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93200000035

第35章 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12)

三、卢梭的教育观

卢梭关于教育学的著作有两本,一是批判门第观念的《新爱洛绮丝》,一是提出自然教育理念的《爱弥尔》。在这两部书中,后者所产生的影响更大一些。歌德曾赞誉这本书是“教育的福音书”。卢梭认为这种自然教育自出生的时候起就应该开始: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在卢梭看来,这三种教育中,只有自然的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使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这本书中,卢梭还描写了自己心中理想的老师形象,提供了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方法和准则,对当时的教育事业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在卢梭看来,要做一个好教师,关键做到以下方面:

1、顺应儿童发展天性

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规律,这是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违背儿童的发展天性,使他们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就开始沉重的学习任务,在卢梭看来,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他不认为培养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就是对社会的贡献,而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对个性的抹杀和摧残。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进步,出人头地,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太过于心切,在孩子该玩的时候就逼他学习,给他灌输许多的知识,并且是大人们自认为有趣的知识,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不可承受的负担了。这样的孩子,不会得到快乐,也不会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高兴,他们会过早地衰老、凋谢。

在《爱弥尔》一书中,卢梭根据儿童发展的过程,将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对于各个阶段的教育,又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两岁的幼儿。卢梭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进行,父母不能因为任何借口来搪塞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责任。这一时期的儿童,身体刚刚开始发育,对外界的一切还没有感知能力。在这一阶段,教育的主要负责人是父母,教育的任务就是加强儿童身体和感官的训练,或者说这一时期要培养儿童的体育能力。要鼓励儿童去独立完成一些动作,不要让他们形成依赖心理;让他们用心去感知自己周遭的世界,去体验自己周围的生命。这一主张的提出,对于现在我国的教育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独生子女的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溺爱也越来越严重,这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对于他们独立意识的培养非常不利。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中,我们应意识到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阶段是从三岁到十二岁的儿童期。这一时期教育的重点在于感觉教育。卢梭认为这一时期儿童的感觉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给学生提供写生、图片、音乐等手段来开发儿童感官的潜能。卢梭强调:“我非但不小心谨慎地预防爱弥尔受什么伤,而且,要是他一点伤都不受,不尝一尝痛苦就长大的话,我反而会感到非常苦恼的。忍受痛苦,是他应该学习的头一件事情,也是他最需要知道的事情。”在他看来,如果在这一时期的儿童没有经历过一点痛苦、挫折、失败,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应该运用自然惩罚的方法,适当地让他尝到一点痛苦的感觉,让他真正认识到行为和结果之间会出现的因果联系,这些对于良好品德的养成有促进的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十三岁到十五岁的少年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感觉能力和感官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因此这一时期主要是对儿童智育发展的教育。在智育方面的教育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也要讲求实用,引发儿童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这时教育的重点并不是教会学生大量的知识,而是教给他们怎样获得知识的方法,以及对真理热切追求的好奇心。

第四个阶段是十六岁到二十岁的青春期。卢梭认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了一些改变,他们开始关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在这一阶段应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德育教育上。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方面它是情欲发动的时期。生理和精神上的变化很明显,尤其是在情欲方面,他们开始将目光移到异性身上,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做的是顺应自然的发展与欲求,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做出客观而真实的回答。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是人们开始意识到社会关系的时期。卢梭说:“人的正当的研究是他和环境的关系。当他只能由物理的性质来说明他的环境时,他应当就他和事物的关系来研究自己;这是儿童期应做的事。当他开始明了道德的性质时,他应当就他和别人的关系来研究自己,这是他终身应做的事。”青春期的儿童开始由认识环境到适应环境,由明了道德到研究别人,最终回归到自身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一时期的教育中应该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让青少年体验到人类的苦难,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怜悯心,让他们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不断自我锻炼,安排他们阅读一些伟人的传记资料,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2、要培养“自然人”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应该看到,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卢梭将感觉看作是知识的门户,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接触,才能确实了解事物的意义和观念,在脑海中有深刻的印象。“除非不能把实物给儿童看,否则永不要以符号代替实在的实物。”卢梭注重在教育过程中的实地观察和旅游参观,这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尔》中也有描述,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在丰富而确实的感性基础知识之上,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可以探索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此外卢梭还认识到教育要切忌死钻,极力反对空洞的说教和盲目的灌输。他说:“教师所教的是为了什么呢?文字!文字!文字而已!在他们所夸示的种种教给儿童的科学中,他们永不注意选择儿童真正有用的知识,因为儿童们不得不去应付事实,也无法不全盘失败了。”他认为学习是师生共同的事,只有师生相互达成默契,才能使知识顺利传授。在《爱弥尔》一书中卢梭列举了很多师生共同活动、探讨来求知的例子。这些例子表明,在卢梭的“回归自然”的教育理念中,人与自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在一起的。

