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95900000002

第2章 智慧经典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它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书。

〔四书五经〕《论语》:人生百科,智慧行囊

春秋时期,鲁国为了兴国强邦,特意制定了一项策略,如果遇到鲁国人在外为奴,可以拿钱为他赎身,为之赎身的花费可由国家报销。因为这样的举措,使数以千计的鲁国人得到了自由,返回乡里重新开始耕作。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做子贡,他在帮一奴隶赎身以后,当众撕毁了赎身票据,表示不愿增加国家负担。子贡本以为孔子会因此表扬他的道德高尚,没想到反而遭到了孔子的斥责。孔子说:子贡的这种做法看似道德高尚,实际上却是将国家制定的让国人返乡的仁政逼入了死角。因为你擅自提高了道德的标准,让想为别人赎身的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既难以承担赎买费用,又要以去报销为辱,于是只有干脆不去赎买奴隶了。

这是《论语》中的一个故事,它将道德与仁政的关系说得非常明白,即拔高道德标准,会使得道德被边缘化。这种睿智的故事在《论语》里比比皆是。其中有很多,即便放到今天依然是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好故事,对今人有着非常深刻的启发和影响。《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它首创语录之体,事实上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在这本书里,作者们以生动简洁的笔触,忠实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是儒家经典智慧的集大成者。

智慧锦囊: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解读,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从《论语》里有人看见了政治思想,也有人看出了道德观念,还有人看出了交友原则。这也是《论语》之所以具有无穷魅力的理由。事实上,《论语》里最出彩的,应该是其中的为人处世的智慧。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了为人处世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告诉人们要正直磊落;“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中的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不正好是我们如今很多人缺乏的吗?“吾日三省吾身”又体现了孔子追求完美,注重自身全面发展的思想,等等。这些以“仁”为本的做人品格和处世态度,在今天看来,恰好是人与人之间互助合作的基础。所以重温《论语》经典,意义非凡。

〔四书五经〕《孟子》:仁爱是减少摩擦的润滑剂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游说之风非常盛行。很多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

一次,孟子对宋国句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怎样游说: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句践问:“怎样才能安详自得呢?”孟子答道:“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困穷失意时不离开仁宅义路,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仁义,士人就能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王道,民众就不会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时把恩惠施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就独善其身,显达就兼济天下。”

以辩论的形式来反映治国修身的道理,是《孟子》惯用的手法。《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书中主要反映了孟子的思想。该书主要探讨了个体、社会、天人问题,分别回答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天的关系。孟子追求的个体人格的完善、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个体、社会、天人三者之间的和谐,是《孟子》一书的主要内容。

智慧锦囊:

与《论语》不同,《孟子》在提出“修身治平”的观点后,进一步提升了“仁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体现了君民之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种仁爱,不仅拉紧了彼此的情感纽带,也大大减少了各种利益之间的纠纷和摩擦。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喊着人际关系难处理,其实是我们对别人关心太少,缺少真诚。如果说人际关系是拉紧的皮条,那么仁爱就是减少摩擦的润滑剂。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内心中体会角色的互换,在做事情时尝试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就不会整天只想着自己,处处计较个人的得失。

先秦经典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楚辞”又称“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诗体。《诗经》和《楚辞》分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滥觞,代表了先秦诗歌的最高成就。

〔先秦经典〕《诗经》:生命如此短暂,怎能弄虚作假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酒。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可能是“投桃报李”这个成语最早的典故了。一个长途跋涉的行者,在饥渴难耐之时,受到别人的惠赠,可能是赠与他木瓜或者桃李之类的鲜果以解渴或者止饥。但受惠之人并非就此忘记了这滴水之恩,而是以涌泉报之——拿出随身携带的贵重的美玉相赠。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成语都来源于《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风》、《雅》、《颂》三部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而划分。

智慧锦囊:

《诗经》与以往民间流传的诗歌有所不同,它很少幻想和虚构,而是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直接反映人们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自然,淳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尚且可以做到如此真实,我们的生活也未尝不能做到。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保护心理,觉得社会过于复杂,害怕受到伤害,不愿意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人看,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拒绝虚假。当我们尝试着敞开心扉,将那层把别人隔于千里之外的面具拿掉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生活本身并没有过多的负担,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自己在折磨自己,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

〔先秦经典〕《楚辞》:真理是心中永不熄灭的明灯

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争夺霸权。楚怀王很器重屈原,但是屈原的主张却屡屡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使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后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着生命危险进王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遵守与秦王的约定,如期赴会,但是一到秦国,他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皇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异乡和郢城被秦兵攻破的噩耗后,悲痛万分,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汨罗江。

屈原的尸体淹没在了汨罗江的滔滔江水之中,可是他的精神却永远流传了下来。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楚辞》中读出诗人当时的情怀。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诗体。它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智慧锦囊:

