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56200000010

第10章 跨越陷阱的计策——解决人际关系的难题

反客为主:袁绍设计赚冀州

“反客为主”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此计的关键是乘虚而入,变被动为主动,借以影响全局。要避免形成这种局面,关键的一点就是掌握力量的制衡,避免客方的力量超过主方,从而失去行动的主导权。

历史上有很多反客为主的经典战例。现实生活中,这种主客失衡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并不限于战争。例如烹饪,一种调料加得多了,掩盖了整个食物的基本味道,就是一种“味道失衡”;在采访中,记者被采访对象拖着鼻子走,导致采访失去问话的主题;一场球赛,客场队门前逞强,积极拼抢,给主场队造成空前压力;经销商不断培养自己的力量,从而获得与厂家讨价还价的权利……这些都是反客为主的事例。

南方有一家规模很大的公司,有几千名外招员工,大部分员工都来自三家劳务派遣公司。其中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和这家南方公司的一些人勾结,每次招聘时都能拿到公司内部的招聘计划,提供大量人力。时间一长,公司一半的工人都是这家派遣公司的员工。

于是,这家劳务公司开始店大欺客,从管理到服务态度都极其恶劣。但是,由于大部分熟练工人都是对方的人员,公司敢怒不敢言。如果对方强行解除合同,将带走大量熟练工人,会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令人事经理十分头疼。

面对这种情况,人事经理采取了果断措施,引入内部和外部双重竞争机制:对内部岗位展开职业技能考核,将不合格员工辞退;实行招聘信息对三家公司同时公开,择优录用新员工,惩治泄露公司招聘机密的行为;引入第四家具有相当实力的劳务派遣公司,激化外部竞争;旧合同到期后,修改合同条款,平衡入选人数。

新的一揽子方案实施后,公司管理情况逐渐有了好转。

这是一起渐进的“反客为主”事例。公司对于来自其中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人员输入量没有及时进行控制,以致让来自这家公司的员工比重过大,形成势力优势。解决方案不能立竿见影,因为投鼠忌器,所以只能渐进,采取竞争机制,加强管理;同时培养制衡力量,限制一方力量过于强大。当然,内鬼也是必须惩治的,否则企业利益何在!

袁绍和韩馥原本是一对盟友,当年曾经共同讨伐董卓。后来,袁绍势力渐渐强大,总想扩张。他屯兵河内,由于缺少粮草,十分犯愁。老友韩馥知道情况之后,主动派人送去粮草,以解燃眉之急。

袁绍觉得等别人送粮草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这时,谋士献计说:“可暗使人驰书与公孙瓒,令进兵取冀州,约以夹攻,瓒必兴兵。韩馥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袁绍非常高兴,就按照做了。

公孙瓒得了书信,见信中说请他一同进攻冀州,平分这块地方,非常高兴。立即下令,发兵攻打冀州。

袁绍随即暗中派人去见韩馥,报告情况。韩馥慌忙召集荀谌、辛评两个谋士商议对策。荀谌献计说,如果能邀请袁绍一同共同管辖冀州地方,就不怕公孙瓒来进攻了。韩馥于是就差遣别驾关纯去请袁绍。但是长史耿武表示反对,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无奈韩馥是个老实人,没有听从劝告。于是,袁绍顺利进入冀州,任命田丰、沮授、许攸、逢纪等分别掌管了州中的重要事务,反客为主,把韩馥晾在一边。韩馥后悔莫及,为了保全性命,只身逃出冀州去了。

军事上,用兵讲究“兵不厌诈”,使用什么计策都不算“违背职业道德”。因此,不能谴责袁绍诡计多端,韩馥的“老好人”也做得不应当。倘若有一点戒心,防备袁绍介入过深,不致冀州易手。

“反客为主”之计,在军事上使用,多是针对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在职场上,则表现为有意识地培养或安插自己的力量,以掌握管理、决策或话语权;反制方法,则是要心存警惕,防微杜渐,注意力量均衡,防止出现失控局面。

心如铁石:慈禧为掌大权立光绪

做家长的都有这种体会:教育孩子心肠不能太软,否则容易造成“溺爱”。有心理学者对200名儿童进行意志锻炼的长期对比跟踪研究,发现100名经过训练的孩子具有意志方面的坚持性,其中84名在青年时期表现出有主见的忒性;而没有经过训练的100名儿童中,只有26名在青年时期表现得意志较坚强。结论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时不妨“心肠硬一点”,千万不要溺爱。培养人才也是如此,人才不经磨砺,难成大器。

人们形容那种不轻易改变思想的人叫“心如铁石”,这种人善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信念不动摇。作为领导者,如果心念不坚,就会落入任人摆布的危险境地。别人说是就是,说非就非,缺乏主管判断。这样的人,或者是自己思想浅薄没有明确观点,或者就是意志薄弱容易动摇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是很吃亏的。

芸应聘成为一家企业老总的中文秘书,和先来的一位英文秘书分别负责国内、国际业务的秘书事务。初到岗位,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一些数据录入,只用手工记录容易出错,于是芸在周末的会议上向总经理申请配置一台电脑。总经理刚要点头答应,英文秘书说话了,说自己那台电脑空闲时可以借给芸用,这样就能为公司节省一笔费用。总经理犹豫了一下,回头再问芸的意思,芸虽然有一百个不情愿,但还是点头答应了。因为芸平日就是个不爱争执的人。

可是,英文秘书的电脑并非如她所说经常闲着,她每天占据着电脑不离半步,就算是中午吃饭时间,也会捧着饭盒打游戏。芸只有捱到下班时间,等英文秘书拎起皮包潇洒回家时,才有机会使用电脑。这样,加班成了芸的家常便饭。由于不能随时使用,数据录入工作做得很不及时,出了错误也不能及时改正,给老总留下不好的印象,芸有苦难言。

半年后,公司来了新同事,上班第一天起,她就直接走进总经理办公室提出要配电脑。当时正在开会,英文秘书这次又照搬以前那套说辞出来,总经理也再次犹豫不决。就在那时,谁都没想到,新同事立刻打断英文秘书的话,坚决地说:“总经理,秘书有秘书的工作,我有我的工作,大家分工不同,怎么可能共用一台电脑。为了不影响到我及时完成任务,时刻保持最佳工作状态,我认为,完全有必要再配一台电脑。”

听到这里,芸突然明白自己一直以来,之所以做得这么辛苦,不是委屈了自己,而是委屈了自己的工作。芸再也忍不住,“腾”地一下子站起来,第一次站在所有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些日子,由于我每天都在别人下班后才有电脑用,不仅影响到我的工作,还妨碍到别人的休息,所以,我也正式申请公司再配台电脑。”

很快,公司同时为芸和新同事各配了一台电脑,她们不仅可以从容地完成每天的工作,甚至还有机会坐在一起,为公司做了几个实用的创意,年底时,她们都拿到一份大红包。只有英文秘书因为为人狭隘,被几个同事联名上告,被辞退了。

人际关系中,常有句话叫:“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为什么这样?往往是因为这样的人较缺乏原则,不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轻易就做出让步。这样,不但自己正当的利益得不到捍卫,还会被看成是胆小鬼,受人欺负。实际上,只要是正当的利益,是为工作考虑的事情,坚持自己的意见是没错的。说出来的话,被简单的一个反对理由就打消了,委屈的只能是自己。

有多年垂帘经验的慈禧,操持朝政,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惊涛骇浪,炼成一副铁石心肠。她决定了的事情,就是天塌下来也不轻易更改。

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湉岁的载继承皇位。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生下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维持生命。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她父亲写了“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都没有办法,阿鲁特氏在绝望中吞金自杀。

对于慈禧的决定,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御史吴可读更实行“尸谏”。他事先吞服湉了生鸦片,然后去见慈禧。头也不磕,慷慨陈辞:知道载并不是嫡派的继位人,之所以选择他,只不过因为他是你妹妹的儿子,使你可以继续听政,掌握大权。臣下都反对你这样做。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伦亲王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今天我斗胆讲了这些话,你一定会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经吞下了生鸦片,马上就要死了。

湉我临死之前,一定要让你明白,你选择载继承皇位,实在为天下人所共恨!说完,湉他就跑到同治墓前倒地死去。慈禧不为所动,终于还是立载为帝,是为光绪帝。

慈禧不愧是个“铁女人”。她深刻地懂得政治是怎么回事,要想维护自己的权利,就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的死就动摇信念,那是做不了政治家的。慈禧成功了,当然我们要注意到,这种源于自私的“成功”只会给普天下的大众带来深重灾难。

职场中的事情同样存在着纷争,虽然目的说起来都冠冕堂皇,是为工作、为公司,但同时也是为了自己。一些公共资源,你不争取,你就不能方便地利用,到头来工作干不好,反被说成自己没本事。

防人之心:朱元璋防卫过当失中衡

在职场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些情况下是很复杂的。古人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现在的职场上,只有常常心存警惕,注意身边潜在的危机和暗藏的对手,才能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所谓防人,主要是防通常所说的“小人”。关于判别小人的方法,古人总结出很多成语,一看便知:“见风使舵”、“投机取巧”、“溜须拍马”、“阴险狡猾”、“笑里藏刀”、“两面三刀”、“恶语中伤”、“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等。有其中一样特征,就要存点防备之心。虽不能简单下定论,但防患于未然总没有错。

前几天,娟去老板办公室汇报事情。临走时老板突然说:“我知道你前几天出去应聘了,如果你还想在这儿那就好好干,如果你想走就快写申请!”

