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4600000005

第5章 城市成长期的养老政策(2)

自汉至清,历代均推行过“举孝廉”制度。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颁布诏书,将“孝廉”作为选拔官员的内容之一,而唐还有“孝悌力田科”,孝成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员的重要标准。朝廷把对父母的孝和为官的廉结合在一起,可谓用心良苦。正如《论语》开篇就提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传统社会把“孝顺父母”看做是人和人一切关系的出发点,从而达到维护封建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目的。正是从这一要求出发,“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是所有教化的出发点。而且由于每个人都必须经历从“养育”至“反哺”的过程,因此,以下敬上的孝道就成为个体生命自我保护的伦理手段而为中国人所认可和强调,同时出扩展为家族维系和和谐内部结构秩序的伦理机制。崇尚孝道,以孝为荣,以孝治天下,成为历朝历代尊奉的价值观。

任何一种养老政策的出台,都离不开特定的尊老文化:“子孝则家齐”是家庭养老甚至是完全积累制的传统根基,“天子养老,孝治天下”是国家养老乃至福利型国家模式的文化渊源,“养吾老以及人之老”则是社会养老的文化基础。这些崇老、尊老、敬老的文化思想也对中华民族养老观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步积淀为中华民族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结构。

第二节 养老古风与礼制

学术界一般认为,养老制度的产生是在奴隶社会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西周时制度上趋于完善。唐代孔颖达注《礼记·王制》时说:“人君养老,有四种:一是养三老、五更,二是死国难者父祖,三是致仕之老,四是引户校年,养庶人之老”。“养老”在古代礼制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古代的养老有两种含义,首先是指一种礼制,是由各级政府为敬老所举办的各种礼仪活动;其次是由国家出面照顾高龄老人生活(刘松林,2000)。

根据文献记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都曾经以国家的名义制订或颁布过一些有关养老的礼仪、礼遇和法规,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独有的养老制度。

一、国家的养老制度

尊老礼制起源于先秦,以后历代王朝在此尊老养老礼仪的基础上有所增减。无论是汉代颁发给老人的“王杖”——一种老人无上权力的象征;还是唐代画“致仕”的功臣之像的“凌烟阁”——皇帝对“老有所为”进行的一种表彰;抑或宋代出现的“人瑞坊”;甚至是清代皇帝宴请老人的“千叟宴”——老人尊贵地位的一种象征,都是国家社会尊老养老的具体表现,反映了中国古代淳朴的民风民俗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1.颁布养老法令

中国古代历代法令中都可以找到关于养老的内容。西汉初定,汉高祖就向社会颁布养老法令,实行了一系列养老、敬老的优抚政策。

如“受粥法”规定,民年九十以上者,不但自己生活有保障,就连他的子、孙、妻、妾也可以得到政府的食物救济,不致使其挨饿;凡八十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公元前179年文帝下诏:“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粥)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根据文帝的养老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赐物及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汉书·文帝纪》)显然,养老令中包含了两种养老方式:一种是立足解决老人的温饱问题的受鬻法;一种是表示对老人的尊重和慰问的赐物存问,也就是文帝用来存问长老的布帛酒肉之赐。赐物存问分为三种形式:(1)专赐,专门为老人所设,其特点为受赐老人年龄划分较细,赏赐物品比较丰厚;(2)同赐,即与其他社会群体同赐,一般方式为“赐鳏寡孤独高年帛”,赏赐物品仅限为布帛;(3)就地赐物,皇帝在巡行中对所经地区的老人赏赐存问,赐物以钱、米、布为主。据记载,汉代每逢朝廷大典,都要组成20多人的慰问团,代表皇上慰问70岁以上的老人,给他们加发米、肉、酒、丝等物,并免租税,给予无息贷款,还督促地方官员抚慰老人,并将此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项内容。