现今社会,很多人把屈原看做是“愚忠”的代名词,认为他直言进谏,就是不懂得怎样迎合上司,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他的投河,也是因为顽固不化,不懂得变通。这样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我们学习屈原,是因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尤其侧重于后者。尽管历经波折,精神上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可是他却能一直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坚持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不放弃,并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绝唱,这是屈原精神中最难能可贵的。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们,也许早已远离了颠沛流离,也无法切身感受国破家亡的苦痛,但是对于真理的追求,坚持对真理的信念,却是我们应该一直铭记于心的。

古典名著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世策略的知识之库。

〔古典名著〕《红楼梦》:

大起大落度人生,坦然一曲断红尘

曹雪芹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曾祖曹玺曾经得到康熙帝的宠信,被派到南方当江宁织造。江宁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织造是专替皇族办服装的,是个攒钱的差使。曹玺死后,曹雪芹的祖父和父亲接替了这个差使,一家三代前后做了六七十年织造官,所以家产越来越多,成了豪门望族。

雍正帝登基以后,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到曹家。雍正帝认为曹家反对过他,因此不但将曹雪芹的父亲革职免官,还下令查抄了曹家。那时候,曹雪芹已经十岁了,开始懂事了,看到家里遭到这样大的灾难,他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打击。

父亲丢了官,在江宁待不下去,只好回到老家北京。家庭的灾难又接二连三发生,生活也越来越穷。到后来,曹雪芹的父亲也死了。曹雪芹的生活更加困难,只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几间简陋的屋子里读书。有时候,粮食不够吃,只好喝点薄粥充饥。

曹雪芹住在郊外,生活的环境变了,接触了一些穷苦百姓,再想起小时候家里的豪华生活,免不了产生许多伤情和感触。后来,他决心根据他的亲身体验写出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这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一部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曾用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包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红楼梦》容纳了一个时代,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智慧锦囊:

虽然研究“红学”的人越来越多,可是《红楼梦》依然像是一个谜吸引着我们。有人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是借贾家的兴衰荣辱慨叹自己家庭的变故,这也不无可能性。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事事都没有定数,人生更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生平坦,大起大落是人生的插曲,挫折也是成长的必修课程。所以在经历挫折时,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坦然面对。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平衡之美,人生是一场博弈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后,挥师南下,想要一举歼灭刘表、孙权,从而统一天下。

曹军进兵新野,当时荆州刘表已死,他的儿子刘琮不敢迎战,弃城投降。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得知此事,忙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吴国的大将周瑜、鲁肃与诸葛亮等精辟分析局势,指出曹军兵力虽多,但有后方不稳、远道劳师、不服水土、短于水战等弱点可乘,从而坚定了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的决心。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率3万精锐水军,联合刘备的驻军,共约5万人沿长江西进,迎击曹军。曹军不善水战,又赶上疾疫流行,被孙刘大军逼至赤壁,隔江与联军对峙,战斗力大减。曹操听了庞统的献计,下令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于形成强大的水军,伺机攻击敌军死穴。

黄盖献火攻计,周瑜命令他写信给曹操,假装投降,以等待时机出其不意发兵。曹操自信稳操胜券,戒备松懈。黄盖看准时机,派船逼近曹军,下令同时点燃船只,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曹军船阵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延及岸上曹营,曹军死伤惨重。周瑜等率军乘势冲杀,曹军溃败。曹操率残部从华容道出逃,兵力损伤大半,无力再战,退却而走。

联军乘胜扩张领土,周瑜率军沿江进攻江陵,孙权统领大军东征合肥。刘备率兵沿汉水向北进发,以迂回到曹操军队的后方,并分兵抢占荆州要地。从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三国鼎立的局面一直维持了很久,这其中也不乏很多历史故事的诞生。以三国的历史和杂记为背景,在广泛吸取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加工、再创作了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作品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奸诈,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苦难和对明君施仁政的愿望。

智慧锦囊:

三国鼎立是一个相对的势力平衡,对于任何两家而言,另外一家的过度强大都是相当危险的。曹操南下,孙权联合刘备;关羽北上,孙权联合曹操。所有这些,不过是为了维持三家之间的一种大致的平衡而已。人与人之间也在努力维持着一种平衡。比如友谊,朋友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安慰,相互促进,总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不经常在一起交流,心里就失去了安全感,互相的信任度也会降低;如果太近了,就失去了神秘感,也会让人觉得失去了自己的空间。俗话说“舌头哪有碰不到牙齿的”,毕竟是不同的人,总会有一些是你接受不了的东西,所掌握好分寸,维持一种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附录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巨著,它是古代文论领域成书的始祖。书中除了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将文学的变化与社会的风俗、政治的兴衰联系起来外,来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同时,也涉及了形象思维、艺术想象、艺术风格、艺术构思等许多重要的问题,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书。全书原为8卷,刘孝标注本分为10卷,今传本皆作3卷,分为德行、言语等36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逸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太确切,但反映了门阀士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清政府组织编修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收入古籍3457种,79070卷。纪昀等人为检索方便,又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史书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史书〕《史记》:秉笔直书,用事实说话

