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42500000035

第35章 道家的养生哲学(1)

大而言之,中国养生学有五大家派,即儒家养生学、道家养生学、医家养生学、道教养生学、佛教养生学。在此五大家派中,道家养生学无疑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道家养生学主要指原始道家老庄的养生理论,当然也可以推而广之,涵盖秦汉乃至魏晋新道家的养生学说。在历史上,由于道教学者宗祖老庄,特别是以老子为教主,致使造成道家和道教混而不分的局面。现在,中国哲学史界专家学者已就道家和道教哲学作出明确的区分,就二者之承继关系作出具体的说明,但是否也必须对道家和道教养生学作出区分,对二者之承继关系作出说明,人们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识仍旧十分模糊。

在笔者看来,道教养生学固然承继道家养生学而来,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道家养生学,也就没有道教养生学。但就其内涵、旨趣和追求来看,二者实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中国养生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养性和养命或修性和修命两个方面的话,那么,道家学者注重的是其养性或修性的方面,而道教学者注重的是其养命或修命的方面。用养生学、气功学的专门术语来说,道家的养生主张或可称之为性功,道教的养生主张或可称之为命功。不过,这里所谓修性和修命、性功和命功的区别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道家学者并非完全排斥养命、修命,他们也追求长生久视,尽其天年;而道教学者也并非绝对排斥养性、修性,他们甚至明确提倡性命双修。因此,把道家和道教、修性和修命、性功和命功截然对立起来也是不合适的。

道家养生学是道家学者贡献于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照笔者的考察,道家学说中的养生思想至少体现在养性、养气、主静、制欲等一些方面。

一、养性说

养生首在养性,这是道家养生学的精髓。

所谓“性”,指人性或人的本性、本质,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质的规定。关于人性的认识的展开和深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的人向社会的人的转化,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强化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如果说西方先人比较早地开始对自然事物的本质的探求的话,那么,中国古代先人则是比较早地开始了对人类自身本质的追究。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性的论述十分丰富,不论儒家、道家,还是道教、佛教,都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人性论资料。正是基于对人性或人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先哲提出了具有养生学意义的养性说。

总体上看,道家的人性论可以归结为一种自然主义人性论或自然至善论,道家的养性说可以归结为“因性”说或“全性”说。

早在春秋末期,道家始祖老子即已开始探索人性和养性问题。老子虽没有直接提出“性”或“人性”的概念,但通观《老子》八十一章,不难看出,它实蕴涵有老子对人性和养性的不同于其他家派的独到见解。庄子的人性论和养性说则是对老子的承袭和发挥,与老子的看法并无二致。与其他家派一样,老庄的养性说也是建立在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论述老庄的养性说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其人性论作一总体的把握。

在笔者看来,老庄所论人性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自然性。

老庄认为,人的本性在其原始性、先天性、自然性,它是自然而然、不待人为的,如若加上外在人为的成分,必使其受到伤害。老子强调,人性的本质正在其天真未凿,不容丝毫人为的损益。庄子强调,人的本性与外在的后天的人为截然两立,他具体指出有五种情况导致人性的丧失,一是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是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是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是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是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此五者,皆生之害也。”由此,我们称老庄的人性论为人性自然论,它与儒家突出后天环境和人为努力在人性之完善和改造中的作用的观点可谓大异其趣。

其二,超善恶性。性无善无不善说,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说,有性善有性不善说,性善说,性恶说,这是先秦时代道家而外的几种主要的人性论观点。凡此观点均陷入人性善恶之纠葛之中。特别是孟子的性善说,以仁义礼智来规定人性,毋宁就是将人性归结为一个道德性。与此径庭有别的是,原始道家老庄讲究人性的超善恶性、超道德性。他们公然反对把主观的善恶观念和传统的道德范畴引入人性领域,以之论说人的本性。他们尤其反对以仁义来规定人性的内容,庄子说:“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指孔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这就是说,物和人均有其所以然者,物之所以然者即物之“固然”,也即物之本性;人之所以然者即人之“固然”,也即人之本性;人性和物性一样,它是超乎善恶、超乎道德之上的,仁义非但不构成人性,反是伤性、戕性的。

