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267500000010

第10章 陶

朋友送我一只汉墓中出土的陶钵,竖高8厘米,横宽12厘米,平底,阔肚,口稍收,铅灰色,灰得深厚,像沉积着两千年的时间,粘有泥渍,宛如黄昏将尽时的几丝残霞。置于架上,久久凝神看它,企望解读出几许来自往昔的信息,却不能,倒一再想起我的父老乡亲使用过的诸多陶器。

据说,117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就烧制出了陶器。那是人类第一次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的新东西,在文明进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次次社会嬗变,一次次朝代更迭,直到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乡亲依然使用陶制的器皿。陶器有灰陶、黑陶、红陶、白陶、彩陶、釉陶等等多种,乡亲们使用的只是灰陶。灰陶质地最差,也最便宜。

陶很质朴,如质朴的庄稼人。陶很粗糙,如粗糙的农家生活。陶的颜色,像千百年的农耕岁月一样灰暗,难见璀璨。陶制品易碎,像乡村的平静很容易就被兵荒马乱横征暴敛打破一样。陶是黄土制成,这倒和土里生土里长、活着土里刨食、死后入土为安的农民般配。

陶器参与乡村的庸常生

活,和农民的柴米油盐、劳作休憩、生老病死有丝丝缕缕关联。因此,就产生了许多故事。不知为何,牵涉陶器的故事大都沉重,有或浓或淡的悲剧意味。陶器里,满盛着生活的艰难,日子的辛酸,命运的悲苦,和世世代代毫无变化的无奈与尴尬。

陶,是文词儿,乡亲们不会说,全以瓦代之,管那些器物叫瓦盆、瓦罐、瓦缸、瓦坛、瓦瓮、瓦碗、瓦壶……陶器说成瓦器,就显得更寒碜,更世俗,更带底层生活的苦辣酸甜。

瓦器的多少,象征着财富的多少。农民的家产主要是粮食。打下的粮食,以及磨成的面、碾出的米、磨一遍舍不得去皮的玉米糁、喂猪的粗糠、喂牛的豌豆料、喂鸡的秕谷烂豆,都放在瓦缸、瓦罐、瓦盆里。东庄孙家,是财主,乡亲们常提起:“孙员外家有十八个瓦瓮盛粮食,盖儿一盖,两块土坯一压,虫不咬,鸡不叨,老鼠不糟蹋。啧啧,噫噫……”说着眼里放光,艳羡不已。媒婆来给西院二姑说婆家,介绍男方,特别指出:“人家屋里一拉溜摆七八口瓦缸,盛的粮食都陈了多年了。”显然这家富有,很快就成了婚事。柱儿叔弟兄俩请老舅来分家(请老舅,是规矩,因为他和外甥一般远近,不会偏向谁),所有财物——包括半布袋淋了雨出了芽又晒干的大麦,一草筐棉壳,一葫芦倭瓜籽,一团烂套子——都平分均匀后,还有一个和面的小号瓦盆,弟兄俩都想要,一下子争起来,眼看会打架。老舅掂起瓦盆,一摔稀碎。两人都不争了,都说老舅分得公平。

数量最多的是瓦碗,各家都有一摞两摞,搁在灶台靠墙的一边,或者切菜的案板上。那碗,使久了,水浸盐渍,都沉甸甸的,黑黢黢的,好似铁铸。而且,无数次用手和嘴磨擦摩挲,也变得光滑,不再涩涩地糙手糙嘴。那种碗,盛上放了红薯疙瘩的玉米糁糊糊,或者搅了高粱面的芝麻叶绿豆面条,很相称,吃起来应当有古典的感觉和乡土的风味。乡民却不会有那种感觉,也吃不出那种风味。他们只知道,祖祖辈辈就用这种碗吃饭,祖祖辈辈都吃这种饭。粗劣的餐具盛粗劣的饭食,养活一代代人,从小到大,从老到死。平平常常中,延续着一代代庄稼人的平平凡凡。

