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58200000018

第18章 我看今日俄罗斯(3)

“四怪”不怪

长住莫斯科的中国人以戏谑口吻描绘出莫城有“四大怪”,其实,明白个中道理,也见怪不怪了。不过“四怪”的说法生动描述了俄罗斯带给中国人的印象,故收录如下。

其一怪:“干活的都是老太太”。打扫房间的卡佳,态度祥和,就像中国的老太太一样,嘴里常絮絮叨叨个不停。说这是一“怪”,是比较而言,俄国各地确实很多体力活儿都是女性在干,特别是中年以上的女性。西方人曾十分敬佩地说俄罗斯女性的韧劲儿和吃苦耐劳,实在是“俄罗斯的驮马”。如今俄罗斯人口负增长,所以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了劳动力缺乏的事实。我从莫斯科乘夜班火车到彼得堡,车厢里进来一位乘务员,50多岁,白发苍苍,我以为是列车长,后来才看见乘务员皆是“大婶”、“大伯”年龄档,宾馆服务员也多是中年以上女性,甚至飞机上的“空姐”也是“空婶”级别的女性。

其二怪:“旧拉达跑的快”。这话起码两层意思。一是俄自产车以“拉达”为多(“拉达”为俄大众化小车品牌),方头方脑的,还有许多款式,价格便宜,二手车两千美元即可购得。一朋友父亲行医,新购一新款拉达,所有配置手续办完,也不过7 000美元。虽然有不少进口车,进口汽车关税也不太高,但国产的车仍占据了主要市场。经济、结实、耐用,这是俄商品的基本特征,在道路上,拉达车常开足马力与进口车一比高低。此话另一层意思是,在莫斯科特别要注意车辆行驶速度,—般而言,车速都较快,因此恶性交通事故并不鲜见。

其三怪:“青草白雪盖”。这个现象倒不只见于莫斯科。欧美各地的草地,中国北方城市的草坪,现在多能耐风雪。“青草白雪盖”在莫斯科所以成了“怪”,还在于其冬季的时间很长,而春夏葱翠的树木花草在冬季完全消失殆尽。俄罗斯是个森林国家,森林履盖率达40%以上。即或是大城市中,也是大块大块的树林,而到了冬天,绿色突然消失,茫茫一派雪原。而拨开积雪,居然发现青草还绿意盎然的躲藏在冰雪之中,那份惊异感觉就十分强烈,于是将“青草白雪盖”也作“怪”而列出,其实长久蛰伏冬季严寒中的人们是多么企盼春草长绿呵!

其四怪:“大腿露在皮袄外”。这是俄罗斯冬季城市一景,颇具特征。俄罗斯冬季严寒,冬装常常将人裹得严严实实,臃肿不堪。但俄罗斯女性不愿辜负上帝给她们的美丽造化,她们的特有的装束,带给严寒中的人们一份暖意,成为莫斯科街头亮丽的风景。经常可见:在漫天飘雪之际,姑娘们足着长统薄丝袜,脚蹬一双高统轻便皮靴,上身一袭裘皮大衣,以轻捷灵健的步伐,走过白雪铺就的大街……此时莫名就会在心中产生一缕感念,感念莫斯科的女性们以其独特的风姿装点着城市、点染着冬季!

物价与收入

由国内初来莫斯科,感到物价反差很大。吃一次中餐(例如火锅),人均1 000卢布以上,而参观著名的美术博物馆,学生只象征性地收几卢布;乘一趟地铁,约12卢布;在繁华大街上进公厕,一次却须交20卢布,这似乎又贵得出格。到莫斯科的书店买一本安东·契诃夫的中短篇小说集,硬面精装,32开,638页,只需100卢布,而一册莫斯科地图,64开,60页,却要39卢布。凡是要急用的价格都比较昂贵,可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哪里都差不多。

为有一个切实的物价概念,我不妨罗列几种日常生活所需商品价目如下:面包9卢布一个面包(大小相当于国内大学食堂二两馒头3个)、牛奶24卢布一公斤、猪肉80卢布一公斤、鸡蛋24卢布10个、大白菜30卢布一公斤(这是秋季价,冬季翻倍)、番茄28卢布一公斤、啤酒20卢布一瓶、洗衣粉40卢布一公斤。物品零售价较国内大约贵2—3倍。当地最廉价的是水电、公共交通,座机电话也比较便宜。

兼职在工薪阶层是普遍现象。教授兼职上课,一课时可获5美元、10美元或更多,这让人想起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我们满世界跨校上课的状况。警察的路子是下班后到公司当兼职保安,月收入可增加200美元。至于医生,那要看本人医术名气来决定,差别殊异。利用私车载客是一种兼职,市内正儿八经的出租车很少见,路边停满了私人轿车(停车场不够,车大多停在街边或人行道上),要到某地,现侃价钱,成交即上车,往往比正规的士便宜又方便。

市民在郊外农村多有另一套房子(通常也叫别墅,红红绿绿的,挺好看),夏季里老年人即移居别墅,种菜、摘果、养花,中青年和孩子则来度周末。这些自产的蔬菜水果和鲜花可以省出许多开支,还可以出售。到冬季,全家人都返城居住。据介绍,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休克疗法的转型震动中,这种别墅经济收入让市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起落。

额外的兼职收入在劳动者收入中所占份额日趋增大,所以在求职时,能否有兼职机会往往成了人们看重的因素。大学毕业生也无“包分配”一说,他们毕业时首选职业往往是大公司,莫斯科大学经济系和我访学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的毕业生据称“很俏”,大学生不太想到政府机关,若是进入业绩好的大公司,他们的收入可以是其他同学的数倍以上。

文化:情感方式

在陌生环境里,人就容易警觉,也就容易有发现。环境一适应了,就容易麻木,感觉也就迟钝起来。莫斯科街上行人拎着大包小包一样匆匆忙忙,售货女郎一样叽叽喳喳谈笑不止,大学生课间休息一样打打闹闹,女生一样扎堆品穿着、聊发型,收款小姐从你摊开的手掌中拈起几枚硬币说“刚好够”,这些都同国内一样。我克服迟钝,以新鲜心态捕捉那些不一样的地方。

真是难以设想,身边这位金色头发的学生,刚才还在跟我交谈,转眼之间就同他身旁的女友亲吻开来,他俩旁若无人,就在我身边一步之遥,那种投入,那般忘情,那份甜蜜,在这教室外的走廊,在这课间休息的短暂时间弥漫开来,令人动容。

