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71800000003

第3章 人物品(2)

沈先生五十年代后放下写小说散文的笔(偶然还写一点,笔下仍极活泼,如写纪念陈翔鹤文章,实写得极好),改业钻研文物,而且钻出了很大的名堂,不少中国人、外国人都很奇怪。实不奇怪。沈先生很早就对历史文物有很大兴趣。他写的关于展子虔游春图的文章,我以为是一篇重要文章,从人物服装颜色式样考订图画的年代和真伪,是别的鉴赏家所未注意的方法。他关于书法的文章,特别是对宋四家的看法,很有见地。在昆明,我陪他去遛街,总要看看市招,到裱画店看看字画。昆明市政府对面有一堵大照壁,写满了一壁字(内容已不记得,大概不外是总理遗训),字有七八寸见方大,用二爨掺一点北魏造像题记笔意,白墙蓝字,是一位无名书家写的,写得实在好。我们每次经过,都要去看看。昆明有一位书法家叫吴忠荩,字写得极多,很多人家都有他的字,家家裱画店都有他的刚刚裱好的字。字写得很熟练,行书,只是用笔枯扁,结体少变化。沈先生还去看过他,说“这位老先生写了一辈子字!”意思颇为他水平受到限制而惋惜。昆明碰碰撞撞都可见到黑漆金字抱柱楹联上钱南园的四方大颜字,也还值得一看。沈先生到北京后即喜欢搜集瓷器,有一个时期,他家用的餐具都是很名贵的旧瓷器,只是不配套,因为是一件一件买回来的。他一度专门搜集青花瓷。买到手,过一阵就送人。西南联大好几位助教、研究生结婚时都收到沈先生送的雍正青花的茶杯或酒杯。沈先生对陶瓷赏鉴极精,一眼就知是什么朝代的。一个朋友送我一个梨皮色釉的粗瓷盒子,我拿去给他看,他说:“元朝东西,民间窑!”有一阵搜集旧纸,大都是乾隆以前的。多是染过色的,瓷青的、豆绿的、水红的,触手细腻到像煮熟的鸡蛋白外的薄皮,真是美极了。至于茧纸、高丽发笺,那是凡品了。(他搜集旧纸,但自己舍不得用来写字。晚年写字用糊窗户的高丽纸,他说:“我的字值三分钱。”)在昆明,搜集了一阵耿马漆盒。这种漆盒昆明的地摊上很容易买到,且不贵。沈先生搜集器物的原则是“人弃我取”。其实这种竹胎的,涂红黑两色漆,刮出极繁复而奇异的花纹的圆盒是很美的。装点心,装花生米,装邮票杂物均合适,放在桌上也是个摆设。这种漆盒也都陆续送人了。客人来,坐一阵,临走时大都能带走一个漆盒。有一阵研究中国丝绸,弄到许多大藏经的封面,各种颜色都有:宝蓝的、茶褐的、肉色的,花纹也是各式各样。沈先生后来写了一本《中国丝绸图案》。有一阵研究刺绣。除了衣服、裙子,弄了好多扇套、眼镜盒、香袋。不知他是从哪里“寻摸”来的。这些绣品的针法真是多种多样。我只记得有一种绣法叫“打子”,是用一个一个丝线疙瘩缀出来的。他给我看一种绣品,叫“七色晕”,用七种颜色的绒绣成一个团花,看了真叫人发晕。他搜集、研究这些东西,不是为了消遣,是从中发现、证实中国历史文化的优越这个角度出发的,研究时充满感情。我在他八十岁生日写给他的诗里有一联:

玩物从来非丧志,

著书老去为抒情。

这全是记实。沈先生提及某种文物时常是赞叹不已。马王堆那副不到一两重的纱衣,他不知说了多少次。刺绣用的金线原来是盲人用一把刀,全凭手感-‘就金箔上切割出来的。他说起时非常感动。有一个木俑(大概是楚俑)一尺多高,衣服非常特别:上衣的一半(连同袖子)是黑色,一半是红的;下裳正好相反,一半是红的,一半是黑的。沈先生说:“这真是现代派!”如果照这样式(一点不用修改)做一件时装,拿到巴黎去,由一个长身细腰的模特儿穿起来,到表演台上转那么一转,准能把全巴黎都“镇”了!他平生搜集的文物,在他生前全都分别捐给了几个博物馆、工艺美术院校和工艺美术工厂,连收条都不要一个。

