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18700000006

第6章 龟迹能卜空有谜

有还是没有

《宗镜录》第四十四卷,从这里开始,正式讲到生灭与不生灭的道理。生灭,一切法有生有死、有断有常,是跳动性、间隔性的。不生不灭,是讲宇宙万有形而上的本体,是永恒的,然而它不同于普通物质,不能以物质的概念来认识它,也不是我们平常意识的心。

这个道理在理解上并不困难,但要实证却太难、太不容易。因为一提到不生不灭、永恒存在,人的下意识观念就会想像有一个物体摆在那里不动。好比我们看一座大山,几百年、几千年看都是那一座山,又好比一块石头,好像永远没有变动过。事实上,一座山也好、一块石头也好,随时都在变化中,山不断有尘土加上而变大,或其他原因而变小。人的寿命跟不上它,当我们再转几个身,几千年后再回来看这座山,恐怕早已认不出来了!如果把形而上的本体当成有一个物体摆在那里不动,这在佛学上犯了观念上的错误,即所谓“常见”。常见认为永远存在,像许多宗教讲宇宙万有的主宰,永远都是主宰、永远存在。有些宗教说人死了是休息,等到世界末日来临,人要复活接受主宰最后的审判,这种认为生命永远存在的看法就是“常见”。

另一不属宗教的观念是科学上唯物哲学的论调,即佛学所谓的“断见”,这类论点认为人死了就没有了,一切事情过去就是过去,昨天一件事过了就没有了;今天同样的事,不是昨天那件事,是两回事;明天的更不是今天的。“断见”认为没有一个永恒存在的东西,所谓“见”就是观念,一般讲到生灭的观念,研究佛学也好、哲学也好,或者讲普通做人的观念,我们自己反省,不断在断见或常见中争执,把思想搅乱了!

前两次上课,提到《宗镜录》引用《楞严经》有关佛与阿难“七处征心”“八还辨见”的论辩。他们拿眼睛做比方,开眼见明,闭眼见暗,能见明见暗的并没有跟着明暗而变化,说明了能见之性真如不变,变化、生灭的只是现象;能使你生灭的那个并没有生灭。然而我们可以提出一问题:这属于现有生命活着时候的情形,假定我们这个现有生命死了,眼睛也坏了,这个时候它这个见性怎么样永恒存在?理论上有,事实上求证非常困难。我们上次讨论到此,现在还在这个范围,永明寿禅师继续引用解释:

什么是色

如《大智度论》云:“当知色生时,但是空生;色灭时,但是空灭。”

永明寿禅师著作《宗镜录》为了说明八还辨见,能见与所见、生灭与不生灭的功能,他强调一个不生灭性,因此引用比佛晚七百年的龙树菩萨所著的《大智度论》。佛所说的记载谓之经;后世诸大菩萨的说法与文字记录谓之论。《大智度论》属于大般若宗,即所谓性宗,是有名的一部大论,大家念《心经》或《金刚经》,甚至于谈明心见性的理论,非读这本经典不可。我们先解释其原文:

“当知”,我们应当知道。“色”,一般的了解是颜色;除了佛法以外,世俗中各种乱七八糟的书籍,差不多都用色代表男色或女色,指男人或女人的漂亮,这个说法太笼统狭隘。佛法所说的色有四个重点:显色、形色、有表色、无表色。显色指颜色,红黄蓝白黑。形色:长短、方圆、大小。有表色:指事物的伸屈、旋转等现象。无表色:没有办法表达,譬如物理学所说的电子、原子分析到最后,它真有物质可以拿到吗?没有,但是它有这个作用,科学上叫功能,它接近于抽象,没有形态的,甚至我们的思想观念,也有这么一个作用,这都属于无表色,没有办法用一个实际的东西表示出来。红黄蓝白黑、长短、方圆可以表示出来,无表色则没有办法表示。学科学的知道,能量可以用数据、数理表达,实际上却很难说出一个具体的东西。

以上是简单的分析,归纳起来都谓之色;严格分析的话还有很多。以现代观念来说,色代表了物质的东西,很多物理学研究的物件都属于这个色。这个观念我们了解了,现在再把它简化,什么是色?就是有一个东西,不管是具体或抽象的东西,你不要再分析什么是东西,说东是东、西是西、南是南、北是北,那就糟了!

