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1600000014

第14章 当死亡来临时,我们该如何应对(2)

即使反过来看人生也是一样的。做尽坏事,却执著于今生,只想着自己不能死,在陷入混乱和恐怖的状态中迎来死亡,恐怕也只会转生至不幸的境地。但是本人做恶的影响力一旦过去,不幸的生活也会结束,也许又要开始在别处的生活了。命运是轮回的,没有出发点和终点。希望大家能够达到解脱这一境界。

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

对于死后的问题应该怎样解释才好?

“如果你的生活方式足够正确的话,那么请不要担心。死后,你正确的生活方式会立刻得到相应的好结果。”

是这个道理吧?好人是不会坠入地狱的。“你的一生做的都是好事,这就非常好了。”这就是佛教对于人死后明确的回答。

但是活得正派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不管你是富裕也好贫穷也好,有没有学历也罢,社长也好普通职员也好,都完全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内心纯洁。只要内心足够纯净、没有污秽就够了。

以一颗美好的心灵迎接死亡

相反,如果垂死之人的内心污秽、混乱,那么就会落入糟糕的境地。

而做好事的人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不会遇到麻烦。最终死亡降临的时候,给他们赞扬和安慰,然后对他们说:“做些慈悲的冥想吧。”他们也会坦然接受,以一颗美好的心灵迎接死亡。

但是,坏人就不会这样。因此,对于所有生存在这世界上的生命来说,都要拥有一个慈悲的胸怀,比如心怀对他人的歉意,能够真诚地从心底向他人致歉。“祝愿所有的生命都幸福,我自己也多亏大家的福才活到现在。真的是非常感谢。”如果最终坏人能够从心底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这个坏人也会作为善良的人迎来死亡。

释迦牟尼认为,人在死亡的瞬间,什么样的内心状态决定了他转生的方向。因此,即使是坏人,在死亡的瞬间,如果能够做到内心平静、心无杂念的话,转生的世界也不会太差。

转生:不记得前世,也不知道来生

我们似乎特别喜欢听死后世界的事情。

对于死后的世界,佛教的回答就是,不管什么样的生命,都是会发生轮回转世的。

生命一旦死去,必然会转生。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轮回转世。然而不管来生是什么样子,谁都不会记得自己的前世,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来生。

比如自己的孩子死后转世于某处。这就是说孩子开始拥有了与前生不同的肉体,并且在那个地方作为另一个生命生存下来。这样一来的话,现在的存在就和之前拥有生命的个体毫无关系了。

活在现世的我们,都是从前世的某种个体转世而来的。也就是说,在前世,我们的亲人和现在的父母是不同的。而且,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在前世是否以人的形态生存。

我也是有前世的,是从某一世转世而来的。前世的我应该也有父母,而现在我却对前世的他们毫不关心、毫不想念。我现在只对自己的父母关心,也只对现世的父母有感情而已。在这之前的前世中帮助过我的人、养育过我的人,我一个都想不起来,也毫不关心。

因此,自己的孩子死后是否成佛,还是去了什么糟糕的地方,不管你再怎么关心他(她),那孩子都是毫不知情的。亲子、夫妻、家人这样的缘分,是只能在今生的世界中通用的一种契约而已。一旦人死了,就会消失。并且,如果父母和孩子有一方仍有眷恋,即使人死去了却还在对这种关系留恋不已,就会产生巨大的不幸。

我们佛教徒把实践慈悲冥想法当作每日的习惯。但是,“愿苍生幸福”这样的想法,是为了培养对活在今世的所有生命的慈悲之心,不是为了死去的人和生命。死去的人就是过去的事情了,是历史了,不是活在现在的人了。佛教认为死去的人会得到转生,但是转生的人则是新的生命体,已经不是过去的人了。因此,祈祷所有的生命幸福的时候,不要在意死去的人。对于生命的祈祷,当然也可以包括自己死去的亲人,但其实他们已经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作为转生后其他的生命体存在着。

如果想起死去的人的事情,人们就会悲伤,想要哭泣。而心中产生悲伤,就是污染了内心。我们不能让心灵变得污秽。悲伤也好,想哭也好,这样的心情在佛教心理学中就是怒。慈悲的冥想法就是应对怒的良方。

怎么样?明明想化解悲伤(怒),却反而心生更多悲伤(怒)。这就是相反的效果了。因此,祈祷“所有的生命都幸福”的时候,请在脑海中忘记死去之人的脸。但不是说要忘记死去亲人的恩德。因为你的脑海中浮现的,只是前世活着的父母的身影,所以在冥想中还是不要想起的好。

轮回是慈悲?