以后,这种情景见多了,大街边、车站上、公园内、商店里,乃至教室内,时有所见。这或许应该算是一道充满情趣的风景!说是风景,也不太妥当,风景可以尽兴欣赏,但对这类事儿直面欣赏,似乎有失礼貌,我注意到俄人每遇此种场景,远的不妨一望,近的就避开目光,似乎在给情侣们一个自由发挥、不受干扰的爱的空间。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据说俄人不像法国人那般浪漫,却也不像东方人那般拘谨。我观察,在两性交往礼仪方面,自然率真是其特征。男人之间表友好多为握手,或拍打身体,都是大幅度的肢体语言,少双手相握;女性之间表好感多脸颊相触贴;男女之间表亲密亦是轻贴脸颊(这个动作并不单表恋人),乃至直接拥吻;长辈对后辈亲吻额头,以示祝福,这已经构成俄罗斯人的文化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

写到此,不由想起林语堂先生所说:从礼仪文化看,欧俄人这种贴脸拥吻方式亲密倒是亲密,却不卫生,即或握手,也有传病嫌疑,远不如作揖鞠躬为佳。俄人不知林语堂,林语堂的主张在现代中国也难继承,人与人的好感常伴以躯体接触的趋势,此话一笑了之。

到俄罗斯家庭做客,主妇热情周到。饭后在外面散步,女主人会挽男客手臂走,边走边谈笑,亲切又自然,当此情景出现一勿大惊小怪,二勿多作他想,女主人是在尽地主之宜,也是两性之间自然天性的流露。

俄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在他的散文诗《爱之路》中如是说:“一切感情都可以导致爱慕,导致爱情,一切的感情:憎恶、冷漠、崇敬、友谊、畏惧——甚至蔑视。的确,一切的感情,除了感谢以外,感谢——这乃是债务。”也许,屠格涅夫这个说法能让人更容易窥见俄罗斯文化中的情感理念,其内蕴无疑是丰富的、有张力和有生命感的。

我看俄罗斯光头党现象(1)

陈建华

近几年,我先后多次来到俄罗斯,耳闻目睹了俄罗斯光头党的种种劣行。我身边就有两位中国学者和一位也门朋友在郊外电气列车车站和地铁车厢里遭受光头党分子的袭击。每逢4月,光头党的活动更引起了居住在俄罗斯,特别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城市的外国人的格外关注,关于光头党暴行的各种消息不胫而走,人心浮动。光头党已经成为当今俄罗斯社会的一大毒瘤。

一、光头党现象种种

俄罗斯的光头党组织名目繁多,主要有“俄罗斯民族统一”、“人民民族党”、“伟大的俄罗斯”、“白人统一圣教”、“俄罗斯目的”、“鲜血和荣誉”、“ОБ-88”等,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持极端民族主义观点,鼓吹“白种人至上”,“外国人夺取了俄罗斯人的工作岗位,抢走了最好的俄罗斯姑娘”,扬言要用暴力“将一切非斯拉夫族的外国人从俄罗斯清除出去”。

光头党的成员一般都是青少年,每个群体都有首领。这些人身着短皮夹克和黑色牛仔裤,脚蹬带有金属鞋头的“虎头狗”式皮鞋,胸佩古代克尔特人的十字形符号,还把脑袋剃得光光的,以显示自己的雅利安人特征。光头党除了有组织成员外,还有不少外表与普通年轻人没有多少区别的所谓“杂牌军”。

俄罗斯光头党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虽然在此前已有极少数的年轻人受到了新纳粹思想的影响。有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行动发生在1994年。俄罗斯光头党自出现以来,劣迹斑斑。近一年来,莫斯科市区几乎每月都有光头党肇事的记录。他们或成群结队游逛在街头、广场和地铁站,伺机袭击外国人;或纠集数百之众,冲击市场,殴打正在经商的非斯拉夫人。如今,遭袭击的外国人已不仅是过去的黑人和黄种人,连欧美人士也未能幸免。甚至一些国家驻俄使团的外交人员也遭伤害,为此有不少国家的驻俄使馆向俄罗斯外交部发出抗议照会。

4月20日是法西斯头目希特勒的生日,每年这个时候光头党最为活跃。2002年4月初,俄罗斯光头党就开始频频制造事端。月初,几个美国人在莫斯科红场和老阿尔巴特街游览时,遭到光头党分子的谩骂和殴打。中国旅俄人员也有人遭遇光头党袭击。4月10日,一群光头党分子又以抗议进口美国鸡腿为名,公然聚会市中心的普希金广场,集体行法西斯礼。而后,几十个国家的驻俄使馆都接到了恐吓邮件,一个名叫伊万的光头党某组织的头目声称,要在4月20日杀死他们所遇到的一切外国人,以此来庆贺希特勒的生日。为此,许多国家的大使馆要求本国公民4月20日前后,特别是夜间,尽量不要单独外出。

法西斯的幽灵居然在满目春色的莫斯科游荡,难怪有舆论责问:“今日莫斯科究竟是谁家之天下?”

二、光头党何以如此猖獗

俄罗斯为什么会出现光头党现象?光头党的暴行为什么会呈越演越烈之势?答案并非一语可以了之。俄罗斯光头党人并非是一般的暴徒,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原因:

一、与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经济状况大幅滑坡。虽然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但根基脆弱,民众的收入依然偏低。苏联解体后,外国来俄从事经商等活动的人大增,而外国人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这使一部分俄国人在心理上失衡。与此同时,目前俄罗斯有不少来自高加索和中亚地区以及中国和越南等国的非法移民,其中一些人在经商或打工时,以次充好、偷税漏税,乃至胡作非为的现象也不罕见。这不仅为光头党分子提供了排外的口实,也赢得一些不明事理的人对排外行为的同情。有一次,法庭在审理一起光头党聚众闹事的案件时,居然有一些老太太来到法庭门口示威。

二、与某些政治力量蛊惑人心的口号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国政坛始终有一股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在活动。这些所谓的政治精英和光头党的所作所为颇为合拍。他们鼓吹俄罗斯是俄罗斯人的国家,要净化俄罗斯民族,如克拉斯诺达尔州州长最近发表的一些言论就说明了这一点。一些蛊惑人心的口号对那些没有判别是非能力的年轻人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的言论和对光头党表现出的好感,成了俄罗斯光头党的精神支柱。

三、与执法机关一度姑息容忍有关。俄国媒体认为,在俄罗斯的执法部门存在光头党的同情者和支持者。莫斯科警方某些高级官员曾公开表示不知道有什么光头党组织存在,并且也不想知道。因此,长时间以来,警方始终将光头党案件归为流氓闹事,许多案件不了了之。法院曾开庭审理过一起近百名光头党聚众闹事的恶性案件,但是此案不仅没有以鼓吹法西斯主义、制造种族冲突的罪名起诉肇事者,而且审理结果居然是证据不足,发回检察院重新调查。

四、与国际上新纳粹势力的影响有关。近些年来,国际上新纳粹势力死灰复燃,德国、意大利、波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光头党活动的报道。1994年,俄罗斯上映过一部关于澳大利亚光头党袭击当地中国移民的影片,这部影片对俄罗斯种族主义倾向明显的年轻人产生了很大影响。俄罗斯的光头党与德、意等国的光头党组织联系密切,从所听音乐、着装标志,到选择袭击对象等,光头党行为准则大都是外来货。