“空”难

《大智度论》告诉我们,当我们知道有一个东西产生,“但是空生”,只是空生。“但书”在古文有时当否定词,例如法律条文有“但书”规定。《大智度论》的“但是”并非“但书”之意。“当知色生时”,凡是有东西出现,那只是空的生;当知“色灭时”,凡是任何东西没了,那也只是空的灭。这里有个问题,稍后讨论。这里我们只是先了解文字。《大智度论》讲这四句话,以现代观念来说,当我们看一个东西“有”,是空的生出来;“没有”并不是真的没有,只是空的没有。这样解释不知了解了吗?似乎没有懂!

刚才说这里有个问题,一般看佛经,看到“当知色生时,但是空生;色灭时,但是空灭”。认为佛法讲一切是空的,空生空灭。在座有许多初学佛者,也有不少研究佛学多年者,我们反省,当看到佛经这类说法时,把这个“空”当成什么?我可以武断地说(也许并不武断),一般人下意识观念都把“空”当成没有,这是第一个错误观念。第二个错误,把“空”构成一个本体,有个空摆在那里。不管哪一种错误观念,把空当成没有,等于唯物论者的断见;下意识有个空的观念摆在那里,则落于常见。研究佛学或念佛经,尽管一天到晚空啊空地念,甚至民间流传的《济公传》,唱“天也空,地也空,生也空,死也空”,什么都空,一边念,一边讲对,很高兴!其实你根本不空,因为你很高兴,还是抓着一个东西。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佛经翻成中国文字非常困难。古代翻译与现代不同,现代人学了八九年乃至十年的英文,以为自己懂了英文;或者外国人到中国学三五年中文,就认为自己懂了中文,其实不然。文字的了解同语言一样,很难!我们与最亲近的父母,彼此在言语沟通上都会产生误会,更何况不同文化又有文字语言的阻碍,想了解文字语言的本意太难了!因此,当初翻译佛经,非一人之力所为,而是集中数百人、数千人,讨论数月后才确定句子,可是还是出了毛病。出什么毛病?“当知色生时,但是空生”,对这个“空”字,我们看佛经就容易发生前述的两个问题。

现在提醒青年同学研究佛学的注意,《大智度论》这四句话是讲“色”与“空”的分析,换句话说,是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问题。当我们看到一粒种子从土地冒芽生长,“但是空生”,这个空不是物理世界虚空的空。佛经上对“空”字运用大致有三种观念:有时指物理世界虚空的空;有时代表形而上,抽象的、绝对的空无;有时代表本体的无中生有,有了以后,回到无的境界本体的空。在某一种经典、某一词句上用法不同,理念理解就有不同。如果只以一个观念看佛经所有的空,同时理解成没有,那真变成闽南话“空空”了!

“破”的法门

费了半天功夫,使大家一步步了解《大智度论》这几句话。当我们知道物质世界的物质生起存在时,“但是空生”。譬如一粒种子,发芽、抽枝、开花、结果、果落,没有了吗?并非没有,因为种子还存在。“但是空灭”只是在虚空的境界中看到好像没有,这个后面则代表另一个生命的有。这就说明色相、一切境界的生灭变化,只是现象的变化。《大智度论》的高明在何处?它只告诉你,这一切的生灭都是空花,变化无常,它使我们了解这个,自己去体会求证到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实体存在,而不明讲在这空花以外,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实体存在。因为这种说法,容易使人在观念上,走入另一个狭谷,钻入牛角尖,认为有个东西,诱导有佛可成。

