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48400000012

第12章 “德”的法则———政事篇(3)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韩非就对此给予改造了,“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在“人君南面之术”中,掺入了不少关于刑名、法术、赏罚等“法”的思想,韩非说:“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韩非子·用人》)。

现实中为政必须讲“法”

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情况远比老子时代复杂,较老子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更复杂。在这儿,若没有“法”的思想参与其中,国家是治理不好的。

我们主张“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法”重要,“法”的性质重要。“法”具有规范性,规范着什么样的事情是可做的,什么不可做,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不正确的;具有约束性,约束人们行为举止,做正确的,排斥错误的;具有指导作用,指导人们的言和行,做正确的事;具有教育作用,教育人们明是非,辨正误。

“法”“德”关系

一个人只有“德”的观念而没有“法”的观念不行。

人的灵魂重要,纯净灵魂就可纯净社会。但首先,什么是纯净,人们有不同的认识,又如何去实现纯净,就需要用“法”去规范;其次,纵然“德”的是非界限清楚,但有人就不听这个“德”的指导,怎么办?就必须依靠“法”;最后,“德”不是万能的,“德”不可能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起作用,为此必须有“法”。

“法”也不是万能的。其一,“法”不可能铺天盖地,不能处处、时时有法,有法管不到的地方;其二,“法”,一般说,是正确的,但也确有立法不正的法;其三,“法”,具有铁的性质,但再硬也有空隙处,人们可以利用其空隙干错事;其四,“法”有时限性,过时的“法”,就很难起正确的作用。再说,法是要靠人去执行的,若执法者品质不正,那么后果更糟。为此,需要“德”。

“法”“德”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双方同处:都对人发生作用;都具有规范作用、制约作用、指引作用、教育作用;都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异处:前者是硬约束,主要约束人的行为,后者是软约束,约束人的思想;前者治身,后者治心;前者主要是他律,后者是自律;前者治近,后者治远;前者的治主要治于事发后,后者的治主要作用于事发前。

法治,德治,两者都重要,我们既要“依法治国”,也要“以德治国”,两手都要抓,都要硬,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六、“善下为百谷王”

《老子》一书中用了不少关于“侯王”、“圣人”那样的词。所谓“侯王”、“圣人”就是指领导人。让我们研究领导人的内涵、品德问题。

领导的内涵

什么是领导?领导,通俗地说,就是引领着大家走自己的路。

有三种观点:领导就是职权;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影响力。

持第一种观点者认为,领导是上级组织机构赋予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职位和权力,按照一定的意志和目标来进行工作以完成任务。

职权观是责与权的统一观。权,由几个方面内容组合而成,如决策权、指挥权、组织权、协调权、控制权、奖励权、惩罚权、财产处置权、人事任免权等。责,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相应地有各种责,如做好决策之责、指挥之责等。

职权观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归世界观支配。有这样职权观的人不可取:把职权视为获得金钱、美色等私利的工具;把职权当作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途径;把权力当儿戏,对人民赋予的权极不爱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甚至胡作非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弥补损失的。

持第二种观点者认为,领导是一种服务。服务于事业,服务于工作对象,服务于正在执行服务职能的有关人群,进而做好工作。

持第三种观点者认为,领导有上级委任的,有群众选举的,也有毛遂自荐或他人引荐经过群众认可的。委任也好,选举也好,自荐、他荐经群众认可的也好,领导工作始终在群众中进行。当领导者必须凭其良好形象影响群众,领导群众。

领导服务论清晰地表明,当领导的不能忘却群众。领导只有把作用于群众中的某种力发挥好了,群众才会自觉地服从你的领导,进而搞好工作。这种力就叫领导影响力。它凭借的不单纯是职权,而是凭借领导人自己的良好素质、高尚情操、模范言行、身先下士等,利用其威望、威信来影响群众,把工作做好。

职权观、服务观、影响力观关系

职权观、服务观、影响力观有这样的关系:职权观不能忘却服务观,假如把职权观与服务观对立起来,视权力为牟取私利的手段,而把为人民服务丢在一边,那就大错特错了。

应该这样当领导:不当公婆,当好公仆;不当公婆,放活媳妇;不当公婆,自然亲和;不当公婆,家和国富。

职权论常常会采用强制之力、威慑之力去实施领导。这种不是依靠调动下属内心感情的领导行为,会引起下属的不满或反感,产生负效果。

实行职权观也好,实行服务观也好,影响力最为重要,领导只有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才能搞好工作。

