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18200000008

第8章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

学识同 遭遇不同

鲁国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学问好,另一个军事学好。“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干就是干涉,参加贡献的意思。学问好的这个儿子跑到齐国去,齐国的国王接纳了他,并派他做皇室公子们的老师。“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懂军事的这个儿子去到楚国,向楚王贡献策谋,楚王很欣赏,任他军中的要职,这二人又有官位,待遇又高,十分圆满。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施家的邻居孟家,也有两个儿子,所学的与施家的一样,可能都是同学吧!但孟家颇穷,看到施家二子都发达了,就很羡慕,于是就到施家请教,如何才能进取得到富贵。施家的儿子把求职的方法和过程,老老实实地告诉了孟家弟兄。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孟家一个儿子立刻跑到秦国,向秦王讲述他的高见,仁义如何、道德如何等等,都很正确高尚。“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秦王听了孟家这个儿子的建议,却说目下各国都在争霸之中,大家主要的任务都在军事兵力以及给养粮食方面,如果我们只讲仁义,那会招致灭亡的。“遂宫而放之”,因为秦王讨厌孟氏子的建议,心中十分不快,就把他刑伤之后才放走。宫是宫刑的意思。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

孟家另一个儿子到卫国去献策,他大概有军事专才,但是卫王说,我卫国是个小国,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对于大国我们是小心奉承的,对小国则是安抚的,为的就是求得国家的平安无事。在两个大国之间生存,要建立自卫军队都不行,连警察的权力都不能加强,会被大国怀疑的——这个就是现在日本的处境,防卫能力加强,要得到国际上的同意——“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你老兄这一套加强军事,不是要我快点亡国吗?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卫侯心想,这个家伙思想非常好,是个大将之才,我现在不听他的意见,让他随便走掉,到了别的国家,将来得志还不是来打我这个小国家吗?“为吾之患不轻矣”,你将来恐怕是卫国的一个祸患。不行!不能“全而归之”,“遂刖之而还诸鲁”,于是就把他两条腿砍断,同孙膑一样,变成残废人放回去。这两个弟兄遭遇那么惨,那么倒霉地回来,不但没有工作,还变成残废人。所以孟家父子“叩胸”,捶胸大哭,“而让施氏”,到了施家的门口叫,你害了我们,教得不对,结果变成这样。

这个故事很妙吧!同样的家庭身世,同样的环境里出来,学同样的东西,人家两个弟兄干得这样好,这两个弟兄就那么倒霉,结果无处可怨就埋怨到施家身上来了。所以这里头又产生一个现象,自己不成功就埋怨别人,可见人生怨天尤人是很平常的现象,觉得自己本事很大,都怪别人不对,孟家的这两个儿子也是这样。

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君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得时者昌 失时者亡

那么施家的人一听,头脑就比孟氏好,“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他说:你啊,真是不懂!时间不对,得不到机会;有同样的本事,眼光不对,机会也把握不住,只能怪你运气不好。注意哦!人生一切的境界,时间、空间这些都是条件,机会来了要知道把握,当然你把握得不对也不成功。“亡”就代表失败。

像我常说的,看赶公共汽车就看到人生。每人都想上车找个好位子,你就要把握机会了,公共汽车一停就上,找个地方就坐,没有位子,只有站在中间。能站着也不错了,不要站在那里还在埋怨,坐着的人还讨厌你。这还是好的呢!还有些人当公共汽车停下来,他差几步赶到,拼命地跑,跑得一身大汗,刚跑到,车子“噗”开走了,后面黑气喷出来,他指着那个公共汽车骂,你该死……骂了半天,还是在那里吃臭气,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老老实实等下一部车,这就是把握时间的问题。没有时间等,你又怕坐车子难过,走路嘛!埋怨个什么呢?!这就要懂得处世,懂得自己的人生,所以要知道“得时”的重要性。

他说人生的境界,天下大事、个人事情都是一样,机会过了,你在后面赶,那没有不失败的。“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他说你们家的两个弟兄,所学的与我们一样,我们两个成功了,你们失败,什么道理呢?就是不晓得把握时间,对环境、机运不了解。譬如大家在学生时代,都晓得电脑的发展好,也有人学会了电脑找不到工作的,是什么原因?要自己反省。如果跑到乡下去,见人正拿着锄头挖地,你告诉那些人我是学电脑的,来帮你好不好?他一定不要,因为不合时宜,这就是“失时者也”。不是赶时髦就成功,赶时髦不一定成功,“非行之谬也”,并不是说你的学问不对,是你用的时间不对,机运错了嘛!