所以印度的因明(逻辑)除讲究能立外更重能破,各种认识上的盲点都要破除。后来禅宗的教育法也是这样,你问一个问题,认为这样,他说不是的;你认为那样,他又说不是的;都把你破得四面八方都不是,“是的”在哪里?“是的”你去找!告诉你一个“是的”又变成“不是的”。这是教育上最高明的逻辑方法。所以能破,自然能建立一个东西。人的知识、智慧,建立一个东西,马上被建立的东西黏住了。佛法基本上叫你不执着,因为人喜欢去抓一个东西,认为有佛可成,有道可修。“如果说这里面进去什么都没有,那我进去干什么?用不着!”人会犯这样错误的观念。因此佛的教育法就是能破了,你去求证,这个不生灭你去找。

执中成边

有一本书《中论》,也是龙树菩萨著的。又叫《中观论》,由佛法辩证空有的问题而提出“中”,因为空有相对,执空执有皆落于一边。可是,建立一个中,中也变成边了,大家又死死抓住一个中观。后世修行批评人家修的不对,问他修什么?他说修中观的,中观对了吗?有中就落边了!譬如一个东西有两边,两边都不对,那么中才对吗?有边与有中,又是相对。所以建立一个名相很难!

禅宗祖师有一句话:“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一个人如果说一句很对头的话,建立一个宗旨,完了!“千古系驴橛”,过去农业社会长途旅行,骑马或骑驴,途中休息,怕坐骑跑掉,就搭个石桩或木桩拴之,从此以后,凡是经过此处休息的人,也都来把畜类拴在桩子上。所以,建立一个东西后,大家的观念就向那里头抓。等于刚才讲佛法谈空,大家学佛打坐就拼命找空,这在理论上多冤枉!问他:“干什么打坐?”“想证空性。”“那你坐在这里干嘛?”“求空啊!”聪明人只好对他笑一笑!这不是背道而驰吗?空就是空,用那么大一个力量去找一个空,结果坐了半天都不空。中观的道理也是一样。

缘非缘 物非物

《中观论》偈云:“无物从缘起,无物从缘灭;起唯诸缘起,灭唯诸缘灭。”故知万法既不从缘生,亦不非缘生。

这些逻辑观念真要命!据我几十年经验,中国人的个性对这种用逻辑方法说明的论述,不大欢迎,因为太费脑筋。如唯识、法相不容易发达,而《金刚经》《阿弥陀经》因简单明了,很容易流传。

“无物从缘起,无物从缘灭”,佛经讲形而下世界万有的现象,皆是因缘和合而来。像我们聚在这里也是缘起,因为诸位都是缘,很多缘凑拢,我也凑这个缘上来吹牛。换句话说,你们想找一个人乱吹,像我这样肯吹的这个缘也很难啊!必须要有我这个缘,大家凑在一块来听,这都是缘起。一幢房子的建筑,钢筋、水泥、砂子、木料、木工,统统是缘起和合。佛法不承认有一个万物之主,世界上没有一个主宰,万物皆是因缘所生。但这个因缘怎么来?不是自然来。如果自然来的话,泥土里自然生出稻谷,谷子自然裂开跳进我们嘴巴,这是不可能的。必须把米磨去糠,合水、火,用电锅而煮成饭。所以,没有一个东西不是因缘生。

佛法讲一切都是因缘,但是到了《中论》,他叫我们进一步认识,不但没有主宰,不是自然来,连“缘生”这个道理也是方便说,没有一样东西真的从缘生。譬如十个指头是十个因,十指合并是一个形状;八指合并又是一个形状,这个形状是从因缘来,但是只要变动一个因缘,随时有的没有了,依因缘凑拢的东西,非散、非变去不可。故从生灭中,我们了解“无物从缘起”,没有什么东西真从缘起生出来。那么你说没有了吗?没有不是唯物论的没有,它又有因缘所生的假象。

“起唯诸缘起”,一切万有生起是靠因缘凑合而生。“灭唯诸缘灭”,一个物质构成后,也不大容易灭,要那些相关的缘散掉才灭,不是一下子就完了。茶杯因各种因缘物质而制成,摔破后完整的杯形虽没有,玻璃渣子还存在,从破玻璃渣磨成粉,变成空,还要经过许多阶段,等一切缘散尽了才灭掉,这个道理很清楚。