突然冒出的话让娟很惊讶。但是老板说得对,娟确实出去应聘了,但是,是谁走漏的风声?娟突然想起不久前的一次招聘会,公司一个同事圆圆也去了,她一来就和娟说她要去转转,娟说自己也要陪同学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后来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现在忽然老板说出这话,难道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老板是个藏不住话的人,而且娟出去应聘又没有其他人知道,看来真是圆圆坏的事。娟很不明白,自己就那么招她讨厌吗?

背着老板去应聘,骑马找马,诚然算不得光明正大,但也可以理解。如果知道了这样的事,在老板面前告一状,无疑会令老板非常不高兴。老板若是个开明的人还好,只要不违反公司规定,去留随便;老板若心胸狭窄,还不给这位想当逃兵的人穿小鞋?所以,这告密之举,实在不可不防。话又说回来,还需自己行事光明正大,否则哪会给人留下把柄呢!

朱元璋是个生性多疑的人,防人之心特别敏感,以至于“经常防卫过当”。做了皇帝以后,他怕原来那些大臣将来篡夺皇位,就杀了一些忠臣;然后把自己的儿子、孙子派到各个地方担任父母官,掌管着一方的军政大全,把“大明江山”变成了“朱家江山”。

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以致严打之下也分不出青红皂白了。最有名的是明初四大案,即“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所谓“空印案”,是朱元璋发现地方官员到首都核定钱粮收支预算时,都要带上盖有骑缝印章的空白文书,遇到户部驳回,随即用空白文书改正。朱元璋怀疑其中有弊,处死了所有地方衙门在空白文书上签字的官员和主印官员。所谓“郭桓案”,是朱元璋怀疑户部侍郎郭桓贪赃,刑讯逼供,牵连到六部多数长官,几乎把中央各部门侍郎以下一扫而光。当滥杀无辜引起普遍不满时,朱元璋又处死了办案人员以平民愤。所谓“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是以谋反罪处理了一大批文武开国元勋。

这几次大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捕风捉影、借题发挥,但也确实震慑了官吏队伍,保证了吏治的清廉。虽有所得,但得不偿失:朱元璋本意是要建造一支清白干净的官吏队伍,结果却使身边重用的人多数都是龌龊之人。

诚然如俗语所言:“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朱元璋忽略了上句:“害人之心不可有”。由于防人之心太重,反生出害人之心,其后果自然可想而知。若是一般普通人,早得到应有的惩罚了。

职场之中,“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能算错,尤其是在一些不很正规、没有企业文化的公司里。但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自己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落人口实,且不存“害人之心”;另一个是,不可“防卫过当”。防人之心过重就容易疑神疑鬼,是非不明,那时错的就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了。

圈子圈套:少年康熙斗鳌拜

近来,一本叫做《圈子圈套》的书很火热。这本书被誉为“一部通俗版的职场生存《圣经》,一本写给所有人的书,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相信它都会使你受益匪浅”。当你读到这样的宣传词,相信他的热度时,你就差不多初步进入一个圈子的“圈套”了!

圈套,就是具有这种惑人的属性。它通过主观的策划,制造种种表面的现象,而将真实的目的隐藏其中。制造者或许够正派,目的够光明,但其迷惑性始终如一。人在职场,也就是进入了一个圈子,落入了一个圈套——一个明知的圈套,一个不得已接受的束缚。因此,中这一个圈套就足够了,相信每个人都希望避开更多的圈套,识破圈套中的迷局。

陈是某公司的董事长。为了一个下属公司的首席运营官的职位,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人选。经过圈内朋友的介绍,陈董锁定了一个姓牛的人。陈董没有让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安排面试,而是决定自己设一个局,从旁观察,看对方是否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天,陈董给牛打电话,说请他喝个下午茶,聊聊天。牛接到电话感到非常奇怪,在他的圈内,虽然听说过这个人,但并无交往,此时请喝茶,是什么意思?牛把疑虑跟女朋友说了,女朋友也感觉事情不那么简单。牛说,既然是下午茶,就随意去会会吧。女朋友认为不妥,毕竟对方不是一般人物,是董事长亲自相招,肯定会有其他意图。既然可能有戏,那就得穿着体面点,不能一身牛仔打扮。经过一番斟酌,女朋友给牛穿上了新买的休闲西装,看上去文质彬彬,提醒小心应场。

牛应场后大概两个小时后就给女朋友打来电话,告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位陈董请喝下午茶果然不是为了工作业务的事情,而是想挖牛过去做他下属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工作直接对董事长汇报,工资5位数还多一截!

原来,陈董请喝的这杯下午茶果真是一个温柔的圈套,实质上就是一次认真的面试。满意了,当场拍板;不满意,那就真是一场下午茶而已。

为求郑重,牛请了一天假,去这家公司认真考察了一番,又具体谈了一下薪资福利和权限级别,决定接受这个职务。一次难得的机遇抓住了。

我们常说的圈套,并非专指那种具有恶意目的的骗局。如本案例所见,设局者只是怀有面试的目的,并无恶意。但如果真当平常事情看待,就未免准备不周,或者一场好事就泡汤了。职场之中的真真假假,性质或许没有社会上的一些骗局那么恶俗,但场中人仍然要心怀警惕,以免落入局中。当对方是竞争对手、死敌时尤其要留意。

康熙即位时年仅八岁。按顺治的遗诏,康熙亲政之前由四个辅政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四大臣中,鳌拜仗着自己掌握兵权,一向独断专横。其他大臣与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再看康熙,他似乎很安于现状,一应大事全权交于鳌拜处理,并且还时常给鳌拜来一点糖衣炮弹,还在众多大臣和鳌拜面前称赞鳌拜为“满清第一忠臣”。由此,鳌拜愈加狂妄自大、不可一世。殊不知,这恰恰中了康熙的圈套。康熙虽小,却有心计;在外人看来,康熙整日沉迷于酒色,对于朝政疏于管理,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全部是为了麻痹鳌拜,让鳌拜放松警惕,疏于防范。

为除鳌拜,需要动用武力,又不能表现得张扬。于是康熙派人暗中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他们是闹着玩,一点不在意。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上来围住鳌拜,拧胳膊,拖大腿,将鳌拜掀翻在地。鳌拜虽然勇猛,竟然不敌,终于被制服,下了大狱。

鳌拜专权,滥杀无辜,论罪当诛。康熙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康熙真正亲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开创了一朝盛世。

康熙以少年之心,深藏不露,竟然扳倒了“满清第一勇士”,他的心机果然非同一般。也是康熙少而勤奋,满腹帝王之学,才能以智胜勇,赢了有勇无谋的鳌拜。

网络有话: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每一个行当都有独门的运行规律,隐藏着众多的潜规则。表面一团和气,暗里紧锣密鼓,把你卖了都不知道,可能还帮着数钱呢!可身在圈子中,里面的圈套还是少一点、轻一点好。

聪明自误:李鸿章北洋舰队访日

有句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语出宋苏轼《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人们都希望自己聪明,并且总是借机会显示自己的这种聪明。聪明是有价值的一种体现,显示自己聪明也是应当的。但事情总有个度,须知物极必反,以为聪明,自认为了不起,处处显示聪明,就必然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时候。

电视剧《红楼梦》中有一首歌,专说聪明人王熙凤。歌中唱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说的就是这种自恃聪明、不知适可而止的聪明人的无常命运。

某单位在IT项目采购中,A公司被确定为第一中标候选人,B公司为第二中标候选人。但评审结果公布后,采购单位却迟迟不肯确定中标单位和发送中标通知书,而是找A公司的项目经理三番五次地谈判。

