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5900000013

第13章 神机妙算高手,难卜己祸临头(3)

平时,他勤奋好学、思维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并且性格开朗,结交了许多朋友,尤其是对于刘邦,感情更不一般。萧何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与众不同,颇有大贵之相,所以对他格外佩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掀起了反秦大潮,身在沛县的萧何也不例外,与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人时常聚会,密切注视局势的发展,并暗中与芒砀山中的刘邦联系,秘商起兵之事。随后,萧何等与刘邦里应外合,攻入县衙,杀了县令,并推举刘邦为“沛公”,从此,萧何紧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盖世的功勋。

秦朝灭亡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不过,刘邦并未就此满意,而是与霸王开始了楚汉之争。正在急需用人之际,萧何发现了郁郁不得志的韩信,并将他推荐给了刘邦。然而刘邦对韩信并不器重,这让韩信有些失落,因此趁着夜深人静之时,一个人骑马离开。

萧何深知人才的重要,于是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用了一夜的时间,萧何才劝住韩信,并对他立下了承诺,将他带回营地。

面对刘邦依旧对韩信的轻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

为了一个尚未做出成绩的落魄将军如此煞费苦心,萧何爱惜人才、知人善任的特点一览无余。果然,韩信没有令刘邦失望。在楚汉战争中,他率汉军暗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

知人善任,这只是萧何的第一个长处。深谋远虑,更是萧何名扬天下的“重要武器”。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兵临咸阳城,秦王子婴杀了奸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起义军进驻咸阳后,将士们纷纷抢掠金银财物,连刘邦也望之不忍离开,唯有萧何,进入咸阳后,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秦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然后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

看到萧何如此,全军上下无不佩服,刘邦在惭愧之余说:“萧何确是异才,不枉我提拔他一场。”萧何收集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了如指掌,不仅为楚汉之争提供了准确的战术方针参考,更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不仅如此,萧何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改革。虽然他不似张良一般,经常对战局提出建议,但对于后方统筹却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当刘邦攻下秦都后,秦都已经被项羽烧成一片瓦砾,于是萧何马上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全力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

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紊乱的统治秩序,重新建立汉的统治秩序和统治机构,修建宫廷,另一方面对百姓施以恩惠,开放了原来秦朝的皇家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他还让百姓自行推举年龄在50岁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们为三老,每乡一人;再选各乡的三老为县三老。

正是因为萧何的这种运筹帷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萧何从事的最重要的事务是按照户口征收粮草、征集兵丁,将二者由水路输送到前方。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多次弃军逃亡,萧何则常常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有力地保证了前方战事顺利进行。

公元前203年,项羽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最后,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逼项羽自刎乌江,结束了为期4年的楚汉战争。

楚汉之争期间,可以说萧何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他,就没有屡破强敌的韩信大将军;没有他,刘邦就有可能花天酒地,全然忘了自己的抱负;没有他,汉军粮草就有可能不足,汉军很难表现出稳定。所以说,萧何就是刘邦的左膀右臂,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萧何对于西汉建立的重要性,刘邦自然了然于胸。于是在论功行赏时,萧何永远是在第一位。面对众人的不满,刘邦如此解释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3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

不难看出,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3人亦被称为“初汉三杰”。其后,刘邦又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侯,食邑最多。面对再次议论纷纷的大臣,刘邦说:“你们知道猎人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行踪、放猎狗追兽的是猎人。如今诸位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人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能抹杀呢?”

从刘邦的话语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萧何在西汉初建之时,地位是何等之高!因此,他能够名震一时也是自然。西汉建立后,萧何依旧发挥着自己重要的作用,公元前195年,惠帝即位,萧何为丞相。这期间,他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九章律》,成为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开端,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当时,民间流传一首歌谣赞扬萧何:“萧何定法律,明白又齐整。”由此可见萧何在人民中的地位。时至今日,萧何依旧是被人传颂的历史贤臣,深受后人的景仰。

悲情史

纵观萧何的一生,他追随刘邦不离不弃,刘邦也对他欣赏有加,不止一次在众人面前表达对萧何的信任。然而,这并不能掩饰萧何悲情的一面。

萧何功勋盖世,一时间竟被生性多疑的刘邦一再猜忌。汉三年,刘邦与项羽两军对峙于京县、索亭之间。刘邦一边在前线打仗,一边担心后方局势,多次派使者慰劳萧何。

这时候,有人对萧何说:“如今陛下在征战沙场,餐风吸露,自顾不暇,却多次派人慰问阁下,这不是明摆着有怀疑阁下之心吗?我替阁下拿个主意,不如派您部中能作战的全部奔赴前线,这样大王就会更加信任阁下了。”

萧何一听,也只得如此。于是,他派遣出自己能拿出手的将士奔赴战场。果然,刘邦见此后大为高兴,消除了对萧何的疑心。

西汉建立后,萧何明白,刘邦对自己这样身居高位的大臣依然有戒心。所以为了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