五、与“问题少年”教育的失控有关。参与光头党活动的多为20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不爱学习、品行不良的“问题少年”。学校思想教育的弱化、影视等媒体中宣扬暴力的内容增加、因家庭破裂等原因造成的部分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放松乃至放任自流,都是“问题少年”出现的重要原因。这些年轻人不读书,不懂历史,崇尚暴力,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在亵渎先辈的神灵,2 700万俄罗斯人曾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死亡,可他们却在为法西斯头目招魂。这真是历史的悲剧。

三、光头党问题的前景

俄罗斯光头党日益猖獗的活动引起了俄罗斯主持正义的人们的强烈不满,光头党的暴行以及激起的国际反响也开始受到俄国高层领导的关注。

从2001年11月开始,普京总统多次就光头党肇事案发表讲话。他指出,这是一种绝对不能容忍的犯罪行为,要求加快制定有关法律,加强对极端主义的打击;他还表示,与光头党的斗争绝不是与一般流氓滋事的斗争,而是关系到俄罗斯国家体制存亡的斗争,要知道希特勒的冲锋队当年也是从街头啤酒馆中打打杀杀的青少年中发展起来的,如果光头党猖獗的活动再得不到有力制止,如果连外交人员及家属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怎么能够指望外国投资者的积极投资?怎么能保障俄国经济的顺利发展?他强调,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是历史形成的状况,要想维持这种多民族的国家体制,必须与各种极端主义进行斗争。普京把与极端主义作斗争提到了与反恐怖主义斗争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将打击光头党排在了内务部今后应努力完成的5项任务中的第2位,要求在打击极端主义犯罪团伙时毫不手软。

与此相应,俄罗斯内务部副部长切卡尔上将发表讲话,表示要坚决制止光头党在4月20日左右的各种滋事行为,俄罗斯警方已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打击光头党闹事活动。4月16日,俄罗斯总检察长弗拉基米尔·乌斯季诺夫在召集各护法组织代表一起座谈时指出,光头党的活动将受到严格的监控,局势已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最高检察院还将对警察局的工作予以监督。

事实也正如此。就我所见,我所住的学校因有大批外国学者和学生在此居住,这几天警方明显加强了在学校周边地区的巡逻。在警方的高度戒备下,光头党在希特勒生日前后大规模闹事已无可能。而且,据俄国媒体分析,随着总统选举日期的逼近,俄国的有关政治力量为争取选民,也会在制止光头党势力的发展方面有所作为。

毫无疑问,俄罗斯人民中蕴藏着巨大的反法西斯的力量。我接触的许多普通的俄罗斯民众热情好客,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友人抱有友好的感情。我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但是,如果未能铲除滋生光头党的土壤,那么盘旋在俄罗斯上空的法西斯的幽灵势必也难以彻底驱除。因此,对于俄罗斯来说,要杜绝光头党现象至少在近阶段并非易事。

满目都是古典美

——圣彼得堡印象

高岭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在圣彼得堡住上两天,你会觉得自己知道了很多东西,如果住上两个星期,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并不多,若是住上两年,你会发现,原来你什么也不知道。圣彼得堡曾几度易名,先是彼得格勒,之后列宁格勒,接着再回到圣彼得堡。在古老、繁华的涅瓦大街上,几乎看不见顶天立地的广告牌,坐在街边的咖啡厅里看繁华的商店,商店大门的装饰多小巧低调,店门大多数都很小,没有明显的标志,橱窗的陈列也算不上抢眼,就像圣彼得堡人的表情,没有现代人的张扬、夸张、放肆、喧哗,那种从古典俄罗斯时代延续下来的气息,仍然牢牢地粘在每一张瘦削的长脸上。在他们眼里,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文学、美术等,最值得他们骄傲。他们崇敬他们的文化英雄,如普希金、托尔斯泰、布尔加科夫、梅列日科夫斯基等人,他们习惯把这些伟人脸上深邃又冷峻的表情移植到自个儿身上,久而久之,成了其区别于其他城市人的重要标识。

这座城市维持着与现代社会不一致的风情。头戴礼帽、身穿长衫的圣彼得堡人,悠悠然地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大街上,满身的装束显示了经典、雅致,同时又弥漫着昨日的老气丰韵。整个城市全是二三百年前的建筑,满眼尽是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的风格,既讲究对称,又破坏平衡,既追求宏伟气势,又注重雕塑细节,特别是那些随处可见的、镶嵌在每幢建筑上的细节,成了一种特殊语言,诉说着这座城市浪漫又典雅的过去。圣彼得堡的建筑大都显得很陈旧,墙体斑驳黝黑,电力不足,装饰灯也不够明亮,却更加加深了它的沉郁的氛围,古朴而亲切,时常还能看见鸽子在街上悠闲的觅食。在市中心见不到一幢现代建筑,显然这不是一桩容易的事,她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无不带着俄罗斯特有的气质和欧洲古典文化的温馨,有人说仅仅凭借这一点,圣彼得堡足够称雄于世界古典城市之林。

圣彼得堡的古迹很多,冬宫博物馆与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原为皇家邸宅,包括埃尔米塔日、剧院和冬宫三部分,凯瑟琳大帝把收藏品放在她非官方接待专用的宫殿里。冬宫有从古到今世界各地的270万件艺术品,其中西欧艺术馆、东方艺术馆规模最大,据说在每件展品前停留1分钟,每天按8小时计算,需要11年。冬宫收藏的名画最引以为骄傲的是达·芬奇的油画《戴花的圣母》、《圣母丽达》,最古老的文字收藏要算是中国的甲骨文,共有200多件;国立俄罗斯博物馆收藏着世界上最丰富的俄罗斯造型艺术品,从古代的圣像到现代先锋派作品,超过40万件;大理石宫殿运用了30多种色调的大理石建造,收藏有《外国美术笔下的13世纪—14世纪的俄罗斯》等精品;而伊萨基耶夫大教堂等也令人叹为观止。有口福的话,还可以到设在19世纪建筑中的铁厂宫廷餐厅,或是当年名流聚会的首相餐厅品尝美味。