这样看来,轮回这一机制,其实真的是一件非常慈悲的事物。

我们在这世间只存在短短的一瞬。就算活了七十年、八十年,也终会被这个世界忘记。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急于将这短暂的一生用尽全力、想法设法地过好。并且,死后又得到转生,作为完全不同的生命体,继续在新的世界里努力生存。

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世界、我的人生,时有愤怒,时有悲伤,时有憎恨,有时也有些许的快乐,我努力地生活着。在人生的尽头孤独地死去。难道就不会觉得空虚、悲伤、辛苦吗?

释迦牟尼已经说过了,生活就是苦难。想要从这一痛苦、空虚的轮回转世中挣脱,只有觉悟才可以。并且,释迦牟尼还发现了通过冥想得到觉悟的这一方法。

附录

《箭经》

本书附录将介绍前文中提到的《箭经》的全文以及附带的解说。

本书中已经说过,该经文是《经集》中的经典之一,其内容可以称为一种哲学,是从“所有的生命都是会死的”这一点展开的。它在佛教的经典中属于短篇,短如诗句,所以大家可以将其背诵下来。

这里所要介绍的《箭经》,“箭”就是“弓箭”的“箭”,寓意为这一箭头已经刺入后贯穿身体,死亡迫在眉睫。这一经典就是以这种无可避免的死亡的状态为题的,是针对死亡的劝告,是拥有智慧的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的的经典。

虽然这么说,这部经典也没有解说一些复杂的理论。《箭经》是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读出这经文中的偈语,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安定自己内心的一部经典。

我的国家斯里兰卡在葬礼上也进行说法,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从《箭经》中引用一些偈语。

这就是一部用来理解死亡的经典。

下面我们就将这些偈语一句一句地进行理解。最前方的数字是《经集》中的序号。

574.

人命于此世无相不可知

时短且惨悲更与苦相应

开头的“无相不可知”是指没有任何征兆、死亡突然来临的意思。就像地震一样,没有任何前兆,什么时候来的也不知道。在本人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还想着“要从现在开始努力”的时候,人就已经死了。

2005年4月发生的福知山线脱轨事故中死去的人们,应该谁也不知道“今天就是我人生的终点”吧。他们也许还想着“啊,去上学咯”或者“去上班了”“回家咯”之类的事情,就这样心情愉快地坐上电车,却在下一刻突然间遭遇到死亡。如此这般,没有任何事先通知,人就死了。

没有哪种死亡会在死之前出现预兆。正确地按照某种计划进行的死亡是不存在的。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死去的。

痛苦的不仅是死亡,活着也是如此。若是磕磕绊绊地活着,更是悲惨。即使你是帝王,也还是会有数不清的烦恼、担忧和问题伴随着你。

即使是活了很短的时间,也是被痛苦捆绑着。人生本就是痛苦的。

这就是对活着的定义。释迦牟尼教导我们,活着就是这样一件事。

也许有人会反驳:“这么说不适合那些伟大的、有理性的人吧。”但是,即使是出生在多么有来头的名门,出生在多么有钱的富裕家庭,自己是多么有才能的人,对他们来说生活本身都是非常痛苦的。

死亡并不是什么让人吃惊的东西。

生活就是悲惨、郁闷、痛苦的。可是为什么只有死亡被视为不幸呢?

575.

生者必有死此无他方法

生者至老死生物之法性

没有办法能使生者免于死。

谁都会老去,会死亡。这就是命,就是生命的法则,人只有遵从这一法则。没有人能够避免衰老。

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一点儿也不难懂,非常平常。问题是,尽管这么平常,为何我们的心中,还会有“绝对不接受”这样的想法呢?

绝对没有能够避免死亡的方法,人不管怎样都是会死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尽管如此,在人们内心的某个角落,还是会习惯地对此观点进行否定。这不是无知得可笑吗?释迦牟尼告诉我们要消除掉这种无知的愿望,要认识到衰老、死亡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576.

