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94400000018

第18章 观点(12)

当然,中国网民易受群体感染,不仅表现为暴力行为方面,也表现在一些积极的行为中,例如,中国网民之所以更容易受群体的感染,是因为他们有更强的寻找集体归属感的需要,这源于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的传统。在跨文化研究中,一些学者认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以紧密的社会结构为其特征,在这个结构中,人们对内群体和外群体加以区分,人们期望他们的内群体(亲属、氏族、组织)来照顾他们,作为这种照顾的交换条件,他们对内群体拥有绝对的忠诚。

个人主义表示为一种组织松散的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人们应该自己照顾自己和直系家庭(史蒂夫·莫腾森,1999)。

尽管在现实社会的结构没有原样复制到网络社会中,但是,新的结构仍然不会完全脱离原有的社会传统,中国网民对于群体的心理需要,对内群体与外群体的区分,仍然是强烈的。他们不满足于网络中的独来独往,也不满足在网络中随机的互动,而更多地希望在稳定的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心理归属感。对于群体的依赖,使他们受群体内的权力关系、情绪感染等的影响更强,受群体压力更大。

三、思维特点

(一)质疑成为一些网民思维的基调

质疑,是一些中国网民思维方式的基调。那就是,对于各种正面的信息,多数网民首先的反应是不相信、不认同,有些人在此基础上会用相应的方式来证实自己的判断,而更多的人,仅仅是维持着怀疑这一直觉。

2007年年末的“华南虎”事件,使网络质疑达到一次高潮。对陕西一农民拍的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的质疑,从少数人很快波及整个网络,尽管多数人并没有华南虎或照片数字化处理方面的知识,但是,他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没有相关依据的情况下,对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做出断然的否定性判断。

之后,在中国发射“嫦娥”探月卫星后,又有人针对“嫦娥”拍摄的月球图片提出了质疑:通过和美国2005年绕月卫星拍摄的照片比较后,判断中国发回的首幅“月球脸”照片与之完全相同,并因此而认为是“拷贝”、“做手脚”。

有人指出,“对于这种‘猜疑一切’的舆论氛围,我过去曾认为这是一种社会信任制度缺失下的制度性焦虑:由于社会在透明度、法治化、规范性、诚信度等基础秩序上非常差,在看惯了一个个黑幕和丑闻后,在遭受过一次次的权力排挤和关系暗算后,人们总感觉每件事后必有一双罪恶的双手在操纵着一切。所谓‘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猜疑,是缺乏制度预期下公众对现实一种悲观的过度防卫。

“后来经过了‘华南虎事件’,质疑越来越多,猜疑思维越来越普遍化,甚至毫无根据地怀疑‘嫦娥’失踪和月球图片造假,我感觉问题并非都出在制度上,‘猜疑一切’中也有人们自身的毛病和网络的弊病。

作为一种吸引关注和制造轰动的姿态,怀疑越来越无厘头和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狂欢的方式。”(曹林,2007年12月3日)应该说,一些中国网民的思维方式中的质疑基调,是多种社会原因造成的。

首先,它与社会普遍的诚信缺乏相关。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尚没有健全的诚信教育,也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与自律系统,各个层面的诚信缺乏,使人们对于他人、企业甚至一些政府机构都不得不保持警惕。而一些制度造成的信息不透明,使人们对于与自身相关的各种信息缺乏判断依据,不得不以猜疑作为基调。

其次,质疑是对传统教化的一种反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讲求服从、接受、遵守等,这些教育的过度,会带来逆反心理。人们需要在某些时候对这种教化进行反叛,去除过度教化产生的抑制,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自由的空气。尤其对那些正在接受各种不同层次的教育的年轻网民来说,他们的质疑思维,是对他们在学校中受到的遵从教育的一种自我改造,是一种心理的释放。

第三,网络中信息发布者成分的多元化,信息源的不确定,也易使人们对于网络中的信息真伪失去判断。在这种情况下,质疑成为一种基本的防卫姿态。

第四,质疑被一些网民当做表现个性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怀疑、挑战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当然,当质疑成为一种普遍的思维基调时,它也就难称为个性了。

一般来说,质疑的声音容易产生较强的传播效应。因为,它会引起各种不同角度的关注、反思与讨论,这个过程会不断吸引新的注意力。质疑的风气在网络中容易形成,同时由于网民的互动而放大。在现实空间里,由于很难形成公共交流空间,人们的猜想、怀疑,只是一种孤立的个人的感觉,由于得不到他人的呼应,人们往往不会坚持这种感觉。但是,在网络中,由于互动的影响,个人的质疑会集合起来成为一种集体的质疑,在集体力量的影响下,很多网民会强化、放大质疑的心理,甚至有些人可能会形成质疑一切的偏执。

