星宇宙纪元

    33世纪有什么?飞行的汽车?智能的机器人?还是长生不老?……不!有的是战争,无休止的战争,你是否有想过?神话中的人物是否真的存在?如果他们真的存在的话,那我们是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界里?当其他星球的异组,进攻我们的母亲的时候,神话中的他们是否会出面阻止?还是说人类本就是蝼蚁?这是他们的谈资或娱乐罢了。
  • 神职传奇

    神职传奇

    本书轻松幽默,阅读毫无负担。只要点开第一章,就会忍不住继续点下去。**************************玩完网游想抄近路回学校,没想到却碰到了一只长相丑怪的狗,而且还被吓了个半死。不过更衰的是,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居然和这只死狗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天啊,这是什么狗屁地方,有枪有炮,居然让人那根擀面杖去拼命,还让不让人活啊?这就是女精灵吗?祸水啊祸水……不过,你就尽管来祸害我吧,我的宝贝!当神棍……噢不,当神父就当神父吧,只要能娶老婆。【起点第二编辑组荣誉出品】
  • 遇见喜欢你

    遇见喜欢你

    素年锦时,邂逅美丽,缘分刚刚好,未来的某一天,仍能遇见你,喜欢你。
  • 九州成长记

    九州成长记

    平凡人生李小同,被世外高人无意中收为传人,之后又踏入九州快意恩仇的一个故事!之后又无意中背负起拯救九州。亲情,友情,爱情。他将何去何从!此书之中还有一些类似于现代的东西,只是作者突发奇想,还希望读者看的习惯,不过这是一本仙侠类小说,所以不会出现过分的东西!
  • 仙道最强召唤

    仙道最强召唤

    纪元更替,武道纪元即将结束,天道崩溃,人心惶惶。极阳武君以一己之力强撑天道三十五万年,如今还有不到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