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青衣狐仙的喊话,那些逃难的人也是渐渐停了下来,不过却没有再敢去靠近酸枣坟,不过这些人是明朝的官宦出身,也算属于见多识广的一类人了,他们逃,说明他们是不肯投降清廷,在当时明朝旧民看来,也算是很有骨气了。
所以这些人在虽然不敢再靠近酸枣坟,可是却也没有继续逃了。
其中领头的一个叫韩诚阁,他的具体官职不明,不过却很有气势,他往前站了一步就问那狐仙:“狐仙大人,多谢您的救命之恩,我们一家人落难逃到这里,若是打扰了您的清修,还请多多见谅,我们这就离开。”
在韩诚阁的眼里,那青衣女子根本不是什么狐仙,只是一个狐狸精而已,而人对鬼物,精怪向来都有偏见,所以他的戒心十足,更想着尽快远离这个狐狸精。
青狐狸这边也是看出了韩诚阁的心思,就又道了一句:“放心,我不会害你们,我之所以帮你们,也是有事儿要求你们,如果你们肯我,那我可以用我的法力让你们躲过这一劫,并帮你们在这里安家落户,你们的后代也将享受我的护佑。”
听到这里韩诚阁心中不由一动,就问青狐狸求他们何事,那青狐狸也没有隐瞒,就告诉韩诚阁,她想要韩诚阁等人给她封名,正式册封她为狐仙。
听这里游晓清不由就轻声问了我一句:“小勇,那青衣狐仙为什么要让韩诚阁给她封名呢,咱们这一代在明朝之前早就有村子了,他随便找一个村子,施一些恩惠,那个村子的人不就给她封名了吗?”
游晓清问了这个问题,韩启国也就没有往下讲,也是看向了我,仿佛他也想知道其中的答案。
我想了一下就说:“封名这个东西说起来很复杂,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所以每一个人都有给其他生灵封名的‘权利’,只是这种‘权利’的大小会因为人的身份不同而改变,普通人最低,乡绅名门高一些,官再高一些,而在官里面,官职越高,封名的权利也就越大,所封名的力度也就越强,当然一国之君的封名,那就更不得了。当然除了官,修道和佛家之人的封名也不差,如果道行高到一定境界,所封之名可能还会在一国之君之上……”
听我说完韩启国就说了一句:“原来是这样,可韩诚阁是明朝的官,清兵入关那会儿明朝早就被李自成被亡了,他一个旧朝废官能有什么用?”
听到这里我就说了一句:“李自成攻破了北京,逼/的崇祯皇帝自尽,可明朝却不是真正的灭亡,它的体质还在,很多华夏的官和民还觉得自己是明朝的官,所以一个朝代是不是灭亡,不是取决于一个皇帝的生死,而是民心所向,所以韩诚阁虽然落魄,可依旧是官,民心中所认可的官,换句话说,他身上的官气还在。”
听我这么说韩启国就点点头,仿佛是表示自己明白了,游晓清那边也表示清楚了,于是韩启国就继续讲接下来的故事。
韩诚阁等人在听到青狐狸的要求后,全部都愣住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封名,就选青狐狸询问,青狐狸也就详细地给韩诚阁等人讲述了一遍,过程并不复杂,所以韩诚阁就答应了下来。
韩启国没有讲具体过程是什么,我想那个过程应该额没有被传说记述下来吧。
见韩诚阁等人答应了下来,青衣狐狸就更加高兴,一挥手酸枣坟下一下蹿出数百只狐狸,这些狐狸各种颜色的都有,可唯独没有白色,每一只狐狸嘴里都叼着一片树叶,而后它们便把这些树叶扔到了韩诚阁等人的面前,等树叶散开之后,韩诚阁等人就发现这些树叶里包着的是粮食。
每一片树叶三三两两的抱着一些,不一会儿面前就成了一个小堆,而且那些狐狸还在不停的往坟头里钻,然后把粮食一点一点的用树叶从坟头下搬出来。
韩诚阁见状就赶紧命令自己的亲人、随从开始把粮食堆里的树叶检出来,同时也是带领着他们一遍又一遍的给青狐狸叩头拜谢。
等着那些狐狸停下来的,大部分狐狸已经累的出汗出到毛都湿掉了。
而韩诚阁面前的粮食堆也是堆积成了数堆,这些粮食足够他们吃上好几年的。
韩诚阁此时对青狐狸已经感激涕零,连连称呼青狐狸“狐仙”,并说马上就会给狐仙正式的封名。
这一天韩诚阁就让几个随从带着一些粮食到附近的镇上换取了一些封名仪式的必需品。
当天韩诚阁就按照青狐狸的指示,正式给她封了名,从那天起,她也就正式成了酸枣坟狐仙。
那一天韩诚阁等人有了粮食,可没有锅,没有磨盘,没有碗筷,依旧无法吃上熟的粮食,所以韩诚阁就问青衣狐仙有没有办法。
狐仙沉默了一会儿就说:“有,这样,你们以后如果若需要什么东西,那就在这酸枣坟上三柱清香,尊三声狐仙护佑,然后说出你们心中所想,如果你们心诚,我就会把你们想要的东西用法力变给你们,不过这是有违天道的事情,你们必须在次日把东西再还给我,否则定遭天谴。”
韩诚阁也是点头答应,然后就就把封名用剩下的清香给狐仙上了三炷,然后诚心祈祷,最后狐仙变用法力给其变出了磨盘、锅碗瓢盆,甚至是锅灶。
听到这里我就不由打断韩诚阁:“这不可能,一个封名狐仙怎么可能凭空变出实物来?这样的神通怕是地仙一级的神通也未必会有,造物,这样的本事是上古之神才有的神通。”
韩诚阁也是愣了一下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传说中就是这样的讲的,我还要继续讲下去吗,石大师?”
