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21000000024

第24章 心即是“理”

王阳明自龙场悟道,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后,时来运转,先是提拔担任庐陵知县,后到京师任职,官运亨通,扶摇直上,短短两三年时间,连升数级。

正德七年十二月,王阳明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去南京赴任时,须经过家乡余姚,便向朝庭打报告,请求顺路回乡探假。

碰巧徐爱这年也于祁州任上升任南京工部员外郎,得以与阔别多年的王阳明同舟归越省亲。

南下归越之旅,对徐爱来说,是一次充满辩论激情、令人耳目一新的旅行。

清晨,京杭大运河上,一艘官船顺流而下,王阳明端坐于船头,平静如昔的神情,掩饰不住眉宇间的一股愉悦之色。

他的对面,正坐着徐爱,以及一同归浙的另一弟子郑朝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师生久别重逢,更是快事一桩。

王阳明自谪居龙场,已有五年多没回家乡,现在有了机会,真可说归心似箭。

此段河面开阔,水流缓慢,王阳明的座船虽是顺流而行,速度也不甚快,人坐其上,宛如坐于平地一般平稳。

徐爱看着眼前的老师,只见先生怡然静坐在那里,面色沉静,带着一种自若的泰然,似乎整个人已和船及河流、天地浑然无间,融为一体。

良久,王阳明眼光一扫,朝徐爱看过去,说道:“曰仁,为师的学问,你昨晚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谈谈你的看法如何?”

徐爱以前所习,尽是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事事物物皆有理”那一套,乍一闻王阳明那“心即是理”、“知行合一”的新学说,不啻于被一记炸雷猛然惊起,一时间很难接受。

这时听到老师发问,便说道:“《大学》上说‘知止而后有定’,朱子认为这是指世上的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此观点好像与先生的见解不同。”

王阳明说:“在各种事物上去探求‘道’(天地宇宙间最终极的规律),这是把‘道’看成是外在的了。而‘道’,就是心的本体,只要精修自己的道德到非常纯粹,没有一点杂质的程度,就能发现自己本来的心体。但要明心见性,洞悉此道的存在,也不能离开在具体事物的心性磨炼。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听王阳明解说得如此详细,徐爱还有点不理解,又问:“如果‘道’是可以从我们的心内求得的话,恐怕对于天下各种事物的道理,会有不能穷尽的地方。”

对于徐爱的疑问,王阳明早就预料到了,他泰然自若,谆谆善诱道:“心即理也。天下又岂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曰仁,你试举一个例子来看看。”

徐爱说:“就像服侍父母的孝道、侍奉君主的忠心、交友的信义、治理百姓的仁爱,其中包含很多道理,恐怕亦不可不详究。”

王阳明叹了一声,道:“这种说法蒙蔽世人很长时间了,岂能用三言两语就能让大家醒悟?现在先就你所问的谈一谈。

“服侍父母、侍奉君主、朋友交往、治理百姓等,难道是在具体的事上去寻找忠心、孝顺、信义、仁爱这些道理吗?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像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奸臣,他们表面对君王很好,但他们阳奉阴违,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这样做罢了,能够说是真正的忠心吗?

“所以说,忠心、孝顺、信义、仁爱这些事物的道理,都只是在此心之中。心即理也。只要此心没有私欲的遮蔽,即是天地间无所不在的‘理’,不必要在心外再添加一丝一毫。”

徐爱问:“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这个理呢?”

王阳明答道:“以这虚无一物,唯有一点生生不息之机的心,应用于服侍父母,自然就是孝道;应用于侍奉君主,自然就是忠心;应用于交友和治理百姓上,自然就是信义与仁爱。

“要达到这个境界,没有什么特别的,只要一心去掉那些不合理的欲望,进而体悟天地自然的规律,在这上面下功夫就行了。”

王阳明认为,世上无心外之物,无心外之理,我心即是“理”,即是“天”,即是“道”。也就是说,我们本体的感觉、意识,追溯到其根源处,是与天地万事万物本为一体的,不可能有离开我心而存在的事物。

这种说法,对于心灵境界还没达到一定层次的普通人来说,的确很难理解。正如王阳明与友人一同游南镇时,一位朋友就指着山岩上的一株花树问道:“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现在这花树在深山之中自开自落,与我的心又有什么关系呢?”