沈先生自奉甚薄。穿衣服从不讲究。他在《湘行散记》里说他穿了一件细毛料的长衫,这件长衫我可没见过。我见他时总是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蓝布长衫,夹着一摞书,匆匆忙忙地走。解放后是蓝卡其布或涤卡的干部服,黑灯芯绒的“懒汉鞋”。有一年做了一件皮大衣(我记得是从房东手里买的一件旧皮袍改制的,灰色粗线呢面),他穿在身上,说是很暖和,高兴得像一个孩子。吃得很清淡。我没见他下过一次馆子。在昆明,我到文林街二十号他的宿舍去看他,到吃饭时总是到对面米线铺吃一碗一角三分钱的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超不过两角五分。三姐是会做菜的,会做八宝糯米鸭,炖在一个大砂锅里,但不常做。他们住在中老胡同时,有时张充和骑自行车到前门月盛斋买一包烧羊肉回来,就算加了菜了。在小羊宜宾胡同时,常吃的不外是炒四川的菜头,炒茨菇。沈先生爱吃茨菇,说“这个好,比土豆’格‘高”。他在《自传》中说他很会炖狗肉,我在昆明,在北京都没见他炖过一次。有一次他到他的助手王亚蓉家去,先来看看我(王亚蓉住在我们家马路对面,--他七十多了,血压高到二百多,还常为了一点研究资料上的小事到处跑),我让他过一会来吃饭。他带来一卷画,是古代马戏图的摹本,实在是很精彩。他非常得意地问我的女儿:“精彩吧?”那天我给他做了一只烧羊腿,一条鱼。他回家一再向三姐称道:“真好吃。”他经常吃的荤菜是:猪头肉。

他的丧事十分简单。他凡事不喜张扬,最反对搞个人的纪念活动。反对“办生做寿”。他生前累次嘱咐家人,他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但火化之前,总要有一点仪式。新华社消息的标题是沈从文告别亲友和读者,是合适的。只通知少数亲友。--有一些景仰他的人是未接通知自己去的。不收花圈,只有约十多个布满鲜花的花篮,很大的白色的百合花、康乃馨、菊花、菖兰。参加仪式的人也不戴纸制的白花,但每人发给一枝半开的月季,行礼后放在遗体边。不放哀乐,放沈先生生前喜爱的音乐,如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等。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

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

1988年5月25日

怀念德熙

德熙原来是念物理系的,大学二年级,才转到中文系来。他的数学底子很好。这样,他才能和王竹溪先生合作,测定一件青铜器的容积。

我和德熙大一时就认识。我们的认识是因为在一起唱京剧。有时也一同去看厉家班的戏。后来云南大学组织了一个曲社,我们一起去拍曲子,做“同期”,几乎一次不落。我后来不唱昆曲了,德熙是一直唱着的。他的爱好影响了他的夫人何孔敬。他们到美国去,我想是会带了一枝笛子去的。

德熙不蓄字画。他家里挂着的只有一条齐白石的水印木刻梨花,和我给他画的墨菊横幅。他家里没有什么贵重的摆设,但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瓶花灯罩)’丰-素素,位置得宜,表现出德熙一家的审美趣味。

同时具备科学头脑和艺术家的气质,我以为是德熙能在语言学、古文字学上取得很大成绩的优越条件。也许这是治人文科学的学者都需要具备的条件。

德熙的治学,完全是超功利的。在大学读书时生活清贫,但是每日孜孜,手不释卷。后来在大学教书,还兼了行政职务,往来的国际、国内学者又多,很忙,但还是不疲倦地从事研究写作。我每次到他家里去,总看到他的书桌上有一篇没有写完的论文,摊着好些参考资料和工具书。研究工作,在他是辛苦的劳动,但也是一种超级的享受。他所以乐此不倦,我觉得,是因为他随时感受到语言和古文字的美。一切科学,到了最后,都是美学。德熙上课,是很能吸引学生的。我听过不止一个他的学生说过:语法,本来是很枯燥的,朱先生却能讲得很有趣味,常常到了吃饭的钟声响了,学生还舍不得离开。为什么能这样?我想是德熙把他对于语言,对于古文字的美感传染给了学生。感受到工作中的美,这样活着,才有意思。

德熙是个感情不甚外露的人,但是是一个很有感情的人。他对家人子女,第三代,都怀有一种含蓄,温和,但是很深的爱。对青年学者也是如此。我不止一次听他谈起过裘锡圭先生,语气是发现了一个天才。“君有奇才我不贫”,德熙就是这样对待后辈的。

德熙对师长是很尊敬的,对唐立厂先生、王了一先生、吕叔湘先生,都是如此。他后来是国际知名的学者了,但没有一般的“后起之秀”的傲气。我没有听他说过一句关于前辈的刻薄话。

德熙乐于助人,师友中遇有困难,德熙总设法帮助他“解决问题”。因此他的人缘很好。不少人提起德熙,都说“朱德熙人很好”。一个人被人说是“人很好”并不容易。我以为这是最高的称赞。

