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9000000012

第12章 听南怀瑾讲佛理 (3)

那什么叫定呢?南怀瑾先生指出,定是第六意识境界,例如自己在念一句“南无……”的佛号,或者想一个佛的境相,而此刻身体正遭受刀割,意识却毫不为所动。痛归痛,这个意识是定的,这个意识即叫定,意识的坚定,既不为痛感拉走,也不给舒适感拉走,不给清净拉走,意识一念坚定叫定。否则,我们的意识思想便会一个念头一个念头不断地冒出来,因而意识上需要修定。修空也可,空的境界即是切断众流,而修空者想“我现在空,现在一空,下一个思想不起来了,不来了、不准来了。过去这个思想过去了,中间就空,我永远把心念保持这个空灵”,这不是道,而是修空的一种方法。

一个学佛者照修空的方法上坐、打坐,以为自己是在修定,实际上这并不是,而是被五阴境界牵着走,没有得定。得定,即“系心一缘”,第六意识挂着一物,譬如一点亮光,将其定住,定在这一明点上,使自己的意境假照着一动不动,什么境界都不动。如此等于一个蜡烛点在那里,没有风,不摇摆,而永远这一点是亮着的。这时有思想、有理解吗?有!你这个亮光、第六意识的这个意境还是定的、不动摇。像蜡烛点在无风的地方,不动摇,也不跳动,永远是亮的。杂念思想都没有了,永远是定的。此时只有自己知道正处于净的系心一缘的境界,这不是妄想,而是慧与智的境界。妄想是生灭心来的,分别来的。这个时候不起分别、不起生灭心,所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要思想,说不可思议,没有思议它,知止了。这是慧的境界。这样才是定。

释迦教导我们要“系念一处”,或者“系念住意”。要“系念”,把心念拴住,让心念专一。为什么要“系念”呢?南怀瑾先生举了《西游记》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孙猴子就象征我们第六意识的心念。一个筋斗云就翻过了十万八千里;一会儿上天,一会儿下地;打了龙宫,又大闹天宫。我们的心念不正是如此?刚刚才想着“肚子饿了”,马上又想到“美国的航天飞机”……总而言之,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乱七八糟,没有什么不想的。但唐僧取经主要还是靠这只猴子护驾,才大功告成的。他虽然不听话,调皮捣蛋,可是既能收妖又能降魔,本事大得很!我们这第六意识的心念也是一样,虽然它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地乱想一通,但是诸如电影、电视、电子、电脑,乃至于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新事物,不都是它想出来的?要成佛作祖,得道证果,关键也还是在它。

孙猴子又叫“孙悟空”,为什么叫他“孙悟空”?“悟空”就是悟了空性,道理上明心见性了,然后还要老老实实修持,所以孙“悟空”又叫孙“行者”,乖乖地随着唐僧,一步一步地往西天行去。路途的坎坷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最要命的是他那难改的猴性,也就是所谓的“余习难除”,一发脾气,就不干了,跑回老家去,和猴子猴孙们吃喝玩乐,好不快活!

碰到这么一个神通广大,又猴性难驯的齐天大圣,怎么办?有“金箍咒”。咒子一念,孙猴子就只好乖乖地又回到唐僧身边,继续这段千辛万苦的道路。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系念法”,用“金箍咒”把猴子拴住。

不论净土宗也好,天台宗也好,什么禅宗、密宗的,及至于华严宗,都有其特殊修法,但总而言之,各宗各派的修法都是以“系念”为基本法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道”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每一个人所应遵行、修习、弘扬的。它是身、口、意的自律、自我的开展、自我的净化。它是一条通过道德、理性与精神的完美化而走向最终实相、圆满自在、快乐与平和的途径。

◎十二因缘

凡人与物之生住异灭,皆可循此因缘旋转不息之定律以说明之。老死而又缘无明而至生,故见人世之生生不已。今脱此生之力,必须了其死之阶段。故曰了生脱死。若得不生,何死之有?

