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379800000144

第144章 大种蕴第五中大造纳息第一之三

诸四大种依何定灭。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显诸佛出现世间有大功德故。如施设论说。赡部洲边绕大海际。有转轮王路广一逾缮那。诸转轮王若不出世水所覆没无能游履。若出世时海水周减一逾缮那。此路乃现平饰清净底布金砂。栴檀香水自然洒润。轮王每欲巡此洲时。导从四军而游此路。如是诸佛未出世时。无有能依诸根本地断烦恼者。若佛十力大****王出世间时。根本地现平等清净。布觉分砂洒戒定水。佛与无数那庾多眷属。依之趣入无畏涅槃宫。问此中云何显佛出世有大功德。答佛不出世此问尚无况有能答。如佛昔在室罗筏城住誓多林。时有苾刍名曰马胜。是阿罗汉。独于静室作是思惟。诸四大种何处永灭。为欲知故入胜等持。即以定心于誓多林没。欻然出在四大王众天。从定而起问彼天众。诸四大种何处永灭。天众答曰。我等不知是四大种何处永灭。然我所事四大天王。智慧威德并皆殊胜。彼或能了可往问之。尊者即时诣四王所。作如上问皆曰不知。复共仰推三十三天众。三十三天众复。推帝释。帝释仰推夜摩天众。夜摩天众推苏夜摩天子。苏夜摩天子推睹史多天众。睹史多天众推珊睹史多天子。珊睹史多天子。推乐变化天众。乐变化天众推妙变化天子。妙变化天子推他化自在天众。他化自在天众推妙自在天子。妙自在天子推梵天众。如是尊者遍问欲天竟。不能知大种灭处。欲往梵世入胜等持。复以定心自在宫没。梵众天出。从定而起作如上问。梵众咸曰。我等不知有大梵王。是梵大梵作者化者。为一切父自在生育。具大威德无与等者。无有不见不了不识。彼定能知仁应往问。尊者即问大梵所在。梵众答曰。我亦不知大梵天王定所在处。仁欲见者随处谛求。即有光明于中而现。尊者马胜遂发诚心。愿大梵王于此众现。应时大梵即放光明。便自化身为童子像。首分五顶形貌端严。在梵众中随光而现。尊者前进问曰。大仙诸四大种何处永灭。梵王不达作矫乱言。苾刍当知我是大梵。是自在者作者。化者。生者养者为一切父。此是谄诳所发语业。尊者告曰。我不问仁梵非梵等。但问大种何处永灭。尔时大梵知此苾刍非矫乱言卒能酬遣。便执两手引出众外。此是谄诳所发身业。出众外已谢尊者言。我实不知大种灭处。然诸梵众咸谓我是自在作者无不知见。若我众中云不知者。是诸梵众便见轻蔑。尊者自失近舍如来。远劳见问致无所获。今可速还诣佛请问。如佛所说应正受持。马胜既闻梵王推佛。欢喜辞退复入等持。即以定心于梵世没。欻然还出誓多林中。从定而起整理衣服。往世尊前恭敬作礼。问四大种何处永灭。尔时世尊为说不见边际鸟喻云。汝亦然乃至梵宫遍请所问。不得边际还至此中。犹如彼鸟不得边际。然汝所问不合问仪。随此而答亦乖答理。汝欲问者。当如是问。

四大与短长  细粗净不净

于何处永弃  名色灭无余

此问随顺应如是答。

识不见无边  周遍广大性

更无余广大  能映夺此者

四大与短长  细粗净不净

于是处永弃  名色灭无余

有说。此中佛说圣道。世尊于此说识声故。有说。此中佛说涅槃。以说无边识不见故。若无佛出世说正法者则虽梵王亦多愚惑。若佛出世宣说正法则八岁勤策亦能解了。设有来问长老知耶。诸四大种何处永灭。彼若诵持大种蕴者。即言依四定或依未至灭。世若无佛此等便无故。佛出世有大功德。