有一次,萧何的这种行为,被人告知刘邦。不过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凯旋归来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当刘邦召见萧何时,他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丞相,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面对这样的皇帝,萧何也是无可奈何。表面上,刘邦是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认为他的威信还是在自己之下,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站在萧何的角度来说,当明白“得民心”所带来的危机之后,唯一的办法就是失去民心,让民众厌恶他、痛恨他,毁坏自己的道德形象,并且这种毁坏还是必须自己动手,自己端起脏水来泼到自己身上,此所谓“自污”也。也只有“自污”了,才能够真正实现“自保”。

还有一年,萧何被封邑进爵,因此家中来了许多宾客。萧何也非常高兴,经常大摆筵席,一片喜气洋洋之意。

这天,就在萧何宴请宾客之时,突然来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他身着素衣白履,昂然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召平说:“萧大人不要太高兴,也许你已经大祸临头了!”萧何不解,问道:“我身为丞相,宠眷逾分,并且处理事情小心谨慎,没有半点儿疏忽,你为什么这么说?”召平说:“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

萧何听罢,顿时满头大汗。原来,这正是刘邦在试探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野心。于是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刘邦见此,心里自然高兴了许多,于是不再怀疑萧何。

总而言之,对于刘邦这种“狡兔死,走狗烹”的皇帝,萧何永远都没有所谓的“安全期”。“初汉三杰”之中,韩信被用计杀死、张良主动辞官,也只有萧何一人独善而终。

萧何心中明白“伴君如伴虎,居安要思危”的道理,所以有的时候不得不“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忍气吞声地自污其名,以消除刘邦的猜忌。

正是这样,他才能化险为夷,才得以幸免于难。这可谓萧何一生最大的悲哀,更是封建制度下绝大部分官吏的悲哀。

评说台

萧何的一生,是后世史学家最为热衷考究的,因为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既被刘邦依赖,又被刘邦怀疑。而他的结局,又是完全不同于张良与韩信的。

绝大多数的史学家对于萧何,总有这样的评论:“智有余而仁不足。”萧何治理国家的行政能力,这一点无人可及,刘邦说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这句话,就是对他的最确切的评价。

更加让人拍案称奇的是,萧何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随着他的辞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惯例,甚至他的继任者曹参对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乐,竟然也能政绩斐然、国泰民安。以至于这段脍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萧规曹随”。由此可见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是多么卓越。

萧何最被后人争论的一点,就是在对待韩信的问题上。韩信这位旷世帅才由于被刘邦大材小用地当做仓库管理员使用,被气得不辞而别,后被年老体弱的萧何星夜追回拜为元帅的千古美谈。在这个方面,萧何表现出了极为准确的观察力,可谓百年一遇的“伯乐”。

然而,对待名扬天下后的韩信,萧何却表现出了一丝不理智。萧何明明知道韩信不会谋反,却在个人进退利害的考虑下,与吕后一起设下圈套谋害了韩信。这就是令人感慨万千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的来历。

当然,对于萧何的评论,绝大多数还是以正面为主,尤其是在法律制定上,萧何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赞誉,甚至衍生出一个专有名词——萧何定律。所谓萧何定律,是指萧何制定的《九章律》,它是汉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大法。

萧何并非神,身上自然有一些小毛病,就像有的人在评价他时会用到这样一个词语:狡猾。的确,面对刘邦的不信任,萧何会显得异常警惕,总是用各种小办法,甚至“狡兔三窟”,帮自己化解难关。

然而,狡兔三窟属于居安思危的智慧,不同于一般的谨慎戒惧,而是主动寻找遇到危险时的缓冲,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进取智慧。也许这一点可以算作瑕不掩瑜,绝不能动摇萧何作为一代名相的历史地位。

晁错——胸藏珠玑的智囊大家

人物志

晁错(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54年),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晁喜铺)人。

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因七国之乱被腰斩于西安东市。

风云榜

晁错在我国历史上堪称是才华横溢、运筹帷幄的大政治家,曾辅佐贤明君王汉文帝出任3个最高职务之一的御史大夫,足见其高超的政治智慧。

晁错的仕途之路,是从汉景帝刘启做太子时开始的。那个时候,刘启对晁错的才能非常佩服,彼此的关系更是亲密无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晁错就是刘启的心腹智囊。

刘启当上皇帝后,对晁错更是言听计从,把他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太子的家人也自然更加崇拜晁错,就给他起了个“智囊”的绰号。

文帝十一年夏天,匈奴开始骚扰汉朝边境,文帝欲采取大规模的战略反击,太子家令晁错便向文帝上书,谈论战争问题,他分析说:“《兵法》说,‘有战无不胜的将军,没有战无不胜的民众。’因此,保持边境的安定,关键在于对良将的选择。”晁错强调,用兵作战必须坚守三原则:一是占据有利地形,二是士兵训练有素,三是武器精良。如果战场地形不利于发挥军队和武器的长处,就可能出现十不顶一的情况。而武器不精良,就等于把士卒送给敌人;士兵不能作战,是把将领送给敌人;将领不懂兵法,是把君王送给敌人;君主不精心选择将领,是把国家送给敌人。

