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07100000137

第137章 白帝托孤

章武二年(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八月,刘备败退回到蜀地,驻跸白帝城。

吴将李昇、刘阿等人像狗皮膏药一样紧贴上来,屯军白帝南面的南山。蜀军新败,见吴军不抛弃不放弃的步步紧逼,一时间人心惶惶。见情势危急,慌了手脚的刘备立即召来赵云御敌。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关键时刻,又是赵云挺身而出,率军赶至白帝城遏制住了吴军的攻势。蜀军转危为安,而吴军则因孤军深入,难以为继。顿时双方军事优劣之势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江东大将徐盛、潘璋等人“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陆逊与朱然、骆统等人“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孙权听从了陆逊的建议,立即命令刘阿等人自南山撤兵,驻防于巫县(今重庆巫山县)。

曹丕早不出兵,晚不出兵,见刘备败走白帝城之后才决定出兵。(真不知他是抽错了哪根筋)曹丕以孙权不送儿子作质为由,命令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今安徽和县西南),曹仁出濡须(今安徽无为东北),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

见曹魏兵分三路打上门来,孙权急忙调兵遣将抗敌。一时间江东数面受敌,更加上因为连年用兵,“时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三国志-吴主传》)

内忧外患之下,孙权迅速展开危机公关。他一面卑辞上书曹丕,“求自改厉”以为缓兵之计。

孙权自我批评道:“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余年”,同时表态欲为儿子孙登“求婚宗室”。

蜀、吴于夷陵间大打出手,曹魏选择了作壁上观。孙权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而刘备则不得不派黄权分兵8000人以备不虞。

曹丕看似坐山观虎斗两不相助,无形中却帮孙权削弱了刘备的战斗力。

刘备败退白帝城,孙权暂时摆脱了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对曹丕提出的无礼要求也敢于说“不”了!

曹丕感觉自己受了孙权的戏侮,决心兴师伐吴找出颜面。刘晔劝阻道:“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三国志-刘晔传》)

刘晔前后的建议无疑都指出了事情症结所在,但自以为是的曹丕表现仍一如从前的执拗,宸纲独断,决意对江东用兵。

曹丕拒谏,结果却促成了蜀、吴之间的再次联合。

曹丕此次用兵并无毕其功于一役之打算,见孙权主动承认错误,旧事重提要求孙权送子为质。孙权折冲樽俎不过是在为自己争取备战时间,哪里会送质子于魏。

双方话不投机,矛盾进一步升级,魏、吴之间进入战争态势,你来我往互有胜负。

孙权一面组织力量针锋相对,一面主动寻求与刘备言归旧好。

刘备得知曹丕出军的消息之后,幸灾乐祸作书于陆逊道:“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三国志-陆逊传》)

陆逊知道刘备新败之后,根本无力在短期内重新组织反攻。这样讲不过是为自己找个台阶下,政治讹诈而已。回信道:“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此处不知作何解?),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同上)

陆逊绵里藏针、话中有话的将刘备的虚声恫吓顶了回去。

但刘备仍驻跸白帝,丝毫没有返回成都的迹象。

曹魏大军压境,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于冬十二月间,主动派出手下郑泉到白帝谋求“破镜重圆”。

刘备仍对孙权此前不支持他登基为帝一事而耿耿于怀,见到来使,质问道:“吴王何以不答吾书?得无以吾正名不宜乎?”(难道我做皇帝他不乐意吗?)

面对色厉内荏的刘备,郑泉侃侃而谈道:“曹操父子陵轹汉室,终夺其位。殿下既为宗室,有维城之责,不荷戈执殳为海内率先,而于是自名,未合天下之议,是以寡君未复书耳。”——(《三国志-吴主传》注引《吴书》)

郑泉一番话,讲来大义凛然。刘备自取其辱,史载,听了郑泉的回话之后,刘备“甚惭恧”!

如果刘备对自己称帝一事心底坦荡荡,又何以表现为“惭恧”?

