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05000000003

第3章 大学(2)

辛弃疾以“农”为本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山东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宋孝宗时以大理少卿出为湖南安抚使,后来官至龙图阁待制。辛弃疾性格豪爽忠信,崇尚道义气节。有文采,擅长作词,风格激昂振奋,与苏轼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辛弃疾年少好学有远识,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辛弃疾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积弱,辽金南侵,政局动荡的时期。辛、党二人面临着南归还是北进的选择,便用蓍草占卜,党怀英得坎卦,坎为金,对应的方位为北方,便留在北方为金国做事。辛弃疾得离卦,离为火,对应的方位是南方,于是南归大宋。二人从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由此开始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当时金宋战争频繁,南宋政权无力控制局面,地方豪杰并起,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自称天平节度使,是山东、河北一带的实际占领力量。辛弃疾在南下途中,为其所阻,便留下任掌书记,并劝说耿京归属宋朝,抗击金国的侵略。当时正值宋高宗在建康劳军,于是召见并嘉奖了他,授予承郎务、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赐予节度使印和文告,让他返回召抚耿京。

在辛弃疾南下期间,耿京军队内部发生了叛乱,张安国、邵进杀害了耿京,投降金国,并成为金国的帮凶。辛弃疾返回后,面临的是这样一个严重局面。

辛弃疾说:“我受主帅委任,为归顺朝廷奔走,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变故,我如何向朝廷复命呢?”于是邀约心怀忠义气节的人直接进入金国军营。当时张安国等人正与金将饮酒欢宴,没有戒备。辛弃疾当即将他捆绑起来带走,迅速撤离,金将愕然失措,当他们回过神时,辛弃疾他们早已远归。辛弃疾将张安国送交朝廷后,朝廷不久便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正法。

辛弃疾说:人生的成就,在于自己的辛勤劳作,付出了血汗,就会有回报。无论做什么,都应当经营好自己的事业。生长在北方的人,生活所需,以自给自足为习俗,不依赖他人,因此既不会一夜暴富也不至于沦为极端的贫穷。南方的风尚则不同。人们以经商投机营利为重,以技艺巧术为手段,轻视农业生产。并且,只以利益为目标,土地、财富只在少数人之间流动,贫富悬殊,致使各种忧患并起,贫富两个阶层终致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因此,就取“稼”字,命名自己的书房,并自号为“稼轩”。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①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②好色,此之谓自谦③。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④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⑥,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

①毋:不要。②好(hào):喜爱。③自谦(qiè):对自己满意,内心无憾。谦,满足,惬意。④闲居:指在没人看见的地方。⑤厌(yǎn)然:躲藏掩饰的样子。⑥胖(pán):舒展。

【译】

所谓诚意,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好比厌恶臭气,喜好美色,这样就可以做到心安理得。所以君子一定要在自己独处时特别谨慎。小人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做坏事,什么都做得出来,看到君子后一副遮遮掩掩的样子,掩盖起不好的事,张扬做得好的事。别人看自己,就像看透自己的肺肝一样清楚,(遮遮掩掩)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心中的真意,必然显现于外表。所以君子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啊!

【解】

这里提出了一个论题:先真,然后才能善。所以,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真小人、伪君子的问题。即使承认自己的私心私情,还不足以沦为小人。

曹鉴义不收金

曹鉴(1271—1335),字克明,元代宛平(今北京城西南)人。幼时就颖悟过人,举止异于同龄儿童,青年时到南方游历,深通五经大义。大德五年,经翰林侍讲学士郝彬推荐,任镇江淮海书院官长。后累官至礼部尚书。为官三十多年,一贯以清介见称。年六十五岁,染疾而卒,追封谯郡侯,谥文穆。曹鉴天性纯孝,济贫恤孤,唯恐落后。但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一生为官,租赁房屋居住。终死之日,家中没有一文财产积累,只保存几千册经过他亲手校订的书籍。

至治二年,曹鉴被任命为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纤毫无扰。后调任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当时丞相忽剌歹恃势强横,恣纵妄为,作威作福,僚属畏怯趋避,只有曹鉴依理办事,不屈意阿附。

他在湖广行省任职时,因他公务操劳过度,他的下属顾渊伯,同他关系极好。顾渊伯外出办事返回后,给他带回了一包辰州出产的朱砂送给他。朱砂是一种名贵药材,炮制后可用来医治惊悸、失眠等症。曹鉴当时并没有在意,也没有打开看一看,便随手放到了箱子里。半年后,他取出朱砂准备配制药物时,发现朱砂中掺杂着三两金子。曹鉴很感意外,感叹地说:“渊伯把我看成一个什么人了?”

