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37100000049

第49章 慈仁恭俭 履信思顺

历史表明,奸臣总是同忠臣相对而生,昏君往往与奸臣相伴同行,只有明君才能得贤相,昏君才会出奸臣。根据这种逻辑,《宋史》的大总编讲史弥远“幸帝耄荒,窃弄威福”;其他一些学者,为了把史弥远说成奸臣,不但说宁宗“不慧”,而且把他说成是“白痴”。这样一来,如何评价宁宗的问题,也就成为一个同评价史弥远不可分割的问题。

宁宗是不是“白痴”,我们不妨看史学家对他的评价。

对宁宗赵扩的评价见之于历史资料的基本上是三家。一是《续编两朝纲目备要》的无名氏。无名氏认为:

帝慈仁恭俭,出于自然。早亲师儒,留意学问。黄裳在王府五年,辅导尤为有力,自天文、地理、人事之纪以及三代、唐汉治乱得失之数,本朝制度典章、人才议论之要,莫不为帝言,随事献规,率多补益。帝尝曰:“黄翊善之言亦难堪,惟我则能受之。”彭龟年性鲠直,有闻必告,帝亦未尝不从也。即位之日,首召朱熹于长沙,以备劝讲。因议置讲读官十员,各专一书,不以双只,日必二讲。又复坐讲之制,皆前所未有也。赵汝愚当国,方欲引裳共政,未两月而裳卒,帝始无所亲倚,韩侂胄以导达中外之言浸用事。熹、龟年既以论侂胄而退,贵戚吴琚谓人曰:“上初无坚留侂胄意,有一人继言之,去之易尔。”而一时台谏皆其支党,执政大臣又与之表里者,卒稔其恶,以底大僇。开禧用兵,帝心弗善也。侂胄死,谕大臣曰:“恢复岂非美事?但不量力。”圣意可知矣。

在位三十年,池台苑囿无所增置,府库之财未尝妄费,袴屣虽弊,或加补濯,而爱民之心始终弗替。一遇水旱,忧见颜色,御众临下,率从宽简。故吴曦以世将据蜀,不劳资斧而授首;江、淮、湖岭之区盗寇或作,旋即底定,皆履信思顺之所致也。升遐之日,远迩哀慕。昔先民邵雍言本朝之盛,前代不及者有五,而百年四叶,居其一焉,中兴四叶,享国九十有八年。上视先朝同一轨辙,深仁厚泽浃于海隅,垂裕后昆,有衍无极。呜呼,美矣!

二是《宋史全文》中的无名“史臣”。史臣曰:

国朝自建炎再造,至于绍熙庆元之交,正学兴行,治效彰灼。一时人才于斯为盛,实乾道之培养也,而宁宗皇帝得而用之。观夫上畏天戒,下畏民岩(多言多语),帝之心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帝之行也。故其初年忠实之士聚于朝廷,四方响风骎骎乎有庆历、元祐之望。逮戚幸盗权之始,士之见微虑远者,逆折其锋,虽窜斥而不悔,厥后起于废锢之余,拔去凶邪,嘉靖王室,帝终赖之。盖君子小人消长之分,系乎天下,国家安危之决如此,此先王之所必谨也。且夫,庆、泰、禧、定之间,中外多虞,事机沓至,而帝信厚谦慈,罔有逸德,仁念纯熟,对于神明,卒保□安以贻后嗣。书曰:我受命无疆维修,以今推之,讵不信哉!

