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25500000001

第1章 绪论(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一般概说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开始由“隐性”转为“显性”。据有关部门统计,20余年来,虽然有2亿多农村劳动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转移,但目前仍有剩余劳动力15亿人,近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近年来,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文中将着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1.成因分析。

有的学者把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多地少等人口因素,劳动生产率不高也看作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人口因素,劳动生产率因素是产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原因,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作者认为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收入差距等因素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

(1)产业结构因素。产业的发展有其一般规律,从历史上产生的三次产业革命看,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沿着“农业→轻工业→基础产业→重工业→高附加值加工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一步一步不断发展。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威廉·配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了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得出克拉克威廉·配弟定理。定理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而后库兹尼茨又对克拉克威廉·配弟定理进行了深化,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他把三次产业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得出结论: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不断下降。②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③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趋势,但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上升趋势是同步的。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转换,农业已不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第二、三次产业占据了主导、支配地位。尤其是第三次产业的发展劲头更是迅猛,从而导致了第一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并不断地转向第二、三次产业。

(2)收入因素。收入因素主要包括城乡收入差距和工农收入差距两个方面。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机就是寻求更高的收入。长期以来,工农产品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剪刀差”,再加上农产品的附加值低等因素便形成了工农之间的利益级差。很多劳动力脱离农业并非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排挤了劳动力,而是因为这种利益级差的存在。它驱使大量的劳动力由农业转向其他产业。

除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距,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9倍。1990年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村人均收入的22倍,到了2002年则扩大到35倍。值得注意的是农民收入中有40%是实物性收入,现金收入只占到60%左右,而城镇居民收入是可支配的纯收入。况且城镇居民收入中还有部分未纳入统计范围,比如住房、教育、卫生等各种福利。由此看来城镇居民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收入。这种悬殊的收入差距自然成为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基本动力。

(3)其他因素。以上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但这不够全面,因为劳动力转移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宏观上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社会、政治、制度、法律、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微观上,个人的素质、心理、民族、婚姻、亲情等因素也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些因素也就是哥瑞韦斯和琳内曼在他们创建的人口迁移模型中所指出的不可交换商品。他们认为人口迁移研究中,首先要区分可交换商品与不可交换商品,后者主要包括气候、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生活质量等非经济因素。人们为追求这些不可交换商品的满足程度,追求高生活质量和舒适程度,才使得人口发生转移。

2.对策分析。

以上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转移的主要原因,下面笔者将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对策分析。

(1)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工业化结合起来。

农村工业化是指以现代化的成果去改造农村中的农业及其他产业为出发点,实现区域工业化的协调进步,旨在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是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次产业转移。一般来说,这一过程与城镇化的过程是同步的,但农村人口向现有城市的转移不是城镇化的唯一出路。因为工业不是城市所特有的,农村也可以发展工业。发展乡村工业更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由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或是“兼业型”即“农忙务农,农闲务工”,或是“离土不离乡”。城市中目前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据统计,到2000年为止,城镇中有1930多万人处于低保状态,1600多万下岗人员面临重新就业的压力。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他的两部剩余劳动理论模型中指出,在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即边际劳动生产率零的情况下,现代工业部门可以以高出农业部门30%的工资获得无限的农村劳动力供给,这一过程直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被吸收到工业部门为止。刘易斯的两部门剩余劳动理论模型的假定前提之一就是他认为农业部门只在农村,工业部门只在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转移的过程也就是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另一方面,刘易斯还假定城市中劳动力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然而在我国的城市中却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前面已有所提及。

发展乡村工业,实现农村的工业化,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创造就业机会,吸纳由第一次产业转移出的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工业化的带动,农村经济结构将发生改变,内在动因将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而不是被动的城镇化,这样则可以减轻对城市的压力,有利于解决“城市病”问题。

(2)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解,我们不仅要注重其结果,更要注重其过程;不仅要把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还要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普遍偏低的现实,在转移过程中应提高劳动力的内在素质,增强他们的生存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把“转移”与“转化”结合起来。大多数转移劳动力都是从土地中来,没有什么技能,而且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人喜欢安逸,不喜欢冒风险,更不喜欢激烈的竞争。所以要使转移劳动力实现由“农民”到“工人”的转化;由无技能、低技能向有技能、高技能转化;由传统的“小农意识”向社会化大生产、竞争观念转化。

走“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加大对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入。发展农村工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出路,但还需要有智力之源。因而要坚持人本理念,培育、陶冶农民,组织教育、培训,增强适岗能力。这样才能为农村工业发展提供动力,使转移劳动力成为建设城镇的新生力量。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出路

