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99000000088

第88章 归国记 (3)

我那段日记的前段还说:当此字母制未成之先,今之文言终不可废置,以其为仅有之各省交通之媒介也,以其为仅有之教育授受之具也。

我提出的四条古文教授法;都是从我早年的经验里得来的。第一条注重讲解古书,是我幼年时最得力的方法(看《四十自述》,页四四——四六)。第二条主张字源学是在美国时的一点经验,有一个美国同学跟我学中国文字,我买一部王筠的《文字蒙求》给他做课本觉得颇有功效。第三条讲求文法是我崇拜《马氏文通》的结果,也是我学习英文的经验的教训。第四条讲标点符号的重要也是学外国文得来的教训;我那几年想出了种种标点的符号,1915年6月为《科学》作了一篇《论句读及文字符号》的长文,约有一万字,凡规定符号十种,在引论中我讨论没有文字符号的三大弊:一为意义不能确定,容易误解,二为无以表示文法上的关系,三为教育不能普及。

我在日记里自跋云:吾之有意于句读及符号之学也久矣。此文乃数年来关于此问题之思想结晶而成考,初非一时兴到之作也。后此文中,当作此制。7月2日。

以上是1915年夏季的事。这时候我已承认白话是活文字,古文是半死的文字。那个夏天,任叔永(鸿隽)、梅觐庄(光迪)、杨杏佛(铨)、唐擘黄(钺)都在绮色佳(Ithaca)过夏,我们常常讨论中国文学的问题。从中国文字问题转到中国文学问题,这是一个大转变。这一班人中,最守旧的是梅觐庄,他绝对不承认中国古文是半死或全死的文字。因为他的反驳,我不能不细细想过我自己的立场。他越驳越守旧,我倒渐渐变得更激烈了。我那时常提到中国文学必须经过一场革命;“文学革命”的口号,就是那个夏天我们乱谈出来的。

梅觐庄新从芝加哥附近的西北大学毕业出来,在绮色佳过了夏,要往哈佛大学去。9月17日,我作了一首长诗送他,诗中有这两段很大胆的宣言:

梅生梅生毋自鄙!

神州文学久枯馁,

百年未有健者起。

新潮之来不可止;

文学革命其时矣!

吾辈势不容坐视。

且复号召二三子,

革命军前杖马箠,

鞭笞驱除一车鬼,

再拜迎入新世纪!

以此报国未云菲,

缩地戡天差可儗。

梅生梅生毋自鄙!

作歌今送梅生行,狂言人道臣当烹。我自不吐定不快,人言未足为重轻。

在这诗里,我第一次用“文学革命”一个名词。这首诗颇引起了一些小风波。原诗共有420字,全篇用了11个外国字的译音。任叔永把那诗里的一些外国字连缀起来,做了一首游戏诗送我往纽约:

牛敦爱迭孙,培根客尔文,

索虏与霍桑,“烟士披里纯”。

鞭笞一车鬼,为君生琼英。

文学今革命,作歌送胡生。

诗的末行自然是挖苦我的“文学革命”的狂言。所以我可不能把这诗当做游戏看。我在9月19日的日记里记了一行:牛敦(Lsaas Newton,1643-1727),今通译牛顿,英国着名科学家。

右叔永戏赠诗,知我乎?罪我乎?

9月20日,我离开绮色佳,转学到纽约去进哥伦比亚大学,在火车上用叔永的游戏诗的韵脚,写了一首很庄重的答词:寄给绮色佳的各位朋友:

诗国革命何自始?