三是《宋史》的大总裁欧阳玄。欧阳玄说:

宋世内禅者四,宁宗之禅,独单事势之难,能不失礼节焉,斯可谓善处矣。初年以旧学辅导之功,召用宿儒,引拔善类,一时守文继体之政,烨然可观。中更侂胄用事,内蓄群奸,至指正人为邪,正学为伪,外挑强邻,流毒淮甸。频岁兵败,乃函侂胄之首,行成于金,国体亏矣。既而弥远擅权,幸帝耄荒,窃弄威福。至于皇储国统,乘机伺间,亦得遂其废立之私,他可知也。虽然,宋东都至于仁宗,四传而享国百年,邵雍称为前代所无。南渡至宁宗,亦四传而享国九十八年,是亦岂偶然哉。惜乎神器授受之际,宁、理之视仁、英,其迹虽同,其情相去甚远矣。

从以上三家对宁宗的评价可见:前两家对宁宗的个人品质一致予以肯定,认为宁宗“慈仁恭俭”,“在位三十年”“爱民之心始终弗替”,“御众临下,率从宽简”,能做到“履信思顺”,“上畏天戒,下畏民岩”,“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庆、泰、禧、定之间,中外多虞,事机沓至,而帝信厚谦慈,罔有逸德”。尤其是《宋史全文》中的“史臣”,认为诛韩侂胄之后,“盖君子小人消长之分,系乎天下,国家安危之决如此,此先王之所必谨也”。对嘉定十七年的历史予以充分肯定。

但《宋史》“赞”就截然不同。整篇文字,对宁宗除了对“初年”说了“一时守文继政之体,烨然可观”一句肯定的话,而这一句肯定的话亦归功于“旧学辅导之功”。这“初年”从朱熹被召之日算起到朱熹被罢之日结束,总共只有三个月。自“中更侂胄用事之后”,至全文结束,用了“国体亏矣”,“弥远擅权,幸帝耄荒,窃弄威福。至于皇储国统,乘机伺间,亦得遂其废立之私,他可知也”,“神器授受之际,宁、理之视仁、英,其迹虽同,其情相去甚远矣”等语。试看有哪一句是“赞”宁宗的呢?宁宗在位30年,欧阳玄只肯定他三个月。这清楚地表明,他的历史观就是以道学家是否被重用做大官为标准,否则,一笔勾销。

这就是《元史·欧阳玄传》(欧阳玄是辽、金、宋三史的总裁官)里讲的,“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议论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欧阳玄写的这个“赞”是作为正史正论而传播后世的。然而事实说明其论不正,不符合事实。作为一个史学家,对任何人都应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即使对韩侂胄也不要全盘否定。韩侂胄冒险出兵的动机与效果都是错误的,但他也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他的一些强军的措施还是可取的。至于对一个在位三十年的帝王,评价时尤须谨慎,不能因本门的宗师真德秀反对与否定史弥远的需要,就把嘉定长达十七年的历史全部抹黑。这种不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而是以“自我”的观点为主导。“以论带史”的做法,只会破坏史学的客观公正性与史学的价值。从以上的引文可见,另两家无名氏的评论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讲宁宗仁慈恭俭、御众临下、率以宽简、上畏天戒、下畏民岩、信厚谦慈、罔有逸德等等,有案可查。关于“御民以宽”的思想本书在《行政篇》一文里已经有所阐述。这里我主要从“上畏天戒”与“下畏民岩”的角度引证一些史实,证明欧阳玄的“赞”议论不公、持论不正。

南宋王朝是又一个“天人感应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王朝,认为人世间发生的一切灾变都是由于人主的“人事”做得不好而触怒了“上天”,“上天”用种种灾异警告人主和惩罚人主。所以在灾变发生时人主就向“上天”检讨和向全国人民公开检讨,告诫自己的官吏下属要倾听民众的呼声,平息民众的“冤气”,要听听群臣的意见,坦言时政得失,请求上天的原谅赐福与老百姓的谅解,人主这些诏书叫“罪己诏”、“戒饬诏”、“求言诏”。

宁宗在位30年,多次下“罪己诏”、“戒饬诏”与“求言诏”,其他一些诏书亦大多严于责己。下面就是这些历史的真实记录:

1.嘉泰四年(1204)三月丁卯,因临安府大火,宁宗于三月癸酉下罪己诏:

