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8000000003

第3章 神奇的地球(3)

这事说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从地质历史发展过程看,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想当初,显赫一时的古地中海(特提斯海),不也是由于印度、阿拉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汇合而关闭大吉,并在板块的碰撞下升起了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诸山脉吗?如果大西洋扩张的势头不减的话,大约1~2亿年后,太平洋恐怕真的要从地球上消失了。

大西洋真能把太平洋挤掉吗?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地质学家利用电脑,对地球上各片大陆将来的漂移情况,进行了模拟推算。结果发现,太平洋目前的收缩只是暂时现象,将来会对大西洋进行全面“反攻”。电脑显示,在1.5亿年之后,大西洋将会被太平洋挤成“小西洋”,甚至有可能从地球上消失。

地质学家们还发现,在今天的大西洋诞生之前,地球上曾有过一个古大西洋。推算它存在的时间约在5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当时这个古大西洋的宽度达数千千米。可是,到2.7亿年前的二叠纪时,这个古大西洋从地球上消失了。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它们似乎在为夺取或保住“世界第一”的桂冠而顽强较量,至于究竟谁斗得过谁,目前仍是众说纷纭的一个谜团。

北冰洋为何正好装下南极洲

如果说,太平洋是由月亮抛出说已经被抛弃,而一种类似的地质现象却直到现在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北冰洋为何正好装下南极洲。

众所周知,北冰洋与南极大陆分别位于地球的两端,一个是海洋,一个是大陆。看上去它们是毫不相干的。但当我们对它们进行仔细对比以后,将会发现它们之间竟然有着非常微妙的联系。

首先,北冰洋和南极洲有着非常相似的面积和形态。南极洲的面积是14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则为1410万平方千米:倘若将现今的两个极点重叠在一起,并把其中一个旋转75°以后,便可以看到,两者的形态轮廓也大致吻合,偌大的南极洲正好嵌在北冰洋中,而且南极半岛的尾部,正好落在北冰洋的挪威海与格陵兰海之间。其次,更有趣的是,北冰洋与南极洲的海拔标高也有一定联系,北冰洋有深4000多米的海盆,而南极洲也恰好有高达3794米的山峦与之对应。所有这一切都似乎表明:南极洲就像是从北冰洋里挖出来的一般。

这有趣的现象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吗?不!许多人相信,这绝不是巧合,而很可能隐藏着一种与地球的运动和演化有关的内在因果关系。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却至今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难道南极洲真的是从北冰洋里挖出来的吗?有志于解谜的朋友都来研究这个问题吧。

红海能变成未来的大洋吗

关于红海名称的起源问题,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不过,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红海的称谓是由于局部海面内季节性繁殖很快的海藻,把表层海水染成棕红色而得名。这个地处亚非之间的狭长海域,是世界上最热、海水含盐度最高的海域,当然,也是充满神奇色彩的海域。说它神奇,是因为科学家们预言,红海将可能变成未来的大洋。

红海位于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和亚洲的沙特阿拉伯之间。红海长约2253千米,宽度不超过354千米。它的北部,在西奈半岛之西,与苏伊士运河相接;在西奈半岛以东,与长274千米、宽40千米的苏伊士湾相连。它的南部,在曼德海峡的两侧,以胡森穆拉德与锡亚角的连线为界。出了曼德海峡,红海的水就与亚丁湾及印度洋的水相混合了。红海的面积为45万平方千米,容积为25.1万立方千米,平均水深为558米。

海洋地质学家普遍认为,红海是地球上一个相当新的水域。不少学者认为,红海可能是一个未发育成熟的大洋。现在的地质调查资料显示,大约在2000万年以前,阿拉伯半岛可能才从非洲分裂出来,印度洋的海水才有可能流入距地中海不到162.5千米的地方。在印度洋,大洋中脊穿过印度洋往北伸展,于查戈斯群岛附近转向西面,并以索科特拉断裂的形式拐入亚丁湾,而另一段谷则直达红海中部。这个断裂带以直角向东延伸,并延伸到约旦河谷向上直到死海。人们推断,这是以坦噶尼喀湖为终点的非洲断裂谷的延伸部分。这条断裂谷在进入红海中部时,最大深度可达到2300米。

