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14500000051

第51章 正确思想与心安神宁

正确的心态能够让人感知真理,而且帮助人走上智慧、光彩的人生道路。一个人在培养正确心态的时候,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逻辑头脑。

人生是许多习惯的综合体现,有些习惯是有害的,有些习惯是有益的,但所有的习惯都源于一种思想习惯。思想造就了人,因此正确地思想,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事情。一个聪明的人和一个愚蠢的人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聪明的人支配自己的思想,而愚蠢的人被自己的思想支配。聪明的人确定他应该如何思想,应该想些什么,而且不会纵容外物让他的思想脱离主要追求。然而,愚蠢的人被每一种专横的思想俘虏,仿佛这种思想是由外物在他自身之内引发的,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一直充当着冲动、一时的兴致和狂热的工具。

粗心大意,懒得思想,时常被称为欠考虑。一个做事欠考虑的人,只会招致失败、错误和可悲。错误的思想无法靠祈祷、宗教典礼,甚至慈善行为来加以弥补。只有正确的思想,方可矫正错误的人生。只有对待人和事的正确心态,方可带来宁静与平和。

只有当一个人的心智与高尚的品德和谐一致时,他才能收获辉煌人生。他必须让他的思想富有逻辑性、连续性、和谐性和匀称性。他必须依照确定的原则去塑造自己的思想,进而把自己的人生建立在知识的坚实基础之上。他仅凭做出一些善良之举是不够的,他还必须牢牢树立善良的思想,必须了解为何他是善良的。他的善良必须是一种不变的品质,而非断断续续的冲动,中间还穿插着怨恨的情绪和鲁莽的行为。他仅仅在高尚道德蔚然成风的环境中保持高尚的品格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在身处邪恶横行的环境中时,也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高尚的品格。他不能容许人生的坎坷、周围人们的赞扬或指责,让自己背离神圣而高尚的品格。保持高风亮节必须成为他的持久习惯,努力让美德成为自己预防风雨侵袭的庇护所。

这里所说的美德,不仅包括心灵的美德,还应当包括智力的美德。离开了智力的美德,心灵的美德就会遭受危险。推理,就像狂热一样,也有其缺陷。形而上学的猜测,会造成心智的骚乱;如同纯粹追求感官刺激会造成情感的骚乱。一个人如果凭自己的喜欢去猜测,那么他根本找不到可让自己心安神宁的地方。紧张的头脑为了发现它所寻求的真理,就必须回到尊重事实、坚持道德准则的正确轨道。就像翱翔蓝天的小鸟飞回山崖,在岩石间筑起鸟巢,有了自己的一个栖息之地一样;喜欢凭空推测的思想者,也必须返回美德的山崖,在那儿为自己找一个安宁平和的栖身之地。

扩展自己的认识范围

为了理解道德准则,为了明白实践道德准则所涉及的一切,人的头脑必须得到训练。人不能把宝贵的精力大量地浪费在难以捉摸的东西上面,必须把它引导到正确的渠道,为人们增长智慧服务。思想者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能够辨别真实与猜想,他必须发现自己的实际认识范围,他必须明白自己究竟都知道些什么,也必须明白自己还不知道什么,他必须学会明辨信仰与认识,谬误与真理。

正确的心态能够让人感知真理,而且帮助人走上智慧、光彩的人生道路。一个人在培养正确心态的时候,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逻辑头脑。爱讽刺人的逻辑学家总是毫不留情地暴露他人思维中的错误。一个想培养正确心态的人,应该比这些逻辑学家更加无情地暴露自己思维中的错误。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自己的辨别力,他必将惊讶地发现他的实际认识范围多么狭窄。但不管怎样,他仍将为自己能够获得一些认知而高兴,尽管它比较少,但它却是非常纯粹的真知,如果矿石里炼出来的纯金。是让几粒黄金混杂在数吨的矿石中好呢,还是把黄金提炼出来,并把废旧的矿石扔掉更为可取呢?