公元前99年夏天,汉武帝派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5000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不幸与匈奴单于相遇。匈奴以8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奋战,李陵斩杀了10000多匈奴兵,但终因孤军奋战,弹尽粮绝而不幸被俘。

消息传到长安以后,汉武帝本希望李陵能战死沙场,却听说他投降了,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见机行事,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迎合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当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看法时,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另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不辨是非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对母亲孝顺,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5000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10000多匈奴兵,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敌军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回来报答汉室。”

司马迁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是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将司马迁打入了大牢。

虽然历经磨难,可是司马迁一直坚定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终于写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该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3000年左右的历史。生活的不幸使作者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的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画和论赞中都饱含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

智慧锦囊:

尽管在生活上历经波折,司马迁却能够在精神上忍辱负重,不受利益的诱惑,也不畏权势的压力,坚持“用事实说话”,做到“对历史尽量真实的记录”。现实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实话容易伤人,所以一直在强调“委婉做人”、“话分两面说”。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在工作上不用心,反而把精力投入到人际关系上,迎合同事,讨好上司,成绩面前,不说实话,夸大个人成绩,投机取巧。诚实是做人之本,我们千万不能为名利冲昏头脑,而忘记了做人的根本。尽管生活中我们需要“伪装”自己,但是不管怎样,也不要丢失了最真实的自己。

〔史书〕《资治通鉴》:历史是一面镜子

据《资治通鉴·梁纪》记载:梁武帝很注重孝道,待人仁慈宽厚,知识渊博,知书达理。他勤于政务,冬季四更起床处理政务,因天气寒冷,握笔的手都冻出了口。他生活也异常节俭。

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前后三次舍身佛寺,朝中大臣用重金将其赎回。正是因为梁武帝太过宽厚仁慈,地方官员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剥削老百姓。官员以权谋私,行贿受贿公开得如同集市一样。冤枉好人,滥施酷刑的事例数不胜数。即使谋反之罪被发现,他也不忍严惩而含着眼泪原谅了事。犯了重罪的逃犯,一旦躲在王公贵族家里,执法人员便不敢去搜查。梁武帝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但由于他深信佛教,以佛教慈悲为怀为理论,所以没有采取措施去禁止。

梁武帝一生好学,勤奋节俭,可谓“励精图治”,可是他并没有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相反的,官吏横行,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后景之乱”,自己也沦为阶下囚。这说明了理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性。以史实为主题,通过历史事件来阐述道理,是《资治通鉴》采用的方法。《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书中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智慧锦囊:

《资治通鉴》以史实警示后人,让人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它就好像是一面镜子,折射着行为的真相。站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能够看清楚自己:成功的人能够客观地审视自己,不至于因为成功而产生骄傲的情绪;失败者也可以从中学习,找到错误的原因,积极寻找补救的方法。站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也可以发现镜子的污点和光芒。是污点,我们要避免,不要犯相同的错误;是光芒,我们就要照亮黑暗发挥更多的优点。让它发散更多的光芒。但是事情也不是绝对的。以史为鉴,虽然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毕竟年代久远,有些事情已经失去实用性了。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精髓,不要过于局限于前人的思想和经验,要学会在吸取中创新。

附录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战国策》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语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蒙学

我国自古代开始就特别重视对儿童的教育,教育的内容是识字、写字和道德的维系和培养。教材一般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菜根谭》、《弟子规》等,没有固定的界限。

〔蒙学〕《三字经》:修身养性,上好人生第一堂课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他的母亲费劲了心思!开始时,他家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家的小孩一起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学得像极了!孟母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才满意地点头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啊!”

“孟母三迁”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典范,人们习惯于用它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到好的习惯。在《三字经》中,有很多都是教育思想的启蒙。《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智慧锦囊: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明事理。因此,历朝历代都把教育当做首要的事情。《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读物,更加重视传统教育。“苟不教,性乃迁”指出了教育的迫切性,“教之道,贵以专”对教育提出了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在却有很多家长迫于生活的压力,只顾着工作赚钱,丝毫不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或者他们也关心孩子,但是由于家庭的矛盾,产生了分歧,致使孩子走上了岔路,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育问题,别等到悲剧发生了再后悔,那时就来不及了。

〔蒙学〕《百家姓》:

“姓”乃心灵的居所,尊严的象征

《百家姓》为什么要拿“赵”姓来开头?