朕焦劳庶务,宵旰十年,临民怀朽索之危,履位凛坚冰之惧。皇图增壮,甫还昔日之观;回禄挺灾,复值季春之月。属乖扑灭,骤至延烧,亶荷眷于三灵,乞巩安于九庙。奈民庐之焚毁,暨宫寺之蔓延,厥咎何由?系予不德。退省菲凉之质,敢忘战栗之思!书焚室之宽征,用广及民之泽;务侧身而修行,聿严避殿之规。尚期中外之同寅,勉辅眇冲之不逮,庶销谴异,式迓休祥。

2.开禧二年(1206)二月癸丑夜,寿慈宫前宫失火,到晓才灭。甲寅诏:

寿慈宫遗火,由朕凉德,以至回禄为灾,上惊慈闱。可自初四日撤乐,避正殿。

3.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乙亥,诛韩后宁宗立即发表诏书,诏告天下:

朕德不明,信任非人。韩侂胄怀奸擅朝,威福自己,劫制天下,首开兵端,以致两国生灵肝脑涂地。兴言及此,痛切于衷。矧复怙劫罔悛,负国弥甚,疏忌忠谠,废公徇私,气焰所加,道路以目。今边戍未解,怨毒孔滋,凡百缙绅洎于将士,当念前日过举皆侂胄专恣欺罔,非朕本心。今既罢逐,一正权纲,各思勉旃,为国宣力。饬兵谨备,以图休息,称朕意焉。

4.宁宗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己卯求言诏:

奸臣擅朝,畏人议己,专事壅蔽,下情不通,政理多缺。今既窜殛,当首开言路,以来忠谠。中外百僚,其各条其所见以闻。

5.开禧三年(1207)秋七月乙酉,因水灾和蝗灾,下诏罪己。诏曰:

朕德弗类,致天之灾。比者郡邑间被大水,加以飞蝗为孽,永惟咎证,震悼于衷。二三大臣其助朕思,正厥事以迪百工,俾内无诞谩私诐之风,外无贪墨暴刻之政。其有灾伤、当行赈恤者,具状以闻,毋得蒙蔽。矧今兵戍久劳,疮痍未息,一念及此,痛如朕躬。疆场之吏尤当极力绥辑,称朕悯恤元元之意焉。

6.嘉定元年(1208)闰四月壬申,因雨雹灾与旱灾,诏大理、三衙、临安府及诸路缺雨的州县处理完在押囚犯,杖刑以下者释放,减常膳。免除两浙缺雨州县赋税。

7.嘉定元年(1208)“五月甲子,太白经天。蝗。诏减常膳。诏侍从、台谏条陈缺政,监司、守令条上民间利害以闻”。

“嘉定元年七月,以蝗灾诏三省上宽恤未尽之事”。

8.嘉定二年(1209)五月丁酉,“以旱诏诸路监司决系囚”。

9.嘉定三年(1210)正月,“下诏招谕群盗,又诏戒饬监司郡守”。

嘉定五年(1212)“七月戊辰,以雷雨毁太庙屋,避正殿减膳”。

10.嘉定六年(1213)闰九月丙午,以雷发非时下罪己诏:

朕钦若天命,矜爱元元,夙夜靡宁,唯恐有缺。乃后九月,气已属冬,雷未收声,将以警朕。惕若袛惧,袛省厥愆。二三大臣,其悉心叶力,交修不逮,庸副朕躬,仰承天戒焉。(史弥远请罢政,不许。)

11.宁宗嘉定元年(1208)元月,因“二边未靖”与民力困而求言诏:

朕以眇躬,获遵洪业,所期恭己,治可致于无为。乃昧知人,失浸成于偏信。自奸臣之怙势,畏公议之靡容,屏蔽聪明,排斥忠直,利害莫从,而上达威福自得以下移。逮兹更化之初,亟出求言之令,倏再逾于月律,犹罕见于奏封。岂习俗相仍,激昂者寡,抑精诚弗至,顾忌者多。厥今百度未釐,二边未靖,人才乏而未究搜罗之术,民力困而未明惠养之方。救此弊端,宁无良策!乃若箴规主失,指摘奸邪,人所难言,朕皆乐听。倘或有裨于事实,讵敢吝于褒彰?其或过差,务从宽假。凡我缙绅之彦,暨于刍荛之微,久郁之怀,谅欣闻于申命。竭诚以告,庶共底于丕平。

