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71800000039

第39章 卷九(1)

方按察名体,字茶山,江南绩溪人也。由刑部郎中出为江西九江知府,历官江苏粮道、江南盐道,擢湖北按察使。涖官多惠政,民咸便之。釐奸剔弊,尤为楚民所德,尝立“楚无冤民”扁于黄鹤楼。在任年余即归,年七十九卒。按察藏书最富,博通经史。尝谓初学读经,宜先授以《诗经》,读毕即授以《尚书》、《左传》,自唐虞以至周末二千年,政事、人物俾熟于胸,然后授以他经。又曰:“读史宜将二十二史中《纪》、《传》、《表》、《志》分装成册,以类相从,便于检阅。”又曰:“韩文公①苦《仪礼》难读,以为无用,后又耳食附和,不知刑部办案,即离不得《丧服》经传。”故官刑部练习刑名,根据《礼经》以辨订例案之文甚多云。遗集若干卷,其关乎经义最大者有《仪礼今古文考正》及《仪礼古文考误》二篇。其《今古文考正》曰:“《仪礼》注称今文、古文字异者凡数十百处,按高堂生②传《礼》十七篇,萧奋③、孟卿④、后苍、戴德⑤、戴圣⑥所谓五传弟子也,其所传习者为今文。若古文则经之出于鲁淹中者,河间献王⑦献之,刘向录之,刘歆请之,而终不得立于学官,是以古文五十六篇鲜有传习之者。即今所存十七篇,亦以同于高堂生,故行于世。盖自郑康成以前,今、古文各自为书,而习古文者,每不若今文之盛。及至康成参以今、古文定为之注《仪礼》,古文由是间传于世,而今、古文亦由是淆乱矣。自后传郑学者,若王肃、孔伦⑧、陈诠⑨、李轨、袁准⑩、裴松之、雷次宗、蔡超、田儶之、刘道拔、刘昌宗、周续之、沈重、张冲、黄庆、李孟悊之属,参互传写,随意增改文字,往往歧异。陆德明《经典释文》所谓‘亦’作‘又’、作‘或’、作‘者’,正指是也。贾公彦据黄、李二家作疏,已非郑氏原定之书。公彦论《乡饮酒》‘执觯兴,洗北面’句云‘俗本有盥字’,则宋元传本又公彦所谓俗本也。陆德明因刘、李二家之音作《释文》,而刘氏本如以‘时’为‘旹’,以糟为‘’,以洗为‘淬’,以韁为‘繣’,以御为‘衙’,与陆氏异,是陆氏《释文》又非刘氏之旧,况郑氏乎?至今时刊本注疏,较宋元以来旧本并郑注所存今古文,往往残缺脱落,彼此错见,是则郑氏所定今古文之书,屡经淆乱,而况河间献王、高堂生之所传者乎?今据郑注所存者,考其讹脱,为标举之,以俟考正今古文者之採择。[1][1]清人段玉裁作有“仪礼十七篇标题汉无仪字说”,倪钟祥、深祖荣作有“仪礼十七篇有记无记说”,梁国珍作有“仪礼之记之传解”,分载《经韵楼集》卷二、《诂经精舍五集》卷三、《学海堂集》卷一,可参考。

[2]《汉书·艺文志》“字”后有“也”字。”

又《古文考误》曰:“贾公彦《仪礼疏》云:‘高堂生传十七篇,是今文也;孔子宅得亡《仪礼》五十六篇,其文皆篆书,是为古文。’按《汉书·景十三王传》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传,《艺文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2]’,无《仪礼》五十六篇之说。《志》云《礼记》,盖亦诸儒记礼之说,如《别录》‘《古文记》二百四篇’,《艺文志》‘《记》一百三十篇’之类,与古文《礼》又自有别,且孔壁古文字读皆异,虽好古如孔安国,必以今文考之始通。其学如无今文可考之,《尚书》十六篇、《逸礼》三十九篇即逸在秘府,莫有知者。所以昭帝女读古文《论语》二十一篇,宣帝下太常博士时称难晓。若皆篆书,则汉时人人能读,何云难晓乎?此贾疏之误也。余考班固《艺文志》云:‘《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学十七[1][1]《汉书·艺文志》“十七”作“七十”。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景十三王传》云:‘河间献王修学好古,所得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传》所谓《礼》,即《志》云《礼古经》五十六卷;《传》所谓《礼记》,即《志》云‘《记》一百三十一篇’及《明堂阴阳》之属。又郑康成《六艺论》云‘河间献王《古文礼》五十六篇,其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同,而字多异’,《隋书·经籍志》云‘汉初,高堂生传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淹中,河间献王好古爱学,收集余烬,得而献之,合五十六篇,及《明堂阴阳》之记,无敢传之者。惟古经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不殊,而字多异。自高堂生至宣帝时,后苍最明其业,授戴德、戴圣、庆普。汉末,郑玄传小戴之学,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作注,为郑氏学’[2][2]此引《隋书·经籍志》文,有删略,文长不俱引。。是知《礼古经》出鲁淹中,河间献王得而献之,郑康成取以校之,见于《汉·艺文志》、《隋·经籍志》及郑康成《六艺论》,语甚明白。贾公彦顾以淹中所得之《礼古经》为孔壁《礼记》,不亦误乎?后魏孙惠蔚云‘淹中之经,孔安国所得’,吴草庐、何乔新云‘鲁共王得于孔壁,河间献王献之’,其谬益甚,故为审谛源流,以俟好古之君子。’[3][3]清人胡承珙作有“仪礼古今文疏义序”,李调元作有“仪礼古今考”,分载《求是堂文集》卷四、《童山文集》卷三,可参考。

