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01900000007

第7章 新中国初期的北京古建筑保护(2)

众所周知,康熙子嗣众多,在他晚年还因皇位归属闹出了“九王夺嫡”的家丑。其中四子雍正,老成持重,很能为康熙分忧。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在他还是贝勒时,康熙便将明代内官监的官房改造为府邸,赐予胤禛为贝勒府。康熙四十八年,胤禛晋升为和硕雍亲王,“禛贝勒府”也随即升级为“雍亲王府”。为此,雍亲王预支三年俸禄修建此地,使王府的规模建制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在大量王府中却并不出众。两年后,王府又迎来一件喜事,在雍亲王府东花园的如意室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并在25年后登上皇位,便是赫赫有名的乾隆帝。虽然此时在场众人茫然无知,但这里已注定成为不可多见的两朝“龙潜福地”。康熙六十一年,雍亲王经过一番厮杀,从众皇子中脱颖而出,成功夺得皇位,变为众所周知的雍正帝,而雍亲王府也“府随主荣”,一半跃升为行宫,一半被雍正赐给喇嘛成为黄教上院,开启了雍和宫与藏传佛教的渊源。后来因行宫失火,黄教上院又改为行宫,才正式得名“雍和宫”。因为国库的空虚和雍正的节俭,雍正帝并未对这里进行大规模改建,只是在日常维护之外对东花园进行了彻底修缮。雍和宫最大的改观出现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圆明园,为迎接雍正的灵柩,雍和宫的主要建筑全部改覆黄瓦。同年9月,乾隆皇帝将父亲的梓宫安置在他当年的寝宫(今永佑殿)。次年,将灵柩安葬在西陵后,永佑殿常年供奉雍正影像,成为“影堂”。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正式改为喇嘛庙,所有殿宇粉饰一新并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藏传佛教事物的中心。在这里,收藏的一只“金本巴瓶”便是乾隆实行“活佛转世,金瓶掣签”的最好见证。可以说,雍和宫变身藏传巨庙在加强清政府对蒙藏的控制和维护清朝统一的事业上功不可没。鉴于这些重要性,清朝前期,雍和宫的维修经费一直比较充足,庙内和四周环境维护得比较好。但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因各类赔款在财政上逐渐捉襟见肘,各类开支被压缩,雍和宫的维修经费也不得不缩减。之后又经历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洗劫,到清末时已经破败不堪。

进入民国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都曾提出维修雍和宫的计划。1915年,内务部土木工程处还对雍和宫进行了全面勘测,制定了维修计划并报内务部批准。然而因战乱和经费等原因,两次维修计划都没有付诸实施。此时的雍和宫成为众多游人的游览场所,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还能自由出入雍和宫,其南侧的广场也不时因庙会而聚集大量民众商贩,异常热闹。为了方便游人,北平市政府对雍和宫周边道路进行了一些修葺。然而,到新中国成立前,雍和宫内的主体建筑已经是残破不堪、满目荒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雍和宫的修缮。1952年5月,周恩来亲自视察雍和宫,认真参观了每一座殿堂,并与陪同参观的德木奇(僧职,即管家)进行交谈。在御碑亭中周恩来还特别认真地阅读了乾隆御文《喇嘛说》。阅后总理对德木奇说:“乾隆皇帝的文章写得很好,对于喇嘛教很有研究,他很聪明。”离开时,周恩来指示道:“雍和宫建筑相当规格,布局完整,气魄很大,佛像造型也很美观,喇嘛们一定要特别保护好雍和宫。最近国家也考虑要拨款重修雍和宫。”之后不久,国家财政便拨款4亿元(旧币),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了修缮。两年后,包括天王殿、雍和宫、永佑殿、法轮殿和万福阁在内的中路五进大殿被修葺一新,雕梁画栋,金装素裹,重现往日的庄严与华美。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为了慰问从西藏远道而来的活佛,4、5月间,毛泽东、刘少奇和朱德先后来到雍和宫视察,进一步指示要管理好、保护好雍和宫。之后不久,雍和宫被中央人民政府定为西藏活佛在京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大门也随之关闭谢绝参观,只有重要外宾到来时,北门才偶尔为之一开。1961年,雍和宫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人民政府再次拨巨款对雍和宫进行全面修整,从此佛殿重辉,僧人复还,并在1981年正式对香客与游人开放。时至今日,雍和宫殿宇威严,五百罗汉山、檀木大佛和金丝楠木佛龛“三绝”并立,春夏秋冬四时香漫,八方信徒虔诚。而雍和宫百年来所肩负的宗教民族团结使命,也如院内的苍松翠柏,万年长青。

