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痛
一、定义
后背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颈背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一般是由受凉、劳累、姿势不良和脊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
二、病因
1.由于风寒湿邪侵袭,外邪影响颈背部气血运行,经络不畅,从而引起疼痛。
2.由于背部肌肉疲劳过度,如长时间伏案写作、画图,长时间敲打键盘,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或由于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体位,或由于睡觉时姿势不当,致使颈背部肌肉疲劳、劳损而生疼痛。
三、表现
背部疼痛,以酸痛、钝痛、锐痛、胀痛为主,轻重不等。少数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有重物压迫感,可牵涉颈项部。如气血亏虚者,背部隐痛,酸困无力,日轻夜重,时痛时止。伴有四肢乏力,心慌气短,易出汗、口渴、五心烦热;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若气滞血淤者,背部胀痛、刺痛,痛无休止,胸闷不适,性情急躁,易怒,上腹胀满,日轻夜重,晨起稍活动症状缓解;舌紫暗或有淤斑淤点,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弦。
四、辨证分型
1.风寒湿邪外袭:腰背部拘急疼痛;或痛无定处,时轻时重;或痛处固定,遇寒冷阴湿则重,得温则减,腰背部难以俯仰转动,形寒肢冷;或腰背部感酸楚疼痛,重着不移,遇阴雨冷湿加重。舌苔薄白,脉浮紧。
2.湿热阻滞:腰背部感灼热疼痛,热天或雨天加重,得冷稍减或活动后减轻;或见发热,身重,口渴不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淤血闭塞经脉:腰背部疼痛剧烈,如锥刺,痛处固定,拒按,难以俯仰转侧,动则痛甚,日轻夜重。舌紫暗或有淤斑,脉涩。
4.肾气亏虚:腰背部疼痛绵绵,休息后稍减,劳累后加重,腰膝酸软无力;或见头晕、短气、耳鸣、脱发、牙齿松动、遗精阳痿、妇女月经不调;或畏寒、肢冷、喜暖。舌淡或胖嫩、脉沉细。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志室、肾俞、大肠俞、委中、委阳、承山、昆仑、腰阳关。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在腰背部志室穴、肾俞穴、腰阳关,下肢部委中、委阳、阳陵泉、昆仑等穴处均匀涂抹红花油后,用水牛角刮痧板进行刮拭,志室、腰阳关、阳陵泉、昆仑等穴采用角刮法,肾俞、大肠俞、承山采用平刮法,委中和委阳采用斜刮法,以局部刮出出血点为止。
手法:采用补法。
注意事项:嘱患者多进行体育锻炼以及理疗。
拔罐疗法
取穴:华佗夹脊、大肠俞、腰阳关、委中、阳陵泉。采用针罐或刺罐。针刺20分钟后起针,立即拔罐10~20分钟,委中穴可刺血拔罐,出血1~3毫升为宜。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体穴松筋与按摩
患者坐位,颈背部放松。
①法:用滚法在患者颈背部治疗,可以同时配合颈部各方位的活动,反复操作8分钟。
②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颈椎棘突两侧的肌肉、按揉颈后正中线,反复操作5分钟。
③拿法:用五指拿法拿颈椎棘突两侧的肌肉,自上而下操作,从风池穴的高度到大椎穴水平,反复操作5分钟。
④拇指弹拨法:用拇指弹拨法弹拨颈椎棘突两侧的肌肉,自上而下操作,反复操作3分钟。
⑤拍法:用拍法拍颈背部1分钟。
⑥掌擦法:用掌擦法擦颈背部,均以透热为度。
足部按摩
反射区:肾、肝反射区。
操作:
取肾、肝反射区进行重点刺激。肝反射区用拇指点按30~40次,按揉1分钟左右,以酸胀或微微疼痛为度。肾反射区用拇指推法,由外向内,推10~20次。
耳部按摩
反射区:胸椎、神门、皮质下、肾、膀胱。
操作:
先在胸椎、神门、皮质下部施中度点掐手法,反复10次,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再在肾、膀胱部施中度点按法,可持续按5~6分钟,反复3~4次。至红润为止。
小偏方
处方一:
九香虫炒丝瓜:九香虫60克,鲜嫩丝瓜250克,花椒粉、米酒少许。将九香虫洗净,丝瓜刮去青皮、切块;起油锅,下九香虫炒熟,先后放入花椒,米酒、丝瓜,至丝瓜炒熟为度,调味即可随量食用。用于湿热痹阻者。
处方二:
葛根炖公鸡:葛根50克,小公鸡1只,味精、黄酒、细盐、姜丝、猪油各少许。葛根加水700毫升,煎至500毫升,滤过取汁。将小公鸡宰杀,去除毛和内脏,洗净切块,放锅内用适量油稍炒。兑入葛根药汁、姜丝、黄酒,用文火焖煮至烂,调入味精、细盐即成。用于落枕、背部疼痛。
六、预防与调养
1.宜睡硬板床、低枕。
2.工作中要有间歇休息,不可持久劳累。
3.注意工作姿势,适当变换体位。
4.加强颈背部肌肉锻炼,局部保暖,避免潮湿。
5.常用热水袋温热颈背部。
腰痛
