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56100000011

第11章 儒家自然哲学(4)

《易传》是对在殷周之际出现的《易经》的阐发,《易经》以“易”命名,“易,变易也”。在《易经》看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易的。从“履霜”到。坚冰至”(《周易·坤》初六爻辞),是自然界的天气的变化;从“大人虎变”(《周易·革》九五爻辞),可知社会的变革。孔子深人发掘了《易经》中的变易思想,认为《易经》的作者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观察,看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周易·丰卦·彖传》)。“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伸)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系辞传》)。于是得出“《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认识,认为《易》就是对变易之道的表述,“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系辞传》),“《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程颐:《伊川易传》)。“变动不居”,“不可为典要”强调变的绝对性,“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强调变的普遍性。宇宙及其问的事事物物都是变易的结果,可谓“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系辞传》),“日新”,“生生”就是不断生成。

新东西。

《易传》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对天地变化而生成万物的过程进行了描述。依卦象与卦义所言,天地就是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就是水火雷风山泽,“天地设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然后能成变化,既成万物也”(《说卦传》),“天地变化,草木蕃”(《文言传》),宇宙万物就是这样由天地风雷水火的相搏相通而生成的。

这种“日新”“生生”变化的动因和表现形式就是阴阳、刚柔、阖辟及其变化,《系辞传》称之为“阴阳相感”,“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阖一辟谓之变”。意即事物变化的动因在于事物内部固有的两种性质相反的力量的相互作用,其具体表现就是事物新旧的交替更迭进退之象。“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由变化而生成的,是变化的表现形式,《系辞传》表述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变化作为哲学范畴在《易传》中得到明晰的规定。在《易传》之前,变与化是两个概念,《易传》作者把变化作为天道与地道生成万物的中介。“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成卦·象传》),“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系辞传》)。变通就是使天地四时通达无碍,天地阴阳相摩相荡,相互交感,万物因而化生。所以,变化是宇宙生成的活动链。

(二)动静有常

在强调变、动的同时,《易传》也肯定常、静的存在,认为“动静有常”(《系辞传》)。天下万物,有动有静,或动或静,有其一定的常则,“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系辞传》)。乾为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万物始于天,坤为地,顺承天,承载万物,天地变化,“然后万物生焉”(《序卦传》)。天常动,万物得以产生,地常静,万物得以资生,即所谓“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之意。

《易传》认为无论是天动,还是地静,都有一定的常则,乾的动是刚正,坤的动是闭止,乾是天下之至健,坤是天下之至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周易·乾卦·彖传》),“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周易·恒卦·彖传》),动静相宜,才能“天下之动而不可乱”(《系辞传》)。正是因为有了动静变化的规律可循,世界才不是杂乱无章的。“《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寂”,静。“故”,事。《易》自身没有思虑,没有作为,通过人心的虚静,感通天下事物的变动及规律,即所谓的静观其变,以静待动之意。

这是既承认相对于动的静的存在及意义,也表明一种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苟子继承并发挥了《易传》变化及其变化有常的思想,从其自然之天的观念出发,更明确地提出了“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天论》)的论断,对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作了合乎自然的描述,“列星随旋,日月递熠,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荀子·天论》)。“神”指自然的奇妙的变化,不是指有意志、有人格的神灵。列星日月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运行,递相临照。四时按规律更替,循环代行,阴阳二气发生作用,风雨普遍地施加于万物,各种事物变化的配合协调,使万物得以生成长大。这是天之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宇宙间的所有事物都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天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天论》)。这是自然固有的法则和规律。