王阳明回答道:“你还没有看到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一同归于寂静;而你来看到此花时,此花的颜色便明白起来,由此可见,此花并不在你的心外。”

在王阳明看来,吾心无形无相,本无一个具体的实体,只是感应万事万物,把这些反映到头脑中,我们便以为这是自己的“心”了。换一句话来说,所谓“心”的存在,我们是借助于外界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存在,起心动念去分别,才得以感知到它的存在。而天地间万物按其固有规律而运行,并没有像人类这些所谓的思想、感觉(心)的,只有通过心对它们的感知,才能实现自我认识。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看,我心的本体意识即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主宰。任何一件事物,其事理、规律都具足于我心之中,在我心还没有看到它时,它们就是潜在的对象。而当我心孜孜以求去追求它时,在某一个契机物我两忘,接通了潜意识的通道,这种事理、规律就从潜意识浮现到大脑的显意识上来了,而被我心认识到,这就是领悟、创造、发明的过程。

同类推荐
  • 虚幻与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研究

    虚幻与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研究

    本书在评价当前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研究中的两种倾向,即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政治理论或把他们的政治理论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批判理论对他们理论体系形成的作用和影响,以及这一理论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书从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即分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阶级理论和国家理论出发,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论。
  • 实现人生的价值

    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这样一种人,能够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潜力等因素,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是艰苦的工作,它不仅仅只来自内心的渴望,而且还包括来自外部的、日常生活当中对奉献的使命感。
  •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不论你是圣哲贤人,还是凡夫俗子,都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做人的资本。一个人,如果有了成功的做人资本,就能在生活中扮演各种成功的角色。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智先生把阳明心学和王阳明的一生融合在了一起,传记+心学的解析,使得全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罗智先生总结了以往作品的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形式创作本书,全书内容轻松易读、见解独到,囊括了《传习录》的全书精华,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艺性,都较以往更上一层,是难得的阳明心学上佳之作。
热门推荐
  • 心碎了无痕

    心碎了无痕

    读过之后你会发现一个在现实中不可能的爱情故事.
  • 擎天之刃

    擎天之刃

    选择了武道,就选择了纷争。选择了巅峰,就选择了孤独。杀人的剑沾满鲜血,不羁的心已满是尘埃。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看着自己墓碑上这十个字,林度已别无选择……
  • 花沫情仲

    花沫情仲

    掌握他人生死,腹黑霸道的少爷,世家手下的一座皇家校园,被父命令来管理。”不是她来巴结我,是我选中了她“
  • 隐藏的修行人

    隐藏的修行人

    现实当中总有那么一些神秘的人,在外人看来就是神棍一说,可是当自己经历某些事后就知道深浅,满怀敬畏之心,实际上其实有很多事情需要这样的一些人来解释。
  • 异唐魂医

    异唐魂医

    我名何天,生时为医死后鬼医,奈何老天看不上我,一赌更名为何必。重生?不可能,还是在这个世界上好好的当个鬼吧!做人难,谁知做鬼更难,吃喝拉撒一个不能少,奈何做鬼能吃喝的东西少之又少,整日饥一顿饱一顿。虽然上天给他的陪葬品不少,足足一个药库,奈何药品阴阳转换时,消耗大量的魂力,好好得一个鬼,因为缺少魂力,整日缺胳膊少腿。在这异世,看我一个悲惨的鬼活的有滋有味的。
  • 溪云路之那么那么喜欢你

    溪云路之那么那么喜欢你

    季凌云因为丰硕县主与他的名字有一字相同,在某一日晴空万里的早上,送去了一枚刻着云字的玉佩,但奈何这小姑娘年岁太小,浑然不知其意的在脖子上一挂就是十年。
  • 梦红楼之水润绛珠

    梦红楼之水润绛珠

    她本是天上一株仙草,得他细心呵护,却因为遭遇兔妖吸食灵气而萎靡,他悲痛落泪,得女娲指点,下界与她共叙一段旷世奇缘!大观园,梦红楼,水样妹妹别样情,带你共赏一段仙履奇缘记!
  • 谋商

    谋商

    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商者,贱业也,从其业,谋其财。一个不得志的美术生,阴差阳错穿越一个落魄商户之家的庶子。扫地出门本想做点买卖好好养家,却到最后不小心掀了封建礼教,斗了龙头老大做成了大商。“喂!扯什么犊子,老子就是奸商,怎么地!有条大腿,快来抱!”商场诡谲,尔虞我诈,看他祸害一下官府,偶尔逛一逛钱庄。这是一个小子,如何翻云覆雨,在商场中逍遥的故事。
  • 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

    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暗恋的陷阱

    暗恋的陷阱

    四季的花,已复;四季的雨,已落;四季的你,己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