诸早熟果实有落地怖畏

生人亦如是常有死恐畏

正如成熟的果子会面临掉落的危险,出生的人始终都会面临死亡的威胁,这是众生的规律。佛教中将死亡视作非常平常的事情,就像吟咏日出、美丽的群山一样,佛教也用文学对死亡进行了歌颂。既没有忌讳,也没有厌恶。

此处就是将死亡比喻成了成熟的果实。这是一种文学性的表述方式:在庭院里散步的时候,成熟的红果子压弯了枝头,它们都会掉下来。

人类也一样。活着的人,总有死去的那一天。正如同你不知道果子什么时候落下,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去。

死亡的威胁,是任何生命都确实存在的。

577.

犹如于陶工作黏土器具

最后皆于坏人命亦如斯

下面举的例子是陶工制作的陶器。

这里说的陶器,是我们每天生活用的食器。将泥土简单揉捏,也不用涂漆,稍微用火烧一下就可以成形,所以很容易坏,随随便便就可能把它打碎。如果不稍微注意点放就会出现些许裂纹,非常脆弱。

人的生命就像这些泥做的陶器,都是非常容易破碎的命运。

578.

无论幼与长所有贤与愚

皆为死左右一切必至死

无论你是婴儿、孩子、大人、愚者还是智者,谁都会面对死亡,和你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关系。就算是年轻人也不例外,没有人能逃过死亡。无论是谁,都受死亡的控制,都要步入死亡。

所有人最后的归宿都是死亡。这部分告诉我们,不管怎么做,人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死亡是人生的终点站。和你是婴儿也好,老人也好都无关,该来的时候,死亡就会来了。每个人都在一步步地走向这个终点。

579.

为死战败离所有父与子

亲类复戚族他界难相救

垂死之人,在被带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时候,就算是父亲也救护不了自己的孩子。他在孩子死亡的时刻什么都做不了。即使非常有能力的人也一样,人类对于死亡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谁都无法与死神抗争。

580.

现见种种亲相语诸亲人

如牛引屠场死魔强曳去

人在遭遇事故或生病将死的时候,亲戚们会全部聚集在一起,围着他,守着他。但是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大家都哭喊着不舍即将离世的人,但他还是会在他们面前被死神带走。

虽然大家都哭诉“太可恶了、太可恶了,死亡太讨厌了”“不想死”。但是死神还是把人一个个带走。

打个比方说,这时候的人类就像是被强拉进屠宰场的牛。

这仅是一种对死亡的文学性描述,完全没有嫌弃死亡的意思。相反,还有点嘲笑对死亡恐惧的人类。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死亡总是压倒性的强大,谁也无法对抗。

581.

如斯世间人老死交相击

贤者知世性已知无忧虑

世人总是受到折磨。

折磨世人的敌人有两个,一个是衰老,一个是死亡。这两个人类的大敌折磨人类直到最后。也许死亡这个敌人稍微出现得晚一些,但是在此之前,衰老这个敌人总是在和人类的战争中取胜。这两个敌人的关系很好,总是一起折磨着你。

但是聪明的人不会因此而烦恼。因为衰老和死亡持续折磨着自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们会如实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具体的、确切的事实,将其当作极为平常的事情。理解这一点不需要多么高的智慧,因此完全不需要烦恼,不需要犹豫,不需要悲伤。

那么,聪明的人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

582.

生来而死去此道汝岂知

两端无正见悲泣亦无益

智者是这样看待死亡的。

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死了要去哪个地方。这两者我们都不清楚。所以为何要悲伤呢?这样的感叹是没有意义的。

就好比突然有个人出现在自己面前。我们完全不知道他从何而来,问他也不知道。而他总有一天也是会死的,究竟要去哪里也不知道。

有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从什么国家、什么世界转世而来的吗?谁也不知道。谁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从哪里转世到这个世界上的。自己也不知道,周围的人也不知道,可以说就像个客人一样。不,还不能说是客人。因为是突然地出现,没经过允许就出现了。但是,这就是人类的命运。

从某个地方来,死后又会去某处。这样的话,又悲叹死亡干什么呢?

583.

蒙昧害自己悲泣有何益

若能赍己利听慧者应为

这也是智者的观察。这句话的意思是,恸哭有什么好处?虽然人死了都会哭泣,但是那能有什么好处?

