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02200000007

第7章 楹联欣赏(1)

第一节楹联的欣赏价值

对联的欣赏价值,首先表现在它的内容上。

对联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概括地说,至少有七个方面。这就是:宣示哲理,录载史实,概述人生,昭明心志,寄寓褒贬,抒发感慨,描绘风光。

宣示哲理者,主要是一些格言联。例如: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副对联告诉人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把这样的对联做座右铭,就会受到激励、鼓舞和鞭策,从而产生坚强的毅力。

录载史实者,如粤汉铁路通车联。

1936年,粤汉铁路建成通车。为了庆祝这一通贯一省,连接珠江、湘江、长江三条河流的南北大动脉首次启用,通车之日,有人在车头上悬挂了这样一副对联:

花事年年,为问岭表白云,寒梅开未?

车尘历历,指顾汉阳红树,流水依然。

上联用“十月先开岭上梅”句意。“岭”指南岭。下联用“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两联巧妙地把三省不同的景色、地理和气候联系起来,融为一体,写得很有特色。同时,也为这次通车留下了历史性的纪念。

大凡与某一事件相关的对联,都有一定程度的录载史实的作用。但是对联之录载史实,与史书之录载史实有本质的不同。对联是艺术地录载,史书则为直接记叙。

概述人生者,如霍县韩侯岭韩侯庙联:

成败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这副对联,原为“十年成败一知己,七尺存亡两妇人”。后多将“十年”与“七尺”省去,于是显得更为精练。“十年”,指韩信从投军到被杀。“七尺”,就指韩信,据《史记》载,淮阴侯韩信投军后,先入项羽麾下,后奔刘邦,均不得重用,于是决心逃走。刘邦谋士萧何深识其才,星夜将他追回。高祖二年(前205年),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平齐定楚,卓有战功。西汉建立,刘邦怕他谋反,将他拘禁。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韩信被吕后所杀,计又出自萧何。所谓“成败一知己”,就指萧何。“两妇人”,指漂母和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少时,家贫,尝从人寄食。“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这个漂母当时是韩信的救命恩人。全联仅14个字,不仅概括了韩信一生,而且将其成败所由都点出来了。其精其深,令人过目不忘。

昭明心志者,也很常见。清代无锡县令武承谟在接印前一日挂出四副对联做安民告示,宣传施政纲领,便很典型。县衙前照壁上的一副是:

罔违道,罔咈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头门的一副是:

视民如伤,锡邑苍生皆我子;

修己以敬,东林前辈是吾师。

仪门的一副是:

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随手携来,因材而用;

医可喻政,硝磺猛剂,有时投下,看病何如。

大堂的一副是: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这些对联,话里藏锋,好人快意,歹徒惊心。《楹联丛话》说对联一贴出,“四乡皆聚观”,“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悚息危惧,有避至他省者”。可见其影响之大。

寄寓褒贬者,如赵纯熙挽束衣人联。

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复旦大学迁到重庆北碚对岸夏坝,学校由三青团头目陈昺德管理。学校有只破船,往返于夏坝与北碚间。某日满载开回夏坝,快到岸时翻了船,如及时组织抢救,乘客可全部救起。陈昺德得到消息却说:“我的船都打烂了,还救什么人!”因此淹死三个复旦学生,有位叫做“束衣人”的学生,常在《新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艺论文与诗歌,即三位遇难者之一。在追悼会上,赵纯熙写了如下一副挽联:

生手驾破船,渡洪流,焉得不翻,束衣人你死得好苦!

特务当老板,蓄敌意,如何肯救,陈昺德他罪不容诛!

这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束衣人”之死的挽惜,对三青团头目陈昺德见死不救的无比愤慨。

抒发感慨者,如赵从谊题署衙联。

《坚瓠集》云,清代漳浦人赵从谊,任黔中独山州知州。那里不仅州城荒凉,衙署也十分简陋。赵从谊于是自题一副对联于楹柱曰:

茅屋三间,坐由我,卧由我;

里长一个,左是他,右是他。

三间茅屋权当衙署,故“坐由我,卧由我”;身边只一里长听命,故“左是他,右是他”。赵从谊可能想说,他在这里当知州,确实单调乏味。但他这么一写,倒使人觉得,他当这样一个“大员”,也颇有些滑稽。