12.宁宗于嘉定元年(1208)三月戊子下的戒饬诏:

朕临御以来,仰遵累朝恭俭之规,菲食卑宫,躬行以移风俗,而志勤道远,观感未孚。况奸幸弄权,故相同恶,上下交利,贿赂公行,监司、郡守并相仿效,贪婪无厌,狼藉已甚。朕方励精更始,申加训饬,以儆有位。继自今各务精白一心,以承至意。其有缘公济私、尚为故态,必罚无赦。尚其戒哉!

13.嘉定元年四月丁酉因旱求言诏:

朕惟祖宗传序之重,袛惧靡遑。而自去岁以来,蝗蝻为灾,冬既无雪,春又不雨,夏且半矣,祈襘不应。天灾流行,固亦有之,在于今兹,关系实重,边鄙甫定,流徙未复,漕运不至,籴价日增,苟失岁时,何以保邦?《传》不云乎:“屋漏在上,知之在下。”其播告中外:凡朕躬不逮,朝政缺失,田里愁叹,军民疾苦,尽言无隐,朕将采而用之,无小无大,惟既乃心,称朕意焉。

14.嘉定三年五月甲辰,“诏看详封事。去年旱蝗,百官应诏封事,两省择可行者以闻”。

15.嘉定七年(1214)六月辛丑,“以旱命诸路州军祷雨”。

16.嘉定八年(1215)正月戊子,“申严销金铺翠之禁”。

17.嘉定八年(1215)四月辛丑,“因旱避正殿,减膳。诏中外臣民直言时政得失”。

以上资料说明,与历史上那些根本不顾人民死活,视民命如草芥,不论自己的决策导致多大的祸害,也根本用不着向民众自责半句的暴君来说,宋宁宗作为一个帝王,能以这样的姿态对“天”、对“民”、对己,实是难能可贵。《宋史全文》中的无名史臣和《续编两朝纲目备要》的无名氏对宁宗的评价是符合实际的。欧阳玄对宁宗全盘否定不符事实。

关于宁宗是不是“白痴”的问题,还可以从其他一些历史事实得到说明。

首先,从恭淑皇后驾崩,另选皇后一事中可见,宁宗是一个有主见、不轻易动摇的人。当时韩侂胄力求让曹美人当皇后,但宁宗认为杨皇后知书识理,博通今古,更适合自己的要求,所以最终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动摇。这很不简单。

第二,宁宗是一个善于学习,以儒学思想为指导治国、仁慈恭俭、心中有民,且能倾听直言、处事稳健的君主。诚如《续编两朝纲目备要》的无名氏所言,翊善“黄裳在王府五年,辅导尤为有力,自天文、地理、人事之纪以及三代、唐汉治乱得失之数,本朝制度典章、人才议论之要,莫为不帝言,随事献规,率多补益”。宁宗曾说:“黄翊善之言亦难堪,惟我则能受之。”彭龟年性鲠直,有闻必告,宁宗也往往听从。这种能够倾听直言的雅量亦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第三,他对“皇权”看得很重,赵汝愚的去位与韩侂胄的被诛都与他的皇权休戚相关。史弥远之所以能与他共处17年,关键在于史弥远能与宁宗做到君臣一体,一心维护皇权,做到君不疑、臣不怨。

史学家在对待赵汝愚的问题上,通常只把它看成是韩侂胄与赵汝愚之间的权力之争,而看不到赵汝愚与宁宗之间的矛盾。其实,赵汝愚的去位,不光是韩侂胄所为。宁宗对赵汝愚生“疑”,怀疑他有野心,威胁到他的皇位,所以才支持韩侂胄。对此历史上有所披露:

赵彦逾以工部尚书为四川制置使,大怒,遂与韩侂胄合,疏廷臣姓名于帝,指为汝愚之党。且曰:“老奴今去,不惜为陛下言之。”由是帝亦疑汝愚。

监察御史胡纮言:“汝愚倡引其徒,谋为不轨,乘龙授鼎,假梦为符。”因条奏其十不逊,诏责汝愚永州安置。

至于诛杀韩侂胄,本书在《诛杀韩侂胄的主谋是史弥远吗》一文已有阐述。其实,宁宗在位时一些关键性的大事都离不开宁宗,当然亦不能撇开他身边的杨后。事物都是系统联系的,把本来相互联系且在这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人孤立起来说其是“白痴”,从而把史弥远说成是“独自擅权、作威作福”的奸臣,这就离开了问题的实质。

史弥远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始终把自己放在“臣”的位置,忠心耿耿地维护皇权。例如,天灾来了,宁宗下诏罪己,史弥远及其宰执立即出来承担责任,说自己工作没有做好,要求降职降薪,甚至引咎辞职。在处理宋金关系的问题上,虽然自己的一些想法与诸大臣有分歧,但他绝不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凡是大事,如对金断绝岁币、下诏伐金等,都是奏请宁宗并取得他的同意然后才施行的。他从不越权,故宁宗和杨后对他非常信任。这正是他成功之所在,也正是欧阳玄要否定宁宗之所在。如果如实地说宁宗是“明君”,那又何来的“奸臣”!那就得像真德秀那样称宁宗与史弥远为“圣君贤相”了。

当然,这与史弥远的执政理念即儒家的以民为本、御民以宽等等理念分不开,如果君臣之间执政的理念不同,那也就谈不上相互配合、君臣一体了。

同类推荐
  • 无名氏通读

    无名氏通读

    《老子》言:民之生,生而动,动之皆为死地焉。
  • 唐方

    唐方

    【一样的隋唐时代,不一样的隋唐英雄】王鹏这个中医药大学的屌丝男,跟同学去游泳馆潜水,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没再从水里爬出来。等他醒来时,才发现自己竟带着搜索引擎穿越到了隋朝末年。王鹏先是结识了程咬金和尤俊达、秦琼、单雄信、接着阴差阳错地摇身一变成了李世民,且看猪脚如何统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梅、魏征、李靖等名臣良相。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王鹏自认为是一个小郎中,也就给人看看病,谁知发明感冒退烧药就大卖,发明消炎药就脱销,摇身一变李世民,发明指南针、望远镜和枪炮,各地军阀全灭掉。建成夺位靠边站,篡取皇位众将赞,西域都护镇边关,打得突厥鸟兽散,参赞降服收吐蕃,开创贞观之治盛世新局面!!看医科男王鹏屌丝如何逆袭,踏上高富帅之路!开药方,治病救人;写良策,治国安邦,故曰《唐方》!!(另:本书与正史有出入,请勿拍砖)
  • 长平悲歌

    长平悲歌

    战国末年,诸侯并起,秦赵两国展开大决战,三战而定天下,此为第一战。两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因缘际会,学有所成,在战乱的背景下,靠军功积累,一步步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将,名垂青史。
  • 落魄少爷

    落魄少爷

    亲生父亲打下的万里江山,儿子立誓推倒。无关对错,无关正邪。以天下为棋盘,以万物做棋子,来一场博弈,但谁又是真正的棋手?“你欠我的。”“我知道!”
  • 明官

    明官

    韩仁意外穿越到明朝末年,复生到了一名秀才身上。侦破奇案,智斗魏忠贤,忽悠东林党,大败女真人。且看,韩仁能否反转历史的齿轮,改变明末的走向。
热门推荐
  • 奇才奇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奇才奇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最奇妙的事件比电视剧都精彩……通过这本《奇才奇事》可以了解到,我们所身处的,是一个远远超出你我想象的神秘世界。可怕的“夺命琴音”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一个吻也会置人于死地吗?蜜月旅行是怎样死里逃生的呢?在这个世界上,奇才奇事层出不穷,可以说“每一刻都存在不一样的精彩”。
  •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史(上)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史(上)

