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18500000021

第21章 个人社会化(3)

工作单位一般是指个人在社会结构中从事某一职业所归属的社会组织。当个人完成了青少年期的基本社会化,准备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时候,他往往首先要加入到一个工作单位中,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开始,意味着一个人经过早期社会化之后进入了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新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结束。在这一阶段,个人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单位中度过的,不仅工作成了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且同工作单位中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也成为主要的社会相互作用的内容。因此工作单位无疑也是个人开始新的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影响主体。人们在工作单位的社会化首先表现在学习职业知识、技术和规范,其次是个人要在这里建立并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工作单位,个体必须学会调适自我理想和个人利益,以适应工作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作为一种组织机构,工作单位对个体的社会化体现出更为明显的社会性、现实性和规范性,比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社区更加严格,要求人们付出更大的责任心,有更清晰的角色意识。

三、社会化的类型

社会化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个体往往要经历各种类型的社会化,才能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社会学者们一般把个体一生中所经历的社会化划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基本社会化

基本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个人社会化的初级阶段,也是社会化最主要的内容。基本社会化从个体诞生开始,直到个体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时候为止,它是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本质体现过程。正如前面讲社会化内容时所提到的,个人在基本社会化中主要学习和掌握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交际语言、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等,将社会文化、价值标准内化,建立行为和评价系统,正确评价他人的角色和观点,学会将要承担和扮演的各类角色,并初步形成自己的人格特质,能对自己和社会负责,开始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参与社会生活。基本社会化主要是通过家庭、邻里、幼儿园和学校来进行的,对个体而言,它是基本的却也是至关重要的社会化阶段。正由于此,目前学术界对整个社会化的探讨也主要是围绕这一种社会化类型来进行的。

2.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是指继基本社会化之后的成年人的社会化,它从个人完成基本社会化的时候开始,一直到他离开世界时才结束。继续社会化与基本社会化首尾相接,贯穿了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继续社会化之所以必要,是因为:(1)基本社会化的内容较为简单,且个体的生活经历较少,而一进入成年期,生活和社会关系都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个体许多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从而使个体感到不适。为此,个体必须通过学习、实践,才能熟悉和胜任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2)社会的急剧变迁,包括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的变迁等,使基本社会化的许多知识、技能和观念变得陈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可见继续社会化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成年人包括老年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并对减少变革时期的社会震荡、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继续社会化主要通过成人教育、职业培训、业余学习和专业进修等途径来进行。

3.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社会化过程,它是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适应和文化内化的过程。它意味着个体放弃了原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并确立起新的人生目标。一般而言,个体通过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就可以逐步适应日常社会生活的需要,就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来安排自己及家庭的生活,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有一些个体未能实现理想的社会化,从而需要接受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人们自觉地转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以适应突然改变了的生活环境,这属于主动再社会化。例如,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现代高科技、信息网络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要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使人们很难完全拘泥于传统的生活和行为模式,相反,从家庭到社会训练,一切都将在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的支配下进行。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变迁着的社会,人们必然要经历再社会化过程,接受现代社会文化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另一种是指特殊的、带有强制性的社会化,其教化对象是越轨者,发生场所通常是在全面控制机构中。全面控制机构是为了从根本上改造一个人的人格、价值观与自我认同,而将其一天24小时都完全置于管理人员的控制之下的场所,如监狱、工读学校和劳教场所等。最明显的再社会化是对罪犯的教育和改造,即迫使罪犯放弃他们原来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接受社会所承认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最终转变成符合社会期望和要求的合格的社会成员。

第三节社会化的重要理论

一、社会心理学派

社会心理学派对社会化研究的历史最为悠久。它从个性发展角度来研究社会化,认为社会化就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有个性的人。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库利和米德是这一学派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对社会化过程中人格和自我意识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这一基本问题非常感兴趣。

1.库利的“镜中我”