在叶卡捷琳娜运河旁边坐落着一座风格特异的教堂,是为了纪念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而建,这就是圣彼得堡基督喋血大教堂。它的祭坛位于沙皇1881年被革命者炸弹炸死的地方。教堂红色墙壁,圆顶,砖砌结构,由周围8个圆塔式塔顶和中央1个大塔楼组成,它们之间并不对称,似乎随意搭配,像一个个“葱头”争先恐后地向上伸展着,中间最高的是基督教的象征,内部通过走廊连成一片。“洋葱头”有镀金的、有彩色搪瓷的,追求鲜亮的效果,不管天气如何,皆闪闪发光。教堂正面的柱子、饰框、飞檐皆用大理石、花岗石和不同颜色的砖头饰面。四面的拼图主要内容为新约全书的故事,中央图案反映了救世主在凡世的生活,西侧图案内容为基督受苦、钉十字架、复活等。东侧图案为复活之后的事件。这座教堂与莫斯科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一起成了两座城市的重要市标,它也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建筑之一。沿着叶卡捷琳娜雕像旁边公园里曲曲折折的小径,来到神秘又美丽的大花园,远离市中区的繁华,坐在鲜花丛中闻着花香,静静欣赏涅瓦河面无声的倒影。花园里到处是散步的人,有老人也有孩子,更多的是一对对年轻的恋人。我们路过花园的时候,有许多恋人相拥坐在椅子上,或说着悄悄话,或接吻,或照相,或谈笑风生,空气里飘荡着爱的语言,这种感觉好极了。累了可以在露天咖啡座或者小酒吧小憩一会儿,像普通的俄罗斯人一样,在每个工作日结束的下午,悠闲地坐在路边的小咖啡厅里,和几个好朋友一边聊天,一边看书,一边喝着东西,哪怕只是半个小时、几分钟,他们都那么开心。咖啡馆是圣彼得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俄罗斯文人有在咖啡馆交流或者写作的习惯。多少年来,有无数风流才子曾经走进这些咖啡馆,又从这里走出去,他们将优雅放到诗文里吟唱,把诗文融入咖啡中品尝,最为著名的是涅瓦大街旁的普希金咖啡馆。俄罗斯的咖啡又浓又黑,不添加任何香料,苦苦的。午夜时分,也只有街边咖啡馆和小酒吧仍然灯火通明、人潮如流。这种咖啡馆是圣彼得堡乃至欧洲很多国家的一大城市景观。

圣彼得堡坐落在涅瓦河口的42个小岛上,其间河流交错纵横,由500多座大大小小的桥梁相连接,这其中还不包含公路和铁路桥。因此圣彼得堡还被称为“桥梁博物馆”、“北方威尼斯”。游船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上游览,几乎所有的市内著名景点都能看到,两岸的风光就像是一幅长长的风景画。在蔚蓝色的背景中,听导游将俄罗斯的典故、轶事娓娓道来,或唱一支俄罗斯古老的民谣,是最好的休闲方式。五星级的ASTORIA饭店前是基督复活教堂和彼得大帝骑马铜像。在饭店的电梯门旁边,有一个铜牌上刻着曾经在这里下榻过的几十个名人的名字,美国舞蹈家邓肯,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中国总理朱镕基等人的名字都在上面,半个世纪的岁月就这样浓缩在一起。这里的早餐自助餐丰富得让人目不暇接,特别是俄罗斯特产的鲑鱼鱼子酱,晶莹饱满,鲜美之极,配一块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让人着实过足了瘾。俄罗斯人讲究饮食,菜肴丰富多彩,“俄式大菜”在世界上很有名气,正宗的罗宋汤、传统小煎饼都非常有民族特色。当然最少不了的还是伏特加,这也是俄罗斯享誉国际的特产,不过伏特加酒一般也只有40度,而且与在国内不同的是,在俄罗斯喝伏特加的最大特点是晚上喝得越多,第二天早上头脑就越清醒。有兴趣的爱酒人士不妨一试,再配一片切好的柠檬,尽情畅饮,看看自己的酒量。

在多数公共场合,俄罗斯人是很安静的。地铁上、快餐店里听不到喧闹的音乐和人声,即使是地铁站口的小贩也是手持一小把一小把的玲兰花静静地站着。我们所见最热烈的场合是在戏院中。曲罢戏末,在如浪的掌声中,演员们不断地以各种优美的姿态谢幕,可欢呼和掌声仍然经久不息。进戏院看戏是俄罗斯人生活中的常事,就像散步、吃饭一样寻常。能到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大剧院看芭蕾舞、听音乐会,对游客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享受。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白夜”中描述过看戏前的玛钦卡要怎样的梳洗打扮,今天的俄罗斯人仍是盛装赴戏院。虽然剧院附设的酒吧收费不菲,观众们在戏前还是要到酒吧里喝上一杯。在短暂的幕间休息,女人们忙着补妆、梳理头发,这些习惯代表了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敬重。

圣彼得堡因为纬度比较高,每年夏至的时候,夜晚便呈现出一片灰白,太阳终日不落,这便是有名的白夜。圣彼得堡人的精力在这个季节被扩张成双倍,睡意消失无踪。在仲夏的午夜街头可以体会到“浪漫”,天空微微反射着阳光,一片淡淡的紫色,观赏白夜断桥的人越来越多。这时站在彼得要塞的河畔,选个角度好的视野,等待着桥慢慢打开,河面十分平静,桥却慢慢“断”开了。全城共有13座桥梁定时从中间向上打开呈八字形,幸运的话,可以看到万吨巨轮鸣笛而过。圣彼得堡人将机械科技与人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感觉辉煌又奇异。

圣彼得堡的地铁对我来说是到这个城市的一大惊喜,独特的文化气息都流淌在繁忙的地铁站中。这里不论外部设计还是内部装修都十分考究,采用大理石、马赛克、花岗石、陶瓷和五彩玻璃,装饰出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大型壁画及各种浮雕、雕刻,再配以各种别致的灯饰,像富丽堂皇的宫殿,让人完全没有置身地下的感觉。地铁站除根据民族特点建造外,还以名人、历史事迹、政治事件为主题而建造。现代化的地铁线诉说着这个城市的人文和历史。火车是在地下200多米的深处飞驰,即使自动扶梯以每分种40米的速度运行,也要2分钟才能到达地铁的深处,其中有一段还是在涅瓦河下行驶。买一份晨报靠在自动扶梯上,一股沙维儿玛(一种土耳其烤肉)的气味从身边飘过,一个小伙子三步并一步的提着早点向地铁深处跑去。地铁站的大厅布满了售票亭,大的地铁站相当于一个大的超市,从报纸音响到熟食罐头,从日用五金到服装鞋帽,都能在地铁站里找到。车厢里怀里抱着戴绒线帽小狗的恋爱男女愉快交谈着,座位上坐着拿小说报纸安静读着的中老年人,在这里,年轻人给岁数大的人让座是铁定的行为规范。地铁站外就更热闹了,中老年妇女们拿着自家缝制的袜子和俄罗斯毛围巾站着叫卖。上班时间,人多但很有秩序。没有地铁就没有俄罗斯人正常的生活,当午夜12点乘最后一班车行驶在黑暗的地铁甬道里,四周万籁俱寂,你会听到沧桑与不安。

