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7200000028

第28章 士(知识分子)阶层 (2)

官方史学家和士共同修订了编年史,他们对古代传说内容的修改和规范,远远超过了《旧约》中《士师记》所确立的僧侣风气和习惯。《春秋》是孔子编纂的,其中简明而客观地描述了一些战争过程和惩罚叛逆者的故事。在这方面,它与上述的楔形文字记录有点相似。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孔子曾说,通过这部著作,人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他的本质,假如此种说法可信,那么,一些中国和欧洲学者的意见,我们就得认同了。那些学者认为孔子的贡献在于:在《春秋》里,正是从“礼”的观点出发,采用系统和现实的手法,对事实做了修订,这对他同时代的人来说,当然是精辟而含义深远,但对我们西方人而言,到底有多少现实意义,那就说不清楚了 。

那些言行堪为君王楷模的圣君名臣,他们的德性必然会得到上天的嘉奖。做官和建功立业极为受到推崇,并且可以光宗耀祖。诸侯国仍然奉行世袭制,一些地方官职靠君王封赏才能获得,但后世的贤人对这种制度(至少对封赏制度)持怀疑态度,认为它只能是暂时的。当然,理论上也有人认为帝王威望的世袭性也是不能长久的。传说中尧、舜都是很优秀的帝王,他们在选择自己的继承人(比如后来的舜、禹)时,一点也不考虑继承人的出身,不管他们是不是自己的臣下或子嗣,只要他们具备相应的卡里斯马,就有成为继承人的可能。当然,这些继承人的品质需要得到最高宫廷官员的承认和证明。对于其他大臣的任命,尧、舜都是按照这种制度办理的。这种选拔制一直传到第三代禹为止。禹改变了这种选拔制度,没有将王位传给他的首相益,而是让他的儿子启接任了。

与古代真正的文献和碑刻不同地是,在大多数经典著作中,我们没办法找到英雄的最初想法。孔子认为:谨慎与勇敢相比,前者更重要,有智慧的人不应该拿自己的生命去干一些冒险的事情(《论语·述而篇》:“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中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国泰民安的盛世场景,特别是蒙古人统治中国(即元朝开始)以来,这种观点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帝国逐渐呈现一片和平的气象。而在孟子看来,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凡是发生在境内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孟子·尽心下》中有“春秋无义战”的话)。与中国幅员辽阔的国土相比,军队应该充分裁撤。自从将文人教育和武官教育分开后,国家除了原有的文科考试外,还从体育和文笔比赛方面来考察武官。合格者将具备做武官的资格。不过,长久以来的情况表明,这种资格与真正的军人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因此,对军人来说,受到等级歧视的状况仍然没有消除。近200年来的英国,这种现象也一直存在着,武官一直不能获得与文化人具有平等的地位。

中国的各级文官基本都是从官吏等级中产生的。在统一的君主政体时代,这种官吏等级便成为一个持有文凭且可以享受俸禄的阶层,而他们是否具备当官的资格、到底能到什么级别,都要依据他们通过考试的次数。这样的考试主要分为3个等级。但因为有间试、复试、预试及其他许多特殊条件的加入,实际的考试次数要增加好几倍。一个初级考生,最起码要经历10种考试。对一个级别不明的陌生人,一般人都会问:“所有的考试,他通过几门了?”虽然中国人很崇拜自己的祖先,但一个人有多少祖先并不能确定他的社会地位。恰好相反,一个人能否建立祖庙,祖庙里可以供奉几个祖先 ,全都要看此人的官品和等级(一般来说,非读过书的人只能供奉一个祖先)。一个城市的城市之神级别的高低也要根据该城父母官的官级来定。