要须作诗如作文。

琢镂粉饰丧元气,

貌似未必诗之纯。

小人行文颇大胆,

诸公一一皆人英。

愿共力莫相笑,

我辈不作儒腐生。

在这短诗里,我特别提出了“诗国革命”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个“要须作诗如作文”的方案,从这个方案上,惹出了后来作白话诗的尝试。

我认定了中国诗史上的趋势,由唐诗变到宋诗,无甚玄妙,只是作诗更近于作文!更近于说话。近世诗人欢喜作宋诗,其实他们不曾明白宋诗的长处在哪儿。宋朝的大诗人的绝大贡献,只在打破了六朝以来的声律的束缚,努力造成一种近于说话的诗体。我那时的主张颇受了读宋诗的影响,所以说“要须作诗如作文”,又反对“琢镂粉饰”的诗。

那时我初到纽约,觐庄初到康桥[剑桥],各人都很忙,没有打笔墨官司的余暇。但这只是暂时的停战,偶一接触,又爆发了。

1916年,我们的争辩最激烈,也最有效果。争辩的起点,仍旧是我的“要须作诗如作文”的一句诗。

梅觐庄曾驳我道:足下谓诗国革命始于“作诗如作文”,迪颇不以为然。诗文截然两途。诗之文字(Poetic diction)与文之文字(Pros ediction)自有诗文以来,(无论中西)已分道而驰。足下为诗界革命家,改良“诗之文字”则可。若仅移“文之文字”于诗,即谓之革命,则不可也。一言以蔽之,吾国求诗界革命,当于诗中求之,与文无涉也。若移“文之文字”于诗,即谓之革命,则诗界革命不成问题矣。以其太易易也。

任叔永也来信,说他赞成觐庄的主张。我觉得自己很孤立,但我终觉得他们两人的说法都不能使我心服。我不信诗与文是完全截然两途的。我答他们的信,说我的主张并不仅仅是以“文之文字”入诗。

我的大意是:今日文学大病在于徒有形式而无精神,徒有文而无质,徒有铿锵之韵,貌似之辞而已。

今欲救此文胜之弊,宜从三事入手:第一须言之有物,第二须讲文法,第三当用“文之文字”时,不可避之。三者皆以质救文胜之敝也。(2月3日)

我自己日记里记着:吾所持论,固不徒以“文之文字”入诗而已。然不避“文之文字”,自是吾论诗之一法。古诗如白香山之《道州民》,如老杜之《自京赴奉先咏怀》,如黄山谷之《题莲华寺》,何一非用“文之文字”,又何一非用“诗之文字”耶?(3月3日)

这时候,我已仿佛认识了中国文学问题的性质。我认清了这问题在于“有文而无质”。怎么才可以救这“文胜质”的毛病呢?我那时的答案还没有敢想到白话上去,我只敢说“不避文的文字”而已。但这样胆小的提议,我的一班朋友都还不能了解。梅觐庄的固执“诗的文字”与“文的文字”的区别,自不必说。任叔永也不能完全了解我的意思。他有信来说:要之,无论诗文,皆当有质。有文无质,则成吾国近世萎靡腐朽之文学,吾人正当廓而清之。然使以文学革命自命者,乃言之无文,欲其行远,得乎?近来颇思吾国文学不振,其最大原因,乃在文人无学。救之之法,当从绩学入手。徒于文字形式上讨论,无当也。

这种说法,何尝不是?但他们都不明白“文字形式”往往是可以妨碍束缚文学的本质的。“旧皮囊装不得新酒”,是西方的老话。我们也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古话。文字形式是文学的工具;工具不适用,如何能达意表情?

从2月到3月,我的思想上起了一个根本的新觉悟。我曾彻底想过: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工具)新陈代谢的历史,只是“活文学”随时起来替代了“死文学”的历史。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工具僵化了,必须另换新的、活的,这就是333“文学革命”。例如《水浒传》上石秀说的: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我们若把这句话改作古文,“汝奴之奴!”或他种译法,总不能有原文的力量。这岂不是因为死的文字不能表现活的话语?此种例证,何止千百?所以我们可以说:历史上的“文学革命”全是文学工具的革命。叔永诸人全不知道工具的重要,所以说“徒于文字形式上讨论,无当也”。他们忘了欧洲近代文学史的大教训!若没有各国的活语言作新工具,若近代欧洲文人都还须用那已死的拉丁文作工具,欧洲近代文学的勃兴是可能的吗?欧洲各国的文学革命只是文学工具的革命。中国文学史上几番革命也都是文学工具的革命。这是我的新觉悟。