科学家预测的根据

加拿大著名地质学家根据上述迹象预言,在若干万年之后,一个新大洋有可能在红海地区出现,这可能是世界第五大洋,新大洋有可能把完整的非洲大陆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英国地质学家格雷戈里在19世纪末,也曾有过类似的预言,并且形象地描述了非洲大陆东部巨大裂谷的情景。这也就是著名的东非大断裂。东非大断裂位于东经30~40°之间,北部是一条狭长的海域——红海,一条河——尼罗河;沿尼罗河向南,其源头是基奥加湖、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尼亚萨湖和卢多尔夫湖等成串的大小湖泊。这些湖、河、海组成一条地球上巨大的裂谷,南北长约5000千米,东西宽约50千米。在沿断裂带上,有广泛的火山和岩浆活动,来自地壳深处的玄武岩和碱性——超基性岩岩浆,通过这条通道不断上涌,把断裂两侧的大陆块推向外侧,使裂谷不断扩大。北部狭长的断裂带已经形成为红海。在红海的底部,有一条长3000米的凹地,凹地中有两个火山口,周围覆盖着凝固了的火山熔岩。这足以证明,红海的海底仍在扩大之中。大断裂的南部是一些伴有火山岩的湖泊。现代研究结果证明,大洋的形成是中央海岭裂谷活动的结果,而东非大裂谷的红海、亚丁湾为全球大洋中的巨型裂谷——中央海岭的一个分支,因而将来完全有可能扩展为新的海洋。

新大洋的疑惑

红海真的能变成一个大洋吗?对此,许多人还持怀疑的态度。大的裂谷在某种动力的作用下,有可能扩展成为海洋,但是,未必都是如此。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许多大裂谷,例如,德国的莱茵裂谷,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的贝加尔裂谷,美国中西部的里奥格兰德裂谷,横切日本的中央裂谷,纵贯菲律宾的菲律宾大裂谷,还有我国东部的郊庐大断裂等,其中有不少与东非裂谷的规模不相上下,有些与大洋的中央海岭也有联系,有的以湖泊形式出现,有的为断裂山谷,有的一部分为边缘海,如果认为这些大裂谷地区都会扩展为海洋,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红海地区未必扩展为新的大洋。

再一个问题是,红海或者东非大裂谷不断加宽扩宽的内应力是什么呢?对于这一点,学者们的看法完全不同。一些学者认为,炽热软流圈物质的上涌是大陆分裂的基本动力。从空中遥望,东非裂谷宛如被利斧劈开的地球上的巨大伤痕。人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大陆被撕裂开的地方,不过这里的大陆还没有完全断开,洋盆尚未形成,所以,地质学家们把东非裂谷视为正在孕育中的洋盆胚胎期。如果大陆岩石圈进一步拉薄,最终完全拉开,并且进一步扩展,来自软流圈的玄武质岩浆就会上侵到裂口处,冷凝成玄武岩质的大洋型地壳,形成今天的红海。这是人们用软流圈上涌理论的一种解释。资料显示,红海新洋壳的形成约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亚丁湾的形成历史更早,其两侧非洲与阿拉伯的分离已有1000万年之久。东非裂谷周缘的东非高原,有非洲屋脊之称,它的巨大高度也能证明岩石圈在炽热的上涌软流圈作用下抬升的结果。由于温度升高,又使大陆岩石圈的强度降低,最后大陆会沿长长的断层发生破裂和陷落。这大概就是红海和亚丁湾这个年轻的海盆扩展发育的地质历史过程。这是软流圈上涌理论的极好例证。