这种做官的办法和科举制度在孔子时代(公元前6—前5世纪)就出现了,当时社会正处于封建列国时期,掌权的都是所谓的“名门贵族”。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了汉朝(该王朝是一暴发户建立的),任人唯贤的原则才被确定下来。而最高级考试规则的确定,却是在唐朝(公元690年)出现的。像前面我们叙述的,“名门贵族”不管在事实上还是在法律上,都是人文教育的垄断者(个别的除外),印度吠陀教育也是这样的。这种遗风一直延续下来,从来没有间断过。虽然皇族也要参加一定的考试,但初级考试是不用参加的。除了这种限制之外,每个报考人还要有保人为其出身作担保,也就是说报考人必须出身“好的家庭”(在近代,只要不是出身理发师、狱卒、乐师、家奴、挑胆子等家庭即可)。与这种制度并行的,还有一种荫补制度,即设立了一种叫“品官后代报考的学校”。在各省考生最高录取配额中,品官的后代享受优先录取的特殊待遇。学生毕业后,授予学位的名单还会加上是“官宦人家出身”还是“平民出身”的注释。如果考生的父亲是功臣,那么他就直接可以享有最低一级的荣誉称号。

自7世纪末起,科举考试制度得以全面施行,并且成为世袭君主统治帝国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制度,君主可以防止形成一个孤立他的等级。否则,一旦形成这样的等级,那么藩臣和内阁将会占有所有的官职和俸禄。想要寻找这种科举制的最初痕迹,我们需要回到独裁制的秦国时代,大概是孔子与桓公活着的那个时代。那时,通过一个人的军事才干来给这个人定职位。然而,《礼记》和《周礼》 中记载(此时已经完全理性化了):要求地方长官对下属要进行定期德育考核,并将成绩如实向国君回报,作为这些人晋升的依据。汉朝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走的是和平主义路线。从那时开始才有了选拔人才的真正规则。公元21年(应为公元25年),士人成功地将受民众欢迎的“篡权人”王莽推翻,将正统的光武帝(即刘秀)推上皇帝的位置,自此,士人的地位和权力得到了强化。在以后激烈的俸禄斗争中,士结成了牢固的社会等级。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会谈到这场斗争。

不管是从中国的版图来看,还是文化的创始来看,唐王朝的光辉一直普照千秋万代。唐朝第一次让士人有了真正的社会地位(公元7世纪),即首次设立了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等学)和翰林院,或称为“研究院”,专门培养人才。最初,翰林院只负责编修正史,让后世好有前车之鉴,除此之外,还负责监督皇帝的言行是否符合正统的道德标准。在经历了蒙古人风暴席卷之后,明王朝于14世纪建立起来。明王朝带着特有的民族意识,颁布了最严格的规章制度。制度规定:每个村子都要设立学校,每25家一所(即社学,它是地方的教育机构。元朝时,每50家为一社,一社要设一所学校;到了明朝,每个府、州、县都设有社学,15岁以下的儿童都要入学;到了清朝,每乡设一所社学)。因为学校得不到国家或政府的资助,所以这些规定都成了空文。像前面所叙述的一样,竟然发生了强占学校的事情。学政定额将最优秀的学生送入国子监,然而国子监大多残破不堪,尽管后来又新建了一部分。

1382年(即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这些“监生”开始领取政府发给的米粮补贴。1393年(即洪武二十六年),监生数目被固定下来。从1370年(即洪武三年)起,只有科举考试合格的人才具有补官资格。各地区为了争夺这种资格展开了激烈地斗争,特别是南北双方。当时,南方考生的文化素质较强,因为他们的来源比较广,而北方处在帝国的军事基地内,考生素质不高。不得已,皇帝开始站出来发话,并处分了将状元颁给南方人的主考官,为此出现了南北分册的考试。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紧接着出现了官职任免权的斗争。虽然早在1393年(即洪武二十六年)已经举办了军官子弟的特殊考试,然而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要求由自己选定继任人——无疑,这是一种再度封建化的模式。