多数人家没有盛菜盘子,平时也不炒菜,为配饭捣碎的辣椒,凉调的萝卜丝,自己做的豆豉和自己晒的面酱,都盛在碗里,或者瓢里。来客了,炒的菜也放在碗里(所以,走亲戚回来,村人常问:“做几碗菜?”从不问做几盘菜)。来了贵客,比如第一次走丈人家的女婿,第一次走闺女家的亲家,才借盘子。财主家有八个瓷盘,细而白,描金边,都不敢去借,怕弄破赔不起。七奶奶家也有,粗瓷的,画了大红大绿的花草,其中几个已有裂纹,钉了黄铜的疤。七奶奶人好,谁借都给;用罢还盘子时,都把为客人烙的饼馍给她送两张。如果娶媳妇大待客,办酒席,就要租赁盘、碟、碗、匙、酒杯和筷子。东庄有一家专门出租这些餐具,租一桌用一天二升玉米。餐具里必有一套半大的瓦碗,那是用来蒸条子肉的。最肥的大肉切成一指宽的条状,码进碗里,放上佐料,蒸半个时辰,揭开蒸笼端上桌,冒着肉香的热气直冲人。食客拿筷子夹起来一闪一闪,吃进口香得噎嗓子,满嘴满肚子都是香的。那东西最解馋,可每人只能吃一条,想再吃,碗里仅剩衬底的干菜了。因为吸收了肉油,那干菜也香。瓦碗一次一次蒸大肉,浸透了肥油,凝固出一层厚厚的油渍,摸着粘手。租赁餐具时,看见瓦碗是新的,或者还没浸出油,就觉得要吃亏,因为自家的油浸进了别人的碗。杠子二伯娶儿媳待客,厨子做条子肉时,大肉不够了,就把萝卜切成条状,码进碗里蒸,多蒸了半个时辰,结果那萝卜吃着也有条子肉味。杠子二伯暗自高兴,因为沾了别人的光。

乡亲们吃饭的瓦碗永远不会透出香气,只有馊味、霉味、泔水味。那是浸入的饭汤年深月久沤出的滋味,很难闻,败胃口。可都习惯了,早就感觉不到有什么味了。乡下人吃饭本来就不讲究味道,缺油少盐的,哪来味道;本来就没有品咂味道的习惯,吃饭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不饿。

其实,瓦碗里透出的是穷日子的苦味。苦久了,就不觉其苦。

过苦日子,一天也离不开瓦盆瓦罐。农家生活的交响曲,全靠瓦器演奏。乐曲是平淡的。平淡中,有三分自得,七分凄惶。

七奶奶的和面盆,四号的,在瓦盆中最小。用这盆和绿豆面擀面条,从当小媳妇,到当老奶奶,和了四十年,擀了四十年,满头青丝变成稀疏白发,桃花儿似的一脸红润变成桃核儿似的满面褶皱。人老了,瓦盆依旧。她擀的面条,金丝儿一般细长,盛碗里筷子一挑,颤飕飕的,扑溜溜吃进嘴,特别耐嚼。她的面条全村有名。套子大伯会扎笤帚,用脱了粒的高粱穗扎成的笤帚,既有样,又好使。七奶奶请他给闺女扎几把,管他吃一顿面条。吃罢,逢人就夸七奶奶的面条好,一辈子没吃过那么好的面条。七奶奶说,不是面条好,是面和得好,面和的好是因为和面的盆好。那瓦盆,用了几十年,外边粘满面疙痂,里边却又瓷又光,和了面手抓面团一擦,干干净净,再反复揉,越揉面越筋道。想不到邻家三嫂借去和面做锅饼,一用力,底掉了。赔一个新盆,七奶奶再和面,别扭得很,不是面多,就是面少,不是太硬,就是太软,越揉,盆里粘面越多。老人家懊丧不已,再也擀不出好吃耐嚼的面条了。

老广弟兄三个都是大肚汉,他们家的饭碗就特别大。村里有个说法,说“四大”:“柱子家的屁股狗子家的脸,老匡家的烟锅老广家的碗。”——柱子女人屁股大,像扣了个筛面的笸箩,据说屁股大的媳妇生娃多,可她一个也没生,男人骂她是“劁货”;狗子女人脸大,而且又圆又黑,像使了十年的锅盖,嘴、眼都小,像用指甲掐上的,据说脸大是富态,可她穷得麻绳束腰;老匡家烟锅大,小瓢似的,爷儿三个烟瘾都毒,抓一把老烟叶按进烟锅,点着后你一锅我一锅轮着吸,屋里狼烟滚滚,像用干牛粪熏黄鼠狼;老广家的碗赛似小盆子,不管饭稀稠,都喝三四碗,不然,楦不起肚子,一碗碗喝下去,像灌老鼠洞。那种碗,土名“咯喽”,平时没人卖,是在庙会上买的。老广哥儿仨,都活到一九六〇年,饥荒中,一齐饿死。