诸四大种及所造色依何定灭。答依四定或依未至灭定。或名道或名行迹。或名对治。或名作意。义无差别。灭或名断。或名离染。或名为尽。或名离系。义亦无别。昔于此部有二论师。一名时毗罗。二名瞿沙伐摩。尊者时毗罗作如是说。此中但说永断无余断。无随缚断。无少分断。无影像断。说圣者断非异生断。说圣道作用。非世俗道作用。所以者何。依七依经以立斯论。彼经但说根本地故。无有异生。或诸圣者依根本地起世俗道能离染故。尊者瞿沙伐摩作如是说。此中但说永断无余断。无随缚断。无少分断。无影像断。此说应理。余则不然。所以者何。此中通说诸圣者断。及异生断。圣道作用。及世俗道作用故。问依七依经以立此论。彼经唯说诸根本地。无有异生。或诸圣者依根本地起世俗道。能离诸染云何说通。答由此故言阿毗达磨是诸经镜灯焰光明。诸契经中未宣说者此中宣说。未示现者此中示现。经说有余。此中无余。经说有异意。此中无异意。阿毗达磨中言多尽理。由此经论二说善通。

大种造色依四定灭者。谓依四静虑依未至灭者。谓依初静虑近分。及静虑中间空无边处近分。此中静虑无色近分。静虑中间皆名未至。并未能入胜根本地。而能现前断烦恼故。问契经唯说根本名。依何故此中说依未至。有作是说。此中应言依四定或未至灭。不应言依未至。而言依者有何意耶。此文再说根本地故。依四定者说四依定。依未至者谓举诸依。显诸未至。非即说此未至为依。如说入城未入城耶。虽再说城言无别城事。彼亦如是。有余师说。此中依言总说诸定。非但根本。皆能与道作所依故。然七依定就胜而说大种造色五地所系。谓欲界四静虑。是故离第四静虑染时。乃究竟断。然离彼染或依初静虑近分。或依四静虑。或依静虑中间。或依空无边处近分。若依空无边处近分。离彼染时通。圣者及异生。唯世俗道非圣道。若依余地离彼染时。唯圣者非异生。唯圣道非世俗道。此中说究竟所灭大种造色。谓第四静虑所系故。言依四定或依未至灭。若欲界所系大种造色。但应言依未至灭。依初静虑近分灭故。初静虑所系大种造色。应言依初定或依未至灭。依初静虑静虑中间。及前二静虑近分灭故。第二静虑所系大种造色。应言依二定。或依未至灭。依前二静虑静虑中间。初及第三静虑近分灭故。第三静虑所系大种造色。应言依三定或依未至灭。依前三静虑静虑中间。初及第四静虑近分灭故。应知此中诸依前三静虑。及静虑中间灭者。唯圣者非异生。唯圣道非世俗道。诸依初静虑近分灭者。通圣者及异生。通圣道及世俗道。诸依余三静虑近分灭者。通圣者及异生。唯世俗道非圣道。上七近分无圣道故。