    1840~1842年,英国殖民者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其导火线是由于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故称鸦片战争,也叫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840年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佳妻苏梨

    穿越之佳妻苏梨

    苏梨,一个平凡的上班族,一朝穿越,成了傻了十年的尚书府庶女,皇帝赐婚,又成了家族的牺牲品。原本想过自己的悠闲田园生活,哪知过上了刺激的传奇人生!
  • 帝脉姬君的神选者

    帝脉姬君的神选者

    那一天,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了这个世界远不如想象般的那样简单。越过了禁区迷雾的我,居然看到了平日里跟我玩闹的朋友们跟那些不明的生物对抗。并且一只不属于人间的怪物,或者说是恶魔也不足为过的生物,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甚至能够感觉到它看我的眼神如同在看食物一般。这个世界疯了吗?接触到与表世界不同的里世界的我,能够幸存下来吗?我还能够正常的生活下去吗?直到那名金发赤瞳的少女命中注定般的出现。“找到你了呢,我的神选者”
  • 象棋残局精讲

    象棋残局精讲

    残局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能较为准确地认识各种胜、负、和的棋局形势,并掌握谋胜、守和的方法和技巧。但初学者要想做到这些是很难的,需要系统地学习和用心的实践。正因如此,为帮助广大象棋爱好者提高残局技艺,增加残局经验,掌握残局胜和规律,侯晓红特精心编写《象棋残局精讲》,本书所选局例短小精炼、构思独特、局局精彩、招招巧妙,讲解通俗易懂,难度循序渐进,实用科学,适用于广大初级、中级象棋爱好者,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将会对你提高棋艺水平有所裨益。
  • 呆萌邪王妃:王爷,我记性不好

    呆萌邪王妃:王爷,我记性不好

    小姐,小姐,你快醒醒啊,不要吓奴婢啊小姐……”一个身着古代装的小丫头带着哭腔在繁华的京城街道上摇晃着妃萌玖。妃萌玖慢慢的睁开眼睛。“这是哪儿啊?”妃萌玖左右看了看。“小姐,你终于醒了,这里是京城啊?”婢女终于不在哭了,抹了一把泪在自己的衣袖上。
  • 风里流年

    风里流年

    他的人是孤单的他的心是孤独的他的魂是寂寞的他想问枫叶为何青春至此没有一个女孩能瀜进他的生命里
  • 天才宝宝寻父记

    天才宝宝寻父记

    爸爸在哪里呀~爸爸在哪里~爸爸就在宝宝的睡梦里~~肖宝宝嘴里哼着歌,坐在飘窗台上,看着窗外。。。………………………………………………………………男子看着她,冷淡的问:“呵,他们许了你什么好处?”肖爱疑惑:“你什么意思?”“不要装了,不要以为上了我的床就成功了,说吧,他们给你多少钱?我,可以加倍给你哦。”男子邪恶的说道“你到底在说什么?!”肖爱因为宿醉加上一夜欢爱,此时头痛欲裂,刚一醒来便被这个陌生男子说的脑筋打结,失了身不说,竟还说的好像她有什么目的是的!太过分了!
  • 仙绯仙

    仙绯仙

    她本是被师父姐姐宠大的小孩,爱笑爱胡闹,像个长不大的小孩。爱逗师父姐姐的孩子,喜欢给师父姐姐留个人空间。他名响六界的仙尊,清冷若天山上的雪莲,看透红尘与生死。(但那只是外表)独对她一人温柔宠溺,嘴角的温莲只因她。桃源初见,他只觉得她有趣,她只觉他像……翻版的师父。让绯纤玩心大起的想要逗他,打破他脸上的淡漠平静。他从不知情为何物,人们为何原意为了它放弃所有乃至生命。可他遇见她时,他明白了,他对她已然动情。动情就动情吧,他堂堂仙尊又岂是爱不起之人,哪怕因此而倾负天下。只是这天下有谁敢反对您啊仙尊!众仙是一个个泪流满面啊!有反对之心也不敢说啊太憋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