从自然性、超善恶性的人性观出发,老庄提出以“因性”、“全性”、“反其性而复其初”为宗旨的养性说。在老庄看来,要做到“反其性而复其初”,首要的一环在弃绝仁义。用仁义来规范和指导人之行为,过一种合乎世俗道德的伦常生活,乃是儒家所竭力倡导的。道家老庄反乎此。他们认为,仁义乃外在之物,与人性自然的原则相悖,用仁义来规范和约束人之行为,实是对自然人性的桎梏和戕害;道德伦常生活并非养性所必需,人应该过一种无计划目的、无外在道德束缚的自然生活。老子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仁义礼智不过是大道丧失、人性丧失以后才出现的道德现象,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宏扬仁义礼智,实施道德教化,只能使人性失而不得复归。因此,他要求人们摒仁弃义,绝贤去智,以使性反其初。庄子更是给予儒家的所谓仁义道德以猛烈的批判,他指出:“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仁义礼乐乱人之性,不是什么吉祥之物。故他主张“退仁义,宾礼乐”,以保证人性的自然发展。后来魏晋“竹林名士”阮籍和嵇康提出六经和仁义“残生害性”的观点,从其思想渊源来说,正是继承老庄“攘弃仁义”的观念而来。阮、嵇认为,以六经和仁义为主要内容的“名教”根本就是背离人的自然本性的。嵇康说:“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故仁义务于理伪,非养真之要术。”以为推崇六经,宣扬仁义,只会损害人性的完整和纯真,束缚和阻碍人性的自然发展。所谓“抑引”,即以封建“名教”改铸、抑制、桎梏人性。故他们强调“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主张“兼而弃之”,以摆脱其对人性的束缚和桎梏。

如果说摒仁弃义仅是道家养性工夫的消极步骤的话,那么,“因性”、“顺性”则是道家养性工夫的积极措施和正面主张。老庄从人性自然之认定,而主自然至上,强调在人的自然本性之神圣性面前,人们惟有因性而行、顺性而动,才是正途。而所谓因性而行、顺性而动,也无非是任人之原始纯真本性自然伸发、自然展露,不加丝毫人为的干扰和阻隔,这也就是听其自然,不淫其性,不迁其德的意思。在老子那里,“因性”的根据是“因道”。换句话说,“因道”构成“因性”的内在依据,“因性”乃是“因道”之内在涵蕴的逻辑展开和直接伸延。

而道作为规律法则就是自然无为,“因道”就是按照自然无为的原则行事处事,进而“因性”不过是自然无为原则在人的养性活动和过程中的推广和运用。庄子则说:“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跛;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认为合、枝、长、短等等都是事物的本然性状,依乎事物的本然性状,方致不失其性命之情,“无所去忧也”;否则,逆性而行,妄自作为,硬将合者分离,枝者骈联,长者切短,短者接长,必将适得其反,作茧自缚,所谓“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是也。物性如此,人性也不例外。庄子进而将因性顺性看作是“与天为徒”,将背性逆性看作是“与人为徒”。他主张“与天为徒”,顺随人之性命之情,摒斥“与人为徒”,超出人性规律之外以人灭天。

老庄的因性顺性观念体现了他们对人性规律的认识和尊重。这种观念在养生学上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和价值,故它对后世思想家和养生家影响巨大。如具有浓厚道家思想倾向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指出:“性者万物之本也,不可长,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地之数也。”认为人性所受于天,不可变,不可易,不能革,不能移,而只能“因其固然”,“因人之心”。它反对“不论人之性,不反(返)人之情”,而提倡“利于性者取之,害于性者舍之。”以“通乎性命之情”。这种主张显然近同于老庄所论任人之本性自然发挥。魏晋玄学家王弼也指出:“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认为物性和人性均在于其自然性,于此自然性只可因之顺之,不可为之执之;因之顺之,则“物全而性得矣”;为之执之,则必败必失。

按照道家的思维逻辑,摒仁弃义、因性顺性不过是养性之手段和途径,“全性保真”才是养性之目的所在。“全性”,顾名思义,指保全人的天性或本性;“保真”,也称“贵真”。庄子说:“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谓“真”即道之精信之表现于人者,它得之于道而内存于人,作为精诚之极至,它构成人的自然原质。这种内存于人的自然原质,老子曾用“婴儿”来作喻形容,庄子则直谓之为“真”。因而,“保真”、“贵真”也就是使人之精诚的自然原质“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庄子又说:“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强调随顺自然而保持人性的纯真,心性清静而容人容物。依老庄的意思,“全性保真”不仅可以使人形体健全,更重要的可以使人精神充足,从而完身尽年,“通道达道”。老庄把“全性保真”作为养性的终极目的来追求,认为不能“全性保真”,“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不难看出,老庄虽不完全排斥人的形体的修养,但他们更看重人的精神的修养,他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人的精神生命的培养与物质生命的培养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二、养气说

“气”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哲学和养生学范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已出现“气”的概念。据考证,在殷周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已有“气”字。不过,这时所谓“气”尚不具有哲学和养生学的意味。