孙权担心魏蜀从两线同时发难,所以在战胜刘备之后主动寻求再续前缘。孙权只道自己日子不好过,却不知新败的刘备同样也是窘迫异常。

辛辛苦苦数十年积攒下来的本钱,却毁于夷陵一战,败屯白帝城的刘备悔不当初。心中的郁闷无法宣泄,郁郁寡欢的他偶感风寒,身染时恙。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在刘备病情略有起色时候,蜀地又传来令人吃惊的消息:“汉嘉太守黄元,素亮(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有疾,虑有后患,举郡拒守”。——(《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刘备拖着病体接见了吴使,郑泉不卑不亢的答复令他汗颜。魏军大举进攻江东,如果孙权战败,唇亡齿寒,益州亦独木难支。只怕那个时候的羞辱就不会是目前情形了!权衡利弊之后,刘备决定接过孙权递过来的橄榄枝。

来而不往非礼也,刘备立即派出太中大夫宗玮“报命”,刘备与孙权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刘备被大舅哥孙权痛扁之后,二人成了梁山兄弟——越打越亲!

刘备最初染恙,可能是上了年纪来回奔波因水土不服染上了痢疾而已。

各方不利消息传来,刘备既惊且惧,病情反复日渐沉重。自感来日无多的他不得不开始考虑身后之事!

章武二年十月,“诏诸葛亮营南北郊于成都”,同时调犍为太守、辅汉将军李严至永安宫。(史载,刘备“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永安,治所即白帝城)——(《三国志-先主传》)

李严赶至白帝城,刘备拜其为尚书令。

耐人寻味的是,迟至第二年二月时候,刘备才召丞相诸葛亮自成都到永安,商议后事。

鲁王刘永也随诸葛亮一同赶至白帝探视。

诸葛亮前脚离开成都月余,黄元就进兵火烧临邛。没有了诸葛亮坐镇成都,黄元更加肆无忌惮。

史载,“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

眼见将糜烂不可收拾,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人同心协力向前,黄元不能抵挡。——(《三国志-杨****》)

叛军战败之后,黄元“顺流下江,为其亲兵所缚,生致成都,斩之。”——(《三国志-先主传》)

蜀地的动荡很快得以平复。刘备的病情却不见有所好转。

刘备自知人生进入了倒计时,弥留之际,刘备上演了一生中最为精彩的大戏——托孤!

令后人莫名其妙的是,这幕大戏,在《三国志》一书中竟然有着不同的表述。

《先主传》中记载为:“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李严传》中则记载为:“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诸葛亮传》载:刘备语重心长地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另外诏敕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白帝城托孤一事,在一些世人眼中成了千古美谭!

仔细分析,就会知道,其中大有文章,远不是陈寿所言“先主之宏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那样简单!

如果不用心分析就会认为,史料记载似乎相互抵牾。仔细剖析,则会明白上诉记载皆正确无误。

陈寿既为蜀人,又是当代人治当代史,对于刘备托孤的记载理应视为信史。只是,对于其中一些敏感部分陈寿有意加了马赛克。

刘备病笃不假,托孤诸葛亮是真,但尚书令李严为副则大可商榷。

《李严传》中的记载应该更接近于历史真实多些,“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刘备心中明白诸葛亮长于政事却拙于军事,所以在章武二年十月间就征调李严到白帝城,不次拣拔为尚书令之职。正是看重了李严的军事才能——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率军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控制权正在紧要关头之际,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今四川三台南),合聚部伍数万人”。局势很快失去控制,叛乱队伍很快就打到了资中县。资中属犍为郡,犍为太守李严立即行动起来,“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

马秦、高胜手下部众皆是乱民,乌合之众并无战斗力可言,无法抵挡李严的进剿,一触即溃。二人被斩首,“枝党星散,悉复民籍”。

李严仅用五千军兵就及时扑灭了乱民,有力地保障了后方的稳定,使刘备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用兵于汉中。