如同矿工为了找到璀璨的钻石,不辞劳苦地挖掘大量沙石一样,精神的矿工,真正的思想者,为了找到可给其带来智慧与觉悟的知识宝石,也要不知疲倦地清除自己头脑中堆集的大量意见、信仰、推测与假想。

人们通过这一艰辛的发掘过程,最终提炼出真知。随后,人们便会发现,这些真知与美德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以至于它们无法与美德相分割,它们无法作为不同事物独立存在。

知识有助于培养美德

苏格拉底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发现了美德。伟大导师的神圣格言,就是美德的格言。当知识与美德脱离时,智慧便会丧失。一个人实践什么,他就了解什么。一个人不实践什么,他就不了解什么。一个人可能擅长起草和约,或者时常就关爱这一主题进行说教,然而如果他粗暴地对待家人,或者对他的敌人怀恨在心,那么在关爱方面他究竟获得了什么知识呢?

在知识之人的内心世界,蕴含着静寂而永恒的同情,它让那些满口花言巧语的所谓理论学家们羞愧万分。他知道和平就是消除内心的一切仇恨,他能够与所有的人和睦相处。如果一个人心怀恶意,按自己的理解去对美德做出冠冕堂皇的解释,那么他们所说的那种美德,只会起到让人们更加无知的副作用。一个人的认识,要比他纯粹死记硬背一些信息具有更深刻的意义。那种认识是神圣的,它与人们的美德培养息息相关。谦逊可以让人消除夸夸其谈的作风,不去徒劳无益地胡乱猜测,而且它靠着高明的洞察力和战无不胜的力量,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真知。有一种无法与关爱割舍的神圣逻辑。它是一种完美之爱。

正确的思想者与错误的思想者

我们从一个人的恶行便可以判断出他是错误的思想者,从一个人的美德便可以判断出他是正确的思想者。

烦恼不安经常侵袭错误思想者的内心,他体会不到任何宁静安详。他想像着别人会伤害他、冷落他、欺骗他、贬低他、蹂躏他。由于根本不了解美德的保护作用,他便从自私自利的自我那儿寻求保护,而且在怀疑、蔑视、怨恨、报复那儿寻找安身之处,最终却惨遭他的恶行之火的焚烧。当他被别人诽谤时,他反过来诽谤别人;当他被别人指责时,他反过来指责别人;当他被别人攻击时,他反过来用更加恶毒的招数去攻击别人。“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错误的思想者时常这样高喊,随后他便放任自流,让自己陷入怨恨与悲伤的泥坑。由于缺乏洞察力,无法明辨是非,他根本不明白他所有麻烦的根源是他自己的恶行,而非他邻居的恶行。

正确的思想者对自私自利和自我保护的想法不感兴趣,而且其他人对待他的错误行径,无法致使他感到烦恼或不安。他不会认为:“这个人对我不公道。”他觉得只要自己不做邪恶之事,自己便不会遭受不公道的对待。他懂得是否点燃战火,是由他自己决定的,因而除了他本人,再也没有人可以夺去他的宁静祥和。美德就是他的保护伞,报复不适合他去实施。他坚定不移地站在和平的立场,怨恨始终无法侵入他的内心世界。诱惑从未发现过他毫无防备,无论它如何攻击头脑这个坚固的大本营,到头来都是白忙一场。具备美德的他,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享受着无限的平和。

正确的思想者找到并获得了对待人和事的正确心态,一种意义深远、心安神宁的心态。它并非毫无作为的放弃,而是一种智慧;它并非冷淡,而是能够看透一切的洞察力。他已经领悟了人生的真谛,看清了事物的真相。他并不忽略生活的具体细节,而是借助宇宙法则去读懂它们。他能够把它们作为宇宙方案的一个部分来对待,并且看到了它们与万事万物的正确关系。他明白宇宙靠正义来支撑。他静观人与人之间的争吵与斗争,却从不参与其中。他不会成为狂热分子。他对所有的人都抱有一颗同情心。他不会厚此薄彼。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善良终将战胜邪恶,而且对个人来说,道理也一样。他有种预感,那就是善将不战而胜,因为恶会被自己击败。

善是不会被击败的,正义无法被弃置一旁。无论一个人可能做什么事情,正义始终占据支配地位,而且它永恒的宝座既无法被攻击、被威胁,又无法被征服、被推翻。这是正确的思想者获得持久安宁的源泉。他一旦走上正义之路,便可感知正义法则。在获得关爱之后,他懂得了永恒的关爱。在征服邪恶之后,他懂得善良是至高无上的。