库利是最早提出自我发展理论的社会学家之一,他首创了个性是通过社会相互作用而发展的社会学观点。库利社会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镜中我”,“镜”指的是社会,即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人对我们自己的行为的反映,而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感觉就产生于这种反映之中。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反映来了解我们自己的。例如通过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我们才知道自己是漂亮的还是丑陋的,是受人尊敬的还是遭人鄙视的等。库利最先注意到初级群体在个性发展和个体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家庭就是这样一个最重要的初级群体。在家庭中,孩子对他们父母的意见抱有“同感”,由此而形成自我意识。他还认为,人们在童年期形成的自我概念比在后来生活中形成的自我概念更稳定、更持久,因而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也更重要。

2.米德的“主我”和“宾我”

在库利之后,米德进一步提出,把别人的态度内化,并能按照社会上其他人的一般期待来判断自己行为的过程就是社会化过程。米德把自我区分为“主我”和“宾我”,“主我”是本能的、自私自利的、任性的和未经社会化的自我,而“宾我”则是了解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社会期望的社会化了的自我。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主我”富有创造性和独特的性格,对他人的态度作出反映,而“宾我”则是自我的社会方面,体现了他人的态度。作为整体的自我则是把普遍性的他人有规律的态度与个体行动者不可预测的自发性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尽管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但每个人又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这个世界作出反映。

按照米德的看法,要想意识自己,就应自己把自身作为一个客体来体验,而要使这种体验成为可能,就必须能够“采取他人的态度”。也就是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从外部观察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积累与他人接触的社会经验,这也正是自我的形成过程。米德把自我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精神的发展程度还很幼稚,只能对特定个人的特定行动的经验进行个别的组织化,在这一阶段,自我的社会化还不充分;进入第二阶段后,精神的发展更趋成熟,可以开始作为自己所属共同体中的一个成熟的成员进行活动。同时,自我终于通过所属共同体整体的即“被一般化的他人”的态度组织化而形成,这个因一般化的他人态度的组织化而形成的自我有一部分是宾我。也就是说,米德所说的宾我就是一般化的他人的内化。例如,当某一行动主体所属的共同体具有一定的业已确定的习惯、制度和规范时,他的宾我便由此决定,共同体的约束力越强,自我内部的宾我便越占优势。但宾我并非自我的全部,自我的另一半是主我,主我则不受外部他人的约束,具有独创性和革新性,它是能够进行主体性再组织化的自我部分。有学者认为,米德的全部理论是想用社会来解释宾我。虽然他认为宾我的原则不外乎是服从被一般化的他人,但却没有解释什么是主我的原则。米德只是使用不受他人约束的、革新的和创造性的词汇来消极而一般性地表述主我的行为原则,而并没有指出主我所依据的积极而且具体的原则。米德的理论主要强调社会先行于个人这一方面,也就是“自我社会说”,即把焦点集中在宾我概念之上。但他也充分意识到,如果只强调这一面,结果将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片面化,因此,为了反映单以自我社会说所不能包括的方面,便通过设立主我概念来加以补充。但在他原来所注重的自我社会说的理论中又无法找到解释驱动主我的原理的概念工具。而要寻找这样的概念工具,就不得不提起与米德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但又互无接触的弗洛伊德。

二、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也十分重视社会化过程中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与埃里克森(Erik Erikson)。与社会心理学派的区别在于,库利和米德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而弗洛伊德则看到这两者之间更为基本的是冲突,他认为,我们越是文明,就必定越不幸,因为,文明的生活要求我们去压抑许多深层次的生理欲望。库利和米德把自我解释为一种社会的产物,并强调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的重要性(请参阅第四章社会角色中有关米德自我理论的介绍),而弗洛伊德则强调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生理基础和情感的力量,认为我们大量的心理活动产生于无意识领域,这是我们的意识和理性难以进入的区域。

1.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弗洛伊德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把人的人格或者说把“我”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生物的我,它是个人在出生时以及一生中表现出来的自然驱动力的来源,包含无意识记忆和生理的、心理的冲动,尤其是性冲动。有学者认为,对本我的强调,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重要标志。幼儿的“我”几乎完全是由本我组成的,但在社会化过程中,儿童通过与他人的社会相互作用,逐渐知道了本我并不总是得到满足,而且必须加以限制,于是“自我”出现了,它是“我”中自觉的成分,也可称为意识我,它理智地试图在社会环境的需要与本我的自然驱动力之间求得平衡。可见弗洛伊德的自我与米德的自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米德的自我分为主我和宾我,而弗洛伊德的自我是本我、自我和超我这种三分法中的一个。“超我”则大致相当于米德的宾我,即对社会中习得的“应该如何”和“必须如何”的内化,是对人格的审查、意识和社会监控。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在超我和本我之间扮演着一个中介角色,大多数情况下,它都处于无意识之中。在他看来,只有人格的这三个部分终其一生都是和谐的,一个人才能获得心理健康。