但是,另一些学者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大陆的分裂是岩石圈板块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应力造成某一板块破裂所致。软流圈上涌是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起因。支持这一看法的例证也不少。例如,印度板块撞击亚洲大陆主体导致后者破裂,这就是贝加尔裂谷的起因;在沿阿尔卑斯山脉板块碰撞力的作用下,导致欧洲莱茵裂谷的形成。这两条裂谷均形成于新生代早期,确与相应的大陆碰撞同时发生。一旦大陆开始张裂,被岩石圈禁锢的软流圈物质便会沿着裂谷地带“被动”地上涌。这就是说,是岩石圈破裂引起软流圈上涌。这与前面提到的软流圈上涌导致大陆岩石圈破裂的观点正好相反。这里就有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究竟是哪一种作用在先?或者说,两种作用相辅相成吗?等等。今天,我们在研究红海、亚丁湾有可能成为未来新洋盆的时候,应当对其大陆分裂的主要动力作出具体分析。即使我们赞成软流圈上涌是大陆分裂的重要动力,那么,人们也要提出,为什么软流圈会在红海、亚丁湾而不在地球别的地方上涌?在东非大裂谷这个地方,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软流圈物质上涌?或者说,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和某个岩石圈板块相互作用真的无关吗?假如有关系,又是哪块岩石圈在起主要作用?等等。所以,红海、亚丁湾,或者说东非大裂谷能否真正成为未来的大洋,还有待于科学家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海底古老岩石来自何方

1974年7月,执行“法美联合大洋中部水下研究计划”的科学家们,乘坐“西安纳”号深海潜水器,潜入大西洋中脊,透过舷窗,他们看到这里的海底就像是一个被打破的鸡蛋,到处都是像刚刚流出来的蛋黄一般的岩浆凝固而成的岩石,有的像钢管,有的像薄板,还有的像绳子、棉纱,甚至像被挤出来的牙膏……这些岩石的表面,还有一层恰似骤然冷却的玻璃质外壳。还发现有许多切过裂谷底部、深不见底的裂缝。总之,种种迹象表明,正如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所认为的那样,这里是新生地壳的发源地,地幔物质正是通过那些深不可测的裂缝上升,并推挤着两旁的海底向外扩张;证明这里的岩石正像板块构造理论所要求的那样,其年龄值趋近于零。

然而,事物是复杂的,尽管有着这次实际观察资料作为证据,但人们也发现一些与板块构造理论不相符合的事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正是在另外一些大洋中脊发现的具有古老得多的岩石。

早在194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属的拉蒙特一多尔蒂地质研究所的“阿特兰蒂斯”号海洋考察船,就曾在北纬30°的大西洋中脊,采集到几块变质玄武岩样品。经用钾—氢法测定,这些岩石的年龄值为4800万年。由于当时板块理论尚未提出,人们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值提出怀疑。后来,虽然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问世了,但理论的倡导者们又完全忽略了这一事实。断言大洋中脊是新生岩石诞生的场所。有人提出质疑,有些板块构造的支持者则以年龄测定误差来应付。

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人决定对这些变质玄武岩进行重新检验。为了防止钾—氩法可能出现的误差,他们采用了一种更先进更准确的氩—氩法。实测的结果使人们不禁吓了一跳,因为其结果表明,这些变质玄武岩的年龄不是像板块构造理论的支持者们所期望的那样变小了,而是变得更大了,为1.7亿年。

这个毋庸置疑的数据,使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的支持者们大伤脑筋。著名的板块构造说的创立者之一勒皮雄不得不为此发表一个声明,声称他很熟悉这些变质玄武岩的采掘情况,认为这一年龄值可能与样品采集后混入的外界物质有关,不能代表岩石的真实年龄;他还认为这些原石在海底的原始位置也值得怀疑。也就是说,这些岩石不是大洋中脊的原生岩石,而是来自陆地。譬如在高纬度地区,那里的陆地岩石被冰川刻蚀下来后,会和冰块一起坠入海洋成为冰山,随着海水漂移,当冰山融化以后,岩石便沉入海底。