我到此时才把中国文学史看明白了,才认清了中国俗话文学(从宋儒的白话语录到元朝明朝的白话戏曲和白话小说)是中国的正统文学,是代表中国文学革命自然发展的趋势的。我到此时才敢正式承认中国今日需要的文学革命是用白话替代古文的革命,是用活的工具替代死的工具的革命。

1916年3月间,我曾写信给梅觐庄,略说我的新见解,指出宋元的白话文学的重要价值。觐庄究竟是研究过西洋文学史的人,他回信居然很赞成我的意见。他说:来书论宋元文学,甚启聋聩。文学革命自当从“民间文学”(Folklore,Popular poetry,Spoken language,etc.)入手,此无待言。惟非经一番大战争不可。骤言俚俗文学,必为旧派文家所讪笑攻击。但我辈正欢迎其讪笑攻击耳。(3月19日)

这封信真叫我高兴,梅觐庄也成了“我辈”了!

我在4月5日把我的见解写出来,作为两段很长的日记。

第一段说:文学革命,在吾国史上,非创见也。即以韵文而论:三百篇变而为骚,一大革命也。又变为五言七言之诗,二大革命也。

赋之变为无韵之骈文,三大革命也。古诗之变为律诗,四大革命也。诗之变为词,五大革命也。词之变为曲,为剧本,六大革命也。何独于吾所持文学革命论而疑之!

第二段论散文的革命:文亦几遭革命矣。孔子至于秦汉,中国文体始臻完备。六朝之文亦有绝妙之作。然其时骈俪之体大盛,文以工巧雕琢见长,文法遂衰。韩退之之“文起八代之衰”,其功在于恢复散文,讲求文法,此亦一革命也。唐代文学革命家,不仅韩氏一人;初唐之小说家皆革命功臣也。“古文”一派,至今为散文正宗,然宋人谈哲理者,似悟古文之不适于用,于是语录体兴焉。语录体者,以俚语说理记事。此亦一大革命也。至元人之小说,此体始臻极盛。总之,文学革命至元代而登峰造极。其时词也,曲也,剧本也,小说也,皆第一流之文学,而皆以俚语为之。其时吾国真可谓有一种“活文学”出世。倘此革命潮流(革命潮流即天演进化之迹。自其异者言之,谓之革命。自其循序渐进之迹言之,即谓之进化,可也)。不遭明代八股之劫,不受诸文人复古之劫,则吾国之文学必已为俚语的文学,而吾国之语言早成为言文一致之语言,可无疑也。但丁(Dante)之创意大利文,却叟(Chaucer)之创英吉利文,马丁路得(Martin Luther)之创德意志文,未足独有千古矣。惜乎,五百余年来,半死之古文,半死之诗词,复夺此“活文学”之地位,而“半死文学”遂苟延残喘以至于今日。今日之文学,独我佛山人,南亭亭长,洪都百炼生诸公之小说可称“活文学”耳。文学革命何可更缓耶?何可更缓耶!(4月5日夜记)

从此以后,我觉得我已从中国文学演变的历史上寻得了中国文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我更自信这条路是不错的。过了几天,我作了一首《沁园春》词,写我那时的情绪:

沁园春誓诗

更不伤春,更不悲秋,以此誓诗。

任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月圆固好,日落何悲?

我闻之曰,“从天而颂,孰与制天而用之?”

更安用,为苍天歌哭,

作彼奴为!

文学革命何疑!

且准备搴旗作健儿。

要前空千古,下开百世,收他臭腐,还我神奇。

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

诗材料,有簇新世界,

供我驱驰。(4月13日)

这首词下半阕的口气是很狂的,我自己觉得有点不安,所以修改了好多次。到了第三次修改,我把“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的狂言,全删掉了,下半阕就改成了这个样子:

文章要有神思,

到琢句雕词意已卑。

定不师秦七,不师黄九,

但求似我,何效人为!