寻伺有对触依何定灭。答依初定。或依未至灭。依初定灭者。谓依初静虑。依未至灭者。谓依前二静虑近分。及静虑中间。寻伺有对触二地所系。谓欲界初静虑。是故离初静虑染时。乃究竟断。然离彼染或依初静虑。或依静虑中间。或依前二静虑近分。若依第二静虑近分。离彼染时通圣者及异生。唯世俗道非圣道。若依余地离彼染时。唯圣者非异生。唯圣道非世俗道。此中说究竟所灭。寻伺有对触。谓初静虑所系故。言依初定或依未至灭。若欲界所系寻伺有对触。但应言依未至灭。依初静虑近分灭故。此通圣者及异生。通圣道及世俗道乐根依何定灭。答依三定或依未至灭。依三定灭者。谓依前三静虑。依未至灭者。谓依初静虑近分。及静虑中间。第四静虑近分。乐根三地所系。谓欲界初静虑第三静虑。是故离第三静虑染时。乃究竟断。然离彼染或依前三静虑。或依静虑中间。或依初及第四静虑近分。若依第四静虑近分。离彼染时。通圣者及异生。唯世俗道非圣道。若依余地离彼染时。唯圣者非异生。唯圣道非世俗道。此中说究竟所灭乐根。谓第三静虑所系故。言依三定。或依未至灭。若欲界所系乐根。但应言依未至灭。依初静虑近分灭故。初静虑所系乐根。应言依初定。或依未至灭。依初静虑静虑中间。及前二静虑近分灭故。此中诸依初静虑。及静虑中间灭者。唯圣者非异生。唯圣道非世俗道。诸依初静虑近分灭者。通圣者及异生。通圣道及世俗道。依第二静虑近分灭者。通圣者及异生。唯世俗道非圣道。

喜根依何定灭。答依二定或依未至灭。依二定灭者。谓依前二静虑。依未至灭者。谓依初静虑近分。及静虑中间。第三静虑近分。喜根三地所系。谓欲界前二静虑。是故离第二静虑染时。乃究竟断。然离彼染。或依前二静虑。或依静虑中间。或依初及第三静虑近分。若依第三静虑近分。离彼染时。通圣者及异生。唯世俗道非圣道。若依余地离彼染时。唯圣者非异生。唯圣道非世俗道此中说究竟所灭喜根。谓第二静虑所系故。言依二定。或依未至灭。若欲界所系喜根。但应言依未至灭。依初静虑近分灭故。初静虑所系喜根。应言依初定。或依未至灭。依初静虑静虑中间。及前二静虑近分灭故。此中诸依初静虑。静虑中间灭者。唯圣者非异生。唯圣道非世俗道。依初静虑近分灭者。通圣者及异生。通圣道及世俗道。依第二静虑近分灭者。通圣者及异生。唯世俗道非圣道。苦根忧根段食依何定灭。答依未至灭。谓初静虑近分以苦根等唯欲界系。是故离彼染时。即究竟断。然离彼染时。唯依初静虑近分。此通圣者及异生。通圣道及世俗道。