影响力观合理

影响力观是一个根本的领导观。职权论不够全面,尽管领导确实有一个拥有职权与行使职权的问题,但它没有回答如何行使好职权的问题。服务论观点,服务于下属,服务于群众,这很对,但服务是一个涵义很泛的概念,不是专归领导特有,更不是领导本质所在,一般职工间也有相互服务问题。

把领导视为一种影响力,十分正确,是现代领导科学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它回答及补充了职权论、服务论所没有回答,或没有完全回答的关于领导概念应有的内容:即在职权、服务的思想指导下用影响力实施领导。

有两种领导方式:硬领导和软领导。用强制之力、威慑之力去实施领导,谓之硬权力、硬领导。以强调自己的品德、素养、才华、专业水平、可信度,依靠群众,使下属和群众折服、信服、顺服来实施领导的,是谓软权力、软领导。

硬领导、硬权力不如软领导、软权力好。

老子的领导观

用影响力实施领导,老子有这种思想。老子反对以权、以势、以政、以令、以刑为手段去治理百姓。请看他的话:“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五十八章),“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五十七章)。

老子还讲过这样的话:“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六十六章)。这是说,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由于它能安于下游地位。又说:“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六十六章)。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为了统治人民,他的言辞必须谦下;把自己放置于人民之后;领导者虽居领导上位,而人民不感到负担;虽站在领导前面,而人民不感到害怕。所以天下人拥戴他而不是厌烦他。老子认为,领导者若要想实施领导,必须具有如“水”那样的“善下”素质,对人民谦下,在利益取得上,放在群众后面。老子在这里讲的实际就是属于领导影响力论的思想。

老子主张实行“无为”、“若水”、“清静”、“守柔”等政策。他借用“圣人”的口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事取天下”。(以上均见五十七章)

用“无为”、“清静”等思想实施领导,就会有好效果。台湾有一家美吾发公司,其董事长李成家颇懂《老子》思想的一些精髓。他管理公司并不迷信“其政察察”,没有花很多时间于管理上,用他自己的话说:“主管并不一定要案牍劳形。”他主张“清静”,主张“无为”,主张“授权”,主张“让职工自己管理自己”。他在行使决策权时,也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资讯收集上。在充分地收集了精确的资讯后,让下属参与讨论,他认为惟有此“才足以做出一个良好的决策来”。他还这样解释上述行为:“当主管的,应该先懂得为自己保留较具弹性的决策空间,这样才能在管理的领域里运用自如。”

老子讲的是辩证法

前引的六十六章的话,老子讲的是辩证法:一方面,在领导(江海)与被领导者(百谷)关系上,领导者的存在,是因为有被领导者的存在。领导者若高傲了,目空一切,他必然会遭受被领导者厌弃,在这个问题上,被领导者处于主要位置上;另一方面,在上民、先民(统治、领导)与下之、后之(谦下、居后)关系上,领导所以成为领导,领导自然要处于上民、先民的位置上,不然要你这个领导做甚?但是上民先民的基础却是下之和后之,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实施上民、先民,在这个问题上,领导人却处于矛盾的主要位置上。

用软管理管好企业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领导人如何管理好企业?应该更多地采用软权力进行管理才对。

有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土光敏夫认为,企业首脑为了管好他的企业,的确需要某种力量,但有种种表现形式,简单地说,有“权力”和“权威”两种。首脑、管理者凭借拥有职权所直接产生的力量,那是一种外来之力,即权力。这种力乃是一种传统宝刀,最好不要轻易拔刀出鞘。相对来说,首脑、管理者若不迷信权力,就会拥有权威。权威是从首脑、管理者自身内部自然产生的,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实力和人格中自然渗透出来的。土光敏夫希望,这种内在的权威最好能得到充分发挥。

土光敏夫在他的《经营管理之道》等书中又说:“负责人是吃苦的人,而不是了不起的人。”“有能力的人地位高一些,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他本人也自认为了不起,那就绝不是理所当然的了。”“如何使自己成为别人可以信赖的人,与其求之于人,不如求之于自己。”“我不喜欢‘管理者’这种提法。因为,它容易使人联想到上级管理部下,人管人。说到底,只有当一个人以自发的意志采取某个自主行动时,他才会最大限度地感到生活的意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保有了管理自己自由的责任。可以说,人本来就是只允许自己管理自己的……对管理者最大的要求,是管理好他自己,而不是管理别人。”

引用土光敏夫的话,老子的“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的思想有近似之处。我们领导人“欲上民”,都必须能“以其善下之”。

七、“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六十章中的一句话。这句名言,1987年曾被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在他的该年度国情咨文中引用过,引发了美国人对《老子》的浓厚兴趣。