益州政权想要在刘备身后保持平稳,在朝堂之上益州、荆州二地的官员必须要有各自的利益代言人。

刘备政权中幽、徐等地已是人才凋零,诸葛亮无疑是荆州士人中的杰出者,现在更是顺理成章地成为荆州帮在朝堂中的利益代言人;李严也是益州士人中的佼佼者,刘备有意不次提拔,正是要将他树立为益州官员的领军人物。

刘备虽在益州地方建立了政权,也实现了软着陆,但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外来户的身份,所以在政权中既要对益州士人进行拉拢,也要有所提防。虽是“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但以诸葛亮为首辅是确凿无疑之事。二人分工合作,诸葛亮主内,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既是为在外制衡诸葛亮,也是为了保证在自己殁后,保持对江东政权的防范。

父死子继,政权实现平稳过渡,才是压倒一切的大问题。为此,刘备直截了当地试探诸葛亮的底牌。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曹丕表现出来的政治智商确实不敢令后世人恭维。刘备此说,诸葛亮完全当的起。

但后面的“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明显便是诛心之语了!

诸葛亮何等聪明,一听刘备这样讲,立即拜倒在榻前,涕泣而言:“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陈寿在《三国志》一书中将诸葛亮说成是“将略非所长”,后人从陈父为马谡参军,马谡失街亭为诸葛亮所诛,而陈父也因此而被髠之事认定——陈寿是在有意贬低诸葛亮!

显然,这是后人神化了诸葛亮的原因。人无完人,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是战略家而非军事家,不谙军旅征战之事,并不会影响到后世人对他的景仰。

诸葛亮确实是伟大的历史人物,治蜀治民有道,虽刑政峻急而不酷,刘备死后,蜀地相对稳定,正是诸葛亮尽忠职守的原因。陈寿认为,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愚以为,此说为是。

作为蜀汉割据政权的开创者,刘备亦有猜忌、刻薄寡恩的一面。刘备东征,诸葛亮未能加以极力谏阻。既是考虑到不对江东用兵,《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构思会因为荆州的易手而变的难以实现的;另外也是刘备对他已生疑忌之心的原因。

刘备兵败,诸葛亮哀叹:“法孝直(法正字)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已经越过了诸葛亮)

诸葛亮这样讲,不过是为自己和刘备各自找个台阶下罢了。

当他听到从刘备口中讲出“君可自取”的诛心之语之时,诸葛亮明白,自己必须要打消刘备心底的顾虑。

饶是诸葛亮智计百出,这时候也只能是拜倒,涕泣而言:“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笔者以为,如果句中加一“不”字,诸葛亮诚惶诚恐的样子便会跃然纸间了——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诸葛亮传》)

逼着诸葛亮当了李严说出这种话来,刘备终于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预期效果。

史载,“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安排好后事之后,刘备终于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三国志-先主传》)

王夫之在他的《读通鉴论卷十》中写道——

谈君臣之交者,竞曰先主之于诸葛。伐吴之举,诸葛公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

公之志能尽行于先主乎?

悲哉!

公之大节苦心,不见谅于当时,而徒以志决身殲遗恨终古,宗泽(北宋末年抗金民族英雄)咏杜甫之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而悲惋以死,有以也夫!

张良遇高帝而志伸,宗泽遇高宗而志沮;公也,子房也,汝霖(宗泽字)也,怀深情而不易以告人,一也,而成败异。公怀心而不能言,诚千秋之遗憾与!

作为过来人,诸葛亮曾经亲历了此前刘表托国刘备的闹剧:

《三国志·先主传》引《英雄记》所载——

“(刘)表病,上(刘)备领荆州刺史。”

另注引《魏书》记载:“表病笃,托国于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

此前,刘表已经立次子刘琮为嗣,现在这样讲,摆明就是在试探。刘备岂能不明白其中厉害,急忙推辞道:“诸子自贤,君其忧病。”

史称,刘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外貌同样儒雅的刘备,也是深谙韬略的人物,现在活学活用,正是要在逝前试试诸葛亮的态度如何。

诸葛亮立即拜倒,向刘备赌咒发誓表忠心。正是他追随刘备多年,深知刘备内心真实想法的原因。

刘备因何驻跸永安,不返回成都?也成了一桩历史悬案。而更大的悬案便是蜀的国不治史之事,明敏如诸葛亮者,会不明白国史的重要性吗?

