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648400000010

第10章 《绪言》(7)

曰:孔子言:「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人物分于阴阳五行以成性,成是性斯为是材以生,可原始而知也;形敝气散而死,可以反终而知也。其生也,精气之融以有形体,凡血气之属,有生则能运动,能运动则能知觉。知觉者,其精气之秀也,是谓神灵。《左氏春秋》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魂魄非他,其精气之能知觉运动也。至于形敝而精气犹凝,是谓游魂,言乎离血气之体也。精气为物者,气之精而形凝,品物流行之常也;游魂为变者,魂之游而存,其后之有蔽有未蔽也,变则不可穷诘矣。彼有见于游魂为变,而主其一偏,昧其大常,遂以其能盗天地生生之机者为己之本体,非圣人不知不言,独彼能顿悟得之也。彼之以神先形气者,圣人所谓游魂为变中之一端耳。

问:宋儒以理藏于心之内而为性,与老聃、庄周、释氏以神居于心之内而为性相似。朱子又谓「心为神明之舍」(朱子云「理无心则无着处。」又云:「凡物有心而其中必虚,人心亦然;只这此虚处,便包藏许多道理,推广得来,盖天盖地,莫不由此。此所以为人心之妙欤!理在人心,是之谓性。心为神明之舍,为一身之主宰,性便是许多道理得之天而具于心者。」)所谓「神明」,即老、庄、释氏目之为性者矣,其于理与神明何以别?

曰:朱子所谓「神明之舍」者,非谓以心为舍,神明居之也。神明即指心而言,以神明之心甚虚,天下之理咸具于中为性,而心特其舍耳。对性言之,故谓之舍;然非空空无知,故称为神明之舍。宋儒于性与心视之为二,犹荀子于礼义与性视之为二也。荀子以礼义圣人之教,常人必奉之以变化其性,宋儒以性专属之理,「人禀气而生之后,此理堕入气质之中,往往为气质所坏,如水之源清,流而遇污,不能不浊,非水本浊也,地则然耳;必奉理以变化气质,使复其初,如澄之而清,乃还其原初水也。」荀子之所谓礼义,即宋儒之所谓理;荀子之所谓性,即宋儒之所谓气质。如宋儒之说,惟圣人气质纯粹,以下即实〔质〕美者亦不能无恶;荀子谓必待学以变化此性,与宋儒〔谓〕必待学以变化气质,无二指也。但荀子指为待学以变化者,仍其性之本然名〔言〕;宋儒因孟子论性善,于是学〔举〕古今来如孔子言「成之者性」,言「性相近」,孟子言「忍性」,言「犬之性、牛之性、人之性各不同」,悉目之曰「此气质之性待变化者」也。荀子推崇礼义,直归之圣人;而宋儒因「孟子道性善」,于是谓理为生物之本,使之别于气质,曰「惟此无不善」也。试问:以理为我乎?以气质为我乎?设以理为我,以气质为理所寓于其中,是外气质也,如老聃、庄周、释氏之专以神为我,形骸属假合是也;设以气质为我,以理为气质所受,是外理也,如荀子以礼义属圣人之教是也;二者皆我,则不得谓纯乎善者一我,杂乎不善者又一我矣;苟非两我,则不得一譬之水,一譬之地矣。况天下古今之君子小人,未有非以血气心知为我者也。小人狗〔循〕我而悖理,君子重我而循理。悖理者亦自知其非也,是「性无有不善」也,长恶遂非,故性虽善,不乏小人。循理者非别有一事,曰「此之谓理」,与饮食男女之发乎****者分而为二也,即此饮食男女,其行之而是为循理,行之而非为悖理而已矣。此理生于心知之明,宋儒视之为一物,曰「不离乎气质,而亦不杂乎气质」,于是不得不与心知血气分而为二,尊理而以心为之舍。究其归,虽以性名之,不过因孟子之言,从而为之说耳,实外之也,以为天与之,视荀子以为圣与之,言不同而二之则同。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荀子推以礼义与性为二本,宋儒以理与气质为二本,老聃、庄周、释氏以神与形体为二本。然而荀子推崇礼义,宋儒推崇理,于圣人之教不害也,不知性耳。老聃、庄周、释氏,守己自足,不惟不知性而已,实害于圣人之教者也。

问:凡读书穷理,此理之得于古圣贤者,与理之得于天者,非皆藏于心欤?