据说,这是由于《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编,而宋朝是赵家的天下,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赵”成了众姓之首。

根据《姓纂》记载,最初以赵为姓的人,是颛顼帝的子孙造父。他善于驾驭,于周穆王的时候,得到了赵城这个地方为封地,就以封地的名称作为自己家族之姓,而世代相传下来。当时的赵城,现在的位置大致是在山西省赵城县西南。后来,这个家族曾繁衍到今甘肃、河南、江苏一带。这是赵姓的由来。而这个家族,从一开始便十分显赫,在春秋时代,自从赵衰辅佐晋文公称霸,赵氏子孙就世代为晋国的大夫,权倾当朝。

到了春秋末期,也就是周威烈王的时候,赵家的权势更大。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就是赵家与同为大夫的韩家和魏家瓜分了晋国,而分别自立为诸侯。

后来,赵国的国势越来越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都城设在晋阳,大概在现在山西省太原县的北面。可见,现在所有姓赵的人,最早都是山西人,后来才逐渐移居他处,“五百年前是一家”,以赵姓人来说,如果认真地推溯,又岂止是500年而已?

不同的姓氏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故事结集成了《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流传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智慧锦囊:

《百家姓》把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以为意的姓氏集合在一起,追溯其根源,传授知识的同时维持了对知识探寻的趣味性。人为什么要重视姓氏?皆因一个人没有了姓氏,就好像无安家之所一般,终日恍惚,不知自己到底是谁家的人。姓氏不但代表着个人的尊严,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姓体现人的来源,名代表人的个性,缺一不可,对于人本身来说是再重要不过的了。一个人可以抛弃一切,却不可以忘本,姓氏就如同一个人的“根”一样,失去了,便没了人格可言。

附录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等的语录世集。它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是万古不易的传世之道,更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公元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此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千字文》

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公元502~公元549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千字文》既是一本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这足以使它流传到将来。

天文地理

用“天文地理”来泛指知识、学问,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例如许多小说中说到一个人很有学问,就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我国,天文和地理的发展要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为了确定节令,制定历法,形成了天文学;国家的治理,疆域的划定,启蒙了地理学。天文与地理,不仅仅是自然学科的代表,更体现了人文关怀。《梦溪笔谈》和《徐霞客游记》就是很好的范例。

〔天文地理〕《梦溪笔谈》:

探索者的手记,有勇气才会有奇迹

沈括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发展农业生产。早在他24岁任沭阳县主簿的时候,他就曾组织几万民工修筑了渠堰。这不仅解除了当地人民的水灾威胁,还改变了沭阳的面貌,开垦出良田7000顷。在任宁国县令的时候,他写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书》等关于圩田方面的著作,积极倡导并且主持在今安徽芜湖地区修筑规模宏大的坚固的万春圩,开辟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良田1270顷。

公元1072年,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设。他亲自测量了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共840多里河段的地势,采用分层筑堰法,测得开封和泗州之间地势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这种地形测量法,是把汴渠分成许多段,分层筑成台阶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内,然后逐级测量各段水面,累计各段水面的差,总和就是开封和泗州间“地势高下之实”。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个创举。在对地势高度计算时,其单位竟细到了寸、分,由此可见,沈括的治学态度是极其认真的。

正是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促使沈括一生注意科学实践,并将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心得结集成册,写下了《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全书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逸事,约占全书的46%。

智慧锦囊:

《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将自己的见闻与经历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沈括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坚定信念,用勇气战胜了一切。生长在当今社会的我们,同样需要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熟悉的作家杰克·伦敦,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贫穷与饥饿是他生活的“老朋友”,流浪与漂泊的岁月也差一点要了他的命,可是他一直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被人们传颂的作家。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只要我们坚定信念,鼓足勇气去面对,就一定可以战胜自己,创造命运的奇迹。

〔天文地理〕《徐霞客游记》:

做一粒麦子,入世体会生活

徐霞客的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有勉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15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中。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用来藏书的万卷楼,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渐渐不能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求了,他就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当,把书买下来。

19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不能因为我在,就像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里,无所作为。”徐霞客听了,心里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上戴着母亲专门为他做的远游冠,拿上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22岁。从此,直到56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经过30年的考察,徐霞客写成了《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徐霞客游记》系统地考察了祖国的地貌地质,同时也描绘了华厦风景资源,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智慧锦囊:

一只公鸡在荒芜的田野里寻找食物。找了很久,却一无所获。就在它饥饿难忍之际,它发现了一块宝玉,但它却扔掉了宝玉,说:“我需要的是一粒麦子,而不是一块宝玉。”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迫切地希望满足自己最大的需求,却常常因为一路追逐,错过了其他可能更有价值的东西。《徐霞客游记》却不同,它对每一处资源与景物的描绘,都是很清晰、很富有目的性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感悟到作者眼光的独到:将那么多很典型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时候,眼光可以决定前进的距离。眼光就如同你选择的方向,它可以帮你确定自己的目标,从而沿着自己选择的方向,一路向前。

附录

《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楚人甘德(今属湖北)、魏人石申(今属河南开封)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

《水经注》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全书18卷,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内容。