心灵纯洁者享有辉煌人生

真正思想者的心灵彻底摆脱憎恨、欲望与骄傲,用自己那双已经清洗掉所有邪恶的明亮眼睛看待这个世界;即便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敌人也无法让他内心产生敌意,只能让他内心产生宽容与同情。真正的思想者不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夸夸其谈,他总能够保持心平气和。

这样一来,真正的思想者就可能知道他的思想与真理和谐一致,他的内心不会再有辛酸、痛苦,恶意已经早被他抛弃。以前遭到他口诛笔伐的对象,现在成为他关爱的对象。

有的人可能常识渊博,然而如果他不明智的话,他将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思想者。仅靠学习,一个人根本无法战胜邪恶;仅靠常识渊博,一个人也无法从罪恶中解脱出来、并且克服内心的悲伤。只有依靠征服自我,一个人才可能征服邪恶;只有依靠积极地实践正义,他才能与悲伤作别。

仅靠聪明伶俐,仅靠学富五车,或者仅靠充满自信,一个人是无法拥有辉煌人生的。辉煌人生只属于心灵纯洁、道德高尚的明智之人。前者在人生中的某一领域可能会取得一些成功,而只有后者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功,而且这种成功是如此的完美,如此的所向披靡,以至于哪怕一次明显的失败,也预示着新的胜利即将来临。

美德无法被动摇,美德无法被击败,美德无法被推翻。依据美德而思想的人,依据正义而行动的人,具有追求真理的精神的人,将成为人生的真正赢家。这是由于美德必胜,而正义与真理是宇宙的中流砥柱。

同类推荐
  • 长得漂亮不如说得漂亮:女人享用一生的口才书

    长得漂亮不如说得漂亮:女人享用一生的口才书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说得漂亮。无论什么时候,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出口不凡的表达,一定可以让她活得足够漂亮,一个女人只要口才佳,相信没有谁可以阻碍她幸福的脚步。
  • 升职加薪这样做

    升职加薪这样做

    职场犹如冲天云梯,为了升职加薪,人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但能平步青云的却屈指可数。做事认真怕被人说成工作狂,谦卑行事怕被人当作和事佬,沉默低调怕被老板看成呆木头,积极上进又怕被领导当成隐患PASS掉。于是乎,有人仰天长啸:“升职难,难于上青天!”虽说升职加薪诚可追,须知终极秘诀价更高。本书结合生动案例和连珠妙语,为你奉上全方位的职场锦囊,让你一书在手,升职无忧。当你了解了书中提到的升迁必备知识,升职加薪?小CASE!
  • 我们总是忘了,压力才会奋进

    我们总是忘了,压力才会奋进

    压力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改变的结果如何就要看我们对待压力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正视压力,化解压力,巧用压力,这样我们就能活出卓越的真我,就能创造出超凡别样的精彩人生。
  • 关于机遇和命运的格言

    关于机遇和命运的格言

    有多少生活中的不幸和坏运气只不过是没有看准时机,抓紧时机,这才是成功的秘诀,机遇无所不在:要随时撒下钓钩,鱼儿常在你最意料不到的地方游动,要及时抓住飞来的机遇,机遇偏爱训练有素者。本书通过名言的警句,教导我们把握好机遇,掌控自己的命运。将逆境也变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
  • 拯救从心开始

    拯救从心开始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犯罪与改造心理纪实,丰要是传统形式方法下服刑人员的犯罪与改造纪实。从广义来讲,过去所有一切有益于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都是为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所接纳的部分,只不过是在看待过去的教育上即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看待,又从符合人的心理科学角度来看待;第二部分主要是近些年来有针对性地应用心理学原理知识在改造罪犯中的心理矫治,其主要对象是严重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人格障碍、犯罪人格、危顽犯的服刑人员。就是这么一群人在于警们不离不弃的教育下,在心理教育有针对性的矫治下,使他们较快地走上人生健康的路;第三部分复苏心灵是反映服刑人员情感世界的一个窗口。
热门推荐
  • 苍翎决