顺子爷的房子,山黄草苫的顶,多年没翻修,已朽成薄薄一层,长了一坨坨苔藓,一棵棵黄瘦的草。公鸡领着母鸡飞上找食儿吃,一抓一挠,扒出了窟窿。夜里,睡床上能看见星星。一下雨,就漏了,雨水点点滴滴向下掉。他就把瓦缸瓦盆瓦罐瓦碗都摆床上地上接水,连尿壶、断了襻儿的茶壶也都使上。水珠儿落下,叮叮咚咚响。顺子爷是趣人儿,不会发愁,站在屋里,听着水声,竟拍着胯骨,有板有眼地唱曲子戏:

其实,他的草屋还不如王宝钏的寒窑哩。寒窑再破,也不漏雨。王宝钏再穷,还有盼头,盼薛平贵归来。他一个光身汉,盼啥?

老旺奶家那口瓦缸,牛腰粗,半人高,粘满陈年的污垢,是家中的重要物件,且有历史价值和纪念价值。说是四十年前,她过门后,崔二蛋的杆子正厉害,常掂着土枪、三眼铳进村,抢东西,糟蹋女人。穷人家没珍贵财产,顶多抢走粮食、被褥。但稍有眉眼的媳妇、闺女必须提防,听说杆子要来,或者跑出村钻进庄稼地(紧急中,女人家往往跑不动,跑慢了还会被追上),或者连忙手伸灶里抓把锅底的黑灰,抹脸抹脖子,抹得黑而丑。老旺奶当年漂亮,脸皮细白,像鸡蛋的二层皮儿,眉毛窄窄的,弯弯的,像初二三的月牙儿。那次,杆子到了大门外,听到村里的锣声才知道。慌忙中,老旺爷让她蹲进那口大缸,顺手把两筐淋雨发霉的红薯干倒进去,刚好盖严头顶。杆子进屋,看看没东西可拿,只骂一声,掂走了梁上吊的一块腊肉。多年后,老旺爷提起这事还说老旺奶:“要不是这缸,崔二蛋早把你拉去当上压寨夫人了。”老旺奶一死,那缸也平白无故破了,破成一堆碎瓦片。乡亲们说,老人家把瓦缸带走了。

厮守着瓦器一辈子,临死也不想离开。民谚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穷窝;金碗银碗,不如自家的瓦碗。”敝帚自珍,安于现状,似乎从来就没想到过变革,这就更加可悲可怜。

想不到一件瓦器也能要一个人的命。瓦器贱,草木之人的命也不值钱。这些事,说起来只能叫人叹息欷歔。

龙大奶家,二十八亩地,有牛,还有拉磨的驴,算是富户。可也只有当家的老爷子吃饭使瓷碗。那碗,青白色,勾一圈靛蓝的边,出在古代烧制钧瓷的禹州。入腊月,才有人推独轮车叫卖,很贵,一升玉米换一个。别人都使瓦碗。大年初一清早,放罢鞭炮敬罢神,全家人吃饺子。小儿子的童养媳端碗出灶屋,不小心绊了拦门杠(过年时怕野鬼进屋,门口都放一根木棍,那叫拦门杠),摔一跟头,摔破了碗,饺子掉一地。皇年大节破了财,大不吉利。全家人都训斥她,还没拜堂的丈夫抄起拦门杠就要打。她哭着跑了,跑出大门,跑到村边,一头扎进菜园里的辘轳井,淹死了。捞出来后,冻成了硬邦邦的冰人儿。当时,大雪下得正猛,不一会儿,就遮盖了她瘦弱的身体,也掩埋了无处诉说的委屈。交新年,她才刚刚十三岁。打碎一个瓦碗,同时也残酷地了结了一个小女子的短短人生。那种碗,出在十八里外的汪家窑,卖瓦盆瓦罐的用上翘的扁担挑着,经常来叫卖,一升玉米能换四个。