《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的杰作。此志按经济和风俗特点区分地域,写了各个地域的范围、历史、地理、民生、风俗和特点,以及中外交通和交流的情况,重点在“风俗”,意在说明地理与政治的关系,提示为政者要注意各地风俗,从地理实际出发施政。

医理

医学的科学面是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与发现,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然而,医学也具有人文与艺术的一面,它关注的不仅是人体的器官和疾病,而是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和生命。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的人文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医学伦理目前最广为人知的是“四初确原则方法论”:自主、行善、不伤害、正义。

〔医理〕《本草纲目》:

挣脱旧的枷锁,寻找新的生机

24岁时,李时珍开始学医。多年的临床经验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弄错了,肯定会闹出人命来。他阅读了很多前人留下来的医书,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和纰漏,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做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竟然将有毒的钩藤,当做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的错误,主要是缺乏对药物实地调查造成的。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应该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

5年以后,为了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朝廷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李时珍接受了推荐,进入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

他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阅读了大量医书,并对其他学科广泛涉猎,同时仔细观察了很多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搁下去了,借故辞职。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后写成的。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新增374种),分成60类,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智慧锦囊:

发现了古人关于医学记录的缺陷和不足,李时珍决定给予合理的补充和改进,于是经过努力,写成了《本草纲目》。很多时候,前人总结的经验并不一定都是对的,他们也可能因为实践不够或者认识片面而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我们在学习前人经验和听取前辈给予的意见的时候,要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质疑,作出正确的分析和选择。旧的观点可以成为你的拐杖,在你需要的时候扶你一下,但是你如果一直都不想抛开它,它就可能变成枷锁,锁住你的思想,也锁住你的自由。

〔医理〕《千金方》:智慧圆融,行为端方

孙思邈医道很广,内科、外科、针灸、按摩等,无不精通。一次,深州刺史得了一种怪病:头颈肿得像葫芦,三天不进水米,眼看命在旦夕。刺史家人找到孙思邈,请求设法解救。他按脉诊断后,用金针在刺史右手扎了几针。第二天,刺史颈肿消退,饮食正常,恢复了健康。

还有一次,在回家路上,孙思邈看见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一位老婆婆跟在后面恸哭。他停步仔细观察,发现棺材的缝隙有鲜血渗出,忙上前问是得什么病死的。老婆婆哭着说:“这是我的独生女,因为难产,折腾了两天两夜,小孩没生下就死了。”孙思邈从地下蘸起一点血,看了看说:“看这血不像是真死,把棺材放下,让我看看。”

大家赶忙把棺材放下。孙思邈上前一瞧,那妇人脸色惨白,没有一点血色,仔细摸了摸脉搏,还在微弱地跳动。孙思邈忙选定穴位,给病人扎针,还用了特殊的手法捻针。不一会儿,产妇苏醒过来,接着,婴儿的“哇哇”哭声引得众人都破涕为笑。产妇救活了,婴儿得救了,老婆婆激动得给孙思邈磕了几个头。

一针救两命,起死回生,孙思邈的医术轰动一时。从此,来找孙思邈医治的人络绎不绝。

经过50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孙思邈于公元652年编写成《千金方》一书。他以人命重于千金为比喻,强调医生要救死扶伤的职责。全书共30卷,分232门,合方论5300篇,还收录了已失传的多种医学文献,是一部不朽的医学巨著。

智慧锦囊:

《千金方》寓意人命重于千金,其实救人治病,最难得的是医者的品德。做人要思虑精细,智慧圆融而行为端方,这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其实,何止于医者,仅从为人的角度上来讲,恐怕要做一个有气度、能担当的人,也不悖此道吧!在欧美,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盗贼叫戴蒙德,他偷窃手法高明,偷窃时来去自如,警察也拿他没办法,可是他却因为偷了慈善家朱利安对穷苦人捐助的现款而深感自责。终于,他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安,决定将钱还回去并补上了自己的一些钱,但是就在还款时,他被警察抓住了,被判了终身监禁。在接受采访时,戴蒙德说:“如果分析我失手的原因,我只能说,我对善良没有丝毫的免疫力!”是的,高尚的品德是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回绝的,也只有高尚的道德,才能引领崇高的人生。

附录

《伤寒杂病论》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公元210年左右。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全书分3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这些药物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唐本草》

《唐本草》又称《新修本草》,是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由唐代李绩、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这是国家颁布药典的创始。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载药850种(新增114种新药),其中不少是外来药物。该书有较多的基原考证,附有图经7卷,药图25卷。此书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基础。

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从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在公式化的追求和信仰中建立起严谨的推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逻辑之美甚至由此而体验出人生的真理。

〔数学〕《周髀算经》:好求,开启科学的钥匙

1876年的一个傍晚,在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叫做伽菲尔德的中年人正在黄昏中散步。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论着什么,声音时大时小,时断时续。出于好奇,伽菲尔德向两个小孩走去——他想弄清楚那两个小孩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伽菲尔德便问他们在干什么?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我们想知道,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伽菲尔德答道:“是5呀。”小男孩又问道:“如果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又是多少?”伽菲尔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斜边的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说:“先生,你能证明其中的道理吗?”伽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因此心里很不是滋味。