明太祖时连续两次颁发诏令,宣布实行孤贫老人终身养老制度。在明洪武十九年的《养老令》中规定:凡年满80岁、90岁有善行的老人(必须是平民百姓,既不能是官员绅士,更不能是倡优皂卒),若无产业,由州县衙门支给粮米,供给标准是:对于八十岁以上、贫穷无产业的老人,每月发给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岁以上的,每月加发帛一匹,絮一斤。顺治元年清政府规定,军民八十以上者,政府赏给绢一匹,棉花十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加倍给予。清朝时要求地方官应不时“存问”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如果老人系孤寡或因其子孙贫困而不能得到赡养的话,地方官应对其采取赈恤措施。雍正四年,又遍赏全国七十岁以上老人钱物,共费银八十九万余两、米一十六万五千余石。由于百岁老人难得,清政府不仅赏给财物,还常予以旌表。康熙九年即规定:“命妇女孀居,寿至百岁者,题明给予‘贞寿之门’匾额,建坊银三十两”。康熙四十二年后,旌表的对象有所扩大,无论男女,只要年过百岁,“照例给予建坊银,并给‘升平人瑞’匾额”。

2.设立养老机构

自秦汉以来,历代都将尊老敬老列入其仁政之列,兴建了许多养老机构,专门收养孤老贫病、不能自存者。

公元521年,梁武帝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者),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在京师建康置“孤独园”,让“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办福利院,其所收养者仅是单老无子女者及孤儿。不排斥梁武此举是因笃信佛教而所做的善事。

唐朝佛教为救济贫病之人,经常设病坊于寺,称作“悲田养病坊”。武则天长安年间以后,“置使专知,国家矜孤恤穷,敬老养病,至于安庇,各有司存”(《唐会要》卷49,《病坊》)由国家设官进行统一管理。会昌五年,改“悲田坊”为“养病坊”,为了让养病坊有稳定资金粮食来源,每坊给田五至十顷,均委观察使量(当地)贫病者多少而定。田产以充被收济者之粥食。武宗从其议,下敕行之。这时的养病坊,已与佛寺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成为官办福利机构或孤老院了。

到了宋朝,国家将老人救济收养机构扩大完善,并把收养老人的年龄放宽到50岁以上。北宋初年,开封设有东、西两福田院,主要用来赈济那些因孤苦伶仃而流落街头的老年人的穷困和潦倒的乞丐。英宗时,又新设南、北两福田院,每年国库拿出500万~800万两白银,安置贫疾者和解决鳏、寡、孤、独的基本生活问题。到徽宗年间,又有居养院和安济坊的设置。其区别在于居养院主要是收养,如果他们患病,则移到安济坊加以医治。贫病且无依靠的孤寡老人一般由这些机构进行收养、照顾,给予专门的救济,在灾荒年份往往也能得到优先救济。比如皇佑元年(1049年),宋仁宗还专门下诏救济受灾的老人,“灾民八十以上及笃疾不能自存者,人赐米一石、酒一斗”。

元朝初期,忽必烈采纳刘秉忠建议,逐步建立和完善收养救助制度,元代的养济院是集宋代的福田院、安济坊、漏泽院的职能为一身,每路或每府县均有设立,对失去生存能力的“诸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穷而无告者”给予救助和收养,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不过,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等原因,这些养济院也不是随时都能收纳贫孤流丐的,而是要等到国有喜庆大事,皇帝下诏才象征地收养一些。

明清两代也延续了元代的“养济院”称呼,继续发展官办养老机构。当时的养济院、普济堂一般也设置于城市中,其形式则多为政府倡导并拨付部分土地、银两,由地方绅、商集资或捐田而建立起来。在明朝,政府养老思想明显,当朝委任多个部门负责养老工作。如户部和工部统筹对一般孤贫老人的供养、照料等社会救济工作,礼部则负责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赡养工作。嘉靖六年,朝廷还因当时北京城内流民及孤老、残疾者过多而颁发诏令,让“工部量出官钱,于五城地方各修盖养济院一区,尽数收养。户部于官仓库,每人日给米一升,巡城御史稽考,毋得虚应故事”。(《明会典》,卷八,《恤孤贫》;席裕福,1982)

由于社会保障事业关系到地方教化和伦理道德,又是朝廷对地方官考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而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事业往往不仅是大力提倡、带头捐献,而且还以地方资金资助普济堂、养济院。对于民间的捐献者,政府一般给予一定的奖励。清政府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族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大清会典事例》,卷七五三,《刑部》)同时,地方官平时要亲临慈善机构慰藉,并监督散发口粮。离任时,交代事项中专列善堂经理一项,交割不清不得赴任新职(于云瀚,2005)。