最重要的还不止此,“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天下的是非是没有一定的,某一种原则,某一种道理,在某个时候、某个环境是对的,到另一个环境就不对了。就像我们这里,大家看到有人打坐,也上来参加,就是合时合地,如果你跑到别人公司两腿一盘打坐,不把你送精神病院才怪呢!因为环境不对嘛!所以是“理无常是,事无常非”,任何事都是这样,没有永远错的,就看你用的那个时间、空间、环境。如果不晓得把握这个原则,你就错了。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他说天下的事情,过去那个时代非常重视的,现在可能无用,今天已经落伍了。但是,你也不要认为你学的东西落伍,譬如我常常说,像我们当年学佛学禅,一般人认为:唉!这个孩子,那么好一个人才,搞这个事情,真是糟糕,他怎么那么灰心啊!可是,现在禅不是都很吃香吗?你看天下事有一定吗?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所以这个里头你就要注意了。孔子也讲过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是为自己而求学问,就是现在讲性向问题,我的兴趣所在,我必须要努力这个事情才有成果,当父母的不要勉强他。你不要认为这个孩子学了这个,三千块钱一月的工作也找不到,算不定二十年以后,给他几万块钱还不干呢!走运了,那个时候现在所抛弃的,将来也许有大用,这个很难讲。

所以要了解这个人生的境界,“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得志与不得志,没有呆定的,没有一定什么叫做对,什么叫做不对。所以我常常说学医的人,过去我在国防医学院也讲过,大家唯一的出路靠医,现在再学医就未必那么前途无量。时代不同,所以为了要发财去学医,错了;说我要救世救人去学医,对了。目的就是看你立志如何,就是“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

知时知量 心灵智慧

下面几个字,两个大原则,你要把握住,就是道家的教育原则,“投隙抵时,应事无方”,这八个字要紧得很啊!你懂了以后一生妙用无穷,包你不会饿饭,随便哪里都可以找到工作,大的大做,小的小做。“投隙”,隙就是有空隙的地方,你说你是个博士到处找不到工作,现在为了吃饭,有个地方需要一个工友,这个地方有这个空隙你就来。不要说我是什么博士啊!问你学历,只说我小学毕业,工友的事情我少年时候都做过。问你认不认得字啊?大字认得几个,小字不认得,因为目的是来做工友,要工作啊!在战争的时代,到了外地,人生地不熟,要解决吃饭问题嘛!如果说自己学问怎么了不起,你完了,那你只有两条腿刖掉,或者被人家宫刑。天下任何事总有一个空隙,要把握那个空隙去应用。“抵时”,掌握住那个时间,就是跟人家讲一句话也要找时间。常常有些同学来找我,看到我正忙的时候,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老师啊!我有事给你讲。我说,我这里正忙,你等一下。这就是不晓得“抵时”嘛!那个时间不对,再搞不好只有挨骂的分了。“投隙抵时”,是把握这两个原则,万事都有它的空隙,在那个空隙里头就是你的天地,能建立你的事业,所以要把握那个原则。

“应事无方”,在世界上做人做事,没有呆定的方法,也没有呆定的方向,也没有呆定的原则。像有时候跟年轻同学一谈,哎呀!我是学工商管理的,以我的工商管理看……他贡献了很多的意见。我说你给我上的课听完了,对不起,你讲的那些我都懂,我这里都用不上。他这个是呆板,自己设一个方位看天下事,也就是职业病了。你跑到一个工厂里头,大家都在忙、在做工的时候,你说我是学心理学的,给你们讲心理学,那不是疯子吗?那个时候是不能讲心理学的,那是要做工耶!一分一秒都是钱耶!所以要懂这个道理,发挥起来很多。

但是这个原则你尽管懂了,你也听了《庄子》《列子》,但是你还是不行,什么道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智慧、头脑不同,有智慧的人拿到一用就对;等于一个照相机,聪明技术高的人一照,那就是好,最新最好的照相机给那个笨蛋,照起来变鬼相了。所以“应事无方,属乎智”,这个智啊,智慧可不等于聪明,聪明是属于后天头脑,一堆学识知识凑拢来,可以了解的。聪就是耳朵好,脑筋反应得快,明就是眼睛好。据近视的同学告诉我,近视度数太高时,听力都很差,我旁边好几位近视同学,我说你怎么搞的,反应那么慢?老师啊,我没有戴眼镜。

“智苟不足,使君博如孔丘”,他说假使你智慧不足,就算你学问好得像孔子一样,“术如吕尚”,你的本事大得比姜太公还高明,“焉往而不穷哉”,焉往就是何往,如果智慧不足,不管你到哪里去都要倒霉的啊!就是这个道理。