应该说网民的质疑思维有各种现实的原因,质疑的思维,可以促进人们去寻求事物的真相,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揭露社会问题,推动某些问题的解决。

但是,质疑可以作为认识事物的起点,却不应该成为其终点。在质疑心理的推动下去探求真相,找到答案,才是积极的思维方式。而如果只是毫无根据地维持自己的质疑心态,甚至将质疑变成一种条件反射,对任何事都质疑,也容易使人走到狭隘与极端的境地。网民普遍的质疑心态,也与他们行为上的解构性与暴力性相辅相成,在一些时候,会产生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二)易被简单化思维主导

从总体来看,很多中国网民易被简单化思维主导,这表现为他们对一些事物或人物的判断是基于简单的价值框架,如“对”与“否”,同时,他们喜欢用贴标签式的方式、符号化的方式来简化复杂事物。

例如,将复杂的社会事件简化为弱者与强者、善与恶的对立,就是一种典型的简单化思维。同情弱者是多数网民的一种思维定式,而这种思维定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真相的判断以及意见的表达。一些网络事件发生后,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对弱势者不假思索的同情和对强者不假思索的声讨,在这里,弱者被当成了善的符号,而强者被当成了恶的代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被局限在这样简单对立的关系中。

基于这样一种简单的思维定式,一些中国网民在对待民与官的关系、贫与富的关系方面,也容易受到简单思维主导。

同情弱者的心理定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固定的成见。当它与别的某些固定成见(如社会上对第三者、后妈、富人、官员等的固定成见)结合起来时,带来的情绪更为强烈。

在一系列网络事件中,网民的简单思维都表现得很充分。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人们并没有去寻究真相的愿望,往往基于一面之词便对当事人作出评判,例如,“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就是如此。有时网民用想象去填补那些事实的空白之处。例如,“宝马撞人”事件中,人们对于撞人者与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的关系的传言正是如此。

把事物简化为弱者与强者、善与恶的对立,体现了一个更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在现阶段,不少网民习惯于用简单的道德化框架认识复杂的社会问题。

有学者认为:“我们好像陷入了一种道德焦虑之中,对于社会道德问题的高度警觉和敏感超过了我们对于具体问题认知的愿望和应对的能力。这种道德化的倾向对于揭露明显的社会丑恶,批判社会的不良问题,是非常有效的,也有积极的贡献。但它的限度和问题其实也暴露得相当明显。它使复杂的社会问题变成了一种简单的善恶是非的道德对立。当代社会其实有大量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不能仅仅从道德问题出发。”(张颐武)

此外,对于一些网民来说,参与公共讨论的根本动因,是要解决自身的一些困惑,释放自身的心理压力,他们所议论的事件或人物,只是一个载体。他们所关注的,是这些事件或人物所折射出来的自身的命运。

正如在“宝马撞人”事件发生后有分析者所指出:“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分层的现状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25年的经济改革,不可回避的是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一个社会结构和利益明显分化的社会,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往往是不一致的,甚至有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现在比较突出的劳资矛盾就是证明。回到‘宝马案’上,当‘王子犯法,能否与庶民同罪’这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疑问撞上了少数富豪为富不仁、权钱交易、操纵司法的现实阴影时,无数的讨伐声就顺着‘宝马车撞人案’这一决口喷发出来,积攒了一段时间的社会情绪找到了一个总爆发的导火索,难以描摹的种种不平衡心理夹杂其中。”(郑亚楠,姜德锋,2004)

基于自身利益考察这一坐标,人们往往会将问题简单化,将事物放在顺应自身利益或违背自身利益两个方向去思考,这也是一些网民简单化思维的一个原因。

在对名人的态度上,中国网民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倾向体现在粉丝群体上,那就是对名人的绝对认同。另一种则表现为绝对否定,这种思维往往是名人的社会地位、财富等方面的优势让人们产生的心理反应。

在中美关系问题、中日关系问题等复杂的国际问题上,简单化思维也是时有表现。

简单化思维并非中国网民所特有,但是中国网民似乎更容易受到简单化思维主导,这可能与他们长期所受到的教育有关。中国式的教育,让人们习惯于从“是”与“否”、“对”与“错”等二元对立中去进行价值判断。

此外,这也与网络中的群体心理相关。社会心理学家扎伊翁茨(Robert Zajone)认为,他人在场时,会形成一种社会唤起,促进优势反应,其结果是促进简单行为,削弱复杂行为。即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事,人们能做得更好,而复杂的事则会做得更差。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戴维·麦尔斯,2006)。中国网民的群体互动非常频繁,这也会使群体的影响程度变深,使简单化思维这样一种简单行为得到“助长”。