3.优待老人的礼仪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从礼,祭之以礼。”孔子的意思是,父母活着的时候侍奉要尽礼,去世了安葬要尽礼,祭祀也要尽礼,这样就是不违背礼制了。养老在古代不仅是照料老人的生活,更是一种礼制,是各级政府为敬老专门举行的礼仪活动。

(1)赐王杖。赐王杖的制度始于汉高祖。汉初,不论城乡,不分官民,凡80岁以上者,都可以得到皇帝赐予的手杖。到了成帝建始年间,又将享受这种法定待遇的老人最低年龄降到了70岁。每年秋天,由地方政府普查人口,对高龄老人进行登记造册,举行隆重的授杖仪式。这种由朝廷授予的特制手杖,杖头饰鸠,象征着老人饮食如鸠,咽而不噎,这是一种健康祝福;所授之杖,乃当朝皇帝所赐(指定地方政府办理),故称王杖,显其身价。持有“王杖”的人,除了享受米粥、赐物外,还享有各种社会优待,包括:行走驰道的特权;享受六百石官吏的待遇;经商免税和吏民不得随便殴辱等等。诏书明确规定,各级官府严禁对高龄老人擅自征召、系拘,也不准辱骂、殴打,违者都要定为大逆不道的罪名而被处以斩首之刑。鸠杖作为福利象征,不但可以培植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也使政府的福利政策通过鸠杖的法律效力传递到了老百姓的手中。

(2)赐官爵。古代政府往往会赐予高年老人爵位、官衔,使之地位显赫。“三老五更”之设起于魏国,是国家授予的荣誉称号,它并非官吏,只是来自民间,由皇帝亲批,并在养老仪式上宣布。魏甘露三年有这样一道诏书:“夫养老兴教,三代以树风化,垂不朽也,必有三老五更,以崇至敬,乞言纳诲,著在惇史,然后六合承流,下观而化。”秦朝时乡亦设有三老以掌教化,汉承秦制并大力发展。汉律规定:举人年五十已上,有修行能帅众者,置以为三老,每乡一人;择乡三老为县三老,与令长丞尉以事相教。尽免徭役,每年十月还赐予酒肉。“三老”除了发挥教育功能,还能参政议政。总之,国家设置的三老、五更之官是尊养高年老人的一种礼制,对三老五更的遴选,往往强调德行。唐宋以后,国家敬老养老的活动依然盛行,虽然不再设置三老五更之官,但朝廷仍赐予老人一定的虚衔,使他们能够享受相应的荣誉和生活待遇,同时建立“文学馆”等文史机构,组织老年学士修史编志,浚学弘文,起草皇帝诏书,协助科举考试等。比如,徐州的王希夷以96岁的高龄被明皇封赐为“散大夫”“国子博士”。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宋太宗诏令:“民年七十以上赐爵一级。”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明太祖诏令:“其应天、凤阳三府,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九十以上,赐爵社士,皆与县官平礼,并免杂役,正官岁一存问,著为令。”

(3)高龄“给侍”。唐令规定:“诸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一人;九十,二人;百岁,五人。”《唐书》中记有贞观十一年二月,太宗宣布给老百姓中百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配备5名服侍人员。作侍丁的人,要“先尽子孙,听取近亲,皆先轻色。无亲近外取白丁者,人取家内中男者并听”。“侍丁,依《令》免役,唯输调及租”(《唐律疏议》)。根据唐朝的规定,除“十恶”之外,家有80岁以上亲及笃疾,应侍养者可向刑部申报,暂缓流刑,以充侍养。待亲终满一周年后,方押送流放之地。宋朝、元朝以后各朝基本上坚持了这一规定:男70岁、女75岁以上者皆给“一子侍”。康熙二十七年,为使家庭能充分照顾老人生活,清政府又诏“军民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派差役”,开始把免除差役的范围扩大到老人的家庭成员。“侍丁”制度不仅保障老人的经济生活,也能满足老人的感情需求。

同类推荐
  •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自动化与现代化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自动化与现代化