1393年,这一要求得到承认,但对其进行了限定:被推荐的人可以优先进入国子监,并享受津贴。1465年(即明宪宗成化元年),规定可以推荐三个儿子,到了1482年(即成化十八年),规定只能推荐一个儿子。到了15世纪,国库空虚,不能满足军队费用了。因此,1453年(即明代宗景泰四年)出现了捐监(如“例监”、“纳贡”)的现象。到1454年(即景泰五年),又出现了捐官的现象。1492年(即明孝宗弘治五年),曾原则上废除了这种制度,然而到了1529年(即明世宗嘉靖八年)又重新起用了。不仅如此,还出现了部门之间的斗争,礼部(自公元736年起)负责安排考试,却没有任命权,这种权利归吏部。因此,不断出现吏部不任免及第合格者及礼部罢试以回敬的事情。在外表看来,礼部尚书的权力最大,其实吏部尚书(太宰)才是中国真正的掌权人。

慢慢地,商人也开始进入仕途。开始的时候,人们都希望这些人别太“贪心” (当然是不可能的)。满清时代,古老的传统被延续下来,因此士的地位才得以有了保障,与此同时,也使得官场保持了一定的“纯洁性”。但入仕的途径和从前一样只有三条:第一,皇帝恩赐给王公贵族子弟的科举特权;第二,上级官员每隔3—6年就会对其下属进行一次晋升考试,这种考试非常容易,只是晋升的一个程序而已;第三,通过唯一合法途径,即通过真正的考试,获得货真价实的入仕资格。

科举考试制基本上完成了皇帝所期望的功能。1372年(即明太祖洪武五年),曾经有人给皇帝进言(很容易想到是谁进言的):科举考试必须废除,因为道德是确定正当性的唯一标准,才有资格选拔人才。进言人认为这个标准才是正统的检验道德卡里斯马的标准,然而,没过多久,它又被废除了。原因很简单,皇帝和通过考试的人,都从科举考试中获得了自己希望的东西,或者都认为科举制度优点还是很多的。

如果单从皇帝的立场考虑,科举制度与俄国专制政体的门阀制度(15—17世纪,俄国按贵族门第规定的官位顺序制)对俄国贵族所起的作用差不多,也可以说是门阀制度的变体。为了争夺官位和俸禄,竞争者之间展开了激烈地斗争,因此使他们不可能联合成为封建性质的贵族团体。不管是什么人,都有机会获得俸禄补缺和等级,只要他能证明自己所受到的教育能够满足现实政治的需要,即考试合格。因此,科举考试制度便通过这种竞争和机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儒家教育的地位

现在,我们来看看在众多的教育类型中,儒家的教育制度具有怎样的地位。当然,针对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我们在这里无法用社会类型学的方法进行宽泛地论述。但是,也许提出相关的一些见解会比较合适。

对于教育的目的而言,历史上存在两种极端敌对的内容。它们分别是呼唤卡里斯马——英雄的品质或是神奇的天赋;以及对专门的技术进行传授。很显然,前一种与具有卡里斯马性质的统治结构相符合,后一种则适应近代具有理性官僚体制的统治结构。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尖锐的对立,但是彼此之间依然存在联系和过渡阶段。即便是驰骋沙场的武士,或是掌控巫术的巫师,也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而且,一般情况下,对于负责专项工作的官员来说,其训练的内容是不会只停留在知识的阶段。可是,它们是两个极端,处于对立的状态。在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教育类型。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或许是世俗的,或许是宗教的。总而言之,这种生活方式具有等级制的特征。

古时候,卡里斯马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通过神秘的禁欲考验和成为英雄必须经受的磨难,让男孩子成为英勇的武士,或是掌握巫术的巫师;同时,为修行者提供帮助,让他们获得“新的灵魂”(万物有灵论的说法),再次获得重生。假如用最直白的说法,那就是要唤起一个人纯粹的天赋,并加以考验,使其成为一种才能。对于卡里斯马,既无法传授,也无法训练培养。它要么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要么是由于某种奇迹而获得。除此以外,根本无法获得。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叛逆的思想家

    叛逆的思想家

    这本书不仅是单纯的科普作品,更是一部真正的思想史漫谈。就连作者自己也很难准确定义它——它到底是一场噩梦,一出闹剧,一则寓言,一篇讽刺文学,一场心灵游戏,一场赌局,一句讽喻,一种观点,还是对一切观点的讽刺?或许,只有游历了八大领域的诸多人类思想,才能找到答案。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禅释庄子