世人皆知——知子莫若父!

刘备明白:诸葛亮之才十倍于曹丕,曹丕之才十倍于刘禅。诸葛亮在自己手中就是一块橡皮泥,而刘禅在诸葛亮手中也同样如此。刘备必须要确保在自己殁后、“主少国疑”之际,政权实现顺利平稳交接。挤兑诸葛亮,就是为了给他的家天下上一份保险。提拔任命李严“统内外军事”,更是为蜀刘政权加一个双保险而已。

元人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对刘备托孤一事不吝赞赏:“自古托孤之主,无如昭烈之明白洞达者!”

清人赵翼在其《二十二史札记》一书中亦赞叹道:“千载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

刘备托孤之词确是他的“真性情流露”,只可惜胡、赵二人皆是文人心性,从人臣的角度去对此事做了“想当然耳”的理解。

真正读懂了刘备帝王心术的却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玄烨!他在《御批通鉴辑览》中留下了颇有见地的意见:

“昭烈于亮平日以鱼水自喻,亮之忠贞岂不深知,受遗时何至作此猜疑语,三国人以谲诈相尚,鄙哉!”

康熙皇帝从帝王的角度对刘备托孤的心思加以忖度,相同的立场自然会得出最接近于真实的答案。

千古一帝康熙对刘备临死之际仍不忘“以谲诈相尚”,心下鄙之。正是因为他洞悉了刘备的良苦用心!

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不才)!

这一点,刘备比任何人都明白。临死说什么“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不过是正话反说罢了!

奸雄心性,狡诈如斯!

刘备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颠沛流离的一生。安稳的时候相对太少,所以也就不能如曹操那样完成对几个儿子的教育。更遑论让刘禅文武兼修了!

刘禅立为太子之后,刘备才想到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起用了董允、费袆、霍戈等为太子舍人,加强了对刘禅的教育。只是帝王之学,一者是先天形成,二者便是得自前辈高人的言传身教。刘备取益州之后,仍然东奔西走、南征北战,留下刘禅与诸葛亮坐镇成都,如此一来,刘备在将儿子扶上战马之后,就没有时间再将他送一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刘备英明一世,却没有料到自己天年已尽,死神降临的如此突然。

临死之际,刘备遗诏教子,其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句。

善与恶的评判从古至今也未有一个评判的标尺,是以知刘备对儿子的告诫其实大有深意。此前,人们多是从刘备父亲的角度去分析,却忽略了刘备的另外身份——帝王!

帝王心中对善恶的评判自然与寻常百姓不同,只要是有利于统治的皆可以标榜为“善”,而所谓的“恶”自然是违反了君君、臣臣之道!

十七岁的刘禅自然无法完全体会到刘备的言外之意,在继位为君之后,果然如刘备所言对诸葛亮“父事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刘禅干脆做了甩手掌柜,“政由葛氏,祭由寡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他,把旺盛的精力全部发泄在了后宫女子身上。

诸葛亮则事必躬亲,任凭刘禅沉沦颓废、自甘堕落。刘禅先天发育不良,后天又未补足,亲政之后对于政事处置乖张。造成刘禅骄奢淫逸,不思进取,“父事之”的诸葛亮不得辞其咎!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出师表》中批评刘禅“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完全是种长辈训斥后生晚辈的语气。

诸葛亮没有想过,刘禅所以“妄自菲薄”,正是因为在他光辉形象面前,无法挺直腰杆的原因。试想,刘禅如果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君王,又岂能容得下诸葛亮如此举措?

刘禅的愔弱不作为,或者正是他深通韬光养晦之道!诸葛亮在表中写道:“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从刘禅继位后的表现来看,说诸葛亮有负刘备托付之重似不为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如此做的,对蜀汉政权的忠贞不二值得后世褒扬!

