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04100000003

第3章 慧海佛光(2)

一、三世业报三世业报者,现报、生报、后报也。一、现报:今生作善恶,今生受报。二、生报:今生作善恶,次一生受报。

三、后报:今生作善恶,次二三生乃至未来多生受报。由是而观,则恶人富、善人贫等,决不足怪。吾人唯应力行善业,即使今生不获良好之果报来生再来生等必能得之。万勿因行善而反遇逆境,遂妄谓行善无有果报也。

二、善恶因果

善恶因果者,恶业、善业、不动业此三者是其因,果报有六,即六道也。

恶业善业,其数甚多,约而言之,各有十种,如下所述。不动业者,即修习上品十善,复能深修禅定也。

今复举恶业、善业别述如下:恶业有十种。

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言;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悭贪;九、嗔恚;十、邪见。造恶业者,因其造业重轻,而堕地狱、畜生、鬼道之中。受报既尽,幸生人中,犹有余报。今依华严经所载者,录之如下。若诸“论”中,尚列外境多种,今不别录。

一、杀生……短命、多病二、偷盗……贫穷、其财不得自在三、邪淫……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四、妄言……多被诽谤、为他所诳五、两舌……眷属乖离、亲族弊恶六、恶口……常闻恶声、言多诤讼七、绮语……言无人受、语不明了八、悭贪……心不知足、多欲无厌九、嗔恚……常被他人求其长短、恒被于他之所恼害十、邪见……生邪见家、其心谄曲善业有十种。下列不杀生等,止恶即名为善。复依此而起十种行善,即救护生命等也。

一、不杀生:救护生命二、不偷盗:给施资财三、不邪淫:遵修梵行四、不妄言:说诚实言五、不两舌:和合彼此六、不恶口:善言安慰七、不绮语:作利益语八、不悭贪:常怀舍心九、不嗔恚:恒生慈悯十、不邪见:正信因果造善业者,因其造业轻重而生于阿修罗人道欲界天中。所感之余报,与上所列恶业之余报相反。如不杀生则长寿无病等类推可知。

由是观之,吾人欲得诸事顺遂,身心安乐之果报者,应先力修善业,以种善因。若唯一心求好果报,而决不肯种少许善因,是为大误。譬如农夫,欲得米谷,而不种田,人皆知其为愚也。故吾人欲诸事顺遂,身心安乐者,须努力培植善因。将来或迟或早,必得良好之果报。古人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也。

以上所说,乃人天教之大义。

唯修人天教者,虽较易行,然报限人天,非是出世。故古今诸大善知识,尽力提倡《净土法门》,即前所说之佛法宗派大概中之《净土宗》。今无论习何教者,皆兼学此《净土法门》,即能获得最大之利益。

《净土法门》虽随宜判为“一乘圆

李叔同作《三世佛》

教”,但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即唯修人天教者亦可兼学,所谓“三根普被”也。

在此讲说三日已竟。以此功德,惟愿世界安宁,众生欢乐,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戊寅三月讲于温陵大开元寺自今日始,讲三日,先说此次讲经之方法。心经虽仅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讲非数日,一二月,至少须一年。今讲三日,岂能尽。仅说简略大意,及用通俗的浅显讲法。(无深文奥义,不释名相,一解大科。)效果一、令粗解法者及未学法者,皆稍得利益。二、又对常人(已信佛法)仅谓心经为空者,加以纠正。三、又对常人(未信佛法)谓佛法为消极者,加以辨正。

(先经题,后经文。)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前七字为别题,后一字为总题。般若:梵语也,译为智慧。

常人之小智小慧学者之俗智俗慧非二乘之空智空慧照见五蕴皆空,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之大智大慧。

小智慧小聪明亦云有智慧,与佛法相远。小巧

俗智慧研学问,上等人甚好,亦云有智慧,但与佛法无涉。空智慧小乘人。

波罗蜜多,译为到彼岸。(就一事之圆满成功言)若以渡河为喻动身处………………此岸欲到处………………彼岸以舟渡河竟…………到彼岸约法言之|此岸………轮回生死须依般若舟,乃能渡到彼岸。