这时,顾渊伯已经去世。曹鉴就把黄金归还给了顾渊伯的儿子。

【原文】

《诗》云①:“瞻彼淇②澳③,菉竹猗猗。有斐④君子,如切⑤如磋⑥,如琢⑦如磨⑧。瑟⑨兮僴⑩兮,赫[11]兮喧[12]兮。有斐君子,终不可醓[13]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醓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14]:“於戏[15],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16]世不忘也。

【注】

①《诗》云:出自《诗经·卫风·淇澳》,原诗歌颂的是卫武公美德。卫国为周初康叔的后裔。武公勤政爱民,辅佐周平王击退犬戎,受封为公。此为东周初期之事。②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③澳:水边,水流弯曲的地方。④斐:斐然有文采的样子。⑤切:治骨。⑥磋:治象牙。⑦琢:治玉。⑧磨:治石。⑨瑟:庄矜。⑩僴(xiǎn):威严。[11]赫:显明。[12]喧:宣著。[13]醓(xuǎn):忘记。[14]《诗》云:出自《诗经·周颂·烈文》。[15]於戏(wūhū):感叹词。[16]没(mò):终,尽。

【译】

《诗经·卫风·淇澳》说:“远望那淇水弯曲处,鲜美的绿竹郁郁葱葱。这位文质彬彬的君子,好像牛骨象牙经过切磋,好像美玉宝石经过琢磨。庄严呀,威武呀!显赫呀,坦荡呀!这位文质彬彬的君子,毕竟不能忘啊!”“如切如磋”,是说他的学问研究;“如琢如磨”,是说他的德行修养;“瑟兮僴兮”,说的是他戒惕谨慎;“赫兮喧兮”,说的是他仪容外观;“有斐君子,终不可醓兮”,说的是他至高至美的德行让百姓无法忘记。《诗经·周颂·烈文》说:“呜呼!前代的君王难以忘记啊!”君子尊敬他所应该尊敬的人,亲爱他所应该亲爱的人;小人享受他所能享受的快乐,获得他所能获得的利益。所以,前代的君王世世代代之后还是难以被忘记。

【解】

《诗经》原诗表达的是对翩翩佳公子的毫无遮掩的赞美和喜爱,《大学》这里将这位佳公子与前代的君王相提并论,甚至有意等同(这是儒家对《诗经》惯有的解读方法)。当然,如果佳人不仅形象气质佳,而且有德有才,岂不更好?看来真正让人心心念念、过目难忘的人还是气质型或德才出众型的。

韩愈取名

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河南邓州,后迁至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南)。因其郡望昌黎,故后人称之为韩昌黎。贞元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因谏阻奉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他大力提倡儒学,反对佛教、道教,反对藩镇割据。倡导古文运动,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简洁生动,思想鲜明,立意新颖,风格雄健奔放,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谥号“文”,又称韩文公。著作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韩愈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他7岁读书,13岁便能作文。他认为自己幼年丧父,依附兄嫂,只有通过艰苦奋斗才能摆脱困境。因此,他刻苦攻读儒家著作,矢志不移。

有一个关于韩愈起名的传说,是说在兄嫂的抚育下,韩愈渐渐长大,这年送他去拜师入塾学习,于是,嫂嫂郑氏就想给弟弟起个高雅新奇的学名。郑氏翻看着书籍,一时总找不到一个合意的字。韩愈站在一旁,说:“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说:“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头,会乃聚集,介乃耿直,象征他们的品行和成就出类拔萃。那么,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不同凡响的字。”韩愈立即说:“嫂嫂,那么就选‘愈’字最佳,我就叫韩愈。”郑氏问:“‘愈’字如何解说?”韩愈道:“愈,超越也。我将来一定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前超古人,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高兴地拍手说:“好!好!就用‘愈’字!”

