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28700000007

第7章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原文”

黄帝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予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日: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豁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日: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成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成,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成,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日: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日:法阴阳奈何?岐伯日: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日: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日: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日: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儋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帝日:何以然?岐伯日: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故日: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憬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译文”

黄帝说:阴阳是自然界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的纲领,万物变化的根源,生长毁灭的由来,事物内部存在的阴阳不断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因。所以,治疗疾病也必须把握阴阳这个根本规律。在自然界中,清阳之气聚集上升而成为天,浊阴之气聚集下降而成为地。阴的性质是静止,主成长、主收藏;阳是比较躁动的,主生成、主肃杀。阳能化生气,阴能聚成形。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凝滞能产生浊阴,热气升散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泄泻之病;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这都是阴阳运行失常的具体表现。

所以大自然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下降为地。地上的水蒸发上升为云,天之气凝聚下降为雨。所以雨虽然从天而降,地气上升实际是它产生的根本;

云虽然是地气上升而成,天气的下降实际是它产生的根本。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之气出于上窍而使人能呼吸、发声、嗅味、视物,浊阴之气出于下窍而使人能通过排便去污秽;清阳外发于腠理,浊阴内注于五脏;清阳充实四肢,浊阴内走六腑。

水火相对而言,则水属阴,火属阳;药食气味相对而言,则气无形而喜升属阳,味有质而喜降属阴;饮食五味可以滋养形体,而形体的生成又须赖气化的功能,功能是由精所产生的,精的产生又要依靠气化功能的推动。也就是说,阴精是靠药物、饮食之气通过气化作用而产生的,形体既依赖药食之味的滋养,又要靠元气的充养。但是,如果药食之味太过,又能损伤形体;阳气化生成阴精,太过则反而会耗伤阴精。精可以产生气,但也可以由于气味太过而受损伤。

味属于阴,所以趋向下窍,气属于阳,所以趋向上窍。味厚的属纯阴,味薄的属于阴中之阳;气厚的属纯阳,气薄的属于阳中之阴。味厚的有泄下的作用,味薄的有疏通的作用;气薄的能向外发泄,气厚的能助阳生热。气味淳厚的壮火之品,能使正气衰弱;气味温和的少火之品,能使正气壮盛。这是因为亢烈的壮火会消耗元气,温和的少火会充养元气。所以说壮火耗散元气,少火生养元气。凡气味辛甘而有发散功用的,属于阳,气味酸苦而有通泄功用的,属于阴。

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气偏盛,则阳气受损而为病;若阳气过于亢盛,则阴气受损而为病。阳偏盛则表现为热性病症,阴偏盛则表现为寒性病症。寒病到极点,会有假热表现或转化为热证;热病到极点,也会有假寒表现或转化为寒证。寒能伤形体,热能消耗人体之气。气分受伤,可以产生疼痛;形体受伤,形体可以发生肿胀。所以先痛而后肿的,是气分先伤而后及于形体;先肿而后痛的,是形体先病后及于气分。风邪太过,多表现为痉挛动摇;热邪太过,多表现红肿;燥气太过,多表现为津液干枯;寒气太过,多表现为水肿;湿气太过,多能发生泄泻。

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形成了万物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有肝、心、脾、肺、肾五脏,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喜怒等情志变化如果过度,可以伤气;寒暑等邪气外侵,超过人体承受能力,可以损伤形体。突然大怒,会损伤人的阴分;突然大喜,会损伤人的阳气。气逆上行,充满经脉,则可见神气浮越,脱离形体的失神状态。所以喜怒不加以节制,寒暑不善于调适,生命就不能很好的延续。阴到极点可以转化为阳,阳到极点可以转化为阴。所以冬季受了寒气的伤害,春天就容易发生温病;春天受了风气的伤害,夏季就容易发生飧泄;夏季受了暑气的伤害,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秋季受了湿气的伤害,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

黄帝问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圣人,他们讨论推理人体的身形,分辨内在的脏腑,了解经脉的分布、交会、贯通经脉的表里六合,探寻各条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关系;气穴都有名称;肌肉空隙以及关节,各有起点;分属部位的皮络,或逆行或顺行,各有条理;天之四时阴阳,都有经纬纪纲;外部环境与人体内部相关联,都有表有里。这些说法都正确吗?