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助于说明本我、自我和超我各自的功能。想像一下,逛了一天街的你,非常劳累,幸好上车之后抢先占到了惟一的一个座位,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这时,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蹒跚着来到了你的座位旁边。你想给这个孕妇让座,可你又确实非常疲倦。这时,你的本我也许就会要你再坐一会儿,先让自己休息好再说。而自我则可能考虑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你,他们会不会说你太没有公德心了。超我则可能会提出关于你的行为的道义与正当性的问题,我难道没有责任向一个孕妇让座吗?最后的结果是,你可能会极不情愿地站起来,把座位让给旁边的孕妇。

正如前面所说,米德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歧是很大的,尽管米德的宾我和弗洛伊德的超我是极为相似的概念,但弗洛伊德的本我则是他独有的概念,米德那里没有与此相应的概念。米德的主我虽然在自己依据自己的主动精神去行动这一点上与弗洛伊德的自我有相对应的一面,但两者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弗洛伊德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者的攻击,许多学者都认为,他的理论太过于强调生物因素对人格塑造的影响,而对社会因素强调不足;他声称儿童在基本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终其一生而不变,这也过于绝对化了。尽管如此,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理论以及他关于儿童期的事件对后来生活的影响的看法,都被人们广为接受,且经久不衰。

2.埃里克森的认同危机

同类推荐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张邦邦新闻作品集

    张邦邦新闻作品集

    前几天,邦邦传来了他的《新闻作品集》电子版,让我看一看,写篇序。我打开电脑看起来,觉得不少稿子读来饶有兴味,读着读着,不时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对问题的思索,进而在回忆与思考中受到启发。为什么这些写在二十多年前,十多年前,晚的也是五六年前的新闻稿没有时过境迁、味淡色褪呢?
  • 课堂密码(第二版)

    课堂密码(第二版)

    《课堂密码(第2版)》就是想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大家尽其所能地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因为只有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才可能被我们深入研究,我们才可能根据研究成果,改造自己和他人的课堂;而那些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虽然会让我们很兴奋、很激动、很崇拜,但并不会对我们的课堂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真正的课堂密码,并不是可以启动核爆炸的按钮,也不是可以打开保险柜的密钥,而是一种对待课堂教学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法。
  • 教育与美好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这部教育名著篇幅不长,除一个简短的引言之外,总共十九章,分三篇。该书的前两章构成了第一篇,综论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目的。民主可以说是罗素教育思想的一条门槛式原则,他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所追求的未来的教育体制必须给每个孩子提供现有的最佳机会”,“如果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普及,我们就无法将其视为令人满意的”。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他对传统的教育理论、英国贵族式的传统教育特别是公学制度多有反思和批评,希望采用蒙台梭利等现代教育家摸索出的理论和方法破旧立新。不过,他并未一概否定古典人文教育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而是指出这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方法上有所改良,“人类知识的总量和人类问题的复杂性正在不断增长,因此每一代人都必须为了找时间学习新东西而改进其教育方法”。罗素推重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自由。他认为,绝不能像旧时那样通过恐吓、强迫甚或体罚来管束和训导儿童,而应该培养儿童的自律和主动。一方面要借助现代心理学知识来把握和利用儿童的心理特性,另一方面要传授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来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品性和美德的养成绝非依赖外在强制,也不能诉诸意志控制,而是取决于儿童早期确立的良好习惯,“好习惯几乎可以自动产生大部分美德”。在罗素看来,理想人格的基础是活力、勇敢、敏锐和理智等四种品性。他特别指出,传统教育的一大缺陷是轻视理智,而没有理智,“教育者们常常因为热衷于灌输所谓的正确信念而疏于对理智的训练”。即便时至今日,这样的提醒仍旧值得我们谨记。第二篇包括十一章,考察的主题是品性教育,即道德教育。罗素对此所作的讨论是异常全面而具体的,他的许多见解尤其可以供中国的家长们借鉴。例如,他认为,道德训练应该在婴儿的出生之日就开始,这样最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即便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也要把他当作一个将会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的人来尊重。不能为了贪图一时便利或照料孩子的乐趣而牺牲他的未来”;例如,要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学习操作性或控制性的技能,而非通过跟他人进行身体竞争”;例如,父母的关爱是孩子应得的权利,而不是一种需要偿还的债务,父母对子女的回报“应该当作纯粹的额外收获而怀着感激之情去接受,就像春天里的好天气,而不应该将其作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来期盼”。第三篇共六章,罗素探讨了智力教育。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要限制乃至排除道德因素对智力教育的影响,“在道
  •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第一本真正切入研究英国私立教育体系的中文著作,一部关于英国私立学校的研究性报道集。主要提出这样五个问题,多元化、帮助小孩走向社会、体育、批判性思维、公民教育和精英教育。
热门推荐
  • 不良女配