    苍翎决

    战争来临,灾难将至,若不想被摧残,就只有奋起反抗,改变这个帝国,改变这个世界。。。
  • 这青苔碧瓦堆

    这青苔碧瓦堆

    这场从一开始就错了的权谋之争,不过是沉重历史上的一笔撇,一道横。没有什么会被永恒地得到。一抔真心那样薄,到头来又换的了什么呢?
  • 恶魔公主vs邪魅王子

    恶魔公主vs邪魅王子

    他们和她们是五大家族的继承人,三公主从小就去国外进修,回国后,被父母叫进樱若学院和三王子一起读书,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父母的阴谋呢?
  • 王的邪魅冷妻

    王的邪魅冷妻

    一个杀手。一个温柔善良集美貌一身的大家闺秀。曾经的她们:光芒万丈。同样的境遇:一朝天堂,一遭地狱。相同的遭遇,不同的结果。她:破茧成蝶,她:魂归地府。平静的世界因为她的死应该更加平静,却因她的到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硝烟四起。扑朔迷离的她成了各国明争暗抢的棋子,当棋子变成棋手,谁才是那个与她一起对弈之人。宝宝:“妈咪,谁是宝宝的爹爹?”某女:“你没爹爹。”宝宝:“妈咪,宝宝是你亲生的吗?”某女:“你不是我生的难道是爹生的?”宝宝:“你不是说宝宝没爹爹吗?”某女:“......”
  • 丘比特一箭射中校草渣男

    丘比特一箭射中校草渣男

    等等!丘比特是没吃饭吗?射箭能射歪?我的人生?我的前途?我的另一半是只比熊犬?渣男校草你能不能离我远一点。如果宝贝们有想把自己希望的情节环节发生在本书中,都可加QQ群155691119与作者沟通,也可以和其他书友们畅聊哦!期待宝贝们的加入。
  • 因为太弱就要努力修炼

    因为太弱就要努力修炼

    “叮!”恭喜宿主,获得运气系统,从此踏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不,我要修炼。啥.....还被仙女姐姐反追,缘分天定?不,我还年轻,还想在奋斗几年。
  • 萌妻来袭宝贝早安

    萌妻来袭宝贝早安

    叶汐苒和高情商大佬的甜蜜故事,让你体验想象中的爱情
  • 在路上,爱的飘移游荡

    在路上,爱的飘移游荡

    从北京出发往西藏,沿着川藏线,后有转道藏滇线,一路蜕化了被都市包装过、异化过的原始本能,遵从于内心的向往,一路上不是放纵,而是找到了早已消失了的自己。在进藏途中,遇见双亲早亡的妹妹为癌症哥哥进藏转山祈福的感动;深夜在大昭寺门前听格桑老妈妈讲自己悲惨一生;还有勘探大哥讲自己亲身经历的黄皮子拜月;派镇遇到痴情东北哥们儿经历草原一夜情后直追姑娘到墨脱的爱情感动;与藏族哥们儿巴桑夜行通麦天险经历生死劫、还俗喇嘛讲藏人眼中的仓央嘉措以及他与“西藏第一美女”的传说……一路上的沟沟坎坎,多不胜数,在藏区生活或者停留的每一位朋友,他们的身上都有无数感动,他们的心里,都有无数关于西藏的神秘秘密……
  • 韩先生的甜

    韩先生的甜

    【缘更慎入!!!】韩时臻的心里有一个白月光,他爱而不得。于是他找了一个和她很像的人。后来,他发现自己渐渐爱上那个替身了。那个替身似乎也有那么一点喜欢他。注:跟我一起喊,甜甜甜甜甜甜!男主不渣,他本来是想找个情人,她拿钱,他拿货,各有各的利益。但后来两人就日久生情了,男主也是尊重女主的。【很烂的替身梗。不过你们相信我不虐,不渣。】
  • 倾婷之恋

    倾婷之恋

    “我想学哲学,我想学艺术。”“你学这些有什么用呢,能赚钱吗?能当饭吃吗?”“我喜欢她,我爱她”“她又不喜欢你,这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这些人这么可恶?这个社会为什么这么不公平?”“社会就这样,抱怨又有什么用呢?”是不是很熟悉?每当我们面临内心的召唤,这个问句都像鬼魅一般无形而至。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去问:有什么用呢?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故事或许也属于“没有什么用”,然而我们还是会去做很多。我们从来不去计较对错得失,因为这就是意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关于爱情的不同答案;这是戴军关于爱情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