岐伯回答说:东方应春,风气生而木气荣,草木生发,木气能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气,肝气养筋,筋膜柔和则又能生养于心,肝开窍于目,这都是阴阳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自然界表现为主宰万物的微妙力量,在人表现为能够知道自然界变化的道理,在地表现为生化万物。大地有生化,所以能产生一切生物;人能知道自然界变化的道理,就能产生一切智慧;宇宙间的深远微妙力量,导致了自然界的变化莫测。变化表现在天之六气为风气,在地面上为木气,在人体为筋,在五脏为肝,在五色为苍,在五音为角,在五声为呼,在病变的表现为筋膜拘急,在七窍为目,在五味为酸,在五志为怒。过怒能伤肝,悲能抑制怒;风气太过能伤筋,燥气能够抑制风气;过食酸味能伤筋,辛味能抑制酸味。

南方应夏,阳气盛能生热,热甚生火,火气能生苦味,苦味能滋养心气,心气能化生血,血气充足,则又能滋养脾,心气开窍于舌。它的变化在天之六气为热气,在地为火气,在人体为血脉,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赤,在五音为徵,在五声为笑,在病变的表现为忧,在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的变动为喜。过喜能伤心,恐惧可以抑制喜;过热能耗气,寒气可以抑制热;味过苦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

中央应长夏季节,长夏多雨而湿气重,湿与土气相应,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人脏能滋养脾气,脾气能滋养肌肉,肌肉丰满,则又能养肺,脾开窍于口。它的变化在天之六气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为脾,在五色为黄,在五音为宫,在五声为歌,在病变的表现为哕,在窍为口,在五味为甘,在情志的变动为思。思虑太过则伤脾,怒可以抑制思虑;湿气太盛能伤肌肉,风气能抑制湿气,味过于甘能伤肌肉,酸味能抑制甘味。

西方应秋,秋天肃杀而生燥,燥与金气相应,金能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气,肺气能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则又能养肾,肺开窍于鼻。它的变化在天之六气为燥气,在地为金气,在人体为皮毛,在五脏为肺,在五色为白,在五音为商,在五声为哭,在病变的表现为咳,在窍为鼻,在五味为辛,在情志的变动为忧。过忧能伤肺,喜能抑制忧;过于干燥能伤皮毛,寒能抑制热;味过辛能伤皮毛,苦味能抑制辛味。

北方应冬,冬天阴盛生寒,寒气与水气相应,水气能产生成味,咸味能滋生肾气,肾的精气能滋养骨髓,骨髓充实,则又能养肝,肾开窍于耳。它的变化在天之六气为寒气,在地为水气,在人体为骨髓,在五脏为肾,在五色为黑,在五音为羽,在五声为呻,在病变的表现为战栗,在窍为耳,在五味为咸,在情致的变动为恐。过恐能伤肾,思能抑制恐;过寒能伤血,湿能抑制寒;味过咸能伤血,甘味能抑制咸味。

所以说:天地是万物上下高低的标志;人体血为阴而气为阳,正如女为阴而男为阳;左右为阴阳运行,升降不息的道路;水为阴,火为阳,是阴阳的象征;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成的原始动力。所以说:阴阳是互相为用的,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运使于外。

黄帝说:人体应该怎样效法阴阳的变化法则呢?岐伯回答说:人体如阳气太过,则身体发热,腠理紧闭,气粗喘促,呼吸困难,身体亦随之前后俯仰,如果没有汗出则发热更甚,牙齿干燥,烦闷,如见腹部胀满,则预后不良。这是属于阳性之病,所以冬天尚能支持,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阴气盛则身体怕冷,身体时时因寒而颤抖,出冷汗,甚至手脚发凉,如见手足冷而腹部胀满的,预后不好。这是属于阴盛的病,所以夏天尚能支持,冬天就不能耐受了。这就是阴阳偏胜的病理表现。

