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09300000054

第54章 后记

本书是浙江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江南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子项目,从2003年立项到现在正式完成并交付出版社出版,先后长达六年。之所以如此,固然与诸多杂事的缠身不无有关,但同时恐怕也有选题方面的客观因素。因为“江南文化”的题目实在有点大,它与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似乎显得有点“隔”;其概念内涵、边界也不那么清晰,处理不当,很容易流于空洞或空疏。再说,可用作借鉴的、直接有用的研究成果也不是很多。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

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尤其是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大文学主潮的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它的生成和发展更是与江南文化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江南文化的直接融入和催化,就没有它的挟裹文坛的潮涌。

下编部分,着重从“创作与批评”两个维度进行观照,具体包括作家创作、文学批评、批评家的实践以及文学刊物等有关内容。它与文学本体相对较近,自然也相对较为具体地探讨江南文化之对跨世纪文学思潮的影响。需要指出,在作家创作部分,本书只选择了余华、苏童、毕飞宇和艾伟四位作家,这主要是考虑年轻或较年轻作家已日益明显地在跨世纪文学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它并无价值评判的含意。实际上,在“几代同堂”的当代中国文坛,每代作家甚至每个作家都在为文坛作出属于自己的、他人无法取代的贡献;包括比余华、苏童、毕飞宇和艾伟年长或同代的作家,也包括比他们更年轻的作家,我们在这里只是举例分析而已。

十年前,笔者曾主编出版过一本《文学浙军与吴越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内中入选的作家涉及面较广(当然仅限于浙江当代文学的范畴)。本书从某种意义上,不妨可看作是《文学浙军与吴越文化》的一个扩展版。在这里,尽管我们从江南文化的宏观大视野出发,将研究目光从文学浙军扩展到了文学苏军,文学沪军,但在具体写作时还是比较注意其与原有的《文学浙军与吴越文化》之间的对接。我不想重复自己,但也不想割断与以往研究之间的联系;何况这个论题与十年前的话题,确有某种相似或一致之处!

当然,作为一部学术着作,笔者考虑最多的还是在内容上如何进一步拓展的问题。像其他有些地域文化文学着作那样,光是研究作家作品,我以为是不够的,也嫌简单和平面。而要在这方面有所拓展,在当下,有必要借鉴和引进近些年来在学界盛行的文化批评的思维、理念及方法。这也是本书的用力之所在,是笔者花费心思较多的地方。上编部分有关“断裂”的几个文化事件的章节的编排,下编部分有关文学批评特别是《江南》等文学刊物的篇目的设置,就努力追求和体现这样的研究理念。如此这般,浙、江、沪三地文学遂被还原并纳入更为开阔、也更为复杂的跨世纪“江南文化场”中进行透视。

文本与超文本,具体地说就是文学与事件、思潮、批评、刊物不可分割地纠缠在一起,它变成了诸多“历史合力”的产物。这样的研究也许不像一般的纯文学研究那样“纯粹”,但它却从整体的宏观高度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降的烟雨江南大地上的文学,作出了更具本色和本真的概括。

本书由笔者编撰和确立写作细纲,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不少研究生的支持。当然在这之中,他们也借鉴吸纳了我不少的观点,并最终由我统稿、修改和润色。为了尊重他们的劳动,也是按照学术规范,对其撰写的部分,我均在相关章节的结尾予以署名。

由于种种原因,本书存在诸多不足,甚至不当和错误也在所难免。恳望得到同行和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最后借此机会,对为本书出版付出艰苦劳动的责任编辑钟仲南、文字编辑宋旭华两位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

吴秀明

2009年“五一”节于浙大

同类推荐
  • 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民风民俗知识

    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民风民俗知识

    本书主要内容为:亚洲风俗,元宵节的来由,寒食节的来由,端阳节的来由。
  • 佛寺道观对联(下)

    佛寺道观对联(下)

    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较好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与自身的努力。人生的磨难,社会的感染,家庭的熏陶,个人的领悟,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作为一套少年通俗读物,本书并不是简单的故事汇编,其间还有对少年成长过程中自身努力的肯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优秀学习与教育方法方式的总结,所以,不仅对于少年朋友来说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对于广大的家长朋友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总之,希望本书能给少年朋友们以智慧的启迪,人生的导向,找到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关公为什么这样红:关公文化精神新解