[4]《清史稿·许桂林传》作“三卷”。”云。

海州许月南孝廉桂林,以善对策为主司汤敦甫相国所赏,中道光十二年举人。博学好古,尤深天文算法及《穀梁春秋》之学,所著《宣西通》二卷[4],阮文达公已采入《续畴人传》。《穀梁春秋》为二千年以来绝学,近之治经者无虑数十家,《左氏》、《公羊》著录不少,而《穀梁》。独无专肄业之者,柳宾叔兴恩著《穀梁大义述》一书,文达尝举郑君“善经近孔”语以序之。孝廉所著《穀梁释例》一书,有引《公羊》互证者,有驳《公羊》而专主者,其自撰总论末,据郑君“《穀梁》善于经”之语,以为时月日即善经之一。文达序之谓:“是亦笃信郑学,不为无根之谭,与柳氏书可相辅而行。”诚笃论也。

书凡四卷,第一卷为《总论》,第二卷为《提纲》,第三卷为《述传》,第四卷为《传外余例》。《总论》一卷,先述《穀梁》之有功于经者三端,次辨赵匡、刘敞、程愿学、汪克宽、顾栋高诸说之误,终论《左氏》、《公羊》之异同,盖即以此篇为自序也。《提纲》一卷,举其大端。《述传》一卷,析其子目,所分之门类大率相同。正月例第一,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例第二,闰月例第三,朔晦例第四,即位例第五,公如例第六,朝例第七,盟例第八,郊例第九,烝尝例第十,嘉礼例第十一,大阅例第十二,侵例第十三,战例第十四,败例第十五,溃例第十六,入例第十七,此“灭入”之“入”。取例第十八,灭例第十九,入例第二十,此“出入”之“入”。归例第二十一,奔例第二十二,卒葬例第二十三,弑例第二十四,杀例[1][1]“杀例”,《辛巳丛编》作“杀用例”是。第二十五,日食例第二十六,旱雩例第二十七,灾异例第二十八,传疑例第二十九。至书时月日正例及不用正例列于提纲之始,书昔例及夜中日中日下稷例列于提纲之末,而《述传》内不列之者,以其为全书之通例,不专属于一门,故有网而无目也。《传外余例》一卷,则以传无明文而仅见于范注者附之于后。夫人如例第一,外相朝例第二,聘例第三,会例第四,平例第五,遇例第六,夫人飨例第七,王使例第八,归例第九,此归地之例,与《提纲》述传人归之例不同。宗庙例第十,祭祀例第十一,逆女例第十二,送女例第十三,狩例第十四,城例第十五,伐例第十六,围例第十七,克例第十八,救例第十九,迁例第二十,诸侯奔例第二十一,诸侯归例第二十二,执例第二十三,立例第二十四,公薨例第二十五,夫人薨例第二十六,周大夫卒例第二十七,内女卒例第二十八,賵例第二十九,有年例第三十,大水例第三十一,内灾例第三十二,外灾例第三十三,凡注称传例为传所本有者,概不重录。此书初写定而孝廉殁,其兄石华国博刊之。阮文达序谓:“当刻入《学海堂经解续编》,是则有待于粤人之好学者矣。”孝廉又谓《左氏》左袒晋三家,齐田氏,必六国时逊词避祸,昔人疑为六国时人良是。盖其人负绝世文才,就《公》、《穀》二传左右采获成一家书,因撮《左氏》之异同,撰《疑左》二卷以短《左氏》。昔汉何邵公既著《公羊解诂》及《墨守》,又撰《左氏膏盲》、《穀梁废疾》以短之,为专家之学固如此也。

