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26800000029

第29章 附录(2)

牛汉:我所谓的“第一义的诗人”,指那些表里一致堂堂正正的真诚而纯洁的诗人。这样的诗人很少,可以说是一种理想。帕斯捷尔纳克大概算得上,还有里尔克。有的诗人人不怎么样,但写诗很虔诚,在诗里净化自己:二者的区别不那么清楚,不能非此即彼绝对化。

晓渡:仍然是在这篇文章里,您对布罗斯基引用的蒙塔莱的《终结》一诗表示了强烈的兴趣,并认为诗中写到的“倾盆而下”和“充分燃烧”是一个意思;可是诗歌作为语言艺术又极为讲究节制和蕴藉,这里似乎存在某种矛盾。您怎样看这种矛盾,创作中又是如何把握的?

牛汉:所谓“倾盆而下”、“充分燃烧”并非指一泻无余的疯狂状态,而是指诗人调动他全部的生活和文化积累来写一首诗。只有无所保留才能充分燃烧,说到底是一个境界问题。一首平静的诗是燃烧透了的平静,这比暴烈还难。

有时一首诗看来直白透明,实际上酝酿了许多年。我写《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最初是从小时家里做醉枣的过程得到启发的。做醉枣要把刚发白的枣摘下来焖在罐子里酿制,强迫它们变泡变红。这种成熟是一种不自然的成熟,恰好和我的生命经验相符。早在干校时我就想写这首诗了,但一直写不好。最后写出来很平静,但其中蕴涵着几十年的苦难,心都被痛碎了。写诗难,难就难在要创造一个贴切的具象,还要把握好节奏、色彩,让它活生生地、而不是概念式地、或阐释性地呈现。这时就有一种“连根拔起”的感觉,“倾盆而下”、“充分燃烧”的感觉。当然还是会有保留,正如画家要“布白”一样,诗也不能写得满屯屯的。

晓渡:诗坛上往往称您为“汗血诗人”,这恐怕与您把自己的书房称作“汗血斋”有关。您还写过一首《汗血马》,一般认为那是您人格的写照,是这样吗?

牛汉:“汗血斋”是我在于校时给我的住所起的号。那时我和两条狗住在一起,又脏又臭,狗都比我干净。我老伴对这个号颇不以为然,但谁也把我没有办法。对我来说,“汗血”是最神圣的东西。鹰有汗血鹰,马有汗血马,人有汗血人。我重体力劳动十多年,流了不知多少汗,身上到处都是血口子;我就这么一身血汗,像牲口似的不停地奔跑。我觉得诗和人是一致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谈论“第一义诗人”的原因。也许我强调得太过分了,太粘着于苦难了;但我无法忘记。我就是这么一个过渡人物,请上帝原谅。活一辈子谁不愿意快活些!

是的,这一辈子,活也活过来了,死也活过来了,总算活得还是个人。

晓渡:《梦游》显然是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您曾在《我的梦游症和梦游诗》一文中谈到过,梦游和写诗对您差不多是一回事。可一般都认为您是个极具现实主义特质的诗人。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牛汉:我是很看重现实、现实感;但对超现实的东西也很能理解。聂鲁达的《马楚·比楚高峰》有超现实意味,同时又很结实,像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我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用“现实主义”来概括我的诗,尤其是近五六年的诗,是太简单了。当然,我说的是那种有固定含义的“现实主义”,也可以有很宽泛的理解。同样,不管我的诗有多少超现实色彩,也不意味着我信奉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从现实起飞的:而一首飞起来的诗,任何“主义”都无法限定它。

晓渡:作为一个诗人,您最讨厌的是什么?

牛汉:我讨厌固定,讨厌规范,讨厌被归于某一不变的旗号之下,比如总说我是“七月诗人”,仿佛这已成了我永远的身份。所以我说我身上有游牧民族的特色。游牧就是拒绝定居,永远寻找水草最丰美的地方。

但我最讨厌的还是“通过(某首)诗表现了什么”这种逻辑。它把诗的语言降低到奴隶的地位,仅仅当成一种工具。

语言和诗人是平等的互动的。一个诗人找不到语言只能表明他愚蠢、无能。

晓渡:您曾用“生”、“生成”、“母性的虔诚”等字眼来描述您创作时的语言感受;在谈到作品的修改时,您又说您“希望改得尽可能显现出那种原生的状态和气息”。这些都是至为中肯的经验之谈,您能就此举一二创作实例吗?

牛汉:我的那些说法,有的人可能不同意,但至少我是那样体验的。所谓,母性的虔诚”是说一首诗从酝酿到诞生的过程,仿佛一个自在的生命。比如我写(麂子),最初没有最后一句“哦,麂子/不要朝这里奔跑”。这句诗似乎出自上帝之手:不是我忽然想起来的,而是诗到了这一步,必须写成这样,否则就背离了诗。事实上,这只麂于是被打死了,我是怀着悼念的心情写这首诗的,我不愿承认它的死,它太美了。散文《少年和萤火虫)与此类似。本来这是在咸宁时的一段往事。一个少年曾对我说,萤火虫忽闪忽现,你怎么也拍不到它。我说这么美的东西,你怎么忍心拍死它呢?