传说就是这样的!?是虚构,还是真实的呢?可不管是那样,我都要继续听下去,所以我就示意韩启国继续讲下去。
韩诚阁第一次乞求狐仙,狐仙大显神通后,其他一些人也试着去求过狐仙,可无奈都因为心不成,没有求来东西,所以从那会儿起就有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枣坟村的人,每一代只有一个人可以和狐仙沟通,也只有那个人可以代表村民从狐仙那里求的村民需要的东西。
有了这样的协议,韩诚阁每天都会给狐仙上清香,求东西,然后次日归还,不过韩诚阁也不是贪得无厌之辈,他心里清楚,现在求狐仙,狐仙觉得新鲜,会尽数满足他们,可时间长了,狐仙厌烦了他们,那他们的日子就不过了,所以韩诚阁每次去狐仙那里求来的东西,都是建设村子的必需品,比如,铁锹、犁耙、铲子、牲口之类。
没过多久东枣坟村就在酸枣坟的东面两里地处建设起来,而且还在村子四周开出了数百亩的良田,村里的有了粮食,就等于有了种子,所以很快东枣坟村的第一批粮食就被种下,而这里也人也终于可以自给自足了。
在所以这里人求狐仙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
而动酸枣坟村的出现,自然也引起了附近几个村的注意,渐渐也开始和酸枣坟村有交际,不过狐仙的事儿,这个村子的人却一直保密着。
再后来清廷的追兵追到这里要捉拿韩诚阁一家人,韩诚阁只好再去求狐仙,狐仙就施展法术让韩家人躲过了一劫,可究竟是怎么躲过的,传说中也没有细说。
不过从那会儿起,韩家人就对狐仙奉若神灵,每个时节村里的人都会到酸枣坟祭拜狐仙,而狐仙也是护佑着东枣坟村的平安和延续。
而东枣坟村每一代和狐仙交流的人都是韩诚阁的后人,而且每一代都很善良,不贪婪,从不肆意地从狐仙那里索取东西,村里的人很淳朴,每一次从狐仙那里求取的都是农具、桌椅之类的,而且第二天一早都会带着一些贡品回来归还。
而这样的风气一直沿用到清末的时候,据说那个时候东枣坟村的人,如果谁家办喜事,需要大量的桌椅,都会找村里韩诚阁的后代,让他提前一天到酸枣坟去求一下,次日需要的人到酸枣坟去拉,就会发现酸枣坟堆满了枣木的桌椅,而且正是他们所求的数量。
他们把桌椅拉走,等着当天用完之后,第二天天黑之前再放回酸枣坟,然后次日那些桌椅又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听到这里我就不由感叹了一句:“这也太方便了吧?难道这么多代过去了,就没人借了东西不还?”
韩启国说:“这个自然是有的,我人老了,脑子不够用了,所以就讲露一些,我这在补上。”
我也是“嗯”了一声示意韩启国继续讲下去。
故事再回到东枣坟村建立之处的几代,这个东枣坟村的人都是韩家的人,他们要想繁衍后代,自然要跟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通婚,这一通婚,狐仙的秘密自然就会多多少少的传出去一些,而一些灾难和麻烦也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