描绘风光者,如无名氏题扬州二十四桥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这副对联,写了云影、秋水、扁舟、小桥、箫声、月色,如身临其境,物我难分。

还有一些方面,就不赘述了。

上述七方面的内容,有时也没有截然的界限。比如赵纯熙之挽“束衣人”联和赵从谊题署衙联,也兼有录载史实的性质。这些不同方面的内容,只要表达得好,都能给人以有力的感染。

对联的欣赏价值,也表现在它的写作技巧上。对联的写作技巧,乃对联艺术之所在,包括立意技巧、险救技巧等。

对联的立意,在写作要求之“五要”部分已有叙述。这里再从欣赏上说一个观点,就是立意新颖的对联总给人以别有天地的感觉,使那些平淡无奇的作品相形见拙。除了选择的角度要与众不同而外,作者敏锐的洞察力、敢言人之所未言的胆识以及奇巧的思路都要能够体现出来。西安市流传的一副对联,其立意就不同凡响。联曰:

翻身不忘共产党,

吃喝全靠秦始皇。

此联是一副流水对。先讲结果,后述原因,是其立意特点。单看上联,只是一句口号,比较平常。下联一接上去,便妙不可言。“秦始皇”二字用的是借代,实指正开发的与秦始皇相关的一批旅游点和由此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并非指秦始皇本人,是以人代事。临潼地区的旅游业正是在兵马俑开发之后才兴盛起来的。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大批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大批第三产业的发展,便使当地老百姓一天天富裕起来。此联不仅道出了临潼地区的旅游特点,而且把临潼旅游业的发展与共产党领导的辩证关系以及人们在富裕起来之后对党的感激之情,都表达出来了。联语于朴实中见幽默,令人一笑之后,想到了许多东西。立意这样好、内涵这样丰富、表达这样奇巧而又真切反映百姓心声的对联,而今不可多得。虽然“吃喝”对“翻身”欠工,但瑕不掩瑜。

险救技巧,指的是将一些看来极其平淡甚至不成其为对联句子的上联,通过下联的巧妙搭配,使之别开生面,石化成金。

相传清代何绍基一次到长沙浏阳的南邦寺游览,正碰上该寺一位僧人圆寂。入寺之后,住持便请他写一副挽联。他想到南邦寺死了个和尚,便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南邦寺死个和尚。

住持一看说,此事人人皆知,何劳写到挽联中去。何绍基听了,也觉得不妥,但毕竟是进士出身,略思片刻,便写道:

西竺国添一如来。

南邦寺,在湖南浏阳县。西竺国,指佛教发祥地印度。如来,是佛祖的名称。单是“南邦寺死个和尚”,确实平平淡淡,无足道哉!一续“西竺国添一如来”之后,情况就不同了。你看,和尚变成了佛祖,不正是达到了出家人最高的理想嘛!这样的事情当然不会有,但作者能这样化平淡为神奇,确实令人称道。

清代刘金门亦有过类似的情形。相传他为乡翁写寿联,笑问老翁生于何日,老翁答“十一月十一日”,刘金门不知不觉便在纸上写下:

十一月十一日。

等“日”字写完,才感到有些不妙。乡翁亦暗暗叫苦,但不好作声。刘金门又问乡翁多少寿辰,乡翁答曰“八十”。刘金门心中一喜,于是续道:

八千春八千秋。

这副寿联的神韵也是全靠下联提起来的。

像这种先险后救的对联,一般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联的欣赏价值,还表现在其书法艺术上。书法并不是对联内在的东西,仅仅是对联的一种载体或者说发表手段。但是,对联和书法皆为汉字所独有,对联不与书法结合则已,一旦结合,便多了一个不可排除的欣赏内容。有时甚至会出现这种情形,尚不深究对联本身写得如何,仅仅因为对联的书法很好,便使人流连忘返、击节赞叹。

第二节楹联的欣赏方法

对对联的欣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这同欣赏者的兴趣爱好特别是文化素养等有直接的关系。比如一个不懂对联和书法的人、一个只懂对联不懂书法的人和一个既懂对联又懂书法的人同至一处园林,即使欣赏同一副对联,其着眼点也是不相同的。前者可能只觉得字的笔画曲直或者字上贴的金、上的色是否好看,并不能理解什么;中者就可能去分析对联的内容、构思和修辞技巧;而后者则可能在中者的基础上还要去评价其书法的优劣。