从传播的角度看,基于简单思维尤其是简单的二元的意见表达,更便于传播,因为它们更容易被人理解,也容易吸附别人的认同。它们在网络传播中更容易得到放大,或者成为优势意见。这也反过来会强化一些人的简单化思维。

四、价值取向特点

(一)道德上的双重性

在道德方面,中国网民常常显示出矛盾的双重倾向,即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例如,一方面,与性有关的内容在网络中随处可见,关于多角关系、不伦关系的“社会新闻”、“八卦新闻”也在网络中广泛传播并为一些人津津乐道,各种形式的网络色情也越来越泛滥。另一方面,在一些网络事件的讨论中,人们又表现出道德上的保守性。对于与传统道德观相违背的事件或人物,人们的声讨非常激烈。例如,在“铜须门”事件、姜岩事件、“史上最牛小三”事件等一系列网络事件中,对于“第三者”这样一种违背传统道德观的现象,网络中无一例外的都是由谴责之声甚至更激烈的讨伐行为占了上风,出现了一边倒的舆论。

在2008年初的“艳照门”事件中,这种双重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008年2月,网络中逐步出现香港艺人与多位艺人的激情照,随着照片的不断公布,涉及的女艺人也越来越多,此事引起香港娱乐界的轩然大波,也引起网络热议。一方面,一些网民想方设法在网络中搜寻与传播“艳照”,另一方面,网络中的舆论又表现出对这些艺人行为的不齿。

这种双重性与网络中私人空间与公共话语空间相统一的特性有关。人们的“开放性”更多地表现在私人空间里,而“保守性”更多地体现在公共话语空间里。这体现出人们的一种自我平衡与自我保护。

这也许可以用“认知失调”来解释。人们既希望通过网络来满足“本我”需求,但由于受到传统道德观的长期影响,人们对于本我状态下的需求以及满足,往往又会产生“罪恶感”,这时需要通过某些方式来减少这种失调,而在公共话语空间中参与声讨那些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就是一种减少失调的方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感觉自己成了道德的化身或卫士,这对他们的犯罪感是一种平衡。

人们在公共话语空间的“保守性”,也受到群体互动的影响,由于社会传统的原因,保守的价值观更容易成为公共话语空间的主流意见或优势意见,人们受到他人的影响和环境的压力,大多会选择服从优势意见,这也会加强这些保守性意见的力量。

这种道德上的双重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人在社会走向开放过程中的复杂心态,也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困惑。中国社会的文化习俗、道德传统,长期作用于个体,对个体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但它们在社会的开放过程中,开始受到种种因素的冲击,已不像传统时代那么牢固。而另一方面,面对“开放”的道德观,人们又充满疑惑、担忧,特别是担心在此过程中自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受到影响。网民的双重道德取向,正是社会道德传统动摇过程的一种表现。

同类推荐
  • 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及高职高专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编写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03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本书将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既对理论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讲解,又通过案例突出了操作技能的培养。本书内容新颖,体系结构合理,可作为高职高专学校、成人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计算机爱好者的自学参考书。
  • 创业在微软

    创业在微软

    身处软件巨擘微软之中,何来“创业”二字?本书详尽勾勒了微软亚洲工程院(ATC)的成长历程,披露了工程院人在“创业”过程中不为人知的种种酸甜苦辣,生动展现了工程院的独特文化,并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其领袖人物张宏江博士的心路历程和管理思想。
  • 从平凡到神奇

    从平凡到神奇

    本书结合多年的开店经验,全面地讲解了在淘宝网开设店铺的相关知识,为准备在淘宝网创业的卖家及刚刚创建店铺的店主,提供全面的开店和经营方面的指导。本书按照淘宝开店的流程安排内容,侧重每个步骤中的实际技巧。本书分3个部分:如何在淘宝开店、如何开好店、如何做强做大店铺。前3章介绍了在淘宝网开设店铺的基础知识,指导读者在开设店铺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及建立起自己的店铺,并且完成店铺的第一笔交易;第4章至第7章主要介绍了网店装修和推广的方法,以及网店的物流经验和技巧;第8章着重介绍了将网店做大做强的方法,帮助卖家在开店和经营中树立品牌意识,做大做强自己的店铺。
  •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监控组态软件是完成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以计算机为基本工具,为实施数据采集、过程监控、生产控制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开发环境。本书从应用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组态软件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对窗口界面编辑、动画链接、实时和历史趋势、安全机制、I/O设备连接,以及生产应用等内容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MCGS是优秀的监控组态软件之一,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监视、控制、管理的各项功能,并可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方便、快速地进行系统集成,构成不同需求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机电技术专业的教材,同时还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09(第三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09(第三辑)