    理想、理念是人生的信念和希望。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对这个工作有一种清楚的认识。图书馆人是知识供应的后勤。图书馆人是探索科学的尖兵。本套丛书可做为图书馆人工作手册,包括:馆藏文献建设、图书分类工作、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选书指南、知识信息检索等。
  • 成就幸福人生的根基

    成就幸福人生的根基

    学校要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首先得益于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办出特色,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东关小学在张校长的带领下,认真践行教育局提出的“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教育理念,立足学校实际,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具体化,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探索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在教育同仁和社会中引起较大反响。本书中介绍的“三·一教育、六字教学法、三六生活教育”,形成了东关小学特色的课内外贯通的教育网络体系,它改变着学校的精神面貌,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注入了高效、幸福的元素,也同时为学校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 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及精要注评

    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及精要注评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产学研合作发展研究

    产学研合作发展研究

    本书从创新理论、经济理论、教育理论等论述了产学研合作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产学研合作的运作机制、模式、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前景提出了对策。
  •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攻略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攻略

    蒙台梭利是幼儿教育史上一个影响很大的教育家,她在“儿童之家”的实践基础上创立了她的教育法。史称“蒙台梭利教育法”。包括肌肉训练、感官训练、实际生活练习、初步知识教育在内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世界幼儿教育界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反映了新的儿童发展观和儿童教育观。
热门推荐
  • 解离症男人住隔壁

    解离症男人住隔壁

    此文文风综合为:现代都市爱情+悬疑+男主罹患精神类心里疾病——解离症男主的解离症解析:男主是由于受到极大的创伤而导致的失忆和人格异常内容简介1当男主人格异常,解析为以下行为:女主在纸上写着:假设陈克冷=唐彧=警察唐潇=唐彧=赛车手言晏=唐彧=小说家K?=唐彧?=杀人凶手?假设到这里,她被自己的假设吓了一大跳!假设K=唐彧,那么……最近出现的变态杀人案也是唐彧做的?可是她立马否决了这个假设,因为唐彧之前受伤了,唐彧受伤的那一年杀人凶手还在行凶,所以唐彧不可能是变态凶手!那K会不会是唐彧?内容简介2唐总裁总是神经兮兮的闹消失!石某人偶然发现唐总裁那是个病,一种非常罕见的解离人格的病……原来这也是唐总裁的人格魅力,大明星爱他,柏助理也爱他,石某人某天突然发现自己也爱上了他……爱上了神经兮兮的唐总裁!
  • 皇帝怎么又崩人设了

    皇帝怎么又崩人设了

    从小女扮男装的小王爷,一招失误帮自己的皇侄得到了帝位。本来想继续当她的咸鱼王爷的,没想到莫名其妙的当了个摄政王?这么想让她当摄政王?没想到一个个胆子居然这么大。好啊!气死了朝中的文武百官可不要来怪她哟! 偶尔给丞相的府邸放一把火,在顺路带小皇帝去青,楼逛一逛,在突发奇想前往对立的国家当刚国师。顺带着捡个弟弟,认个哥哥。生活十分有趣。 可当某一天,小皇帝把她摁在龙榻上的时候…… 摄政王大怒:“逆侄!给本王滚下去!” 小皇帝万分委屈:皇叔生气了呢。所以他现在应该是乖乖听话滚下去呢,还是继续呢?这是个值得引人深思的问题…… (本文前期甜,中期有点虐,后期高糖。男女主并非亲叔侄关系,不要多想哦!喜欢的话就收藏吧!)
  • 琉璃之梦:琉璃之劫

    琉璃之梦:琉璃之劫

    琉璃之劫,琉璃之梦,琉璃之心,以心为劫,以情为梦。她,灵魂不全,被迫化成一朵美丽的水仙。修行千年后再化人形。他,神界的尊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收了她为徒,只是应为她像他心中所爱之人?不是的,在千万年的相处中,他已经渐渐爱上了她。而她,早已爱得深入骨髓。可最后,他身中寒毒,她为他盗取天地之精华——天地之灵,却没料到天地之灵之旁却有神界圣物女娲石,她应女娲石而再次激发出身体最深处的魔性,最终化为魔神。他在神魔大战中刺了她一剑,她身受重伤,他也神力尽失下凡历劫。她追他到凡尘,千百万年来,他在哪,她就在哪。数年后,她竟不知她是爱着他,还是放不下心中那早已扎根的执念?
  • 绝色倾城:美女连连看