舍根触思识食。依何定灭。答依七定。或依未至灭。依七定灭者。谓依四静虑。及前三无色。依未至灭者。谓依初静虑近分。及静虑中间。此舍根等九地所系。谓从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是故离非想非非想处染时。乃究竟断。然离彼染。或依初静虑近分。或依静虑中间。或依四静虑。或依前三无色。此唯圣者非异生。唯圣道非世俗道。此中说究竟所灭舍根三食。谓非想非非想处所系故。言依七定。或依未至灭。若欲界所系舍根三食。但应言依未至灭。依初静虑近分灭故。初静虑所系舍根三食。应言依初定。或依未至灭。依初静虑静虑中间。及前二静虑近分灭故。第二静虑所系舍根三食。应言依二定。或依未至灭。依前二静虑静虑中间。初及第三静虑近分灭故。第三静虑所系舍根三食。应言依三定。或依未至灭。依前三静虑静虑中间。初及第四静虑近分灭故。第四静虑所系舍根三食。应言依四定。或依未至灭。依四静虑静虑中间。初静虑近分。空无边处近分灭故。空无边处舍根三食。应言依五定。或依未至灭。依四静虑。空无边处。静虑中间。初静虑近分。识无边处近分灭故。识无边处舍根三食。应言依六定。或依未至灭。依四静虑。前二无色静虑中间。初静虑近分。无所有处近分灭故。无所有处舍根三食。应言依七定。或依未至灭。依四静虑。前三无色。静虑中间。初静虑近分。非想非非想处近分灭故。此中诸依七定。静虑中间灭者。唯圣者非异生。唯圣道非世俗道。诸依初静虑近分灭者。通圣者及异生。通圣道及世俗道。诸依上七地近分灭者。通圣者及异生唯世俗道非圣道诸四大种及所造色。已断已遍知当言住何果。答阿罗汉果。或无所住。住阿罗汉果者。谓彼补特伽罗大种造色。已断遍知住无学果。或无所住者。谓彼补特伽罗大种造色。已断遍知犹未住果。即诸异生已离****染。及先离彼染。入正性离生。住见道中十五心顷。若渐次者离第四静虑染。最后解脱道离空无边处染。诸加行道九无间道九解脱道。乃至离无所有处染应知亦尔。离非想非非想处染。诸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住此诸位补特伽罗大种造色。已断遍知。于四沙门果而犹未住。问先离****染入正性离生道类智时。大种造色已断遍知。此补特伽罗住不还果。此中何故不说。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此中依渐次说。谓说具缚入正性离生者。非超越者是故不说。寻伺有对触已断已遍知。当言住何果。答阿罗汉果。或无所住。住阿罗汉果者。谓彼补特伽罗寻伺有对触已断遍知。住无学果。或无所住者。谓彼补特伽罗寻伺有对触已断遍知。犹未住果。即诸异生已离初静虑染。或先离彼染。入正性离生住见道中十五心顷。若渐次者。离初静虑染最后解脱道。离第二静虑染。诸加行道九无间道九解脱道。乃至离无所有处染。应知亦尔。离非想非非想处染。诸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住此诸位补特伽罗寻伺有对触已断遍知。于四沙门果而犹未住。问先离初静虑染。入正性离生道类智时。寻伺有对触已断遍知。此补特伽罗住不还果。此中何故不说。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此中依渐次说。广说如前。乐根已断已遍知当言住何果。答住阿罗汉果。或无所住。住阿罗汉果者。谓彼补特伽罗乐根已断遍知。住无学果。或无所住者。谓彼补特伽罗乐根已断遍知。犹未住果。即诸异生已离第三静虑染。或先离彼染。入正性离生。住见道中十五心顷。若渐次者。离第三静虑染。最后解脱道离第四静虑染。诸加行道九无间道九解脱道。乃至离无所有处染。应知亦尔。离非想非非想处染。诸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住此诸位补特伽罗。乐根已断遍知。于四沙门果。而犹未住。问先离第三静虑染。入正性离生道类智时。尔时乐根已断遍知。此补特伽罗住不还果。此中何故不说。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此中依渐次说广说如前。

喜根已断已遍知。当言住何果。答阿罗汉果。或无所住。住阿罗汉果者。谓彼补特伽罗喜根已断遍知。住无学果。无所住者。谓彼补特伽罗。喜根已断遍知。犹未住果。即诸异生已离第二静虑染。或先离彼染。入正性离生。住见道中十五心顷。若渐次者。离第二静虑染。最后解脱道。离第三静虑染。诸加行道九无间道九解脱道。乃至离无所有处染。应知亦尔。离非想非非想处染。诸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住此诸位补特伽罗喜根已断遍知。于四沙门果而犹未住。问先离第二静虑染。入正性离生道类智时。尔时喜根已断遍知。此补特伽罗住不还果。此中何故不说。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此中依渐次说。广说如前苦根忧根段食。已断已遍知。当言住何果。答不还果。或阿罗汉果。或无所住。住不还果者。谓彼补特伽罗苦根等三已断遍知。住学第三果。住阿罗汉果者。谓彼补特伽罗苦根等三已断遍知。住无学果。无所住者。谓彼补特伽罗苦根等三已断遍知。犹未住果。即诸异生已离欲界染。或先离彼染。入正性离生。住见道中十五心顷。住此诸位补特伽罗。苦根等三已断遍知。于四沙门果而犹未住。此中不说渐次诸位名无所住。以离欲界染最后无间道生。尔时苦根等三究竟断尽。最后解脱道时。此补特伽罗必住不还果故。