“故知万法既不从缘生,亦不非缘生”。有一年打七,提到《楞严经》“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既非因缘也非自然。有几位大居士,年龄老大、资历也久一点,所谓老大就是老化。当然,他们对我客气,当面不讲,背后说我讲错了,“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那是什么东西?人家问我,我也忙,懒得理,错了就错了,反正我一天到晚说错话,已经把它说错了嘛!没有关系,说错就好了嘛!后来这位认为有问题的同学紧跟着我屁股后面转,我说你怎么那么笨?自己不去找《楞严经》看看,又不是我讲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我说错了,佛也说错了?

谁知道佛有时讲因缘所生,为什么在这些经典上,又把因缘的理论推翻了?因为讲因缘所生,是指现象界而言,形而下万有的存在与生灭都是缘生缘灭。形而上的本体,不是因缘能生,也不是因缘能灭,所以叫“不生不灭”。所以说“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很自然的道理。可是这些老大,脑子一下子转不过来,这在教育上让人很痛苦。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我说人生有三苦,得天下笨才而教育之,一苦也。

龟迹能卜空有谜

万法既不从缘生,不是因缘能生万法,这句话已经令人摸不着头脑,跟着又说“亦不非缘生”。佛经的说法,能建能离,建立一个东西,马上就扫掉,所以禅宗有一个比方:“灵龟扫迹”。通灵的乌龟在地上爬,爬过的地方留下印子,乌龟尾巴立即把印子扫掉,使你找不到。等于高明的小偷戴上手套、穿上塑胶袜,偷完东西后,连手印都不留。

因缘不能生法,如果因缘能生法,生出后应该永远存在,但是生出后马上就不存在,所以说“既不从缘生”,说了“既不从缘生”,马上又说不对,“亦不非缘生”,也不能说不是缘生,也是缘生,即生即灭,即灭即生,这不知讲些什么,但其实已经把形而上的道理讲得很清楚了。

那么,永明寿禅师已经引用了两段经文,一段是《大智度论》,一段是《中观论》的偈,说明生灭与不生灭的理由,还没有说完。

又不空亦不生,空亦不生。

诸位做功夫,求证佛法的人更要注意了!永明寿禅师告诉我们“不空亦不生”,真正的形而上、至性的本体不是空。那么,不是空就是有吗?也不是有。“生而不生”,“空而不空”,“有而非有”。这有,不是世俗的有一个东西。一讲有,大家硬是要看到有一个什么;我说现在这里有一支笔,大家看到没有笔,可是在观念里有,但这个观念是空的。就像这个比方,本体不空也不生。虽然看它生出万有,但生而不生等于没有生。

第二句话更要注意!“空亦不生”,如果有一个空的存在,生出一个空来,那不对的。学佛修道的人,打坐修了半天,“唔!今天很有进步,坐到空了”。那应该说:“恭喜你,你像生小孩生出一个空了。”你看这不是犯了严重错误吗!既然空,怎么还有个境界?“空亦不生”,连空也没有,空也空。

同类推荐
  • 未读哲学小经典·沉思录

    未读哲学小经典·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的“哲学家皇帝”。在历史上,一世英明且苦修哲学的皇帝,除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他在政务辛劳之余,利用短暂的闲暇,与自己对话,对人生进行思考,写下了《沉思录》这本“世界之书”。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里程碑之作,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回归安宁、平静和理性的心灵状态。时至今日,对生活在巨大压力下、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是一剂良方。
  •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二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二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本书叙述的是17世纪至19世纪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与思想影响的人物如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卢梭、托克维尔、康德、黑格尔等人,以及政治哲学流派如苏格兰启蒙运动和功利主义等的政治哲学思想,意图勾勒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轮廓,凸显这一时期核心的政治哲学论题,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总结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历史流变、重要思想资源,以及阐明对当代政治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笔下的鲲,是一个属灵的生命。它本来只是一个还没觉醒的生命,天天困在海中,等待它的命运就是去死。但它选择了另一个活法,它飞了起来。它为什么飞得起来?因为它有信仰,它相信海运和风可以把它带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因为它的信心,它获救了。它的意志不是出自自己,而是出自信仰,因此意志就大,能力就强。它的自由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上帝,所以是真正的自由,“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自由不是无所事事,它是一种做事的良好状态。上帝给我们自由与能力,是要我们去完成使命,不是让我们只是玩。鲲化为鹏后,它想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玩,而是“而后乃今图南”,向更光明的地方飞去。所谓“自由意志”,就是指一颗完全信仰的心。
  • 老夫子品评管子