    关公为什么这样红:关公文化精神新解

    《关公为什么这样红——修崃荣谈关公文化精神》依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小伟的研究成果,重点解读了关公“惟正是忠为正而义”的正义观,辨正了“大意失荆州”传统说法,阐释了弘扬关公文化的当代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作者认为,关羽死后逐步被神化,最终成为“武圣”,这是人民的最终选择,也是关羽践行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精神的必然结果。关公信仰作为全世界华人的共同信仰,具有“圆融儒释道,覆盖多民族,连通港澳台,护佑全华人”的力量,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予以大力弘扬。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
热门推荐
  •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成名作、代表作和经典作璀璨荟萃,收录了林徽因迄今所有的名篇,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一晚》《一片阳光》《彼此》等,是迄今为止最经典、最唯美、最值得收藏的林徽因读本!在书中,林徽因诗意解读了爱情、亲情和友情,分享了她对成长有关的人生感悟,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 英雄集

    英雄集

    男儿要霸气,头可断,血可流,眼泪不能流,黄泉炼狱也敢走,刀剑加身眉不皱。
  • 穆安庄园

    穆安庄园

    她,单纯美丽,乐观直率;他,云淡风轻,温文尔雅。她不小心闯进他的庄园里,两人相识相爱,却因爱牵扯出一段段波涛骇浪。他将怎样紧紧抓住她,守护在自己的庄园里;她有将如何一次次将心回归淳朴。
  • 永生神魂

    永生神魂

    偏远村子走出来的少年阴谋、诡计、恩怨、情仇如影随形一朝入魂,一世不宁当他历经千辛站在世界之巅,脑中浮现的还是她的笑颜
  • 穿越变成傻公主娃娃

    穿越变成傻公主娃娃

    “快给我穿越变成公主!不然我拆了你的阎王府!”龙南夏对阎王大吼道......
  • 锋剑传说

    锋剑传说

    “剑名‘弈’,剑身长三尺三寸,乃是乾元城最好的铸剑师杜铁取极北之地万年寒冰铁,又经七七四十九天打造而成,剑成时又有张天师再传弟子张灵虚加持符法。此剑随我一十三载,共击杀有名高手三百八十六人,曲一瓢品评天下名剑,此剑排名第七!”宫诚沉声道。“哦,名剑都有名字的吗?那我这柄剑就叫锋剑吧,这剑的长度我没量过,乃是雷州秀山脚下张家村口的张铁匠用三天三夜打造而成,价值一贯铜钱,还没杀过人呢,我想以后也不大可能用来杀人。”何锋拔剑出鞘,笑道。二人相对而立,一场大战看来已是无可避免。
  • 九天墓葬

    九天墓葬

    重生之际,家族遭灭,为避仇家,苟且于青云宗内,且看他如何从一个家族废物崛起为盖世强者。
  • 七劫魔君

    七劫魔君

    海外魔族入侵,中土妖类作怪,外域更有邪族虎视眈眈,少年墨祁为证己道昭告天下:世间疾苦,吾不顺心,若世间圣人不出吾掌首恶!
  • 洪荒战神

    洪荒战神

    项问,一个角斗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尽屈辱嘲笑。生死存亡之际得到未知兽魂的认可,成为一名兽魂师。从此,风云再起。魂徒,魂士,魂者,……魂尊,且看项问如何一步步迈入强者之林。寻身世,灭强敌,拳战四野,脚踏八荒。既然天下人皆负我,那我为你孤战天下又如何?屹立在傀灵山颠,怀抱昏迷的采儿,项问眼眸如水,战意滔天!
  • 红尘度虚

    红尘度虚

    弹指如烟,逝者如斯。荒漠少年如何逆流而上,偏居一隅的夏族又隐藏着什么秘密。生而去,枯骨归,裹尸还,先贤溘然长逝的时代,人族如何在万族林立中生存,文明纪元是否都再度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