语必由衷,言须有物,

此意寻常当告谁!

从今后,倘傍人门户,

不是男儿!

这次改本后,我自跋云:吾国文学大病有三:一曰无病而呻,二曰摹(模)仿古人,三曰言之无物。顷所作词,专攻此三弊,岂徒责人,亦以自誓耳。(4月17日)

前答觐庄书,我提出三事:言之有物,讲文法,不避“文的文字”;此跋提出的三弊,除“言之无物”与前第一事相同,余二事是添出的。后来我主张的文学改良的八件,此时已有了五件了。

1916年6月中,我往克利佛兰(Cleveland)赴“第二次国际关系讨论会”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去时来时都经过绮色佳,去时在那边住了八天,常常和任叔永、唐擘黄、杨杏佛诸君谈论改良中国文学的方法,这时候我已有了具体的方案,就是用白话作文、作诗、作戏曲。日记里记我谈话的大意有九点:

(一)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

(二)今日之白话是一种活的语言。

(三)白话并不鄙俗,俗儒乃谓之俗耳。

(四)白话不但不鄙俗,而且甚优美适用。凡言要以达意为主,其不能达意者,则为不美。如说:“赵老头回过身来,爬在街上,扑通扑通的磕了三个头。”若译作文言,更有何趣味?

(五)凡文言之所长,白话皆有之。而白话之所长,则文言未必能及之。

(六)白话并非文言之退化,乃是文言之进化,其进化之迹,略如下述:

(1)从单音的进而为复音的。

(2)从不自然的文法进而为自然的文法,例如“舜何人也”变为“舜是什么人”;“己所不欲”变为“自己不要的”。

(3)文法由繁趋简。例如代名词的一致。

(4)文言之所无,白话皆有以补充。例如文言只能说,“此乃吾儿之书”,但不能说“这书是我儿子的”。

同类推荐
  • 悦心语

    悦心语

    《悦心语(南怀瑾先生著述佳句选摘)(精)》是南怀瑾先生语录集,以笔记形式呈现。取材自南先生《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禅宗与道家》等著作。编者“断章取义”,稍加整理。本书内容博大精深,文字简短,通俗易懂,便于现代读者阅读。在保存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声浪中,有许多重要的学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儒释道大师——南怀瑾先生。近半个世纪来,南师教化涵盖了儒释道,融汇了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南师著述等身,不落窠臼,以个人亲身经历和独到见解,配合历史经验,站在时代高点,阐扬中国传统文化、人生哲学,使现代人得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的精深奥秘,并帮助现代中国人整理出传统人文文化的基础性读本,同时也有助于现代中国人找回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归属感。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南师在苏州太湖大学堂辞世,享年九十五岁。南师已逝,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他的著述。每在阅读时,总会有一些词句,温暖、和煦,或一针见血——触动着我们的内心,难以忘怀。在南师离世届四周年之际,本社特将这些打动人心的词句选摘成册,让我们能随时翻阅,感念南师;也提供我们行走人世间为人处世的准则,更是一帖帖调适胸中纠结、矛盾情怀的良药。南老师,我们想念您,怀念您!
  • 卢梭的智慧

    卢梭的智慧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毓老师说公羊

    毓老师说公羊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1980-1981、1988-1989、1999年在台北天德黉舍、奉元书院讲授内容整理而成。毓老师认为《易经》与《春秋》是中华文化精华之所在,不读此二经难以明白孔子思想,难以读懂中国文化,此两部元经为奉元主经。公羊不易读,其重在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公羊学是中国思想之绝学,今人已少研究此学,这也是毓老师的绝学,他讲公羊着重其思想、智慧对今人的启示。
  • 跟王阳明学心学