释“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此话怎么理解?古人韩非说:“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化,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其法。”现代人蒋锡昌这么解释:“夫烹小鱼者,不可扰,扰之则鱼碎,治大国者当无为,为之则民伤。故云:‘治大国若烹小鱼’。”

上述人讲的治国不能扰民的话是有道理的。读《老子》六十章全文,其内涵可以看得更清楚。六十章这么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这段话,老子宣扬的仍然是“道”与“德”的观点。以“道”的原则莅临天下,鬼将失去其神通;不是说鬼不显神通,是神明不伤害人;不是说神明好心不伤人,是因为圣人不会侵越人。因为鬼神、圣人都不侵越,所以,“德”交归给人民了,天下就太平了。原来,治大国若烹小鲜之举,是“道”莅临天下,“无为”统御天下之举。

这段“治大国”的话,说理清晰,比喻形象,推理有序,是绝妙文字。从哲理上告诉我们,治国不要以繁琐之政扰民,不要以察察之政坑民,不要频频变政害民,不要处处立规制民,要如“烹小鲜”那样清静取道,无为而治。总的来说,就是治国不扰民,扰民不治国。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启示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是用形象的方式,借喻的方式,形成反差的方法来议论治大国这样的大事。治大国可以形象成、借喻成、反差成如烹小鲜一般,它昭示人们治理其他事,比如治社会、治事业、治家业等,更可以如烹小鲜那样治,其中也包括治企业。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从其内涵分析,给我们的启示起码有四:

领导人重要,因为“国”是通过“圣人”、“侯王”、“君”去治的,若领导人能以“道莅天下”,则“德可交归”,反之国将不国;

治国要用“道”,以“烹小鲜”那样的思想来治,清静致虚,优柔处下;

领导治国要宽容、宽宏、宽厚,实行软领导,而不是苛政管理,是顺乎自然的,而不是强规律而行的;

就领导人的修养说要返璞归真,“抱一为天下式”(二十二章),遵循纯朴原则作为处理天下事的范式。

国,“德交归焉”,要害在治国者;企业,“德交归焉”,要害在企业领导人。企业领导人若是开明的、体民的、无私的、处下的,企业领导与企业群众相处就会好,“万物将自化”,“天下将自正”(三十七章)。

治企业首重“治人”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治国的原则,也是治企业的原则。治企业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内容:治事与治人。

同类推荐
  • 带队伍的第一课

    带队伍的第一课

    本书全面介绍了信任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只有充分的信任下属、放权给下属,才能够打造更好的执行团队。
  • 领导别让不会讲话害了你

    领导别让不会讲话害了你

    领导讲话贯穿于领导的工作和生活中。领导讲话水平是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不管是哪一个行业或哪一个层级的领导,都是一个群体或团体行动的筹划者、指挥者、领路人和代言人。他们不论是下决策、做指示、安排工作、部署任务,还是发动群众、教育群众,都需要通过讲话来完成。换句话说,要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必须具备较高的讲话水平。领导立权立威的过程其实也是立言立行的过程。讲话作为领导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可以说是考验领导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也是评价领导能力的一把标尺。
  • 博弈术:如何抓住客户的心

    博弈术:如何抓住客户的心

    本书以性格特征划分客户类型,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并加以分析,提炼出应对类型客户的策略招数,以成功人士、推销名人的经验之谈为证,最后从博弈的角度深入剖析针对性销售策略的个中道理。
  • 营销的真理

    营销的真理

    一个真正从事营销活动的人是一个实践家而非幻想家。许多人有想法,但没有几个人能立刻将想法变为切实的行动,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没有真正地理解和认识营销,另外还因为人们对真正从事营销活动有一种恐慌,本书可以令你改变这一切。营销是充满了欢乐和痛苦的集合体,但正是这种多姿多彩诱惑着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愿意为之“献身”。
  • 马云:我的管理心得

    马云:我的管理心得

    马云堪称中国本土最懂管理的商业奇才,他不懂互联网技术,仅凭出神入化的管理智慧,便缔造了庞大而辉煌的商业帝国,一路带领阿里巴巴、淘宝网、雅虎中国、支付宝等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不断超越自我。本书深入浅出、条分缕析,理论高度与实战深度交相辉映。全书结合马云的亲身经历,从战略管理、团队管理、中高层管理、竞争管理、品牌管理、商业模式管理、思想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管理、自我情绪管理和资本管理等11个方面全面讲述了马云的管理经验,直指管理的误区与盲点,道破管理的真相与本质。
热门推荐
  • 都市修仙之传承之战