三、名人故居受保护——北京鲁迅博物馆

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始终是紧密相关的,一般来说,古代苑囿常作为公园开放给游人,寺庙由僧人管理以延续香火,除此之外,建立博物馆也是对古建筑和文物进行保护和展示的一种重要手段,如紫禁城改造为故宫博物院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案例。然而作为近代文物保护、教育展示的载体,博物馆自诞生初发展就比较缓慢,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只有古物陈列所、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北京铁道管理学院博物馆及辅仁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等少数几座公立或私立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事业的复兴,为配合全民教育的开展,现代博物馆相继在北京成立。其中,1956年开放的鲁迅博物馆作为建国后诞生的几座博物馆之一,彰显了新中国对文化教育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视,也是名人故居得到整体保护的一个成功案例。

北京鲁迅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馆内的鲁迅故居,是鲁迅1924-926年在北京的住所。这是一处青瓦灰墙的两进小四合院,根据买房时的《转移报告表》,院子“东至吴姓,西至连姓,南至官街,北至张姓”。连姓便是当年的房主。刚买下时,前院只有南房、北房各3间,东侧小房1间,经鲁迅亲自设计并翻建后,在一进院各加东西厢房2间。由于地方有限,西厢房比较窄,成了厨房。正房左右两间分别是鲁迅母亲和夫人朱安的居室,中间一间向北接出一间房,为鲁迅的居室,俗称“老虎尾巴”。房间总面积不足10平方米,鲁迅看书累了,就在这里休息。南房是鲁迅的书房和会客室。正房与西厢房之间的小门通往二进院,院中间有一口水井,还有鲁迅亲自种下的丁香、碧桃和刺玫。正是在这样恬淡的小院中,鲁迅才能忘记世事喧嚣,写下《朝花夕拾》中伤感而温馨的文章。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前往厦门任教,留下母亲和原配朱安继续在这里居住。鲁老太太嫌居室狭窄,将北墙向外推,与“灰棚”平齐,使一座品字形的北房变成北斗形。直到1986年,才将北墙缩回,恢复了原貌。

1943年,鲁迅的母亲鲁瑞去世,小院由朱安打理。1946年,许广平来北京整理鲁迅藏书时,大门油漆已有不少剥落,顶棚也支离破碎。次年朱安病故,小院无人照管。为使鲁迅的手稿、藏书不致受损,鲁迅的生前好友王治秋等人通过北平地方法院以“查封”的方式,使它完整保存下来。直到1949年1月北平解放,对鲁迅故居的接管和保护才正式开始。首先派专人看守故居,其次由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文物部的王治秋等主持恢复故居原貌的工作,并邀请许广平审查复原、修缮工作。在她的详细介绍下,依照鲁迅生前居住的情况对房屋进行了布置。1949年10月19日,也就是鲁迅逝世13年纪念日,故居开放一天,供社会各界观众参观、瞻仰。

1950年,许广平将鲁迅故居及故居内的文物全部捐给政府,计图书5195册又274件,金石拓本4030张,家具等物393件和地产5分6厘、瓦房7间、灰顶屋7间、树木9株。随后文物局又从上海鲁迅故居将41箱鲁迅藏书运往北京,计2691种。次年对故居进行测绘与修缮,在鲁迅逝世14年纪念日时再次开放。1951年,郭沫若为故居题词,至今,题词仍镶嵌在大门右侧墙壁上清晰可见,只是门牌仅能依稀辨认了。

1954年,文化部决定在鲁迅故居东侧筹建鲁迅博物馆。就在次年5月,据当年看守故居的老人回忆,周恩来曾亲自来到故居视察,饶有兴味地参观了故居和室内陈设后,意味深长地评价:故居虽小,“价值可不小哩!”同年12月,博物馆开始施工,同时紧张进行陈列方案的设计工作。1956年新馆建成,许广平再次捐赠鲁迅书信402封,文稿31种,以鲁迅生平为序,制作展品,并于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日时正式对外开放。此时,距中国第一所近代博物馆——南通博物院的创办已有50多年。时至今日,鲁迅故居仍旧静静地接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就像小院中的丁香,沐浴了数十年的风雨,却益发枝繁叶茂,荫蔽着一方天空,延续着旧时的记忆,点缀了北京博物馆事业的春天。

四、百年城堡得保全——北海团城

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是一个笼罩着尘土的“工厂”,处处遍布着建筑工人挥汗如雨的忙碌背影。同时,北京也是一个弥漫着“硝烟”的“战场”,上演着古建筑保留与否的“厮杀”。在这场战役中,许多建筑倒在尘土中,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有建筑在多方的努力下得以留存。团城就是为数不多的幸运者,而其中的艰辛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史话。

位于北海与中海之间的团城,北接永安桥直通北海公园琼岛。在它的南侧,现有文津街,上下四条车道,每日供大量车辆穿行于北海和中海的两岸,一派繁忙的景象。然而将时钟向前调八百多年,这里却是荒草平湖的另一片苍凉。