——《禅海蠡测》

人的痛苦从何产生?人的生命由何而来?人的命运由何而定?人生将来的归宿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释迦主张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和合而成,都生于因果关系,同样,人的痛苦、人的生命和人的命运,也都是自己造因,自己受果。

原始佛教将人生痛苦的根源归结为“五取蕴”,即构成人身的五种成分(“五蕴”)和执着(“取”)相联系,形成了苦。同时,它又从过程的角度,把人生划分为许多部分,犹如互相结合的链锁,并以此阐明人生的痛苦及其根源。关于这方面,佛经中记载的有五分、九分、十分和十二分等。“分”也称为“缘”,如五分即是五缘。其中论述得较多的是北方所传的十二分,也称“十二因缘”或“十二有支”。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独创理论,用以解释世间人生和世间现象之所以发生和变化的原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现象;任何现象都处在生灭变化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些联系和变化,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引起。这就叫“缘起”,缘就是条件。《大正藏》卷二有云:“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此中的“因”,指诸缘中起决定作用的那些条件。离开因缘,就没有世间的一切。十二因缘即是用“缘起”说解释人生及其流转过程的,后人称为“业惑缘起”。

南怀瑾先生指出,整个的佛学可以用十二因缘法则来解释,十二因缘代表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共是三世,也可以说是三个阶段的循环流转和轮回。在范围上来说,大乘的说法,是扩大的观念,所谓三世流转,其范围广及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也就是说,一个欲界的生命,在未来可能流转到色界,一个无色界的众生,老死后也可能流转到色界,一切的众生,就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流转中,在三界六道中轮转。

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和关系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老了以后死,死了以后再来,轮回往复,又从无明开始。这十二因缘可以由因推果,也可以由果推因,前者叫做“顺观”,后者叫做“逆观”。

无明缘行

“无明”指愚痴无知,有碍于智慧的开发,使人生迷惑,例如,人生是无常的,终归要死灭,而人们往往企求它“常”,恒常不变,这就是一种“常见”。人生是由“五蕴”结合而成,没有自体,即是无我的,而人们往往相信“我”——永恒的不变的实体是实有的,这就是一种“我见”。无明中最根本的是不能理解缘起的性质——无常性和无我性,即常见和我见,尤其是我见更是直接迷惑众生,因此,无明被认为是众生生死的根本。“行”指行为意图,意志活动。“无明缘行”,是说由于无明而有种种世俗的意志活动生起。佛学上讲,能造作、能牵引三界身、口、意三业的力量叫做“行”,有“行”就产生了“业”。南怀瑾先生解释说,一念之动,变易而为无明。无明为用,不知返于本然体性,随念力而行,故曰无明缘行。唯识宗认为,“行”是由三种属于“心不相应法”的因素所构成,即“势”、“时”、“速”。所谓心不相应法,是说不论人的心中怎么想,这个事情都是超越心而存在的。“势”——太阳在照耀,地球在转动,都是一种势。“时”——时虽不是绝对的,但是个人的感受却不能影响那另外存在的“时”。“速”——是一种力量,明天如何,今天不得而知,但是有力量在推动着,却非有主宰。

行缘识

从无始以来,过去的因缘所带的“因”,构成的一种特性,称为“种性”,在佛学上的说法,又称为第八识。这里的“识”简单而言,就是众生在父精母卵结合时前往受胎的那一心念。因为一个胎儿的产生在佛看来,不仅仅是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它真正的种子(亲因)其实是这个“识”。“行缘识”,即是依照过去业行的牵引,产生相应的“识”而入现世投胎受生。

识缘名色

“名”指心、精神,“色”指肉身。“名色”就是指胎中的精神和形体。因为精神无形,所以以“名”称之。“识缘名色”,是说在母胎中身心得到发育,也就是指由识介入受精卵而形成的生命体,在六根尚未完备时的这一发展过程。