施家与孟家的两对弟兄,本事、学问一样,结果却大不同。我们看到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科系毕业的同班同学,大家所学都一样,但机运不同,他们的应用也不同,遭遇不同,几十年后,只有一两个成功出头了。俗语说“福至心灵”,表面上看起来这句话是没有出息的话,是靠运气,实际上是智慧的道理,心灵就是智慧,心境灵敏,智慧运用无方,自然福气就来了。把文字倒过来说,就是心灵福至了。

这一段故事,列子现在所引用的,仍是总题目《说符》的内容,这中间每个故事好像是独立的,其实不是独立的,都是跟上面连续下来的,是一个系列。大家读《列子》,这一点不要忘记,每一个故事,都是人生的经验,启发我们人生之路要怎么走。

孟家父子听施家父子说过以后,“舍然无愠容”,舍就是放,心里就放下;愠就是埋怨。自己心里的痛苦都放下,外面态度也变了,也不埋怨了,就对施家父子讲,“吾知之矣”,我们都懂了,“子勿重言”,希望你不要再说下去了。失败了,又得了教训,教训已经懂了,再说就受不了啦。

这一段故事意义很深长,重点是人生做人做事要知时,所以佛经上讲打坐修行一切功夫,就连练拳、练武功都要“知时知量”。等于我们身体虚弱要吃补药,吃下去身体好了就要知止。但是你认为补药很有利,继续拼命地吃,那要吃出毛病来的,所以要知时知量。

上面是讲普通老百姓,如何一步登天,走到成功之路。拿春秋战国来讲,等于说“以布衣而干诸侯”,以一个平民老百姓去向皇帝报告,贡献很好的意见,用三寸不烂之舌取得卿相之位。一番话谈下来,马上可以当部长,当大元帅,在当时是很多的。其实这一番话,并不是嘴巴乱讲,而是几十年读书累积下来的知识学问。这中间有一个大原则,刚才我们都讲过了,你们自己再去体会。

会说话的公子

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接续下来这个故事,不是讲老百姓了,“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这个晋文公啊!有一天离开他的宫廷,召集一个大会,准备出兵打卫国。刚才我们已经看到,卫国在两大国之间,当齐国强的时候,卫国只能跟在齐国屁股后面跑。晋文公在那个时代是春秋五霸的霸主,卫国跟着晋国,小国家抱着大国的大腿走,很难的哦!非常痛苦。这个当家的痛苦不是我们想象得到的,卫国有一点不对,晋文公就想出兵打它。可是晋文公面前有位公子锄,是晋文公的侄子或是兄弟辈,所谓诸侯之国的世子称公子,“锄”是他的名字。这个公子锄看到晋文公要出兵,当着他的面仰天哈哈大笑。

我们晓得这一篇的题目叫做“说符”,是说讲话难,非常难啊!所以你们做人家的部下,讲话要合时啊!知时知量啊!什么时间该讲什么话,不会讲话就糟了。像施家的两个兄弟,那么会把握时间,取功名如探囊取物那么方便,而孟家的两个弟兄,把命都赔上还达不到目的,这就是《说符》的问题。

现在你看,晋文公已经穿上元首的衣服,正要出席御前军事会议,马上要出兵消灭卫国。这个多机密啊!只有少数的人才知道,公子锄反对这个事情,可是他不能向晋文公直说不可以打,算不定脑袋就掉下来了,所以他以一个特别的态度表达,“仰天而笑”。晋文公就问他笑什么?因为他到底还是公子。他说,“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今天早晨我笑死了,我看到隔壁的邻居送他的太太回娘家,“道见桑妇,悦而与言”,这个男人不老实,在路上看到桑树园里有个采桑的女子,很漂亮,就向这个女的勾勾搭搭,也不管他太太了。“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他跟这个女的还没有讲完话,回头看看自己太太知不知道,结果看到另外一个男人也同他太太勾搭上了。他说你看奇怪不奇怪?这一件事情把我肚子都笑痛了,所以我现在忍不住,就是笑这一件事。

晋文公一听,不开会了,也不打了,“公寤其言”,脑子清楚了。换句话说,你一出兵打别人,也有别的国家打你呀!不能这样干啊!干不得啊!“乃止”,停止这个会议,也不出兵了。“引师而还”,有些部队已经到了前方,赶快召回来。“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前方的部队还没有回来,果然齐国已经出兵打晋国的北部了。如果他要把大军都摆到前方打卫国的话,自己的国家可能被吃掉一半还不止。

公子锄虽然看到,可是晋文公那个威风一来,兴致一动要出兵的时候,正面刺他是阻止不了的;不但阻止不了,还会出问题。你们看《三国演义》,袁绍出兵,那个沮授谏袁绍不可以打,说如果打一定失败的。袁绍不听,把他关起来,大军失败回来之后,第一个还杀了他。当沮授一听袁绍败兵回来,他说:完了,我死定了。为什么?因为晓得袁绍的个性,打了胜仗回来一定不会杀我,因为我说他失败,而他成功了,笑我一顿了事。结果他打了败仗,被我说准了,他就丢不起人,一定会把我砍头的。历史上这一类故事很多,因此晓得说话之难。