然而,人们很快指出,这些岩石的采样位置位于北纬30°,冰山是不可能向南漂移如此之远的,即是在第四纪冰期时也不存在这种可能。同时,岩石学研究也证明,这些变质玄武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和岩石结构特征,都清晰地证明它们是一种海洋玄武岩,而非来自陆地。另外,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在采掘后遭到了什么严重的污染,相反却可以说明,测定的年龄值是可靠的。何况,类似的情况,在大西洋中脊的其他地方也有发现,那里人们找到了不仅年龄老而且属于浅水成因的沉积岩,甚至古老的陆壳残余——片麻状花岗岩。

所有这些事实使研究者们不得不另寻解释的途径。曾对这些岩石进行氩—氩法测定的米诺路·奥兹玛认为,这些岩石是大西洋破裂和扩张前存在的或初期形成的,以后尽管地幔物质上涌导致海底扩张,但这些岩石的部分破碎块体却可能因断裂的关系,被保留在上涌带的顶部,没有受到扩张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不仅大西洋中脊有这种奇怪的岩石,同样,在西印度洋海岭上人们也采掘到年龄为5.15亿年的古生代花岗岩。

如果说大西洋中脊和西印度洋海岭上的这些古老岩石,还可以用奥兹玛的理论来进行解释,那么,1982年前苏联“拉普捷夫”号考察船在太平洋中的发现,就使人们如坠五里雾中了。“拉普捷夫”号在太平洋中心(北纬100°28′,西经152°21′),用洋底铲掘器从基岩露头面上采取到一大块(12×16×18厘米)的岩石,竟然是代表古老陆壳的花岗片麻岩。大家知道,这里不是太平洋中脊的所在地,当然无法用奥兹玛的理论来解释,那么它又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呢?

同类推荐
  • 大清龙棺之汗王秘藏

    大清龙棺之汗王秘藏

    从满洲初兴到大清王朝的覆亡,三百余年的历史,各个朝代都留下了一些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一块写有“我亦有忧,不敢效彻”的羊皮纸,一张古老而神秘的藏宝图,把我们再一次卷入到了一个更大的阴谋之中。透过层层迷雾,屡次冒险,我们终于找到了汗王宝藏,揭开了太祖遗诏的全部秘密,那个一直隐藏在暗处的黑手终于出现了……谁也没有想到,在背后导演这一切的,竟然会是他!谜一般的遗诏,留下的是一段挥之不去的噩梦……
  • 春潮

    春潮

    22岁的萨宁在德国旅行,遇见19岁的女孩杰玛。萨宁对杰玛一见倾心,为此改变了回国计划,决定留下来——为了杰玛。杰玛已有未婚夫,但随着接触越来越多,杰玛终于无可救药地爱上萨宁。这时一个叫玛丽亚的富婆,突然闯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 情侣手记

    情侣手记

    本书是残雪作品系列之一。该系列一共五种,是残雪2003—2013年间的短篇小说全集。本书共10篇,16万字。有《树洞》《袁氏大娘》《庭院》《盗贼》《枣村》《情侣手记》《龟》《暗夜》《末世爱情》《小姑娘黄花》《月光之舞》等篇目。这些作品是首次整体结集出版。残雪是以短篇小说打开与读者的沟通渠道的,这些奇思异想的篇什,短则几千字,长则一万多字。它们大多描写底层人们对生活充满独特性的体验。细细品味,可以感悟到残雪文字中浓郁的先锋意味和独特的文学情怀。
  • 我有一座城

    我有一座城

    本书稿是散文集。本书以几十个可爱又风趣的童话般的故事,讲述了在这个城市发生的一切。包括《时光地下铁》《体检中心》《清零中心》《完美餐厅》《慢递邮局》《婚纱照博物馆》《失物之桥》等篇目。同时配有手绘图。
  • 初吻