德熙今年七十二岁(他、李荣和我是同年),按说寿数也不算短,但是他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他应该再过几年清闲安静的日子,遽然离去,叫人不得不感到非常:遗憾。

1992年9月7日

遥寄爱荷华

--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

1987年9月,我应安格尔和聂华苓之邀,到爱荷华去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认识了他们夫妇,成了好朋友。安格尔是爱荷华人。他是爱荷华城的骄傲。爱荷华的第一国家银行是本城最大的银行,和“写作计划”的关系很密切(“国际写作计划”作家的存款都在第一银行开户),每一届“国际写作计划”,第一银行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招待酒会,第一银行的墙壁上挂了一些美国伟人的照片或画像。酒会那天,银行特意把安格尔的巨幅淡彩铅笔画像也摆了出来。画像画得很像,很能表现安格尔的神情:爽朗、幽默、机智。安格尔拉了我站在这张画像的两边拍了一张照片。可惜我没有拿到照像人给我加印的一张。

江迪尔是一家很大的农机厂。这家厂里请亨利摩尔做了一个很大的抽象的铜像,特意在一口湖当中造了一个小岛,把铜像放在岛上。江迪尔农机厂是“国际写作计划”的赞助者之一,每年要招待国际作家一次午宴。在宴会上,经理致辞,说安格尔是美国文学的巨人。

我不熟悉美国文学的情况,尤其是诗,不能评价安格尔在美国当代文学中的位置。我只读过一本他的诗集《中国印象》,是他在中国旅行之后写的,很有感情。他的诗是平易的,好懂的,是自由诗。有一首诗的最后一段只有一行:

中国也有萤火虫吗?

我忽然非常感动。

‘我真想给他捉两个中国的萤火虫带到美国去。

我三天两头就要上聂华苓家里去,有时甚至天天去。有两天没有去,聂华苓估计我大概一个人在屋里,就会打电话来。我们住在五月花公寓,离聂华苓家很近,五分钟就到了。。

聂华苓家在爱荷华河边的一座小山半麓’。门V有一块铜牌,竖写了两个隶书:“安寓”。这大概是聂华苓的主意。这是一所比较大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房子,买了已经有些年了。木结构。美国的民居很多是木结构,没有围墙,一家一家不挨着。这种木结构的房子也是不能挨着,挨在一起,一家着火,会烧成一片。我在美国看了几处遭了火灾的房子,都不殃及邻舍。和邻舍保持一段距离,这也反映出美国人的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文化心理。美国人不愿意别人干扰他们的生活,不讲什么“处街坊”,不讲“闻多素心人,乐于数晨夕”。除非得到邀请,美国人不随便上人家“串门儿”。

是一座两层的房子。楼下是聂华苓的书房,有几张中国字画。我给她带去一个我自己画的小条幅,画的是一丛秋海棠,一个草虫,题了两句朱自清先生的诗:“解得夕阳无限好,不须怅惆近黄昏。”第二天她就挂在书桌的左侧,以示对我的尊重。

楼上是卧室、厨房、客厅。一上楼梯,对面的墙上在一块很大的印第安人的壁衣上挂满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色各样的面具,是安格尔搜集来的。安格尔特别喜爱这些玩意。他的书架上、壁炉上,到处都是这一类东西(包括一个黄铜敲成的狗头鸟脚的非洲神像,一些东南亚的皮影戏人形……)。

餐厅的一壁横挂了一柄船桨,上面写满了字。想是安格尔在犬学划船比赛获奖的纪念。

。森令书柜里教了一张安格尔的照片,坐在一块石头上,很英俊,一个典型的美国年轻绅士。聂华苓说:“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就是这个样子!”

南面和西面的墙顶牵满了绿萝。美国很多人家都种这种植物,有的店铺里也种。这玩意只要一点土,一点水,就能陆续抽出很长的条,不断生出心脏形的浓绿肥厚的叶子。

白色羊皮面的大沙发是可以移动的。一般是西面、北面各一列,成直角。有时也可以拉过来,在小圆桌周围围成一圈。人多了,可以坐在地毯上。台湾诗人蒋勋好像特爱坐在地毯上。

客厅的一角散放着报纸、刊物、画册。

这是一个舒适、随便的环境,谁到这里都会觉得无拘无束。美国有的人家过于整洁,进门就要脱鞋,又不能抽烟,真是别扭。

同类推荐
  • 许地山文学精品选

    许地山文学精品选

    本书收录了民国文学大师许地山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包括经典名篇《落花生》在内的散文作品共32篇以及15篇著名小说作品。
  •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本书编排逻辑清晰,共分为四辑,每一辑有18-24个小节,每个小节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原文【老祖宗说话】,包括原文的注释;另一部分是【过来人的故事】主要是用故事来阐释原文的内容,加深读者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最后一部分是【点睛智慧】相当于编者的话外音,为故事做出点评和评论,进一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不出鞘的心灵