冒五爷的便壶,使了三十年,从能扛百多斤豌豆的壮年,到脊背弯成一张弓的老翁,一直使,越老越离不了。那东西,刚买来时是瓦蓝色,渐渐变灰,变黑,最后变成了酽酽的荸荠色,里面结了厚厚的白霜,襻儿上手掂的地方磨得明亮。夜里,放床下,伸手就能提进被窝,不费力,不受冻。他说,没女人也得有便壶,女人能给你暖脚,不会替你撒尿。白天,搁院墙上特意留的洞里,睡觉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拿尿壶。去闺女家,打算住几天,也切切地用蓝布单子包了提上。有个偏方,说尿壶里的凝结物能治女人不会生孩子。有人买个新壶想换,他不换,说,这便壶是汪家窑的老窑匠烧的,活儿好,麦秸火烧三天三夜,熄火后焖三天三夜,出窑前井水泼三遍,再洇三天三夜。出了窑看着像熟铁打的,敲着有铜音儿。结实,使到老死也不会漏。老窑匠早死了,如今年轻人做的窑货,都像是纸糊的,不耐用。谁知,突然有一日,临睡前去提,好端端地竟破了,破成了八瓣儿——据说,是他孙子去邻家看娶媳妇,拾一个大炮,回来放,点着丢进尿壶,听到一声闷响,就把冒五爷的宝贝崩烂了。这恶作剧,没人敢告诉老人——那一夜,老爷子通宵无眠,越是没了便壶,越想撒尿,一次次起床,就冻出了病。每个夜晚都难熬,心里的煎熬比身上的病还重。想再买一个,可儿子去黑头山修水库,多天不回来,又不好给媳妇说,终于一病不起,痛苦地死了,死时,带着一个好大的遗憾。

记得,一个莲花落艺人唱过一段词儿:

庄稼人,是瓦缸,

缸里装的秕谷糠。

庄稼人,是瓦罐,

罐里装的红薯面。

庄稼人,是瓦碗,

碗里的稀饭照见脸……

饥饥荒荒度春秋,

老盆一摔万事休。

人一生使破好多好多瓦器。我记得,龙大奶家的院子大,总有亩把地,长几棵弯腰的老枣树,干上生了瘿状疙瘩的老槐树。院墙是泥垡子打的,墙头扣满瓦缸、瓦盆、瓦罐、瓦碗的碎片,雨冲风扫,十分干净,露出了陶制品本来的颜色,蜗牛在上面爬了银色的印儿,纵纵横横,蜿蜒曲折。那些碎片应是几十年来陆续扣上去的。陶片挡雨,泥巴墙几十年不倒。作为老盆的那个不大的瓦盆,是人一辈子消耗的最后一件瓦器。不过,不是本人使破的,是别人摔碎的,而且越碎越好。摔老盆,是乡村葬礼中的大事。外地,是孝子摔,摔老盆象征着财产继承的完成。我故乡,是孝子的老舅摔,如果没有老舅,则由族中的最年长者摔,摔老盆意味着宣告死者的一辈子已经结束,永远告别了使用终生的瓦器和瓦器一样的人生。

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经过“大跃进”、“食堂化”,农民家里没了锅灶,没了床,没了桌椅箱柜,甚至连屋门也摘去送进了炼钢炉。私人物品就只剩身上穿的衣裳,和随身带的打饭吃饭的瓦罐瓦碗。瓦盆、瓦缸、瓦瓮等等,因为没了用处,更因为主人成天在外“大炼钢铁”、“兴修水利”、“深翻改土”,集体食宿,久不回家,成了无主物,就渐渐没了影踪。没了人,没了家具器皿,更没了米面柴草,农家四壁空空,没了人间的烟火味和持续千年的生活气息。

办起食堂后,乡亲们确实吃过几天饱饭。玉米面、高粱面掺和一起蒸的杠子馍,每人每顿一个,蒸熟的红薯堆在箩筐里,抬到当院里,尽管随意吃,白菜帮子、芝麻叶做成的咸汤,想喝几碗喝几碗。老广弟兄仨,那一段最高兴,肚子吃得鼓鼓的,像扣上一口二号瓦盆。每日三餐,一敲钟(不是钟,是吊在墙上的生铁铸的半个车轱辘),男女老少就掂上瓦罐,拿上瓦碗,从四面八方走向食堂,吃罢,手背把嘴一擦,继续去“跃进”。当时,有一首“大跃进民歌”,虽不是佳作,却流传甚广:

公社办起大食堂,

大锅做饭分外香。

大米干饭浇鱼汤,

筷子一挑嘴一张。

“大跃进民歌”的特点是太夸张,或者说吹牛皮。我们村的食堂从未做过大米饭,乡亲们的瓦碗也从未在食堂沾过鱼的腥气。只有一次,死了一头老掉牙的瘦牛,熬一大锅汤,幸运者在瓦碗里可以捞出一片两片百嚼不烂的肉。