    老夫子品评管子

    《管子》作为一部集大成之作,曾经达到“家有之”的程度。《管子》坚持朴素唯物主义的精气说,在继承气一元论的基础上肯定“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础。“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内业》)“精”是一种物质,即最精细的“气”。世上万事万物,从物质现象到精神现象,都是由精气构成的,一切事物都是“精气”变化的结果。《管子》不但明确指出物质性,而且认为自然界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人也能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规律。《管子》一书中,举凡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外交和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等各领域的智谋韬略,应有尽有,被众多学者们视为“百家争鸣的高潮”时期的代表作。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带着系统穿越:全能财迷妃

    带着系统穿越:全能财迷妃

    她姓痕,名雀茜,外号很缺钱,江湖人称雁过拔毛!带着万能系统穿越,抢钱更是刮地三尺!他冷酷无比,却遇上腹黑狡诈,死要钱的她。冰冷与热情的碰撞!“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牵手五十金,拥抱一百金,接吻……女友一日……逛街……”这是卖掉自己的节奏么?我给,从此你是我的人!冷酷王爷俊脸一抽,甩出了一万金!“今晚,你……”夺过了一万金:“哇,成交!今晚牵手两百次,一次一秒钟!”惊呼着,还给了一个,你赚了的眼神。心中却尖叫着:哇终于可以升级了……读者群:429294423,进群请验证瘦子书中人物名
  • 恋恋欣动

    恋恋欣动

    当就要举行婚礼时,记忆中那个人恰到好处的出现,搅乱了她对婚姻的美好憧憬。当如愿以偿的可以和爱的人长相厮守时,却意外得知竟然是兄妹。当误会解除,又可以重新在一起时,却又被告知他父亲是她的杀父仇人。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有缘无分?他们的爱又该何去何从?
  • 神降超凡

    神降超凡

    在遥远的时间尽头,大地被新的主宰元妖所占领。本想咸鱼一生的夏铭,无意融合玄色水晶,开启神裔之门。或许是命运的作弄,逼迫他为守护而战,为荣耀而战。超凡之路,就此启程。
  • 火影之中华剑术

    火影之中华剑术

    一名中华少年意外穿越至火影世界,他分析查克拉实现了驭剑之法,耗费心血铸就了墨家至宝“墨眉”之剑,继承墨家和平理念,继以“墨子”之名,从此“中华剑术”威扬忍界!剑雨天下,墨流飞扬!一手板砖,呼遍忍界!重谱一曲火影之歌,给你一个不同的火影世界!(Q群:473391649)
  • 我该如何逃离这个世界

    我该如何逃离这个世界

    易天穿越游戏世界获得系统成为鲲鹏。利用,世界毁灭,穿越时空,宇宙之外到底是什么,这个世界又有什么秘密,这一切都是迷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若夏去默伤悲
  • 闪动青春

    闪动青春

    青春,这是一个伴随着些许伤感与开心的故事,故事中的我们哭过,笑过,伤感过,痛苦过,可闪动着青春的故事却早已过去,我们曾经一起经历过,并尚有所感,也曾经怀念过,或准备怀念。这段青春,这段故事,映在我们的脑海中永远不会抹去.............
  • 爱你我病入膏肓

    爱你我病入膏肓

    七年深情换渣男抛弃,步步为营诱她离婚,简宁走入绝境才发现枕边人是人是鬼,可她不甘心,定要从他身上把自己付出的全讨回来,让渣男渣女不得好下场,然,大仇已报,她却发现……