↓彼岸………圆满佛果而离苦得乐。心,有数释。一释心乃比喻之辞,即是般若波罗蜜多之心。

(心为一身之必要,此经为般若之精要。)大般若经云:余经犹如枝叶,般若犹如树根。

引证又云:不学般若波罗蜜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无有是处。又云: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是诸佛母。

案般若部,于佛法中甚为重要。佛说法四十九年,说般若者二十二年。而所说《大般若经》六百卷,亦为藏经中最大之部。《心经》虽二百余字,能包六百卷大般若义,毫无遗漏,故曰心也。

经,梵语修多罗,此翻契经。契为契理契机。经谓贯穿摄化。经者,织物之直线也。与横线之纬对。

此外尚有种种解释。此经有数译(七译),今常诵者,为唐三藏法师玄奘所译。已略释经题竟。于讲正文之前,先应注意者。研习《心经》者最应注意不可着空见。因常人闻说空义,误以为着空之见。此乃大误,且极危险。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因起有见者,著有而修善业,犹报在人天。若着空见者,拨无因果则直趣泥犁。故断不可着空见也。

若再进而言之,空见既不可着,有见亦非尽善。应(一)不著有,(二)亦不着空,乃为宜也。

(一)若著有者,执人我皆实有。既分人我,则有彼此。不能大公无私,不能有无我之伟大精神,故不可著有。须忘人我,乃能成就利生之大事业。

(二)若着空,如前所说拨无因果且不谈。即二乘人仅得空慧而着偏空者,亦不能作利生事业也。

故佛经云

真空(非偏空、偏空不真。)

妙有(非实有、实有不妙。)

常人以为空有相反,今乃相合。

真空者,即有之空,虽不妨假说有人我,但不执着其相。妙有者,即空之有,虽不执着其相,亦不妨假说有人我。如是终日度生,实无所度。虽无所度,而又决非弃舍不为。若解此意,则常人所谓利益众生者,能力薄弱、范围小、时不久、不彻底。若欲能力不薄弱,范围大者,须学佛法。了解真空妙有之理,精进修行,如此乃能完成利生之大事业也。

或疑《心经》少说有,多说空者,因常人多着于有,对症下药,故多说空。虽说空,乃即有之空,是真空也。若见此真空,即真空不空。因有此空,将来做利生事业乃成十分圆满。

合前(三)非消极者,是积极,当可了然。世人之积极,不过积极于暂时,佛法乃永久。

般若法门具有空与不空二义,以无所得故已前之经文,皆从般若之空一方面说。依此空义,于常人所执着之妄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使破坏至于彻底。菩提萨埵已下,是从般若不空方面说,复依此不空义,而炽然上求佛法,下化众生,以完成其圆满之建设。

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建设乃得实现也。世有谓佛法唯是消极者,皆由不知佛法之全系统,及其精神所在,故有此误解也。

今讲正文,讲时分科。今唯略举大科,不细分。大科心经大科初显了般若初经家叙引二秘密般若二正说般若再就说法之由序言,此译本不详。按宋施护译本,先云:世尊在灵鹫山中入三摩提(三昧、译言正定等)。舍利子白观自在菩萨言。若有欲修学甚深般若法门者,当云何修学。而观自在菩萨遂说此经云云。

正文观自在菩萨

菩萨“菩提萨埵”之省文,是梵语。

菩提一一觉……………以智上求佛法。萨埵一一有情(即众生)…………以悲下化众生。

此外有多释。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浅……人空般若一一二乘人入。(人空者、人体为五蕴之假和合、深其中无有真实之我体)深……法空般若一一菩萨入。(法空者、五蕴亦空、如后所明。)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即旧译之五阴也。世间万法无尽。欲研高深哲理及正当人生观。应先于万法有整个之认识,有统一之概念。佛法既含有高深之哲理及正当人生观,应知亦尔。