“你们公司的报价是327万元,人家B公司313万元就愿意干,如果你们公司愿意以这个价格干,那项目还是你们的。”评审结果公布后的第三天,采购人代表对A公司的项目经理如是说。A公司虽然对采购人代表的做法不满,但最终还是答应了降价要求。这一轮的降价谈判成功,采购人代表第一时间向单位的领导进行了汇报。单位领导对其赞赏有加。

受到鼓励的采购人代表兴奋之余,决定故技重施,再次砍价:“哥们儿,你看这怎么办?现在B公司305万也愿意给我们做,如果这个价钱你们愿意做的话,这个项目还给你们。”虽然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但想到B公司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又要抢自己的生意,最终A公司再次做出了让步。

采购人代表再次受到领导表扬。于是,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再找A公司谈一次。没想到,这回A公司的总裁发怒了:“这项目老子不干了,谁爱干谁干去!”。A公司放弃该项目后,其他两家公司都只愿意以投标时的报价承揽该工程,而采购人代表也无权以更高的价格确定谁中标。在向领导汇报后,采购人代表挨了领导的一顿臭骂。

有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自有傻人福。”聪明人自作聪明,一次次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总有失手的时候。聪明人若不知藏锋曳尾,不是自己搞砸,就是成为众矢之的,终归没有好下场。而某些貌相傻傻的人,倒是傻人傻福,令聪明人甚为不解。

1891年,日本军方邀请北洋舰队往访,借以探查李鸿章的北洋舰队的实力。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力促此事,李鸿章也欣然同意。李鸿章认为此举作用有三:其一,维持和平局面,增加彼此信任,减少敌意,所谓“往巡修好”;其二,显示北洋海军实力,起到和平威慑作用,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三,探访日本海军和沿海军防的发展现状。李鸿章也明白日本人窥探的用意,但又觉得不足为虑,仍然将“国之利器”相示于人。

但是,李鸿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日本军方邀请北洋舰队还有更大的阴谋。在日本,军方一直主张扩充军备,而议会是制约他们的主要力量,几次将他们的提案否决。内阁也顾虑议会的反对,反复压缩军方的预算方案。而装备精良的北洋舰队的来访,使日本各界亲眼目睹北洋舰队的强大。舆论界乘机大肆渲染北洋舰队的威武,福泽谕吉也撰文感叹:“舰体巨大、机器完备、士兵熟练等,值得一观之处甚多!”这样一来,日本朝野上下产生了危机感,深感大力发展海军之必要,于是,在北洋舰队到防的第10天,海军大臣巨额的海军发展提案,在内阁会议上顺利地获得通过。

李鸿章不知不觉帮了老冤家日本海军的大忙,成为日本海军扩充军备的最强有力的借口。自作聪明的李鸿章在这场“智斗”戏中,被阴险狡诈的东洋鬼子狠狠地暗算了一把。

李鸿章的一生,纵然有某些可圈可点之处,但他带给后人的更多的是反思。就李鸿章的一生而言,可以说一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可以从曾国藩迂腐和执著的处世原则上看出曾的人格来,但是,从李鸿章的处世和办事原则上,我们就很难看出李鸿章真正的思想和追求。缺乏底气、缺乏视野、缺乏原则的李鸿章,一生的所作所为注定他只是一个二流的政客,而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聪明是每个人所希望的,但聪明不是智慧。功利心过重的聪明人一生或许轰轰烈烈,但盖棺论定,总是让人扼腕叹息。或者,还是老子说的对,聪明只是人智慧的一个方面;聪明但没有智慧的人只会看到事物的一面,而不懂取舍,最终把自己和别人都陷入危险的境地。

事缓乃圆:曾国藩磨炼的慢智慧

在讲究“效率第一”的当今时代,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宝贵,可以说“惜时如金”。但是,老是这么讲求效率,也容易落下后遗症,那就是办什么事都求快,碰到那种快不得的事就心急火燎,一刻也不能忍耐,结果反而没有把事情办好,甚至出祸事。

任何时候谈效率,都要讲质量。二者有时不可能协调一致,这种情况下还一味躁进,忍耐则煎熬于心,发作则伤害于外,完全是一种失衡的状态。遇到这种情况,要告诫自己:“事缓乃圆”。这句格言的意思是,做事缓一些才会办得圆满无缺;另一层意思是:要把一件事做好,不能心急,应脚踏实地,逐渐积累,水到渠成。

一位有七年军龄的退伍老兵,一个有百万资产的私营老板,在战友的怂恿下,搞一种据说瞬间就可以赚到上亿合法资产的“对冲”、“增值”境外投资。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仅自己的百万资产化为乌有,还落得债务缠身,有家难回。

这年5月,这位老板想入股投资山西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就四处找朋友筹钱。一位在政府某机关任职的战友告诉他,不用找人借了,他正在搞一种境外投资,只需要3到5个工作日,就可以赚十几倍利润:2000万可以做到2个亿。老板相信他的战友。战友是他在部队的老上级,十几年的交情,又是政府干部,堂堂副厅级,在部队就是有名的带兵模范,曾经在天安门大阅兵的时候,受到举国上下关注。

老板二话没说,第二天就跟着战友直飞北京,来到花旗银行北京分行办公楼。老上级说,接头的人全在这里办公。一页一页的“对冲”、“增值”投资说明资料,都是中英文对照的,看得令人头晕,还有印着财政、税务、银监等要害部门图章的文件。自己能想到的东西这里全有,而且还是按国际惯例操作。这更增强了这位老板的信心。

接下来一段时间,这位老板每天往来于奔驰、宝马和大人物之间,出入高档酒店、西餐厅。终于开始办手续了。按照他们的规定,投资者必须把自己公司账户上的资金转移到自己个人账户上,然后让银行出具个人合法收入证明。但是,按照规定,银行是不给个人开这种证明的。朋友们于是帮助公关,请人吃饭,找人签字,一来二去,5个多月过去了,事情没有一点进展,100多万元却花了个精光。

初步被套,步步受制。终于有一天,上网的时候,这位老板突然发现中央电视台曾播发过一条新闻:公安部认定所谓的“对冲”、“增值”投资为诈骗,原来自己早已落入一个快速暴富的陷阱中了!然而追悔莫及。

这是一例典型的因为急功近利而落井的事例。对比“事缓乃圆”的办事法则,为什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就容易出问题呢?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办事的心态上。心急则气躁,气躁则脑热,脑热则昏聩、短视。一个头脑昏昏、失去理智的人去管理、去投资,怎么可能把事情办好呢?看看关于“急”的成语就能知道,这种心态所关联的后果都是什么:急痛攻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急不择路、急不可耐、急不择言、气急败坏、狗急跳墙、心忙意急……急了,喝口水都会呛着,何况其他。

论办事缓急的风格,李鸿章和曾国藩有一比。李鸿章曾当面批评曾国藩,说他行事缓慢,是一大毛病。殊不知,“缓”正是曾国藩的超人之处,也恰恰是李鸿章所缺少的一种素质。

曾国藩本来是一个生性倔强、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也是个急脾气。后来发现,心急最易坏事,才渐渐改变。他考中进士后,师从唐鉴专攻程朱理学,程朱的治学之道,讲究铢积寸累功夫,逐步深入,而心学因受佛学影响较大,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认为学问可以凭悟性速成。曾国藩受唐鉴、倭仁的指教后,对心学不太满意,却日益笃信程朱的渐进功夫。从此,他坚持从小事做起,每日必读几十页书,写一刻钟字。点点滴滴,渐渐进步。这种治学修身的方法深深影响了他的性格,使他由原来急切好进变得稳重懦缓。

“缓智”是曾国藩经历无数波折后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是他在学问、仕途、用兵上成熟的标志。

《论语》云:“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也。”既然不能“欲速”,当然“缓之”可也。缓可以治疗急病,缓可以使事情办得更完满,做人更圆通。缓是心态平和,虑事周详,不是优柔寡断,贻误战机。曾国藩深究老子,精研程朱,历练出沉稳的办事风格,正是他一生事业成功的保证。

人在职场,要想有所作为,必定要经过辛勤的工作,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但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也会扭曲心性,容易落入被人设下的陷阱。

明哲保身:李鸿章的自保眼力

“明哲保身”最早出自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原意是:“(仲山甫)贤明智慧,明达事理,不参与可能危及自身的事。他日夜操劳,不敢懈怠,兢兢业业地效忠周宣王一人。”引申义是说,只要掌握事物发展运动的内在规律,并且很好地把握它,就能保全自身。