在圣彼得堡,一般10月中下旬就可以看到雪了。从窗户向外望去,面对我们的又是一片洁白,地上的雪有些厚度,天上依然飘着凌乱的雪花。在这里生活久了就已经没有那种对于雪的激动了,觉得这一切来得是那么的自然。这里的人对于雪显然已经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程度了,虽然是在雪中行走,但是依然轻松。路上的雪已经被行人踩实,年轻的小伙子放弃行走,在上面溜行,几个人溜过后,路面变得非常光滑。年纪大的行人只能重新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有时我会跟在他们后边溜上一段。严冬时间很长,有时候会持续到第二年的5月。要说到俄罗斯女人,当之无愧应该是那些荡漾着青春气息、摩登时髦的俄罗斯姑娘了。俄罗斯女人很漂亮,这种漂亮是慑人的。就是在一身包裹得很严实的冬装下,你依然能感受到她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一股年轻的活力、一种古典的美丽。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里,她们依然穿着裙子,若隐若现的丝袜肆无忌惮地向路人宣告她们的美丽是经得起严冬的考验的。她们用各种不同款式的帽子围巾来装饰自己,令路人眼睛一亮。不过,这几年,俄罗斯女人越来越给人复杂的感觉,美丽已经不再是单纯,你会在街头很容易碰见那些漂亮的俄罗斯女人抽着烟,一副历尽沧桑的模样。俄罗斯小姑娘很早就表现了成熟的姑娘风韵。这些俄罗斯小姑娘有着最灿烂的笑容、最白皙的肤色。看着她们,可能你会觉得像欣赏一件工艺品似的,眼光久久不愿离去。我在飞机上就看到一个俄罗斯小姑娘有着索菲玛索的脸容,我简直太诧异这瓷娃娃般一点瑕疵都不留的脸容了。这座冰雪封冻的城市大概正是因为有了这道风景才没让我们感到寒意吧。偶尔在街上看到的俄罗斯大嫂们,体态臃肿却不失风雅。你会发现她们略施粉黛,在老去的容颜上淡扫娥眉,抹着永远得体的浓浓的口红,在一身貂皮包裹的行头里,挎着一只优雅的小包,顶着貂皮小帽,有着一种老去的从容,又有着一种仪态万方的美丽。都说漂亮的俄罗斯女人在步入中年时会发生体态上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这些曾经美丽的俄罗斯大嫂,心底会发出一种年华易逝、容颜易老的感叹。不过,看着她们微笑的面容、从容的神情,好像心底的这份为她们而存在的失落完全是庸人自扰罢了。她们是城市人群中积极乐观的一派,这一点,你从她们的装扮、坚定的步伐中完全可以体会到。

俄罗斯人也是出了名的会享受生活,每次出太阳,大街上便挤满了晒太阳、散步的人。特别是告别了漫长冬季后,第一抹春光照耀时,心急的俄罗斯人更是穿上比基尼,拉出躺椅在彼得要塞边的草坪上提前感受夏日。夏天是圣彼得堡人和阳光亲近的最佳时节,天高且蓝,云淡而远,人在暖融融的阳光下不由自主地有种微醉的感觉。漫步在人头攒动的涅瓦大街,感觉很放松,在这里,没有人会因为你与他语言不同、肤色各异而特别注意你,每个人都陶醉于自己的世界。圣彼得堡的大街主要是文化商业街,店也主要是古玩店、旧书店和珠宝店,每家店都会出售有名的工艺品和纪念品,特别是俄罗斯的套娃。这些套娃还真是俄罗斯人民智慧的体现,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看到它之后都喜欢,它简直成了俄罗斯民间工艺品的代言人。这种问世于19世纪40年代的木娃娃被称作“马特廖什卡”,在十月革命前,这是俄国姑娘最喜欢、最常叫的名字,而且还有特殊的含义——这个名字源于拉丁文的母亲一词,套娃正好体现出俄罗斯母亲生命力旺盛、体魄健壮、多子多福的特征。套娃的品种多样,有苏联领导人像套娃,还有艺术家人像套娃,它们往往是普通套娃价格的几十倍。街边有很多艺术家为游客画像,捕捉着游客们瞬间的风采,同时还兼售画有俄罗斯的白桦和松林之类的油画;年近古稀的老人们悠然自得地拉着手风琴,并没有谁特意停步听他们演奏,也很少有人向他们面前的纸盒投币,他们却悠然自得;地铁站前的小姑娘弹着吉他,唱着俄罗斯流行歌曲,还摆动身体配合音乐,尽显青春和时尚的魅力。也许从专业角度来看,他们远远不够水准,但他们身上洋溢的激情,为这条古老的街道增添了情趣。街头的艺术家们为行人吹奏乐曲,和着卖艺术品的小贩们的吆喝声,文明而有礼貌。随处可见游客驻足流连于艺术品前,为这里悠久的文化和古老的人文风情所陶醉。圣彼得堡虽然城市古老,但是也是年轻人的天下,在各个闪着红绿灯的交叉路口,常常会停靠着成排的摩托车或亮丽的跑车,这些都是随着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一代的青年代表,他们往往给自己和爱车穿戴了全套装备,驾驶着拆掉消音器的摩托车或跑车穿梭在各条街道里。在冬宫广场前,一大群滑着直排轮比酷的男孩女孩,在一阵技术比拼后,聚集到一间路边小酒吧,金色的阳光暖暖地照着这群年轻人。街边的小酒吧经常是这些时尚青年汇集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直接感受俄罗斯的酒吧文化,看到各式各样最新的酒瓶,喝到最新的啤酒、威士忌或伏特加。

来圣彼得堡时脑海中出现的混乱拥挤的城市画面在匆匆流去的时光中一点一点地改变,这是一座将生活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城市,她的诱惑与魅力吸引着所有到此游玩的人。一代代的艺术巨匠在这里的舞台上匆匆走过,把无数动人的事迹、永恒的美凝固在圣彼得堡的每一个角落里,投映在涅瓦河的柔波中。

几年的留学生活结束,飞机再一次起飞了。来的时候阳光灿烂,走的时候心情也变得阳光灿烂,很不舍地向圣彼得堡挥了挥手,心中无数遍地说:“再见了,美丽古老的圣彼得堡。”

回忆停留的地方

——我的预科留学生活

邱倩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生活了5年的我,现在已经学成回国了,总想起刚去的第一年,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

还记得2000年的7月,阳光明媚,我怀着忐忑与兴奋,踏上了异国求学之路。

留学生到了俄罗斯,一定要先读一年的预科,也就是所谓的语言培训。每座大学都设有预科系,其基本教学大纲都一样,重点教授语言,来年的6月,会有一个期末测试,相当于国内的毕业考试。俄语是考试的主要科目,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考试前一个星期,老师会发给学生几篇文章要求熟读并能复述,同时还布置几篇命题作文要求写,考试的时候,没有统一的试卷,所有的考试全是口试。考生依次到老师那里抽取一张考试纸条,上面便是考试的内容,有文章复述,命题作文的口述,读课文,与老师对话,等等。有近半个小时的准备时间,然后由老师根据纸条向考生提问。顺利毕业后,校方颁发预科毕业证,凭着这个证明,留学生便可以自由选择想进入的大学。