名色缘六入

南怀瑾先生指出,名色既得,六根以生。故曰名色缘六入。“六入”也作“六处”,指眼、耳、鼻、舌、身、意,即“六根”。这里指胎儿由身心混沌状态发育出不同的认识器官,也就是胎儿即将诞生前的阶段。

六入缘触

“触”指刺激、触觉。这是指胎儿出生后,各种认识器官与外界事物相接触而产生视、听、嗅、尝、摸等触觉,相当于两三岁时的幼儿阶段。南怀瑾先生指出,六入所用,即发感触,故曰六入缘触。这是指对物理世界的感触性,一个婴儿,直至达到五六岁时,对物理世界的反应才能逐渐增强。

触缘受

“受”指感受。由于年龄增长,心识渐次发达,认识器官与外境相接触时,能够领受外界的反作用,而产生苦、乐、不苦不乐三种感受。相当于四五岁到十四五岁时的童年阶段。南怀瑾先生指出,触之感者,必有受,故曰触缘受。一个人逐渐长大,反应更趋强烈,感受更为深切,知道吃什么好,穿什么好,感受意识与日俱增,造成思想的感染,开始了新的“见思惑”。

受缘爱

南怀瑾先生指出,受之贪者,必有爱,故曰受缘爱。“爱”包括渴爱、情爱、欲爱、挚爱,指渴望、贪爱、贪欲。人进入青年阶段,就会对外界事物产生感受,进而产生贪爱,如贪求生命和繁殖生命的乐趣,追求财富、权势和名望等。

爱缘取

“取”指追求执取。成年以后,贪欲转盛,对外界可享受的一切,周遍驰求,执着不放。南怀瑾先生指出,爱难以舍,数取不失,故曰爱缘取。生命有了爱,对其它的一切也都产生了“取”的心理,把一切身外之物都抓紧不放,年纪越大,抓得越紧。孔子说“晚年戒之在得”,这个道理与佛学的理论不谋而合。

取缘有

南怀瑾先生指出,有取因有物,故曰取缘有。“有”指现世的业行,即思想行为。由于执取而有种种思想行为,这些思想行为必然作为业因而在今生来世产生果报的作用,故名为“有”。

有缘生

“生”指来世之生。由于前面的爱、取、有所生起的迷惑和所造的善恶业,必然产生果报,从而导致来世的再生。南怀瑾先生指出,有则方生,故曰有缘生。有了“有”,则产生了“生”,一切欲、色、无色,等“有”具备,自然发生了“生”。没有一切的“有”,自不会有“生”。

生缘老死

有生则有老死,故曰生缘老死。没有“生”,就没有“老死”,老死是“生”演变的结果。

这十二因缘为因果循环的链条,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称流转门,即生死轮回;反之,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称还灭门,即涅槃。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在于摆脱所谓十二因缘的束缚,脱出生死轮回,进入涅槃。

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我们的思想情绪都是无明,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谁?死后是否真有轮回?有没有我?这些一概不知,皆在无明中。

——《圆觉经略说》

释迦牟尼在即将开悟成佛时,从逆观十二因缘——由老死逐渐逆观到无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生现象的真正原动力和人生痛苦的最后总根源是“无明”,即对人生实相的盲目无知。如果正确认识人生的实相,认识十二因缘的实相,就能灭尽无明。没有无明也就没有行,直至没有老死。没有生死,一切痛苦也就都没有了,也就达到了所谓超脱生死、获得解脱的涅槃境界。

由此可知,“无明”是十二因缘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十二因缘的次序可以从顺向和逆向两方面加以观察,如果从原因往结果方面顺推,无明是众生一系列流程的起点;如果从结果往原因方面逆推,无明也被归结为造成生死的始因。

南怀瑾先生指出,大无明就是一切的大疑问,学佛不从这里入手,一切都是空事,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此是因地法门。其次,我们心念的来去,以及思想情绪难以控制,自己做不了主,反而做了思想情绪的奴隶,这些妄想烦恼从哪里来?是唯心?是唯物?是生理?是心理?自己永远搞不清楚,这即是无明。假如这个因地法门认识不清,只求佛保佑,求佛加庇,这正是无明烦恼。