从出处看,“明哲保身”是正当的自我保护之道。在职场中,很多人也不自觉地遵循这样原则,但由于没有弄清“明哲保身”要要旨,往往理解为逃避是非、推诿责任、牺牲原则,结果未能“保身”,反而“丧职”。

刘毕业后,在家人的安排下进了一家大型企业的采购部。刘不是那种个性张扬的人,工作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给人留下“老实本分”的印象。但是,由于企业是一个大企业,人多,职场的复杂性就体现出来了。在刘的部门未免有拉帮结派的不良风气。

虽然刘只是一名普通职员,没有野心,没有立场,但仍不免被某个小集团给看上。就采购部来说,这个部门是由公司一位副总兼管,这位副总同时还管理市场部,具体管事的是两位部门副经理武和张。武年轻有为,属于少壮派,为人爽直,深得人心,受到副总青睐。张年龄大武十几岁,胸有城府,对谁都一张笑脸,同事们背后都叫他笑面虎,他似乎是有些背景才坐到这个位子上的。围绕着武和张各自有一个小团体,不过,武的团体结构松散,大家自发而成;张那里俨然一副智囊团的架构,不时拉拢新人入伙。刘就糊里糊涂成了老张团体的一员。报着混的思想,刘两不关心,不问事理,闭着眼睛往前走。

不久,公司人事变动,副总不再兼管采购,武提升为采购部经理,老张内退,他的小团体也作鸟兽散状。能干的,继续留在采购部,刘则被发配到后勤去,工资也降了。

面对派别纷争,职场的小人物常常很为难。按庸俗的对“明哲保身”的理解,意图两不得罪,往往两面都得罪。其实,“明哲保身”的关键不在于在两难之中做出选择,而在于未雨绸缪,事先对事情有清醒的认识,从而避开是非,做好自己。

清末的戊戌变法是一件大事,康梁首当其冲,洋务大臣的李鸿章也难逃干系。变法内容之中,改官制是重要内容,由于知道“立宪”根本不可能,所以维新派只是提出了裁并闲职冗员的行政改革,但仍然引起激烈的反对,很多大臣拖延不办。光绪皇帝大为光火,要大臣们表态。

李鸿章遵旨与其他大学士上了一折一片,这是他对“新政”的唯一折,而且是与他人联名的。此时新旧斗争已经白热化,李鸿章显然要回避巨大的政治风险。因此,此折陈词颇为折中,一方面承认裁并官职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又提出“事既更张,有同新创;其中头绪繁多,一切事宜,非仓猝所能遽定”,提出对裁并各员应“由吏部酌量分别补用,以免向隅”。此议获光绪首肯,下诏准行。

戊戌政变发生后,慈禧重新训政,光绪被囚,康、梁外逃,六君子被杀,支持维新的官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新法尽废。在这严峻时刻,李却能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如张元济,以致后来有人上弹章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太后曾向他出示这些弹章,李鸿章坦然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慈禧听后“默然”。

李鸿章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回答慈禧,是因为他了解慈禧最关心的其实并非“法”变不变,而是她的权力是否受到挑战。她注重的不是臣下对“变法”的观点,而是其是否参与光绪、帝党、维新派的实际政治活动。所以他强调“废立之事,臣不与闻”,表明不参与宫廷政争,不参与朝廷的“家务事”,这就能得到慈禧的谅解了。

关于李鸿章,历来有两种论调:一种赞,一种谤。实际上,对李的评价不能脱离清末现实,在那种情况下,也唯有李才能为朝廷一用。他的丧失原则、明哲保身也是基于对现实比较清醒的认识。清末三大重臣,若论代表性,还是李鸿章:落日夕霞,相互辉映。

职场如战场,保全之道不可不明。但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功夫还是应该从自身做起。眼光明亮,前途自然明朗,策略自然正确,可让自己避免陷入是非局中去做那两难的选择。若按俗人理解“明哲保身”之意,徒然惹高人嘲笑。

立于不败: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在职场之中有一种境界:进退有方,从容淡定;进可管理千头万绪,上亿资产;退可当一名小兵,悠然自得。进退荣辱不入于心,只求自得快乐。这种把职场当做休养生息之所的智慧和气度,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职场诚然是是非之所、争斗之地,但对于善于避凶就吉、保存自己、进退有方、伺机而动的人,是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切都是甘心情愿,主动所为,没有胁迫,没有被动。功遂身退,行天之道,有什么不能成功呢?积累财富,适可而止,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精明能干、很有商业头脑的安,居然辞掉了在别人看来无限风光的区域代理职务。公司的所有人都认为,安肯定找到了更好的东家了,这下公司要损失一大批他网罗的客户了。可是说来奇怪,一段日子下来,那些客户倒是一个也没走,只不过接待他们的人换了,安从此在大家的视线中消失。大伙仍像以往那样忙碌起来,果真像这世界离了谁,地球都照样转。

公司几年内又换上了一大批新鲜的面孔,安也早就被人遗忘。一次公司要举行周年庆,大家想选一家比较好的酒吧去开心一下。有人说,茂名路上有一家不错,里面的乐队尤其棒,即使不喝什么,光听听乐队的演奏就热血沸腾。既然这样,就去那里吧。

来到地方,大伙一窝蜂地涌了进去,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室内的装饰简约却不失特色,乐队的音响让大家直呼不虚此行。突然有个老员工大呼一声“安”,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穿着休闲,头发蓬松却不显凌乱的调酒师身上。只见他正专注于调制手中的一杯果酒。那些认识安的纷纷围了过去,气氛一下子热闹了。原来安离开公司后,就着手开了这样一家酒吧,按他自己的话说,很早就有这样的打算了,现在终于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

看着安悠然自得的神情,大家仿佛都有一些失落。头顶着看似荣耀的光环亦步亦趋地生活,自己未必快乐;选择自己喜爱的事情而为之努力,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啊。

身居显位而不珍惜,抛弃它像抛弃一个累赘;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调酒师,用灵巧的双手调出生活的品味,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高人。安做到了。进退之中,不但没有失去什么,反而得到了真正喜欢的东西。这就是安的智慧。

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交战,吴王阖闾败亡。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太湖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逃入会稽山。

正当勾践穷途末路之际,范蠡投奔越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三年后归国,他与文仲拟定兴越灭吴“九术”。为了实施“九术”中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访得西施。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终于一朝灭吴。

当越国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后来,辗转来到齐国,隐姓埋名,在海边结庐而居,垦荒种地,兼营副业。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齐王听说范蠡贤明,请他出山。范蠡喟然感叹:“居官至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才三年,范蠡再次身退,归印还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至陶(山东定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自号陶朱公,被当地民众尊为财神,成为儒商之鼻祖。

如果拿范蠡和历史上的李斯相比,范蠡显然是个懂得进退攻守的人。范蠡曾对老友文仲说:“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基于对政治的这种深刻认识,范蠡做到了进退有度,保全了自我,堪称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跟古人比知识,古人不如,因为知识是积累的;但如果比起智慧,却不是人人胜之。智慧是人生经验的深度思索,也是最为简易的自然法则。我们要从古人那里学习的,正是这种处世的智慧。

暗度陈仓:司马懿装病欺曹爽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暗度陈仓。这句话前面有个前提,叫“明修栈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此计就是通过某些公开的行动展示给敌人一个假象,使敌人松懈,暗中却加紧按目标行动。从另一方面说,如果被这种假象迷惑而掉以轻心,就会中计落入陷阱。

其实,这种计策也是虚实的应用,意在减少行动的阻力,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怀有自私的目的,就常常会使用这种欺诈的手段。因此,看人还是不能从表面看,特定环境下,要能从一个人的意外表现看透其真实的目的,加以防范,以免落入圈套。

某公司一个部门主管的位置出现空缺,而在这个部门中,只有张、王二人最有希望得到这个位子,于是事情便来了。

比较而言,两个人无论是学历、工作时间、工作能力,都不相上下。唯一的区别就是,张的人际关系从表面看比王好,和同事一直相处融洽,但是口不设防,常发些牢骚;王属于那种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人。这个部门的员工上上下下都认为主管的位子非张莫属,就连王也一反常态,嘻嘻哈哈地预先祝贺,好像自己是个不相干的人,而张成为部门主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同事们热情的反应让张有些飘然。

可是后来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王成了这个部门的主管,张非但没有做到主管的位子,还被公司委劝走人了。原因就出在王身上。看到机会来临,王表面上不露声色,实际上暗地里下工夫,经常拉着部门同事喝酒K歌,沟通感情,许诺上任之后如何;同事们吃人嘴短不说,谈话之间,还顺口把张平时那不背人的牢骚话也抖了出来。王得知隐情,如获至宝,不失时机地汇报到经理那里。经理虽没有全信,却也开始暗地调查这话的真实性。