同类推荐
  • 工程地质基础实习实验教程

    工程地质基础实习实验教程

    本书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的基础实践类教材,书中系统介绍了工程地质基础实习的内容与方法。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常见主要造岩矿物和岩石的基本特征与实验室标本鉴定的基本方法,野外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与分析,地质图件的识读与分析,滑坡的现场调查与稳定性分析,北京地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北京地区地质实习路线的基本地质特征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等内容。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各专业及相近专业工程地质实习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土木、水利、交通等有关专业领域的师生学习、参考。
  •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4)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4)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人类在最初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知道建筑房屋,仍然是与鸟兽混杂一起,或栖身在天然的洞穴中。《易·系辞》就有“上古穴居而野处”的记载。从对石器时代人类穴居的遗址发掘来看,许多人类化石和石器都是在洞穴里发现的。如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和距今缘万年前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等。在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也都有类似的洞穴。
  •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本书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秉持“融贯学科”的系统理论观,探索古镇保护研究的地域时空视角与理论方法。研究立足于城市规划学科,以巴蜀古镇为课题对象,在古镇保护历程回顾的基础上,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分析了古镇保护导向,并对古镇保护的总体策略、技术方法与制度环境进行了展开研究,意图探索并建构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的基本理论。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建筑学、历史学、城市社会学、文化地理学等研究、设计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3)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3)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热门推荐
  • 黄金之光

    黄金之光

    当恶魔再次席卷大地,谁来拯救世界,恶魔亦或是人类……
  • 末世灵战

    末世灵战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当流星雨从天而降,当人类变成了野兽,动物变得更加凶猛,昆虫变成了巨无霸,植物变得更为狂野……人类,将何去何从?这一切,将由重生归来的张嘉玥来告诉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虚拟游戏之蔚蓝时代

    虚拟游戏之蔚蓝时代

    当年的电竞少年回归!顶级装备、绚烂操作、公会争霸,这是一个刺客的故事,也是青春热血的故事!
  • 都市三国传

    都市三国传

    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是很成熟,请书友见谅
  • 葵花神功

    葵花神功

    李欢,乃小李探花李寻欢之后人,他穿越《笑傲江湖》,获得葵花戒指,以及葵花老祖所留之绝世功法《葵花神功》。从而也卷入了三界亿万年征战之漩涡,他穿越《盘龙世界》,找到了巫族十二巫祖遗留的通天塔,练出了“混元神分身”;他穿越《星辰变》世界,带着秦羽征战天下。
  • 田园沐哥

    田园沐哥

    近日,神秘的沐氏集团掌门人沐辰做客某档美食节目,引起全民追捧。据悉沐氏集团旗下拥有众多的明星美食品牌,全民熟知的“穿越虾”牌小龙虾,“蟹蟹你”牌大闸蟹,“就是牛”牌神户和牛,“鹅鹅鹅”牌鹅肝,“子多多”牌鱼子酱,“真君”牌松露,等等等等你所熟知、或者仅仅只是听说过名字的品牌,都归属于沐氏集团。而沐辰,被称之为“舌尖上的舞者”、“高端美食终结者”、“吃货的福音”以及连续蝉联“年度最被女人渴望的男人”称号。面对美食节目主持人的调侃,沐辰无奈一笑。“我最初也只是因为小龙虾赚钱,才入了这行!”“我真不是从小就励志要改变世界美食格局!”“我的成功,真的只是因为捡了个漏……”这就是随口一说就是吃它一个亿的男人,多么的朴实无华……
  • 染红了的向日葵

    染红了的向日葵

    对面墙上,仿制的梵高《五朵向日葵》,在幽暗的灯光下,蓝色的背景不仅让人空添几分凄凉。瓶子里静静插着三朵,另外两朵,一朵枯萎掉了。一朵还是葵蕾。只要摆对了公式,死亡和命运都可以求证,误差在八分钟之内。
  • 哈利波特之双生子

    哈利波特之双生子

    霍格沃茨塔楼前,看着白发老人那单薄的身躯,他不禁有些感慨。“老师,你已经老了,阿利安娜的死让你丧失了太多野心,而霍格沃茨的校长位置让你变得妥协,种种原因导致现在连一头猪都能分散你的力量。”他轻轻抚摸着手中的戒指,语气变得高昂。“所以,老师啊,你就在这囚笼里安静的看着吧,世界既将易主。”他的身影逐渐模糊,在即将消散之时,仿佛有一声叹息传入耳中。PS:子时代,原创男主,微黑,非系统文,非后宫文,最终boss不是伏地魔。
  • 末世我死神降临

    末世我死神降临

    末日十年,冰彻心髓。绝望的死亡灾祸降临,撒默回到末日之前。看透人性,死亡之神将众生的末世变成自己得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