不久,就不能敞开肚皮吃了。馍饭都定量,红薯论秤称。而且,馍越来越小,饭越来越稀,红薯终于吃光。后来,只能清水煮野菜。最后,烟囱不再冒烟……

一九六〇年早春,在一座曾以出产做石磨的赭红色石头著名的小山前,我见识了一次万人大食堂的开饭场面。食堂办在山神庙里,并不宽大的大殿四周,支十几口大锅。没有烟囱,只在墙上挖个窟窿出烟。白的蒸汽和黑的炊烟搅和一起,模糊了庙宇的青砖碧瓦和五脊六兽。吃饭先排队,不是人排队,是瓦罐排队。据说,为了杜绝炊事员偏向自己的亲人和熟人,多打饭或打稠饭,才想出这个办法。但见庙前的开阔地上,瓦罐摆了几十行,每行都有几百个。我发现,能干活的男女劳力的瓦罐摆在开阔地的东部,老人、儿童的,则在西部,中间隔一条牛车路。我平生惟一一次见到这么多瓦罐,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有的碰了豁口,有的掉了穿提绳的鼻儿,有的破了后用绳子缀紧了裂纹。炊事员用木桶担来了午饭,用瓢舀进罐里。路东边的,每罐两瓢,路西边的,每罐一瓢。饭是黑黄色的汤,或许是黑豆面掺玉米面做的,不稠,下有从地里扫来的干红薯叶,不多。这顿午饭,只有这两瓢或一瓢稀汤,没别的。待所有的瓦罐里都舀进了汤,大殿屋脊上的大喇叭里传出一个操男人腔的女人的声音:“开饭喽!”人们走近各自的瓦罐,急急地捧起就喝。顿时,开阔地上一片呼呼噜噜的响声。很快,都把瓦罐喝个底朝天,且久久举空中,等罐底的汤水点点滴进嘴,而后,手伸罐内,刮罐壁上粘的残余,再嘬嘴里。吃罢饭散去,都步履蹒跚……看着这般情景,我心里直酸,想哭,虽然大喇叭里正唱着激昂的歌。

嗣后,那无数个摆成长队的瓦罐常常在我脑海浮现,又仿佛变成了一块块沉沉的砖头,重重压在心上。

陶,一个古色古香的词儿。但一具体为我的父老乡亲所用的那些器皿,就立马显得粗陋,寒酸。陶器伴随的是穷困,是粗茶淡饭,是清汤寡水,是食不果腹,是饿殍载道。

乡下人使用陶器的历史,是一部伤心史。

这部伤心史延续的时间太长。

正在写这篇文章时候,有客自故乡来,我问:“汪家窑是不是还烧窑货?”答:“去年熄火了。当然,各家都还有几个瓦盆瓦罐。等使烂,就没了。四猴家因为超生两胎,罚成了穷光蛋,娃子一大群,使的还是瓦碗,咱那儿叫黑尿泥碗,快成文物了。四猴就是冒五爷的孙子嘛。冒五爷就是当年那个提着便壶走亲戚的倔老头嘛。”

我的乡亲们终于即将告别“陶器时代”。这是个好消息。

2009年2月21日写毕

同类推荐
  • 亲爱,我想对你说

    亲爱,我想对你说

    那人一直某个角落等着你,在生命的这一刻终于等到你。一种美丽得无法抗拒的感觉。那还可能是一种牵肠挂肚,一种相知相惜,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痛。这,就是爱情。亲爱,我想对你说。寻爱,历经千辛万苦,但心甘情愿;爱中,耗尽心血,但满心幸福。因为我爱你。
  •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随笔集。本书记录的随感均来自作者平时念头闪现时而随手写在便笺上的文字。恰如幸运之手接住风中的纸屑,自然随意。作者用浅白的文字道出自己对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带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点滴感悟。这些一闪念的随感记录更忠实地反映了作者未加修饰、最原生态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启迪!
  •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初时期文学与文化转型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初时期文学与文化转型

    本书是有关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学、电影与文化的研究,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四篇文章,是讲清末“革命”话语的;第二部分的三篇探讨民国初期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的政治文化;第三部分的三篇关于中国早期电影与都市文化;第四部分讨论的是文学文本、类型与文学主体,最后两篇是谈张爱玲的,涉及1940年代欧美现代主义与本土文化的接受和挪用等问题。
  • 草木:古老的民谣