如此一来,张便吃了大亏,不但没有成为部门主管,反而遭到了经理的鄙夷,最终被劝辞了。

职场之中,面对升迁的机会,总不免一番明争暗斗的争夺。功夫本不在一时,如果平时就表现得非常出色,而且上司也了解情况,这样的机会赢取不难。此案例中,如果是平等竞争,张或者还有机会;可惜的是,被那种理所当然的气氛所陶醉,对对手未加防范,还让自己的毛病被对方利用,最终落得败逃的结局。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病死,养子曹芳继位,年仅八岁。曹爽、司马懿受遗诏辅政。曹爽是宗亲贵胄,飞扬跋扈,为了不让异姓的司马氏分享权力,采取了明升暗降的手段。

立过赫赫战功的司马懿大权旁落,心里非常怨恨,但曹爽势力强大,恐怕一时斗不过他。于是,司马懿称病不再上朝,曹爽当然高兴。他心里也明白,司马懿是他当权的唯一潜在对手。一日,他为了探听虚实,派亲信李胜前去探病。

曹爽的心事早已被司马懿看穿,对此早有所备。李胜走到司马懿的卧室,看见司马懿病容满面,头发散乱,躺在床上,由两名侍女服侍。李胜说:“好长时间没来拜望您了,不知您病得这么严重。现在我被命为荆州刺史,特来向您辞行。”司马懿假装听错了,说道:“并州是近境要地,一定要抓好防务。”李胜忙说:“是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还是装作听不明白。这时,两个侍女给他喂药,他吞得很艰难,汤水还从口中流出。他装作有气无力地说:“我已命在旦夕,我死之后,请你转告大将军,一定要多多照顾我的孩子们。”

李胜回去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喜不自胜,说:“只要这老头一死,我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公元249年2月,曹芳去济阳城北扫墓,祭祀祖先。曹爽带着他的三个兄弟和亲信等随行护驾。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时机来临。立即调集家将,召集过去的老部下,迅速占据了曹氏兵营,然后进宫威逼太后,历数曹爽罪过,要求废黜这个奸贼。太后被逼无奈无奈,只有同意。

曹爽闻讯回城,见大势已去。司马懿以篡逆的罪名,诛杀曹爽一家,独揽大权。从此,曹魏政权也就有名无实了。

三国演义中,作为能与诸葛亮匹敌的对手,司马懿本不可小觑;可惜曹爽被他故意装出来的那种病重将死之相所迷惑,放松了警惕,被对方一举乘之。

古典三十六计,在现代已经演化为各种版本:职场三十六计、营销三十六计、商战三十六计……无论是古典案例,还是现代案例,三十六计都不过是虚实、真假的灵活应用。职场如战场,虚虚实实,就中取利。如果不明表里,是很容易上当的。

跟对老板:诸葛亮出山选明主

在职场中,跟对老板很重要。一个企业的兴衰,跟企业老板关系紧密。一个看上去风风光光的企业,如果老板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性格多疑,非但个人难有发展前途,企业本身的发展都恐难保。因此,选择职业,莫若选择老板。

有人总结老板的性格,认为有九种类型的老板不可跟:没有成功经验的老板、事必躬亲的老板、鱼与熊掌都想兼得的老板、朝令夕改的老板、喜新厌旧的老板、言行不一的老板、喜欢甜言蜜语的老板、性格多疑的老板、心胸狭窄的老板。以上“问题老板”如果自信不能将其“挽救”,那还是选择远离为好。反之,若遇到与以上“问题老板”相反的类型,很可能就跟对了。

俞应聘一间小型的外资公司的总经理助理。面试谈话中,一位女士优雅的风度、清晰的思路及与众不同的理念给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俞顺利地成了公司一员的时候,才知道那位女士叫阿丽,是负责市场的副总经理,作为她的助手,俞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与组织与产品相关的市场活动及媒体的联络工作。

一次,公司产品由于某种问题引起了消费者的投诉,并见诸媒体,引发经销商的信任危机。困境面前,阿丽显示出一名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所应具备的媒体宣传和公关技巧。她提出将原定于两个月后的新品发布会提前到一周以后,同时,为了化解危机,俞和阿丽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媒体之间紧密接触,与投诉的消费者也达成了谅解与共识,挽回了公司形象。

这次对危机的成功化解,使俞对阿丽的崇拜益增,相信自己能从阿丽身上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几个月后,有猎头公司向俞暗送秋波,但是由于看中阿丽这样出色的上司,俞回绝了几家公司递出的橄榄枝,一心一意做好阿丽的助手。

机会果然来了。一日,阿丽找俞谈话,说她决定接受另外一家规模相当的公司的邀请出任CEO,并且,希望俞能跟随她继续做她的助手。俞很快答应下来。新公司给了俞更多历练的机会。俞开始接受系统的培训,并且不再从事市场方面的工作,被阿丽安排在一线参与销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公司有最本质的了解。一段时间之后,俞渐渐向集团客户和大项目的方向渗透。

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俞不断地跟着老板跳,从一个小公司的中层干部,直跳到一间大型跨国公司的中国北方区经理。跟对老板,让俞成就了自己。

有句话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虽然中途可以转变,但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选择职业时,如果能以老板的素质和前途作为参考依据,就能凭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配合,在老板的带动下不断高升,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相反,如果跟错老板,往往会浪费青春,付出沉重的时间代价。

诸葛亮决意出山做一番事业,最终选择了辅佐刘备。那时,刘备尚无立足之地和军事实力,与曹操和孙权相比,势力最弱。他为什么不去投奔具备实力、任人唯贤的曹操,也不去归依地盘稳固、人才济济的孙权,而偏偏选择刘备呢?

在给刘禅上的《前出师表》中,诸葛亮表白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应该承认,诸葛亮自己的这种说法确属原因之一,但未必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

一、作为一个儒生,诸葛亮有强烈的正统观念,这是他做出这个抉择的根本原因。刘备是刘氏宗亲,有名义上的东汉刘氏血统,而曹操和孙权,都属于“乱臣贼子”。二、刘备同样有雄霸天下的雄心和谋略,并享有天下英雄的美誉,深为时人所重。三、刘备帐下缺乏真正有才干、有见识的谋士,“三国茅庐”,礼贤下士,投其帐下,一定会受到尊敬和重用。

相比之下,曹操本人虽具文韬武略,奈何曹操帐下已有荀彧、程昱等一大批满腹经纶和韬略的一流谋士,他们都不逊于诸葛亮。如果投靠曹操,可能只有坐冷板凳的份儿,不会有什么作为。孙权也武有周瑜,文有鲁肃、张昭等一大批谋士,所以诸葛亮也不会归依孙权。

从三国争霸的现实结果看,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要逊于曹操,并非《三国演义》中那个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料事如神的神人。因此,在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的三国,选择具有潜力、而且能发挥自己才干的刘备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有人总结出一个职场“蛙跳”的模式:看对自己+跟对老板+做对事情+成就别人=成就自己。这个公式的关键是建立与老板之间的互信,这份信任不是别人给的,一定是靠自己创造的。

夹缝生存:吴三桂的人生通道

在职场中,人与人之间即便互不相识,也会构成一种基于职责的同事关系。这样一来,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处在一个人与人组成的势力之网中。处在这个网中的人,当受到两股或更多不合拍的力量共同作用时,就陷入了“夹缝中”,形成一种左右为难的局面。

在一个企业里面,中层管理者最容易陷入夹缝生存状态。老总们觉得中层执行不力,基层员工觉得中层瞎指挥,让经理人左右为难;有时高层管理者意见不统一,让执行者左右为难;还有就是不小心卷入人事纠纷,需要决定自己的立场。无论哪种情况,“夹缝中”中的感觉痛苦的,摆脱夹缝需要智慧。

森辞掉了一份业内有名的大国企的工作,回到深圳,开始了一段投简历找工作的日子。现实是残酷的,森感觉眼前的薪酬水平比前两年降了不少,不得不一再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最终在一家私营集团公司的财务部找到了一个职位,待遇比以前少了一半。

就职后,森发现自己在部门里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因为森以前做过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对森比较忌讳,给森安排一些比较虚的工作,让森出不了业绩;而其他的同事又认为森挡住了他们上升的道路,不断排挤。虽然森很低调,平时少言寡语,避免和人发生冲突,经理交待的工作都尽力完成,但他还是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森于是继续关注找工作的事情。然而,好的工作机会不多,有职位的都要派往外地,森又不想出去;剩下的工作待遇比现在的还差。就这样,不知不觉,快到要转正的时候,森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以目前的人际关系状况,恐怕转正都成问题。