黄帝问道:怎样调摄阴阳呢?岐伯说:如果懂得了男女房事中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则人身阴阳可以调摄,如果不懂这些道理,就会发生早衰现象。一般来说,人年到40岁,阴气自然衰减一半,起居动作也渐渐衰退;到了50岁,身体觉得笨重,耳目也不够聪明了;到了60岁,出现阳痿,肾中精气大衰,九窍不能通利,常常流眼泪、流鼻涕。所以说,知道七损八益而进行调摄的人身体就强健,不知道调摄的人身体就容易衰老;这样,本来按照自然发展状况应该相同的身体,却因为养生调摄的适当与否,出现了强弱的差异。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抓住长寿之人的共同特点;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只注重年老时身体有强弱之分这一表面现象。不善于养生的人,常感身体虚弱,而重视养生的人,则时时精力充沛;善养生的人,耳目聪明,身体轻便,即使已经年老,身体仍能保持强壮,本来强壮的则身体更加轻快。所以圣人做事总是顺其自然,不胡思乱想,常保持少思寡欲,乐观畅达的心境。所以能够寿命无穷,尽享天年。这是圣人养生的方法。

天气是不足于西北方的,所以西北方属阴,人的右耳相应的也不如左边的聪明;地气是不足于东南方的,所以东南方属阳,而人的左手足也不如右边的强。

黄帝问:这是为什么呢?岐伯说:东方属阳,阳性升浮向上,所以那里的人精气聚集于上部,聚集于上部则上部强盛而下部虚弱,所以在上的耳目聪明而在下的手足不便利。西方属阴,阴性重而下降,所以那里的人精气聚于下部,聚集于下部则下部强盛而上部虚弱,所以手足便利而耳目不聪明。如果左右同样感受了外邪,在上部则身体的右侧较重,在下部则身体的左侧较重,这是天地阴阳之所不能全,而人身亦有阴阳左右之不同,所以邪气就能乘虚而居留了。

所以天有精气,地有形体;天有八风的纲纪,地有五方的道理,因此天地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清阳上升于天,浊阴下归于地,所以天地的运动与静止,是以阴阳的神妙变化为纲纪,而使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终而复始、循环不休。古时贤能之人,效法天地自然的道理,把人体上部的头比做天来保养而常保持清明,下部的足比做地来保养而常保持丰满有力,中部的五脏比做社会人事而常保持协调。天气与肺直接相通,地气与咽相通,风木之气与肝相通,雷火之气与心相通,水谷之气与脾相通,雨露之气与肾相通。人体六经就像大自然的河流,肠胃好像大海,上下九窍是水气灌注的地方。如以天地自然来比类人体的阴阳,则阳气发泄形成的汗,像自然界的雨;人身的阳气运行,像自然界的疾风;人在暴怒之时,像自然界的雷霆;人体上逆之气,像阳热的火。所以调养身体若不取法于自然,疾病就会发生。

邪气伤害人体,来去就像暴风骤雨一样急速而猛烈。所以善于治病的医生,在邪气处于皮毛,还很轻微的时候,就给予治疗;技术稍差的,等邪气到了肌肤才知道去治疗;再差一些的,等邪气到了筋脉才治疗;更差一些的,等邪气到了六腑才去治疗;最差的医生,直到邪气侵入五脏才想到给予治疗。但假如病邪传到五脏,病情多已非常严重,这时即使治疗,治愈的希望也只有一半了。所以自然界中的邪气侵袭人体,能伤害五脏;饮食寒热不当,会损害人的六腑;地面的潮湿之气,能损害人的皮肉筋脉。

所以善于用针治病的人,病在阳,从阴以诱导之,病在阴,从阳以诱导之;取右边的穴位以治疗左边的病,取左边穴位以治疗右边的病,以自己的正常状态来诊察病人的异常状态,以表现在外的症状,了解体内的病变,通过这种方法判断疾病的太过或不及,就能在疾病还很轻微的时候,便知道病邪之所在而及时治疗,这样就不至于因贻误诊断而使病情发展到危险的地步。