韩愈少年时就胸怀远大志向,19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名满当地的少年。于是赴京应试,结果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四次参加考试,最后才考中了第十三名进士。之后,又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很不得志,一时郁闷黯然。这天他独自游历,遇到一位先生,交谈后送他几句话:“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捧读赠言,陷入深思: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己缺少的正是谦虚退让的心胸。于是,他选用这首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作为自己的字。从此他更加虚心勤学,结交儒士,砥砺学识,最终独树一帜,开创了一代新的风气,名闻天下。

【原文】

《康诰》①曰:“克明德。”《大甲》②曰:“顾醘天之明命。”《帝典》③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④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⑤曰:“周虽旧邦⑥,其命⑦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注】

①《康诰》:《尚书》中的一篇,是周公对康叔的劝勉之语。康叔受封的国家是卫国。原句为“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意思是,期望你大大发扬父亲文王的作风,彰显德行,谨慎使用刑罚。②《大甲》:《尚书》中的一篇。太甲是商汤的孙子,即位之后由伊尹辅政,但他不用伊尹之训,不明居丧之理,于是被伊尹放逐到桐(商汤的葬地),三年之后回到亳都,伊尹作《大甲》以示训勉。原句为“先王顾醘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癨”。意思是先王敬奉天命,以顺承天上地下的神明。③《帝典》:《尚书》中的《妖典》篇。原句为“克明峻德,以亲九族”。意思是能够尊明俊德之士,使之助己以亲慕九族。这里的引用之意稍有不同,意为“能彰显伟大的德行”。④汤之《盘铭》:商代开国君主成汤王刻在洗脸盆上的箴言。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王。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⑤《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主要是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⑥旧邦:旧国。⑦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

【译】

《尚书·康诰》说:“务必要彰显德行。”《尚书·大甲》说:“要思虑详察天所给的明白旨意。”《尚书·尧典》说:“要发扬崇高的德行。”这些都是自己要去弘扬的。商代开国君主成汤王刻在自己洗脸盆上的箴言写道:“如果要在一天自新,那就每天自新,再继续不断自新。”《尚书·康诰》说:“要鼓励大家成为自新之民。”《诗经·大雅·文王》说:“周朝虽然是由祖先传承的旧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而展现新局。”所以君子想尽一切办法来达到这个目标。

【解】

以成汤王的例子说明日新的必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华夏民族虽然古老悠远,亦需要开拓新局面,其理同也。

庞统扬德

庞统(179—214),字士元,东汉末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庞统其貌不扬,却胸怀韬略,素有大志。庞统年轻时,为人质朴鲁钝,不为时人所识。只有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十分看重,认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当时,颎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识人的名声。庞统20岁时遇到司马徽,与之交谈。司马徽甚觉惊奇,称庞统为荆南士人之冠,更评他为盛德,对他十分推崇,认为他有安邦定国的才能。

庞统与诸葛亮、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庶等人为友。时人称:“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只是因庞统相貌不佳,又恃才傲物,不为当权者所重。《世说新语》中说:“顾劭曾经与庞士元通宵长谈,顾劭问:‘听人们说,你有知人之名,那么我与你相比如何?’庞士元说:‘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坐而论道,我不如你。但是辅佐君王,制定治国安邦的王霸策略,我比你似乎有所特长。’顾劭认为他的这种评论是恰当的。”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荆州,任命庞统为耒阳令。但他在县不治事,后来经鲁肃、诸葛亮推荐,任为治中从事、军师中郎将,这才提出了西取汉中的方略,并一力付诸实施。庞统跟随刘备征蜀,进兵成都,曾设计擒蜀将杨怀、高沛。建安十九年,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庞统中流矢而死,被追赠为关内侯。

同类推荐
  • 南怀瑾选集:第十二卷(典藏版)

    南怀瑾选集:第十二卷(典藏版)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十二卷:1.《南怀瑾讲演录》一书,汇集了南怀瑾先生2004年以来在上海、海南等地所作的五次演讲。其内容既涵盖了对文明走向和文化教育的深刻体察,也对当下新兴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2.《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先生,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现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资深讲师,长期致力于有关学习与变革的研究。2003年至2006年间,彼得·圣吉及其团队曾四次拜访南怀瑾先生,共同探讨参禅修持、生命认知等人生问题。一问一答间尽显东西两位智者通融的人生态度,也显示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3.《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一书是南怀瑾先生于2005年专门针对青年出家僧众有关研习佛法的讲演。其内容包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研习和体悟佛法的正确途径、佛法实证的精髓等多方面内容。4.《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一书是南先生于2006年回答其学友胡松年先生关于生死问题的记录。全书超越了宗教思想的限制,以更为广泛的生命变化历程,结合最新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使读者了解了如何建立正确的生死观。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 我说参同契(下册)