    草木:古老的民谣

    本书是关于乡野草木主题的散文集。每一种草木在作者的生命体验中都如同一首古老的民谣,歌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黄斌诗选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黄斌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热门推荐
  • 萌狐天降,仙君求抱抱

    萌狐天降,仙君求抱抱

    她林青青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只因旅行中被一只蓝色的小狐妖撞了,一不留神穿越了。更离奇的是穿越后的她,变成了一只手无缚鸡之力,还没有成精的狐狸?机缘巧合,她被竹九冬收养,倾慕之心渐渐生根发芽……闯祸时:“竹先生,那丫的对我意图不轨!快收拾他!”没钱时:“老鸨,我家竹先生美貌如花,正可攻,背可受,给个好价钱吧?”遇到美男时:“竹先生,我要嫁人了!快帮我把那美男绑来!”竹九冬忍无可忍,拍桌而起:“死丫头,老子养你这么大,是留给自己吃的!”她冷酷无情?蠢猪!快点擦亮你的眼睛,人家明明萌萌哒。她福利爆表?智障!被人整天叫“村姑”还福利爆表?她是白莲花?喂亲!拜托你点进来看看,看我怎么把你弄休克!
  • 英雄崛起默示录

    英雄崛起默示录

    白皓,一名典型半宅男,除了玩游戏看动漫就没有别的事情的“废人”,突然遭到神秘人的攻击,导致昏迷了15年,而就在这个“废人”醒来的时候,身边发生了许多危险超乎科学的事情,超能力者,改造人,生化人,变异,种种事情,而一切的一切都是阴谋!如果我还可以选择的话,我会选择不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但是!现在我已经肩负重任,给我的只有冲!和战斗!
  • 龙族血脉之祖

    龙族血脉之祖

    穿越异界。(本书有可能丢丢虐,但是保证是向美好发展的)
  • 我们是中国特警

    我们是中国特警

    一个想当军人却被迫考了医科大学成为优秀医生的女汉子军二代,最终还是成为了一名女特警。一名特种部队军官转业成为特警男神。三对来之不易的感情,一个优秀的六人特警团队,完成各项警务任务,工作中有喜乐有惊险,六人性格各异,幽默聪明高冷温暖霸气酷帅,有自己的小爱,也有对国家和群众的大爱。一个关于梦想、爱情、守护的特警团队,一群勇敢、坚强、执着、正义的特警;几个努力,幽默、坚持、温暖的特警;几段感动、振奋、惊险、虐心的故事。
  • 暗能量:少年异能者

    暗能量:少年异能者

    宇宙中蕴含着大量的暗能量和暗物质,因此有人推测暗能量究竟是什么,而星宸所在的这个星球就是暗能量物质化出来的,这个星球上大部分都是身怀异术的人。许多年来,总有人对暗能量暗物质进行研究,但始终未果。正在这时,少年星懿突然失踪,他的失踪,是否跟暗能量有关?
  • 傲视狂龙

    傲视狂龙

    据传说在古老的华夏有一个特殊的种族,他们的叫战族,他们与天搏命,寻找打破天际玄机,长生不老之术,而龙家便是战族的后裔——龙战——龙族后裔,在一次任务中浴火重生,重生后的龙战决心要改变自己,狂龙傲视、猎艳寻美一段香艳而又热血的新生活已经开启!
  • 柠檬树下醋精男神

    柠檬树下醋精男神

    林一纯高考完后,把自己写了三年的日记本给了杜原博。就好像偷偷喜欢了他三年,应该有个结局。可当晚就遭到了婉拒。之后,她决定忘记杜原博。进入大学,她一边学习知识,一边在网上发布小说来赚取生活费,她一直有个成为作家的梦想。当她以为一切尘埃落定时,却意外发现杜原博与自己在同一所大学…………
  • 轮回仙踪

    轮回仙踪

    重重巧合,原住民误入轮回世界;不知剧情,不明捷径,却拥有意外强大的仇敌;投身于血火之中,游走与生死之间,所为的,不过是回家……而已。
  • 楚遥

    楚遥

    江湖一个从未停息过的地方,一丝风吹便可引的鸿雁惊飞
  • 铁与银

    铁与银

    当同胞饱受压迫,当人间的伤害触目惊心,当生命不再受到尊重,可以如同牲口一样买卖。这一次,灭世的危机真正来临,谁又能成为传奇的臂膀?我们,能否像过去的丰碑一样,挺立起人类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