公子锄这一段故事,虽是讲国家大事,但家庭也是一样,在家里跟父母讲话,也要懂得知时知量,也要会讲,不会讲话父母会气得哭起来。如果懂得讲的话,算不定爸妈正在吵架,听你笑话一讲,两个就不吵了,要有这个本事。所以做人也一样,即便遭遇最危险的大事,讲起话来知时知量,有时候一句笑话就解救了天下。

同类推荐
  • 我们如何思维

    我们如何思维

    杜威认为教育必须以反省思维为目的,在书中运用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维时的不同过程。全书主体为三大部分,第一部:思维训练的问题,说明什么是思维、训练思维的必要性、思维训练的天赋资源、学校情境和思维训练、心理训练的方法和目标。第二部:逻辑的探讨,说明完整思维行为的分析、系统性的推论、判断、概念和理解、具体和抽象的思考、实证和科学思维。第三部:思维的训练,说明活动和思维训练、具体与抽象、语言和思维训练、心灵训练的观察和信息、讲课和思维训练。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中国儒学年度热点·2016

    中国儒学年度热点·2016

    近年来,儒家在当代中国思潮中异军突起,再次自成一家,与自由派、新左派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影响力越来越大。本书主要汇集2016年度发生在儒学领域的重大思想文化热点,既包括文化评论,也包括学者对谈及媒体采访,集中反映了中国儒学进展情况和现状,见证当代儒家重大事件,主要聚焦于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讨论、康有为思想的回潮、民间读经的争论,时间展示中国儒学的探索性思想成果。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冰鉴全鉴(第2版)

    冰鉴全鉴(第2版)

    《冰鉴》是晚清重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识人鉴人的专著。曾国藩采用由外而内、动静结合的方法,全面阐述了自己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心得,极具实用价值。尽管时过境迁,但其中仍不乏精华,很多见解仍然值得现代人借鉴。
热门推荐
  • 除恐灾患经

    除恐灾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炼之王

    武炼之王

    论天赋,他是天才,论战力,他技惊四座;论进阶速度,纵使你天赋异禀,但定敌不过他身负异宝;他是谁?他就是武炼之王……
  • 校园恋爱记之怦然心动

    校园恋爱记之怦然心动

    刚读大一的男主和大二的女主爱情故事,女主从看到男主那一刻起就心动了。就不断追求男主,最后两人在一起的爱情故事
  • 仙路行

    仙路行

    他出生之日,国亡了,家没了,亲人相继死去;他十三岁生日之时,从小长大的山村不复存在;注定孤独的路他要一个人走完全程,半路出现的她,是希望的灯火还是另一个无尽的深渊?先天帝气,天地孕育!先天帝气者,秉承天地正气,应运而生!紫微照命,帝运相生,复仇路上神魔难阻!身怀帝气,与天争,与仙争,与人争!紫微斗数,斗转星移,天道有缺,补天创世!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MC战记

    MC战记

    复仇过后,我又为了什么而活?小说题材为游戏《Minecraft》又名《我的世界》,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凹凸世界之机械心

    凹凸世界之机械心

    改造人伊德接到命令,刺杀嘉德罗斯,如果失败就会销毁,凹凸大厅熟悉的感觉,发现七神的阴谋,找回原来的记忆……
  • 冷山十三玉

    冷山十三玉

    看来你自知好吧那就继续凑个字凑个字啊凑个字
  • 废材嫡小姐:全能召唤师

    废材嫡小姐:全能召唤师

    腹黑女主,强大绝色,凤逆天下!她是丞相府嫡女,天生废柴,一日死去,眼眸再次睁开,她已然不是她!混血儿,天地不容?胡扯!看她如何一步步登上巅峰!某天,某女对着某男狂轰乱炸,可某男一点伤都没有的走过来,说:我家的小猫似乎又生气了。某女:靠!你要跟我到什么时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死曜

    生死曜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活着,无非就是活在这个世界上。去世,又有谁能肯定,不是在另一个世界活着?精神活着,肉体死了,英魂;肉体活着,精神死了,躯壳。这个世界中的你或许只是庄子的梦中的蝴蝶,再多努力也只是梦境——但那又怎样?或许庄子恰恰是蝴蝶的梦?不论在哪个世界,只要把握自己的现在一切,我的世界,便是真实!倘若有一天让我去到另一个世界,那里是真正的真实,请允许我说:我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