此五蕴,即佛教用以总括世间万法者。故仅研五蕴,与研究一切万法无异。蕴者,蕴藏积聚也。五蕴亦称为五法聚,亦即五类之义。乃将一切精神物质之法归纳于此五类中也。

色蕴…障碍义即一切相障有碍之处境。

境处与物质之义相似而较广。

受蕴…领纳义即对于外境或苦,或乐及不苦不乐等五之感受。此与今时人所习用之感情一词(即是随官感印象而生之官感感情)甚合,若作了别解之感觉释之则非,内心蕴因了别乃属识蕴也。

想蕴…取像义即取着感受之印象而思想。行蕴…造作义即对外境之动作。

识蕴…了别义即了别外境,变出外境之本体。

由外境色…………而感着种种受轮转

由种种受…………而引起种种想生死由种种想…………而发起种种行由种种行…………而薰习内心之识循环由内心之识………而变成外境之色不绝空,此空之真理及境界,须行深般若时,乃能亲见实证。今且就可能之范围略说。

五蕴中最难了解其为空者,即色蕴。因有物质、有阻碍、似非空也。凡夫迷之,认为实有,起诸分别。其实乃空。且举二义。

(一)无常若色真实不虚者,应常恒不变,但外境之色蕴,乃息息变动。山河大地因有沧海桑田之感,即我自身,今年去年,今月上月,今日昨日,所谓我者亦不相同。即我鼻中出入息,此一息我,非前一息我。后一息我,非此一息我。因于此一息中,我身已起无数变化。最显者,我全身之血,因此一呼吸遂变其性质成分,位置及工作也。

若进言之,匪惟一息有此变化,即刹那中亦悉尔也。既常常变化,故知是空。

(二)所见不同若色真实不空者,应何时何人所见悉同。但我等外境之色蕴,乃依时依人而异。

鱼龙认为窟宅

天众认为琉璃

如恒河水皆依其识、而所见不同人间认为波流

饿鬼认为猛焰

故外境之色,唯是我识妄认,非有真实。有如喜时,觉天地皆春。忧时,觉景物愁惨。于同一境中,一喜一忧所见各异。

既所见不同,故知是空。上略举二义,未能详尽。

既知色空,其他无物质无阻碍之受想行识,谓为是空,可无疑矣。照见者非肉眼所见,明见也。

度一切苦厄苦,生死苦果。

厄,烦恼苦因。能厄缚众生。此二皆由五蕴不空而起。由妄认五蕴不空,即生贪嗔痴等烦恼。由有烦恼,即种苦因,由种苦因,即有苦果。度,若照见五蕴皆空,自能解脱一切苦厄。解脱者,超出也。以上为结经家叙引,以下乃正说般若。皆观自在菩萨所说,故先呼舍利子名。

舍利子是佛之大弟子,舍利此云百舌鸟,其母辩才聪利,以此鸟为名。舍利子又依母为名,故名舍利子。以上皆依法华玄赞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前云五蕴皆空之真理,以五蕴与空对观,显明空义。能知色不异空,无声色货利可贪,无五欲尘劳可恋。即出凡夫境界。能知空不异色,不入二乘涅槃,而化度众生。即出二乘境界。如是乃菩萨之行也。故应于不异与即是二义详研,不得仅观空之一边,乃善学般若者也。不异一一粗浅色与空互较不异。仍是二事。

即是一一深密色与空相即。空依色、色依空、非空外色、非色外空。乃是一事。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

依上所云不异即是二者观之。五蕴乃根本空,彻底空。断灭空偏空非离有之空又由此应知前云之空与有对立之空即有即空不空而空之空是离空有二边之空舍利子是诸法空相诸法,前言五蕴,此言诸法,无有异也。