我的预科是在圣彼得堡国立电子科技大学读的,和我一个班的还有几个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和非洲人。

由于俄罗斯的学生宿舍不在校区里,需要坐上几十分钟公车或者地铁才能到学校,为了让我们能尽快熟悉上学的道路和学校环境,开学第一天,老师亲自到我们宿舍接我们上学。记得那时的我们还不会说俄语,但幸好大家都会说英语,一路上,我们就像刚出窝的麻雀,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路上的风景实在不错:九月的天气比较凉爽,蓝蓝的天上飘着雪白雪白的云朵,阳光温和地照着大地,林中的树叶半绿半黄再加点红色,渐显秋意。丛林中有一些长凳子,只见不少俄罗斯人坐在那里晒太阳。还有些儿童娱乐设施,大人们陪着自己的小孩在那里玩得不亦乐乎。鸟儿一点儿也不怕生,飞到人们身旁,吃着行人喂的美味面包屑。不时还有遛狗一族牵着自己的爱犬,漫步于风景如画的草地上。欧式建筑矗立在林间,像童话故事里的房子,有尖尖屋顶的建筑,也有洋葱头似的教堂,大多数的住房跟国内相似,不同的是,俄罗斯的房子外面看起来比较老旧——因为已经有一段历史了,但是里面的装饰还是挺漂亮的。一路上,树林很多,给人很清新的感觉,道路上有电车轨道,空中还交叉着电车缆线,听着电车驶过时发出的咚咚声,忐忑不安的心情渐渐趋于平静。

终于到了学校,走在校园里,不禁拿它和国内大学相比较:校区里没有小卖部,食物全在食堂里面卖;校区不大,除了教学楼便是操场;教学楼外表保留着古建筑的风格,想来也有百年历史了吧。

刚上课的时候,大家仿佛都在听天书。“Α、Б、В、Г……”,老师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教我们发音,进度很快。教完字母后,便开始教单词了,照着老师的口型和发音,我们认真地跟着朗读——虽然完全不懂所读的单词是什么意思。一下课,我们便开始查阅字典,把一个个单词翻译成自己熟悉的语言,再死记硬背,就这样,天文字母渐渐成了我们能互相沟通的语言。

如果说语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难题,那么食物便是我们最急切需要攻克的难关。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和中国完全不同,学校的餐厅也不似国内大学食堂。整个餐厅面积不是很大,没有打饭的窗口,所有的食物放在玻璃橱柜里,让人一眼就能看见所卖的食物。第一次去餐厅吃饭的时候,看到橱窗里各种各样的沙拉和阵阵飘香的汤、肉、热狗等,不禁食欲大增。可当迫不及待地吃起来时,天啊,俄罗斯人最喜欢的黑面包味道好怪,酸酸的,难吃;裹着奶酪炸出的鱼块,虽好看,却吃不习惯;冒着缕缕热烟的菜汤看起来十分诱人,汤面上浮着白白的一层什么东西——后来听老师说是专供喝汤时用的“丝徉档纳”(中文称为酸奶油),简直无法下咽。看着那些俄罗斯学生吃得那么开心,真是羡慕。

不习惯吃学校食堂,但偶尔还是会去,也就是在食堂里,认识了我的第一个俄罗斯好朋友——卡佳。

记得那是入学后的第二个月,在食堂排队买餐点,当好不容易排到我时,也许是紧张吧,突然忘了要点的菜该怎么说了,支吾了半天蹦不出一个字母,我又急又羞。

“Can I he1p you?”一句熟悉的英语在我耳边响起。一转身,是一个俄罗斯人,长长的卷发染成了金黄色,大大的眼睛配上挺直的鼻梁,立体的五官,标准的俄罗斯美女。

“What do you want to eat?”她又问了我一次。

确定她确实是在跟我说话后,我马上用英语把我想吃的东西跟她说了一遍,她再转用俄语帮我点菜。等她也点好了菜,我们找到一张空桌子坐下一起吃饭。我试着用刚学会的俄语问她叫什么名字,很高兴她听懂了,她说她叫卡佳,是大一的学生。她用俄语问我:

“您叫什么名字?”(俄罗斯的习俗,对长辈或是不很亲密的朋友一般都用尊称。)

“我叫邱倩。”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了起来。当她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时候,马上拿出一张纸,上面歪七倒八地写着一个中文字“龙”,一看就知道不是出自中国人的手笔,一问,果然,是她自己照着一个中国武馆的招生广告描的。她告诉我,现在的俄罗斯青年都很喜欢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文字,喜欢买有中文字的衣服、首饰等,有些人甚至会把某个中文字刻在自己的身上。

很高兴俄罗斯青年能喜欢中国文化,我告诉她这个字念“1ong”,她很拗口地跟读了一遍,然后连声说“好难好难”。我们一起大笑了起来,我给她解释说,“龙”是一种动物,在古代是皇帝的象征,是身份的表现。“龙”字源远流长,现在也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一听,显得特别兴奋,直说要把这个字画在手上。

午休只有半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她说,如果我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去找她,并告诉了我她的电话号码。真的很高兴能认识她,因为在此后的生活中,她辅导我功课,帮助我理解我不懂的文章,让我的俄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她和我住同一宿舍,所以我们会经常互相串门。第一次进她房间,我很好奇,忍不住打量了一番:房间很干净,墙的一边贴着几张海报,想必是她喜欢的偶像吧,有球星也有演员;另外一边靠床的墙上挂着壁毯,红色的,上面绣着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男女,还有俄罗斯人的象征动物——熊,这些饰物给房间添加了一丝活泼。地上铺着地毯,也是红色的,和壁毯相互争辉,更增暖意。窗台上有几盆盆花,靠窗的地方放着书桌,上面放着电脑和书。屋里还有3个俄罗斯人,估计是她的同屋吧。

相互介绍时,她们都不能准确地把我的名字念出来,而我更不能记住她们那长长的名字。和卡佳一样,一听说我是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她们便兴趣盎然地和我聊了起来,仿佛我不是个陌生人。她们很健谈,问了我很多关于中国的问题:文化、风俗、城市……她们很好客,渐渐消除了我心中的不安。

与俄罗斯朋友聊天,使我的俄语水平得到了提高,还了解了现在俄罗斯年轻人的一些喜好。她们告诉我说,俄罗斯人几乎都比较爱抽烟、喝酒,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女孩子也一样。教学楼里有专门设置的吸烟室。一下课,吸烟室里总是聚满了人,三三两两地站在一起,快活地聊天,在香烟中缓解自己紧绷的情绪和学习上的压力。吸烟室除了学生,老师也会加入其中。俄罗斯学生对老师有敬意,但没有惧意,师生之间像朋友,都是直呼其名,后来得知这是他们的习俗。这里,师生之间没有严格的身份上的界限,畅所欲言,学生甚至喜欢开老师的玩笑。当然,他们的爱好不仅仅只限于吸烟喝酒,课余时间,他们也喜欢打篮球、踢足球等。每当走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见学生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阳光下的男男女女,倍显生气。