直至西周末年,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的昌明,宗教神学发生动摇,天帝至上观念出现危机,人们开始用“气”的观点来说明某些自然现象。如《国语·周语上》记伯阳父说:“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论及气的变化流转与地震现象及与社会人事之间的关系。又如,《左传·昭公元年》记医和之言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这里,不仅以“六气”说明“四时”、“五节”、“五味”、“五声”等自然现象的出现,且也以“六气”解释寒疾、热疾、末疾、腹疾、惑疾、心疾等各种人体疾病的成因。从这种论述中已可见出“气”的物质性、多样性和变动性,见出“气”之作为哲学和养生学范畴的初始含义。

西周以降,人们关于“气”的论述愈来愈多,使“气”的理论愈来愈丰富或丰满。从哲学自然观的角度看,有所谓精气说、元气说、气本论、理气观、道气观等等;从人体养生学的角度看,有所谓养气说,而在养气说中,又有种种不同的意见。遗憾的是,近年来,时贤们关于气论的探讨还只局限于中国古代气论发展的来龙去脉的历史考察和其哲学意义的揭示,而忽略于对气与养生关系之认识和养气说的系统论述。

在中国文化中,气显然不只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或自然观范畴,同时,它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学或养生观范畴。可见,从自然观的角度论述“气”概念的历史发展,揭示“气”概念的哲学意义固然必要,但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养生观的角度探讨“气”概念与养生之关系,揭示出“气”概念的养生学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中国古代气论的丰富内涵和巨大价值。无疑,对道家气论我们尤其须作如是观。

道家学者普遍重视和提倡养气。他们所论养气以其对气作哲学的理解和把握为前提。因此,在论述道家养气说的具体内容之前,仍有必要对其气论的哲学意义作一总体的概括。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共三章,分别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写作原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的重大意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百孝经

    百孝经

    本书主要说明了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在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本书是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热门推荐
  •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穷苦孩子早当家

    穷苦孩子早当家

    “啥?全国赛,不去,没劲!有钱!在哪,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义不容辞!”“啥?世界大战,不去,没意思!有钱!为了爱与和平,我银河的有钱人必须去!”“啥?有人要我输,哼,找打!给钱!我输了,啥时到账?.......
  • 邪帝狂宠:废材四小姐

    邪帝狂宠:废材四小姐

    一代天才遭背叛堕落,一朝重生天才变鬼才,欺她者,她誓必回归复仇!强者路上,意外被传说中的嗜血邪帝缠上,从此她的背后多了一个人。“给你两个选择,我动手还是你自己动手。”某女看着曾经欺负过她的人冷冷说道。这时某邪帝出现随意一挥手那人从此永远消失“这种事不用熙儿你操心,为夫来就行了,不如熙儿操心一下你我的将来如何?”某女“......”
  • 弘赞法华传

    弘赞法华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气复苏下的无限剑制

    灵气复苏下的无限剑制

    第一次穿越,第一次有了系统,这两件事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幻世皇妃

    幻世皇妃

    黑暗中重生,唯有越发强大才能永存!千寻:我有我的信仰,不容许任何人侵犯!
  • 诸界餐厅

    诸界餐厅

    新书《我有一栋游戏屋》发布,求支持求 某一天。“这个位置是我的!”“狗屁这个位置明明就是我的!”“小子,你敢打我!”“打你怎么,老东西?”远处一位新来的客人十分震惊的看着这俩人在打架,新来的客人走到老板身边,问道:“老板,这两人在你的店里打架,你不管管吗?”张浪:“顾客就是上帝!”新来的客人:“什么意思啊?”张浪:“上帝之间的诸神之战,岂是我一个小小的凡人能够插手的。”新来的客人:“那要是他们都不给钱呢?”张浪默默的从储物戒指当中拿出了方天画戟,淡淡的笑道:“少年,你听说过诸神黄昏吗?”
  • 快穿:一号虐渣计划

    快穿:一号虐渣计划

    为了改变命运,林小菲加入系统,从此天高任我飞,脚踩渣渣,手拎渣渣,让他们化作自己的经验点。林小菲站在高岗,大喊一声,渣渣受死吧。邪魅教主、腹黑明星、狂妄谪仙、妖孽书生……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只是这个一直跟着自己跑来跑去的人是谁。林小菲泪奔,她是来虐渣渣的,不是来谈恋爱的,那谁,离我远点好嘛~
  • 神秘空间

    神秘空间

    2025年一款名为《神秘》的游戏横空出世,这是一场横跨地球所有物种的进化之旅,无垠的幻想,暗藏的危机,都终将降临现实,神秘空间,未知旅途,你,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