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71800000030

第30章 卷六(4)

⑩杭世骏(1695—1772),字大宗,号堇甫,别号秦亭山民、阿骏,浙江仁和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因上疏直言获罪罢官。晚年主讲广东粤秀、扬州、安定等书院。相传其挚友全祖望曾揭发他在主持书院期间变相索贿,心怀不满。以至乘全祖望弟子请他为其师撰写墓志铭之机,索去全氏编定的《鲒埼亭集》手稿,藏匿多年。一说手稿部分已据为己有而编入他的《道古堂集》中。著有《礼例》、《续礼记集说》、《石经考异》、《续方言》、《史记考异》、《汉书疏证》、《补晋书传赞》等。

齐召南(1703—1768),字次风,晚号息园。浙江天台人。雍正七年(1729)举为副榜,乾隆元年(1736),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参修《大清一统志》、《明鉴纲目》,又为武英殿校勘经史官,充《续文献通考》副总裁。晚年掌教绍兴嶯山书院、杭州敷文书院。以隐匿族兄齐周华罪革职回家。著有《水道提纲》、《历代帝皇年表》、《后汉公卿表》、《宝纶堂集》、《赐砚堂集》、《琼台集》等。

胡天游(1696—1758),初姓方,名游,号元持;后改姓胡,名騤,字稚威,浙江山阴人。雍正九年(1731)举副贡,乾隆元年三年(1738)进士。工骈文,亦擅诗。著有《春秋夏正》、《石笥山房文集》、《文集补遗》、《诗集》、《诗余》、《诗补遗》、《续补遗》、《持居士集》、《蒲州府志》等多种。

朱文正,指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顺天大兴人。乾隆十二年(1747)与叔兄朱筠同举乡试。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赠太傅,谥“文正”。著有《知足斋集》。

王文简,指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父王念孙、祖王安国,一门以治名物训诂称著。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擢升至礼部左侍郎。道光七年(1827)工部尚书,卒谥“文简”。著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被誉为“千古绝学,海内无匹”。后人将其书札短篇汇刊为《王文简公文集》。本书卷八载有他的小传。

许周生,指许宗彦(1768—1818),原名庆宗,字积卿,一字周生,浙江德清人。乾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兵部主事。旋引疾及父母年老告归,闭门读书著述二十余年。著有《止水斋文集》、《诗集》等。本书卷七载有他的小卷。

胡春乔,指胡秉虔(1770—1840),字伯敬,号春乔,安徽绩溪人。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刑部主事改官甘肃灵台县知县。博通经史,尤精小学。著有《说文管见》、《古韵论》、《卦本图考》、《尚书叙录》等,为潘祖荫一并刊入《滂喜斋丛书》。本书卷九载有他的小卷。

陈诗庭,字令华,又字莲夫,号妙士,一号画生,又作画士,江苏嘉定(今上海市)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县尹不就,主讲西泠。后师从钱大昕。著《说文声义》、《读书证疑》、《深柳居诗文集》等。本书卷十一载有他的小卷。

许乃济(1777—1839),字叔舟,号青士,浙江钱塘人。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两广盐运使兼署广东按察使、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等职。著有《求己斋诗集》。

张锡庚(1801—1862),字星白,号秋舫,江苏丹徒人。张玉书孙。道光十六年(1836)二甲一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历任顺天府丞、太仆寺卿、浙江学政。咸丰七年(1857),迁左副都御史,擢刑部右侍郎。同治元年(1862),助守杭州城,拒击太平军,城破,自杀。赠尚书衔,祀浙江昭忠祠,谥“文贞”。

王茂荫(1798—1865),字椿年,号子怀,安徽歙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初为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后升户部右侍郎,主管清廷财政货币。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以两袖清风、直言敢谏著称。

黄颖,南海人,晋广州儒林从事。

刘歆(前53—后23),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之子。成帝时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其父总校群书,撰成《七略》,为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曾建议《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设立学官。王莽新政,累官至京兆尹,封红休侯、国师。地皇末(23),谋诛王莽,事泄自杀。明人辑有《刘子骏集》。

耆英(1790—1858),字介春,满族,爱新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人。曾任两广总督兼办通商务。

沈棣辉(?—1856),字奏篪,浙江归安人。道光中,捐为广东通判,补广州永宁通判。擢黄冈同知,以功晋知府,补韶州。咸丰二年(1852),调署廉州,平定匪患。以文吏治军著称。

李轨,字洪范,东晋江夏人。官郎中,封都亭侯。曾为《易》、《书》、《诗》、三《礼》、三《传》及《庄子》等书注音。《隋书·经籍志》录有他的《法言注》、《三苍注》及晋太始、太康、永平、咸和等《起居注》多种。

孔鲋,字子鱼,一名甲,孔子九代孙。博通经史,与魏名士张耳、陈余友好。秦相李斯始议焚书之事,收其家中《论语》、《孝经》、《尚书》等经书,藏于祖堂旧壁中,而自隐于嵩山,教授弟子百余人,卒于陈。