汪容甫拔萃中,扬州江都人。父一元,县学增生。少孤贫,母邹口授以小学、四子书。稍长,学于书肆,过目成诵,博综典籍,遂为通人。年二十,补府学附生。乾隆二十二年选拔贡,谢金圃学使墉以拔萃名别置一榜,尝语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余当北面事之已。”其推重如此。泾县包大令世臣曰:“世人皆称容甫使酒不守绳尺,乃容甫终其身酒未沾唇。世人又言容甫前妻孙氏死于非命,然孙氏被出后,嘉庆乙丑,余至扬州时犹及见之,人言之谬戾如此。[1][1]此引包世臣《艺舟双楫》“书述学六卷后”文,有删略。”盖容甫性好讥弹,而人心不古,故多谗谤之语欤?所著有《尚书考异》、《仪礼经注正讹》、《大戴礼记补注》、《春秋述义》、《春秋后传》、《国语正讹》、《尔雅补注》、《小学说文求端》、《经义知新记》、《述学》内外篇、《旧学蓄疑弥识录》、《秦蚕食六国表》、《金陵地图考》、《广陵通典》共若干卷,藏于家。

容甫之子曰喜孙,字孟慈,由举人授内阁中书,迁户部,出守河南怀庆府。能世其学,与人交不拘往还,人多以狂士目之。守怀庆有惠政,河南八府惟怀庆粮最重,民困久矣。时值雨旱[1][1]“雨”,《辛巳丛编》本作“大”是。,孟慈既不召僧道,又不用古法,始而步行祈祷,继而日则长跪坛前,夜则露宿坛下,十余昼夜,天果大雨,后竟以是得疾,卒于官,至今妇孺亦称道之。咸丰壬子,余闻之杨湘云户部。户部名宝臣,言貌笃实,深于算学,著有《算书》若干卷。尝谓观人交友当得一真字,一涉于伪,余无足观云。

《易》之取象至广,天地万物无不赅备,而其义不越乎时与位。得时当位则吉,失时出位则凶,《易传》已详言之。盖欲人观象玩词,审时位而知吉凶进退也。汉之儒者,各以其师授释经。或言“卦气”,或言“爻辰”,或言“纳甲”,或言“乾升坤降”,或言“世应”、“飞伏”,虽其说无不可通,然往往举偏而遗全,蔽象而忘理。魏晋以后,辅嗣注出,一扫诸儒之说,而《易》又涉于虚无。宜兴汪君企山著《周易绎传》若干卷,自言绎夫子释经之传而经明,根据《十翼》发挥卦象,如是乃为孔门之《易》,非术士之《易》已。书中如解《乾》之九三,不从注疏读“若厉”为句,以“厉”即训“危”,《文言》云“虽危无咎”,知九三所居之位“实危”,不得云“若”也[2][2]清人徐乾学作有“九三君子终日乾乾说”,龙文彬作有“夕惕若厉解”,王棻作有“夕惕若厉无咎解”,分载《憺园文集》卷十六、《永怀堂文钞》卷一、《柔桥文钞》卷二,可参考。

[3]清人胡培翚作有“周易绎传题辞”,载《研六室文钞》卷六,可参考。。解《蒙》之初六,不从旧说“刑人”为“刑罚”,以《象传》云“正法”,知“用正人为法刑”,即“仪刑”之谓也。又解“用说桎梏”为去物欲之锢蔽,与孟子“梏亡”义合。至《需》之上六,特明当位不当位之例,尤为贯彻全经也。[3]。

汉兴,《诗》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先立学官,毛最后立,郑君据《毛诗》作笺申毛,于是三家遂微。自后汉至北宋初,言《诗》者率宗《毛诗·小序》无异议也。南宋郑渔仲始著书驳《序》,朱子多采用之,后之攻《序》者遂不遗余力,而近儒又多发明毛、郑义,以申《序》说,是经门户之争盖数百年矣。然而三百篇中,自天文地理、朝庙典章,下至鸟兽草木、一名一物之微,罔不具载。读《诗》者,必先由训诂以通乎制度名物,而后作诗之旨明。若训诂不详,名物不知,而徒争辨《序》说之得失,不亦傎乎?婺源黄君著《黄氏诗考》五卷[1][1]清人胡培翚作有“黄氏诗考序”,载《研六室文钞》卷六,可参考。,其书不空演文句,唯取各篇字义,逐一训释。于名物制度,征引考证尤详。至作《诗》之意,则阙而不言,以俟涵泳经文者得之,诚有裨《诗》学之书也。末复为《附考》数篇,并及齐、鲁、韩、毛、朱子各家说,而无所偏主,盖慎之也。黄君名启兴,字石香,兼通篆隶句股,亦工诗,有《砾鸣》、《观云》等集,所著各书手稿并存同邑程君家。程君名沅,字竹溪,道光戊子,入都应京兆试,裍载经学书千数百卷寓邸舍,丹黄校读,不屑屑为举子业,亦好古士也。