曰:否。人之血气心知本乎天者也,性也。如血气资饮食以养,其化也,即为我之血气,非复所饮食之物矣;心知之资于问学,其自得之也即为我之心知。以血气言,昔者弱而今者强,是血气之得其养;以心知言,昔者狭小而今也广大,昔者闇昧而今〔也〕明察,是心知之得其养也。故人之血气心知,本乎天者不齐,得养不得养,则至〔于〕大异。人之问学犹饮食,则贵其化,不贵其不化。记问之学,食而不化也。自得之,则居之安,资之深,取之左右逢其源,化而为我之心知也。大致善识善记,各如其质,昔人云「魂强善识,魄强善记」。凡资于外以养者,皆由于耳目鼻口,而魄强则能记忆,此属之魄者存之已尔。至于无取乎记忆,问学所得,非心受之而已,乃化而为我之心知。我之心知,极而至乎圣人之神明矣。神明者,犹然心也,非心自心而理藏于中之谓也。心自比而理藏于中,以之言学,尚为物而不化之学,况以之言性乎!

问:《春秋传》曰:「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而〔然〕后生。」屈原赋《天问》篇曰:「阴阳三合,何本何化?」所谓阴阳者,指男女而言;所谓天者,别而言之。岂即如老、庄、释氏以吾之神得于天而受形以生者欤?抑如宋儒以吾之理得于天而存于气质中者欤?

曰:否。人物之初,何尝非天之阴阳絪缊凝成?及气类滋生以后,昆虫之微,犹有絪缊而生者,至人禽之大,则独天不生矣。然男女之生生不穷,以内之生气通乎外之生气,人在生气之中。如鱼在水之中,其生也何莫非天!天之阴阳,父母之阴阳,同为化气〔气化〕自然而不可分也,此之谓「三合而后生」。

问:程叔子撰《明道先生行状》云:「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然后得之。」吕与叔撰《横渠先生行状》云:「范文正公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以为未足,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返而求之《六经》。」《朱子语类》廖得明《录癸已所闻》云「先生言:二三年前见得此事尚鹘突,为他佛说所〔晓〕相似,近年来方看得分晓。」(癸已,朱子四十四岁。)朱子《答汪尚书书》云:「熹于释氏之说,盖尝师其人,尊其道,求之亦切至矣,然未能有得。其后以先生君子之教,校乎〔夫〕前后缓急之序,于是暂置其说而从事于吾学。其始盖未尝一日不往来于心也,以为俟卒究吾说而后求之未为甚晓〔晚〕。」「而一二年来,心独有所安,虽未能即有诸己,然欲复求之外学以遂其初心,不可得矣。」考朱子慕禅学在十五六时,年二十四见李愿,教以看圣贤言语,而其后十余年,有《答何京叔》二书,意见乃与释氏不殊,信彼为有实得,此为支离,反用圣贤言语指其所得于释氏者。(朱子《答何京叔书》云:「向来妄论持敬之说,亦不自记其云何,但因其良心发见之微,猛省提撕,使心不昧,即是做工夫本领。本领既立,自然下学而上达矣。若不察良心发见处,即渺渺茫茫恐无下手处也。」「所谕多识前言往行,固君子之所急,熹向来所见亦是如此。近因返求,未得个安稳处,始知此未免支离。如所谓因诸公以求程氏,因程氏以求圣人,是隔几重公案。曷若默会诸心以立其本,而其言之得失,自不能逃吾之鉴耶!」又一书云:「今年不谓饥歉至此,夏初,所至汹汹,遂为县中委以赈粜之役」,「百方区处,仅得无事。」「博观之蔽,此理甚明,何疑之有!若使道可多闻博观而得,则世之知道者为不少矣。熹近日因事方少有省发处,如『鸢飞鱼跃』,明道以为与『必有事焉勿正』之意同者,今乃晓然无疑。日用之闲,观此流行之体,初无问断处,有下功夫处,乃知目〔日〕前自诳诳人〔之罪〕,盖不可胜赎也。此与守书册、泥言语,全无交涉,幸于日〔用〕间察之,知此则知仁矣。」)及五十内外,所见渐定,不惑于释氏。合观程子、张子、朱子皆先入于释老,亦可知老与释之易惑人矣。究之能觉寤其非,何也?