后来我就虚构了一个故事,说一个少年在拍萤火虫时忽然心有所感,手停在了半途,于是就对别人说萤火虫谁都拍不死。最后我加了一句“刽子手除外”。这句话就是从语言中长出来的,是孩子对你的一个考验。

说到“原生的状态和气息”,这是我对自己的诗在语言上的要求。我看重直接的、原始的反应,要的是那种热腾腾的、刚蒸出来的语言,读来神完气足,富于音乐性,像一场豪雨一气呵成,而不是断断续续、零零散散的。诗要达到这种境界不容易,推敲是少不了的,有时又相当微妙。比如我有一首诗,写一个多年遭难的诗人改不了他许多悲伤的习惯,其实是写我自己。初稿时诗题叫《忘不了的习惯》,后来改成了《改不了的习惯》。这“改不了”较之“忘不了”,就更接近”原生的状态”,虽然只是一字之差。

晓渡:您的诗在修辞上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

牛汉:我追求语言的纯洁和力度,希望诗中每个字、词都是独立的,不依靠任何东西站着;因此我很少使用形容词,每行最多一个。相应地,我很少用成语或现成的语言。

我也希望我的诗平易些,非常非常透亮,如《蝴蝶梦》《半棵树》。

有一点我不说一般读者恐怕注意不到,就是我在诗中从不使用污辱动物的语言,以人类为中心的语言,比如“蠢猪”、“笨驴”之类。这和我多少年不被当人看的经历有关。

只有当你活成了一具生物时,你才能体会到猪、牛、羊、一花一草的神圣、纯洁和庄严,体会到猪的眼睛真有神,羊真善良。它们和人是平等的,有时甚至比人还高贵些。人有什么权利污辱它们呢?我也非常讨厌“夹着尾巴做人”这种话。人哪来的尾巴?

晓渡:对1979年以来的诗歌发展您有什么看法?对当前的诗歌状况及前景呢?

牛汉:我认为1979年以来是新诗史上第二个高峰期,成就很大。突出标志是产生了一批经过摔打、锻炼的中青年诗人。作品站得住的,二三十个总有吧,包括一批女诗人。“五四”以后二十年是第一个高峰,有成就的、能站得住的诗,照我看超不过二十个;现在加上老一代的,要多得多。

作品起点也高。这不单纯是个数量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诗目前生存很困难。正式出版的诗刊越来越少。法国5000万人,有600余家诗刊诗报;美国纽约一个区,可以朗诵诗的场所有近百家;相比之下,中国就很可怜,诗的生存空间太小了。诗在大刊物上多用来补白,风气如此。有人说诗不景气,低谷;有人甚至谩骂诗人,认为诗不值一提,连“青楼女子,年老色衰”这类语言也上来了。真可怕!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反驳。

尽管如此,我认为现在诗总的说来还是很严肃的,整体上也属正常。我很关注民间诗歌报刊,有几家很有分量。

当然阀题也有复杂的一面。有人仍然热衷亮旗帜、摆擂台。

但凡这种情况,往往角色不行。

说到前景,诗当然不会毁灭;一个没有诗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也可以说是要灭亡的民族。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依赖环境,这条思路恐怕得变。我们不期待救世主,也不指望谁恩赐。也许一切仅仅是一个过程,在困境中经受考验,探索出路。今后的诗可能更接近一种自然景观,而非人为现象。河边上,悬崖旁,哪儿都可以长。

晓渡:您经常阅读哪些中青年诗人的作品?您认为他们的特色何在?

牛汉:近几年常读的有昌耀、王家新、西川、韩作荣、欧阳江河、翟永明、韩东、于坚、陈东东、唐亚平等,还有西部的几位诗人,不下几十人。许多更年轻的写得也不错。这些诗人有活力,视野比较广阔,受外国诗的影响比较明显。

晓渡:您对《诗刊》有什么看法和希望?

牛汉:《诗刊》我是每期必读的,老读者了,也很关心它的命运。这几年总的印象是在苦苦经营。有一些好作品,但缺少有震撼力的大诗、好诗。另一个突出的印象是,相对于思想界,诗歌创作中的焦点问题没有引起必要的关注和讨论,比较沉闷,不像八十年代那样生动。希望《诗刊》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改进,不改进是没有出路的。

晓渡:非常感谢您今天所谈的一切。最后,能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您眼下的自我期许吗?

牛汉:有一个自己的精神境界,做一个顽固不化的“活东西”!