同类推荐
  •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成书于我国明代的一部杰出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本书以权威的金陵古本为蓝本,本着取古人之要义、为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至今常见常用的本草,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原汁原味再现天下药典之精华,指导今人认识本草。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致同治1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热门推荐
  • 末世神子

    末世神子

    末日降临了。当所有丧尸开始暴动,人们所知的生活就成了地狱。沉睡的神子,开始复苏。而丧尸只是末世的开胃菜.....
  • 兰思思都市爱情合集

    兰思思都市爱情合集

    知名言情女作家兰思思给你娓娓道来一个个发生在繁华都市的纯爱故事。
  • 重生之我是嫡女

    重生之我是嫡女

    萧雪颜穿越成了古代的官家小姐,穿越就等于是重生了一次,雪颜将在古代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在这个拼爹的时代。又有一个好老公,一开始就拿了一手好牌。。。。没有大爱大恨,就是一部平凡的生活小说。甜宠文哦,又点小虐。。。女主穿越女配重生
  • 三国悲欢

    三国悲欢

    三国群雄争霸英雄辈出,刀光血影谋城夺疆尽显男儿本色。在男儿驰骋沙场备沐腥风血雨的身后,是一群怎样的女人支撑呵护着他们?三国演义中除了对刘备的妻子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有寥寥数笔外,关羽之妻胡氏、张飞之妻夏侯氏、赵云之妻樊夫人又是何等人物?而关羽称之为虎女的关萤又有怎样的命运?她的命运又是怎样伴随蜀国兴衰直至灭亡?张飞的女儿张莲、张曼两任蜀国皇后是否在蜀宫笑傲后宫叱诧风云?被拒婚的孙权长子孙登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英年早逝?是疾病还是暗杀?张云的女儿为什么会嫁给关兴?诸葛亮身后的黄夫人又是怎样一个人?作者翻阅大量典籍将《三国演义》中一些交待不详的人事书写出来展现另外的三国星空!
  • 世界上下五千年8

    世界上下五千年8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其间浸润的腥风血雨,崛起与衰落,壮丽与悲怆,无不充盈丰富着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历史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展示了世界的未来。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接踵而来的人们观念认识的变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了。
  • 超级魔主

    超级魔主

    武者,人之豪杰,生命和力量的体现。魔鬼,象征死亡,毁灭和破坏的化身。魂穿异界的凌威,灵魂当中,封印着包括地狱主宰撒旦之内的七十二只魔鬼,以及禁忌的记忆。他能否在这个强者如云,实力为尊的世界,以平凡的资质,依靠魔鬼的力量,与各路人杰和天才争锋,并逐步成为魔鬼的主人,掌控地狱的王者?
  • 法师与丧尸的故事

    法师与丧尸的故事

    女丧尸凉梦穿越了,在死人堆里醒来遇到个法师,圣三一。法师没见过丧尸这种新物种的妖,没办法,就把她先拿狗链子捆了养起来吧……想她贪恋妖色不足为奇,喜欢美男也实属正常,可这法师天天勾引她是几个意思?这是个斩妖除魔的故事,他们在古代玩够了,再回现代收丧尸去!!!
  • 潼途

    潼途

    一场刺杀,随着调查,竞牵扯出二十年前的皇家秘闻!为母报仇的她与他相遇,当真相揭开之时,日久生情的他们该何去何从……
  • 白马度春风

    白马度春风

    清末民初,一个生在大富之家,却养在贫苦教书先生家里的男孩。原本祖上钱多到花不完,在他出生时家族已经昌盛多年,到了他父亲这一代终于摊上事儿了!一夜之间,全族被屠杀!唯独留下他这个养在外面的儿子侥幸活下来了。多年来,他跟随先生在关中的书院读书,日子原本过的平淡而悠闲。可就在满清朝廷倒台后,先生给他一封多年前父亲留下的遗书,告诉他是时候回去了!回到原本属于他的地方,找找可能还在世的亲人们。回到京城,物是人非。他一个人无依无靠,有幸结识了几位好友。在几经辗转之下,他终于寻觅到当年家中变故的一些线索。拨开层层迷雾,才发现当年的秘密......
  • 智商总动员——趣味问答

    智商总动员——趣味问答

    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