柳宾叔,指柳兴恩(1795—1880),原名兴宗,字宾叔,又字宝叔,号宿壹斋,江苏丹徒(今镇江)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受业阮元,以治《春秋穀梁传》著称。著有《谷粱春秋大义述》、《周易卦气补》、《虞氏逸象考》、《毛诗注疏纠补》、《宿壹斋诗文集》等。

嵩龄,原名阿克章阿。乾隆二十三(1758)年奉命改名为嵩龄,字与九,八旗人。官四川。乾隆初入内廷学画,工书,临摹董其昌神情逼肖。传世画作有《萱龄八百图》。

花松岑,指沙讷,字毓仲,号松岑,蒙古正黄旗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官吏部尚书。工诗、画善鼓琴,谥“文定”。

楚桢大令,指刘宝楠(1791—1855),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历任文安、元氏、三河、宝坻等县知县。幼从叔父刘台拱问学,与仪征刘文淇齐名。初治《毛诗》和郑(玄)《礼》,后与刘文琪、柳兴恩、陈立等相约各治一经,于是仿照焦循《孟子正义》的体例,编撰《论语正义》二十四卷,书未成而卒,由其子刘恭冕续成。为清代十二种新疏之一。另著有《释谷》、《汉石例》、《宝应图经》、《念楼集》等。本书卷七载有他的小传。

二刘,隋刘焯、刘炫。刘焯,字士元,隋信都昌亭人。开皇中秀才,对策甲科,除员外将军。炀帝时迁为太学博士。著有《稽极》、《历书》、《五经述义》等。刘炫即刘光伯。

沈重(500—583),字德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时为五经博士,后被周武帝礼聘京师,诏令讨论五经。著有《周礼义》、《仪礼义》、《礼记义》、《毛诗义》等,今佚。

熊,指熊安生(?—578),字植之,长乐阜城(今山东交河东南)人。曾师事陈达、徐遵明、房虬、李宝鼎学《春秋》、《周礼》、《仪礼》,北齐时为国子博士。入北周后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达千余人,刘炫、刘焯均出其门。著有《周礼》、《礼记》、《孝经》等义疏,均已失。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礼记熊氏义疏》四卷。

沈文何,指沈文阿(503—563),字国卫。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按《经典释文序录》作“沈文何”。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阿’、‘衡’名字相应,《序录》、《正义》并作‘文何’,误。”少从沈峻习三礼之学。著有《春秋义记》、《经大义》等,今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春秋左氏经传义略》一卷。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一代英雄。曾与刘邦争夺全国统治权,兵败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刘毓松(1818—1867),字伯山,一字松崖,刘文淇子。道光二十年(1840)优贡生。长期游幕,以校书营生。著有《春秋左氏大义》、《经传通义》、《史乘通义》、《诸子通义》、《王船山年谱》、《彭城献征录》、《旧德录》、《通义堂文集》等多种。

凌晓楼,指凌曙(1775—1829),字晓楼,一字子升,江苏江都人。初为香作佣役,旋充塾师,后入京为阮元校辑《经郛》,得见群书。以为《春秋》之义存于《公羊》,而《公羊》之学传自董仲舒,乃搜集旧说并吸取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撰成《春秋公羊礼疏》、《春秋繁露注》等。

伯禽,周公长子,受封于鲁,花三年时间变革当地风俗,并镇压了当地少数民族淮夷、徐戎的反叛。《尚书·费誓》记录其言。

闵公,指鲁闵公,名启方。春秋时期鲁国君主,西元前661年被立为国君,第二年即为大臣庆父所弑。

崔杼,春秋中期齐国大臣,曾扶持齐庄公登基,后于齐庄公六年(前548年)弑庄公,立其弟齐景公,两年后,又为齐国另一大臣庆封所杀。

文子,即陈文子,名须无。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弑齐庄公后逃往外国。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执政,赵衰之子。曾拥立晋灵公,后晋灵公骄奢不仁,赵盾率谏无效,反险遭晋灵公毒手,于是出亡。未出晋国边境时,其侄赵穿弑灵公而立成公,赵盾回国复任国政。

高厚,春秋时齐国大臣。据《左传》,齐灵公始立公子光为太子,后改立公子牙为太子并任命高厚为公子牙太傅,又迁公子光于东鄙。齐灵公二十八年(前554年),齐灵公病笃,崔杼暗立公子光登位,是为齐庄公,并于同年杀高厚于丽蓝。

高止,字子容,高厚子,齐大夫。为人自以为是,好兴事,且每以其事为己之功。齐景公四年(前544年),齐国群臣将其流放于北燕。

孟氏,指孟喜(约前90—前40),字长卿,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田何易学的传人,以阴阳灾变、卦气说《易》,宣帝时立为博士。开汉代《易》今文学孟氏一派。《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易》类著录他所作《孟氏章句》二篇,今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王谟《汉魏遗书钞》等均有辑录。