另有他《出师表》中“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所言,直到今天仍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

一国相臣,不谋一已私利,确实是值得后人景仰。

但不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真的实现之后,欲置汉献帝于何地?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诸葛亮即便是倾尽全力,也不可能“兴复汉室”。在东汉、三国时期,君王个人素质的塑造,及政治制度的创立应该更重于开拓。诸葛亮如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刘禅素质的提高与培养之上,相信在刘禅有生之年,不会出现“此间乐、不思蜀”的可悲结局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诸葛亮既看得出刘禅人性中的各种弱点与缺憾,为何听任其发展而不知匡正?

诸葛武侯祠之中清人赵藩所拟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语大有深意,天下已治蜀未治,“后来治蜀要深思”!

诚哉斯言!

西南一隅因为地理特殊的原因,从来就是野心家觊觎的热土。

刘焉如此、刘备又何尝不是!

史称,刘备“名微人鲜,而能龙兴凤举,伯豫君徐,假翼荆楚,翻飞梁、益之地,克胤汉祚,而吴、魏与之鼎峙。非英才名世,孰克如之!”

一个“机权干略、不逮魏武”的人物,如果只是凭籍“弘雅有信义”的名声,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就可以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与魏、吴鼎峙一方的君王,实在是不敢想象。

因为名著《三国演义》的广为传播,刘备仁义之君的高、大、全形象也因此而深入人心。受刘备脸谱化的误导,后人多数忽视了对历史细节的探寻。

笔者此文,希望尽力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为广大读者朋友掀起遮在刘备头上的盖头来!

不论如何,刘备屡仆屡起,为人生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精神仍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历史告诉我们——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者,多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者。刘备亦概莫能外!

在遵循“丛林法则”的乱世,可以笑到最后的人物,都不是好相与的主儿!

同类推荐
  • 幕后之君

    幕后之君

    与世长辞后来到一个纷乱的世界。成为一名普通的官宦子弟。想要成功,首先要在这个世界保护好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其次要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看他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幕后的王者。
  • 佛祖徒孙种田记

    佛祖徒孙种田记

    机缘巧合穿越来,恰逢玄奘取经回。至亲因病离世去,师徒几人心慈悲。拜过佛祖成徒孙,圣僧点化入佛门。师父师兄皆成佛,看我凡夫斗凡尘。
  • 一生疲劳

    一生疲劳

    五六十年代的人是极其艰难的,那一切都是苦不堪言的。说到以前,也只能低下头叹息一声,摆摆手不愿提及。
  • 汉卫者

    汉卫者

    公元前119年,春,霍去病率骑兵五万,出代郡,深入漠北,决战匈奴!接连大捷,封狼居胥,天下皆服!!!
  • 大宋天官

    大宋天官

    沈谦穿越了,来到北宋元佑四年的杭州,一个距离靖康之耻仅剩三十八年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既富庶又文灿。苏东坡大江东去,李清照细柳黄昏,四学士齐名天下,米狂草一字万金。一句话,实在太好了。然而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既积弱又纷乱。北辽西夏年年岁币仍不免年年内侵,新旧党争此时你谪岭南彼日我亦贬岭南。金虏的铁蹄渐闻踢踏,梁山的群豪即将啸林。同样也是一句话:好日子快到头了。在这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里,我们的主角成为了一名大宋最底层的读书人。他将做什么,又将改变什么……PS:市井风情,明月黄昏;佳人舞袖,朝堂纷纷;金戈铁马,寸土万金。一切尽在《大宋天官》。
热门推荐
  • 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由于敦煌文献的发现而更进一步凸现出来,敦煌文献映射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明再次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 来场革命吧

    来场革命吧

    原以为只是同人小说里普通的穿越剧情,却发现背后藏着迂腐的黑暗。藏于美丽的幻想背后,违反常理的人情世故,脑中的思维被不断篡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幻想终有善恶,这是一个需要革命的错误世界新人,剧情长,不喜勿喷
  • 闪婚有瘾:前妻,复婚吧