刊于《诗刊》1996年第10期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第一册

    唐宋八大家·第一册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明初朱右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本书重点突出八大家散文创作成就的同时,对韩愈
  • 永远的普罗旺斯

    永远的普罗旺斯

    朱一龙推荐,继《普罗旺斯的一年》,彼得·梅尔又一部普罗旺斯系列作品!一把椅子,一缕时光,一颗摆脱焦灼的心,跟随梅尔在普罗旺斯留驻安宁。那一年,梅尔移居法国普罗旺斯,难抑对当地风情民俗的喜爱,写下《普罗旺斯的一年》,成就经典,在全球掀起追求质感生活的风尚。几年之后,沉浸在普罗旺斯生活中的梅尔,滤去初来的新鲜,用朴素又浓烈的文字,记下这片土地上最寻常不过的生活趣味、人情故事,展现独特风景下普罗旺斯人的独特情怀,是为《永远的普罗旺斯》。
  • 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
  • 笑看沧海欲成尘

    笑看沧海欲成尘

    役使造化,驱遣幽明,唐代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诗句中的密码,它经历了千年的时光,依然沉默在《全唐诗》的暗黄书页中。天后、金母、玉女、仙姬,写不尽那碧落黄尘间的缱绻情丝。灯魅、花精、獭怪、狐妖,吟不完那荒烟蔓草中的冷隽诡秘。
  • 我和我的洋弟子们

    我和我的洋弟子们

    本书记述了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何杰教授在长期的对外汉教工作中,和她的洋学生之间发生的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热门推荐
  • 至尊小地主

    至尊小地主

    “喂,陈大可,你到底爱不爱我。”“爱,我当然爱你。”“真的吗?”“真的,比真猪还真。”“可是我为什么感觉不到,你是不是已经开始不爱我了?”“怎么可能,宝贝,你想多了。”
  • 被捆绑住的17年

    被捆绑住的17年

    讲述了一个女孩在这十七年里无数次想挣脱绳索的故事
  • 赛尔号星辰联盟之风云暗涌

    赛尔号星辰联盟之风云暗涌

    一个军方家族的大小姐,从小被父亲封印血脉之魂。在她17岁,封印打开!邪恶降临,她和伙伴一起面对!异能者联盟,赛尔号,地球联邦总局……与她成立的星辰联盟共同对抗“魔天”!她为世界带来黎明的曙光!
  • 阴阳天行诀

    阴阳天行诀

    因被校花追而被发小殴打的少年,获得奇遇穿越到惊鸿大陆一个单亲的乡村少年身上,从此踏仙道,逆苍天,修仙之路,悠悠万载,只为寻得负心人,问一句:可记佳人否?
  • 仙神之痕

    仙神之痕

    前世只是一个平凡的初二生,却被创世神安排了一场车祸,来到异界。历经重重困难,开始创世九考。
  • 妖境魔域

    妖境魔域

    这是个没有龙傲天,没有玛丽苏,没有狗血爱情,没有套路,没有多少主角光环,基本啥也没有的,非爽,非爱,非无限流的奇幻修仙文,也不是小白升级流。只是修仙文。可能不适合心里年龄低,恋爱脑,喜欢快餐爽文的人看,除了故事多,背景大,出场角色不少外……额,吸引一般人的小说点。貌似都完美避开了……
  •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

    ps:新书——《花瓶女配开挂了》……为了活着,方若华穿越到一个又一个的小时空。拿到手的底牌再差,方若华也能反转出锦绣人生。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 傲娇小萌陛下爱不爱

    傲娇小萌陛下爱不爱

    云汐宝宝去领钱,不料掉进下水道。尼玛,魂穿了!不带这样玩的!于是乎,斗恶女,遇师傅!逛青楼,遇奇葩!遭凶杀,现太子!离家出走,成公主!超强神秘师傅:“小云云,跟着师父走,师父带你闯江湖,神马武林盟主不在话下!”柔情奇葩男:“宝贝,你不要我了吗?我会很伤心滴!”霸气腹黑太子殿下:“女人,你是我的,不准走!”忠心少主:“公主,我会一直守护你的!”..............某女心里暖暖的,让我怎么选择呢?美男要不要?要要要!你们一起上!(超甜宠文,男女一人)
  • 残爱13

    残爱13

    由一段网恋引发的爱情故事,经历过生死考验之后的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当小北和小淇走入婚姻的殿堂之后,一切悲痛的故事便发生了。任晓天与陈思雨那段不堪回首的感情经历尘封已久,任晓天在玩弄感情的游戏之中,却被小淇与小北真挚的爱情所吸引,于是便引发了任晓天对小淇难舍的爱恋。遭遇车祸的小北成了昏迷不醒的植物人,在爱情与爱人的抉择中,小淇最终选择了后者。小淇的离开使苏醒之后的小北陷入了无比的痛苦之中,一次巧合的机会小北在网上认识了可爱的柔儿,两人在经历过一段冷战生活之后,柔儿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秘密,于是彼此释然了。可就在两人准备结婚的时候,远去美国的小淇和任晓天却突然回来了,一场草原之行后,遭遇不幸的柔儿变得杳无音讯,而小淇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再次回到了任晓天的身边,并与任晓天再次去了美国生活。当所爱的人都离开之后,孤独的小北最终才明白自己爱的人是谁,可所有的一切都已为时过晚了,小北也只好独自默默的等待!等待着爱人的归来,当等待的希望变为绝望之后,无果的等待将会以生命的终结为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