森不得不想办法自保了。这时公司正好有个投资项目要讨论,不限参加人员。森在会上找了个机会发言。听到森的发言,总经理眼睛发亮了。而其他人则惊讶,这家伙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之后森多次找机会与总经理接触,感觉总经理对他是赏识的。这么一来,转正这一关通过了。接着,更大的机会又来了。国庆前,总经理突然找森谈话,希望他去接替集团的建筑公司财务经理一职,而原财务经理则调回集团公司财务部。森决定接受挑战。

陷入职场的夹缝中,最直接的是人际关系的原因,同时也与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跳出夹缝的关键是找到一个更高层的力量(人或制度)来施以援手,就像本案例中,森通过主动的发言让自己被总经理发现,从而跳出部门人事夹缝。对于中层经理人遭遇的“夹缝”生存,最关键的是保持客观,对上不卑不亢,对下诚恳亲切,积极沟通协调,使上情下达,完美配合。如果不幸被几种力量争夺,那就只能从自身的角度来解决分析问题了。

明朝末年,吴三桂降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当时的吴三桂夹在三股势力中间:一是李自成的势力,二是清军的势力,还有就是身为明朝大将的他自己。

做出最终决定之前,吴三桂一直在犹豫。这时崇祯帝还没寻死,北京城还没被攻下。吴山桂手握重兵自宁远前线正往北京赶来。离开宁远的时候,前往北京的目的是为了勤王。但是很奇怪,他走得并不急。吴三桂吃不准形势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他对自己的实力又没有太大信心。就在这种心态下,慢慢前行的吴三桂等到了李自成占领北京,崇祯帝吊死的消息。

同时,李自成劝降的信也一封接一封地到了。吴三桂再三权衡之后,决定归“顺”——也就是投降由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既然要归顺,就得去朝见,所以队伍还是继续向北京城开拔。一路上,他仍然心神不定。吴三桂本就是个很奇特的人:他有时打仗很勇猛,可有时也很懦弱;有时坚守阵地,只剩几个人也能孤军奋战;有时又当逃兵,逃得比谁都快,就是说,这个人做事风格很不稳定。现在,处于三种力量的夹缝中,他更加忧郁,担心“计划赶不上变化”。其实,就是自信心不足,担心一旦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会遭受来自李自成或清军的惨败。实际上,当时满人关外不过十万兵,也就比吴三桂多一倍半,况且他要是有主张,召集外地的勤王之师也不是不可能;闯王的军队号称百万,不过是自己宣称的,后来那“百万大军”不还是被吴三桂的四万精兵冲得支离破碎吗?

如果吴三桂真的嫌身处夹缝、左右为难,完全可以从夹缝那儿抽身,保存实力,“坐山观虎斗”也挺好。但吴三桂最终没有这样,终于等到了最新的消息,说闯王手下刘宗敏绑走了吴三桂他爹吴襄,还拷打了老爷子。吴三桂话不由衷地说:“没事,等我到了北京,他们就会放人的。”接着,又有人来报,说刘宗敏贪恋夫人的美色,已经把陈圆圆给抢走了。吴三桂终于拍案而起,说:“男子汉大丈夫,老婆都不能保护,这怎么行呢?”于是下定了联满抗闯的决心。

其实,吴三桂并不珍惜陈圆圆,这从后来发生的事情可以看出。陈圆圆只是成为他做出最后决定的一个象征性理由。吴三桂最终降了清,被封云南王,后来又起兵反清,并自称皇帝,有始无终,不久病死。

吴三桂是一个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物,但他的选择并不十分高明。他缺乏自信心,缺乏民族大义,也没有李自成那样轰轰烈烈。他选择归降,却又不能善始善终,终于烟消云散于一隅之地。

陷在夹缝中,需记得夹缝中也是有空间的,从更高维度上看,也是可以跳出来的,因此完全可以采取灵活的策略扭转局面,获得更大生存空间。依附于一方,只能丧失自我,扭曲生命。

化敌为友:成吉思汗棋高一着

对待职场上的敌手,有两种相反的原则:其一是“以德报怨,化敌为友”;其二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有史以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可能是大多数人对待对手最容易采取的手段了,其中有事关国家、民族大义报仇雪恨的壮举,也有太多冤冤相报、世代为仇的悲剧。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更崇尚的是“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个原则诚然不易做到,它要求当事人有一颗宽容的心,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但有了这种精神,可使家庭关系稳定,人际关系和谐,化干戈为玉帛,融洽地与人合作。

自从跳槽到一家美资广告公司做文案,和外向健谈的客服Caren搭档后,简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乱了。

客户部经理宋年轻、专业、有才气,很轻易就把客户搞定。可宋似乎很少和自己说话、开玩笑,和Caren倒是像哥们一样亲切,简总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工作中,客户来了以后,创意往往不是由简直接提供给客户,而是由Caren传达,有时候客户还请Caren去吃饭。简愤愤不平,每天看见Caren就不开心,忍不住冷言冷语就砸了过去。

一个新的大单过来了,是一个房地产项目。因为简的态度不友好,Caren心里也很有敌意,所以在传达客户创作要求时,她也懒得讲得那么清楚,这下简惨了,辛辛苦苦熬了几个通宵拿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是客户要的!

眼看事态严重,简开始尝试改变自己。午餐时间到了,简主动走到客户部那边,“可以加入你们的午餐大军吗?”原来自己幽默起来也很可爱,她心里想。没有人拒绝她,她成功了。Caren变得越来越热心起来,简得到了一线客户最真实的想法,并积极争取和客户之间的面谈。她们甚至成了好朋友,经常相约去逛街买衣服。

业务顺利完成了,楼盘一期销售一抢而空。三个月以后,更让人惊喜的消息传来,简在这个项目中的一个系列平面广告创意获奖了。在公司给自己办的庆功宴上,简对着不久前还是敌人的Caren快活地喊到:“为新生活干杯!”

职场陷阱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些陷阱,是谁布置了这些陷阱呢?其实,有些陷阱是自然形成的,没人故意设置陷阱,自己陷入困局只能怪自己。一切所谓“职场陷阱”的实质是人际关系的误区。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树敌了还不知道,却只顾得责怪别人情冷落、人心险恶。有了对手怎么办?还得靠自己,有本事就化敌为友,自己若顽固不化,就只能选择斗争了。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仅会“弯弓射大雕”,还非常会用人,终其一生,帐下不出一个叛将,仅此一点就令很多古代君主望尘莫及,而这并非偶然,乃是成吉思汗绝妙用人艺术的结果。

最能证明成吉思汗用人智慧的例子便是对哲别的发掘与任用。哲别原名只儿豁阿歹,之前是铁木真敌族泰亦赤兀惕秃答首领的部属,是有名的神箭手。在阔亦田之战当中,哲别一箭射中了铁木真的脖子,几乎要了他的命。铁木真在获胜之后,向战俘寻问射伤自己的人是谁,哲别坦然出来承认射杀之事,并且表示:“若汗欲惩罚吾而赐吾死,敢请遗污一掌之地。若汗思赦吾,则愿效命汗前,为汗冲锋陷阵,横断彼深水,粉碎彼黑石而冲之!”