空相,此相字宜注意,上段说诸法空性,此处说诸法空相。所谓空者,非是但空,是诸法之有上所显之空,是离空有二边之空。最宜注意。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由此可知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众生即佛,而不厌离生死,怖畏烦恼,舍弃众生。乃能证不生等境界。如此乃是菩萨,乃是般若,乃是自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以下广说五(一)空凡夫法(经文)是故空中无色(乃至)无意识界。蕴皆空之义(二)空二乘法(经文)无无明(乃至)无苦集灭道。分为三段(三)空大乘法(经文)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五蕴如上所明,为迷心重者说五蕴。

十八种作用不同故。为色心俱迷者说十八界六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虽分三科,皆总括一切法而说。因学者根器不同,而开合有异耳。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蕴处界三科经文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此乃空二乘法,上四句约缘觉言,下一句约声闻言。缘觉者,常观十二因缘而悟道。声闻者,(闻佛声教)观四谛而悟道。

无明行

识名色六入

触十二因缘

爱取有生

老死

过去所作之因

现在所受之果

现在所受之因

未来所受之果

此十二因缘,乃说人生之生死苦果之起源及次序。藉流转还灭二门以显示世间及出世间法。流转者,无明乃至老死之世间法。还灭者,无明尽乃至老死尽之出世间法。若行般若者,世间法空。故经云,无无明乃至无老死。出世间法亦空。故经云,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尽。

苦谛生死报一世间苦果

四谛(帝真者)

集谛烦恼业一世间苦因灭谛涅槃果一出世间乐果道谛菩提道一出世间乐因亦分二门,前二流转,后二还灭。若行般若者,世间及出世间法皆空。故经云,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此乃空大乘法。

同类推荐
  • 欧游杂记(朱自清小全集)

    欧游杂记(朱自清小全集)

    《朱自清小全集:欧游杂记》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的一本游记,其中收录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海阔天空》等名作11篇,其文风细腻委婉,语言精雕细琢,构思新颖别致,创造了一种情趣之美、景趣之美、温和之美,堪称中国白话美文的典范。让今天的人们在欣赏其优美的文字的同时,对历史、对自然、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系列书介绍:名家小全集2017年底已出至38部,精选现代名家鲁迅、老舍、萧红、傅雷、李劼人、林徽因、汪曾祺、梁实秋、朱自清、郁达夫、许地山、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人经典代表作,原版原作,直抵黄金时代文学现场;精装便携,直通新青年通勤背包;文体齐全,3D呈现文学巨匠艺术成就。这是靠前套大规模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坛名家作品的小全集;这是一套精装便携,兼具典藏与青春气息的名家小全集;这是一套名家推荐,文体齐备,专家导读的名家作品集。特别收入作者年谱,中国作协副主席、有名评论家李敬泽诚意荐藏,一本书读懂一个作家,一套书读懂一个时代,超高性价比,助力全民阅读。
  • 情到深处即为诗:诗人的眼泪

    情到深处即为诗:诗人的眼泪

    《情到深处即为诗》不是一本鉴赏诗词的学究书,这是一本充满悲伤力度与情感慰藉的人文读本,本书用忧伤的笔调、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从诗人的泪水、悲伤这个角度出发,精心为我们描绘了古代诗人旖旎多彩、真挚感人的生活画卷和情感经历。
  •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西方小说与文化帝国

    西方小说与文化帝国

    本书是资深教授蹇昌槐的最新力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用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系统研究西方小说的理论专著。作者基于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文化视野,对弥散在西方小说艺术巨川之中的帝国文化镜像萌生、发展和形成了原创性的理论阐释,对塞万提斯、笛福、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康拉德、海勒、沃克等数十位精英作家的创作了深刻的重解。全书视角新颖,立论清奇,文情并茂,可读性强。
  •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收得《藏园游记》一书,每于颓唐之际接读,辄耽于其文字的雄深雅健,而迷醉不能自拔。最先拜读的是《光绪戊戌旋蜀舟行日记》,这是他逗留北京考试,从少年到青年,首次返川的行路日记,满纸故园之思。既多古典式细腻刻画的笔触,更时有印象式的笔墨予以调和;舟泊陆行,一路风尘,以移步换景的山河风景为经纬,穿插市井风貌、生活方式,地方人物的人生沉浮,劳顿、忧伤、惊喜之余,还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清空和孤寂……那是诗的泥土,也是烟火人间的泥土。一部游记,层次极其丰富而又分明,味道深醇,读之令人心情低回不已。
热门推荐
  • 我打游戏有奖励