在动静二者之中,动是主要的,因为动更好地说明变化。《系辞传》云为:“动者尚其变”,“动者观其变”。而且,一切事物都在互相矛盾对待中发展变化,“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系辞传》),一切都是刚柔相推而生的变化。《易传》原则上是贵刚主动的,这与老子的贵柔主静的思想不同,老子不仅在人事方面主张守柔处下,“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而且在自然观方面也以静为根本,认为“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老子·十六章》)。“复”,借用王弼注《周易·复卦·象传》“复见天地之心乎”之“复”为:“复者,返本之谓也。”万物的生长发育是动,但芸芸万物最终都要归于静寂,静寂是万物之本。所谓“本”“末”是王弼注《老子》时用以诠释有无的范畴,并把本末有无与动静连接起来考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故动息之中,乃天地之心见也”(《周易·象传·注》)。这虽是对《周易》的解释,但从以无为本论证以静为本原则上也是符合老子思想的。据此我们可以看到老子以静为动之本的思想与《易传》主动尚刚思想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中国哲学史上完整的动静思想。

(三)渐变与顿变

《周易·系辞传》还注意到变化一般是由逐渐的变化发展到迅速、剧烈的变化的问题,用孔子的话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及身”(《系辞传》)。《周易·坤·文言传》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人不积累善行,不能成就善名;不积累恶行,不能够招致灭身的结果。弑君、弑父事件的发生,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结果。这是就人类社会方面说。

苟子则从自然方面丰富了渐变与顿变即变与化的思想。他提出了“尽小者大,积微者著”(《荀子·大略》)的命题。“尽”,极尽。

“著”,显著。意谓尽量容纳小的就可变成大的;积累微细的就可变为显著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形象地表述了积少成多可以引起量与质的变化,包含了量变与质变关系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对常变问题的深刻认识。这种把事物看成是由积累、渐变而形成的思想是对质变之前需要有量变的积累,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规律的夫才猜测。

《易传》与荀子的变化、动静思想作为常变思想的有机构成,丰富、明确了儒家常变思想。变与化、动与静从单一概念演化为变化、动静范畴,皆始于《易传》。正是在《易传》中变化被赋予了一事物产生、转化为新事物、新属性、新情况的哲学意义,“天地变化,万物生焉”,既说明宇宙的变化,也表明宇宙的生成。“动静有常”,既看到动静的存在及意义,也看到动静的规律,所谓“动静不失其时”(《周易‘艮·彖传》),虽是就卦爻变化而言,亦是对动静本身而言。在这看似纯自然的范畴中,儒家也赋予了人的道德属性和人类理想,在儒家看来,只有圣人、君子才能体悟天地变化的神妙,动静的幽微,常变的规律,从而才能生物、济民、利用、厚生,达至万国咸宁。

从整体性思维的视角分析天人关系、道器关系和常变动静关系,我们看到儒家的自然哲学从对天人的定位定性开始,探究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出现过各具特色的观点,有的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科学的自然哲学观。但从总的特点上看,儒家自然哲学始终与人生哲学、社会政治哲学混而不分,几乎没有独立的自然哲学观念和体系。

儒家的自然哲学,既涵有主客二分、主体意识的思想,亦涵有天人和谐兼有人可制天的理念。如果能够加以合理的现代疏解,可以提供现代人类需要的自然观、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原理,可以弥合由研究自然体系而形成的世界观与人文学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之间的重大歧异,消解自然与人类的紧张。

同类推荐
  • 孔子智慧讲堂

    孔子智慧讲堂

    本书通过对孔子思想的了解,亲近和掌握传统文化,更能理解和感受孔子思想的魅力,对如何调整好自己的人生会有所帮助。
  •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筮占之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读之书,有“群经之首”之称。《易经》是智慧的哲学,内容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无数人学会了它是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开创和发展事业、怎样去挑战困难、怎么去战胜挫折等方面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而获得了成功。《易经》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坚信,通过此书,你能从《易经》的处世智慧中,找到人生中的自我,从中吸取力量,以此为指导,走向辉煌的人生之路。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论语·孟子

    论语·孟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 九十思问

    九十思问

    《九十思问》一书是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教授对九十余年人生及学术的回顾,也是对中华文化未来走向的思问。第一部分“归途——我的哲学生涯”着重记述了作者在西南联大时的故人往事,兼及各个重要时期作者的求学历程及其时代背景。第二部分“随想漫谈”是近两年来的学术随笔,主要内容是讲自我的独立自由和个性解放。
热门推荐
  • 魔兽妖尊