所以善于诊断疾病的医生,在诊察病人的色泽和切按病人的脉象时,首先要辨别病证的阴阳属性;审察色泽的清明或晦浊,而知道病变的部位;观察呼吸,听病人的声音,而知道患者的病苦;诊察脉象的正常与否,来分析病在何脏;诊察尺肤的滑涩,按寸口脉的浮沉,来了解产生疾病的原因。这样就不会误诊和误治了。

所以说:病在初起的时候,可用针刺而愈;当病势正盛时,应当等其稍微衰退,然后在实施针刺。所以病轻浅的,可用发散轻宣之法治疗;病重的,可用缓消渐减之法治疗;气血衰弱的,应用补益之法治疗。形体虚弱的,当温补其气;精气不足的,当用厚味药物滋补。如病邪在上的,可用吐法而使病邪从上越出;病在下的,可用疏导之法使病邪从下而走;病在中部而见胀满的,可用消导之法;邪在表,可用汤药浸渍以取汗;邪在皮肤,可用发汗的方法使其外泄;病势急暴的,可诊清病情,制伏邪气;遇到实证,则分清表里而用散法或泻法。总之,要辨清病情的阴阳属性及虚实情况,阳病可以治阴,阴病可以治阳;确定病邪在气在血而安定气血回归原位。

血中实邪壅滞的,宜用疏通之法以泻之;气虚下陷的,宜用升提补益之法引导。

同类推荐
  • 郭谦亨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郭谦亨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四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姚树锦等五位当代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医药知识有如其他各门自然科学一样,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国医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而成的。在中国历史上,曾有“神农氏尝百草”、“伏羲氏制九针”、“燧人氏取火”等有关医药起源的古老传说。
  • 眼科疾病防治手册

    眼科疾病防治手册

    眼睛的基础知识,眼睑、角膜、结膜、泪器、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玻璃体、青光眼、白内障、屈光不正、眼外伤等眼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防治方法。其内容通俗易懂,科学实用,适合眼科患者及初、中级医师阅读参考。
  •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针对影响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一一剖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为强调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应从婴儿抓起,《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增加了婴儿情绪和行为障碍及心身疾病的内容,介绍了发达国家中已兴起的“婴儿精神医学”;为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设专篇讨论预防问题;鉴于我国儿童少年精神医学起步较迟。
  • 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作者以讲座的形式,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运用中医辨象的思维模式,紧密结合临床,通过具体的临床病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一气周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病证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破解中医治病秘码:临证辨象》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明快,讲解深入浅出,非常便于中医初学者入门学习,也可作为临床中医师的参考用书。
热门推荐
  • 零季之誓约

    零季之誓约

    零末季年之约定
  • 情深不知意

    情深不知意

    《情深不知意》主要围绕了一个普通女孩——顾楠身上所发生的点点滴滴……从前顾楠从未想过自己会遇到为自己疯狂的他。结婚那天,有一天顾楠问他:“为什么非得是我?”他答到:“因为有你,我才有未来。”————有一天,顾楠拉着女儿顾之然,顾之然对顾楠说:“妈妈,后面有我叔叔跟着我们。”顾楠对女儿说:“不要管他,我们快点回家”————顾楠对他说:“你为什么要缠着我?”他答到:“因为你是我的——情深不知意。”
  • 温情总裁的小萌妻

    温情总裁的小萌妻

    他,是个宠妻奴,愿放弃全世界也不愿放弃她;他,一世英名,却为了她降低了身份,她得到了更多人的羡慕;他,不卑不亢,他的一切只属于她,却给她许下一个承诺: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 塔希提风云