舍根触思识食已断已遍知。当言住何果。答阿罗汉果。此中不说。或无所住。所以者何。离非想非非想处染。最后无间道生尔时舍根三食究竟断尽。最后解脱道时。此补特伽罗必住阿罗汉果。故余师于此作别意释。谓此意问四大种等已断已遍知。当言何果摄。由此不说四大种等已断遍知。住不还果先离色染。后入正性离生道类智时虽得不还果。而彼离系非不还果摄。以不还果但摄见所断。及欲界修所断断。为断果故。评曰初说为善。所以者何。此中但问补特伽罗四大种等已断遍知。得住何果不问果摄故。

契经中说食有四种。一段食。二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云何段食。谓由粗细分段为缘。长养诸根。增益大种。云何触意思识食。谓有漏触意思识为缘。长养诸根。增益大种。此中长养诸根者。显长养诸法。增益大种者。显异熟诸法。问诸根亦可增益有异熟故。大种亦可长养有长养故。何故此中唯作是说。答诸根大种俱应作二种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欲以种种文种种说。庄严于义令易解故。复次欲现二门二阶二略二明二炬二影二光。互相显示如根说。长养大种亦应尔。如大种说增益根亦应尔。由二门等互相影故。则所说理通文要义显。

问如所说长养增益。为于长益法长益。为于不长益法长益耶。若于长益法长益者。彼长益法复何长益。若于不长益法长益者。不长益法云何长益。答非于长益法长益。亦非于不长益法长益。然长益不长益法先住未来。若遇长益缘。则不长益法灭。长益法生。若遇不长益缘则长益法灭。不长益法生。虽无转作而义俱立。

问颇有有漏触思识为缘。长养诸根。增益大种。而非食耶。答有。谓异界触思识能长养增益诸根大种。问颇有同界触思识为缘。长养诸根。增益大种。而非食耶。答有。谓异地触思识能长养增益诸根大种。问颇有同地触思识为缘。长养诸根。增益大种。而非食耶。答有。谓无漏触思识。能长养增益诸根大种。问何故无漏不立食耶。答诸无漏法无食相故。又法现前增益诸有。摄受诸有。住持诸有。可说为食。无漏诸法。损减违害破坏诸有故不说食。又法现前连续诸有。连续老死能令生死轮转无穷。可说为食。无漏诸法断息诸有。断息老死。能令生死不复轮转故不说食。又法现前随顺苦集。随顺老死。能令生死诸有。世间流转不息可说为食。无漏诸法随顺苦集灭。随顺老死灭能令生死诸有世间不复流转故不说食。又法现前是身见事。是颠倒事。是贪爱事。是随眠事。是贪嗔痴安立足处。有垢有毒。有秽有浊。有刺有怨。诸有所摄。堕苦集谛。可说为食。无漏诸法非身见事。非颠倒事。非贪爱事。非随眠事。非贪嗔痴安立足处。无垢无毒。无秽无浊。无刺无怨。非诸有所摄。不堕苦集谛故不说食。又无漏法不能究竟长养诸有。虽暂长养非究竟故不说为食。尊者妙音亦作是说。非无漏法长养诸有。虽暂长养而非究竟。终违有故不说为食。夫说为食终能长养。

问食体是何。答是十六事。于中十三事是段食体。即十一触及香味处。触思识三是余食体。蕴界处摄者。是十一界五处三蕴少分所摄。十一界者。谓七心界。及香味触法界。五处者。谓香味触处。意处。法处。三蕴者。谓色行识蕴。是谓四食自体。我物性相。