    不出鞘的心灵

    本书字字睿智、句句哲理、篇篇原创、辑辑感动。犹如在沙漠中跋涉多日而又口渴难耐时,突然遇到一抔清泉;又如寒冷的冬夜在河边游走而迷失方向时,突然遇到一艘渔船。一幅充满爱与感动的壮锦向我们的生活铺了过来,我们还迟疑什么呢?
热门推荐
  • 霸宠契约妻

    霸宠契约妻

    “就你这副连丑小鸭都不如的平庸身板,就是脱光了也没有看头!”暧昧的紫色灯光自头顶撒下,一身性感的银紫色晚礼服,曼妙身姿在黯淡的灯光下若隐若现,她的惹火身材让他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口水,却还死要面子地嗤之以鼻。“是吗?”极尽魅惑的声音响起,她嫣然一笑,平时清纯的脸蛋此刻却被抹上了惊为天人的绝色妖媚,缓缓向他走去,她妖娆的步态犹如一株美得令他窒息的水草,牢牢地缠住他。
  • 那年柒月遇见你

    那年柒月遇见你

    那年七月,我遇见了你……我在最好的时间遇见了最好的你那个注定要与我相伴一生的你【甜双向喜欢一见钟情】
  • 九劫圣塔

    九劫圣塔

    衣食无忧,夏家大少,天才少年,这些都只是坐井观天,神秘的禁地,古老的高塔,通彻九天十地,我将踏上一段更加精彩纷呈的旅途!
  • 凉时自有星辰

    凉时自有星辰

    第一次见面,他看见了她,她只看见了地上的猫,然后她抢了他要养的猫;第二次见面,她住进了还是陌生人的他的家,然后见了惊才艳艳的他;第三次见面,她是学院的代表,闻名的授课兼学习的艺术老师兼他的学生,而他是有着高智商高学历的新教授,每一次的见面都是缘分的安排,直到那个男生将女孩抵在说“让你说喜欢我怕是太难了,那换我来说吧,女孩,我喜欢你”
  • 穿越之名门女医慕浩冉

    穿越之名门女医慕浩冉

    前世,慕品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医学上,在一次警察抓毒枭中,慕品的参与抓住了毒枭,不料黑匣子被安装在车上,慕品已经奄奄一息,当自己醒来已经穿越到古代时期,她在古代行医施药,救济苍生,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活神仙,更是为了自己前世所未能完成的心愿。
  • 虚丘之邑

    虚丘之邑

    这个世间远不像看上去那般简单。神圣自时空深处走向未来,他在传递什么?远古的疑云,两界的对立,失落的王朝。当风云被有心人搅动,大劫之下,谁又能最终存活?谁在暗处,谁又在明处?一位来自神秘村落的少年在大荒中走出,跌跌撞撞的揭开一副旷世疑云。少年初张翼,谨祝山河无恙
  • 捕获一只小青梅

    捕获一只小青梅

    青梅竹马的甜蜜暗恋,你之于我,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糖了
  • 九十年代美好生活

    九十年代美好生活

    姜瑾意外重生回到中考失利的十七岁。这一年,弟弟还没有网瘾,还不是不良青年。爸爸还没挣到大钱,外面也还没遇见小三。妈妈也还很年轻精神,没有因为抑郁症变成神经质。最幸运的是她也还没嫁给上辈子的老公。她现在的目标一,留级重读初三;目标二,弄死小三。还有鼓励亲妈有事业心,顺便把未来的不良少年修理的金光闪闪。可是,那个邻居学霸为什么老往我边上凑。要知道上辈子,他只是自己仰望的存在啊?
  • 鬼王狂妃:神医纨绔大小姐

    鬼王狂妃:神医纨绔大小姐

    她,云清雅,是华夏国的第一女神医,没想到,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到凤鸣国将军府上的大小姐云清雅身上。这女子竟是个不能修炼的废物。好吧,不能修炼就算了,还文不成武不就。不过现在的她已经不是原来的她了,她誓要俯瞰整个天下。他,是凤鸣国的王爷,因手段狠辣,性格阴晴不定,所以人称鬼王。而当他们两个相遇,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能够相守到老吗?
  • 天道酒馆

    天道酒馆

    当远古术法遇上了先进的科技武器,孰强孰弱?末世降临,灵气复苏,燕重九的贪财惜命,反倒成了踏上巅峰的动力。天道轮回,周而复始,度尽劫波兄弟在,有钱有势才是正理,红颜得哄着,兄弟得罩着,你不服我就打,末世无序,那就建立一个新秩序!剑与玫瑰,纵横在术法与炮火之中,生存还是毁灭,掌控在胆小惜命的一念之间,天道酬勤,重建世界,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