    我说参同契(下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够在跨越三千多年之后,依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继续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使那些可以称之为人类精粹的众多专家、学者为之叹服。《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密切结合现代人的实际需要,根据笔者的理解,逐一分析和诠释了《易经》六十四卦中所蕴涵的人生智慧。理解《易经》,你将拥有如下高贵的品质:谦恭、热忱、宽恕、公正、稳健、坚定、进取、温雅、欢欣、真诚、深思、创造。
  • 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

    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

    本书是中国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的著作,是20世纪40年代所著《贞元六书》之一,写于中华民族复兴之际,探讨当时社会中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寻找中国现代化及通向自由之路,与社会实际紧密相关,涉及诸多近代社会现象,以“理”探讨解决问题,富有丰富哲学意义,给人启迪。
热门推荐
  • 以贱之名

    以贱之名

    本着能占便宜绝对不吃亏的原则,王小明坚定的走出了将捡到的钻石戒指往身上藏的一步,但带来的结果却是他从未曾想到的,异世大陆,魔法玄幻,萝莉,女王,熟女,各种缤纷的世界开始向他展开。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大叔无聊之极的玩笑之举,大叔又该如何挽救他的失误,以避免被放逐的命运呢......请大家尽请期待。
  • 湘女萧萧

    湘女萧萧

    在沈从文的小说世界里,女性是最重要的艺术形象,而其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当数湘西女性。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有这样几种不同的性情或命运:一种是汲取了山水灵气、聪明伶俐、明洁质朴的美丽的湘西少女,因而构成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最温柔的核心”。《边城》里清灵如水的翠翠、《长河》里精明能干的夭夭皆属此类。在本章中,调皮伶俐的三三、九妹、《油坊》中的阿黑、《猎野猪的故事》中大胆勇敢的小时候的宋妈、《静》里安静忧郁的岳珉亦属此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康熙走向民国

    从康熙走向民国

    江山非画胜似画,往昔血泪绣满卷,待有龙冠黄袍日,是非功过由他评。文科状元穿越清初,以朱明嫡系后人自居,化名朱以洪举义反清,却是为了创造一个崭新的共和民国。从康熙走向共和,绝非如同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般嬉戏,而是一步一溅血,裂冰而行。
  • 尊天记

    尊天记

    世上谁人不死,千古悠悠之间。一个少年为复活抚养自己长大的爷爷,走上那武道之路,在前方等待少年的是什么?
  • 忆寒冬

    忆寒冬

    寒冷的冬天,变异危机爆发,上古巨兽觉醒,SIXTEEN特种部队必须要运用最先进的装备联合他人突破重重困难拯救世界。
  • 二婚:老公让我们死磕到底

    二婚:老公让我们死磕到底

    冷凝与胡啸天的爱情冷凝对胡啸天既爱又恨,既不敢死心塌地去爱,又割舍不掉
  • 江少今天又吃醋了

    江少今天又吃醋了

    一中大佬江御,出了名的长得好,成绩好,家世好,总结哪里都好——就是脾气不好。老师眼里的三好学生,学校外的头号校草。—突然有一天围着一个插班生转悠。听闻插班生肤白貌美大长腿,妥妥的美女学霸。众人挤破门想目睹一下风采。江御脚一踹:“看什么看?”—苏楠楠路上救了个人,入学就被犹如魔鬼般的少年缠上身。这个魔鬼,翻墙,撬门,学习样样都会!就是不会追女孩子。直到嘴巴被咬出血,她怒:哪有你这样追女孩子的!江御:敢吼我的你是第一个!—【偏执腹黑大佬VS学霸美少女】【完美少年和学霸少女之间的青春萌动】
  • 极品神才

    极品神才

    医武超凡的少年,潇洒行走都市间。一丹定辉煌!一武决生死!一针创传奇!不要问他为什么那么屌!他会淡然告诉你:小爷是神才,神才就要这么任性!
  • 倾世小魔妃

    倾世小魔妃

    前世,她们都说她是魔族后裔,说她会给大陆带来灾难,将她活活烧死,那今生,她便是个不折不扣的魔鬼,她们欠她的,终会……百倍千倍奉还!该杀的,一个不留。既然最后她都要成为一个恶魔,那不如从一开始,就做一个恶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