    绝色倾城:美女连连看

    中华上下五千年,大好河山不仅是男人的战场,更是女人的舞台。自古红颜多薄命,而这命运,又常常掌握在男人手中。进入宫廷侍皇帝,死后落得祸水名。居于朝堂献计策,生不得志死亦悲。委身茅屋侍夫君,生老病死多无常。她们是这芸芸众生中的十位悲苦女子,却不甘被人玩弄于鼓掌间的命运,奋力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在情海中肆意遨游,哪怕身死也要自由,哪怕万劫不复,也不愿活在那供人取乐的青楼中。别有远见的杜秋娘,腹有诗书的柳如是,贞烈钟情的关盼盼,命途坎坷的花蕊夫人,善良勇敢的王翠翘,温婉动人的玉堂春,风流多情的鱼玄机,果敢孤傲的杜十娘,忧伤多情的李师师,贤惠淡然的王朝云……
  • 联盟玩家

    联盟玩家

    瓦罗兰19届最强大的召唤师莫德甘是一位正直、热血、公平、正义的英雄,直到他遇到了一群不按套路出牌,行事毫无章法,还喋喋不休的“玩家”后,他多了一个称呼。莫·究极黑心新手村村长之吝啬的要死之爱听别人八卦之演戏狂魔·德甘
  • 荒世觉醒

    荒世觉醒

    浩瀚无垠的星空中,七块大陆纵横交错,人类顽倨一偶,一边抵御着异兽的骚扰,一边阻止着十二脉远古巨妖的侵略。边缘大陆的小城里,姐弟二人无依无靠,相依为命,少年偶然觉醒,奈何世事多变,姐弟二人被迫颠沛流离。这里是一个普通人的情怀,这里有简单的珍惜。
  • 精灵宝可梦之帝都

    精灵宝可梦之帝都

    一部精灵宝可梦的同人小说。新增帝都地区,神兽,新的故事。(PS:故事略过前期发育,正文主要以主角的回归故事为主,女主可能有点病娇倾向。主角的故事可能有点虐心。)理想与现实,在黑暗的角落里,更广阔的世界里,这个世界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许是精彩的,或许是不堪回首的;哪怕是在黑暗中,也有那么一丝丝的光明。火箭队老大坂木的过去、为了自己的小精灵而走上极端的柳伯、天空之龙与圣女的故事、酋雷姆为何被称为“邪恶之龙”、来自超古代苏醒的远古巨龙……这里,不仅仅是主角一个人的故事。
  • 古运河寻宝记

    古运河寻宝记

    寻觅古运河沉船宝藏的过程中经历的匪夷所思惊险刺激的一段传奇
  • 夜星传奇

    夜星传奇

    《夜星传奇》是一部以“理拳”为引线的现在武侠小说,小说的主角梁夜星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与激情,为了弄清父母失踪的原因,他与哥哥分头寻找,也正是在这条未知的道路上,夜星遇到了能与他同甘共苦的兄弟,和长相厮守的爱人。在夜星闯荡的同时,他知道了他家族的存在,并且意识到了“理拳”一脉竞争的强大,了解了人心的险恶,最后达到了世界的顶峰,并将“理拳”发扬广大,震惊世界。“理拳”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武术,它融合了内家拳,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等等多种体术,并且以易理作为引导,窥全貌可得天机,天地为之失色。故事情节复杂,曲折离奇,爱恨情仇,起伏跌宕……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夜星传奇》,更多精彩等您阅读。
  • 校园小说之沉浸的虎

    校园小说之沉浸的虎

    “禁儿,跟我说了晚安再走。”某人傲娇的说道。陈禁转过头看了他一眼,“为啥呀?”迈开长腿,走到她面前,说了句“我这两天老是失眠。”“跟我说晚安有什么关系吗?”“傻丫头,说你傻还不承认。你不知道你一句晚安对我来说胜过所有安眠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