一、定义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可表现在腰部一侧或两侧,也可牵涉上下左右各部组织。因腰脊相邻,其疼痛部位或以正中脊部为重,或在脊柱两侧腰部为甚,故一般称腰脊痛,或统称腰痛。
二、病因
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约有数十种,比较常见的有肾虚、腰部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狭窄、腰部骨折、椎管肿瘤、腰部急慢性外伤或劳损、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
三、表现
腰痛常可放射到腿部,常伴有外感或内伤症状。自觉腰痛隐隐、酸胀乏力、腿膝酸软、腰部喜暖喜按。偏于肾阳虚者,伴有面色白而虚浮,手足不温,气短乏力,小腹拘急,舌淡,脉沉细;偏于肾阴虚者,伴有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四、辨证分型
1.寒湿型:腰部疼痛,而且感觉发凉重浊,转动腰部时会感到沉重而活动不方便,逐渐加重。静卧休息疼痛也不能减轻,遇到阴雨天腰痛的症状就会加重。
2.肾虚型: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揉等轻柔的刺激,腿膝没有力量,劳作过度症状会更加严重,卧床休息疼痛会减轻,常反复发作。偏肾阳虚的情况,则小疼痛,面色发白没有光泽,手脚不温暖,浑身没有力量;偏肾阴虚的情况,会出现心烦失眠,面色潮红,手脚心热。
3.血淤型:腰痛就像是针刺一样,疼痛有固定的地方,白天症状轻而夜晚重。症状轻弯腰或向后仰会出现疼痛,如果症状严重则不能转动腰部,疼痛的地方不能触碰,否则会加剧疼痛。
4.湿热型:腰部和髋骨的位置会出现疼痛,并且牵扯到内脏里也会有疼痛,疼痛的地方会伴有发热的感觉。每年到夏季或腰部受到温热刺激以后,疼痛会加剧,遇到寒冷刺激之后疼痛会减轻。口渴但不想喝水,尿色发黄,或者中午之后身体发热,微微出汗。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肾俞、大肠俞、次髎、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腰俞。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在腰背部肾俞、次髎,下肢部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腰背部腰俞等处均匀涂抹红花油后,用水牛角刮痧板进行刮拭,大肠俞和悬钟等穴位采用平刮法,次髎和昆仑采用角刮法,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等穴位采用斜刮法,以局部刮出出血点为度。
手法:采用补法。
注意事项:术后要休息片刻,方可进行活动。平时要注意行动,不要做太大幅度的动作,尽量卧硬板床。注意避风寒及潮湿。
拔罐疗法
取穴: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白环俞、委中、华佗夹脊,环中、阳陵泉。采用针罐。针刺得气后虚补实泻,出针后在穴位及痛点拔罐10分钟。隔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
体穴松筋与按摩
病人俯卧位。
①法:用滚法在腰部两侧治疗8分钟。
②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在脾俞、胃俞、肾俞、腰阳关等穴位处治疗,每穴1分钟。
③掌根按揉法:用掌根按揉法按揉腰背部,重点在腰部,时间5分钟。
④分推法:用分推法在腰骶部治疗,时间2分钟。
足部按摩
反射区:肾、肝。
操作:
取肾、肝反射区进行重点刺激。肝反射区用拇指点按30~40次,按揉1分钟左右,以酸胀或微微疼痛为度。肾反射区用拇指推法,由外向内,推10~20次。
手部按摩
反射区:肝、肾。
操作: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掌心向上,在手部均匀涂抹按摩介质,如按摩膏、凡士林等。
2.首先对全掌进行放松手法,分别从大鱼际、小鱼际开始向指根方向揉捏手掌,频率为60~100次每分钟,然后分别揉捏每根手指,使整个手掌柔软,手指放松。
3.先以拇指分别点按肝反射区,频率为60~100次每分钟,点按3~5分钟。以局部产生热感为度。再施以按揉法,反复操作2~3分钟。操作要持久有力。
4.在肾脏反射区施以点按手法,频率为60~100次每分钟,点按3~5分钟。然后施以拇指按揉法,反复操作2~3分钟,以患者手部反射区上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度。
小偏方
处方一:
路路通20克,茶叶12克,钩藤20克,薄荷12克。水煎服,熏每日数次。此方适于血淤头痛。
六、预防与调养
1.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2.手法忌用粗暴蛮力和不必要的腰腿被动运动,以免发生骨折。
3.饮食多高蛋白,避免房劳过度。
4.避免感受风寒及坐卧冷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