    都市修仙之传承之战

    万古神帝传承,引来一波波敌人究竟花落谁家。
  • 余笙有你路漫漫

    余笙有你路漫漫

    这是一场关于救赎的故事伊笙第一次遇见顾余的时候,顾余满身伤痕。伊笙不知道她的一次搭救,救了顾余的命。那个时候她15岁,他9岁,此后她就被他放在心里,无人能比。片段一:顾余对伊笙说当年你救过我,为了表示我的谢意,我一定要报答你,只是伊笙没想到这报答怎么就变成了以身相许。片段二:顾余想:伊笙你这辈子都是我的了,跑不掉了,从你救了我开始。其实当时我没想活的,我的世界都是黑色的,但从你走进的那一刻,世界都亮了。世界皆因你而亮,余生我为你歌唱!片段三:伊笙第一次听到顾余的歌时,只觉得这个人应该是有故事的,歌词写的那么让人心疼。伊笙想着如果以后这个人谈了恋爱,歌词还不会不会这么忧伤。让伊笙想不到的是,顾余以后的恋爱对象竟然是她。片段四:伊笙对顾余说你还是个弟弟,我比你大六岁呢,不合适。顾余说:女大三抱金砖,你大我六岁就是两块金砖,你比我大懂得多,是我高攀,但是我就是喜欢。
  • 阴律

    阴律

    阳间管生,阴间管死,生死轮回都在阴律之中。阴阳两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涛汹涌,究竟是谁在霍乱人间,造成无数人的枉死?又是谁在掀起腥风血雨,企图推翻阴阳秩序?且看守正辟邪的金氏家族第三十代掌门人金燕子如何一层层剥开迷雾,找到真凶!一片荷叶铸就了一段千年情缘,情到深处不论是人是神,都无法逃脱情的牵绊。遵守因果循环,却换来了前男友邪妄肆虐的残忍报复。命里的老公注定无缘白头到老,她只能独自承受孤独残破的余生。三段感情,三个男人,最终,心高气傲的金燕子将花落谁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学生都是超能力者

    学生都是超能力者

    那些可爱的小家伙们。一个个都长大了啊。-------------------
  • 凤凰劫之半寒珏

    凤凰劫之半寒珏

    八岁时兄妹相见,从此她的这个世界开始发生变化,面对身世的迷雾丛丛,是何人在幕后操控,而她何去何从?
  • 绝代玄医

    绝代玄医

    杨虎,一位普通高校临床医学系大学生,暑假回家钓鱼时巧遇时空位面之门开启,得异世位面玄医宗神医传授逆天玄功与绝顶医术,于是,他不再安于做一个老实巴交的穷屌丝,由此开启了一段艰辛与浪漫并存的传奇人生!他以一身神奇的医术享誉天下,世人闻杨一针之名无人不晓,终成医学领域的泰斗!他身怀逆天玄功,带领着极乐仔纵横修行界无可匹敌,书写着他的传奇!悬丝诊脉?小菜一碟,且让小医我为你号一号脉,嗯,你最近房事太多了,肾虚的厉害啊,不过不要紧,小医我这有一副补肾良方,服用之后保证让你生龙活虎,更胜以前!行医治世,纵横花都,唯我独尊,且看杨虎如何成就绝代玄医!新书稚嫩,恳求兄弟姐妹们多多支持!谢谢!!
  • 英刃

    英刃

    东皇三百六十年。天都武神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却昭告天下将要选拔出最合适的人才继承武神的道统。东皇三百七十年。天狱暴动,洪荒凶兽、万古妖人相继挣脱束缚,异族初现踪迹。东皇四百零一年。武神仙逝,远古通道开启,异族大肆入侵,天都进入历史上第三次黑暗纪元。无路可逃,无处可走,四面楚歌,无尽的生灵在黎明前召唤希望的曙光,而谁能解开武神生前留下的字谜。“惊魂天,日月颠,飞仙冕,屠神宴。”
  • 微醒

    微醒

    不能相濡以沫,那就相忘江湖。慕容云从一开始你爱的就不是我。
  • 云霄神话

    云霄神话

    世间繁华不过一场烟云,笑红尘世间痴人,痴一念,梦一场,数年情殇,痴笑梦断,苍穹泪洒,终究——谁是负了谁的痴,还是谁噬了谁的心!
  • 邪王爱妻:千金小姐变废柴

    邪王爱妻:千金小姐变废柴

    她,逆从天下,对待敌人残忍至极,却在亲人面前懂得隐藏自己的感情。她莫独妍,终身狂傲天下,负得第一,即使轮生变成废柴,谁又能耐何她!!从一个矮小绝美的废柴变成堪称天下第一强者的故事,由我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