伽菲尔德立即回家,潜心研究小男孩给他出的难题。经过反复思考与演算,他终于弄清了其中的道理,并作出了简洁的证明。这是西方有名的伽菲尔德证明勾股定理的故事。

在西方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是毕达哥拉斯给出的,可是在我国,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这一重要的数学原理了。在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第一章,就有这条定理的相关内容。《周髀算经》是“算经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原名《周髀》,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还使用了相当繁复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

智慧锦囊:

与以往的数学著作有所不同,《周髀算经》属于算经类,对于计算方面有很专业的阐释。它的成书,是人们对于数学领域的进一步探索,也是对人们求知欲的解答。因为求知欲,人们才有了探求的动力。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喜欢缠着大人问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这就是强烈的求知欲望的体现。如果这个时候大人没有很好地给孩子解答,而严厉呵斥孩子,那么无疑会抹杀孩子对世界的探知欲望。所以对待孩子的求知欲,就如同在扶植一棵幼苗的生长,千万不要掰去他的枝丫,而应该给予很好的照料,让他渐渐地长成参天大树。

〔数学〕《九章算术》:不完美与完美的一步之遥

《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分数运算的著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在代数方面,《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现在中学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注重实际应用是《九章算术》的一个显著特点。该书的一些知识还传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经过这些地区传至欧洲。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方面,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刘徽对此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户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智慧锦囊:

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胚胎时的丑恶和绽放时的美丽。《九章算术》是通过多人之手逐次整理、修改、补充而成的集体创作的结晶。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这些不足总是能吸引很多相关人士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在精推细算的同时,将所有的理论严谨化、科学化。这就如同很多人不希望有完美的人生一样,只有不足和缺陷,才能激发人们追求的信念和对生活的渴望。断臂的维纳斯成就了一代美的传奇,舞蹈《千手观音》更是由不完美转向完美的神话。

附录

《孙子算经》

约成书于公元四五世纪,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代都不清楚。现在传本的《孙子算经》共3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则;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

《海岛算经》

“算经十书”之一。三国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刘徽撰,本为《九章算术注》之第十卷,题为《重差》。后来此卷单行。因第一题是测量海岛的高和远而得名。所有问题都是利用两次或多次测望所得的数据,来推算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的高、深、广、远。

《夏侯阳算经》

《夏侯阳算经》,“算经十书”之一。原书已失传无可考。北宋元丰九年(1084年)所刻《夏侯阳算经》是唐中叶的一部算书。此书引用当时流传的乘除捷法,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保存了很多数学史料。

农工

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工业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开始重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并不晚于其他发达国家,相对的,很多科学著作中还体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天工开物》、《齐民要术》等是其中的杰作。

〔农工〕《天工开物》:重视协调,及时沟通

宋应星年轻时读书就非常勤奋,知识涉猎很广。他不仅注意研究生产技术的学问,对自然哲学、天文学和乐理学,也做过较深的探讨。为了编写一本关于生产实际的书,他广泛调查了农业生产情况,并对许多农业谚语作了分析考证。例如,他记载的“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只怕寸水”,就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宋应星观察事物非常仔细,他在《天工开物》中专讲蚕、桑、丝、棉、纺、织这一卷时,曾亲自数过每只雌蚕蛾产卵有300多粒,而且没有堆成一堆,而是自然均匀地铺撒在纸上。

为了弄清楚各种油料作物的出油率,宋应星到榨油坊进行调查,了解到芝麻、菜子等16种油料作物的出油率,并把调查结果记入了《天工开物·膏液》卷里。

宋应星善于吸取前人的科研成果。他研究蜜蜂的生活规律时,参考了《蜂记》中记述的蜂王的作用,从而把蜜蜂的活动了解得一清二楚。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全书共18卷,叙述了陶瓷、采矿、冶炼等物品的原料生产和制造过程,是一本极丰富的科学技术巨著。

智慧锦囊:

与其他的科学技术性著作不同,《天工开物》回避了技术追求的单一性,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协调同样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没有做及时的沟通,就容易累积下很多问题。比如代沟的产生,就是父母和孩子没有做好直接的交流。父辈与孩子是这样,身份不同的人也容易产生矛盾。比如公司的员工,在做工作的时候如果没有与上司做好沟通和协调,就可能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错误,从而让自己白忙一场或者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我们一定要多注意跟别人的交流,通过协调的方式统筹自己的思想,从而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农工〕《齐民要术》:从平凡生活中撷取大智慧