    本文以传统社区研究的“场域论”为基础,探讨网络传播中场域性互动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文章首先从传统社区传播的场域性特征出发,探讨网络传播的社区性和场域性。然后分别分析了传统门户、BBS论坛和私人博客等三种主流的网络传播的场域性互动、意见表达和舆论形成的特点。最后结合“张殊凡事件”、“王石捐款”事件以及“黑砖窑”事件,探讨网络传播中的场域性互动对社会舆论从虚拟到现实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杠精女配

    快穿之杠精女配

    身为一个女配逆袭系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逆袭女配当女主啦~~可宿主你个憨憨那是你要攻略的对象!!!不是你怼人的对象!!!!
  • 陇右王的剑

    陇右王的剑

    世居陇西的汪家三王十公,从汪家白狗立祖,再到创下三王十公,背后都有一位道士鼎立相助,此人悟性极高,又练过上乘武功,是陇右王的一把利剑,从一无所有,为陇右王打下不朽基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清咲

    清咲

    他,一个cos圈的大大;她,一只小透明。加入社团,社长给她安排的指导便是他。“喂!你怎么这么笨啊!教你撸妆你学不会!教你后期你还是学不会,以后谁娶你谁倒了八辈子的霉!!“啊!学长对不起,给你惹麻烦了!”“就你这样还想做大大!”“学长,大大我是做定了!!”【严肃脸】
  • 苍穹战纪

    苍穹战纪

    仰望星空,发现无数璀璨注视着我,无端的命运之线在这里纠结。陨落、重生、不死……我和我的剑站在洛克尔高耸的山峰上,英雄的热血在我脚下流淌,年老的法师吹响了骨龙号角,蒙塔莎的暗夜精灵用纯洁的目光,穿透自然……光辉从虚空中洒落,我沐浴着它,巨大的王座下,生灵万物全皆臣服。远古的神祗原来并非不朽,传承的记忆在这里绽放。脚踏大地,我说:“若愿相信,夜空终会坠散洗去罪愆的雨和指引前行的光。”旋转因果之轮,我,布万加·雷洛·加西亚,里瓜多尔的守护者,无冕之王!剑指苍穹,永生不朽。
  • 异秦人

    异秦人

    “秦”,似秦不是秦,却有动荡不安。王檀来到这个世界,为奴身份。怎么活下去?乱世重典,这样的情境中,王檀怕是更艰难,但要成为强者。秦时,必有英雄,遇神人,修众生,爬上去,扶万民。
  • 西域巫棠传

    西域巫棠传

    错综复杂的朝堂,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碰撞,诡谲的朝堂风云,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斗智斗勇。坐看西域小公主,觉尔察巫棠的权谋策划,在权力的斗争中,迷失自己还是一如初心?他与她,高手过招,招招致命。对弈中暗暗升起的情愫是否可靠?她只回答——与君斗,其乐无穷。
  • scp乱入的英雄联盟

    scp乱入的英雄联盟

    内含(传说之下)(崩三),lol为主宇宙,SCP的乱入会让主角在异界过的如何呢?是双倍快乐,是双倍痛苦?还是……某路过的馒头:今天是多美好的一天,鸟儿在歌唱……像你这样……“吵闹的骷髅,我会砸碎你的骨头,扬飞你的尘埃!”剑魔在怒吼。“这有我呢?恶心的肉块!”亚伯淡定的再次出现?″“愚蠢的凡人!你以为?你能挑战神?”“我见过神,他可没你那么弱。″在角落发抖的灰影:住手,你们不要再打啦。灰影看着前方由发条构成的怪物(发条病毒)沉默了。维克多:別看我,我的光荣进化可不会用这种老掉牙的构造灰影看着前方与崩坏能结合的682大爷。沉默,然后深吸一口气“不好啦,大爷又进化了,又逃出收容了”(单女主,一世界一女主(????ω????)
  • 魔王校草有妖气

    魔王校草有妖气

    “他们排斥你,说你是妖,你别难过,不管你是什么我都陪伴在你的身边。”“你上天,我上天,你下地,我下地,不离不弃。”某人一脸深情款款的道。“滚犊子,别把你的身上的魔气传染给我。”某人大怒。
  • 美味缔造者

    美味缔造者

    天降厨神系统,美食信手拈来。你以为这么简单?他手持古朴大鼎,鼎中的龙肉与龙骨在仙泉之中缓缓融化,突的乌云蔽日,电闪雷鸣,乌云中探出一只龙首!“我的儿啊!你死无全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