成吉思汗为这种坦诚、勇敢的男子汉气度所感动,认为这种人可以交朋友,就赦免了他,并将他的名字改为哲别(意为箭镞)。之后,哲别从十夫长开始做起,累功迁至万夫长,成为大蒙古国第一猛将,令敌人闻风丧胆。

古代帝王,尤其是那些从底层发家的,如汉高祖、明太祖,多是心胸狭隘之人,仅可与之共患难,不可与之共福利,即便是仁慈的宋太祖,也要“杯酒释兵权”。相比之下,成吉思汗对麾下功臣宿将则始终以诚相待,坚信不疑,厚爱有加,终其一生没有枉杀过一个功臣。对于那些贴身的老护卫,成吉思汗临死之际还不忘嘱咐子孙,要“将这些护卫的好想着,如我遗念一般,好生抬举,休教怀怨,福神般看着”,这种至诚确实比汉高祖、宋太祖高明不少。正是这种至诚相待,转化了敌意,赢得了忠诚。

一份调查显示,约六成的上班族每星期都会生一次气,甚至一成半的人每天都在生气,究其原因,是因为许多上班族看不惯同事居功诿过、阿谀奉承、尔虞我诈,以致与其口角、暗斗。面对这些“恶人”、“小人”,如何自处呢?如果不喜欢玩“斗争”的游戏,那就试试化敌为友,弥合职场中暗布的陷阱吧。

非常手段:曹操自保无毒不丈夫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通过战争的方式就无法结束战争。职场中也是,按部就班地通过正常程序,常常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所谓“正常程序”并非总是有的,即便有,也常常因不合时宜而不好执行,于是就有了非常情况的非常手段。

不可否认,这种解决难题的方法有些乱来。因为它不按规则出牌,不择手段,所以未免惹来非议。所以,做这样的事情需要有充分的把握,并且做法要隐蔽、巧妙、正当。否则,即便赢了对手,也算不得光彩,职场虽然如战场,但毕竟不是战场,需避免刀兵相见。

公司里来了个新总监,据说很有背景,就是老板也待他异乎寻常的客气。新总监人很聪明,能言善辩,业务能力一般,但很会拉拢人,仅半年的时间,周围就结成了一个小集团。从此,公司里小道消息不断,是非不断,上上下下,一派乌烟瘴气。

老板本是个非常精明的人,但竟然对这一切似乎丝毫没有觉察,反而对新总监愈加器重。

又过了一个月,一次公司同仁聚会,新总监的一位铁杆追随者半醉中对旁边的同事透露出一个秘密,说老板给新总监涨了一倍的工资,还说有一个大的项目,非他做不可,公司就指着这笔业务上台阶呢。可老板不够意思,答应了人家,又说资金紧张,涨的工资一时不能执行,许愿年底赚了钱兑现。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各种场合,新总监的骄矜之色越浓,而老板的谦卑之色越重,好像他真是不可或缺的顶梁柱,而一些人也趁机只以新总监的马首是瞻。转眼已到春节,在新春宴会上,老板感谢了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劳动,随后又大大哭了一回穷,说尽管今年业务挺多,但利润很薄,开支又超出了预算,以后要注意节约开支云云。

春节七天的假期很快过去。大家来到公司,一整天也没见到那位总监,后来得知他辞职了,原因是嫌工资太低,另谋高就了。第二天,接替总监的人就上班了。

之后一个月,三个主管辞职,公司进行了大换血,一切变化都应对得有条不紊,好像早已计划好。原来老板早已暗下狠招,定了“欲擒故纵”之计,就等总监自我膨胀,自动辞职呢。

职场之中,有些问题的确不好端到台面上解决,因为抹不开面子。一些大的企业里面,之所以常常发生勾心斗角的事,就是因为这些事常常不在制度的框架之内,不好直接公开来解决,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私下里的“非常手段”。作为管理者,不能不对这种情况多加警惕,务必以“正法”代替“私法”,疏通问题的解决通道,避免内耗和两败俱伤。

曹操是个多疑的人,有两个例子尽人皆知:

其一:知错不悔。曹操刺杀董卓事败逃跑,途中经过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住处,吕伯奢留曹操住一晚,当夜,吕伯奢出去买酒,吩咐家人杀猪来款待曹操。曹操半夜听到磨刀声,并听到吕家人说话:“先绑了再杀”,以为吕伯奢要加害于他,于是持刀冲出,将吕全家杀光。后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猪准备宰杀,才知道误杀好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是出自这个故事的曹操名言。

其二:梦中杀人。曹操生性多疑,恐别人暗中加害,就常常对侍从说:“吾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曹操昼寝于帐中,翻身时被子掉落于地,一近侍拾被欲盖,曹操突然跃起拔剑杀之,复上床睡。半晌醒来,惊讶道:“谁人杀我近侍?”其他近侍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

这些故事一方面说明了曹操自我防卫的心思很重,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当机立断、不择手段的个性,作为一个乱世枭雄,这种个性倒是对他有益。所以易中天说他是非常时刻使用非常手段的一个非常之人。当然,曹操也有好的方面,否则手下也不会猛将如云,并且不乏死战、死忠之士。

职场中有温馨和爱,有同事的友情,有上司对下属的关怀,同时也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旧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涌现,制度赶不上进度。这样一来,就必然产生自己解决问题的“非常手段”。为什么企业会有道德和文化建设呢?就是需要能够对制度进行补充的辅助管理手段。

忍辱负重:李世民单骑会颉利

面对对手,谁都想快意恩仇,快刀斩乱麻,一劳永逸,永绝后患。但世界是公平的,即便是古代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也不能这样随心所欲。目标的真实达到,不在南柯一梦中,而在不断努力的切实历程中。

在这个历程中,谁都不能不有所忍耐。忍耐时间的脚步,忍耐能力的进步,忍耐时机的成熟。在这个历程中,即便有九九八十一难,也得老老实实地捱过去。所以,有人说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功的经历。或者也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本没有成功,只有成功的经历;世界上本没有失败,只有失败的经历。

“忍辱负重”半年,现已成功跳槽的女白领雅回想起其亲身经历时说:“我不会憎恨她(上司),我只会感谢她,没有她的锤炼,我怎会有这么快的成长?”

原来,雅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汉口一家外资企业,从事市场策划工作,月薪仅1500余元。自进公司的第一天起,她就听说自己的顶头上司——一位性格彪悍的北方女强人,对下属向来苛刻严厉,经常对做事不到位的同事破口大骂,但其工作表现却深受高层认可。

上班头一天,雅就见识了女上司的彪悍。一大早,女上司吩咐她:“去把那个file给我拿过来!”“file?file是什么东西?”还没习惯外企中英文夹杂的表达方式,雅顿时茫然。“还硕士研究生,连file都不懂?不懂去给我查英文字典!”女上司的声音顿时高了八度。等明白过来,雅又问:“文件啊,那么多文件,你要那个?”“今天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你不知道?我们开会要讨论什么,你不知道?”接着又是一阵狂风暴雨。“每天,我的脑袋里都充斥着她的骂声,提心吊胆”,雅在小心翼翼地同时,努力让自己的每一个表现都臻于完美。慢慢地,尽管女上司依然是百般挑剔,但她也明显感觉到自己工作能力的快速成长,以至于往往她只说一个字,雅就能立即明白她的意图。

苦日子到头了,雅获悉一家心仪的企业正在招聘市场策划职位,不失时机地投递了简历。面试中,雅全面的思维能力和老练的行事态度,获得了面试官们的好评,谈定的初步薪水就高达6000元。

雅底子本身不差,但欠缺工作经验的历练;而一段时间以来,彪悍女上司几近“军事化”的锤炼让她快速成长,忍辱负重的半年让她的工作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这样的例子在职场上是常见的。在上司苛刻严格的要求下,一个人要么被迅速淘汰,要么顽强地适应下来,压力变成动力,能力和素质在严格的要求下得到历练,个人能力迅速增长。这种外在的压力、屈辱或者不是上司故意的,或者是上司有意而为的。无论什么情况,能够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的人,必能在将来的一日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唐太宗李世民于武德九年(626年)八月九日登基即位。宝座尚未做暖,八月二十八日突厥颉利可汗突然大军压境,兵临便桥。突厥当时是北方强蕃,大军兵临城外,显然来者不善,京师长安的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唐太宗即位之初,以当时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局势都无法确保他放手与突厥一战。因此,太宗虽然十分不愿,但是理智上不能不担心在这样的形势下仓促应战,不仅损失更加惨重,而且还会给以后处置突厥问题增加困难。危急关头,唐太宗亲自出马,“独与颉利临水交言”,初步议定了一个以金帛换取平安、向突厥屈服的城下之盟。然后,颉利可汗遣使到唐帐中商谈具体条件。谈判成功后,突厥率兵解围而去。

如同当年高祖李渊称臣突厥使唐太宗“痛心疾首”一样,便桥订盟的屈辱同样使唐太宗“坐不安席,食不甘味”。在此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唐太宗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内修政治,外抚四域。到贞观四年(630年),终于能一举生擒颉利可汗。

唐太宗是一代圣主,即位时虽年仅二十九岁,但已深通“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的道理,以大智大勇忍得一时之辱,换得积累实力的时间,以图将来洗雪耻辱。

职场加薪晋级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平事、烦心事。且莫说自己的能力不足,即便功勋卓著者,也不敢冒然针锋相对。根据情况进退有节,甚至忍让一时,相信不久就会迎来一片光明。

职场上的忍辱负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忍一时之气;二是要忍一时之旁落,三是要忍一时之不公,以待能力之充足,时机之成熟,然后抵达成功的一刻。

避实击虚:李靖用兵的奇正之变

在战场上,“避实击虚”既是一条重要的战术原则,也是一条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是“胜于易胜”的具体体现。“胜于易胜”就是战胜那些易于战胜的敌人,即攻击那些好打之敌,如弱敌、松敌、饿敌、劳敌、寡敌、怯敌等。这样,以强击弱,以实击虚,兵锋所至,摧枯拉朽。

在职场上,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化实为虚,就能避开人际势力的漩涡,为工作的展开创造良好机遇,减少阻力,事半功倍。

某企业总经理欲重组行政、人事两大部门,因为这两个部门职责混乱,机构繁杂,人浮于事,且裙带关系复杂。但行政与人事经理都不是省油的灯,二人联手的话,总经理还真吃不消。怎么办呢?