卢梭的教育思想引导人们从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开始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丰富了教育思想的内涵;19世纪末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儿童中心的教育浪潮,使我们开始重新看待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开始改变以往对儿童的控制和约束,而以欣赏的目光看待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表现出个别独特的才能。我们愿意用自己的一颗师心,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他们共同进步,一起成长;我们愿意陪伴儿童一起倾听自然的声音,记录下他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发挥他们的特质,把他们培养成有思想的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卢梭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

同类推荐
  •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康德的历史哲学长久以来一直为中文学术界所忽略,往往被视为过渡到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桥梁,而不是一套成熟的理论。康德本人虽未撰写一部讨论历史哲学的专著,但有八篇重要的文章直接涉及历史哲学。本书包括这八篇文章的译文及注释,并在书末附有详细的研究书目供读者参考。通过本译作,读者可以了解康德的历史观、对“启蒙”和“人类意志”的独特理解、对“永久和平”的追求,以及康德哲学系统中“自然”的终极目的。以研究康德哲学为志业的学者李明辉先生,留学德国获得哲学博士后,致力于康德著作之翻译,且不时核对三种英译本及何兆武先生的中译本,直接从德文精心翻译并修订译文,终以此译本贡献于读者。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战国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上)

    战国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上)

    本文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体现了秦统一六国前夕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新趋势,保存了大量先秦史料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本书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 老子说人生

    老子说人生

    本丛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丛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插图亦是一流,实是同类书的样板!本书采撷老子思想精华,畅说人生哲理。每章先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人生哲理。再链接《老子》相关原文进行解读,将老子的思想通俗化、具体化,把玄之又玄变为实实在在。本书说理就说透,绝不绕来绕去,故作高深。有网友评本书:一天就可以读完,但一年后还可以再读。
热门推荐
  • 为狗

    为狗

    只是只狗的故事……誓者入之、以魂约束,以力助之、净气回哺,侍魂不灭、侍体不消。
  • 风天浪

    风天浪

    来初,来秋,迎来了两位老人家。山下,他们望见包裹的婴儿在冰湖边上晃荡,四处张望,并无一人。冰湖边上,老人家赶紧拿着长木棍拦回。而两位老人家并无小孩,得来一个婴儿,开心的不得了,他们左思右想便取名为:“初秋”。自从有了“初秋”后,两位老人家也变的笑容满脸,日子过的非常愉快。日月变化,初秋,渐渐长大,年长十八岁。风高月黑时!“哒!哒!哒!哒……”这时,一支特种兵部队小分队,十人组。以代号风天狼接受国家军队上层命令,攻打边界的暴乱歹徒!他们的行动,无人知晓。只有,国家,才能调动他们。眼看他们非常熟练,很快解决了数十名暴徒。这时,特种兵们穿着标致的军装穿梭草丛里,他们正赶到尼屯村,发现一间草屋发着光芒……
  • 成长的最终目标

    成长的最终目标

    在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学——关于人的疾病和健康的新概念。这种心理学令人激动,并富于惊人的可能性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实质上是生物基础的内部本性,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内部本性是“自然的”、内在的。特定的,而且在某种有限的意义上说,它是不能改变的,或是没有在改变。
  • 他们遥远的歌

    他们遥远的歌

    他们上学放学时间不同,学习内容不同。他们隔的不只是一个学校,他们隔了一个世界、一个未来。可偏偏他就在那个黄昏闯入她的视野、她的世界:“喂,看够了没。”
  • 霜华烬

    霜华烬

    她,是冰雪聪明的大家千金,一朝家道中落,被迫在酒楼谋差事。他,是外表冷漠的酒楼老板,背负神秘的身世与仇恨,却独独对她动了真情。两条看似永不会相交的平行线,终是汇聚在一点,交织出璨然光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世当仙侠

    异世当仙侠

    爱好冒险的王平去登珠穆朗玛峰,咯噔踏空,就穿越到了修真仙侠世界,还莫名喜得精容异父异母妹妹。这妹妹...看王平如何玩转异世。
  • 我愿与你天各一方

    我愿与你天各一方

    如果我注定得不到,我便只能……离开。离得远远的,远到让你想不起,曾经有一个人,一直追逐着你的身影……
  • 天武乾坤

    天武乾坤

    武尊?算个鸟!曾经上千个大宗师跪在我面前叫我老大!武宗又怎样?谁敢在我面前嚣张,直接打得他爹妈都不认识!没错,我就是宁不凡,天生不凡,宁死不凡!都给我听好了,我宁不凡回来了!誓要扭转乾坤,傲视天下。
  • 以结婚为目的的快穿

    以结婚为目的的快穿

    3092年,众多大龄青年找不到女(男)朋友,严重降低了生育率。所以,政府制造出了一个时空穿梭机,可以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当然,这得先找女(男)朋友,然后在时空穿梭中培养感情。大龄女青年慕瑜馨找不到男朋友,很着急。迫不得已她试用了政府制造的时空穿梭机。在时空穿梭中,培养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