已说自体。所以今当说。何故名食。食是何义。答牵有义是食义。续有义。持有义。生有义。养有义。增有义。是食义。此四于有能牵。乃至能增故名为食。问若牵有。乃至增有是食义者。诸有漏法皆应名食。何故但说四耶。胁尊者言。唯佛世尊究竟了达诸法性相。亦知势用非余能知。若法有食相作用可立食者。即便立之。无者不立。尊者世友作如是言。此是世尊有余之说。略说影说有观待说。佛观化宜而说法故。尊者妙音说曰。佛知此四牵有续有持有生有养有增有体相势用。强盛邻近故立为食。余法不尔故不说食。有余师言。如是四法极能长养诸界趣生老死世间。令其流转故立为食。余则不尔。或有说者。食有二相。一牵引当有令现在前。二任持今有令相续住。有余师说。食有三种。一者业食。二者生食。三者长养食。业食谓思。生食谓识。长养食者。谓段与触。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偶像天团PK明星天团

    偶像天团PK明星天团

    刚刚崛起的偶像天团A.G组合在短短五天便收获了十五万粉丝,对明星天团W.B组合有强大的竞争。而A.G竟然认识W.B,而且还是青梅竹马,但W.B毫不知情,也不知道A.G是他们曾经的好朋友。到最后,六人又重新成了朋友,粉丝量也大大增加。
  • 我和白娘子有个约会

    我和白娘子有个约会

    有一天,许仙醒了,他只想安静的等待白娘子...却发现时不我待!
  • 主神的灭亡

    主神的灭亡

    (本书施法者是修道者、法师的合体版)自道祖证道,三尊传法。这个无尽宇宙开启了修行之门。远古时的主神空间也重生在这个世界。然而,主神空间的策略走错了,祂以为自己还是最初之神,生命都还是当初的蝼蚁任其玩弄。修行之法的传播将要崩灭走上了末路的主神空间。(本人写书只为兴趣所以更新少但一定一周有一更。另向薄暮冰轮学习她的全书无收费章节并且我这是没女主的直男文。别以为我看过薄暮冰轮的书我就不写直男文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炮灰男配他娘

    炮灰男配他娘

    林欣月无意中穿越到自己曾经看过的天雷狗血宅斗文中,成了穿越庶女大杀四方,不断收获各种美男、成功逆袭路上的炮灰男配他娘,为了改变自己和小包子少年的悲惨结局,不得不紧紧抱住反派boss金大腿,努力奋斗……
  • 小雪姐姐

    小雪姐姐

    世界这么大,你会遇见谁。今天就由我当一位解说员,去解说一个小女孩的一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贼之最强师尊

    海贼之最强师尊

    在海贼世界直播,收获卡牌,什么开局十连抽?就是绝版的ssr,这波很nice!当这海贼世界之上的所有有名有姓的人,都成为自己的徒弟,会发生什么?索亚:“给我个面子,成为我的徒弟吧!伟大的航海之旅,终将被我征服!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就是天底下最强的师尊。”
  • 传奇诞生

    传奇诞生

    回首往昔,人类最大的敌人永远是人类自己本身。时光的流逝和探索外层空间的渴望,只能稍稍抚平植根于人类灵魂深处的火种,一旦出现些微小诱因,就必定会迸发出毁天灭地般的能量。数以万亿计的人将新伊甸视为家园,而人种间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必须开疆拓土,这常常就会导致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暴力冲突。维持四大种族之间的均势是不切实际的,政治言论只能表达出各自民族自我保护的意愿强烈与否,却没有什么实际说服力。新伊甸唯一亘古不变的平衡,存在于两类人群间的争斗之中:一类人渴求绝对的权力,而另一类人则不计代价反抗压迫。
  • 老舍精读

    老舍精读

    老舍创作多取材于市民生活,用貌似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城市贫民、小市民(尤其是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和命运,深刻揭示了他们在历史潮流冲击下的惶惑、进退维谷。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满是京味儿。吴小美所著的《老舍精读》对照老舍作品原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老舍作品中出现的各种艺术手法进行了深入解读,为我们阅读老舍作品拓宽了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