恸哭只会让头脑混乱,使自己遭受折磨,使自己更糟糕。人死了悲伤地恸哭,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有点认知的人都会仔细思考这一点。

请认识到,如果哭泣的话自己也会疲惫,反而什么都做不了。释迦牟尼就是这么教育我们的。

584.

悲泣与忧愁无得心寂静

但增生彼苦彼身唯受害

人死时恸哭、烦恼,绝对不会使心境平静,这样只会不断加深痛苦,越哭越想哭。这样一来精神上也会受到损害。

忧伤也会使健康受损。

585.

自己害自己身瘦容颜褪

死者不复苏悲泣有何益

如果人一直哭个不停,身体也会变得消瘦。虽然瘦在现代是非常流行的,但这不是减肥的方法,这种瘦只是让人看不下去的憔悴,甚至于皮肤也会变坏,失去原有的光泽,变得丑陋,简直就是自己伤害自己。

然而,即使悲伤成这样,人们也不会给死者带来什么。

大多数人都想为死者做些什么。但不管是为死者流眼泪也好,还是为他供奉也罢,都只是白费。

如果能够给死者提供些什么,那么哭泣也就有了意义。如果有“你哭得越悲伤,对方在那个世界就会越幸福”这样迷信的说法,也就不会抱怨那些哭泣的人了。如果有人说:“因为是自己非常重要的人死了,我想要他在那个世界快乐,所以要努力为他哭。”也不会对他们进行讽刺。但是,这些哭泣却无法为死去的人做些什么。哭泣、悲伤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徒劳。

586.

同类推荐
  • 名人微博精选

    名人微博精选

    本书从徐小平、王永、王育琨、王金阳等四位名人的两万余条新浪微博中精选出八百余条,他们微博的内容涵盖了心得感悟、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察等方面,从他们的微博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讨。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的编者还围绕每个主题还辅以编者手记一篇,使每章的内容更加突出,读者更容易阅读。
  • 感悟平常心——方圆舍得的96个人生智慧

    感悟平常心——方圆舍得的96个人生智慧

    何谓平常心?所谓平常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心态。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有一定修养后方可具有的,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凡事都需要保持平常心,成功不值得骄傲,那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我们不知道走出驿站的下一步是什么;失败不值得伤心,那不过是一不小心走错的一段路,纠正方向从头再来;失意不要沮丧,一年四季里,有风和日丽也有雷电交加。要明白,只有狂风大雨才能洗净空气中的尘埃,这便是平常心,这便是人生路。
  • 心灵悟语

    心灵悟语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涉及生活,第二章描绘人格,第三章关于情感,第四章阐发处世,第五章论及工作,第六章休闲娱乐,第七章温馨家庭,第八章讨论成功。每章通过大约二十个故事展现人生哲理。
  • 书立方4-一口气读完快乐心理学

    书立方4-一口气读完快乐心理学

    一千多年前的绍兴,夜晚气温骤降,鹅毛般的大雪飘飘洒洒,远山近水,一片银装素裹。一位隐士逸性大发,独自在雪夜里吟诗饮酒,酒到酣处,突然想见远方的朋友,于是乘着船行了一夜,天亮时分才到。望见朋友的家门,他突然不想进去了,又乘着船,一边吟诗,一边赏景,欣欣然回了家。旁人认为他行止怪异,他却说:“我想见朋友,就去了。到了地方,又不想见他,就回来了。不过是率性自然而已。”这就是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故事。他来了,又去了,留下魏晋名士纵情享乐、率性自然的翩然身影。做自己想做的事,难道不是最大的快乐。
  • 幸福其实很简单

    幸福其实很简单

    本书通过时下最流行的百度引擎搜索,整理出了人们感触颇深的50个幸福关键词,同时配备了二百多则精练动人的故事美文,内容涉及心态、心理、淡泊、宽容、尊重、爱、友谊、善良等诸多方面。行文旋律优美流畅,语言细腻清新,为各方的人们搭建一个心与心交流的平台。
热门推荐
  • 逍遥坏少都市纵横

    逍遥坏少都市纵横

    刘义家境贫寒,灯红酒绿的生活与他无缘。一日,惨遭借他高利贷的高老大一番毒打,险些丧命。祸不单行,被酒吧老板派人扔到荒郊野外后一道响雷当头劈下!这一劈之下好运到,被武林高人端木无敌所救,学得一身本领,从此钱财权利尽有,美女不缺,逍遥于都市之中,快意无限!
  • 云浮清欢酒作影