尽管人们对对联的欣赏角度与层次有所不同,但就其欣赏方法而言,一般都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大致的步骤是:

第一步,先看外表,即对联的长短、书法的水平之类。看字写得如何,仅限于书写悬挂的对联。

第二步,分析内容。要分析内容,较长的对联如未断句者,还得先断句。如果句都断不下来,对内容的领会就不可能不出差错。断句之后,就可以仔细领会联中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说得怎么样,有何奇特之处,上下联之间的意思有何联系等。如果是描绘一地风光的,就要了解该地的地理环境和相关的人物掌故。如果是记事的,就要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和相关的人物,搞清事件的历史背景。下面分析一例。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岑春煊出任四川巡抚,一到成都就拿百姓开刀。他镇压农民运动,捕杀其领袖廖九妹,对各界钳制甚烈,引起了广泛的不满。他的老师赵藩其时正在四川当川南道按察使,看见这种情况,非常气愤。但岑春煊是上司,不便直言规劝。于是当年腊月,赵藩从总结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历史经验的角度写下了这样一副著名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对联是给武侯祠题的,但目的是给岑春煊看。据说,刻好之后,赵藩故意将对联披红挂彩,让人敲锣打鼓抬着绕道巡抚衙门,再送武侯祠。但岑并未理睬,仍一意孤行。次年春,赵藩又特意于武侯祠宴请岑春煊。岑春煊看了此联之后,不但不觉悟,反而认为赵藩“意在讽谏”,指责他“为政失查”,把他降调到永宁道去了。赵藩当时虽然被降了职,但他题写的这副对联,至今仍发人深省,焕发着灿烂的光辉。这个历史事件也因此永远在人民中传颂。

不了解这些来龙去脉,对这副对联就不可能有深入的理解。

碰上有不认得的字与读不懂的词语,还要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比如一些宣扬佛理的对联,佛学的术语很多,不查佛学词典,不向内行请教,就会不知所云。

第三步,弄清技巧。技巧包括构思的技巧和修辞的技巧等方面。每副对联的构思和所用的修辞技巧可能都是不相同的。欣赏对联时,就要把该对联中作者所用的构思与修辞的技巧所在都找出来。下面也分析一例。

清代末年,体仁阁大学士徐桐,家居东交民巷,紧靠外国使馆区。洋人每次欲买其宅,均遭拒绝。徐桐对洋人在中国境内横行颇为不满,一日作一联于门曰:

望洋兴叹,

与鬼为邻。

当时人们便称洋人为“洋鬼子”,联语即由此名立意,表达其对洋人的蔑视。内嵌“洋鬼”二字,上联又借用一成语来表达,是为构思与技巧。像这样将所观对联从立意到技巧都体察出来,欣赏就算是到家了。

风格也可以欣赏。比如赵藩题成都武侯祠联就属于谨深型,而临潼地区流传的“翻身”联与徐桐所题的“望洋”联,又均属于幽默型。对对联风格的欣赏,可以算第四步。

将欣赏分为四步,并不是绝对的。有的对联旦一读懂了,对其风格可能就能体会出来了,不一定要等到技巧分析之后。

第三节楹联的断句与标点

对联的断句与标点是对联欣赏的重要一环。准确地标点和断句,有助于我们欣赏对联,同时,在欣赏的基础上又能使断句和标点更准确。

一、断句

每联八个字以上,就有断句问题了。十一字以上,有时断句就有些困难。一百字以上的长联,有些地方要断句,更不是件容易事。但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应在哪些地方点断或者停顿,心里都是有安排的。这就决定了不管什么样的对联,再难也可以把句断下来。

断句的关键,是弄懂联意。但弄懂联意,有时得花工夫。第一步就要反复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几遍,熟了,有些地方的意思就可以悟出来,用典较多或地方色彩较浓的对联,光诵读不解决问题,还要翻资料,查工具书,向他人请教。通过这些方法把联意弄懂了,句就可以断下来了。