此外,晁错还针对匈奴的情况做了详细分析,他认为匈奴在地形、军事技术与中原大有不同,他们在地形复杂的环境下作战占据优势;而汉军则在轻车、弓弩、长戟上占据绝对优势;另外汉军身穿铠甲,手中有锋利的武器,特别是下马在平地作战,剑戟交锋,近身搏斗,匈奴人的脚力就远不如汉军;因此晁错就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的战略部署。

同时,晁错还建议争取少数民族共同抗击匈奴。因归附的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与长处上和匈奴相同,然后再配以精良的武器,并由良将去统率他们。这样就可以使两者相互配合,发挥各自长处,这就是万全之术。

文帝看完晁错的上书,深表认同,马上采纳,并亲自给晁错回了一信,以表示对他的欣赏。紧接着,晁错又向文帝上了《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提出用移民守边的办法来代替轮番戍边的办法,这个建议在当时绝对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意识,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深谋远虑的高明建议。因为,在汉朝初期,实行的是“戍卒岁更”的更戍制度,由于戍边士卒逐年更替,轮换休息,致使当值士卒根本无心了解边防情况,更无御敌能力,只求相安无事。因此,与政府渴望的防守力度、御敌目标相距甚远。而晁错则以利民为出发点,注重人情需求,他在《论贵粟疏》中系统总结了秦朝戍边政策的历史教训,并指出:要想使移民久居边远之地,安心生产,保卫边防,就必须妥善解决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使“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并且做到“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也只有这样,移民才能心安理得地离开家乡驻扎边防,并且在边防遭到外来势力骚扰时义无反顾地坚守在斗争的最前沿。“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而这就是移民守边同秦朝强迫发卒、令民谪戍的根本区别。

文帝十五年,文帝为了进一步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延揽天下人才,就让大臣们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当时在太子家令任内被推举为贤良。

同类推荐
  • 扶棺谏君——海瑞

    扶棺谏君——海瑞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 赵佗

    赵佗

    本书介绍了秦朝将领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秦拓南疆,屠睢裹尸;史禄凿渠,赵佗戍越;秦开三郡,番禺首县等。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本书共写第一至第十二代张天师的生平情况。作为开创道教的老祖张陵天师,作者着墨最多,占全书近一半篇幅,对张陵在道教史上的文化历史地位,及其所开创的正一道派于中国宗教文化史的影响均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时的我见到你满是欢喜

    那时的我见到你满是欢喜

    从夏天开始,又到夏天结束,我们的故事三年写完了一个序章,这个三年我们拼搏努力,我们为了自己的梦想拼命向前,最后的最后我们满是欢喜,我们的故事是以后的纸短情长,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 网游之名动江湖

    网游之名动江湖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王朝霸业转头空,不若人生一场醉。一个豪情的江湖,一群重义的侠客,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歌谣!从江湖白丁到一代宗师,从基础武功到九阴九阳神功。世家、帮派、友情、爱情。萧痕经历一场蜕变,最终名动江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遇见你成为你

    遇见你成为你

    有人说,人生的如果从来不在前尘往事里而在当下与未来。但你是我的前尘往事,也是我的当下与未来。时隔多年的重逢,再遇见你是浩瀚的星空,而我是宇宙的尘埃。
  • 筑界师

    筑界师

    言灵界,有这么一部分特殊的人,他们拥有言灵,可以做到言出法随,是为灵师而灵师中最特殊的一部分可以成为筑界师,是社会改变的主要因素。新世界逐渐增多,弊处也逐渐显露旧元历3115年灵灾频繁爆发,言灵大陆人口锐减。世界线脆弱无比。旧元历3220年,七位筑界师站了出来。重新构筑世界线,言灵大陆再次恢复平静。那一天被叫做新界日,自那一天起就是新元历元年。新元历125年一个少年从言灵界出发,去寻找答案
  • 初见那日暖阳正好

    初见那日暖阳正好

    一场暗恋,两次神伤,三人纠缠。奈何,奈何,想说爱你不容易。
  • 回到大宋走夜路

    回到大宋走夜路

    张芮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她就穿越到了北宋末年的汴京城。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她终于翻身做了主人,拥有了哥哥张榭的风光,成为了汴河航运巨头张家舶运的大当家。而她的风光日子还没开始,就遇见了他。乌铭,在她眼里,是蔡京的走狗,白皮黑心的伪君子,满腹阴谋诡计的危险人物。可是为何,她总是无法和他脱开联系?为何她明明想远离他,但生活里还是处处有他?乌铭第一次与张芮见面,是在那个晴朗无云的夏日,在汴河码头。从见到她的那一刻起,乌铭就知道,自己此生都再无法与她脱开联系。他是一个有抱负,有野心的人。而她,常常不和他站在一方。可乌铭不在乎。他爱看她傻愣愣的样子,也喜欢看她故作精明的灵动目光,更喜欢看她信任而坚定的眼神。她像一束阳光,就这样照亮了在权力深渊中越陷越深的他。在北宋末年的阴谋与风云之中,拨开重重迷雾,努力地前行吧。(包括男主角在内的大部分人物具有历史原型)
  • 精灵宝可梦之风的故事

    精灵宝可梦之风的故事

    这是属于每个都热爱神奇宝贝的人的故事。(不喜勿喷,里面会有原创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