在一次管理会议上,总经理突然宣布:“我们要进军海外市场!”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感觉异常惊喜。总经理说干就干,第二天就飞往某国目标城市进行考察,一周后返回国内,并带回了详细的海外市场拓展计划,上报董事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了争取到驻海外机构负责人的机会,众经理无不痛下苦功,又是进修外语,又是自学哈佛MBA,争先恐后为总经理献计献策,收搜罗海外市场情报,制定驻外人员工资补贴标准。行政、人事经理都是文科毕业,英语水平半斤八两。为争取海外名额,二人较上了劲。因此,当总经理老调重弹提出改组计划时,二人已全不放在心上,部门优化顺利进行。

不久,海外市场拓展计划因为董事会认为时机不成熟,风险过大为,被暂时搁置。总经理假意发了一通牢骚,心里却为已经成功进行机构重组而暗自得意。

用战争中的兵法艺术处理人事困局,这位老总的做法的确非常高明。人事关系纠结在一起本来是难以解开的,轻则无效,重则失和。而老总通过一计虚招,松懈、瓦解当前的人事绳结,当目标对象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向时,不失时机地采取实际行动,快刀斩乱麻,一举成功。可见只要主动行动,积极作为,没有打不开的困局。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南朝后梁宣帝的曾孙萧铣,趁隋末混乱之际自称梁帝,割据江陵一带。唐高祖李渊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讨伐萧铣。

8月,李靖率唐军出夔州,分兵三路,从襄州、辰州、夏口同时进发。此时,长江三峡正逢秋汛,潮涨水高,形成天然屏障,萧铣自认为唐军一定不会选择这个时候进兵,下令“罢兵营农”。谁知李靖却反其道而行之,决意继续进兵。他向大家解释说,用兵最重要的是选择时机,出其不意。现在我们刚到江边,萧铣还没有得到消息,疏于防备,趁着涨潮的时候突然发兵一定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李靖率战舰两千余艘,水陆并进直捣腹心,很快就攻占了荆门、宜都,进逼夷陵。

受到唐军袭击的萧铣,立即命令部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驻清江,阻挡唐军前进。由于奇袭成功,唐军士气大振,李孝恭想要乘胜出击。李靖派探马先打探情况,了解到文士弘骁勇擅战,且拥有一支精锐之军,现正倾巢而出,欲与唐军作生死之拼。李靖决定暂且避其锐气,寻找破绽而后出击。但李孝恭不听李靖的计谋,擅自出战,果然大败而归。

李孝恭的溃败让文士宏的军兵骄傲起来,不顾军令,跑下战船,夺取财物,结果使战船负重行走,不成军形。李靖得知这一最新情况,认为战机已到,当机立断,立即出击,大败文士宏。接着又乘胜追击,进逼江陵。

李靖乃唐初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他熟读兵书,善用奇正。他认为,“奇正”的运用关键在于“致敌虚实”,“适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把握作战主动权。观其实战,的确对奇正运用得非常辩证,机会把握准确。

奇正的谋略在商战、管理中应用不难,难在“致敌虚实”,即通过主动、灵活、敏感的手段调动对方的实力,形成可乘之机,然后以果敢的手段快速解决问题。

同类推荐
  • 方圆规则

    方圆规则

    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行动时,干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没有失败,只有沉默。
  • 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它适用于任何场合,谈判时要用,工作中要用,日常生活中同样要用。怎么用好这个工具,《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将告诉你答案。成功有道可循,礼仪便是其中之道。礼仪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礼仪的表现却是需要行为技巧来实现的,礼仪有时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你的修养品德和为人。有时又是天使,它能帮助你与人和睦相处,帮助你成就辉煌未来。家和万事兴,家庭需要礼仪: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见面需要礼仪;事业有成,同事间需要礼仪。总之,人际交往离不开礼仪。
  • 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的成功:成为优秀男人的9种资本

    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的成功:成为优秀男人的9种资本

    成为优秀男人的9种资本,对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等做了详尽的阐述,通过诸多事例。生动的刻画了成功者的艰辛历程,对读者有较好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 诚信能给你带来什么

    诚信能给你带来什么

    如今是信用抵万金的社会,没有信用,你将一事无成。个人信用,在21世纪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个人金融意识成熟的一种象征。所以我们大家宁可弹精竭力树立个入良好信用,也别上信用黑名单。信用的好坏已完全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婚姻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活动中,只有以诚待人,才能做成大生意;只有以诚待人,才能长盛不衰。在这里,诚信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修养,不仅仅是一种包装,而是一种可以直接带来败富......
  • 成功学全书(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成功学全书(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本套丛书汇集了世界近400年来最伟大的经典巨著,包括了拿破仑·希尔、戴尔·卡耐基、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奥里森马登等励志大师的不朽著作。《成功学全书》是其中的一册。这些作品无数次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全世界为广大读者所拜读,影响和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被公认为全世界副韦大的、最激动人心的励志经典。
热门推荐
  • 无影剑魂

    无影剑魂

    人有心,剑有魂。剑无影,攻无魂。玄灵大陆,统修玄力,没有玄力就不能成为强者?看剑辰如何以剑开辟一条武修大道。
  • 邪者易正

    邪者易正

    一双罪恶的眼将邪恶传播,恶鬼打破沉默,凸着眼,仰着头,恶人小心藏匿,笑着,笑着。
  • 彼岸花痴情王爷杀手妃

    彼岸花痴情王爷杀手妃

    因为地狱七君的玩弄,一个无辜的灵魂穿越时空,历经磨难,终于找到幸福的守候……命运弄人,一次次邂逅,一次次擦肩错过,两人的爱情因为两个不速之客历经磨难……彼岸花开,花叶永不相见……命运的捉弄,两人最终能否携手到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柴逆天:惊世大小姐

    废柴逆天:惊世大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最强特工,只因一场意外穿越到了陌上世家的废柴花痴小姐的身上。他,是帝国的邪王,霸道强势,天赋妖孽。当废柴展露锋芒,无数公子拜倒在她的裙下,就连当初与他退婚的太子也不例外。而她,对那些人不屑一顾,却独独对一直缠在身旁的妖孽,动了情。(作者小学狗,可能没有太多时间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之从新做人

    诸天之从新做人

    私家侦探何邪,专业调查婚外情,一度让小三、渣男闻风丧胆,是个有着远大理想的好青年。一朝意外身死,得从新做人系统,通过穿越不同世界完成任务,来换取重生的机会。已有世界:《无间道》、《王牌特工》、《绣春刀》、《夏洛特烦恼》、《笑傲江湖》、《神话》、《寻龙诀》、《超时空同居》、《唐人街探案》、《天龙八部》、《港综世界》、《中土世界》、《功夫》未完待续……
  • 漫威之魔法大爆炸

    漫威之魔法大爆炸

    “[恋符]极限火花”“日符「RoyalFlare」(皇家圣焰)”“哼,你这个渣渣,我一手魔炮一手皇家圣焰,就问你怕不怕。”(魔法大多数都是幻想乡里的,偶尔掺杂着别的世界的魔法。)(反正这就是一本无敌文。文笔略显粗糙,勿怪。)
  • 至尊乞丐修仙传

    至尊乞丐修仙传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水本无愁,因风起皱。他本是尘世中的至尊乞丐,却被仙人带入仙途。他本是一个多情的浪子,却甘愿此生只爱她一人。他本是受人敬仰的正道人士,却被敌所逼堕入魔道。......当高冷美女师父碰上无赖乞丐徒弟,将摩擦出怎样的火花,一切尽在《乞丐修仙传》
  • 异世通灵录

    异世通灵录

    突如其来的大变,天道破损,灵气匮乏,无人能够修炼!在不甘中死去又在另一世重活!这是一个通灵兽的世界,一卷通灵录引发腥风血雨!
  • 月下星光

    月下星光

    孤独生活了几百年,终于遇见你。“你的心够坚定吗?”我这样问自己。经历了重重磨难,本以为不怕困难,可是,你知道了真相。我将如何面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