断句还有些辅助手段。

一是利用对联交代写作背景或意图的题跋的启示。清代俞樾挽钟文烝联有这样一段序文:“子精勤《穀梁》之学,著《穀梁补注》二十四卷,主讲上海敬业书院者十余年。余每至沪,必与讨论经义,今不可得矣。其殁也,年六十。”读这段序文,就知道死者曾“著《穀梁补注》二十四卷”,后到上海讲学,作者常与讨论经义,六十时去世。了解到这些背景材料,挽联就可以这么断了:

廿四卷补注,为穀梁子功臣,频年手校青编,镂版告成犹及见;

六十年耆儒,是乾嘉间宗派,此后我来黄浦,谈经同调更无人。

同类推荐
  • 学生热爱父母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学生热爱父母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为了指导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辑了这套“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与主题活动指南丛书”图书10册。本套书除了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方法外,还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各类班级主题活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各级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及学校辅导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歇后语(上)

    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歇后语(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三政治优秀课例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三政治优秀课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开阔眼界的文学故事

    开阔眼界的文学故事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学生的创造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下)

    学生的创造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下)

    素质教育主要着眼干广大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是以注重培养广大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温暖的夕阳

    温暖的夕阳

    六七十年代,孩子们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我们生活,每天都盼望着快点过年,有新衣穿,有肉吃,我们虽然贫穷,但我们很快乐。八九十年代,孩子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在外打拼,孙子们则围着年过半百的我们撒娇,期盼着快点过年,好和自已的爸爸妈妈团聚,生活渐渐的好了起来,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零零后,孩子们事业有成,孙子们长大了,像羽丰的小鸟一样飞走了,论到我们在凄风冷雨,孤独寂寞中奢望着过年,不为吃,不为穿,只为孩子叫一声爸爸妈妈,孙子孙女叫一声爷爷奶奶!
  • 那时年少之匆匆那年

    那时年少之匆匆那年

    描写了一个青春少年,成长的疼痛故事。叛逆的青春,家庭的变故,让欧阳木良渐渐成熟起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武道从武当开始

    诸天武道从武当开始

    这是一个现代职业道士,穿越古代武当山下,一个农家小子,本来只是想,凭着肚子里对道经的熟悉,上山当个道士,好过地里刨食,谁知听到自己的道号是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名字后,他就知道他这一生,不能只读道经了。然后,他便开始了传奇的第二世,第三世,第四世……(本书无限流)书友群:551845914,可以来聊聊天
  • 我們的青春:我的青春

    我們的青春:我的青春

    我的青春,我一直想要留下的人、保护的东西……我现在唯一的努力便是在岁月的海啸面前奔跑……于是,我不想停下来。
  • 六百一十七的匆忙青春

    六百一十七的匆忙青春

    江一帆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与全校倒数第一名全平幸运录取的陆十七一同考进尚泽中学,江一帆与陆十七自幼相识,只是因为一些缘故后来分开,再相遇时江一帆觉得陆十七有种熟悉的感觉,后来得知陆十七便是小时候的那个小女孩,更巧的是江一帆的母亲给江一帆定下的娃娃亲竟然就是陆十七。青春校园的擦肩而过,你在我的身上便留下了永远抹除不掉的气息,我凭着这一丝的气息认出了你,也决定我会守护你永远。
  • 星魂衍

    星魂衍

    一个离开家族的少年,身上不知名的秘密,身边的朋友的支持,少年艰辛的路程的开始。。。。。。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洛儿谢谢大家O(∩_∩)O~
  • 倾城一笑寒光暖

    倾城一笑寒光暖

    3岁出道,12岁隐退,她在童星和学生两种身份中辗转。超一线的明星妈妈,宠溺的青梅竹马,然而16岁那年的诸多意外,洗尽所有繁华。意外的身世,在国外辗转漂泊三年,她又回来了!程家欠妈妈的,我都会拿回来。19岁重回娱乐圈,看她搅动风云……
  • 爱是当初最美的遇见

    爱是当初最美的遇见

    他,冷酷无情,不近女色,有着人神共愤的面孔和帝王般的权利;她,美丽聪慧,优雅傲娇,有着倾国倾城的绝色容颜和完美的家世。两人本无交集,却又有缘相遇,直到两人的感情升温。某男才深情告白:“我们的爱是当初最美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