    魔兽妖尊

    这个世界上没有神奇的魔法、斗气,也没有耀眼的科技,几位少年凭借这个世界上特有的兽力,在大陆上叱咤风云。
  • 大荒狂神

    大荒狂神

    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亚洲气质舞王,尼古拉斯·赵四
  • 期待的我们

    期待的我们

    “你,还好吗?”陆宇定住。“你指的是什么,是现在还是过去的三年,如果是现在,我想说我好的很,如果说过去的三年,我很不好,可是人总是要活在现在不是吗,过去的,就只当客串了一个电影,角色小了点,结局悲催了点,但杀青后还得活回自己。我说的这番话就当是对我们之前的关系做一个正式的了结,然后劝你管好你的好奇心,我受用不起”
  • 对异大战

    对异大战

    五千年前,东华大世界,爆发一场空前绝后的纪元之战。异族入侵,为了争夺资源,执行生物大毁灭。上百亿人族用血和肉疯狂反击,然而面对实力超然的异族,这个世界上的人,连飞蛾扑火都算不上,最后仅剩一亿出头的人口。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个划时代的英雄——盘古出现了,他带领余下的人族,以开天辟地的方式,在以一亿人族为代价和自我牺牲,启动三元法阵,才击败并封印了异族。对于这场战争,史称——对异大战!盘古作为灵武圣殿的开创者,在这场大战中创造了灵器、四大灵术和三元法阵,进而产生了灵武骑士。
  • 仍然是你

    仍然是你

    他(卓谦健)和她(乔霜怡)是初中同学,毕业后她给他留下一封信,便随父母远赴美国。十年后,她带着合作案归来,他成为了她的合作伙伴,她的若即若离,她的黑白分明成为他们之间感情的鸿沟,他们之间,是商场上如西洋棋般只有黑与白间的对立,还是情感上相互守候的美满结局呢?他(卫熙)和她(乔霜盈)只有一面之缘,后来她前往英国深造,十年来只靠书信往来,他却对她心生好感。十年过去,她跟着上司回国公干,却意外失忆,他们之间,是无法交集的平行线,还是早已注定的命运交集呢?
  • 护宝余生

    护宝余生

    这是一个王爷带着自己的皇侄和手下们还有一些国师等等一些人一起在一个墓室里保护着皇上给的一个箱子
  • 君恋陌尘璃

    君恋陌尘璃

    他清墨出尘的背影是她不可触及的波澜,她灵动纯净的笑颜是他心中最美的风景。他为了兑现与她的承诺,不惜抛弃一切;他许她万里江山只为拂去她心头的愁云;他为她绽放十里血色海棠只为给她最幸福的婚礼。他始终为她,不离不弃。可她终究还是负了他……茫茫红尘如梦,笑看苍穹。当繁华散尽,尘埃落定,与她携手走天涯的人是否还在那里,等她共谱,倾世绝恋。
  • 十年可以么

    十年可以么

    TFBOYS三只的小故事,写的不好,也希望大家不要喷我因为这纯属虚构
  • 从前有个女教主

    从前有个女教主

    一朝穿越,她只想带着那个捡到的俊郎少年,发家致富奔小康。也许她是那个倒霉催的天选之人,被派去拯救濒于危难的他,以一己之力开创新的盛世神州,也带领了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弟子从青涩到成熟,从平凡到出众。她最初的梦想不过是做个有钱人,却在乱世中一步步和他并肩走向这盛世的巅峰。欢迎加入书友群:1059967853阅读指南:这是一本反套路,无套路,女主角一心只想功成名就,名垂青史,带着男主角成长,再不济能遗臭万年她也很高兴的热血成长文。所以我们不谈风月,只谈成功!1,主事业,师徒文。2,略种田。
  • 海贼王之随机果实系统

    海贼王之随机果实系统

    二十一世纪少年莫尘,穿越到海贼王的世界。开局穿越到洗澡中的女帝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