曰:三君子皆志圣贤之志者也,其学本夫求是心,故于此于彼,期在自得,不在虚名。考诸《六经》,茫然不得性道之实体,则必求之彼矣。求之彼,而言道言性确有指实,且言夫体用一致也似神,能靡不周(如说「法周法界,净智妙图,休自空寂。」)故朱子尝驰心空妙,冀得之以为衡鉴事物之本,极其致,所谓「明心见性」,不过「六用不行」,彼所以还其神之本体者,即本体得矣;以为如此便是无欠阙矣,实动辄差谬。在彼以自然为宗本,不论差谬与否,而三君子求是之心,久之亦知其不可恃以衡鉴事物,故终能觉悟其非也。夫人之异于禽兽者,人能明于必然,禽兽各顺其自然。孔孟之异于老聃、庄周、告子、释氏者,自「志学」以至「从心所欲不踰距」,皆见乎天地、人物、事为有不易之则之为必然,而博文约礼以渐致其功。彼谓「致虚极,守静笃」,「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至于「道法自然」,无以复加矣。孟子而后,惟荀子见于礼义为必然,见于不可徒任自然,而不知礼义即自然之极则。宋儒亦见于理为必然,而以理为「太极」,为「生阳生阴之本」,为「不离阴阳,仍不杂于阴阳」,指其在人物为性,为「不离气质,仍不杂乎气质」。盖以必然非自然之极则而已,实自然之主宰、枢纽、根柢,一似理亦同老聃、庄周、告子、释氏乎所指者之生〔神〕,天地阴阳之于人物为本来面目。朱子之辨释氏也,曰:「儒者以理为不生不灭,释氏以识为不生不灭。」在老释就一身分言之,有形气,有神识,而以神识为本;溯而上之,以神为有天地之本,遂求诸无形无象者为实有,而视有形有象为幻。在宋儒以形气神识同为己之私,而理得于天;溯而上之,于理气截之分明,以理当其无形无象之实有,而视有形有象为粗,于是就其言转之以言夫理,尊理而重学,远于老聃、庄周、告子、释氏矣。然以彼例此,而不协乎此,转指孔孟所谓道者非道,所谓性者非性,增一怳忽不可知之主宰、枢纽、根柢,因视气曰空气,视心曰性之郛郭。是彼奉一自然者之神居此空气之上,郛郭之中;此奉一必然之理在此空气之上、郛郭之中也。

问:后儒所谓太极,似老氏之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朱子以太极生阴阳为理生气,「阴阳既生,太极在其中,理复在气之内,人物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亦似老氏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子以道即理之谓也,而于理气截之分明,于是言先后,言主宰、枢纽、根柢,俨然如一物,亦似老氏谓「道之为物,惟怳惟忽」,于怳忽不可名状中而有像有物。又《太极图说》言主静,注云「无欲故静」;《通书》言「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似释氏谓「六用不行,即本性自见」。何彼此相似如是?至「常惺惺」,则直举释氏之言为用功之要。今以太极两仪,在孔子赞《易》之本指,非如后宋儒之云;以曰道曰性为指其实体之名,以期于无失之谓理,乃称其纯美精好之名,亦非如后儒之云。然则宋儒明知老聃、庄周、告子、释氏之非,而及其言之,又不合于孔孟,而 转与彼相似,何也?