隗,指郭隗,战国时期燕国大臣。

钊,指徐继钊,字灏父。广东府学廩生,为学政姚文田所赏识,生平精研三礼之学,陈澧为其作墓志铭,以为“优于文而不遇于时,本于德而不永其年,以造物者独报之以贤子也。”

纪文达,指纪昀(1724—1805),字晓岚、春帆,晚号石,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受编修。迁侍读学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以事遣戍乌鲁木齐。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并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以学问淹通著称。著有《沈氏四声考》、《玉溪生诗说》、《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等。

孙颢,一作孙皓。郑玄弟子。《郑志》,三国魏郑小同撰,记录郑玄与其门人对答之辞,至北宋时已散佚,后人辑得三卷,《四库全书》所收《郑志》即该本。按今本《郑志》并无以上对话,检《礼记正义》卷十五作“按郑答孙颢”,无“志”字。而这段话略见于《郑志》卷上“孙颢问《月令》”章的附注中,并非正文。

鲁襄公,名午,春秋时期鲁国君主,前572—前542年在位。

子,即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公孙虿。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曾为秦国相国,门下宾客三千,家僮万人。后被秦王政免职,忧惧自杀。

同类推荐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 晋祠文物丛谭

    晋祠文物丛谭

    本书主要介绍了晋祠文物,内容包括晋祠古建筑和文物考略、晋祠圣母殿的建筑结构与自然环境、我国古建筑物上的斗拱等。
  • 贾岛集

    贾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孝经全鉴(典藏诵读版)

    孝经全鉴(典藏诵读版)

    《孝经》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 贞观政要全鉴(典藏诵读版)

    贞观政要全鉴(典藏诵读版)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书中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龄等四十五位大臣之间就治国施政等问题的讨论和问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精心勾画出了贞观年间统治者决策运筹、执法行政的政治全景图。本书是唐朝史学家吴兢编著的一部政论性专史。全书共有十卷,分为四十篇,也就是四十类。书中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龄等四十五位大臣之间就治国施政等问题的讨论和问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道德修养、民族关系和灾祥畋猎等多个方面,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细致生动,精心勾画出了贞观年间统治者决策运筹、执法行政的政治全景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一幅贞观年间政治上的《清明上河图》。
热门推荐
  • 创世永恒

    创世永恒

    神心降临,开启一条逆天之路。看一名在这个时代受尽无尽侮辱的废物怎样逆袭而起,我命由我不由天,看他怎样落尽世间繁华,横扫修行路上的一切阻碍和敌人。最终成就主宰之躯。。。。。。看天地之间,谁主沉浮!
  • 我怎么就无敌了呢

    我怎么就无敌了呢

    你点开了一本书,舒适度+999......
  • 书立方4-赢在习惯

    书立方4-赢在习惯

    《书立方·第4辑:·赢在习惯·高效能人士的7个成功法则》内容简介: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是成功的人总是凤毛麟角。同样是一天24小时,为什么人家作出了惊人的成绩,而我们就碌碌无为,《书立方·第4辑:·赢在习惯·高效能人士的7个成功法则》就为你揭开成功人士通往金字塔顶端的奥秘。
  • 末世之回转

    末世之回转

    恶魔契约者云梦重生了,一切全部回到末世开始前,作为唯一一位重生者,这一世云梦决定阻止悲剧的重现!“这将是我重新翻盘的机会!这一世,我将拯救他们!”云梦暗自下定决心。但是,这一切真的会如他……啊不!如她所愿吗?
  • 校花同桌有点凶

    校花同桌有点凶

    开学第一天,看到同桌是高中的校花同桌,叶凌有点凌乱,万万没想到同桌再次评选为校花,叶凌只能无奈一笑。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格林童话
  • 尸之命轮

    尸之命轮

    丧尸危机的爆发,命运何去何从?血缘不同依然可以称兄道弟末日劫难相互扶持可怕的是灾难还是人心,原因到底是什么,谁才能生存下去命运的齿轮不断旋转
  • 卢照邻诗集

    卢照邻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师父徒儿不孝

    师父徒儿不孝

    神尊大人师父和小公主徒儿的日常生活“师父父~~我饿了~”撒娇娇不行了我受不了了,要吐了“你已经成年了。”“所以呢?”“你不需要进食了”“呜呜呜~你不爱我了,你不给我做饭也就算了,你竟然还不让我吃饭。”神尊大人默默地走进了厨房。“总于可以去揉那几只小兽兽了!”“小兽兽,我来了,等我”全文宠宠宠~高甜~
  • 穿越宋朝遇修仙

    穿越宋朝遇修仙

    这是一本以惋惜在宋朝被金和蒙占领后汉人失去天下的穿越型修仙小说.修仙体系很单纯又很真实.没有夸大其词的轻松型叙述.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