贾思勰很注重实践经验。为了了解畜牧业的生产知识,他开始养羊。开始时,由于缺乏饲养经验,他养的200只羊饿死了一大半。贾思勰并没有气馁,他种了20亩大豆,又养了一群羊。他想,这次羊有了足够的食物,应该不会死了吧!谁知过了不久,羊还是死了许多。贾思勰百思而不得其解,实在无计可施。邻里看到他这种状况,怕他急出病来,打听到离他们100多里外有一位养羊高手,立即把这消息告诉了他。贾思勰听后二话没说,连夜赶到那里向老羊倌求教。

贾思勰一到老羊倌家,便拜老人家为师,把自己养羊的情况全盘托出,诚恳地请老人家指教。老羊倌被他的诚意所感动,留他在家住了好几天,让他仔细观看自己的羊圈,并且从羊的选种、饲料的选择和配备、羊圈的清洁卫生及管理方法一一细细讲给他听。贾思勰从老羊倌的叙述中,明白了自己第二次养羊失败,大概是由于羊圈管理不得法的缘故。老羊倌说:“你把饲料乱扔在羊圈里,让羊在上面踩来踩去,尽管你吸取了第一次饲料不足的教训,准备了足够的饲料,但你不懂得羊是不吃弄脏了的饲料的道理。你不打扫好羊圈的卫生,就是准备再多的饲料也是没用的啊!不过,像你这样的有志之士,一定会把羊养好的。”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贾思勰回去后,按照老羊倌的指点又养了一群羊,他把这群羊养得膘肥体壮,产奶也多,成活率相当高。从此,贾思勰的名声传了出去,人们信服地称他为“养羊能手”,前来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

《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智慧锦囊:

贾思勰深入民间,跟农民做进一步的接触,从平凡的生活中吸取经验,最终写成了《齐民要术》。其实,平凡的生活才是智慧的源泉,成功并不需要多么宏伟的计划,并不需要大肆渲染,只要你懂得付出,有信心,懂得在平凡中吸取和累积,就一定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附录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该书是在对前人的农书和有关农业的文献进行系统摘编译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撰写而成的。徐光启十分重视农业文献的研究,“大而经纶康济之书,小而农桑琐屑之务,目不停览,手不停笔”。据统计,全书征引的文献就有225种之多,真可谓是“杂采众家”。

《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作者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就现存文字来看﹐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

军事

军事著作中的哲学思想不仅适用于军事,而且也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被运用于其他许多领域:一些现代企业家,把兵法中的辩证思想、军事谋略运用于企业经营和商战中去。所以军事著作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行军打仗的范围。

〔军事〕《武经七书》:

最好的智慧是汇集所有的智慧

《孙子兵法》中有记载: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听到消息以后怒不可遏,亲自率领70万大军讨伐吴国。蜀国军队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利用有利地形,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连胜十余阵,士气正盛,直至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攻至彝陵、哮亭一带。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5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士气正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处于劣势,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以退为进的战略,静观其变,伺机反攻。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因为不熟悉地形,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渐渐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这样对峙了半年,蜀军的斗志开始松懈下来。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还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大忌。眼见时机成熟,陆逊马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四处逃窜。陆逊命人放火烧了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慌忙撤退,伤亡惨重。陆逊留下了战争中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历史佳话。

古时战事颇多,人们对于凝结军事智慧的书籍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于是,出现了将《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的《武经七书》。《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

智慧锦囊:

把七部著名兵书汇总,成就了《武经七书》。所以,最好的智慧就是汇集所有人的智慧。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学习,会学数学,也会学语文……将所有的学科智慧凝结于一身,在知识海洋里,就能逐渐领悟到真谛。现在,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也开始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编辑组稿子,科学家搞科研……为什么网络能够如此迅速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就是因为它对生活中所有的知识进行了汇总,需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要善于将多方智慧融合,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军事〕《孙膑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公元前354年,魏国命将军庞涓率军伐赵,兵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邯郸在久围之下濒临城破,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孙膑分析形势,认为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于是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魏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之,忙率疲惫之师回国自救。至桂陵时,遭齐军埋伏,几乎全军覆灭。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几年后,魏国恢复了国力,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韩国。韩国抵挡不住魏军的攻势,就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魏国鉴于前一次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团,调10万大军,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一路上,他用“减灶计”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率轻骑精锐,丢下步兵,兼程穷追。至马陵,与齐军主力相遇遭伏击,庞涓兵败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人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著名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相传为战国中期齐国孙膑所著,又称《齐孙子》。《孙膑兵法》继承并丰富了《孙子兵法》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强调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作用,主张用种种方法造成敌人迷惑、骄傲、激怒、饥饿、疲劳和兵力分散,然后“我并卒而击之”。它认为事物的普遍规律是“至则反,盈则败”、“代兴代废”、“有胜有不胜”、“有能有不能”,因此战争中不能“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能靠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态势取胜,而必须“以万物之胜胜万形”,即因敌情的千变万化而创造无数种方法和态势取胜。

智慧锦囊:

《孙膑兵法》强调出奇制胜,而这种出奇制胜是建立在对自己和敌人的了解基础上,所以只有综合衡量自身的实力,了解对方的情况,从而进行恰当的战略部署,才能做到百战百胜。人生也像是一场战役。社会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舞台,舞台越绚丽,陷阱越多。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一场战争才刚刚开始,一切还在漫长的过程当中,挫折与磨难、欢喜与忧愁都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要一直处于备战状态,不要等真的经历事情的时候,乱了阵脚,失了方寸。对于未来,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充分的思想准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附录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同类推荐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炎黄源流歌述

    炎黄源流歌述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数千年来朝代更迭,战争频繁,政治改革,农民起义,民族和战,经济兴衰,科技发展,文化繁荣,历史事件浩如烟海,出色人物比肩接踵。作为一个中国人岂能不知中国历史?我常想:诗歌的一大特点是易诵易背,有些学科的知识,因用诗歌的形式写出,所以容易掌握,如《濒湖脉学》、《药性赋》;农谚凭着口头传诵,使耕作要领得以流传。如果把中国历史以诗歌的形式写出,对于初学历史的人岂不很有帮助。
  • 中国古代敬老养老风俗——中国风俗文华集萃

    中国古代敬老养老风俗——中国风俗文华集萃

    该书分为十一章,内容包括老人的标准、敬老和养老的礼仪、历代王朝对老人的优待、封建王朝敬老的特殊庆典、老年官员的致仕等。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大荒四经

    大荒四经

    长达30年的《山海经》文化精研,汇聚最丰富、最深入、最有趣的远古文明信息,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再现数千年前华夏大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盛况,既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典,亦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热门推荐
  • 江湖魅影

    江湖魅影

    在古代的中原武林中,最神秘的隐身魔衣是【隐月衣】,最厉害的锋利兵器是【龙泉血刃】!许许多多的武功超群叱咤风云的武林高手,在江湖中最恐怖【生死薄】狂袭横扫之下,转瞬之间身血肉横飞死于非命;最神秘的万恶淫贼在众多武林高手的一次次倾力围剿中杀出重围逍遥法外为祸武林。本次由在下倾力推出的武侠小说【江湖魅影】中,将向诸位侠友们展现一个充满血腥、冷酷、狡诈与挚情融为一体的崭新江湖,敬请各位多多关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者轮回

    王者轮回

    都市的繁华掩盖不了原始的渴望,天界的神圣掩盖不了黑暗的轮回!煮酒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且看今朝如何划破苍穹追寻曾经逝去的眷恋!徘徊在爱恨情仇边缘的少年宸不仅肩负起铲除外来侵略者的使命,还要帮助天界平定三界最终实现王者的轮回!但是宸的真正身份到底是……
  • 带着系统来种田

    带着系统来种田

    宋若雨穿越了,穿成了个不受宠而被活活打死的小丫头身上,窝囊爹,包子娘,软弱大姐一个,弟弟还净帮倒忙,好在系统在手,一切不愁。养殖开店卖宠物,励志以兽致富,以医传名。什么?极品亲戚轮番登场?宋若雨撸袖子就往上闯,无奈某人已先一步到场。宋若雨气的直跺脚:你给我回来!因为他的身份……嘘!不能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QQ修炼群

    QQ修炼群

    在一个机缘巧合拜入修士门下的堂弟的失误下,陆白加入了一个奇怪的扣扣群。在堂弟的带领下,他对于修士的认知和世界观不断的被击碎……
  • 末世之不存在的系统

    末世之不存在的系统

    本是大学生的林易,因末世之中丧尸屠城而亡,系统给他重生的机会,林易会如何应对?
  • 晨晓归来你我都在

    晨晓归来你我都在

    她,国际知名设计师和多次举办画展却从未露出真面目的神秘画家,他,业内知名企业家,在Y城只手遮天,说一不二,雷厉风行,人人敬他一声‘洛少’,这看似永远不会扯上关系的两人却有着共同的青春秘密……“喂,你能不能走快点?”洛晨一脸无语看着陆晓。“不能,我腿短不行吗?走快走慢关你什么事?”陆晓抬头瞪着他。“当然关我事,这关系到你啥时候走进我心里啊,太慢的话我可就不等了。”“那你也可以选择不等啊”陆晓小声嘟囔。“那可不能,你要是太慢的话,就换我走进你心里吧,我腿长,走得快!”他们两人相视一笑……再一次的相遇,使他们的爱情重回正轨,这次,他们是会为了爱情放弃一切,还是再一次失之交臂?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北雁南飞不知归

    北雁南飞不知归

    曾经的依恋,7年的爱恋,让江雁清深陷情网,可是他——徐南卿为什么那么冷漠,似乎他的眼里从未有她。可是一纸婚约,也困住了彼此,但是他始终还是不爱她。在江雁清转身的时候,徐南卿感到了心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