    禅释庄子

    《禅释庄子》以庄子内七篇文章切入,阐释庄子独特的生命哲学。本所呈现的例子,皆是生活中寻常小事,但稍证恬,便会让我们的心离庄子近一些。《禅释庄子》旨在化解现代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助世人修出庄心禅性,让整日奔波的人心生净土,让内心迷惘的人渡过心灵的苦海,回归自性的灵山,教导世人“我执”,从认识生命到改善生命,充分享受庄禅的超出与洒脱。在《禅释庄子》中,作者尝试了从生命哲学解读庄子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学术专著写作的范式。作者在对原文精准把握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了庄子哲学的内在精神,描述了庄子与世道那种微妙的张力,在这种精细的感悟中勾勒出了庄子独特的人格气质和非凡的精神魅力,可以说这是一部渗透了个人生命体验和感悟的学术作品。
热门推荐
  • 洛克王国之洛克战神张小飞

    洛克王国之洛克战神张小飞

    一个小学生叫张小飞,穿越到洛克王国世界变成了一个洛克,小飞能否站在世界的巅峰呢?
  • 麻雀养成记

    麻雀养成记

    掬水下凡历劫,“掬水,过些日子,你要去一个全新的地方,你可愿意?”掬水吃了一颗糖丸,嘴巴嘟囔着问:“有芙蓉酥吗?有桂花糖吗?有折子戏吗?”“这个是自然。”“咳,那和这里有什么区别?”君霖的面部瘫了一大块:“你怎么不问问那里有没有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嗜血三公主的复仇计划

    嗜血三公主的复仇计划

    曾经的“她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孩,但因为姐妹或朋友的妒忌,而改变了“她们”的命运,从而被自己的父亲赶出家门,善良的上官家族的人,收养了“她们”,从而“她们”的命运改变了,而一场复仇的计划,完结了“她们”从小的仇恨!在复仇前的“她们”,会和“他们”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快穿,我自远方来

    快穿,我自远方来

    总而言之是几位学生在‘远方’的快穿考试及一小段日常。
  • 天才同学有点怪

    天才同学有点怪

    搞笑版:我是个神兽,只想好好升级,我木得感情。严肃版:我是个好娃子,除恶安良,嫉恶如仇。男主版:我有个秘密,我能听见你的声音。好友版:你试试。亲情版:你个皮娃子,你又干啥坏事了?!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只想好好升级早日化形的凤凰大佬在一群“拖后腿”的簇拥下走上了保家卫国的英勇之路。祁玖:“……”排雷:慢热,不是主流言情文。文笔小白,努力码字。感谢!
  • 独伐

    独伐

    “宋伐大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家。他制造了世界以来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叛乱。”——《大齐帝国编年史》“宋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球!”——帝国丞相郭嘉语。“宋伐是我一生中的绝对噩梦!”帝国澳洲总督潘腾语。独伐,伐中伐。不一样的三国征战,不一样的一切。一个赤裸裸的阴谋,一个囊括了整个华夏的阴谋。
  • 外星人与地球

    外星人与地球

    宇宙有多大?没人知道!有外星人否?外星人来了,告诉我们答案!当强大的外星人降临地球时,地球人是否做好有外星人的准备?外星人与地球、地球人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切尽在本书中!新人新书求推荐、收藏!!!!!谢谢!!
  • TFBOYS之遇见你

    TFBOYS之遇见你

    林若溪和她的双胞胎姐姐林若澈一起来到重庆八中上学,他们被分到TFBOYS的班级,将会发生什么呢?
  • 从拯救中年危机开始

    从拯救中年危机开始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人到中年不得已,头发都得根根捋。重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重生到38岁这年,是不是有点太晚了?借贷刚还完,房贷看不到底,即将面临公司的遣散,上有老,下有小,处处都缺钱,遍地都是坑。站在重生的节点上,看着镜子中胡子拉碴,头发稀疏的落魄中年男。李亦很清楚,拯救中年危机的事情已经刻不容缓了。再等下去,不止是会脱发,会驼背,会力不从心,还会被埋葬在时代的洪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