由于农村产业领域的拓展速度与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形成反差,因而劳动力的过剩问题显得尤其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左右。目前城市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不能就业时,至少可得到政府的低保(或社会救助),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找不到工作,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很难保证,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不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所面临的一个极富现实性的问题,也是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稳定、农村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能否奔小康的问题。要摆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困境,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压缩劳动力的供给,维护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是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矛盾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性措施。

(1)压缩劳动力的供给。劳动力的增加是随着人口增长而增加的,首先,必须有效地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历史上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人口基数过大和自然增长率过高。我们不可能纠正历史上的决策失误,也无法改变目前过大的人口基数,但我们可以抓紧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的过快膨胀,以缓解农村劳动力不断膨胀的问题。其次是让非劳动年龄人口脱离劳动岗位(主要是指童工)。据专家估计,我国非劳动适龄人口参加劳动供给的比率,相当于全部供给人口的10%,若能让这一部分人脱离劳动岗位,使之学成一至二种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后再进行就业,一方面可减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一方面又可提高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和竞争能力。

(2)维护和扩大耕地面积,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要提高全民节约用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要使每个公民都懂得土地的宝贵,要求人们无论是城镇建设、工矿建设、农业基本建设,还是农村住宅建设或其他基础性建设,都要力求少占地。其次,要充分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再次,要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使现有的土地资源免遭破坏。

2.广开生产门路,拓展就业空间,开辟多渠道的转移途径,这是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实际上就是种植业劳动力向林业、牧业、渔业的转移。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从现实来看,我国农业内部就业天地是很广阔的。我国目前有待开发的农业资源前景十分可观,有2/3的耕地属于需要改造的中低产田,还有5亿亩宜开发的荒地,18亿亩宜林、宜草的荒坡,2000万亩成海滩涂和3000万亩可养殖的淡水水域,如果这些资源有1/3得到有效开发,可吸纳的劳动力就要以数千万来计。如果再进一步抓好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实现农村集约化经营,则可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在农业开发上,必须综合开发和利用耕地、水面、空间资源,发展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高效农业;在投资政策上,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实行科技、资金、物资和政策综合配套;在税收政策上,对开发性农业要给以优惠。通过对农业的综合开发,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

(2)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就是从农业生产领域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向工商业等非农业产业转移。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到1994年,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亿。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乡镇企业大都转化成了民营企业。从目前我国农村资源状况和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看,乡镇民营企业仍然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所在。因此,必须针对目前东南部沿海地区的乡镇民营企业开始出现资本密集化、吸收劳动力的能力相对下降的趋势,要因势利导,推动一些乡镇民营企业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扩大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与领域,使其更多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推动中西部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即由东南沿海向幅员广阔、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发展。随着乡镇民营企业的大发展,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就一定会增强。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外劳动力转移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工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在后期阶段主要是靠第三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从总体上看,只有工业化,工业和第三产业大发展,才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但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乡镇民营企业地区布局较为分散,无法发挥非农产业的集聚效应,带动第三产业的兴起。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贯彻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推动乡镇民营企业的连片发展、加工业的适当集中,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3.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客观的、必然的。首先,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农村劳动力更快地向小城镇转移。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重要的场所。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小城镇累计吸纳了3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就业。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是很大的,因为小城镇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投资少。据有关资料反映,大中城市每吸纳一个劳动力就业要投资12000元,而小城镇只要4000元。二是小城镇更接近于农村,农民离土不离乡,既可降低转移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也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工业的资源优势,这种方式的转移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其次,要稳妥地、有序地向大中城市转移。我国的大中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物质条件优于农村。而且目前城市第三产业有些活城里人不愿干,随着今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第三产业还要大力发展,其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因此,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种途径中,大中城市这条渠道也不能完全堵死。第三,要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即在遵守我国及输出国法律的前提下,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实现劳务输出,以减轻国内的就业压力。

同类推荐
  •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以写作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其艺术性、技巧性为点,实例佐证为辅,选例准确,讲明要领。
  •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以“还文字原始之功能,与生活自然相吻合,自然地写,写得自然,会写字就会写作文”的全新理念,阐述了学生作文的原理和方法,揭开了作文神秘的面纱,使作文不再难学难教。该书最大特点是把小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方法凝练成通俗的诗句,并加以讲述,易学、易懂、易用,使该书在众多作文辅导用书中独树一帜。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由此起步开局。这份高含金量的纲领性文件出台了许多重大举措,破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第三次农村改革的标志。
  •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紧实施“十一五”规划,按照省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和改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重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物价比较低、群众得实惠比较多的良好态势。
  • 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