因为深深体会到身处陌生语言环境里的孤独和不便,所以我们很用心地学习语言;因为要在异地独立生活,所以努力学习照顾自己,学习洗衣做饭……日子就在学习中一天天度过,好在结识了很多新朋友,生活不再那么孤单。

下课的时候,我站在楼道里观察俄罗斯大学生的课间活动。没有下课铃声,一节课一个小时,中间是否有休息时间全看学生自己要求或是老师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授课老师都会主动问学生要不要课间休息,学生的回答总是“要”,然后就会有人邀请老师一起去吸烟室吸烟;另外有在课间休息时,有的去吸烟室,有的去食堂,也有到教室外面透气的。走廊上,也许会遇到自己熟悉的人,这时他们总是很开心,先来个大大的拥抱,再互相亲吻,在走道上亲热地聊天。

在俄罗斯生活越久,越会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

作为异客的我们,常常会因为分不清方向而问路,这时,不管我们问到谁,他们都会很热心地帮我们指路。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觉得帮我们指路我们也未必会找得到,还会主动带我们到车站或者地铁站,告诉我们怎样乘车,一路上还喜欢跟我们闲聊。

乘车时,大家都不会乱插位,自觉地排队上车,先下车后上车,绝对不会有一窝蜂挤车的现象发生。上车后,年轻人不会抢占座位,座位都是让给老人、小孩或是“病残”,即使后来还有空位,年轻人也仍旧站着,因为下一站可能还会有另外一些需要座位的乘客。也会有累了想坐下休息的青年,但当他们看到“老弱病残”时,通常会很自觉主动地让出自己的位置。车上,大家自己做着自己的事情,有的闭目休息,有的仅仅只是坐着,更多的是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书籍安静地阅读。车上的人不会大声喧哗,交谈时的声音也很小。偶尔有年轻人打闹嬉笑声太大,立刻会遭到众人的白眼,他们也就马上安静下来。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排队,这似乎成了他们的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也非常锻炼一个人的耐心;即使队伍再长,也会耐心等待。排队时,如果有谁突然有事需要离开一下,只需要跟排在自己前面和后面两个人说一下,他们就会保留那个位子给他。相反的,如果有谁不顾众人乱插队的话,肯定会有人加以指责。

听俄罗斯朋友说,排队的习惯是从苏联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那时,轻工业不太发达,各种生活用品和食品等都非常缺乏,有钱不一定买到东西,所以有的俄罗斯人常常一看到商店或者售货亭前排了长队,就会加入其中。

光阴似箭,预科生活接近了尾声。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熟悉了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年轻人的爱好等。最重要的是,我终于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期末考试前夜,我异常紧张,为了放松心情,我找卡佳聊了好久的天。我俩谈起了以后的理想,我顺便也问起了俄罗斯的教育制度。她告诉我俄罗斯没有小学、初中、高中之分,一共11个年级,接受的是免费教育,11年级后到自己想就读的大学申请考试,如果通过了考试,那么就可以免费就读那所学校。她接着说,她很喜欢编辑程序,所以就考入了这所电子大学。她鼓励我考试的时候不要紧张,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一直聊到10点多,我才逐渐平静下来。

因为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考得很顺利,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考试。高兴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卡佳,她的声音比我还激动,直夸我真棒。

下午6点过,卡佳她们来我房间找我,送给我一大束鲜花,并祝贺我顺利毕业。我一一拥抱了她们,感激的话尽在不言中。

我准备了一桌中国菜,打开红酒,我们一起举杯祝贺。

她们不会用筷子,我便示范给她们看。这时,玛莎说:“有一个笑话,不知道你们听过没?讲的是有一个外国人想减肥,试了很多种方法都没有效果,于是有人就建议她天天去吃中国菜,没想到还真的减下来了。”讲到这里她停顿了下来,看了看大家,似乎想听听谁知道答案。

“为什么啊?快告诉我们答案嘛,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吃中国菜可以减肥的。”我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因为,哈哈,她不会使用筷子,想吃吃不到啊!”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纷纷赞同她的说法,我给她们一一详细讲解了我做的菜肴的名字、成分及做法,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起中国菜和俄罗斯菜的区别。

“我就说为什么中国人都那么瘦,而我们民族有那么多肥胖的人,原来是和菜的形状有关啊!”蜜娜恍然大悟地说出了这一句后来被我认为很经典的话。她比较胖,一直在为减肥苦恼,却又非常喜欢吃甜食。

“你的话好深奥,我怎么不明白呢?”我从来没发现原来中国菜还有那么多益处;今天竟然从外国人口中得知那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好处。

“你看呀,中国菜的形状几乎都成条形,所以吃了不会‘横’着长,而俄罗斯菜大多是块状,吃了还不长‘宽’吗。”她得意地解释道。

“当然了,这只是说笑话,你听了不要生气哦。”卡佳怕我误会,解释道。“放心吧,我知道这是笑话,不会生气的,相反地,还觉得很有趣呢。”我笑笑说。

不过我想,用筷子减肥对她们来说也许真的有用,因为不会使用筷子,很难把菜夹起来,她们都羡慕地看着我,我不禁大笑起来。最后,还是给她们配上了勺子。

她们一一对我说了祝福的话,祝愿我能天天开心、好运,并希望我能喜欢在俄罗斯的留学时光。我们相互约定,以后即使不在一个学校了,也要保持联系……

感动的心情让我禁不住哭了起来。这一年,是我最苦最无助的一年,可是因为有了这些好朋友,让我的生活不再孤单,也因为有了她们,我才能那么快地融入到俄罗斯的文化和生活中。对我来说,这是我一生中难忘的美好回忆,即使现在时间已过去4年,但对她们的感激和想念丝毫没变,一切仿佛都发生在昨天。

注释:

(1)本文是基于笔者2001年至2002年在莫斯科高校访学时的见闻,特别是2002年春天光头党猖獗时的感受而写,回国后曾在内参上发过。后笔者又在2004年和2005年前往俄罗斯,时间较长的是2005年下半年,在圣彼得堡大学住了几个月,在那里再次感受到俄罗斯光头党现象的严重性。记得我到达后不久,就在电视上看到光头党分子杀害一名刚果籍留学生的报道,那些非洲学生愤怒地要求讨回公道,称如果再这样下去,他们只能选择回国。电视里就此做了一则专题:“我们怎么保护外国留学生?”在我几个月后离开俄罗斯前夕,有一个来自山东大学的年轻朋友来到我住处聊天,他是因学业优秀而被国家保送来圣彼得堡大学读研究生的。他告诉我,他的一位中国同学前不久晚上独自归来时,遭一伙光头党分子毒打,现正住院治疗,虽无生命危险,但伤得不轻。后来我在俄罗斯当地的报纸上也见到了有关此事的报道及相关的谴责这一野蛮行径的评论文章。从以上两件事情中就可以看出,尽管目前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有较大好转,尽管俄罗斯绝大多数人对外国人持友好态度,尽管游客一般也不会遭遇到这类事件,但是光头党现象仍严重影响俄罗斯的形象,而割除这一毒瘤看来并非易事。出于这一原因,本书仍收入此文,以供读者诸君参考。