    云浮清欢酒作影

    前世''T大''才女,某家少主,在现代素有女神枪手之称的林殊因一场组织内的叛变阴差阳错来到了长陵大陆,意外结识靖王。从此二人开始了一场欢天喜地的情感之旅某人也开始了一场无休止的宠妻日程。
  • 当爱在发声

    当爱在发声

    她是个小哑巴,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十一岁那年发生了改变她人生的三件大事,一是母亲的病逝,二是搬进了亲生父亲的家成了富豪千金,三则是认识了他。而她与他的命运纠缠也从此开始了。他说:“十五年前,我只是认识了你。十年前,我只是同情你。七年前,我只是习惯你。四年前,我只是有点喜欢你。而现在,答应我妍妍,不要离开,好吗?”
  • 英雄联盟之艰难上分

    英雄联盟之艰难上分

    本人自己的经历,决对属实,从青铜的渣渣上到钻石大师,历经岁月
  • 穿越之遇佳音

    穿越之遇佳音

    穿越时空见美男,逍遥自在闯天涯?这种好想法放在倒霉的墨佳音身上,根本不可能!刚穿越过去,看见的第一个人居然是个脏兮兮的瞎眼老乞丐,看到的第二个人是个美男子!但是就仅仅那一面之后就昏倒,醒来之后美男子不见踪影。好吧,深吸一口气,这些她都忍了。但是,但是,但是后面她为什么会和老乞丐越牵越紧,甚至到同睡一床的地步?苍天啊,如果这是现实,那她宁愿不要这场穿越......
  • 山河依旧枕寒流

    山河依旧枕寒流

    神魔之战后,世分九州十地。初遇东洲之谷,惊鸿一见,到底是她乱了心湖,或是他一念成痴。他问“山河,如果有来生,你想做神仙还是凡人?”“唔,我想做你的眼。”“为何?”“因为这番,你所见即我所见,你笑我亦笑,你哭,我亦流泪,我便可伴你长久。”经年流转,再遇,谁还是眉眼如初?记得那份荒唐岁月否。他道:“我看世间百态,百态皆如你。”她淡笑:“恐是瞎。”
  • 倾世妖妃——离殇曲

    倾世妖妃——离殇曲

    魂穿异世,四族纠葛。聪慧灵动的她因身携毁天灭地之力而被天下人觊觎,风起云涌,枯骨成山。她手指勾起那如神祗一般的少年,魅惑的声音在他耳边轻语,“小哥哥生的如此好看,若下次再见你,我定舍不得这般为难你。”他是极北寒族的太子殿下,肩负天下安危,他接近她利用她却控制不住爱上了她,他想为她放弃天下,却失了情魂,失了她。“北行月,我此生当真恨极了你”当她说完这句话,身体已然冰凉,腥红空洞的眼眶触目惊心,周身血水染红了白衣。他终于在她死后找回了情魂,却永远失去了她。他让银发少年带走了她,他说:“她还未去过西海,她一直想去那里。” 数年后再见,她已不再是当初灵动烂漫的少女,南燚圣主、火奎星启,她终于成了世人所说的魔女,带着杀戮之气从地狱中走来。
  • 薄少,你心动了

    薄少,你心动了

    重生前,她被毁容被废双腿,误信渣男而家破人亡。重生后,她,步步为营,虐渣男整白莲。眼看着就要走上人生巅峰,一直在背后默默护着她的薄大少却往她身前一拦。“往哪撞呢?我胸口在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魂天引

    梦魂天引

    睡个午觉罢了....梦境居然和未来取得联系。命运从此被改变....睁眼现在闭眼未来的狗血日子叫人怎么活啊?真想好好睡上一觉.....但是没有办法,只能每一个梦....大闹未来!!!
  • 浊酒一壶寄情绪万千

    浊酒一壶寄情绪万千

    一个喜爱喝酒的师傅,一个温润如玉的徒弟。两人本是世上的楷模,可是,却因为一场误会。温润如玉的徒弟被逐出师门。等两人再见时,已是物是人非。徒弟单项暗恋,师傅飘然出尘,徒弟一代魔皇,师傅一直相信自己的徒弟不会变成世人口中的杀人狂魔。可是,等他们再见时那个魔气环绕的人,那个从不喝浊酒的人又是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