曰:孔子之后,异说纷起,能发明孔子之道者,孟子也;卓然异于老聃、庄周、告子而为圣人之徒者,荀子也。释氏之说盛行,才质过人者无不受其惑,能卓然知宗信孟子而折彼为非者,韩子也;尝求之老释,能卓然觉寤其非者,程子、张子,朱子也。然先入于彼,故其言道为气之主宰、枢纽,如彼以神为气之主宰、枢纽也;以理能生气,如彼以神能生气也;以理堕在形气之中,变化气质则复其初,如彼以神受形气而生,不以形气欲累之则复其初也。皆改其所为神识者以指理,故言「儒者以理为不生不灭」,岂圣贤之言!「天地之初理生气」,岂其然哉!

同类推荐
  • Redgauntlet

    Redgauntl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周易参同契注·朱熹

    周易参同契注·朱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严经骨目

    华严经骨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十种曲灌园记

    六十种曲灌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胎息经笺疏

    胎息经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我与你的生生世世

    我与你的生生世世

    九百九十九世,你与我的爱情故事,是美好?还是伤悲?也许喜欢你只能是个秘密……【每日一更,新书上架,请多支持,谢谢大家。】
  • 我的骑士在夜里活动

    我的骑士在夜里活动

    一个是不受欢迎的吸血鬼,一个是身为孤儿的少女
  • 都市之炼气修道

    都市之炼气修道

    不以雄心惊天下,但以风骚动世人。君天笑只是个普通的学生,过着平凡但却快乐的生活。却无意被天外陨石砸中,一道来自异时空的传承落到君天笑的身上,从此君天笑平凡的生活被打破,在这个看似平和的世界中,一扇扇奇异的大门慢慢向着君天笑打开。当得知自己要为守护地球而努力的时候,君天笑站在长城之巅,俯视大好河山,心中不由升起一股豪迈:“任你魔族何种强悍,但有我君天笑在地球一天,也休想破坏我大好河山一丝一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室友是病娇

    快穿之室友是病娇

    BG校园言情快穿文男扮女装病娇男主x全程懵逼女主俞真在吐槽一本校园言情小说时,因语言过激,被强行吸入电脑,外称熬夜猝死。变成里面的炮灰,想要回去就必须要攻略校园言情文里的帅气男主,但她的室友却有点奇怪……佛系更新作者玻璃心,文笔渣,谢谢!
  • 星期八

    星期八

    第一次和李小飞单独见面,是在一家叫做“星期八”的酒吧,我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独自坐在灯光昏暗的角落。我想女生约会迟到大概是正常的,毕竟她们需要做的准备比较多,至少那么长的头发就够她们收拾了。
  • 晨若沁

    晨若沁

    “你到底是谁.”萧然轩不得不承认,顾夏瑾的傲娇态度,有些呆萌傻。“你的老公”,“呸,只睡了一晚而已。”“我养你。”“床技垃圾。”“那么今晚我们试试床技拉不垃圾。”
  • 蚀血煞眼

    蚀血煞眼

    家?早已不在。父亲的叛国,给我带来的是无数人的鄙视和无尽的耻辱,母亲被逼自杀,仇恨之路,却得知并非如此,身份扑所迷离,我到底是谁?
  • 百炼金刚

    百炼金刚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人类与兽族共存!兽族种类繁多,人族也有多个国度。兽族以体为本,而人族则重术数。强横的肉身力量与斗气、魔法和武技的碰撞到底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而我们的主角——穿越男王蛮在错误的选择了修炼功法后又将走入怎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请跟随着王蛮的脚步来细细品味不一样的精彩异世之旅!
  • 爱情公寓为爱回归

    爱情公寓为爱回归

    爱5续写,不虐,不甜,初中文笔,不喜勿喷,不定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