同类推荐
  •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郑万鹏所著的这本文学史,并不着意于“全面”,也不像别的著作那样特别看重历史分期,而是注意择取在当代文学的五十年发展中的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学事件和文学环节,予以评述。例如本书很重视“建国文学”的研究,提出了“建国文学思潮”的概念(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无可商榷之处),并对此进行了饶有新意的概括,指出这些作品“表现出历史的整体感,表现了饱经动荡与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局面的衷心欢迎”。像这样的立论和判断,本书多有展示,正是作者学术勇气的证明。
  • 陈独秀文选

    陈独秀文选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陈独秀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编者筛选了陈独秀谈新文化运动、杂论、论文化、论教育、政论、谈人物、论文学七类文章中的精华篇目,以供读者欣赏研究陈独秀的文章,感受其思想智慧的光芒。
  • 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

    他是相声界里的北大才子;大学毕业之后选择以说相声为生,直至成为京城名角;他是德云社的创始人,德云社的舞台曾经萦绕着他带来的笑声,他最终选择离开德云社,然而他并没有离开相声;他爱猫、爱演出、爱网络,更热爱写作和做学问,反“三俗”。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 刘殿学中短篇小说精选本

    刘殿学中短篇小说精选本

    本书收录作者的诗歌作品有:《船与帆》、《笛声》、《心中的花》、《种子》、《一句话》等,及部分古典诗歌创作。
热门推荐
  • 大富豪之遍地黄金

    大富豪之遍地黄金

    看似平凡的生活隐藏着无尽的精彩和神秘。总是为了不平凡而千幸万苦,苦心孤诣,可最终才发现,一生追求的也不过是心静,心安的平凡生活。
  • 重生成大佬的娇嗲小作精

    重生成大佬的娇嗲小作精

    “老公,这是人家弹琴挣的钱!”“老公,这是人家拍戏挣的钱!”“老公,这是人家开演唱会挣的钱!”……霍北冥发现,自家那个嫌贫爱富,拜金又虚荣的作精夫人画风突然变了,不仅不跟男人私奔了,还要和他同甘共苦,挣钱养他。冰肌玉骨,唇红齿白,可软萌可彪悍,让人喜欢得不得了。穿了后,秦念念只想暂时抱一抱便宜老公未来大佬的金大腿。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养的男人,突然就成了跨国集团总裁,身价万亿?还要让她给他生娃……说好的只是暂时抱一抱呢,金大腿怎么就赖着不走了?
  • 异界枪神

    异界枪神

    见过穿越的,没见过带着手枪穿越的。什么?没见过?那你落伍了,快来看看带着手枪在异界混是什么样吧!原本是顶级枪手的林清寒,意外穿越到了异界,在这剑与魔法的世界,枪还同样有效么?唔,抱歉,忘了告诉你,枪也发生变异了!—————————————————————————————1群:17994515(已满)2群:71870234(已满)3群:70549863(已满)4群:57536001(未满)5群:23552134(未满)6群:57483548(新建高级群)
  • 绿叶会早晚开花

    绿叶会早晚开花

    我们遇到的很多人由于各种的原因不再相遇,如果有一个相遇请那个她一定要好好的,四季盛夏你还是那个她。
  • 年华烟然

    年华烟然

    《年华烟然》讲述的是一位90后中学生的成长故事。主人公崔敬文一开始只是一个平凡、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他和很多学生一样逛网吧、考试作弊,因为成绩退步而进入B班,后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逐渐成长为一名精英中学生。高中后的崔敬文过得如鱼得水,参加模拟联合国、接待外国中学生、打篮球、踢足球、学钢琴,最终通过自主招生考入名牌大学。小说重在对90后中学生的生活现状深入描摹,直指90后的内心深处,对中学生的很多困惑提出了哲理性的解答。主人公独特的学习方法、娱乐方法以及对待早恋的态度,值得90后学生借鉴。全书语言幽默机智,文字功底尤其突出,为90后文学难得的佳品。
  • 机智的文娱生活

    机智的文娱生活

    “我要学音乐!”沈浔大声喊道,韩柏在身后默默露出了微笑。……“我要拍电影!”沈浔又大声喊道,韩柏再次在身后默默露出微笑。……“我要写小说!”沈浔第N次喊道,然后默默回头看向了韩柏,“老韩,为什么这次你不笑了?”韩柏努力微微一笑,心道:“废话,每次都成功,老子都笑累了!”——这是一个孤单又灿烂的少年,遇到一个神秘的家伙以后,开始缔造一个新时代的有趣故事。萌新新作,拒绝无脑装逼!走心娱乐,一起来养成吧!这是一个关于养成的故事。但养成的不只是一个人,更是一个时代!ps:本书单女主。本书又名《我被大佬养成了》《穿越者的调教日记》——声明:书中所有故事都发生在平行世界,和现实没有半毛钱关系,纯属虚构!!!——声明:书中所有故事都发生在平行世界,和现实没有半毛钱关系,纯属虚构!!!
  • 我回都市有任务

    我回都市有任务

    人人都想长寿,我的任务是劝人去死。我能完成这逆天的任务吗?
  • 娱乐圈之自她之后

    娱乐圈之自她之后

    当恋爱三年的男友背叛时,宁瑶感觉她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但是当那个人出现后她感觉还可以再相信一次。真香!这是一本娱乐圈小花在男友背叛后一心想要发展事业之后被影帝大佬叼走的小说外娇弱清冷内胆大妄为小花×外温文尔雅内冷漠腹黑影帝大佬
  • 盛大修行路

    盛大修行路

    天上有许多的星辰,地上有许多的人,传说中,每一个人都在那漫天的星海之中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命星,只要能够成功的与自己的命星产生呼应,便可以从中获取最为纯正的真元之力,而这些个能够从星辰当中获取真元之力的人,则是被世人统一的称为修行者。传说中,那些个将星辰真元修至巅峰境界的强者,更是弹指之间便可平山填海,厉害至极。
  • 腹黑王爷毒医帝

    腹黑王爷毒医帝

    想他一代天命女帝,毒医传人,痴心错付,渣男腐女陷害致死,一朝重生,她要复仇,却履入险境,为了断那一对狗男女的后路,她招惹上他,“女人,偷了本王的心还想逃?”“你想如何?”她欲逃,却被他吃干抹尽,他以为这样她就会留在他身边,她却不屑一顾的离去,他用尽手段,却在无他任何消息,他看着窗外“女人,我不会放过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