    闪婚有瘾:前妻,复婚吧

    洛微是陆琛情人,实际也就是替身。因为陆琛不喜欢欢愉时的隔离感!造成她三年里流产两次,这还不够,男人每次兴奋时叫出初恋的名字,就像一把刀生生将人凌迟。一纸合同,结束名不副实的婚姻。再次归来,她成了他外甥的女朋友。“舅舅!”“给你50万,离开我外甥……”“然后呢!”“我养你!”“陆总,别闹!”一手推开陆琛,笑着从他身边走过。婚姻和缘分这种东西有时候当成妙不可言!看着手里的结婚证,洛微低头笑笑,原来一早开始她就是陆太太。他从未放她离开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属于我的刀剑神域

    属于我的刀剑神域

    刀剑神域同人。天才科学家穿越到刀剑神域的世界中,熟知剧情的他决定做些什么,于是。他和茅场晶彦成为了朋友,协助其开发SAO。正式游戏人数变成了2W人,其中多出了许多新的人物。游戏与现实时间变成了10:1,玩家不用再为现实的身体担心了。最主要的是,主角也会进入游戏,桐人再也开不了11了(雾)主角说:亚丝娜是我的,桐谷直叶也是我的,恩桐人嘛,看在他妹妹的份上,就把幸送给他了。最后,因为多了1W人,所以会有其他动漫的角色乱入,具体是谁还没想好。。。。
  • 炮灰系统:逆袭漫漫长

    炮灰系统:逆袭漫漫长

    面对亲人双双死亡的时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痛苦。为了让上级帮自己查寻杀死父亲哥哥死的组织,努力的获得军功。再一次战争中,慕名奇妙被自己的手下坑死了。时凌:……我时凌还想帮父亲哥哥报仇雪恨却莫名其妙被手下坑了好不甘心啊!?(?`^??)?系统:木有关系的宿主大人,我会替你讨回公道的,只要……(??.??‵)。时凌:Σ(°Д°;怎么感觉上了贼船了,妈妈好可怕我要回家。从此一个被系统坑的人,走上替别人完成心愿的不归路……再说上新人会说的一句:我是新人写的不好的地方多多谅解哈~
  • 月桥花院隐丹青

    月桥花院隐丹青

    22岁倒霉蛋言墨在失学失业的边缘遇到了被阴天子派到人间历练的十殿阎王——薛煜明。在解决人间的怪力乱神之事的同时,走进了那个五道联盟、四妖结契、三界混战、双域陨落的时代。人妖相恋、神魔相知,道与情,孰为大?执剑卫道,不负天下,不负卿。前世缘,今日续。看超级温柔纯情小阎王带乐观开朗小可爱看尽风花雪月!两世情缘宠坏你!1V1,HE,放心大胆地入梦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大佬每天都想攻略宿主

    快穿大佬每天都想攻略宿主

    [快穿文]他可是一代枭雄,虽然说最后死翘翘没有等到统一三国的梦想,但是最后他儿子帮他实现了,他也安息了。可是现在又是什么鬼系统?而且也可是男的,不是女孩子!“曹早早,你在勾引我……”“艹……爷勾引你?爷不稀罕你!”……“昭昭,你看到我的心了吗?”“爷看不到你心脏在那里……”……[与历史无关,请不要认真……傲娇女主和忠诚男主]
  • 珠峰神剑

    珠峰神剑

    人类和灵兽、树妖的战斗持续了十多万年,彼此为了生存不断开战。最近一千年,从未发生过大的冲突,平静之下、暗流涌动。人类的贪婪和自大让他们不断地进行着内斗,大世将乱,薛峰和兄弟们建立了新的势力,本为立足,竟成为了抵抗灵兽、树妖的生力军,当大幕一幕幕拉开,人们终于发现,人类最终的敌人,永远都是人类。
  • 太子有毒:娘娘要退婚

    太子有毒:娘娘要退婚

    太子容锦选妃,选中了青丘白家白离消息一出,伤了不知道多少少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