    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

    《大国与小民》被鲁迅、柏杨等中国顶层知识分子评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最切实的著作”之一。这是一部湮没百年的社会学经典译著,作者明恩溥在二十多年审慎研究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生动概括、描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实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其观点客观犀利。以前的人是怎样的?别人眼中的我们又是怎样的?今天的中国由何而来?几百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哪些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了解和思考这些,对个人的自省自觉,甚至对民族的振兴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益的。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蔷薇少女

    斗罗大陆之蔷薇少女

    五月,蔷薇花开,少女静静地躺在蔷薇花海中。生命女神垂怜少女,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来到斗罗大陆,看她如何与史莱克七怪玩转天下。
  • 夜终

    夜终

    无数年来的历史,没有人能一清二楚。所谓的谜团就是披在真相上的层层面纱,活在迷中的生命又该怎样揭开呢?
  • 我真的不会修仙

    我真的不会修仙

    这不是一本正经书,正经人千万别进来。如不听劝告,请原地爆炸。好吧,这是有关灵气复苏后,主角被系统缠上的故事。
  • 有你陪伴的地久与天长

    有你陪伴的地久与天长

    这里是夏璃随便写写的文章。有短篇小说,歌曲改编还有我的随笔啊什么的。有灵感就写。想看什么样的故事也可以给我留言
  • 恶魔在身边:追爱99次

    恶魔在身边:追爱99次

    陆笙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竟会在事业女王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一切明明为了毛爷爷而奋斗,什么时候被美色所诱惑?当一个拜金地球女与傲娇腹黑火星男碰撞时,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吗?【原谅简介无能,麻烦进坑看文。】
  • 首席爹地:不要和妈咪对着干

    首席爹地:不要和妈咪对着干

    传说林先生基因极好,若是能跟他生个崽子,肯定能萌炸天!秦大小姐偏偏不信这个邪,悄然跟他借了种。于是,六年后,林先生看着她身后的两个同版萌宝,微微一笑,“秦小姐,这娃?”秦大小姐连忙摆手,一脸真诚,“林先生,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真的不是你的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宠妃灵姬:慕容千依

    宠妃灵姬:慕容千依

    她本是一个孤儿,却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异世王朝,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朋友,有了亲人,还遇到了生死相随的爱人。他疼她,爱她,宠她,护她。她的人生信条是吃遍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景。而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娘子说的都是对的。他宠她上天,护她入骨。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完美爱恋。
  • 邪性宠爱:刁蛮千金慢慢拐

    邪性宠爱:刁蛮千金慢慢拐

    “洺泽,我要向你坦白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莫小奈目光坚定的看着枕边不断对她动手动脚的千白洺泽。“嗯你说吧,我听着呢~”充满磁性的声带轻轻颤动,在莫小奈的玉脖上印下一吻。莫小奈瞪大了眼睛,闪亮的眸中带着些许点点火星,直接一个翻身压住了上面的千白洺泽,说道:“我告诉你千白洺泽,劳资不是个受,从来都不是!劳资是攻!你要是在以一个同攻的身份对我,我就要你试试我的历害!emmm”“那来吧,我试试,毕竟长夜茫茫,我总是主动也是会累的,宝贝儿,嗯?”千白洺泽挑了挑眉,一双桃花眼眨了眨,“宝贝儿的话为夫怎敢不从呢?”“……”遇到很会撩的男友怎么办?在线等,很急emmm
  • 凤临天下之凰记

    凤临天下之凰记

    神魔大陆真身羽凤的公孙闻人在忘川谷获得一至宝,黑魂玉!这块黑魂玉通人性,知人情,经常提示帮助她渡过难关。她吸收了黑魂玉后,上一世的本领也都回来了。黑魂玉知前世因后世果,告诉她以她现在的本事和身体,被人捏死是迟早的事,于是让她去报名参加比武大赛,不料被公孙步知晓被关入祠堂。家仇恩怨,爱恨情仇,究竟谁是杀害她母亲的真正凶手?谁又是真心待她之人?一团团迷雾的背后究竟是有心之人故意为之,还是无心为之........“既然世界上的人都不真心待我,我又何必抛出真心?”
  • 费娘的小娇妻

    费娘的小娇妻

    以《终结的炽天使》为背景男主:费里德巴特利女主:百夜美子百夜孤儿院及“终结的炽天使”计划与百夜家族有关女主就是其中的试验品之一百夜美子因家族关系厌恶人类,唯一信赖的十六岁哥哥因感染病毒而死,从此对人类不抱有任何美好希望在吸血鬼部落里结识百夜米迦百夜优一郎和费里德成为费里德的血奴,后萌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