    初吻

    张贤亮,男,江苏盱眙县人,1936年12月生于南京。1957年因在《延河》文学月刊上发表长诗《大风歌》而被列为右派,遂遭受劳教、管制、监禁达十几年,其间曾外逃流浪,讨饭度日。1979年9月获平反,1980年调至宁夏《朔方》文学杂志社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开始专业文学创作。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土牢情话》、《龙种》、《河的子孙》、《绿化树》、《浪漫的黑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等。本书集结了《初吻》、《河的子孙》、《普贤寺》、《肖尔布拉克》、《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霸爱Demon冷公主

    霸爱Demon冷公主

    她原本可以带着父母的关怀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却因为一场鲜血的洗劫,她失去最爱的父母!十年地狱般的训练,让她变成强者,黑白两道的佼佼者。复仇计划终于开始缓缓的实行,却没想到,她从未想过的爱情种子会在心中萌生。当心开始被甜蜜触动,当冰封了的心被一点一点的融化……她的出现只为复仇!
  • —公子

    —公子

    此文已停,太毒慎入新文来袭她,异世胎穿而来,洛神花印记的拥有者。女扮男装,不做妃、不为后、不求流芳百世,只想再来一世活的潇洒肆意。且看浪荡公子坑蒙拐骗、遇渣灭渣、遇biao灭biao。
  • 别太拼命了

    别太拼命了

    我们从不完美掩盖在平凡普通下的一点点向阳的期待不定时更新
  • 魔法与钉头锤

    魔法与钉头锤

    旧日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文明和野蛮也即将碰撞出新一轮的火花。钢铁,智慧,荣耀还有死亡。世界将会走向何处?神灵还是人类?当人类被迫举起旗帜向神灵发起冲锋的时候雷恩又该如何选择?魔法,还是钉头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道老公:甜宠杀手娇妻

    霸道老公:甜宠杀手娇妻

    当老公不再霸道,当杀手不再娇妻“我想亲亲你。”“老婆想亲我就亲,做丈夫的哪有不肯的呢?”
  • 灵魂缉拿人l

    灵魂缉拿人l

    你看到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全部。这个世界上,有五种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肉身之眼,晦暗不明,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明不见暗。人的眼睛所见的世界,并非确凿无误的存在。忘川之畔,与君长相憩,烂泥之中,与君发相缠,寸心无可表,唯有魂一缕,燃起灵犀一炉,枯骨生出曼陀罗。在你死亡的那一刻,触摸我的指尖,嗅着彼岸花香,送汝到彼岸。他是地狱的使者,摆渡亡魂。
  • 今寻古剑缘

    今寻古剑缘

    故去那世道,不是使剑的偏要寻剑,是使剑的却三个两个没奈何不想要剑,有剑的不给要剑的剑,要剑的寻了更好的剑,自己不见得使了,却不知为何要留待后来他有缘。人道我为人出剑,却不知为谁收剑。三尺青锋,古往今来一把剑,要销多少世间岁月,为刻名剑,到头来,不是我来使,便是他来持,这铸剑的没声名,反而那剑主做了天底下一等一的不等闲。少年不识愁滋味,才晓便已悔难回。你道是世上什么最天经地义又最不讲理:欠债还钱,杀人偿命。一个不知底细的看似粗心真帅假大哥,另一个顾左右而言他像家常便饭矜持雅琴师,一半天机一半瞎语。兼顾东南西北皇与皇,十剑藏首,风云一聚,他不是一条龙,却是一只嗜血破翼黑蝴蝶,忘神曲忘不掉心头最痛,被剑伤伤不过血海深仇。人唤红菱王,菱字从何来?王字向哪边?
  • 盗实

    盗实

    患得患失的励志成长故事,矫健跑路无敌的鸡肋人生实录
  •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本书是一本潘云贵个人作品集,精选了几十篇潘云贵创作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90后代表性作家,潘云贵的文章着墨于青春,把属于这个年龄的生活的精彩表露无遗,有人说青春是残酷的,但是潘云贵笔下的青春是温暖的,当你感觉青春令人窒息时,不妨读读这些美文,谁让他是最精湛的心灵治愈系高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