我们的思想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大问题。刚刚睡醒,眼睛还没有睁开,但已知道自己是醒了,这就是思想。无论大小乘的佛学,都称这个不知道来源的思想为“无明”,因为,如果我们明白了思想的来去,就是“明”,也就是“悟”了的意思。

同类推荐
  • 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本书包括:绪论、现代思潮与东亚佛教的“人间化”、当代中国佛教思潮、人间佛教的诞生与太虚思想、人间佛教的崛起与印顺思想等11章内容。
  • 开启的禅

    开启的禅

    世间纯朴而简单的真谛,人生清澈而明净的观察,乱世安顿身心的最好读物,献给都市忙碌一族的生活禅。你以为,自己是人生的主人。假如,你仅仅是个过客呢?你以为,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相。假如,你仅仅是被眼睛和心欺骗了呢?你以为,自己的需要都是合理的。假如,你仅仅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呢?放空自我,放下判断,只是静静地倾听和感悟——大山深处,老禅师给他的小香炉讲故事……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热门推荐
  • 努力修炼中

    努力修炼中

    励志要吃遍全世界的顾悠浅,突然被父母送到了一个她完全陌生的世界,顾悠浅表示没事只要有吃的就行。**“这个可以吃吗”顾悠浅指着一只形似老虎的灵兽问道。众人:“……”
  • 解生之路

    解生之路

    再怎么追也只是越来越远,那就换个方向相遇好了,于是,然便在抑郁中开始寻找活着的意义。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走开就好。如有不适、无法理解,请放弃思考。
  • 竹取青春

    竹取青春

    青春时的爱是最深的,最美的。同样也是最痛的。回忆过往的青春,讲叙青春的爱情。
  • 马嘉祺半粒柠檬糖

    马嘉祺半粒柠檬糖

    我希望这么多好的都给你那么多坏的都给我连夜的大雪给我初阳的冰花给你隔夜的茶水给我暖炉的蒸汽给你楼下坏掉的路灯给我路口的小猫给你麻辣烫的香菜给我火锅的肉片给你夏天的暑气给我春天的新芽给你手给我,口袋给你暴雨,黑夜,失眠都给我凉风,黎明,美梦都给你钥匙给你锁我给你
  • 唐有锐士

    唐有锐士

    一朝梦回大唐年!突厥不灭何为家!御突厥,灭吐蕃!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生!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甯!秦有锐士,谁与争雄!率秦卒于幽州抵御突厥,西出吐蕃平境外之乱。一首秦之军歌,一把龙胆亮银枪,谱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飞龙侠影

    飞龙侠影

    天空为什么这样苍茫,是因为你驾着玉龙在天穹中翱翔;大地为什么这样苍茫,是因为你驾驭着凤驹把生命传唱。因为有了你一切才绚丽多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之啸天》

    《王之啸天》

    他是大名鼎鼎的v字仇杀队的王者,他是令敌人闻风丧胆存在,却在一次神秘任务中身亡,机缘巧合下得以重生,从此他游走花都,万花从中过,却片叶不沾身;一次次的意外让他不得不拥有自己的势力,来保护那些需要保护的人。而那次任务究竟是阴谋还是……看他重生之后如何步入王者之巅,再临王者之位!
  • 补魂师

    补魂师

    补魂师,是灵界挑选的帮助灵界恢复人类灵魂之力的拥有特殊灵力的人,勤奋努力毒舌的宅男漫画家补魂师,遇到了一出场就死了的寡淡女大学生,还被迫组团绑定,成为一对欢喜互坑互助的搭档,并被迫卷入了仙界、冥界、灵界、人界四界的纷争,这个故事有点治愈(大概),有点无厘头,自带吐槽属性,欢迎进入补魂师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