    跟王阳明学心学

    本书共分为十九章,每一小节文章开头均以王阳明的一句或一段经典言论做引,在正文具体展开论述其思想的精炼和智慧所在。本书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从宽心、诚心、进取心、道德心、孝敬心、素净心、喜乐心等十九个方面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智慧。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心学说的基本观点。
  •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花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都因缺乏生命指引,瞬时迷失自我。《老子的生命智慧》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说解《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开展,寻求更豁然大度的天空。书中收录《老子》八十一篇全文,让我们藉此机会从头认识老子这位大师,在字里行间有自己的领悟。
热门推荐
  • 爱无定夺

    爱无定夺

    二十年前,这一带兴起了一股定亲热。定亲的主角是尚幼无知的娃娃,称之为“娃娃亲”。爱情与婚姻是世人永远赞誉的主题,而这些早已被定夺的“爱”能否称之为爱呢?有情人的无情姻缘,无情人的有缘姻缘,又该如何面对?现在他们长大了,面对早已定夺的终身,他们又该如何?服从命运的安排?隐匿情的悲哀?放弃爱的痛苦?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因为谁都心知肚明,因为理性永远掐不灭感情的火。但又因为命运的安排,他们又必须面对,必须抉择,必须失去,必须痛苦。没有人愿意选择放弃,但不是不放弃就不会失去。有时候一段感情的失去远远比生命的失去更痛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仙侠世界归来

    从仙侠世界归来

    五年前,萧凡突然神秘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没人知道他其实是去了一个广袤无边,仙神林立,妖魔横行的仙侠世界。五年后,萧凡已经在那个仙侠世界度过了漫长的五千年,带着一身神秘莫测,通天动地的能力,他又重新回来了。普通群号:487012108,欢迎加入。
  • 黛玉和八爷玩快穿

    黛玉和八爷玩快穿

    伤心而死的黛玉,被幽禁,折磨死的八爷在死后被神秘的人收留,开始新的人生,
  • 都市逆袭生存录

    都市逆袭生存录

    如果没有那一次的变故,袁晓天像普通人一样,娶妻生子,一家人温老暖贫,平凡地度过一生!命运,就是如此,一次猝不及防的事故夺走了他的爱人,也毁了他仅有的幸福,让他家破人亡,他不得已远走他乡。五年后,他涅槃归来,将会走出怎样不一样的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为扎基的综漫旅游

    穿越为扎基的综漫旅游

    书被屏蔽了,看也没用白凌因暗杀而无故穿越成为破坏神扎基,在数个位面进行游走……〖无敌轻松向〗佛系更新,但不太监简介无力,请看正文
  • 青笙挽凯余梦初

    青笙挽凯余梦初

    他们两个,就是一条平行线,永远不可能有交集,只能看着对方渐行渐远……而我呢,明明知道结果,却还想要尝试。不甘心,但又不敢去爱,也许我就是懦弱,给不了你这份爱。她跟我说“易烊千玺,你怎么变成了这样,你以前是不会耍心机的,我像看到从前那个单纯的你!”呵呵,单纯,这个词未免太讽刺人了吧,谁一生下来都说单纯的啊,还不是在现实的摧残下变成了这样!我转身准备离去,嘴里小声的喃了已经“我怎么会变这样?因为我爱你啊!”物是人非……——送给15岁的自己,如果还有以后,我定会勇敢爱,对不起王俊凯。青笙,再见,愿不再见……(易烊千玺留)
  • 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

    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

    春秋战国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人们追求的平等、自由、仁爱等思想喷薄而出,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思想体系,延绵千年,影响至今。在这段历史的大舞台上,最耀眼璀璨的就是那些纵横卑阖的政客们,他们站在时代的制高点,通过政治革新,引领时代潮流,改良社会风气,翻掌为云覆掌为雨,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 甜蜜热恋:校草的专属丫头

    甜蜜热恋:校草的专属丫头

    双亲被一场车祸无情夺去生命,她被迫寄人篱下,无意闯入四大校草的世界,生活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恋爱的季节里,让她与众美男甜蜜不断,和校草们在一起的日子里,纯女能否矜持依旧俏丫头颜甄与绝色校草甜蜜热恋,且看她如何一女御众男,智斗各色美艳狐狸精,上演史上校园最华丽群恋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