    塔希提风云

    小说第一次生动描述了最早漂泊到塔希提的华人艰苦创业、生存的传奇经历,描绘了塔希提岛上美丽的风景、土著人的风俗、习俗,并全景展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人发现塔希提岛的经过,以及华人与塔希提之间的不解之缘。1840年鸦片战争后,年少的沈秀纯跟随林靖山等人乘船去南美当劳工,不料途中遭遇风暴,机船飘流到塔希提岛,30多名华工无奈在岛上栖身,成了在此生活的第一批华人。他们先下海採贝,再开荒种地,后又被卷入法国人与当地土著的战争中,沈秀纯女友阿瑚不幸被法国人打死。战后,华工们建立信义堂,盖起了关公庙,沈秀纯与土著女孩波利娜深深相爱成婚,不幸的是,波利娜因难产失去孩子,精神失常。关公庙建好后,上千名华人来到塔希提种植棉花,他们中也有个社团叫五行堂,其中的华人鱼龙混杂,常与信义堂华人及后代发生冲突,相互斗殴。在一次恶性斗殴中,一位华工不慎被打死,但无人认罪。法国警方遂将100多名华工拘押起来,要求交出凶手,声称如交不出来,则将这些华人驱逐出境。在众人沉默中,并未斗殴的沈秀纯权衡得失,为救乡亲,毅然挺身而出,自认凶手,最后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 出发吧小狐狸

    出发吧小狐狸

    修仙七年,忽然心生厌倦。回到家中,被爹娘嫌弃。金方拍拍胸脯,当神仙有什么好!不如用我这七年学到的法术,发家致富吧!未曾想,一路跌跌撞撞,却发现自己的体内有两个灵魂,一个是人,一个是神。两副面孔的金方,完成使命的同时,收获了来自仙魔两界的爱慕。最终,荣登修仙界宗主宝座……双女主文。
  • 岁月静好有你安好

    岁月静好有你安好

    洛伊是一个高中生,她在三岁时就被父亲抛弃,母亲在她五岁时改嫁,嫁给了一个极富的人家。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认识了楚衍郴,两人相爱可是却没有确定关系,洛伊的初恋回到了她身边,渐渐的,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1v1
  • 晟来锦书:一身光芒只为你

    晟来锦书:一身光芒只为你

    江秋与傅林华又遇见了。经过上百年的世纪跨越,她与他又遇见了。——不过,重来一次,也挺好的。江秋作为一个无家可归、四处漂泊的高中生,平时可以住在学校里,但假期总不能住在学校里了吧?而且她又没有家可以回去。于是某天,江秋拉着行李箱,走进了傅家房子的大门。如果有甜度计量表的话,那么大约分为苦、微甜、甜、超甜四个等级。江秋和傅林华之间,不足以用超甜来形容了。那简直是——甜、到、发、齁!
  •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是百姓语言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们经过千百年的流传、使用和锤炼,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谚语在古代也称为“俗语”,《礼记·大Q学》释文:“谚,俗语也”。谚语、歇后语都是定型语汇,谚语在表义功能上相当于词。它们通俗浅易,流传广泛,简练深刻。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截是一种比喻,后半截是这个比喻的揭晓。无论口头还是书面使用,都可以“歇”去后半截,以前半截示意。歇后语也有叫做“俏皮话”的,它与谚语比较,更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由于歇后语的比喻部分取材丰富、具体、形象、奇妙,因而许多歇后语读起来乐趣无穷,久而不忘。
  • 佛系王妃and冷面七爷

    佛系王妃and冷面七爷

    邢筱筱穿越了,成为了丞相府那个最落魄的千金小姐邢雅墨。爹不疼二娘不爱的邢雅墨住在南边最偏远那个破财不堪的院子里,邢雅墨倒是无所谓,直到有一天,一个声音传来:今丞相府邢顾海因辅佐有功,且嫡女邢雅墨天姿聪颖,秀外慧中但善未婚配,特此许配与七王,以示恩宠,令其邢雅墨七日后与七王成婚,不得有误,钦此!!!
  • 也许我们曾经是一对

    也许我们曾经是一对

    三个15岁单纯傻丫头为追星飞奔到重庆上八中...最终发现自己与三只的班在同一层楼!后来就发成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内容暂且保密哈~剧情貌似很庸俗...但我会努力的!为了证明我也爱三小只,我决定------一定要写完这本书!而且绝不敷衍喜欢的读者!谢谢大家支持!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