    不良女配

    第一恶毒女配?什么鬼?为什么人家穿越就是名媛淑女,贵族千金,为什么她却穿越成玛丽苏小说中的恶毒女配,还是活不到结局的那种!男配角你的眼睛别看着我,你的心应该属于白莲花女主!霸道总裁,你好,我就是单纯的想做一个路人!白莲花女主为什么不按套路出牌变成了心机婊?不争不抢为什么都不放过她?本宝宝真的只是想活到最后一集而已啊!既然如此!就别怪我,扑倒男神了,腿一勾,手一伸,壁咚在床。“唔,宝贝,你好热情……”别发出奇怪的声音啊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坤灵录

    坤灵录

    世间善恶总有人为之,原本为善者做善事,为恶者做恶事,但善者不为善事,到头来却把善事压给为恶者。始祖给予万物生命,到头来却被封印,有人去救,却被天下人唾弃。更何况救始祖之人的目的是始祖的力量呢
  • 万古瞳族

    万古瞳族

    瞳族,一个自开天辟地就存在于世的古老种族,在历经成千上万代的传承中无可奈何走向没落。好在天不绝人之路,瞳族辉耀强势崛起,带着崭新的瞳族重新屹立于世界种族之林,掀起席卷神域全境的命运之战。欺辱?那我就十倍百倍偿还!反抗?那我就血腥镇压!没落?那我就让它重返荣耀!
  • 道神绝

    道神绝

    大道漫漫,世人皆攀道而行。有人以问道之心、大道之音换来除掉天地敌人的神绝身份。可三百年后,他们决定毁掉神绝。
  • 原来你还爱

    原来你还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住着一个不可能的人,那个人路过了青春的一阵子,却会在记忆里搁浅一辈子...伊人和柯晟他俩的爱情经历了十年的洗涤,还存在吗?他们是否还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就算时间回不到最初,我也希望能走到最后...
  • 季羡林文集(全14册)

    季羡林文集(全14册)

    季羡林图文典藏版,首次公开多幅珍贵照片与手稿,本套装包括:病榻杂记、大师远去、对号入座、行者无疆、集外集、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清华园日记、人生小品、天竺心影、我和北大、一花一世界、因梦集。
  • 我有一个混沌世界

    我有一个混沌世界

    一名从小被父母遗弃的少年在十岁的时候知道了自己前世的来历,之后就创立诸天诸界第一商业的朝代。此文为仙侠,位面,种田流。
  • 驭雷魔姬:我就是豪门

    驭雷魔姬:我就是豪门

    她本是全球金榜第一杀手,却离奇穿越附于废物之身,玩弄我是吧?百倍欺负回去!驭魔法,驾仙兽,持神器,傲世玛法,凤凌天下,这一切对于她来说都是寻然。而他爱她亦如此!世间所有皆可为她取!可她却想要玛法大陆各国美男,唔苍天......这个可以有吗?
  • 黑洞里的故事

    黑洞里的故事

    一个地球青少年由于飞船失事,进入了黑洞里,发现这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