    我打游戏有奖励

    震惊!玩游戏,送红包?送知识?震惊!玩游戏,送英雄技能?送功能道具?苦逼高三党宿小羽,一边玩着亡者农药,一边走上人生巅峰……数年后……在零下四十度以下,珠穆朗玛峰峰顶。一位戴着大黑墨镜,穿着人字拖,沙滩裤,赤裸着上身的青年,右手轻轻晃了下装着红酒的透明酒杯,抿了一口,开口唱。“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多么空虚~~”
  • 狂暴的矮人

    狂暴的矮人

    21世纪的机械工程师穿越到异界,成为了矮人一族族长的孙子。不一样的矮人,不一样的传奇。
  • 我们配做父母吗?

    我们配做父母吗?

    作者通过讲述其在海外的人文觉醒经历,并与其在中国的成长记忆相比,现身说法,揭示出人文营养不良不仅恶化了至少同龄一代人的生存质量,甚至直接威胁到我们做父母的资格。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传统的思维定势提出了有切肤之痛的警示期冀对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培养一上一代的情商上有所启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惨案,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少见。这都与父母的失职有关。这意味着,做父母是有资格问题的,只要你是家长就必须思考所提及的问题。
  • 我的那些琐碎事

    我的那些琐碎事

    讲一讲那些尴尬的事,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
  • 安徒生童话·上

    安徒生童话·上

    关于我所写的童话,我也想说几句我自己的心里话。首先从已经出版成集的《讲给孩子们听的童话》说起,这是我的第一部童话作品集。这部童话作品集出版后,对于它的评价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到现在还很尊重这些声音,虽然不乏批评之声。我很珍惜他们对我所写童话作品的批评,我知道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 时光的弦

    时光的弦

    考神?世上真的有考神?开始我不相信,可是他却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好吧,考神只不过考试考得好一些,不过考神还会法术?!开始我还是不相信,但是他还是证明了,让我深信不疑。因为他,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欢乐,也因为他,让我明白了世上的许多道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对他……
  • 浮世恩仇

    浮世恩仇

    一群吃货青年的一次奇幻旅行。一次误打误撞的一对红颜偶遇。一场血雨腥风的一段版画历史。成就一段横跨历史,穿越星球,波澜壮阔的恩怨情仇故事。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 七号服务站

    七号服务站

    “你好,欢迎光临七号服务站,请问你需要什么服务?”“我想要吃满汉全席,但是不会做!”“没问题,我们这里有全国各地的专业大厨,你想吃什么都可以为你做,请问你是要在这里用餐,还是为你做好了送到家里?”……“你好,欢迎光临七号服务站,请问你需要什么服务?”“我的狗丢了,想要你们帮我找到它。”“好的,没问题,请把你家狗的照片发下,然后留下你家的地址,我们会发动我站在七界所有的服务点为你进行寻找爱犬,找到后亲自送到你家里。”……“你好,欢迎光临七号服务站,请问你需要什么服务?”“我是仙界凌霄殿的玉帝,现在仙界受到了魔界的大举入侵,已经打到了南天门,我请求你们七号服务站的帮助!”“好的,我站已经派出副站长携麾下十位神帝境精英工作人员前往仙界进行平乱!”
  • 一步之珧

    一步之珧

    无忧无虑的少城主:“我胖!咋地!你咬我啊!”但有一天,危险悄然降临,平静的生活就此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